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的生命2020/02/12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11:1~16
11:1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
11:2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11:3 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11:4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11:5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
11:6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11:7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
11:8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
11:9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
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11:11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1:12 門徒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1:13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11:14 耶穌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11:15 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吧。」
11:16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

*靈修默想:
(1)馬大和馬利亞如何向耶穌稱呼她們的兄弟?我們是否覺得自己是主所愛的人?我們以什麼身份來尋求主?

(2)當耶穌知道拉撒路病了,甚至病到快死了,耶穌怎麼做?當我們禱告,主沒有立刻回應,我們是否相信主的掌權,繼續仰望和等候主?

(3)當耶穌要往猶太去的時候,門徒有什麼反應?耶穌又如何回應?我們常看到和留意的是問題和困難,或者能留意到神的心意和神所給的機會?

補充資料:
(1)第9節:耶穌說明白天有十二個小時,意思應該是「目前還不是黑暗掌權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把握短短的時間工作」。(信望愛資訊中心)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徒4~6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dvz7iB9_E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2/12?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2/13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11:17~37
11:17 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
11:18 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
11:19 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她們的兄弟安慰她們。
11:20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
11:21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11:22 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上帝求甚麼,上帝也必賜給你。」
11:23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11:24 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11:25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11:26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11:27 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11:28 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
11:29 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
11:30 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
11:31 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裡安慰她的猶太人,見她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她,以為她要往墳墓那裡去哭。
11:32 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11:33 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
11:34 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11:35 耶穌哭了。
11:36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11:37 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

*靈修默想:
(1)馬大對耶穌有怎樣的認識和不認識?耶穌如何向馬大介紹自己,馬大的回應是否對應到耶穌的話?我們對耶穌的認識是否停留在知識和觀念上,而缺乏真實的經歷和真實的認識?

(2)「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對於耶穌這句話,我們有什麼經歷,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3)耶穌為什麼會哭?和馬利亞的哭有什麼不同?我們會為什麼事情難過?令主難過的事,是否我們也會感到難過?

補充資料:
(1)第25節:「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原文是「我就是復活和生命」。(信望愛資訊中心)

(2)第33節:「哭」:「哭號」、「嚎啕大哭」、「大聲表達哀痛」的意思。第35節:「哭」:此字強調「流淚」,原文與11:33的「哭」字不同。(信望愛資訊中心)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徒7~8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BbnJmwmn8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2/13?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2/14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11:38~44
11:38 耶穌又心裡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
11:39 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姊姊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11:40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嗎?」
11:41 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
11:42 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11:43 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11:44 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靈修默想:
(1)馬大跟耶穌說什麼,為什麼她會這麼說?耶穌如何回答他?在人完全沒有盼望的情況下,在神是否能有盼望、仍有可能?是否有什麼事情,我們覺得沒有盼望,或是覺得很難改變?在復活和生命的主面前,我們是否有盼望和信心,仰望等候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不一定是照著我們的想法)?

(2)耶穌向父神禱告的第一句話是什麼,為什麼耶穌會這樣禱告?為什麼耶穌在拉撒路還未復活以前就100%相信拉撒路能復活?我們是否相信神垂聽我們禱告?神會垂聽怎樣的禱告?

(3)耶穌對拉撒路呼叫了什麼?隨後又說了什麼?在我們的生命及周圍,是否有什麼是耶穌在呼喚我們出來的,以及命令我們解開的?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徒9~10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lc31K3KkI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2/14?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2/15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11:45~57
11:45 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11:46 但其中也有去見法利賽人的,將耶穌所做的事告訴他們。
11:47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
11:48 若這樣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
11:49 內中有一個人,名叫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甚麼。
11:50 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
11:51 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
11:52 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
11:53 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
11:54 所以,耶穌不再顯然行在猶太人中間,就離開那裡往靠近曠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蓮,就在那裡和門徒同住。
11:55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有許多人從鄉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節前潔淨自己。
11:56 他們就尋找耶穌,站在殿裡彼此說:「你們的意思如何,他不來過節嗎?」
11:57 那時,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早已吩咐說,若有人知道耶穌在哪裡,就要報明,好去拿他。

*靈修默想:
(1)看見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之後,猶太人有什麼不同的反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又如何看待這件事,為什麼?

(2)我們是否會因著自身的利益,做出違背信仰或良心的決定,我們要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

(3)耶穌知道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想要殺他,耶穌如何反應和作為,為什麼?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徒11~1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CyPGZQt5Y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2/15?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4月4日

心得:
人心謀算自己的路,但其實作主的永遠是我們的神。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掌握一切,然而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全能的神藉著萬事萬物成就他的旨意。祭司長與法利賽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於是密謀殺害耶穌,殊不知此舉不過乃是為了成就神那重要的救贖計畫當中的一環。
今天這段經文使我想到了最近所發生的疫情。看起來情況失控、讓人害怕,但是我相信創造天地的主永遠坐著為王!祂並非「任由」一切事物隨意的發生,乃是凡事都在祂的旨意中。即便我們仍舊不明白,然而如經上所說,萬事都互相效力,要叫愛神、敬畏神的我們得益處:求神幫助我們,學習謙卑、倚靠;願我們的心沒有害怕、默默無聲,專等候神!

禱告:
親愛的上帝,祢是歷史的主、永恆的王。無論世事如何變換,祢永遠不改變。謝謝祢掌權,使我們有盼望;願祢憐憫我們的軟弱,賜我們力量,使我們學習靠主得勝。若非祢的許可,這世上沒有一件事情能成就,願祢教導我們、提醒我們,定睛在祢的救恩寶座前,行在祢的旨意中,過討祢喜悅的生活。感謝禱告,奉靠耶穌基督寶貴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4月2日

心得:
三公里原是是很近的距離,耶穌卻故意延遲來到伯大尼。馬大對耶穌說:你若早在這裡,弟弟就不會死了。馬大深信耶穌一定能夠醫好拉撒路的病,只是現在為時已晚,拉撒路已經在墳墓裡四天了。除了哀嘆、無奈、遺憾,不知道馬大心裡是否也有對耶穌的抱怨——你若早在這裡⋯⋯。當耶穌提到拉撒路會復活,馬大的回應是: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會復活。馬大的相信,是按著當時的人所理解的;她卻不明白耶穌真正的意思(祂會讓拉撒路即刻復活)。
馬大認識耶穌,她宣認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她也相信耶穌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活著信我的必永遠不死。」然而,耶穌的故意延遲,為要大大開拓馬大(以及所有信祂者)的信心的眼界。當事情的發展不是按著我們心中的理想進行時,我們自然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失落、懊悔,甚至憤怒;我們也可能抱怨神。但今天的故事提醒我,耶穌有自己的時間表,祂有祂美意,只是愚昧的我們不能完全明白。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要承認,祢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你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而祢向著我們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縱使在現在的處境中(全球在新冠肺炎的威脅籠罩下,充滿不安),但我仍要記念祢的大能、慈愛、憐憫與信實,我仍要信靠讚美祢。願主祢藉著艱難的環境教導世人,使人能認識祢。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4月3日

心得:
馬利亞見到耶穌,向他說了和馬大一樣的話: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弟弟就不會死了。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嘆,又甚憂愁。經文接著記載,耶穌哭了。眾人是為了拉撒路的離世不捨,悲慟落淚;耶穌卻是為了人們因罪必定會死的困境而心生憐憫。在死亡面前,我們都是無助的,我們不能做什麼延長自己的歲數,我們也不能拒絕死亡。但耶穌已經告訴我們:我就是復活和生命。透過延遲來到伯大尼,在拉撒路埋葬四天才抵達,為的是要顯出神兒子的榮耀,讓人明白:他是生命的主!
面對眾人的議論紛紛,耶穌又心裡悲歎,因為他們真的不認識祂。眾人為了短暫的今生惋惜,卻不知道他們其實可以透過耶穌得到永恆的生命。這兩天是清明假期,許多人有掃墓行程;而緊接著復活節就要到來,復活是我們信仰中最重要的一件。我真心希望眾人都能夠認識從死裡復活、又能使人復活得生命的主耶穌。

禱告:
親愛的天父,祢按著自己的形象創造我們,在祢的創造中,人們是祢欣賞又祝福的。但是世人都犯罪,虧缺祢的榮耀,罪的代價就是死,沒有人能逃脫。但祢真是愛我們,差遣聖子耶穌基督來,把我們從罪惡裡拯救出來,叫一切信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謝謝耶穌完成了贖罪大工,謝謝聖靈的感動、光照和引導,使我能認識耶穌、相信耶穌。願聖靈也祝福我們未信的親友、社區朋友,願教會成為明光照耀,使人們能夠歸向耶穌。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4月1日

心得:
耶穌在這段經文裡的兩個行動跟世人的想法截然不同,第一個是耶穌知道祂所愛的拉撒路病了,但耶穌的反應卻不像是一般人聽見朋友生病的反應,而是說拉撒路的病為的是上帝的榮耀,並且他過了兩天才前往目的地,第二則是耶穌在不久前才被猶太人攻擊,卻又要回到猶太地,連門徒都勸祂不要去,但耶穌知道差祂來的是誰,祂也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因此祂為著上帝榮耀的緣故,遲了兩天才往猶太去,又因著完成上帝所交付祂的使命,就算知道前方有危險,耶穌也仍然勇往直前,一般人講的是趨吉避凶,耶穌看的卻是上帝的旨意,這也提醒了我,我是否因為在意世上多過於在意上帝,而選擇向世界妥協,沒有堅定在真理上?成為耶穌門徒的路從來都不是一條好走的路,但是耶穌告訴我:「人若在白天行走,就不致跌倒,因為他看見這世上的光。」,當我的焦點放在上帝身上,那麼世上的價值觀、看法......等事物就與我無關,願上帝幫助我能夠堅守祂交付給我的使命,不被世界的潮流所影響。

禱告:
天父,謝謝你使我能夠認識你,並且緊緊跟隨你,我知道成為門徒的路並不是世人口中所說的康莊大道,耶穌也說過:「學生不能高過老師,奴僕不能高過主人。」,我知道我會遇到與世界價值觀的衝突,或是被人質疑、嘲笑,但天父,我相信你與我同在,你是我的靠山、我的力量,也是我唯一的目標,因此讓我能定睛在於你,禱告是奉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死亡,別狂傲!

死亡,別狂傲!
陳志宏牧師《福音神學講道法》課程四頁講章範例

過去三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的疫情席捲全世界,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繼續肆虐,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現在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鎖國、封城、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新冠肺炎短期內帶來大量人口死亡的恐懼、害怕。

其實即使沒有新冠肺炎,我們還是有可能罹患其他疾病,即使我們都沒有罹患任何疾病,我們還是會隨著年紀的老邁,我們身體許多器官的功能就開始退化、衰敗,然後漸漸地身體越來越虛弱,有一天還是要面對死亡的大限。人人都有一死,幾乎沒有例外,除了聖經記載以諾與神同行,上帝就把他取去;還有以利亞是乘旋風昇天外,古今中外無論是多麼偉大的君王、聖賢、英雄、豪傑、智慧出眾的人、富可敵國的人…,最後還是免不了一死。一個人不論再怎麼成功、有能力,最後還是必須向死亡俯首稱臣,沒有辦法勝過死亡。

死亡的權勢雖然席捲全世界,人人都在死亡的陰影下過生活。不過約翰福音十一章卻告訴我們一個帶給人盼望的好消息,就是耶穌是生命的主,祂已經勝過死亡的權勢,祂已經把死亡踐踏在祂的腳底下。而我們這些願意信靠耶穌的人,我們也已經得著復活、永生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滿有信心地這樣宣告:死亡,別狂傲!你是主耶穌的手下敗將!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地查考約十一1-44這段經文。

一、 聖經中的困境—拉撒路瀕臨死亡,耶穌卻延遲前來醫治

約十一1-3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這段經文一開始提到大家所熟悉的一對姊妹,馬大與馬利亞,她們和她們的弟弟拉撒路是耶穌的好朋友,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時,常常路過伯大尼馬大與馬利亞的家,接受她們的款待,與她們有美好的團契關係。當拉撒路生病時,馬大與馬利亞立刻委託人去找耶穌,告訴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雖然她們沒有直接提出要求,卻暗示了她們希望耶穌趕快到她們家裏去,因為她們知道拉撒路在耶穌眼中的地位,也相信耶穌會重視這份感情而立刻趕到伯大尼,而且耶穌一來,拉撒路就會得到醫治。可是幾天後當耶穌姍姍來遲時,兩姊妹分別都表達了她們的遺憾,說耶穌如果早一點到達的話,拉撒路就不會死了 (十一21、32)。

當主耶穌得知拉撒路病的消息,他有甚麼反應呢?約十一4-7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耶穌在收到訊息後,祂對拉撒路的病,作出兩個評論,並故意選擇「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十一6)。祂的第一個評論就是:最終這病不至於死 (約十一4)。第二個評論是:這個過程會讓上帝得榮耀,也會讓上帝的兒子得榮耀。

約翰福音的作者再一次肯定耶穌對馬大、馬利亞、拉撒路的愛之後,卻說耶穌沒有立刻起身前往伯大尼去,反而多等了兩天。我們需要留意的是,拉撒路的死其實並不是由耶穌的遲延所造成的 (彷彿耶穌只要迅速動身拉撒路就不用死似的)。因為當耶穌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 (約十一17)。意思是即使當耶穌接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立刻啟程,一分一秒都沒耽延,當他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應該已經死了兩天。

既然耶穌立刻出發和晚兩天出發,當他抵達伯大尼的時候,拉撒路同樣都已經去世了,那為什麼耶穌要選擇多等兩天才出發呢?這一點很可能與猶太人對死亡的觀念有關。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人相信人死後三天之內,靈魂會留在屍體附近,希望再進到身體裏;不過,等到第四天屍體開始腐爛,靈魂就會離去。所以當主耶穌要人把擋住墳墓的石頭挪開時,「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約十一39) 馬大此刻覺得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活了。所以對猶太人而言,他們都清楚知道拉撒路真的已經徹底死亡了,耶穌不是把一個靈魂還有可能回到身體的人救活。拉撒路復活真的是從完全的死亡、不可逆的死亡中復活,主耶穌擁有勝過死亡的能力,祂是復活的主,祂是生命的主!

