經文:
利未記25:1~12
25:1 耶和華在西奈山對摩西說:
25:2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所賜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耶和華守安息。
25:3 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
25:4 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
25:5 遺落自長的莊稼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這年,地要守聖安息。
25:6 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
25:7 這年的土產也要給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獸當食物。」
25:8 「你要計算七個安息年,就是七七年。這便為你成了七個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
25:9 當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發角聲;這日就是贖罪日,要在遍地發出角聲。
25:10 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
25:11 第五十年要作為你們的禧年。這年不可耕種;地中自長的,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
25:12 因為這是禧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吃地中自出的土產。
默想:
1.在這段經文中,對於安息年的律例,神是如何頒佈?神也強調土地屬於誰?還有是誰要向神守安息?這對我們有什麼提醒?
1節「耶和華在西奈山對摩西說」。2節「你們到了我所賜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耶和華守安息。」
這段經文特別提到,安息年是神在西奈山頒佈十誡時所傳的律例,所以安息年也是基本且重要的律例。在律例的一開始,神就說明了土地是神賜給以色列人的,所以土地的主權在於神,而且這裡說到是「地」要向神守安息,地也需要與神有對的關係。不僅是我們自己與神有對的關係,我們所有的一切也需要與神有對的關係,讓神來掌管我們的一切,讓我們所有的都能被神所用。
2.從安息年的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安息年有什麼目的?這對我們有什麼提醒?
6~7節「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這年的土產也要給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獸當食物。」
安息年這一年,土地不再為以色列人效力,土地乃是為神所用,一方面讓土地可以休息(但休耕不是為了讓土地以後有更好的收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土地上自然生長的作物,是神賜給那些弱勢者的食物。對於我們而言,也讓我們學習,不是獨佔神的恩典和賞賜,而能將神的恩典分享給需要的人。
3.神透過聖年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對我們有什麼提醒?
10節「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
一切都是屬於神的,因此我們需要尊重神的主權,特別是對於人,每個人都是按著神的形象造的,都是屬於神的,因此我們不能使人作為我們的奴隸,好像我們是他們的主,我們需要給人自由,讓神成為他們的主。對現在的我們而言,雖然沒有奴隸制度,但仍有上下權力的關係,或是透過金錢讓人提供我們服務,無論是何種情況,我們不是用權力去掌控或是付錢就是老大的態度,而是需要給予人自由和尊榮,並且讓人可以回到神面前,恢復神孩子的身份。
補充資料:
1.安息年另有一個目的,是讓人來到神面前,學習神的律法:申31:10~13「摩西吩咐他們說:「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節的時候,以色列眾人來到耶和華─你 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那時,你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將這律法念給他們聽。要招聚他們男、女、孩子,並城裡寄居的,使他們聽,使他們學習,好敬畏耶和華─你們的 神,謹守、遵行這律法的一切話,也使他們未曾曉得這律法的兒女得以聽見,學習敬畏耶和華─你們的 神,在你們過約旦河要得為業之地,存活的日子,常常這樣行。」
經文:
利未記25:23~38
25:23 「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25:24 在你們所得為業的全地,也要准人將地贖回。
25:25 你的弟兄(弟兄是指本國人說;下同)若漸漸窮乏,賣了幾分地業,他至近的親屬就要來把弟兄所賣的贖回。
25:26 若沒有能給他贖回的,他自己漸漸富足,能夠贖回,
25:27 就要算出賣地的年數,把餘剩年數的價值還那買主,自己便歸回自己的地業。
25:28 倘若不能為自己得回所賣的,仍要存在買主的手裡直到禧年;到了禧年,地業要出買主的手,自己便歸回自己的地業。
25:29 「人若賣城內的住宅,賣了以後,一年之內可以贖回;在一整年,必有贖回的權柄。
25:30 若在一整年之內不贖回,這城內的房屋就定准永歸買主,世世代代為業;在禧年也不得出買主的手。
25:31 但房屋在無城牆的村莊裡,要看如鄉下的田地一樣,可以贖回;到了禧年,都要出買主的手。
25:32 然而利未人所得為業的城邑,其中的房屋,利未人可以隨時贖回。
25:33 若是一個利未人不將所賣的房屋贖回,是在所得為業的城內,到了禧年就要出買主的手,因為利未人城邑的房屋是他們在以色列人中的產業。
25:34 只是他們各城郊野之地不可賣,因為是他們永遠的產業。」
25:35 「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
25:36 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 神,使你的弟兄與你同住。
25:37 你借錢給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糧給他,也不可向他多要。
25:38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領你們從埃及地出來,為要把迦南地賜給你們,要作你們的 神。」
默想:
1.這段經文上帝吩咐土地和房屋買賣的贖回律例,請問律例的基本觀念和原因是什麼?
2.對於我們,那些「屬於」我們的產業,是否更是屬於上帝的?在處理我們的產業時,我們是否有詢問過上帝的意思?
23節「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
3.我們是否記得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們可以如何以客旅和寄居的身份在世上生活?我們是否把寄居地當作家鄉,而忘了真正的家鄉?
23節「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4.面對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我們需要有怎樣的態度?應該如何按照神的法則,有智慧和有原則地幫助他們?
36節「只要敬畏你的 神」。38節「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領你們從埃及地出來,為要把迦南地賜給你們,要作你們的 神。」
【利25:21】 我必在第六年將我所命的福賜給你們,地便生三年的土產。
遇到禧年時,第七年是安息年,第八年是禧年,
故此神應許第六年將會有三年的土產,
使以色列人在遵行神吩咐的同時,
不用擔心衣食,因為神都會預備。
神說,這是我所命的福,
思想,以色列人在安息年,
耕作、栽種、修剪和收穫都停止,
然而,當人們有信心相信主會預備,
並切實照著神的吩咐進行時,
就準備領受神所命的福了。
求主幫助我,全然信靠主的教訓,
行事、為人都遵守主的帶領,
有時也許看似吃虧或不合常理,
但我深信主所命的福,必使我安然居住。
感謝小組長的分享
經文:
利未記25:39~55
25:39 「你的弟兄若在你那裡漸漸窮乏,將自己賣給你,不可叫他像奴僕服事你。
25:40 他要在你那裡像雇工人和寄居的一樣,要服事你直到禧年。
25:41 到了禧年,他和他兒女要離開你,一同出去歸回本家,到他祖宗的地業那裡去。
25:42 因為他們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不可賣為奴僕。
25:43 不可嚴嚴地轄管他,只要敬畏你的 神。
25:44 至於你的奴僕、婢女,可以從你四圍的國中買。
25:45 並且那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和他們的家屬,在你們地上所生的,你們也可以從其中買人;他們要作你們的產業。
25:46 你們要將他們遺留給你們的子孫為產業,要永遠從他們中間揀出奴僕;只是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你們不可嚴嚴地轄管。
25:47 「住在你那裡的外人,或是寄居的,若漸漸富足,你的弟兄卻漸漸窮乏,將自己賣給那外人,或是寄居的,或是外人的宗族,
25:48 賣了以後,可以將他贖回。無論是他的弟兄,
25:49 或伯叔、伯叔的兒子,本家的近支,都可以贖他。他自己若漸漸富足,也可以自贖。
25:50 他要和買主計算,從賣自己的那年起,算到禧年;所賣的價值照著年數多少,好像工人每年的工價。
25:51 若缺少的年數多,就要按著年數從買價中償還他的贖價。
25:52 若到禧年只缺少幾年,就要按著年數和買主計算,償還他的贖價。
25:53 他和買主同住,要像每年雇的工人,買主不可嚴嚴地轄管他。
25:54 他若不這樣被贖,到了禧年,要和他的兒女一同出去。
25:55 因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默想:
1.為何以色列人不可賣為奴僕?神希望祂的兒女、祂的百姓是什麼樣的身份?如今我們又如何看待我們自己的身份?
42節「因為他們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不可賣為奴僕。」55節「因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2.因著耶穌的救恩,我們是活在神的禧年中,生命已得著自由。然而是否有時候我們仍會讓自己落入一些被奴役的景況中?我們可以如何尋求他人的幫助,或者自己倚靠神的恩典,讓自己可以被贖脫離轄制?
48節「賣了以後,可以將他贖回。」49節「他自己若漸漸富足,也可以自贖。」
補充資料:
1.舊約有很多經文,除了當代的含意之外,也預表了新約。在這段經文中有個問題,為什麼以色列人不可賣為奴,外邦人就可以賣為奴?在當時普遍存在著奴隸制度,以色列人就是從埃及的奴隸生活中被神拯救出來,因此以色列人是屬於神的(若不屬於神,最終還是會成為其他的奴隸,就像是以色列人後來又被擄到巴比倫),不可以成為其他人的奴隸。相較之下,當時的外邦人因為不屬於神,所以就不在神的恩典和保護之下,仍然適用當時的奴隸制度(這不代表神認同奴隸制度)。這同時也預表了在新約時代,被耶穌所拯救的人脫離了罪的奴役,成為了神的兒女、屬於神,得著神的恩典和保護,但拒絕耶穌救恩的人,就仍然活在罪中,被罪或其他事物所奴役。
經文:
利未記25:13~22
25:13 「這禧年,你們各人要歸自己的地業。
25:14 你若賣甚麼給鄰舍,或是從鄰舍的手中買甚麼,彼此不可虧負。
25:15 你要按禧年以後的年數向鄰舍買;他也要按年數的收成賣給你。
25:16 年歲若多,要照數加添價值;年歲若少,要照數減去價值,因為他照收成的數目賣給你。
25:17 你們彼此不可虧負,只要敬畏你們的 神,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25:18 「我的律例,你們要遵行,我的典章,你們要謹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25:19 地必出土產,你們就要吃飽,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25:20 你們若說:『這第七年我們不耕種,也不收藏土產,吃甚麼呢?』
25:21 我必在第六年將我所命的福賜給你們,地便生三年的土產。
25:22 第八年,你們要耕種,也要吃陳糧,等到第九年出產收來的時候,你們還吃陳糧。」
默想:
1.為什麼在禧年土地要物歸原主?同時若有土地買賣,為什麼是依照剩餘的年數(可收成的年數)來買賣?現今可以如何應用?
13節「這禧年,你們各人要歸自己的地業。」15節「你要按禧年以後的年數向鄰舍買;他也要按年數的收成賣給你。」
以色列人所擁有的土地都是屬於神的,神將土地賜人為產業,人不能因著有錢就永遠得著別人的土地,以免窮人因為失去土地而沒有翻身的機會。在進行土地買賣時,也是依照土地收成的年數來計算價值,彼此有合理的價格,不彼此虧待。反觀現在不動產買賣,是依照市場的炒作行情來買賣,房價可能被炒作得遠高於合理的價錢,或者有些人因一時的失敗,不動產遭到低價拍賣。活在現今的時代,很難不依照市場的機制去運作,但我們可以學習不去在買賣中佔人便宜,虧待別人。
2.我們倚靠的是什麼?是我們賴以維生的人事物(像是農業社會依賴耕作和收成)?或者我們依靠的是上帝的應許和供應?
18節「我的律例,你們要遵行,我的典章,你們要謹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地必出土產,你們就要吃飽,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無論是安息年或是禧年都不能耕作,神應許會在前一年加倍供應之後的需要,神要讓人學習不是依靠耕作和收成來維持生活,而是依靠上帝、遵行祂的話、得著祂的恩典和供應。現今面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是什麼在掌管我們的生活?什麼是我們所倚靠的?面對神給我們的吩咐,我們是否能憑信心去遵守,或者我們覺得實際的東西比上帝的應許更可靠?(例如對於神給予我們十一奉獻的命令和應許,我們是否用信心去奉獻和生活,或者我們覺得金錢比較實際可靠?)