二、 世界上的困境—我們為痛苦的遭遇、環境向神發出呼求的聲音,神卻沒有立刻行動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來進一步思考「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這句話,不知道當你聽到或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有什麼想法與感受?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個想法,一個愛主的人是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的,因為既然他(她)那麼愛主,那麼上帝應該會保守他(她)免於一切的疾病。特別當我們聽到一些很愛主的基督徒、特別是傳道人罹患比較嚴重的疾病,或者發生意外事故,我們是否或多或少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主阿!為什麼這麼愛主的同工、這麼愛主的弟兄姊妹會生這樣的病或遭遇這樣的事呢?

就以這一次新冠肺炎為例,一開始的第一個月新加坡有5個感染群,其中有兩個是教會,分別是新加坡基督生命堂和神召會恩典堂。神召會恩典堂出現18起病例,包括教會主任牧師趙克文。趙克文牧師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時,他還是透過網路發文來牧養教會,以及與外界互動,他在教會的官網寫到,在2月7日新加坡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DORSCON)」升級到橙色前,教會領袖即已展開防疫準備工作;13日公布神召會確診第一批病例時,隨即停止所有聚會和活動。恩典堂不是沒有積極的採取防疫措施,但是他們教會仍舊被新冠肺炎襲擊,成為新加坡罹患新冠肺炎最多人的群體。

有時候有些基督徒會有些迷思,就是認為基督徒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如果基督徒生病或遭遇意外事件,要嘛就是這些基督徒不夠愛主,所以上帝沒有保護他們;要嘛就是上帝能力不夠,無法保護信靠祂的兒女。不過我們從約翰福音十一章有關拉撒路生重病的例子,我們知道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而且即使是很嚴重的病,生病的人仍舊是主所愛的人。

這段聖經也讓我們看到上帝有時候好像遲到了。對馬大和馬利亞而言,她們所認識的耶穌是一位愛她們全家人的夫子,她們也知道耶穌絕對有能力醫病,但是,她們發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耶穌不提早來?為什麼要讓所愛的人死亡?她們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

我們有時候也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當我們為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的痛苦、艱難的環境向上帝禱告,向上帝發出呼求的聲音,但是我們覺得上帝卻沒有立刻採取行動。許多基督徒經年累月地為著某些特殊的需要來禱告,或許是為了家人可以信主,為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可以改善,為了不孕禱告,為了上帝所預備的那一位人生伴侶可以出現禱告,已經禱告好長一段時間,可是總感覺上帝的動作慢吞吞的,等了半天都看不到上帝對我們禱告、呼求的回應。好啦,有時候上帝後來好像有採取一些行動,但是好像太遲了、來不及了。

三、 聖經中的出路/恩典—主耶穌宣告祂是復活、祂是生命,祂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

拉撒路死了四天後,主耶穌終於來到伯大尼。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耶穌,與耶穌展開一番對話。馬大見到耶穌的時候,第一句話是:「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馬大算是說得很客氣了,而且她接下來的話語顯示她從來沒有懷疑過耶穌與上帝之間有特殊的關係,也相信耶穌的禱告必蒙上帝垂聽 (十一22)。馬大與耶穌的對話顯示出她不明白耶穌與她對話的真正意義。她雖然相信有復活,但那是將來的事情。後來當耶穌真的要叫拉撒路復活時,馬大甚至反對打開拉撒路的墓穴。馬大所說的話就顯明了她真正的想法: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生了 (十一39)。馬大對復活真理的體認,與當時猶太人的信仰一樣,認為復活的盼望在未來才得以實現。馬大相信主耶穌若早點來,拉撒路就不會死,這是過去式的信心;她也相信在末日拉撒路會復活,這是未來式的信心;但是馬大卻無法相信拉撒路等一下立刻會復活,她缺乏現在式的信心。對馬大而言,上帝好像是昔在、未來永在,但卻不是今在的上帝。

接下來輪到馬利亞出場了 (十一28),這時耶穌尚未進到村落中,聽到馬大說耶穌叫她,馬利亞就從屋裏匆匆跑出去見耶穌。馬利亞看到耶穌之後,她只說了一句話:「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十一32) 馬利亞和她的姊姊馬大一樣,抱怨耶穌聽到消息時沒有立刻趕回來醫治拉撒路,以至於她所愛的弟弟死了,她非常難過與失望,並且哭了起來。《和合本》只翻譯成「哭」字,可能會讓人覺得她雖然難過,但哭得還算平靜;不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指的是嚎啕慟哭和叫喊,馬利亞周圍的人也同樣在哭喊著。如果我們有參加過華人傳統的喪葬儀式,我們會看到類似的場景,死者的家人有些時候會哭得呼天搶地、悲痛欲絕。

當耶穌看到馬利亞和親友哭成一團時,耶穌一開始的反應是「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十一33下),此處的「悲歎」與「憂愁」兩字,表達的都是非常激動的情感。「悲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是:「像馬一樣的發出哼哼的鼻息聲」,意指耶穌極其氣憤。耶穌一開始沒有哭,祂第一個情緒反應是憤慨和厭惡。這是很奇怪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耶穌非常生氣,因為這種情景本來可以不必存在的,祂氣魔鬼把死亡引入這個世界,讓許多人的家庭生活被死亡破壞,這令祂非常憤怒。

耶穌的第二個情緒反應是:「耶穌哭了」,這也是聖經中最短的一節經節。耶穌與哀哭的人同哭!祂能感受到世人在死亡陰影下的悲痛。這個動詞的時態是過去式,表達了一種確定的行動,也就是「耶穌的眼淚湧流出來」。耶穌感受到馬利亞與馬大的痛苦,在那個時刻,祂的眼淚真摯地表達了祂內心的情感。約翰福音的作者加了眉批說,猶太人也看見耶穌愛的流露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十一36)

接下來偉大的時刻到了,當有人協助把擋在墳墓門口的大石頭滾開後,「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十一41-44)在那一刻,主耶穌對另外兩位說話:天上的上帝和陰間的人。首先,祂的聲音到達天庭,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謝謝你垂聽了我的禱告。」這意謂祂之前就已經禱告過,現在祂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感謝天父上帝,即使禱告的那一刻尚未看見事情成就。

故事的高潮出現在十一43,耶穌“大聲”呼叫「拉撒路,出來!」耶穌的聲音不僅直達一具屍體,也下到已逝者靈魂所在的世界,吩咐一個靈魂回到一具屍體裡,使兩者重新結合。我們很難想像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當眾人向那幽暗的洞口望去時,他們看到有東西在移動,然後看到一個纏著繃帶的屍體,費力地爬出洞口。這是多麼恐佈、嚇人、卻又是奇妙的一刻!

拉撒路從墳墓中出來,對於這群在旁觀看的猶太人一定是非常震撼的一幕。拉撒路就這樣全身緊緊裹著,站在耶穌跟前。耶穌當然會對他說話,群眾的反應很可能是驚慌地後退。如果我們熟悉舊約的律法,就會知道死人是不潔淨的,有誰會走向這個死了四天的拉撒路的屍體呢?馬大嗎?馬利亞嗎?耶穌深愛拉撒路,衪很可能是第一個走上前去擁抱衪這位好朋友的人。耶穌經常都接觸那些“不可接觸的”(太八3,九20),這是眾所周知的。耶穌吩咐人把裹屍布解開 (約十一44)。拉撒路又再重新活過來,死亡已被奪去它的的利器。眾人的信心得以建立,他們就可以信靠耶穌乃是父上帝所差來的。子已經彰顯了父的榮耀,並在此過程中,子自己,就是父所差來的那一位,也得著榮耀 (約十一40)。

四、 世界上的出路/恩典—主耶穌是生命的主,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也擁有復活的生命

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但即使主所愛的人生病了,上帝豐盛的慈愛還是與祂所愛的人同在。新加坡神召會恩典堂的趙克文牧師說,當他被確診罹患新冠肺炎,被安置到隔離病房接受治療時,在寂靜的病房裡,他能更警覺和有意識的去聆聽上帝的聲音。主在許多問題上向他說話,其中之一是要「儆醒並祈禱」。

當趙克文牧師在隔離病房禱告時,他看到上帝在教會弟兄姊妹當中大有能力地運行,在那段他住院的期間,他看見上帝在弟兄姐妹之間,激起「前所未有的」禱告和謙卑;眾人對上帝有更深的信靠和順服,彼此以實際行動相互服事,領袖之間更加合一,這些都是聖靈才能辦得到的事。他驚歎於上帝奇妙的作為,並以這群主內家人為榮。在趙克文牧師罹患新冠肺炎十天之後,他收到醫院給他的好消息,他第二次的病毒檢測結果也是陰性,他已經痊癒,可以出院了!

當然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不是每一個罹患疾病的人,上帝最後都醫治他。也不是每一個已經死亡的基督徒,我們禱告之後,主耶穌都叫他從死裡復活。不過我們要再進一步問問題,在約翰福音十一章,主耶穌叫這位拉撒路從死裡復活,請問這位拉撒路現在在那裡呢?後來還是死了,對不對?可見在這個世界上病得醫治、甚至從死裡復活並不是我們最重要、最終極的關懷,對世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永恆的歸宿在那裡,因為與永恆比較起來,在世界上短短的幾十年、一百年實在算不得什麼!

有關「耶穌哭了」的原因,英國的大衛・鮑森牧師認為除了主耶穌深深地同理馬大、馬利亞的哀傷的情緒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同情拉撒路而哭。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若能把人從墳墓裡召喚出來,和家人團聚,一定很美。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每一場葬禮中,那有多美好!但是讓我們從神兒子的角度來思想:祂要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進入這個罪惡、疾病、痛苦的世界。拉撒路是一個屬神的人一這個名字的含意是「神所愛的人」,而拉撒路當然也愛神。他現在不受世上苦難的侵害,但耶穌卻必須把他帶回世間。因此,大衛・鮑森認為祂是為拉撒路而哭。把一個人帶回這世界是一件糟糕的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很可能我們從來沒有像大衛・鮑森一樣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拉撒路復活的意義,但是大衛・鮑森這樣的想法是有聖經根據的,保羅在腓一23「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提到另外一個拉撒路,那個拉撒路死後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而財主要求上帝讓拉撒路復活回去向他的兄弟作見證,可是上帝並沒有同意。因為那個拉撒路如果復活,他又要重新過乞丐的生活。

我今年3/14到台中參加華神校友陳淑女教師的追思禮拜,因為她是台灣信義會的傳道人,和我是同一個宗派。陳淑女校友在2018年8月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經過一年半的治療,還是於2020年2月29日安息主懷,享年54歲。在追思禮拜中聽幾位同工的分享,深深感受到她對彰化、雲林一帶百姓的愛,也見證她像一粒落在土裡死了的麥子,卻結出許多子粒來。

追思禮拜還有一點和今天信息有關的見證,陳淑女校友的大姪女分享她自己禱告的經歷,她原本大有信心地禱告,期待她的淑女姑姑可以從死裡復活、見證上帝的大能。不過禱告兩天後,上帝感動她,她的姑姑不想復活,因為與上帝同在好得無比,她不想回來。這個姪女不放棄,還是禱告上帝,要上帝勸她姑姑回來。然後上帝讓她看到一幕景象,主耶穌用充滿慈愛憐憫的面容迎接陳淑女校友,主耶穌按著她姪女的禱告,問她是否願意回到世上,陳淑女校友回頭看看她的姪女,然後搖搖頭。過了幾天當她姪女在聚會禱告敬拜時,她看見天父上帝在快樂地彈吉他、唱詩歌,她的淑女姑姑也在快樂地彈吉他,她就很驚訝,姑姑什麼時候學會彈吉他。隔幾天家庭聚會時,上帝又讓她又看到一幕景象,她的淑女姑姑與天父上帝在一片大草原一起玩耍,玩得好快樂。真的,就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在天上與主同在是好的無比,陳淑女校友已經回到天家,回到永恆愛的家!從某個角度來看,上帝真不公平,上帝那麼早就把她接回到天上享福,而我們還需要在這個充滿苦難、罪惡的世界繼續奮鬥、努力,上帝真是偏心!祂真是疼惜陳淑女校友,她現在也不用戴口罩,也不用去想如果新冠肺炎的疫情萬一惡化,教會要停止聚會該怎麼辦?順便提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安息主懷,不要禱告叫我復活,我會跟天父上帝說,我不要回來。

主耶穌在世上行了很多神蹟,約翰福音只記載了七個神蹟,但這七個神蹟是約翰福音的作者特別挑選的,因為每個神蹟都是一個特別的記號。拉撒路復活的神蹟是約翰福音所記載的第七個神蹟,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神蹟,這個神蹟要告訴我們,耶穌是生命、耶穌是復活。在拉撒路復活這個神蹟中的輸家是死亡,是「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這個事件也預示了耶穌自己的復活。藉著使拉撒路的復活,耶穌兌現了祂的宣稱:「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裹的,都要聽見祂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五28-29)。魔鬼的權勢雖然真實,但卻還是有限度的,牠在死亡上的權柄只不過是暫時的。

使徒保羅在林前十五52-54這樣告訴我們:「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主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就是一個很清楚、明顯的記號,有一天,「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會完全應驗。「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廿一4-5)

我們所信靠的主耶穌是復活的主,是生命的主,而這位復活的主已經將復活的生命賜給我、賜給你、賜給一切信靠祂的人,所以今天我們要如此宣告:新冠病毒別狂傲,雖然你傳播的速度很快、很廣,但是復活的基督已經得勝,祂勝過病毒,勝過死亡,平安的福音要傳得更快、更廣!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祢是復活,祢是生命!祢已經從死裡復活,勝過一切罪惡、死亡權勢的日子。求主幫助我們定睛在祢的身上,讓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大能也在我們裡面運行,好叫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活出愛神、愛人的生命!也幫助我們在祢復活大能的護庇之下,採取謹慎的防疫措施,去關懷我們周圍一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那些還沒有信主、心中充滿懼怕的家人、朋友,讓他們也能夠認識這位復活的主耶穌、賜人永生生命的主耶穌,幫助他們因著信靠耶穌就可以得著永生的盼望,勝過擔憂與懼怕死亡的權勢!我們這樣的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陳志宏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特助
本文轉錄自《中華福音神學院校友會電子報20200430》


靈修教材: 靈光匯集
死亡,別狂傲!