第一部:詩歌敬拜
https://youtu.be/mR2TSYlv5Ow
第二部:讀聖經與《每日研經釋義》
利未記 25 章 1-28 節
1.耶和華在西乃山對摩西說:
2.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所賜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耶和華守安息。
3.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
4.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
5.遺落自長的莊稼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這年,地要守聖安息。
6.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
7.這年的土產也要給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獸當食物。
8.你要計算七個安息年,就是七七年。這便為你成了七個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
9.當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發角聲;這日就是贖罪日,要在遍地發出角聲。
10.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
11.第五十年要作為你們的禧年。這年不可耕種;地中自長的,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
12.因為這是禧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吃地中自出的土產。
13.這禧年,你們各人要歸自己的地業。
14.你若賣什麼給鄰舍,或是從鄰舍的手中買什麼,彼此不可虧負。
15.你要按禧年以後的年數向鄰舍買;他也要按年數的收成賣給你。
16.年歲若多,要照數加添價值;年歲若少,要照數減去價值,因為他照收成的數目賣給你。
17.你們彼此不可虧負,只要敬畏你們的神,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18.我的律例,你們要遵行,我的典章,你們要謹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19.地必出土產,你們就要吃飽,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20.你們若說:這第七年我們不耕種,也不收藏土產,吃什麼呢﹖
21.我必在第六年將我所命的福賜給你們,地便生三年的土產。
22.第八年,你們要耕種,也要吃陳糧,等到第九年出產收來的時候,你們還吃陳糧。
23.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24.在你們所得為業的全地,也要准人將地贖回。
25.你的弟兄(弟兄是指本國人說;下同)若漸漸窮乏,賣了幾分地業,他至近的親屬就要來把弟兄所賣的贖回。
26.若沒有能給他贖回的,他自己漸漸富足,能夠贖回,
27.就要算出賣地的年數,把餘剩年數的價值還那買主,自己便歸回自己的地業。
28.倘若不能為自己得回所賣的,仍要存在買主的手裡直到禧年;到了禧年,地業要出買主的手,自己便歸回自己的地業。
《每日研經釋義》
金句 : 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利未記 25 章10節)
聖民守第四誡,第七天為安息日,七年一次過安息年,五十年一次歡慶禧年。聖地進入第五十年,聖民的財產權及生命權回到起初狀態。上帝保護生存的環境,杜絕百姓投機買賣、經濟剝削與資源的濫用,因而土地和活物得以休養生息。
一、安息年不缺少供應(1-7、18-22 節)
聖民以六年時間耕種田地、修理果園、收藏農產,第七年為安息年,不耕種、收割、不收藏、不整建,叫地歇息,回歸開墾前的狀態,且要豁免他人的債務(申 15:1-3)。安息年土地自然生長的農作,可供自己、僕婢、雇工、外人、牲畜、走獸當食物。第六年上帝必加倍賜福,使地長出三年產量,一直享用到第九年莊稼成熟時;因第七年安息,第八年播種,第九年才能收成。
二、自由年回原初狀態(8-17節)
第七個安息年,即第四十九年的安息年,聖民要準備迎接第五十年的聖年。聖年又稱作「禧年」,意即「自由年」(結 46:17),聖民得享安息以外,同時土地擁有權要返回原初狀態,聖民因而可無條件取回之前所賣出的地業。禧年前,土地的價值清算需依將至的禧年之年數而定,年數愈少價格愈低,因收成次數愈少。聖地之地價雖有定額,但必逐年下降。
三、取回年無條件轉出(23-28 節)
土地是屬於上帝的,聖民無權永久擁有土地。原主若把地賣出,日後想再從買方贖回,因贖回時離禧年的年數較少,贖回的買價便會比原本的賣價低。若原主太窮,無法贖回,禧年一到,買方需無條件將土地轉出給原主。原主不必付任何代價,便可取回地業,因這時距禧年的年數為零,禧年因而也可稱作「取回年」。
默想/應用:
信徒在基督裡已得著釋放、重獲自由,且領受了上帝悅納(路 4:18-19)。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感謝藉基督救贖我,使我不再受罪惡的轄制,得享在基督裡的自由,進入真正的安息(來4:9-11)。 奉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第三部:莊育銘牧師(補充解經影片)
https://youtu.be/ShElnlZfZsI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0/11/6 (五)
每日研經釋義 <利未記 25:1-28>
一一這段經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是有關安息年的條例(25:1-7);第二段是有關禧年的條例(25:8-17);第三段講到安息年的供應(18-22);第四段講到土地贖回的條例。從這些條例中,讓我們看到安息年和禧年是愛心與信心的條例。「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25:6)安息年所出的土產,雖也可自用,但也要給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這是愛心的行動;禧年是聖年,又叫「自由年」(結46:17),在這一年,所有奴僕可得釋放,土地也歸回本主,這是弱勢者和窮人得自由、得恢復的日子,這也是愛心的行動!
一一另外,「你們若說:『這第七年我們不耕種,也不收藏土產,吃甚麼呢?』我必在第六年將我所命的福賜給你們,地便生三年的土產。」(25:20-21)第六年對守安息年的人而言,是信心的行動,因著相信神,願意在第七年不耕種,上帝就在這一年賜給他有三倍的產量!上帝喜悅我們對祂有信心、對人有愛心!
一一今天請為自己對神的信心和對人的愛心不斷增長禱告。
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有提到「安息年」、「禧年」及「贖房地產的條例」。我們依序來瞭解一下各自有何意義?(一)安息年:是指有關土地的安息,每逢第七年,百姓不可撒種,也不可收割。田地在該年所生長的要作田主、僕人、寄居的和牲畜的食物,因它不是由人力勞動而得的農作物,這些收成足夠供應每一個人的實際需要。(利25:4-7)在這一年裡以色列百姓並非沒事做,而是要對他們進行教導和訓練,幫助他們更多認識神的律法。(二)禧年:七個安息年後的第五十年,被視為聖年(自由年);在這一年裡,所有賣的產業要歸還給原主,從前被賣為奴隸要得釋放,歸回自己的本家 (利25:10, 13)。這種恢復正常的行動要根據嚴格的公平待遇,因此買賣都應根據下一次禧年之年數多少進行公平交易(利25:14-17)。(三)贖房地產的條例:以色列人居住的全部土地都是神的財產,他們只是蒙授土地的佃戶,因此不能賣斷給人;到了禧年所有抵押來還債的土地,都要歸回原主人;若這人已死亡,他至近的親屬就有責任贖回土地,使地不離本族(利25:24-25)。
親愛的弟兄姊妹,「安息年」的觀念可能我們比較能體會,每六年後休息一年;大學教授他們也常這樣做,教授們在安息年時,不是整年都拿來睡覺沒事幹,而是將一部份時間用來進行學術研究,更新自己所學的知識,使自己不至落伍;這樣的精神與舊約所提到「安息年」有異曲同工之妙。「安息年」可以理解,但「禧年」及「贖房地產的條例」的觀念,我們就不容易體會,也不一定可以接受這樣的說法,「我」所擁有的東西(土地、房產),第五十年後要充公歸於無有,這說法很難讓人可以接受,其主要是因為人的私心太重緣故;主耶穌在聖經曾教導我們「錢財在哪裡,人的心也在哪裡」。(太6:21)祈求主幫助我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能夠更豁達的看待,我們就不會受它所控制。(王牧師)
回應:利25:35-36「你的弟兄在你那裏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與你同住。」從這二節經文可以得知,神看重貧窮(缺乏)的人,所以特別請摩西為貧窮人制訂律法條文保障他們生活,使這些人不致因貧窮而活不下去。這些條文包括:(l)富者不可對窮人放貸取利,其目的要幫助貧苦人可以安然活下去。(2)本地人不可被賣為奴,主人可從外面買回奴僕,其目的希望主人對本地人(以色列人)奴僕,心胸要寬大些,不要對這些奴僕太惡劣。我們從這些律法精神來看,國家社會要平等,必須要從「道德」層面來加強,而非用律法來強制,這樣才能使國家的百姓生活安康。「禧年」的基本精神,就是神要人遵守「安息日(每七日休息一日)」、「安息年(每七年休息一年)」與「禧年(第五十年)」的規範;休息的目的是要讓百姓身體更健康、生活更豐富、信仰更真實,而不是生活更辛苦、靈裡更貧窮;神對人擁有絕對的權柄,及慈愛與救贖,屬神的兒女請不要懷疑神的作為。
親愛的弟兄姊妹,先知以賽亞曾預言以色列百姓將被拯救贖回(賽52:3),這件事真的實現了,聖經所預言的事必會一一實現。大家還記的嗎?耶穌曾傳講一篇道(路4: 18-19 ),在這篇道中祂宣讀賽61:1「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這篇道是關乎「禧年」宣告,耶穌已宣告祂就是彌賽亞;當彌賽亞降臨時,代表著禧年的日子也跟著來臨了。「禧年」就是一個盼望,祈求主幫助我們脫離罪的捆綁,過一個有尊嚴、討神喜悅的生活。當我們願意按著神旨意去過每一天,「禧年」的恩典就會降臨在我們生命裡,及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王牧師)
第一部:詩歌敬拜
https://youtu.be/L04ZzS43PRA
第二部:讀聖經與《每日研經釋義》
利未記 25 章 29-55節
29.人若賣城內的住宅,賣了以後,一年之內可以贖回;在一整年,必有贖回的權柄。
30.若在一整年之內不贖回,這城內的房屋就定準永歸買主,世世代代為業;在禧年也不得出買主的手。
31.但房屋在無城牆的村莊裡,要看如鄉下的田地一樣,可以贖回;到了禧年,都要出買主的手。
32.然而利未人所得為業的城邑,其中的房屋,利未人可以隨時贖回。
33.若是一個利未人不將所賣的房屋贖回,是在所得為業的城內,到了禧年就要出買主的手,因為利未人城邑的房屋是他們在以色列人中的產業。
34.只是他們各城郊野之地不可賣,因為是他們永遠的產業。
35.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
36.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與你同住。
37.你借錢給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糧給他,也不可向他多要。
38.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領你們從埃及地出來,為要把迦南地賜給你們,要作你們的神。
39.你的弟兄若在你那裡漸漸窮乏,將自己賣給你,不可叫他像奴僕服事你。
40.他要在你那裡像雇工人和寄居的一樣,要服事你直到禧年。
41.到了禧年,他和他兒女要離開你,一同出去歸回本家,到他祖宗的地業那裡去。
42.因為他們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不可賣為奴僕。
43.不可嚴嚴地轄管他,只要敬畏你的神。
44.至於你的奴僕、婢女,可以從你四圍的國中買。
45.並且那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和他們的家屬,在你們地上所生的,你們也可以從其中買人;他們要作你們的產業。
46.你們要將他們遺留給你們的子孫為產業,要永遠從他們中間揀出奴僕;只是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你們不可嚴嚴地轄管。
47.住在你那裡的外人,或是寄居的,若漸漸富足,你的弟兄卻漸漸窮乏,將自己賣給那外人,或是寄居的,或是外人的宗族,
48.賣了以後,可以將他贖回。無論是他的弟兄,
49.或伯叔、伯叔的兒子,本家的近支,都可以贖他。他自己若漸漸富足,也可以自贖。
50.他要和買主計算,從賣自己的那年起,算到禧年;所賣的價值照著年數多少,好像工人每年的工價。
51.若缺少的年數多,就要按著年數從買價中償還他的贖價。
52.若到禧年只缺少幾年,就要按著年數和買主計算,償還他的贖價。
53.他和買主同住,要像每年雇的工人,買主不可嚴嚴地轄管他。
54.他若不這樣被贖,到了禧年,要和他的兒女一同出去。
55.因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每日研經釋義》
金句 :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章12節)
禧年臨到,土地權回歸、房屋權恢復、債務豁免、奴僕重獲自由,乃顯明上帝對一切財產擁有最高主權。聖民迫不得已需變賣家業,或需放棄自由,理應受到實質保護,這樣,公平正義得以延續,社會才會滿有憐憫與盼望。贖回與豁免條例,遠勝過任何世上的土地與人口政策。
一、城內城外住宅買賣(29-34節)
城內的住宅可永遠賣出,賣出後若一年內無法買回,則永遠歸買主,即便禧年臨到,賣方也無權取回。村中房產的買賣,其情況如田產,禧年一到,住宅無條件回歸原主。利未人沒有地業,僅分得四十八座城和屬城的郊野(民 35:1-8)。其城內的房屋賣出,隨時可再買回,若沒有買回,禧年一到便回歸原主。至於屬城郊野之田地,則不可變賣圖利,只能供利未族世代養生之用。
二、房舍同住錢糧共用(35-38 節)
弟兄貧困身無分文,無力維生時,除財力支援外,親人出於敬畏上帝,應將他接來同住。他若開口借錢、借糧,則應借給他,不可生利息而要求多還,甚至禧年一到, 應豁免他的債務(申 15:1-3)。
三、同胞異族僕婢買賣(39-55節)
貧困欠債者,可賣身為奴僕還債,但是應待他如寄居的或雇工, 不可將他視作奴隸,直到禧年,無條件讓他自由,使他和他的兒女歸回本家,重返祖宗的地業(出 21:2)。因聖民皆被上帝從埃及地領出來,不再是奴隸。聖民從鄰國買入外邦人,或從聖地買入寄居者,這些外籍僕婢可變成聖民的財產。聖民也可能因貧窮,將自己賣給漸漸富足的外人或寄居的,作工還債;他的親屬可將他贖回,若是親屬無能力贖回他,到了禧年,他和家人便重獲自由。
默想/應用:
上帝免了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我們才有機會重新開始。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願祢保守我殷勤作工,節制開銷,這樣才不致窮困。 更求祢使我能憐憫貧窮人,協助他們度過艱困。奉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第三部:莊育銘牧師(補充解經影片)
https://youtu.be/-GkmVqDJ5oA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0/11/7 (六)
每日研經釋義 <利未記 25:29-55>
一一這一大段經文仍是與禧年有關的條例。25:29-34是有關房屋和田地的買賣,原則上城中住宅跟土地不同,一年內若不贖回,是可以永遠賣斷的。但是利未人的住宅就等於是其他支派的地業,是不能被賣斷的,到了禧年要出買主的手。而且利未城郊野的地也不能賣,這是唯一禁止買賣的土地。35節之後可說是窮人條例,25:35-38講到同為神的子民,借給窮人不可取利,25:39-55講到窮人被賣,不可作奴隸,當以雇工看待,而且,「他若不這樣被贖,到了禧年,要和他的兒女一同出去。」(25:54)主要的理由是,「因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25:55)
一一可惜,禧年的條例沒有好好落實,若能落實,房地產的炒作不會那麼嚴重,社會的階層差距不會那麼大,這一切都導源於人不敬畏神!就如人窮被賣時,不可把他當奴隸看待,「不可嚴嚴地轄管他,只要敬畏你的 神。」(25:43)可見,敬畏神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敬畏神才能遵守愛人的誡命!