死亡,別狂傲!
陳志宏牧師《福音神學講道法》課程四頁講章範例

過去三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的疫情席捲全世界,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繼續肆虐,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現在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鎖國、封城、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新冠肺炎短期內帶來大量人口死亡的恐懼、害怕。

其實即使沒有新冠肺炎,我們還是有可能罹患其他疾病,即使我們都沒有罹患任何疾病,我們還是會隨著年紀的老邁,我們身體許多器官的功能就開始退化、衰敗,然後漸漸地身體越來越虛弱,有一天還是要面對死亡的大限。人人都有一死,幾乎沒有例外,除了聖經記載以諾與神同行,上帝就把他取去;還有以利亞是乘旋風昇天外,古今中外無論是多麼偉大的君王、聖賢、英雄、豪傑、智慧出眾的人、富可敵國的人…,最後還是免不了一死。一個人不論再怎麼成功、有能力,最後還是必須向死亡俯首稱臣,沒有辦法勝過死亡。

死亡的權勢雖然席捲全世界,人人都在死亡的陰影下過生活。不過約翰福音十一章卻告訴我們一個帶給人盼望的好消息,就是耶穌是生命的主,祂已經勝過死亡的權勢,祂已經把死亡踐踏在祂的腳底下。而我們這些願意信靠耶穌的人,我們也已經得著復活、永生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滿有信心地這樣宣告:死亡,別狂傲!你是主耶穌的手下敗將!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地查考約十一1-44這段經文。

一、 聖經中的困境—拉撒路瀕臨死亡,耶穌卻延遲前來醫治

約十一1-3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這段經文一開始提到大家所熟悉的一對姊妹,馬大與馬利亞,她們和她們的弟弟拉撒路是耶穌的好朋友,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時,常常路過伯大尼馬大與馬利亞的家,接受她們的款待,與她們有美好的團契關係。當拉撒路生病時,馬大與馬利亞立刻委託人去找耶穌,告訴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雖然她們沒有直接提出要求,卻暗示了她們希望耶穌趕快到她們家裏去,因為她們知道拉撒路在耶穌眼中的地位,也相信耶穌會重視這份感情而立刻趕到伯大尼,而且耶穌一來,拉撒路就會得到醫治。可是幾天後當耶穌姍姍來遲時,兩姊妹分別都表達了她們的遺憾,說耶穌如果早一點到達的話,拉撒路就不會死了 (十一21、32)。

當主耶穌得知拉撒路病的消息,他有甚麼反應呢?約十一4-7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耶穌在收到訊息後,祂對拉撒路的病,作出兩個評論,並故意選擇「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十一6)。祂的第一個評論就是:最終這病不至於死 (約十一4)。第二個評論是:這個過程會讓上帝得榮耀,也會讓上帝的兒子得榮耀。

約翰福音的作者再一次肯定耶穌對馬大、馬利亞、拉撒路的愛之後,卻說耶穌沒有立刻起身前往伯大尼去,反而多等了兩天。我們需要留意的是,拉撒路的死其實並不是由耶穌的遲延所造成的 (彷彿耶穌只要迅速動身拉撒路就不用死似的)。因為當耶穌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 (約十一17)。意思是即使當耶穌接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立刻啟程,一分一秒都沒耽延,當他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應該已經死了兩天。

既然耶穌立刻出發和晚兩天出發,當他抵達伯大尼的時候,拉撒路同樣都已經去世了,那為什麼耶穌要選擇多等兩天才出發呢?這一點很可能與猶太人對死亡的觀念有關。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人相信人死後三天之內,靈魂會留在屍體附近,希望再進到身體裏;不過,等到第四天屍體開始腐爛,靈魂就會離去。所以當主耶穌要人把擋住墳墓的石頭挪開時,「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約十一39) 馬大此刻覺得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活了。所以對猶太人而言,他們都清楚知道拉撒路真的已經徹底死亡了,耶穌不是把一個靈魂還有可能回到身體的人救活。拉撒路復活真的是從完全的死亡、不可逆的死亡中復活,主耶穌擁有勝過死亡的能力,祂是復活的主,祂是生命的主!

二、 世界上的困境—我們為痛苦的遭遇、環境向神發出呼求的聲音,神卻沒有立刻行動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來進一步思考「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這句話,不知道當你聽到或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有什麼想法與感受?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個想法,一個愛主的人是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的,因為既然他(她)那麼愛主,那麼上帝應該會保守他(她)免於一切的疾病。特別當我們聽到一些很愛主的基督徒、特別是傳道人罹患比較嚴重的疾病,或者發生意外事故,我們是否或多或少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主阿!為什麼這麼愛主的同工、這麼愛主的弟兄姊妹會生這樣的病或遭遇這樣的事呢?

就以這一次新冠肺炎為例,一開始的第一個月新加坡有5個感染群,其中有兩個是教會,分別是新加坡基督生命堂和神召會恩典堂。神召會恩典堂出現18起病例,包括教會主任牧師趙克文。趙克文牧師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時,他還是透過網路發文來牧養教會,以及與外界互動,他在教會的官網寫到,在2月7日新加坡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DORSCON)」升級到橙色前,教會領袖即已展開防疫準備工作;13日公布神召會確診第一批病例時,隨即停止所有聚會和活動。恩典堂不是沒有積極的採取防疫措施,但是他們教會仍舊被新冠肺炎襲擊,成為新加坡罹患新冠肺炎最多人的群體。

有時候有些基督徒會有些迷思,就是認為基督徒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如果基督徒生病或遭遇意外事件,要嘛就是這些基督徒不夠愛主,所以上帝沒有保護他們;要嘛就是上帝能力不夠,無法保護信靠祂的兒女。不過我們從約翰福音十一章有關拉撒路生重病的例子,我們知道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而且即使是很嚴重的病,生病的人仍舊是主所愛的人。

這段聖經也讓我們看到上帝有時候好像遲到了。對馬大和馬利亞而言,她們所認識的耶穌是一位愛她們全家人的夫子,她們也知道耶穌絕對有能力醫病,但是,她們發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耶穌不提早來?為什麼要讓所愛的人死亡?她們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

我們有時候也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當我們為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的痛苦、艱難的環境向上帝禱告,向上帝發出呼求的聲音,但是我們覺得上帝卻沒有立刻採取行動。許多基督徒經年累月地為著某些特殊的需要來禱告,或許是為了家人可以信主,為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可以改善,為了不孕禱告,為了上帝所預備的那一位人生伴侶可以出現禱告,已經禱告好長一段時間,可是總感覺上帝的動作慢吞吞的,等了半天都看不到上帝對我們禱告、呼求的回應。好啦,有時候上帝後來好像有採取一些行動,但是好像太遲了、來不及了。

三、 聖經中的出路/恩典—主耶穌宣告祂是復活、祂是生命,祂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

拉撒路死了四天後,主耶穌終於來到伯大尼。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耶穌,與耶穌展開一番對話。馬大見到耶穌的時候,第一句話是:「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馬大算是說得很客氣了,而且她接下來的話語顯示她從來沒有懷疑過耶穌與上帝之間有特殊的關係,也相信耶穌的禱告必蒙上帝垂聽 (十一22)。馬大與耶穌的對話顯示出她不明白耶穌與她對話的真正意義。她雖然相信有復活,但那是將來的事情。後來當耶穌真的要叫拉撒路復活時,馬大甚至反對打開拉撒路的墓穴。馬大所說的話就顯明了她真正的想法: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生了 (十一39)。馬大對復活真理的體認,與當時猶太人的信仰一樣,認為復活的盼望在未來才得以實現。馬大相信主耶穌若早點來,拉撒路就不會死,這是過去式的信心;她也相信在末日拉撒路會復活,這是未來式的信心;但是馬大卻無法相信拉撒路等一下立刻會復活,她缺乏現在式的信心。對馬大而言,上帝好像是昔在、未來永在,但卻不是今在的上帝。

接下來輪到馬利亞出場了 (十一28),這時耶穌尚未進到村落中,聽到馬大說耶穌叫她,馬利亞就從屋裏匆匆跑出去見耶穌。馬利亞看到耶穌之後,她只說了一句話:「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十一32) 馬利亞和她的姊姊馬大一樣,抱怨耶穌聽到消息時沒有立刻趕回來醫治拉撒路,以至於她所愛的弟弟死了,她非常難過與失望,並且哭了起來。《和合本》只翻譯成「哭」字,可能會讓人覺得她雖然難過,但哭得還算平靜;不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指的是嚎啕慟哭和叫喊,馬利亞周圍的人也同樣在哭喊著。如果我們有參加過華人傳統的喪葬儀式,我們會看到類似的場景,死者的家人有些時候會哭得呼天搶地、悲痛欲絕。

當耶穌看到馬利亞和親友哭成一團時,耶穌一開始的反應是「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十一33下),此處的「悲歎」與「憂愁」兩字,表達的都是非常激動的情感。「悲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是:「像馬一樣的發出哼哼的鼻息聲」,意指耶穌極其氣憤。耶穌一開始沒有哭,祂第一個情緒反應是憤慨和厭惡。這是很奇怪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耶穌非常生氣,因為這種情景本來可以不必存在的,祂氣魔鬼把死亡引入這個世界,讓許多人的家庭生活被死亡破壞,這令祂非常憤怒。

耶穌的第二個情緒反應是:「耶穌哭了」,這也是聖經中最短的一節經節。耶穌與哀哭的人同哭!祂能感受到世人在死亡陰影下的悲痛。這個動詞的時態是過去式,表達了一種確定的行動,也就是「耶穌的眼淚湧流出來」。耶穌感受到馬利亞與馬大的痛苦,在那個時刻,祂的眼淚真摯地表達了祂內心的情感。約翰福音的作者加了眉批說,猶太人也看見耶穌愛的流露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十一36)

接下來偉大的時刻到了,當有人協助把擋在墳墓門口的大石頭滾開後,「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十一41-44)在那一刻,主耶穌對另外兩位說話:天上的上帝和陰間的人。首先,祂的聲音到達天庭,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謝謝你垂聽了我的禱告。」這意謂祂之前就已經禱告過,現在祂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感謝天父上帝,即使禱告的那一刻尚未看見事情成就。

故事的高潮出現在十一43,耶穌“大聲”呼叫「拉撒路,出來!」耶穌的聲音不僅直達一具屍體,也下到已逝者靈魂所在的世界,吩咐一個靈魂回到一具屍體裡,使兩者重新結合。我們很難想像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當眾人向那幽暗的洞口望去時,他們看到有東西在移動,然後看到一個纏著繃帶的屍體,費力地爬出洞口。這是多麼恐佈、嚇人、卻又是奇妙的一刻!

拉撒路從墳墓中出來,對於這群在旁觀看的猶太人一定是非常震撼的一幕。拉撒路就這樣全身緊緊裹著,站在耶穌跟前。耶穌當然會對他說話,群眾的反應很可能是驚慌地後退。如果我們熟悉舊約的律法,就會知道死人是不潔淨的,有誰會走向這個死了四天的拉撒路的屍體呢?馬大嗎?馬利亞嗎?耶穌深愛拉撒路,衪很可能是第一個走上前去擁抱衪這位好朋友的人。耶穌經常都接觸那些“不可接觸的”(太八3,九20),這是眾所周知的。耶穌吩咐人把裹屍布解開 (約十一44)。拉撒路又再重新活過來,死亡已被奪去它的的利器。眾人的信心得以建立,他們就可以信靠耶穌乃是父上帝所差來的。子已經彰顯了父的榮耀,並在此過程中,子自己,就是父所差來的那一位,也得著榮耀 (約十一40)。

四、 世界上的出路/恩典—主耶穌是生命的主,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也擁有復活的生命

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但即使主所愛的人生病了,上帝豐盛的慈愛還是與祂所愛的人同在。新加坡神召會恩典堂的趙克文牧師說,當他被確診罹患新冠肺炎,被安置到隔離病房接受治療時,在寂靜的病房裡,他能更警覺和有意識的去聆聽上帝的聲音。主在許多問題上向他說話,其中之一是要「儆醒並祈禱」。

當趙克文牧師在隔離病房禱告時,他看到上帝在教會弟兄姊妹當中大有能力地運行,在那段他住院的期間,他看見上帝在弟兄姐妹之間,激起「前所未有的」禱告和謙卑;眾人對上帝有更深的信靠和順服,彼此以實際行動相互服事,領袖之間更加合一,這些都是聖靈才能辦得到的事。他驚歎於上帝奇妙的作為,並以這群主內家人為榮。在趙克文牧師罹患新冠肺炎十天之後,他收到醫院給他的好消息,他第二次的病毒檢測結果也是陰性,他已經痊癒,可以出院了!