一一今天請為自己禱告,求主賜我們一顆敬畏神的心。
10/18-10/24
【守望24/7禱告城牆】
請繼續為台灣各城市能建立合一的禱告城牆禱告,求主開啟各城市牧者們的心領受異象,並願意同心建造。也求主堅固已建立的城市禱告城牆,包括台北、新竹、基隆和中部地區,守望者能持守禱告的火。
【國家共同代禱事項】
1. 台灣進入命定:突破西海岸
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着榮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9:1-2 )
台灣西海岸的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縣市,本是土壤肥沃的豐庶之地,但因廟宇林立,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長達一百多年,形成區域的堅固營壘,轄制人心,以致成為福音硬土、被藐視的黑暗之地。但我們要在信心中宣告:這是神憐恤西海岸的日子,那受過痛苦的西海岸必不再見幽暗。過去,神使台中、彰化、雲林和嘉義等地被藐視,如今,神卻要西海岸的四個縣市得著榮耀。耶穌真光已經來到西海案,要照耀住在死蔭之地的人,西海岸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必看見大光,並且跟從這光。
2.為萬民:醫治家庭
你的弟兄(弟兄是指本國人說;下同)若漸漸窮乏,賣了幾分地業,他至近的親屬就要來把弟兄所賣的贖回。(利25:25)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
在摩西律法中,至近的親屬有義務要幫助貧困的弟兄,將他的地業贖回。所以波阿斯娶了路得,成為耶穌的先祖;末底改撫養叔叔的孤女,成全她成為拯救猶太人的一代賢后,神喜悅我們看顧自己的親屬。求主赦免我們把親屬間守望相顧的愛給捨棄了,彼此冷淡互不往來,甚至結怨成仇,更談不上伸手幫助貧困的親屬了。求主醫治各個家族,領我們歸回真道,讓親屬間彼此相顧的愛充滿在台灣全地上。
3.為政府和首長
行事公義、說話正直、憎惡欺壓的財利、擺手不受賄賂、塞耳不聽流血的話,閉眼不看邪惡事的,他必居高處;他的保障是磐石的堅壘;他的糧必不缺乏;他的水必不斷絕。(賽33:15-16)
我們求主保守蔡總統、蘇院長及各級政府首長,遠避一切貪財及操權掌控的試探,勇敢拒絕惡言及惡事;求主聖靈引導他們行在公義和正直中,使中華民國能經歷神所應許的豐盛。求主興起教會來門訓中央及地方政府首長,幫助政府領袖遵行神國的法則。
4.為教會:原住民興起
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裏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使他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結11:19-20)
台灣原住民雖同屬南島語系,但語言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分散在台灣高山及平地各處。我們為16族的原民教會禱告,求主使他們有合一的心,將新靈放在他們裏面,除去石心,賜下肉心,引導16族的原民兄長能夠在神的愛中化解歷史中的苦毒怨恨,拆毀彼此獨立的疏離隔斷,同心同行,彼此相顧,互相成全,在神的道中長大成人,讓原住民教會的合一見證在台灣及列國中都帶出影響力。
5.兩岸四地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37:7-8)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兩岸政權在國際外交上的爭鬥持續不斷,此消彼長,截至目前,中華民國僅剩15個邦交國。台灣長久受中共政權的文攻武嚇,漸漸在社會中形成一股對中共的苦毒怒氣,不願再跟中國有任何連結。而這股民怨,則更加激化中共對台灣獨立的懼怕和打壓行動,使兩岸關係愈發緊張。求主幫助我們在台灣的人民能默然倚靠天父上帝,不要因中共的作為而心懷不平。求主的大愛充滿我們,引導我們能止住怒氣,離棄忿怒,能節制口舌,不對中國大陸的人民或政府口發惡言,耐性等候主在兩岸四地行做奇妙大事。
【城市共同代禱事項
1.突破轄制點:被棄的社子島
社子島的人口約有1萬1000人左右,卻有超過40間以上的大小廟宇,每年元宵節「夜弄土地公」的傳統文化祭,更是保留了上百年;惟按2018年教會名錄得知,當時僅有一間地方堂會在社子島,據瞭解目前已無弟兄姐妹在那裡聚會,足見屬靈上的荒涼光景。求主耶穌傾倒憐憫在社子島,以超自然的方式向社子島的居民顯現,拯救他們脫離偶像的綑綁和轄制,除滅社子島居民臉上遮蔽的帕子,打開他們靈裡的眼睛,引導他們認識獨一永活的真神。
2.為12行政區的突破:文山區
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裏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賽11:2-5)
我們用以賽亞書11章2-5節的應許來為文山區教會祝福。奉主名宣告,這文山區教會得著屬靈權柄和發揮影響力的季節。主的靈要住在文山區的教會,使文山區的教會有智慧、有聰明、有謀略、有能力、有知識,並且能在各樣的處境中選擇敬畏神。祝福文山區的基督徒滿有能力恩膏,不再憑眼見耳聞來判斷人事物,乃是按著公義和正直作判斷。文山區的基督徒口中所說的話,帶著從主而來的權柄和大能,能夠擊打世界,殺戮邪惡,帶出神國度的轉化在各處。
【列國共同代禱事項】
1.為列國進入命定: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是指約旦河西及加薩走廊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阿拉伯國家。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國,首都在耶路撒冷。2007年巴勒斯坦的兩大勢力不和分裂。2012年巴勒斯坦升格為聯合國「非會員觀察國」,2015年有136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為一獨立國家。巴勒斯坦有522萬人口,93%是伊斯蘭教,6%是基督教。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在領土上的主權糾紛,直到如今仍持續著。求主賜下智慧啟示的靈,引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認識主耶穌,歸向耶穌。也求主祝福在巴勒斯坦及以色列的基督教會能夠在愛裡合一聯結,同心禱告呼求,突破以巴長久來的仇恨及對立,帶來真實的和睦。
2.守望國際局勢
全球穆斯林的人數超過16億人,62%在亞太地區,20%在中東和北非,15%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在歐洲及美洲。其中,在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土耳其、埃及的穆斯林人口就佔了8億多,超過穆斯林總人口的一半。我們求聖靈大能運行,打破伊斯蘭教的轄制,揭開謊言的矇蔽,引導全球穆斯林歸信耶穌,得蒙拯救。
✍️ 2022-01/03 讀經:利未記 第二十五章
✟受感的話語:
25:3 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
25:4 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
25:23 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25:55 因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受感的啟示:
〔利未記 第25章〕是有關於多年的節期,論到安息年到禧年,每當安息年的到來,這一年不能收穫什麼,一年裡不能夠種地收穫,安息年和安息日很類似,安息日的是,後放下一天的工作與勞碌,這一天好好的來敬拜上帝,這是上帝的心意,也知道人在世上勞碌的生活,這安息日也讓我們有一個休息的時間來親近祂,也讓我們一週忙碌中有一個緩衝的時間,更是給我們信心的功課。
安息年更是一個大考驗,這一年裡不能做什麼,單單的按上帝所曉諭的遵守祂給的吩咐;人要休息,地也要休息,有時候農民也要讓自己所耕種的地休耕,為的是讓地有更好的休息以及預備下個耕種期的來到,讓果子菜蔬更健康。
慢慢觀察教會的牧養計畫,牧者、傳道、執事、同工、弟兄姐妹…等,每個人的信心程度不同,服事裡面可能會碰到好像跟不太上、力不從心的時候,這不是什麼壞處,而是正是一個新的信心考驗,好讓我們再次調整步伐,哪怕是緩慢行走或停下腳步,我深信上帝必有更好的預備。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基督,祢曉得我們需要的是什麼,一週時間裡面,讓我們在祢所賜下的日子來讚美敬拜祢,我們比起世上的一切我們更需要祢話語來餵養我們,好讓我們從祢話語裡得到信心的增長,與靈命的提升,在主裡面得著真正的安息,但是我更深信在每一天都是上帝所掌權的日子,因為一切都屬於祢的。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3/7-3/13
【守望24/7禱告城牆】
我們都是神建造城牆的一部份。神的愛讓我們甘心順服,神的話煉淨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得以在牆垣的保護中安穩。求主幫助每位認班者都能以主的話語保守自己的心,讓自己心單單降服於神。
【國家共同代禱事項】
1. 台灣進入命定:突破西海岸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所賜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耶和華守安息。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利25:2-4)
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西海岸各城市是台灣的糧倉,漢人初始來到此地,土地肥沃到被稱為是「不糞自肥」,然而幾百年過去,因為土地過度使用,致使土地疲乏耗竭,產能下降。我們為此悔改,求主赦免我們急於求財,沒有按神的心意每七年休耕、守安息,甚至濫用農藥和化學肥料,使土壤疲乏,失去生命力。求主賜智慧給西海岸的農民,教導他們守安息,按時耕種,好叫土地恢復生命力,能多出土產。
2.為萬民:客家族群歸主
他們當將榮耀歸給耶和華,在海島中傳揚他的頌讚。耶和華必像勇士出去,必像戰士激動熱心,要喊叫,大聲吶喊,要用大力攻擊仇敵。…我要引瞎子行不認識的道,領他們走不知道的路;在他們面前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彎曲變為平直。這些事我都要行,並不離棄他們。(賽42:12-13,16)
在台灣,客家人是第二大族群,多達400萬人;但信主比率卻是四大族群中最小,甚至不到1%,被稱為是台灣的未得之民。客家族群雖然長久被仇敵轄制,眼瞎心盲,看不見也不知道永生之道,但現今是主要施行拯救的時刻。所以我們要抓住應許,呼求耶穌像勇士、戰士,用大力攻擊仇敵,挪除客家人信主的障礙,在他們面前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彎曲變為平直,引導400萬客家人走上救贖大道,得著永生。
3.為政府和首長
王的震怒如殺人的使者;但智慧人能止息王怒。王的臉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雲時雨。(箴16:14-16)
a)求主保守蔡總統的心常有平安和喜樂,不致被國內外負評所激怒,也求主賜智慧給幕僚團隊,協助總統作正確的判斷,使總統在施政上有恩典和真理的光。
b)請繼續為11月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禱告,求主拔除那些以怒氣殺人的人,高舉那些以真實和恩典待人的候選人。
4.為疫情
台灣至今仍有數個不明感染源的傳染鏈,我們呼求主以大能介入,讓所有感染源都能及時被清理,控制疫情,使本土案例重歸「零新增」;也求主保護第一線的防疫人員,嚴密地護衛台灣的海陸空,阻斷一切病毒入境後傳染的可能路徑,救台灣居民脫離新冠病毒的攻擊。
5.兩岸四地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他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31:8)
因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中共武力犯台的危機再度升高。在兩岸四地,雖然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蔽萬民,但神要藉著教會發光、得地為業的救贖計畫不會失敗。我們為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的教會禱告,求主開啟我們信心的眼光,看見祂是坐寶座的掌權者,祂必在我們的前面行,必與我們同在;求主除去基督徒心中對局勢不佳、政權強勢的懼怕和驚惶,能夠信心堅定,不畏政治強權,勇敢在兩岸各處傳揚主的真道。
【城市共同代禱事項】
1.為台北的今世風俗
耶和華又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在患難的時候作高臺。(詩9:9)
這是個以強欺弱的城市,欺壓反映在兇殺、墮胎、性侵、虐童、家暴、校園霸凌、雇主惡待外傭、職場性騷擾、商場上的強取豪奪…..等等。然而神的心意卻是:強壯的扶助軟弱的,有權能的人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敬虔就是眷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求主赦免我們的城市充滿各種類型的欺壓,赦免我們以勢力和權柄欺壓、傷害人,甚至流無辜人的血,以致這城市充滿了被害者的冤聲。求主打破欺壓及暴力之靈對台北城市的掌控,除去我們的罪孽,潔淨我們的心,引導我們歸回神的法則,彼此相助,互相扶持。
2.為台北重要產業: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是中華民國一所由家族興辦的私立大學,位於士林區,約18970名學生(2021)。銘傳是亞洲第一所美國認證的大學,也成立台灣第一所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有來自世界各國上千名國際學生到銘傳就讀,不必出國就能與國際生深度交流,宛如置身國際。我們呼求主聖靈澆灌銘傳大學,讓這裡的各國學生都能說天國的語言,明曉天國的知識,並且領受救恩,將福音帶回自己的國家。我們求主堅固在銘傳校園中的團契,能夠勇於在混亂悖謬的世代中高舉基督,吸引萬人歸向主。
【列國共同代禱事項】
1.為列國進入命定:東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通稱東帝汶,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總人口約132萬人。東帝汶曾經被葡萄牙殖民統治, 2002年終於正式獨立。東帝汶是天主教國家,卻是全世界最窮的國家,基督徒比例為2.21%。求主興起東帝汶的弟兄姐妹,大膽傳揚真道,讓這國家許多在獨立過程中受傷撕裂的族群,能夠在福音大能中經歷十字架的醫治、恢復及和好。求主救這國家脫離極度的貧窮!