當然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不是每一個罹患疾病的人,上帝最後都醫治他。也不是每一個已經死亡的基督徒,我們禱告之後,主耶穌都叫他從死裡復活。不過我們要再進一步問問題,在約翰福音十一章,主耶穌叫這位拉撒路從死裡復活,請問這位拉撒路現在在那裡呢?後來還是死了,對不對?可見在這個世界上病得醫治、甚至從死裡復活並不是我們最重要、最終極的關懷,對世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永恆的歸宿在那裡,因為與永恆比較起來,在世界上短短的幾十年、一百年實在算不得什麼!

有關「耶穌哭了」的原因,英國的大衛・鮑森牧師認為除了主耶穌深深地同理馬大、馬利亞的哀傷的情緒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同情拉撒路而哭。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若能把人從墳墓裡召喚出來,和家人團聚,一定很美。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每一場葬禮中,那有多美好!但是讓我們從神兒子的角度來思想:祂要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進入這個罪惡、疾病、痛苦的世界。拉撒路是一個屬神的人一這個名字的含意是「神所愛的人」,而拉撒路當然也愛神。他現在不受世上苦難的侵害,但耶穌卻必須把他帶回世間。因此,大衛・鮑森認為祂是為拉撒路而哭。把一個人帶回這世界是一件糟糕的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很可能我們從來沒有像大衛・鮑森一樣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拉撒路復活的意義,但是大衛・鮑森這樣的想法是有聖經根據的,保羅在腓一23「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提到另外一個拉撒路,那個拉撒路死後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而財主要求上帝讓拉撒路復活回去向他的兄弟作見證,可是上帝並沒有同意。因為那個拉撒路如果復活,他又要重新過乞丐的生活。

我今年3/14到台中參加華神校友陳淑女教師的追思禮拜,因為她是台灣信義會的傳道人,和我是同一個宗派。陳淑女校友在2018年8月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經過一年半的治療,還是於2020年2月29日安息主懷,享年54歲。在追思禮拜中聽幾位同工的分享,深深感受到她對彰化、雲林一帶百姓的愛,也見證她像一粒落在土裡死了的麥子,卻結出許多子粒來。

追思禮拜還有一點和今天信息有關的見證,陳淑女校友的大姪女分享她自己禱告的經歷,她原本大有信心地禱告,期待她的淑女姑姑可以從死裡復活、見證上帝的大能。不過禱告兩天後,上帝感動她,她的姑姑不想復活,因為與上帝同在好得無比,她不想回來。這個姪女不放棄,還是禱告上帝,要上帝勸她姑姑回來。然後上帝讓她看到一幕景象,主耶穌用充滿慈愛憐憫的面容迎接陳淑女校友,主耶穌按著她姪女的禱告,問她是否願意回到世上,陳淑女校友回頭看看她的姪女,然後搖搖頭。過了幾天當她姪女在聚會禱告敬拜時,她看見天父上帝在快樂地彈吉他、唱詩歌,她的淑女姑姑也在快樂地彈吉他,她就很驚訝,姑姑什麼時候學會彈吉他。隔幾天家庭聚會時,上帝又讓她又看到一幕景象,她的淑女姑姑與天父上帝在一片大草原一起玩耍,玩得好快樂。真的,就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在天上與主同在是好的無比,陳淑女校友已經回到天家,回到永恆愛的家!從某個角度來看,上帝真不公平,上帝那麼早就把她接回到天上享福,而我們還需要在這個充滿苦難、罪惡的世界繼續奮鬥、努力,上帝真是偏心!祂真是疼惜陳淑女校友,她現在也不用戴口罩,也不用去想如果新冠肺炎的疫情萬一惡化,教會要停止聚會該怎麼辦?順便提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安息主懷,不要禱告叫我復活,我會跟天父上帝說,我不要回來。

主耶穌在世上行了很多神蹟,約翰福音只記載了七個神蹟,但這七個神蹟是約翰福音的作者特別挑選的,因為每個神蹟都是一個特別的記號。拉撒路復活的神蹟是約翰福音所記載的第七個神蹟,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神蹟,這個神蹟要告訴我們,耶穌是生命、耶穌是復活。在拉撒路復活這個神蹟中的輸家是死亡,是「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這個事件也預示了耶穌自己的復活。藉著使拉撒路的復活,耶穌兌現了祂的宣稱:「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裹的,都要聽見祂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五28-29)。魔鬼的權勢雖然真實,但卻還是有限度的,牠在死亡上的權柄只不過是暫時的。

使徒保羅在林前十五52-54這樣告訴我們:「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主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就是一個很清楚、明顯的記號,有一天,「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會完全應驗。「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廿一4-5)

我們所信靠的主耶穌是復活的主,是生命的主,而這位復活的主已經將復活的生命賜給我、賜給你、賜給一切信靠祂的人,所以今天我們要如此宣告:新冠病毒別狂傲,雖然你傳播的速度很快、很廣,但是復活的基督已經得勝,祂勝過病毒,勝過死亡,平安的福音要傳得更快、更廣!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祢是復活,祢是生命!祢已經從死裡復活,勝過一切罪惡、死亡權勢的日子。求主幫助我們定睛在祢的身上,讓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大能也在我們裡面運行,好叫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活出愛神、愛人的生命!也幫助我們在祢復活大能的護庇之下,採取謹慎的防疫措施,去關懷我們周圍一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那些還沒有信主、心中充滿懼怕的家人、朋友,讓他們也能夠認識這位復活的主耶穌、賜人永生生命的主耶穌,幫助他們因著信靠耶穌就可以得著永生的盼望,勝過擔憂與懼怕死亡的權勢!我們這樣的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陳志宏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特助
本文轉錄自《中華福音神學院校友會電子報20200430》


靈修教材: 生命的糧
神沉默之後——怎樣?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十一6)

神有沒有因為信任你,對你默不作聲——一個滿有意義的沉默?神的沉默就是祂的回答。試想在伯大尼那幾天的死寂!在你生命中,有類似的日子嗎?神能否這樣信任你?還是你仍不斷求取眼見的答覆?要是你得不著那祝福就不肯前行,神也會賜下;但祂若沉默,是表示要使你對祂有更深切的認識。你是否因為神未明明地回答你而憂愁?你會發現神待你最親密的方法,就是完全的沉默,不是絕望的死寂,而是愉快的,因為祂知道你可以接受更大的啟示。若神以沉默對你,要讚美祂,祂正帶你進入祂偉大的計劃中。神何時彰顯祂的答覆,在乎祂的主權。時間對神不是甚麼一回事。你曾說:「我求餅,祂卻給石頭。」其實祂沒有這樣作,今日你要發現神賜給你的是生命的餅。
神的沉默有一奇妙之處,就是把祂的安靜傳給你,使你變得完全的堅信——「我知道神聽了我。」祂的沉默表示祂聽見了。若你一心要神答允賜福你的禱告,祂是會成就的;可是祂不會賜你沉默的恩典。若耶穌基督引導你明白禱告是為榮耀父神,那末,祂就會給你一個先兆,表示祂與你的親密關係——沉默。


靈修教材: 《竭誠為主》My Utmost of His Highest
信心歷程

你信這話嗎?(約十一26)

馬大相信耶穌有能力行事;她相信祂若在場,就可以醫治她的弟弟。她也相信耶穌與神有特別的關係,祂求神甚麼,神都成就。可是,她需要與耶穌有更親密的個人關係。馬大的信心是在未來才實現的;耶穌帶領她體驗,直至信心成為她個人的財富,然後形成一個特有的產業——「主啊,是的,我信祢是基督……」

主對你是否也一樣?主是否教導你,使你進入與祂個人親密的關係裡?讓神的問題追迫你——「你信這話嗎?」你懷疑的是甚麼?你所遭遇的,有否像馬大的一樣,把你帶到一處,叫你的信仰快要變成個人的信仰?這個地步,非透過難處而產生個人問題,不能達致。
相信就是完全委身。在心智上委身,就是把一切與這委身無關的事摒棄;在個人信仰上委身,在道德上就絕不與其他信仰妥協;在特殊信仰上委身,就把靈交給耶穌基督,決志只讓主居首位。
當我面對主耶穌,祂對我說:「你信這話嗎?」我會發現信心像呼吸一樣自然,而詫異以往為何愚昧地不信靠。


靈修教材: 《竭誠為主》My Utmost of His Highest
信心要跟上神的話語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11/14/jhn-day26

【經文】約翰福音11章1~44節

這段經文的主角,是一個與耶穌關係很好的家庭,也就是馬大、馬利亞與拉撒路的家,因為經文中描述到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有一天拉撒路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兩姊妹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祢所愛的人病了。」

由此可見耶穌和這個家庭有著美好的關係,但是當他們去找耶穌時,耶穌對這疾病卻有不同的看法,耶穌回答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之後耶穌仍在原地停留了兩天,拉撒路就因為病重去世了,當耶穌到了伯大尼的時候,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馬大有點失望的對耶穌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這話聽起來似乎也有點責怪耶穌太晚出現,但耶穌回答說,祢的兄弟會活過來,而這引起馬大的誤解,因為馬大心裡不認為她的兄弟會活過來,所以她誤以為耶穌說的是到了末日復活的時候,他才會活過來。

然而,耶穌指的是,祂現在就有叫她兄弟復活的能力,之後和耶穌關係極好的馬利亞也說了和馬大相同的話。只見耶穌來到墳墓前,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眾人就都看見拉撒路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從墳墓裡出來了,這故事就在眾人的驚奇中告一段落。

在這故事中可以看見,耶穌很了解祂的能力是可以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但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卻一直誤認為耶穌只能使弟弟的病得醫治,最後,即使耶穌應許馬大說:「妳兄弟必然復活」的時候,在悲痛中的馬大依然覺得拉撒路不可能現在復活,而是在末日時才能復活。

其實,現今的基督徒,也常常會發現聖經神的話裡所描述的基督徒生活,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一段的差距。尤其是當覺得自己信心很微小、無能為力的時候,神的話語(應許)似乎就不由自主的減少,最後甚至軟弱得僅能接受最低限度的應許。如果每個基督徒都能夠憑著對神的信心,迎接神的應許,那麼很多的悲傷和失落便都會大幅降低。就像一首詩歌說的,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皆因我們未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

【回應】
主啊!
我相信祢的應許不會改變,
會改變的是我的感覺、我的想法,
所以我要再次將自己獻上,
願祢來掌管我的心思意念。

【禱讀】
馬可福音11章24節
所以我告訴你們,
凡你們禱告祈求的,
無論是甚麼,
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向主敞開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11/15/jhn-day27

【經文】約翰福音11章45~57節

在經歷過拉撒路從墳墓中出來的復活神蹟後,有許多人因此而信了耶穌。在約翰福音中神蹟兩字指的是記號,每一個神蹟都是一個記號,一步一步的把人引到耶穌那裡去。在這段經文的一開始,有好些人跟隨這個記號的引導,被引到耶穌那裡去,但也有些人見到這個神蹟之後,還是跑到法利賽人那裡去,報告耶穌所做的,為要抓祂。

法利賽人聽見耶穌的事蹟,沒有因為死人復活而喜樂,也沒有因為一個家庭裡的弟兄回來而開心,反而更加擔心耶穌對眾人的影響力,怕有許多人因此信了祂,所以,處處找機會想要殺祂。死人復活的大神蹟,反倒啟動了捉拿耶穌的命令,凡看見耶穌的人必須立即通報。耶穌行了這個神蹟,雖然拯救了拉撒路一家人,也讓許多目睹神蹟的人信了主,卻因此種下了法利賽人的殺機。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見,這個事件中,在場的人都聽見耶穌所說的話,也看見耶穌所作的事,卻各有不同反應。有些人因此信了耶穌,成為耶穌的跟隨者;也有些人要捉拿耶穌的惡心反而更堅硬,依然跟隨法利賽人。在屬靈經驗上,我們也各自有不同經歷和解讀,對於同樣一件事、同樣一節經文,不同的人看了或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一個跟隨神的人,關鍵不在於對經文的字義理解有多深,關鍵在於我們對神有多敞開。一個對神敞開的人,就算是一個早晨簡短的靈修,也可以聽見主的聲音,被帶到與主同在的光景裡。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即使是死人復活的神蹟在他面前發生,依然看不見神榮耀的作為,還是以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繼續過著原來的生活。

【回應】
主啊!
我將我的心向祢敞開,
只願更多聽見祢對我說話。
求祢幫助我,
在我的生活中,
細細觀看祢榮耀的作為,
使我能隨時隨地傳講祢的救恩。

【禱讀】
約翰福音11章40節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禱讀聖經2022年3月11日(週五)約11:1-16

頌讀(大聲讀聖經):約11:1-16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在談論拉撒路死時,耶穌做了哪些事,這些事帶給信徒有何提醒?將它歸納如下:
(一)耶穌與拉撒路這家人很熟:這家三個孩子馬大、馬利亞及拉撒路與耶穌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當拉撒路病了時,馬大及馬利亞趕緊打發人去找耶穌,她們向耶穌傳達的信息很簡單,她們並沒有請求耶穌來為拉撒路治病。她們只告訴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約11:3)」。她們清楚只要耶穌知道這事,相信耶穌就會做出積極回應。這對姊妹對耶穌非常的單純,但也顯出對耶穌非常有信心。
(二)這病不至於死:耶穌知道拉撒路已經死了(約11:6, 17),但耶穌卻對打發來的人及門徒說:「這病不至於死」。耶穌講這句話是在敷衍她們這家人嗎?不是的,反而是有更積極的用意。耶穌知道拉撒路事情後,並沒有馬上趕到他家去探望拉撒路,反而是在原地多待了二天。耶穌這樣的作法,並不表示不愛這家人,反而是容許拉撒路病死後,給她們有機會親自見證及體驗神叫死人復活的大能。(約11:4)
(三)難道耶穌不怕死嗎?耶穌在原地多留了二天後才決定「再往猶太地去」,耶穌這樣的說法,讓門徒難以理解;難以理解的原因是:(1)聽到拉撒路生病的事,耶穌應該要儘速趕往拉撒路的家才對;(2)這地的猶太人不久前,曾在這裡拿石頭想打耶穌。基於這二點原因,耶穌此時還要去猶太地,祂豈不是自投羅網嗎?耶穌的頭殼沒有壞掉,耶穌知道作主工的時候不多了,所以要趕緊利用白日為主做工。(約11:9-10)這件事提醒我們在末後的世代,要勤作主工,不要把生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上。
(四)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信:當耶穌聽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沒有立即趕到他家醫治他的病,讓拉撒路不致死(約11:11);在這裡耶穌講出真正的動機,就是要叫這些跟隨的門徒也像其他的猶太人一樣,親眼看見死人復活的神蹟,使這些門徒更加相信耶穌的大能。(約11:12-16)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從拉撒路病了這件事,讓我體會到祢的想法與作法,與我平常思考模式完全是不一樣;我平常的作法,遇到問題時便會毫不猶豫趕緊想如何去解決問題,以致於讓我自己整天忙得團團轉,累個半死,最後還在那裡抱怨。主啊!祈求祢赦免我這樣的罪,讓我可以改變思維,爾後遇到任何事,先向主尋求旨意,清楚明白後再決定是否要去做這些事。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約11:16「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祂同死罷。』」主的門徒多馬說這樣的話,表示他不但不期待耶穌,可以在拉撒路身上行什麼樣神蹟,反而以責怪和諷刺的語氣,回應耶穌要去猶太的伯大尼,看已經死去的拉撒路的建議。多馬對耶穌所講的話,身為基督徒需要多留意;若我們對主耶穌沒有「信心」,那我們所「信」的將會是枉然。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禱讀聖經
禱讀聖經2022年3月12日(週六)約11:17-32

頌讀(大聲讀聖經):約11:17-32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在述說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復活在耶穌,生命也在耶穌」,將它歸納如下:
(一)人的安慰有限:耶穌到了伯大尼,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約11:17);有一些猶太人來安慰馬大及馬利亞,然這些鄰舍及好友安慰其實是有限的,比不上耶穌的一句話「你兄弟必然復活(約11:23)」,讓馬大及馬利亞的心得安慰。
(二)復活在耶穌,生命也在耶穌:當耶穌對馬大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對耶穌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約11:24)」;顯然馬大不懂耶穌的心,耶穌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從他們的對話,顯然馬大不知道耶穌等一下要行神蹟,要叫她的弟弟「拉撒路」從墳墓裡走出來。耶穌希望世人知道「凡活著信耶穌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6)」這事,這樣的信息至今到永遠,都會實現且永不改變。
(三)對耶穌要有信心:馬利亞聽到耶穌往他們家來,她趕緊起身去迎接耶穌,她對耶穌所說的話與馬大一樣「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約11:32b)」;馬利亞對主耶穌為何這麼慢來看她們,心裡是有些嘀咕,這是人之常情。耶穌看出馬利亞心裡的想法,祂知道馬利亞對弟弟去世的事非常傷心;然對於這對姊妹所說話,耶穌內心的思緒其實是複雜的「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約11:33b)」。耶穌有這樣的思緒,研判是在說明一件事,馬大及馬利亞對耶穌的晚到,先後都有表達自己心中的遺憾;若耶穌能早點來,說不定弟弟拉撒路就不會死。然從這對姊妹跟隨耶穌一段的日子來看,其實她們對耶穌的信心仍是不足的。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祢愛馬大、馬利亞及拉撒路這家人,當祢聽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時,祢並沒有立刻前往她們家去探望與醫治拉撒路。對於這件事我們需格外留心,去體會耶穌為何要這樣做;留心什麼事就是當拉撒路生病時,主為何沒有馬上前往拉撒路的家去醫治拉撒路的病,反而讓拉撒路死後四天,才去到他們的家探望。主啊!這家人其實不明白主的心意,祢是要做一件新事,讓這群跟隨祢的人可以再次經歷祢的大能,就是讓死人可以復活的事,但祢的門徒卻沒有認知到。祈求主幫助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能夠更明白主在我們身上所要做的事,對主耶穌要更有信心來跟隨。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約11:25「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復活」這事不單是指末日才會發生,現在就會發生,因為我們所信的主耶穌,祂已經復活了。若我們有這樣的看見,我們就會經歷復活的主在我們身上所彰顯的大能。主耶穌就是生命,這樣的生命可以吞滅死亡;信徒甚麼時候依靠主活著,甚麼時候就會活在復活的境界裏。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禱讀聖經
禱讀聖經2022年3月13日(週日)約11:33-44

頌讀(大聲讀聖經):約11:33-44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我們看到拉撒路真的復活了,從這件事給我有什麼樣的啟示呢?將它歸納如下:
(一)耶穌為何哭了:約11:33「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從這節經文看起來,耶穌臉部似乎呈現出悲歎、憂愁的表情,想告訴這些不信的人,說:「你們為何都不懂我的心呢?」。雖如此,耶穌還是詢問馬大及馬利亞說:「你們把拉撒路放在哪裡?」。當她們對耶穌說:「主啊!請祢來看。」,這時耶穌哭了(約11:35)。此時耶穌為何會哭呢?主要是因耶穌對祂所愛的人死了,所流露出的那份「愛」。耶穌這樣的舉動,使在場的猶太人就說:「你看,祂是多麼愛他。(約11:36)」。
(二)耶穌真可以使死人復活嗎?當耶穌叫人把拉撒路墓穴前的大石頭搬開時,馬大對耶穌說:「他現在必定臭了,因為他已死了四天。」。(約11:39)一般人死了四天其屍體必會開始發臭,這是很自然的事,尤其在以色列這地更是如此;所以馬大才會對主耶穌如此說:「他都死了四天了,請主不要再去看這腐爛的屍體了。」,但耶穌沒有接受馬大的提議,祂向天父祈求,接著發命令要死者拉撒路從墳墓裡出來,那死了的人過真從墳墓裡出來。(約11:43-44)從這裡知道耶穌確實可以使死人復活。
(三)人若信耶穌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從約11:40這裡我們可以知道,馬大仍不相信耶穌可以使她的弟弟拉撒路從墳墓裡走出來;不僅馬大不相信,連馬大身旁的猶太人也不相信死人會復活,怎麼會有這樣的事。耶穌知道這些人的想法,就在此時,舉目望天向天父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約11:41b-42)」。耶穌之所以行這樣神蹟,主要是想證明信祂的人必會看見神的榮耀,拉撒路必從死裡復活,這事果真成就。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當我重新恭讀「拉撒路復活」事件經文時,再次體會到祢真是愛拉撒路,因他是祢所愛的人,祢為他的死亡而哭,充分表現出人性的一面。祢絕不是無血無淚的人,真是百分百的「人」,人性一面祢完全呈現出來;在另一方面,祢也百分百呈現「神性」那面,使拉撒路從裡復活,這樣的能力除非是天上的真神外,沒有任人或假神可以做出這樣的事。耶穌是百分百的人,也是百分百的神,這是非常奇妙的事。祈求主幫助我,更深的去思考耶穌所說過的每句話及做過的事,在我的生命中有何幫助。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約11:42「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耶穌所說的話,再次喚醒我們這些信徒,主耶穌垂聽我們的禱告是必然的,但我們所禱告想要成就的事,則須要是合主心意見證主榮耀的事,這是我們要去思想的事。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禱讀聖經
禱讀聖經2022年3月14日(週一)約11:45-57

頌讀(大聲讀聖經):約11:45-57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給我自己有三點省思,將它歸納如下:
(一)對耶穌所做的事有的人信,也有人不信:從來安慰馬利亞的猶太朋友,有人看見耶穌行的神蹟(使拉撒路復活),就信了耶穌(約11:45);但也有些人看見這樣的神蹟反而不信。耶穌開始出來傳道的那天起,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有心人的監視下,這些有心人士對這次的神蹟也不例外,看到這神蹟後,趕緊跑去向法利賽人打小報告。(約11:46)這些願意相信耶穌的人,是因他們願意敞開心接納耶穌所致;反之,就是心地剛硬不願接納耶穌的人。
(二)殺害耶穌的陰謀是神原本的計畫:拉撒路死而復活這件神蹟,在猶太人中間引起的許多正面影響,使得猶太宗教領袖,對耶穌的容忍已到極限,他們說:「我們怎麼辦呢?若讓耶穌這樣做,人人都要信祂;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約11:47-48)」,於是大祭司該亞法在此時,提議「讓一個人替百姓死」來解決他們現在的困境。(約11:49-50)因大祭司強烈的意見,最終形成全體公會的「決議案」-殺害耶穌,否則這樣下去會推翻他們在猶太人中的權柄。大祭司所提的意見是解決他們當前所遇到的困境,但他所說的話其實正好預言耶穌替世人死,這件事是神原訂的計畫。
(三)耶穌傳福音時間:約11:55「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這是約翰福音書第三次提到「逾越節」,前二次分別在約2:13及6:4;代表耶穌出來傳福音的時間有三年多的時間,過三次逾越節;這次逾越節也是耶穌在世上過最後一次的逾越節。耶穌在世上約33.5年時間,帶給我們世人有許多好的榜樣,世人需要為這事好好去省思。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祢來到這世上33.5年,這時間雖不是很長,但卻帶給我們有數不清的寶貴功課需要去學習。祢為世人來到這世界,為的是要拯救世人的罪,正如大祭司該亞法的預言,祢不僅是為以色列這民族而死,祢也是為世上其他的民族而死,目的就是要讓世人知道祢就是天上的真神,要來信靠祢。祈求主幫助我們對於祢來到這世上為世人而死的事,透過傳福音方式能使更多人知道;耶穌就是因為愛世人才來到人的世界,讓世人能珍惜神所賜給人類的「聖經」,好好去研讀聖經,以便更多瞭解祢的作為。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約11:51「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豫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該亞法的話表明主耶穌一人之死,可以免除猶太全國的毀滅,但他沒有料到這句話正吻合神所定的救贖計劃,只是在無意之中為神說了豫言。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因耶穌的死代替世人所犯的罪,拆毀了人與神中間隔斷的牆,使我們可以同歸於一,成為神的兒女,這是一件何等美好的事。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禱讀聖經
奇妙的拯救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9/26/奇妙的拯救

【經文】約翰福音11章38-44節

美國部落客(或博主)林凱文(Kevin Lynn)曾經犯案累累,生活幾乎崩潰。在他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他回憶道:「那晚我已經拿著槍抵在頭上,但上帝很奇妙地進入我的房間,也進入了我的生命。在那一刻,我真的找到了現在我所認識的這位上帝。」上帝的介入拯救了林凱文的生命。藉著這奇妙的經歷,上帝使他明白自己是個罪人,又讓他體會到上帝慈愛的同在。對於這次與主相遇的經歷,林凱文希望能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於是他藉著YouTube平台,設立了一個專有的頻道,坦誠地與人分享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得著轉變的歷程。

當耶穌的朋友兼跟隨者拉撒路去世之後,許多人認為耶穌來得太遲了(約翰福音11章32節)。因為耶穌到達時,拉撒路已經被葬在墳墓裡四天了。然而,耶穌將這痛苦的時刻轉變為奇蹟,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正如耶穌對馬大說:「我不是對妳說過,妳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嗎?」(38-40節)

正如耶穌使拉撒路出死入生一樣,祂也樂意賜給我們新的生命。耶穌基督藉著在十字架上犧牲受死,為我們的罪付上代價,只要我們相信並接受祂,罪就能夠得到赦免。藉著基督,我們得以脫離罪的束縛,被祂永遠的愛更新,並有機會改變我們的生命歷程。

【思想】
上帝曾透過哪些奇妙的方式改變你的生命?
你如何藉著你的個人見證,帶領人來親近祂?

【回應】
天父,感謝祢從未放棄我。求祢幫助我,讓我不把祢在我生命中所做的改變視為理所當然。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不會延誤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today/2023/01/17/不會延誤

【經文】約翰福音11章17-27節

我的牧師是美國人,有一次,他到西非一個小鎮探望某個教會,為了參加主日早上10點的聚會,他準時抵達教堂。但簡陋的會堂裡,空無一人。於是,他開始等待,1小時,2個小時過去了,直到中午12點30分左右,當地牧師經長途跋涉後終於抵達教堂,接著還來了好幾位詩班成員,以及一群友善的小鎮居民。正如我的牧師後來所說:「聚會在時機成熟時開始了,聖靈歡迎我們,而且上帝並沒有延誤。」我的牧師明白,當地有不同的文化必然有其充分的理由。

時間似乎是相對的,但整本聖經卻肯定了上帝完美、不延誤的特質。因此,當耶穌在拉撒路病死4天之後才抵達時,拉撒路的姐妹們才會想問明白其中的原因。馬大對耶穌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約翰福音11章21節)我們可能也會想要知道,為什麼上帝遲遲不解決你我的問題。但憑信心等待上帝的答案和大能,仍是最好的選擇。

正如神學家霍華德·瑟曼(Howard Thurman)所寫的:「天父上帝,我們等待,直到祢的力量成為我們的力量,祢的心意成為我們的心意,祢的寬恕成為我們的寬恕。我們等待,上帝啊,我們等待。」最終,就像拉撒路一樣,當上帝這看似延誤的回應臨到時,我們就奇蹟般地得著了祝福。

【思想】
你正等待上帝為你做些什麼或供應什麼呢?
你如何能夠憑信心等候?