2.守望國際局勢
俄烏兩國戰爭仍在進行中。我們呼求神介入掌權,止息刀兵,賜下持守和平的心志給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政府領導人,祝福雙方的和談能取得共識,解決爭端。也求主在震動中引導兩國的基督徒甦醒,進入真實的悔改,潔淨土地,轉化國家。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10/06/憧憬未來
【經文】利未記25章35-37節
美國堪薩斯州的尼歐德沙市是一個僅有兩千多人口的小市鎮。一天,鎮上的300位中學生與高中生參加了臨時召集的學校集會,聽到一個令他們難以置信的消息。一對與這小鎮頗有淵源的夫妻決定在未來25年,為每一個尼歐德沙市的學生支付大學學費。學生們都驚呆了,欣喜若狂,甚至淚流滿面。
尼歐德沙市在經濟上遭受了重創,許多家庭正擔憂如何支付孩子的大學費用。這份禮物足以改變一代人的未來,捐贈者希望這份贈禮能滿足那些家庭當前的需要,同時也能吸引其他人搬到尼歐德沙市。他們預見自己的慷慨解囊能製造新的工作機會,注入新的生命力,給小鎮帶來全然不同的未來。
上帝希望祂的子民慷慨付出,不要只照顧自己迫切的需要,也要幫助在困境中的鄰舍憧憬新的未來。上帝明確地說:「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利未記25章35節)。慷慨給予不僅是為滿足對方的基本生活需要,也是為了他們未來與我們共同生活的需求。上帝說:「你要資助他,使他可以與你一同生活。」(35節,新譯本)
最深層次的給予是讓人能重新建構一個不同的未來。上帝對我們無限且超乎想像的慷慨給予,激勵我們憧憬那一同生活、同享毫無缺欠與豐盛富足的未來。
【思想】
慷慨付出如何滿足人們眼前的需要?
這如何鼓勵你為他們考慮得更長遠?
【回應】
上帝啊,面對別人最基本的需要時,我常常不夠慷慨。求祢幫助我,拓展我的眼界,並能採取行動。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9/26/lev-day52
【經文】利未記25章1~22節
舊約中,關於安息的啟示有安息日、安息年和禧年,它們之間彼此相關,並且有一定的脈絡關係,就是和基督的救恩與國度的關聯。安息日是人的安息,安息年是人、地和牲畜的安息,禧年則是全然的釋放和安息。所以希伯來書說:「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參來四9)這指明了安息的終極目標,就是神國度的來臨。
安息年又稱為豁免年(參申十五1~2)。對欠債的人來說,安息年就是他們的釋放,因為所有的債都被豁免了。然而,本章的重點卻在於地,「你們到了我所賜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耶和華守安息。」(參2節)因此,地也需要歇息,地的安息包括不可耕、不可收,讓地完全的歇息,也就是現在所謂的休耕。因為事實證明,如果人過度使用土地,有一天地的產量也會枯竭,無法再給人效力。
此外,安息年雖不耕作,神仍祝福讓地裡有出產,可以給僕人、婢女、雇工、外人和牲畜當食物(參6~7節)。這說明了神顧念卑微的人,祂顧念牲畜就是要人知道祂更顧念人,就如主耶穌所說的:「……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參太十29~31)
禧年是從七個安息年末一年的贖罪日開始,那時要大發角聲,遍地宣告神禧年的來到,這是歡樂的角聲(參9~l0節)。禧年有三件重大的事:宣告自由、各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參10節)。因此,作奴僕的人可以無條件得到釋放,賣掉的產業可以得回,被放逐的可以回自己的家。
以賽亞書把禧年和耶穌基督的救恩連起來,說「這是耶和華的恩年」。的確,基督的救恩不僅是要把我們從為奴的地位釋放出來,而且要我們得回所失去的(生命、地位),並歸回神的家中。因此,神以贖罪日的號角作為禧年的開始,這是多麼奇妙的啟示;而七個七代表全然的完全,就是完全的安息年,使我們知道那永遠的禧年就是基督國度來臨的時候。那時再也沒有重擔、眼淚、疾病、痛苦……(參啟二十一4),所以利未記以禧年作為節期的總結,實在有很深的含義。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耶穌基督裡所賜給我的恩年,讓我因此可以歡樂的迎接每一個日子。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路加福音4章18~19節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9/27/lev-day53
【經文】利未記25章23~34節
由於神規定在禧年的時候,各人要歸回自己的產業,所以以色列人土地買賣的條例和禧年的規矩是分不開的。
「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參23節)這是土地買賣最基本的原則和精神。所有的土地都是神的,祂才是土地的主人,而每一個擁有土地的人都是暫時的使用者。人在地上都是暫時的,都是寄居的,都是客旅。這個「寄居者」對世人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但是對神的子民來說,卻是美好盼望的依據,這表示有一個更美的家鄉為他們存留,而先聖先賢們的信心就在這裡(參參來十一13~16)。
因此,在這個脈絡下,有錢買地的人都得先有個心理預備。首先,賣地的人在經濟狀況許可時,可以將地贖回(參24~27節),即便沒有能力贖回,在禧年來臨的時候,地要自然歸還賣地的人(參28節)。所以,在以色列投資土地買賣是很不合算的。然而,這個規定對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提醒,因為地上的產業都是暫時的,有一天都要交出來。但是,難道不受以色列律法的限制,就不用交出來了嗎?不,在人離世的時候不是都交出來了嗎?就像神對那個無知的財主所說的:「……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參路十二20)
按著起初分地的原則,每個以色列人都有自己的地業,就是後來的以色列人也都能夠從祖宗那裡承繼地業。但是,有人可能經營不善,必須賣掉土地才能生存;神也眷顧他們,為他們留了一條後路,「……到了禧年,地業要出買主的手,自己便歸回自己的地業。」(參28節)這個條例對他們自己和子孫都極其重要,因為他們的權益不會被不肖的先人賣掉。當然,更重要的是,神要祂的兒女們明白,有一天,我們要在神的恩年裡,得回神所賜給我們永遠的家業,那才是永遠的盼望。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為我預備了永遠的住處,是人所不能奪走的。求祢幫助我存歡喜的心來度在世寄居的日子,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希伯來書11章16節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9/28/lev-day54
【經文】利未記25章35~55節
不僅地的買賣和禧年有關係,就是人的買賣或是生活、工作的態度都和禧年有關。本章最後的一段經文,就是在說明我們要以神兒女的身分和禧年的盼望,來面對世界的工作和生活。總括有三個重點:
一、神的僕人,生命尊貴:
以色列人彼此之間的工作、借貸或相處的關係,都建立在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他們是神的僕人」這句話神強調了兩次(參42、55節),而且以此作為這個條例的結尾。因此,「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不僅是說給有錢購買奴僕的人聽的,也是說給那些因貧窮把自己賣作奴僕的人聽的,其意義就是要他們尊重每個人作為神子民的身分。因為看見弟兄是神的僕人,所以不可以嚴厲轄管他們(參43、46、53節);因為看見自己是神的僕人,不可以永遠甘心作人的奴僕,要追求作自由的人。到了今天,神的兒女生活在世上也是如此。不要作奴僕,尤其是不要作世界、金錢、情慾的奴僕,乃要作主的僕人。我們在工作上是雇工,在主的面前是僕人。