【禱告】
天父,我願等候祢。當我等待的時候,求祢賜給我力量,不要失去盼望。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恐怖七分鐘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today/2023/01/29/恐怖七分鐘

【經文】約翰福音11章38-43節

在2021年2月18日,當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時,在地球的監測人員經歷了「恐怖七分鐘」。這個探測器在結束它約4億7千萬公里的航行時,必須自行完成一個複雜的著陸程序。可是訊號從火星傳送到地球需要數分鐘之久,因此毅力號在著陸過程中,美國太空總署(NASA)無法收到任何訊號,這對於在此任務中投入巨大心力和資源的團隊來說,失聯實在是一件讓人恐懼的事。

有時候,當我們覺得聽不到上帝的聲音,尤其是禱告未蒙回應時,可能也會感到恐懼不安。我們從聖經看到,有些人禱告後很快就得到回應(參閱但以理書9章20-23節),有些人卻要等很久(參閱撒母耳記上1章10-20節有關哈拿的經歷)。延遲回應最令人心酸的例子,或許是馬利亞和馬大請求耶穌來醫治她們的兄弟拉撒路(約翰福音11章3節),她們肯定十分恐懼。可是耶穌遲遲未到,結果拉撒路死了(6-7、14-15節),但四天後,耶穌回應了,祂讓拉撒路死而復生(43-44節)。

等待禱告得著回應也許很困難,但上帝會安慰和幫助我們,我們只需要「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

【思想】
你正在為什麼事情禱告,但似乎得不著回應呢?
當你等候上帝時,祂如何加增你的信心?

【禱告】
慈愛的上帝,祢知道我心中所求所想,求祢幫助我,在等候祢的回應時仍然信靠祢。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5/15 讀經進度

1. 撒母耳記下 1-2
2. 約翰福音 11:28-57
3. 詩篇 58:6-11
4. 箴言 15:11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5/14讀經進度

1. 撒母耳記上 31
2. 約翰福音 11:1-27
3. 詩篇 58:1-5
4. 箴言 15:8-10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最好的朋友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3/08/25/最好的朋友-2

【經文】約翰福音11章25-36節

我和一位老朋友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面了,但我知道,在這段期間,他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並開始接受治療。有一次我剛好到他居住的那個州旅行,讓我有機會再次見到他。當時,我一走進餐廳,眼淚立刻奪眶而出,他也不例外。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碰面敘舊,而此時死亡的陰影籠罩,提醒我們生命是多麼短暫。我們眼中的淚水是源自這段長久友誼中深厚的愛,以及一起歷險、做蠢事、一同歡笑和經歷失落。這愛是如此深厚,以至於我們一看到彼此,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耶穌也曾落淚。約翰福音記載了那一刻。在拉撒路死了之後,耶穌詢問說拉撒路被葬在哪裡,猶太人說:「請主來看」(11章34節)。耶穌就走到祂的好朋友拉撒路的墳墓前。接下來,我們讀到顯示基督擁有人類性情的一句話:「耶穌哭了」(35節)。我常想,在那一刻是否發生很多事情,而約翰只記載了其中一部分呢?是的,確實如此,但我也相信約翰的摘要記述夠完整。當時,猶太人看見耶穌哭了,便說﹕「你看祂愛這人是何等懇切」(36節)。單單這句話就足以讓我們停下來,去敬拜這位我們最好的朋友──耶穌,祂深知你我所有的軟弱。我們這位救贖主有血、有肉、有淚,祂愛我們並且瞭解我們。

【思想】
最近你曾在何時思索耶穌的人性?
知道耶穌明白並體會你的苦楚,如何使你得激勵?

【禱告】
耶穌,感謝祢拯救我,感謝祢與我一同傷心落淚。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約翰福音 11:17-46

敬拜詩歌:我要看見 (讚美之泉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HmfN8tXPM

一、安靜:賜人生命氣息的主,我來尋求祢。
二、讀經:約翰福音 11:17-46
1. 重點說明:
耶穌得知拉撒路生病,沒有立即前往,也沒有及時醫治,而是在原地滯留了二天,等病人都已經撒手人寰四天才抵達探視。最後,對於廣大的猶太群眾而言,這個神蹟顯然較之前的更為震撼:一個已經入土為安、甚至開始腐敗發臭的屍體,竟然因著耶穌的命令,就從墓穴中裹著屍布走了出來,繼續好端端地活著。(v.38-v.44)這再再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是勝過死亡權勢,帶來復活盼望的救世主。
2. 鑰節: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 11:25)
三、默想:
■耶穌得悉拉撒路患病,祂的回應為何?(v.4-v.6)
■耶穌如何面對馬大和馬利亞因失去親人而有的悲傷和對神的抱怨呢?(v.33-v.38)
■耶穌為何得知拉撒路患病,祂卻不立即行動?耶穌透過這過程讓馬大和馬利亞有些什麼學習?
四、禱告:親愛的主,求祢鞏固我的信心,在悲傷、挫折和失望時,仍仰望神的大能,因為死亡在祢而言,不是終點,不是絕望,因祢勝過死亡。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約翰福音 11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面對死亡

約翰福音11:19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她們的兄弟安慰她們。

拉撒路死了,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安慰她們。可見她們在當地有好的人緣,因此當弟弟過世,受到許多人的關心,這些人想要帶給她們安慰。

不久耶穌也到了,兩個姊妹看見耶穌,感嘆的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人死了,沒有希望了。」只能夠等待末日的復活。然而,耶穌卻告訴她們「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這對姊妹面對弟弟的死,雖然有人來安慰她們,但從人來的安慰畢竟有限。因為死亡帶給人的威脅及感受,絕非那麼容易可以得到安慰。而耶穌的到來也無法親自安慰她們,她們不是不信耶穌,而是被死亡的威力給震嚇,以為死亡是一切的終局。

親愛的弟兄姊妹,活在世上的人,所面對最大的威脅是死亡。死亡無人能避免,但人人都避諱。戰勝死亡唯一的方法是信靠耶穌,當人信靠耶穌,我們就有把握及盼望,知道死亡不過是進入永生的起點,有了盼望人才有勇氣面對死亡。

主為我們捨命,勝過死亡的權勢,讓我們有盼望的面對死亡。為這一切向主獻上感恩。


靈修教材: 復興每一天
耶穌哭了

約翰福音11:35耶穌哭了

當耶穌來到拉撒路的墳前,他已經死了四天。他的姊姊們及猶太人為他哀哭,耶穌同情她們,耶穌與哀哭的人同哭。我們的主是滿有憐憫的主,同情是主的屬性。

有些聖經的學者認為,耶穌哭的原因,除了因為拉撒路的死,也是為了「死亡」所帶給人的痛苦與悲傷。又或許也是因為有一群硬著心猶太人,他們就是不信耶穌,種種的原因讓「耶穌哭了」。

不論耶穌哭是出於哪種原因,耶穌哭了對我們而言是極大的安慰,耶穌能夠深刻的了解我們的感受,祂體會我們的心情,祂憐憫我們的軟弱,祂要賜給我們安慰,祂與哀哭的人同哭。

親愛的弟兄姊妹,盼望我們能夠有如同主耶穌般的敏銳。能夠體察身旁的人他們內心的感受,與哀哭的人同哭,使哀哭的人得安慰。共勉之。


靈修教材: 復興每一天
你們的益處?

約翰福音11:49-50 內中有一個人,名叫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甚麼。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

該亞法身為宗教領袖,本該具備憐憫人的心腸,但卻提出惡毒的建議,就是將耶穌殺死,透過犧牲耶穌以換得整個國家免於滅亡的地步。殺死一人,換得一國,是全體的益處?看似合理,且符合經濟效益,但卻與天國的法則完全的相反。

耶穌曾舉了一個比喻,100隻羊迷失了1隻,牧人就撇下99隻,去尋找迷失的羊,這個比喻的目的主要是主出耶穌看中每一隻羊的寶貴,願意翻山越嶺,直找到那隻迷失的羊,不惜付上任何的代價。

作為大祭司的該亞法和尋找迷失羊的耶穌,兩者之間的差異完全的不同,大祭司只顧自己的益處,不願犧牲。而好牧人耶穌願意為了一隻羊,哪怕是軟弱的、迷失的,都為他們犧牲。

該亞法不願相信接受耶穌,是怕付上太大的代價,他寧可選擇權位、財富、享樂,看似聰明的選擇,卻付上失去救恩及永恆的生命。面對生活中的選擇,你抉擇的準則為何呢?盼望我們的選擇能夠符合神的心意,而不是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共勉之。


靈修教材: 復興每一天
放手

閱讀: 約翰福音11章21-36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72-73篇;羅馬書9章1-15節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篇15節
安寧病房的護士告訴我:「你的父親已進入彌留狀態。」「彌留」是指臨死前最後的階段,對我而言這是個陌生的新名詞,讓我感到像是進入一條去而不返的單行道。在我父親離世前,我與妹妹雖不確定父親是否還聽得見,但我們還是坐在他的床邊,親吻他光潔的頭頂,輕聲告訴他上帝對他的應許。我們吟唱詩歌《祢信實何廣大》,又誦讀詩篇23篇。我們向他述說,我們愛他,並且謝謝他這位好父親。我們知道他渴望與耶穌相聚,便告訴他只管放心地離開。我們忍著心中的悲痛說這些話,學習放開父親的手讓他離開。幾分鐘後,我們的父親就喜樂地蒙主迎接進入永恆的家。

要放手讓所愛的人離開會叫人心碎。耶穌在摯友拉撒路死的時候,也不禁流淚哭泣(約翰福音11章35節)。但上帝應許我們在肉體死亡之後仍有盼望。詩篇116篇15節說,上帝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聖民是指屬上帝的人,他們被上帝看為寶貴,雖然死了,有一天必會復活。

耶穌應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章25-26節)。知道我們將永遠與上帝同在實在令人深感安慰!

慈愛的天父,謝謝祢已應許,
我們會得著有祢同在的永恆生命。
耶穌藉著十字架的死成就了什麼?
祂的犧牲如何影響了全人類?
作者: 凱辛蒂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追隨耶穌的步調

閱讀: 約翰福音11章14-27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創世記7-9章;馬太福音3章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約翰福音11章21節
最近我的車子進廠維修。維修廠離我家很近,大約2公里,所以我決定走路回家。但是,當我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悠哉地走著時,卻發現其他人的速度都好快。

其實道理不難懂,車子本來就跑得比行人快,一輛輛呼嘯而過!當我慢條斯理地走到家時,突然意識到,我們太習慣快速的步調了,時時都講求速度。隨後,我又發現自己也時常期盼上帝能加快腳步,我希望祂的計劃能符合我緊湊的時間表。

耶穌在這世上時,祂看似慢吞吞的步調有時會使祂的朋友感到失望。在約翰福音11章,馬利亞和馬大捎口信給耶穌,說她們的兄弟拉撒路病了,她們知道耶穌一定能醫治他(1-3節)。但是耶穌晚了四天才到(17節),拉撒路早就死了。馬大對耶穌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21節)說白一點就是:耶穌的行動不夠快。但耶穌卻有更偉大的計劃:祂要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38-44節)。

你能理解馬大的失望嗎?我可以。有時候,我也渴望耶穌可以快點回應我的禱告,但祂卻似乎慢了一些。但耶穌至高的時間表和我們的不一樣,祂拯救的工作是按照自己的進度,而不是按我們的。而最後祂所成就的會顯出祂的榮耀和良善,遠非我們的計劃能相比!

你何時曾因耶穌看似不回應禱告而失望,後來才明白祂要成就更偉大的事?這如何影響你對上帝和祂主權的看法?
天父,有時我太沒耐心。求祢幫助我,
相信祢的時間安排最完美,並堅信祢的良善。
作者: 何安德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當面對至親離世時,我們通常會否認內心的痛苦,或是沉浸在悲傷中,毫無盼望地活著。在約翰福音11章中,耶穌把死亡的恐怖和生命的明確應許結合在一起。因為死亡扭曲了上帝美好的創造,而耶穌這位「復活和生命」的主(25節),則代表生命的恢復。如果我們讀完拉撒路復活的整個故事,就會看到一幅更完整的圖景,描繪出基督如何應對死亡和悲傷。祂「心裡悲歎,又甚憂愁」而且哭了(33-35節)。耶穌目睹了死亡的所有恐怖,但祂戰勝死亡,使拉撒路復活得生。耶穌吩咐說:「拉撒路出來!」 (43節)這命令帶給我們一個盼望,就是我們的身體要復活。

白茉妮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4/26/2021 約11:15

為了你們的緣故,我不在那裡反而歡喜,為要使你們信。(約11:15)

歡喜——「悲痛的人有福了。」 耶穌宣講的登山寶訓告訴我們,就算我們處在危機和不幸中,仍然可以是神施恩賜福的對象。

耶穌使用的chairo是一個描寫強烈情緒的字,不是一般的高興,而是描述在婚禮、宴會、誕生的那種歡喜快樂。把這字用在葬禮上,實在太奇怪了!

為什麼耶穌為拉撒路的死感到 chairo呢?因為最終的結果是神的榮耀彰顯,門徒信心大增。那些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受安慰。

你相信哀痛的人有福嗎?當你的生活充滿悲哀時,你會站在耶穌旁邊,期待神的榮耀到來嗎?不是說今天死去的親人會從墳墓中復活,但無論如何神一定會到來,當你的人生受到衝擊,被逼得喘不過氣來時,你要記得耶穌的「歡喜」。

面對拉撒路的死,耶穌身邊的人都只看見悲哀、絕望和艱難。但生活中的艱難不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耶穌相信神是仁慈、美善的,所以祂為這一切歡喜。你呢?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常常神会刻意隐藏自己,好让我们有机会操练这个世界没有,也是胜过这个世界和通向神国度的信心,祂不是离开了,而是只能用信心才能找到,这是神对我们生命的终极祝福。

所以看不到神才能真地遇到神,如果每一次的祷告都得到回应,每一次难关都有神迹相助,每一次犯错都能得到原谅,我们自己就永远没有改变的动力,也不可能经历神的同在。

如果你此刻虽然非常地痛苦难熬,却相信这一切终将过去,信实的神最终必因你的信心奖赏你,你就会看世上万事如同粪土,并且笑对任何艰难险阻,神也因你而大大被荣耀了。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死亡地帶

閱讀: 撒母耳記下11章1-6、12-15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7-9章;約翰福音11章1-29節

大衛卻留在耶路撒冷。—撒母耳記下11章1節,新譯本
在2019年,一位登山者從珠穆朗瑪峰的峰頂,看到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日出。他雖然熬過危險的攀山過程,成功登上峰頂,但高海拔的低氣壓卻使他的心臟受擠壓,結果在下山的途中驟然逝世。一位醫學專家警告說,登山者不要視登頂為旅程的終點,而是上山之後就要儘速下山,當謹記自己正身處「死亡地帶」。

以色列王大衛也曾熬過重重危險,登上成功的巔峰。他殺死熊、獅子以及強敵歌利亞;躲避掃羅的長矛和追殺他的軍隊,並征服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終至攀上巔峰成為一國之君。

但大衛卻忘記自己身處死亡地帶。即使「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撒母耳記下8章6節),但他在成功的巔峰時,卻犯了姦淫和謀殺罪。他一開始做錯了些什麼呢?就是停留在成功之巔。當他的軍隊已經開始面對新的挑戰時,他卻仍留在耶路撒冷(11章1節)。大衛曾自願與歌利亞對戰,但後來卻在勝利的歡呼聲中懈怠下來。

當我們受到人們甚至上帝的稱讚時(7章11-16節),難免會沾沾自喜,但卻仍須謙遜。若我們取得一點成功,自可適當地慶祝並接受人們祝賀,但我們不要流連於成功的巔峰,我們正在「死亡地帶」,必須離開,謙卑地回到山谷中服事眾人,願上帝保守我們的心並引領我們的腳步。

你正在攀登人生的山峰或已接近峰頂?
你如何避免成功帶來的誘惑呢?
天父,求祢讓我獲得成功,並保守我不自滿、不懈怠。
作者: 韋陌格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我們從整本聖經都可以看到受試探的後果,從伊甸園中,我們就看到人類受試探的後果,從大衛的處境中,我們也看到他受試探的後果(撒母耳記下11章)。新約告訴我們,耶穌也在曠野受撒但試探達四十天之久(參閱馬太福音4章;馬可福音1章;路加福音4章)。因此,既然耶穌都曾被試探而受苦(但祂沒有犯罪),祂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希伯來書2章18節,4章15節)。祂勸勉門徒(和我們):「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馬太福音26章41節)

柯愛莉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值得或配得?

閱讀: 啟示錄5章6-12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10-12章;約翰福音11章30-57節

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的!—啟示錄5章12節
英國籍羅海倫醫生在非洲剛果宣教時,於1964年辛巴叛亂(Simba Rebellion)期間被叛軍俘虜,受盡毒打和虐待,承受極大的痛苦。從那時候開始,她就一直問自己﹕「這值得嗎?」

當她開始思量跟隨耶穌的代價時,她感到上帝對她說話。多年後,她接受採訪時談到﹕「在叛亂期間,我經歷許多可怕的事,覺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但主對我說,改變妳的問題吧,不是問『這值得嗎?』而是問『我配得嗎?』」她總結道:「儘管遭受苦難,但我的答案是『對,祂是配得的』。」

雖然羅海倫醫生歷盡痛苦的折磨,但上帝的恩典在她裡面動工,使她認定無論遭遇什麼境況,那位為她受苦至死的救主仍然配得她全心跟隨。羅海倫醫生說:「祂是配得的!」這句話正呼應了啟示錄的記載,那些圍繞在耶穌寶座的,呼喊道﹕「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5章12節)

這位救主為你我承受苦難、流血捨命,祂將自己全然擺上,好叫我們白白地得著永生和盼望。祂完全的犧牲配得我們為祂獻上一切,祂是配得的!

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如何證明祂勝過你所面對的任何境況?
今天,你要用何種方式向祂表明祂是配得的?
主耶穌,祢永遠配得敬拜!
求祢幫助我,今天能以感恩的心活在祢的同在裡。
作者: 龐雅各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反覆暗指這位萬王之王被人誤解的屬性和行事方式。在5章6節至22章3節中,這「耶穌基督的啟示」(1章1節)近三十次提到,「猶大支派中得勝的「獅子」(5章5節),就是那為了除去世人的罪而被宰的「羔羊」(6節;參閱以賽亞書53章7-8節;約翰福音1章29節)。只有耶穌才配展開有關未來的書卷,因為祂曾被殺(啟示錄4章1節, 5章2-3、9-10節)。耶穌允許所有邪惡的權勢都壓在祂身上,以此顯明並戰勝那古蛇的謊言(12章9-10節)。就像上帝的羔羊犧牲自我,永遠會被許多人誤解一樣(以賽亞書53章4-6節),當人遭受不可避免的審判,或因撒但背逆上帝而受其影響時,若不明白上帝的心意,就很容易把自己不幸的遭遇歸咎於上帝(啟示錄6章16-17節;約伯記1-2章)。

狄馬汀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6/20/2021 約11:21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弟弟就不會死了。(約11:21)

若——我們是否如馬大說:「主啊,你若早來,就能避免這悲劇」、「若我一求你就馬上來,我就不會失業、孩子不會死、婚姻不會走到盡頭」等等。若神照我們的方案解決問題該多好啊!但我們忘了神從不遲到,祂也不誤事。

希臘字ei是「假設」的意思,並沒有實際發生,只停留在想像中。馬大的意思是:我可以想像事情會有所不同,但現在不可能發生了。真正發生的事消除了想像出來的可能性。

耶穌沒有ei,所謂來得太晚並不是偶然。耶穌服從父神的旨意,祂知道父要做什麼,祂知道要讓父得著榮耀。按照常理,人會禱告:「別讓他死。」我們看不明白神的目的,但耶穌不像我們,祂在墳墓前大聲禱告,周圍的人都聽得見。當祂邁開腳步去伯大尼時,就已經確定父的旨意。

耶穌和我們最大的不同,就在沒有這個小小的ei。祂不反覆試驗或根據環境來判斷,祂只聽從父、跟隨父的旨意行。你若聽從神,你的屬靈雷達就會大大增強,困惑也會減少。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神做事从来没有假如和万一,祂的本性就是确定和精准,在神里面没有悲剧和厄运,一切都将转化为得胜,这是基督徒可以拥有平安的基础,所以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神的信实和能力要求我们不是凭想象和情感来把握人生,而是凭信心和决心来突破命运,信仰将结果交给神,恰恰不是宿命论,因为结果是注定得胜,而不是注定失败,所以不受环境和眼前所困。

我们很少是直接被环境和敌人打败,而是是败给自己的困惑和怀疑,因此我们常常犹疑不决,弄巧成拙,因为我们定睛的是周围的风吹草动,而不是定睛于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变的神。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約翰福音11章1-16節

約翰福音11章1-16節: 講義(徐興緯弟兄)

復活與生命: 為榮耀神的疾病(11:1-16)