二、善待弟兄,敬畏真神:
由於以色列人都是神的僕人,所以弟兄之間相處的原則當然有所不同。首先,不論是買賣或是借貸,都要注意「不可彼此虧負」(參14~17節),不要佔別人的便宜。佔便宜是人的天性,人常以買到便宜的東西誇口,只是神的兒女要切切提防,因為許多教會的紛爭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說:「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參林前六7)因此,弟兄缺乏的時候要幫補,若是借貸給他們也不可取利,也不可多要(參36~37節),這就是敬畏神。敬畏神就是愛我們的弟兄,依神的旨意善待他們。
三、不可永賣,要永帶盼望:
神的子民有時在地上暫時作奴僕,但絕對不可把自己永遠當作奴僕看待,因為那是一種絕望。所以神的話不斷的在提醒他們,萬一被賣為奴,要想辦法贖回;如果自己沒有能力,那有能力的親人也要想辦法把他贖回(參47~49節)。即便任何人都沒有能力,那為奴的人要心望禧年,因為在那時候,所有為奴的人都可以得著自由。所以神的兒女不論貧窮或是卑微(其實神的僕人是沒有卑微的),都永遠有一個指望,就是神千禧年國度的來臨。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基督裡揀選我作祢的僕人,讓我看重這個身分,在行事為人上能夠榮耀祢的名。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利未記25章55節
因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敬拜詩歌:我心靈得安寧 It is well with my soul (讚美 29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eyYqaDroo
一、安靜:主,因著祢的貧窮,我得富足,我感謝祢!
二、讀經:利未記 25:1-12
1. 重點說明
六年工作,第七年要讓人及土地有安息(v.2-v.8),這一年所出產的東西都歸弱勢的百姓。經過七次安息年,第五十年是禧年,是自由之年,人及土地都重新分配,地歸回原主,僕人獲得自由。神表明全地都是屬於祂的(v.55),人只是寄居的客旅及管家(v.23)。禧年也讓窮人有盼望,有翻身的機會,社會財富不會長期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是神所施行的社會公平與正義。
2. 鑰節: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利 25:10)
三、默想:
■安息年所出產的歸誰?(v.6-v.7)
■禧年要表達的精神為何?(v.10、v.23、v.55)
■神是全地的主,我們在世是寄居的是客旅,我如何能活出禧年的精神,照顧弱勢,幫助身旁有需要的人?
四、禱告:求主把祢愛人的心賞賜給我,使我知道如何幫助身旁有需要的人,寬待人,對人慷慨不小氣,經歷施比受有福的恩典。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利未記 25 章
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利25:10)
閱讀: 以西結書28章1-1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利未記25章;馬可福音1章23-45節
因你心裡高傲說:我是神。—以西結書28章2節
在《返璞歸真》一書中,作者魯益師建議,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驕傲,可以自問下列這些問題:「受冷落或被人刻意忽視時,我是否心生不悅?⋯⋯若有人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或對我耀武揚威,我的感受又是如何?」魯益師認為,驕傲就是「極端之惡」,也是在家庭和國家造成悲劇的主因。他稱驕傲為「靈性之癌」,會吞噬掉人們的愛與知足之心,甚至讓人無法正常思考。
驕傲的問題自古就存在。對於強盛的濱海城市推羅,上帝就曾透過先知以西結警告其領導人不要驕傲自大。他警告推羅王的驕傲將導致自己的傾覆:「因你居心自比神,我必使外邦人……臨到你這裡」(以西結書28章6-7節)。這樣一來,推羅王就會知道自己不過是人,並不是神(9節)。
與驕傲相對的是謙卑,魯益師認為這是我們藉由認識上帝而領受的美德。他說,只要親近上帝,我們就會「歡喜地謙卑下來」,得著釋放,不再像過去那樣愚頑地堅持所謂的自尊,使自己焦躁煩憂,失去喜樂。
我們越是敬拜上帝,就越認識祂,也越能在祂面前謙卑。願我們都能滿懷喜樂,謙卑地愛祂及事奉祂。
你如何回答魯益師提出檢視自己是否驕傲的問題?
你對自己的回應感到驚訝嗎?為什麼?
全能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喜樂地接受被造的身分,
因為祢是偉大又全能的上帝,且深愛著我。
作者: 潘艾梅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以西結書26-28章共有四段預言,宣告上帝將審判推羅。推羅這座古老的腓尼基城,以海上貿易和偶像崇拜而聞名。28章12節論及推羅王是「智慧充足,全然美麗」,但卻因「貿易很多,就被強暴的事充滿」(16節)。因為其中有些特別的描述,比如「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14節),「你……所行的都完全,後來在你中間又察出不義」(15節),你「心中高傲,……我已將你摔倒在地」(17節),因此有些學者認為這段經文也是指撒但。第19節總結說,邪惡的推羅將「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
施竹俐
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
客旅&寄居——「客旅」和「寄居的」的希伯來字分別是gerim、toshavim,字面意思是「外人和臨時造訪的人」。
為什麼我們是客旅和寄居的呢?因為整個地球都屬於神。我們從不曾擁有地球,僅僅是受託管理,是神的財產的管家。
明白這一項事實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我們在地上如何對待神的財產,將來是需要向神交賬的。
耶穌在許多比喻中教導我們當如何成為一個忠心的好管家。你我都該翻開聖經,再次檢視一下自己: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把神的財產占為己有。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这个世界不是我家,从这个前提出发的人生就一定是客旅和寄居客,如果这听上去有些凄凉和孤单,那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天上那个更荣美的家。
我们的家是在天上,从这个前提出发的人生就一定充满使命和从容,不但不凄凉和不孤单,还让我们始终充满动力和目标,并不被世事所缠累。
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却被称为希伯来人,就是为了让他们始终把祝福当作恩典,把才干当做恩赐,把财产当作负债,把生活当作沿途的风景。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