預查3/30/2020
一. 前言 11:1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姐姐馬大的村莊。 11:2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 11:3 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 11:4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11:5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11:6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11:7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罷。 11:8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麼。 11:9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 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11:11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1:12 門徒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1:13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11:14 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11:15 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罷。 11:16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罷。 1. 宇宙中最重要的主題就是神的榮耀。 這是神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因,從世界的創造,到墮落罪人的救贖,再到不信者的審判,最終到神偉大永恆的彰顯。 2. 因為神的榮耀是祂的本性所固有的,所以聖經稱祂為”榮耀的神”(詩29:3; 徒7:2),“以色列的大能者(the Glory of Israel)”(撒上15:29),“榮耀的王”(詩24:7-10),和“那至高至上的(the high and exalted One)”(賽57:15)。 父神被稱為“榮耀的父”(弗1:17; 比照彼後1:17); 耶穌基督是“榮耀的主”(林前2:8); 而聖靈是“榮耀的靈”(彼前4:14)。 神固有的榮耀是祂獨有的,祂不會與任何人分享(賽42:8; 48:11)。 3. 神的話語,始終讚美祂自己的榮耀。在詩57:11,大衛寫道,“神阿、願你崇高、過於諸天.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參詩108:5)。 所羅門響應他父的思想,寫道:“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詩72:19)。 詩113:4進一步描述了神的榮耀“高過諸天”。 詩138:5宣告說:“耶和華大有榮耀”。 詩篇148:13補充說:“他的榮耀在天地之上”。 4. 神的榮耀以無數種方式彰顯,其中之一就是祂的創造。 大衛在詩19:1中寫道:“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以賽亞書6:3宣告:“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展示“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除了墮落的天
約翰福音 11:1-16 Page 2
使和墮落的人,神創造的一切都榮耀了祂。從消極的角度來看,即使墮落的天使與人也帶給祂榮耀,因為祂藉著對他們的審判來彰顯祂的聖潔(參出14:4, 17-18)。 5. 神的榮耀也彰顯在祂的救贖上。祂救了罪人,“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羅9:23)。 在林後4:4中,保羅稱救恩的信息為“基督榮耀福音”。 並指出祂的拯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 神”(林後4:15)。保羅對以弗所人寫道:“(神)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弗1:5-6; 參1:12, 14, 18)。 救贖改變了信徒,使他們“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 神”(腓立比書1:11;參約15:8)。 6. 在人類救贖歷史的各個時期中,神向祂的子民彰顯了祂的榮耀。 摩西深感帶領以色列民責任之重,就向神呼求, “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又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耶和華說、看哪、在我這裡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33:18-23)。 7. 在他們的曠野漂流中,神的榮耀在以色列人中反覆出現,主要是以雲柱或火柱的形式(出13:21-22; 16:10; 24:16-17; 利 9:23-24; 民14:10; 16:19, 42)。 神在會幕(出40:34-35)和所羅門聖殿(王上8:10-11)的奉獻典禮中也彰顯了祂自己的榮耀。 8. 為了預備他先知的事工,神特別為以賽亞展現一個祂威嚴,榮耀的聖潔的驚人異象: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6:1-5) 9. 但是神榮耀的最有恩典和最完全的彰顯是在主耶穌基督的身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約翰在解釋主的第一個神蹟(水變酒)的意義時說:“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約2:11)。雖然耶穌神性的榮耀被掩蓋在人的身體裡,某一次他卻向三個門徒彰顯出祂的威嚴:“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太17:1-2; 參彼後1:16-18)。 10. 第11章記載了約翰福音中七個神蹟中之最後一個,卻也是最強有力的(參2:1-11;
約翰福音 11:1-16 Page 3
4:46-54; 5:1-17; 6:1-14; 6:15-21; 9:1-41),就是拉撒路死後四天復活。 然而,奇蹟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拉撒路恢復生命,也不是為了安慰悲傷的姐妹們。 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主要目的是使祂和父得到榮耀(4, 40節)。 11.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基督的榮耀在猶太人領袖的棄絕和仇恨的黑暗背景下發光。如前一章所述,耶穌在聖殿裡所羅門的廊下與猶太當局的對抗(10:22-39),標誌著約翰對耶穌公開事工的記載結束;第11,12章就成為第13-21章中所記載耶穌的公開事工與祂熱烈的情感之間的橋樑。在這對抗後,耶穌就往約旦河外去(10:40),到達比利亞地區,在那裡停留並傳道了幾個月,然後返回耶路撒冷,過了祂生平最後一週。正是在那比利亞事工中,祂短暫地回到了耶路撒冷附近,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然而,儘管耶穌行了這無可爭辯的神蹟,猶太人領袖對他的仇恨卻只會加強(11:46-53)。因此,在使拉撒路死裡復活之後,主再次離開耶路撒冷地區(11:54),直到祂凱旋進入耶路撒冷。 12. 拉撒路的復活從三個方面證明了基督的榮耀:它明確指出了祂的神性(11:25-27);它堅固了門徒的信心(11:15); 並直接導致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11:53)。隨著在第11章中敘述的內容,它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神蹟的準備(11:1-16); 耶穌的到來(11:17-36);神蹟的本身(11:37-44);神蹟的後果(11:45-57)。 13. 第一部分藉著介紹三組角色來提供神蹟的背景:垂死的人物,擔憂的姐妹,和謹慎的門徒。
二. 垂死的人物(11:1-2) 11:1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姐姐馬大的村莊。 11:2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 1. 約翰簡捷介紹拉撒路為【有一個患病的人】的目的是要強調拉撒路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或焦點。 真正的重點是耶穌與父將藉著他的復活而得榮耀。 【拉撒路】是希伯來名字”Eleazar”的縮寫,意思是“上帝幫助了” ;是與這個故事相關的一個恰當的名稱。由於這個名字很普通,約翰進一步說明他【住在伯大尼】這個村莊,不同於施洗約翰傳道過的約旦河外的伯大尼(1:28),也就是耶穌當時傳福音的地方(10:40)。拉撒路所在的伯大尼是在猶太,離耶路撒冷不遠(11:18節)。
2. 約翰進一步指出伯大尼為【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 約翰沒有提供更多細節,顯然認為他的讀者熟悉兩姐妹(路加福音中提到這兩姐妹[路10:38-42])。 因此,約翰才可以如此寫,【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即使他在第十二章之前都沒有提到那個【用香膏抹主】的故事,他的讀者已經從其它《福音書》中得知了(太26:6-13; 可14:3-9)。
3. 藉著拉撒路的復活,耶穌和父都將得榮耀,門徒的信心將得以堅固,這也是促使懷有敵意的猶太人領袖要殺死耶穌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 擔憂的姐妹(11:3-6)
約翰福音 11:1-16 Page 4
11:3 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 11:4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11:5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11:6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1. 可以理解,姐妹兩人對自己兄弟的病情非常擔憂。 她們【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雖然聖經沒有說拉撒路生了什麼病,但他卻快要死了。馬利亞和馬大相信耶穌願意醫治她們的兄弟,因為祂很愛拉撒路。她們同時也相信祂有醫治拉撒路的能力(11:21, 32)。 2. 因為當時耶穌在約旦河的另一邊(10:40),所以來自伯大尼的信使至少需要一天才能到達耶穌所在之處。 (當然,主因祂的全知已經了解拉撒路病重 [參 11:13-14])。 由於拉撒路的病情嚴重,他甚至可能在信使到達耶穌處之前就死了,因為當耶穌到達伯大尼時,他已經死了四天(11:17, 39節)。 (信使到耶穌處的旅程將需要一天。然後,主耽延了兩天(11:6),最後,再花一天時間前往拉撒路的家。 這樣一來,總數就變成了四天)。 3. 姐妹們帶給耶穌的信息是非常溫柔和簡單。 她們沒有詳細敘述拉撒路的狀況,也沒有明確要求主做任何事情。 (她們意識到,耶穌去耶路撒冷附近的任何地方都是極其危險的;參11:8)。她們也沒有試圖藉著提醒耶穌拉撒路對祂的愛來感情綁架耶穌。 她們只是說她們的兄弟拉撒路是主所愛的(“phileo”;友愛和親情之愛),並且謙卑,滿懷信賴地將她們的弟兄的需要交託給主(參詩37:5; 46:1; 55:22; 彼前5:7)。 4. 當【耶穌聽到】這個信息時,【就說】:【這病不至於死】。顯然,主耶穌不是說拉撒路不會死,而是說死亡不會是最終的結局。 像第9章的瞎子(9:3)一樣,拉撒路的疾病,死亡,和復活都是為了榮耀神。 基督的回應與某些人的教導相反,祂表明疾病,甚至死亡,有時候可能是神在祂子民身上的旨意(參21:19; 出4:11; 伯1, 2)。藉此,拉撒路的情況給神帶來【榮耀】。也藉此,【神的兒子因此得到榮耀】(參12:23, 28)。 5. 約翰的註釋【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清楚地表明耶穌與這個家庭的親近關係。無疑的,在祂拜訪耶路撒冷期間就住在他們的家中(參太21:17;可11:11-12)。 約翰在這裡加了這伏筆來表明主的後續行動並沒有反映出主缺乏愛心和同情心。 6. 耶穌與拉撒路,馬利亞,和馬大的親密關係使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令人困惑。 當耶穌【聽到拉撒路病了】時,祂沒有急忙啟程去拉撒路家,反而【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主耶穌沒有故意拖延讓拉撒路死,因為如上所述,他可能已經在信使見到耶穌之前就死了。 祂的拖延其實有幾個目的:讓這兩個姐妹更信靠祂,從而對主的信心更強;清楚顯明拉撒路是死了,因而確實證明耶穌使拉撒路復活是一件真實的神蹟;耶穌一如既往地按照神的時間表而不是人的時間表行事。
四. 謹慎的門徒(11:7-16)
11:7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罷。 11:8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麼。
約翰福音 11:1-16 Page 5
11:9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 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11:11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1:12 門徒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1:13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11:14 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11:15 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罷。 11:16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罷。 1. 耶穌在耽延了兩天之後,就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 【門徒】既驚訝又震驚地抗議,【說】:【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8:59; 比照10:31)、你還往那裡去麼】? 他們認為,為什麼要離開一個大有成果的事工(10:41-42),冒生命危險前往耶路撒冷附近去?拉撒路的情況似乎並不需要主立即的關注或到現場去。 畢竟,耶穌本人曾說過拉撒路不會死(4節)。 何況如果耶穌需要去醫治拉撒路,為什麼祂不像以前那樣,在遠程醫病(參4:46-53)? 2. 耶穌用一個諺語回答他們,意在減輕門徒的恐懼:【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猶太人將白天分為【十二小時】,這與現代時間不同。因此,一年中在不同季節,小時的長短有所不同。【白日】中的十二個小時象徵著父分配給主耶穌在地上事奉的時間。正如沒有人可以延長或縮短【白日】一樣,門徒的關心也無法使父分配給耶穌的時間延長,也無法使猶太人的敵意得以縮短。【人在白日走路】不必擔心自己會【跌倒】;因此,耶穌在父分配給祂的時間內是完全安全的(7:30; 8:20)。預示著祂在世上事工結束後(參12:35)的【黑夜】,將在神永恆計劃安排的時間到來。只有在那時主才會【跌倒】而死。 3. 【耶穌說了這話】,停頓一下,【隨後對他們說】,這停頓是要讓祂在第9, 10節中所說的真理沉澱下來。然後,他才向門徒解釋了為什麼祂需要回到猶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聖經常用“睡了”委婉地來指“死亡”,尤其對信徒(參見在王上下與代下中重覆使用“與列祖同睡”; 王上2:10; 11:43; 詩13:3; 但12:2; 太9:24; 27:52; 徒7:60; 13:36; 林前11:30; 15:6, 18, 20, 51; 帖前4:13-15; 5:10; 彼後3:4),因此,對耶穌而言,祂說【我去叫醒他】的真正意思是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 4. 門徒得知拉撒路將恢復健康(或他們認為)後鬆了一口氣,然後對耶穌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他們推理:“那就讓他休息好了”。他們不認為他們的主需要冒生命危險回去猶太地。 但是他們的推理是基於對耶穌話語的誤解。【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literal)睡了】。 門徒的錯誤是由於他們對耶穌在第4節所說的話的誤解。 他們仍然相信拉撒路的病情正在改善,並且會在充分休息後繼續如此。 5. 當時,耶穌紓解了他們的困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主能如此說是憑著祂的全知,因為信使只是說拉撒路生了病(第3節),而且耶穌無法從別人得到“拉撒路已經死了”的消息。
約翰福音 11:1-16 Page 6
6. 耶穌接下去所說的:【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並不意味著祂因祂親愛的朋友之死而歡喜(參11:33, 35, 38)。主耶穌的意思是,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對加強門徒的信心所起的作用遠比單單一次的醫治更大。耶穌在世上的時間正接近尾聲。隨著十字架的越來越近,門徒們需要在他們的信心上有強力的支持。 7. 看到耶穌重返猶太的決心,【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多馬[希伯來語]和低土馬[希臘語]的意思都是“雙胞胎”)只好【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在歷史上,多馬被稱為“懷疑的多馬”(參約20:24-28),但他還有許多其它值得一提的事。儘管他感到悲觀,但他的話反映了他的愛,忠誠,和勇氣。 他的消極態度導致他相信,如果他們去耶路撒冷,他會死。 另一方面,他對耶穌的愛是如此強烈,以至於他願意【和他同死】。 8. 多馬的動機是真誠的。 然而,不久後在客西馬尼園的關鍵時刻,他缺乏信心,就像其他門徒的信心一樣。 耶穌在花園裡被捕時,“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太26:56)。 然而,在此處,多馬的勇氣與剛強成為其他動搖的門徒的榜樣。 跟隨他勇敢的帶領,儘管他們仍然有懷疑(第8, 12節),他們都跟隨耶穌一起去了伯大尼。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翰福音11章17-44節

約翰福音11章17-44節: 講義(龍漢泉弟兄),講義(蕭嘉全長老)

主叫拉撒路復活

1. 主是復活與生命
11:17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
11:18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
11:19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
11:20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
11:21馬大對耶穌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11:22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
11:23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11:24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11:25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11:26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
11:27馬大說、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17『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
從這句話可以推定伯大尼距離主耶穌當時所在的地方(10:40),至少有一天以上的路程,這樣,報信的人在路上花了一天的時間,主聽見後仍舊停留了兩天,再加上主動身來到伯大尼也用了一天,所以總共『四天』。如果伯大尼距離少於一天的話(如半天),則拉撒路死亡不會超過4天。6節和14節那裡說拉撒路病了。這病大概很嚴重,因為兩天之後耶穌就說拉撒路死了。拉撒路是耶穌所愛的人(11:3,5),而且耶穌當然知道拉撒路的病情(他甚至知道他什麼時候死的),但他仍然在所住的地方多住了兩天,目的就是要等拉撒路病死,然後再去救活他。主的行動總是按照他的時間表,並不是按照我們人的期望;所以我們有事固然應該向主禱告,但不要期待主總是會照我們所祈求的來答應我們。若我們的禱告沒有立刻得到回答,也許主是在教導我們學習等待。若我們耐心等候,就會發覺主回答我們的禱告,往往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
據說一般猶太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停留在身體附近三天,故三天之內,還有復蘇的希望;到了第四天,靈魂遠離,身體開始腐壞,已全無復蘇的可能。另外從醫學和常識來說,4天也證明重病的拉撒路的確是死透了,決不會是暫時的昏迷;就算是昏迷,一個重病之人被包裹在屍布裡,關在岩石洞中,過了四天,不死也會死了。因此這個神跡乃是一個真正叫死人復活的神跡,沒有任何僥倖可言。這就完全堵住仇敵的批評和質疑。
18『伯大尼…約有六里路』
伯大尼(參1:28,10:40)位於橄欖山東側,距耶路撒冷約三公里處的小村莊;和本書別處所提約但河東的伯大尼不同(1:28這是在約但河外伯大尼、約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見證, 10:40耶穌又往約但河外去、到了約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裏。)。
19『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
按猶太人的習俗,喪家在安葬死人之後,哀喪期有的長達三十天之久,通常鄰舍與親友會來探望並慰問喪家。起初的三天最為哀痛,除家人以外,還雇有婦女幫同哀哭。三天之後,哀悼的氣氛就逐漸減少。
20『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
馬利亞應該還不知道耶穌來了。參28-29節。
21『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馬利亞也說了同樣的話(11:32)。馬大和馬利亞認為耶穌有能力治病,但他們大概認為耶穌沒有辦法叫一個死了四天的人復活,所以異口同聲的說「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馬大似乎相信主若是在場的話,就能夠醫治她的兄弟,叫他免死。這話也暗示了她的兩個想法﹕1. 主必須在場,才能醫治;2. 人若已經死了,主就無能為力了。其實,這兩個想法都是錯誤的(參路7:7百夫長的僕人, 14-15寡婦的兒子)。有時我們在悲傷時,也會像馬大一樣埋怨神。譬如﹕如果某種藥物早被發現,我們所愛的人就不至於死了。但我們應當相信,凡事發生在我們身上,都有他的美意,因為這是神的應許(羅8:28)。
22-24『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
同時她雖然說「22你無論向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但從下文「39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來看,她並不認為耶穌能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23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她認為拉撒路的復活,是『24末日的復活』,而不是主所指的『現在的復活』。
25-26『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必永遠不死。」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原文為「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主這裡不是說『我應許』或『我賞賜』人復活和生命,主乃是說『我就是』復活和生命。復活和生命並不是一種在耶穌基督之外的事物,所以不能把它們與主分割;信徒乃是得著了主,也就得著了復活和生命。
耶穌在這裡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復活和死亡都是從屬靈的角度來講。「必永遠不死」不是指肉身不死,乃是指我們那重生的生命必不死,長遠活著。死對於信徒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他的生命是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西3:1,3)。但耶穌同時也宣告他有足夠的權柄和能力能夠叫死人肉身復活,就是他馬上要行的。
有的解經家認為,當主再來的時候,有兩類的信徒﹕一類是已經死了的信徒,另一類是還活著的信徒。因此『復活』是為著已死的信徒,叫他們復活;『生命』是為著尚存活的信徒,叫他們永遠不死。
27『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馬大的認信,表達了她對彌賽亞的了解程度。她雖然認為耶穌是神的兒子,而且是要臨到世界作王的,然而按耶穌所啟示的關乎他自己的話來衡量,馬大的認識仍然不足。她的信心是屬於原則性的;她沒有現實的、生活的、得勝的信心。
伯大尼距離主耶穌聽到拉撒路生病的地方有多遠?如何得知?
耶穌為什麼在所住的地方多住了兩天?為什麼要等到拉撒路死了之後才去?
耶穌到了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幾天了?猶太人認為人死後幾天才是死透了?
若我的禱告沒有立刻得到回答,我的反應是什麼?我應該如何看這件事?
若我禱告神醫治親人,結果神沒有答應,我的反應是什麼?我應該如何看這件事?
馬大和馬利亞為什麼說『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他們認為耶穌的能力有什麼限制?
什麼是復活和生命 ?復活和生命對我現在和將來有什麼意義?
我對主的認識和信心比起馬大如何?從她身上我可以學到什麼功課?
2. 拉撒路復活
11:28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的叫他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
11:29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裏去。
11:30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
11:31些同馬利亞在家裏安慰他的猶太人、見他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他.以為他要往墳墓那裏去哭。
11:32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裏、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11:33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
11:34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11:35耶穌哭了。
11:36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11:37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麼。
11:38耶穌又心裏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
11:39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姐姐馬大對他說、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11:40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
11:41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
11:42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11:43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11:44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28『夫子來了、叫你』
可見馬利亞起先並不知道耶穌已經來了。
33『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
這裡的『哭』有哀聲痛哭,嚎啕大哭的意思。
『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deeply moved in spirit and troubled』
意思就是靈裡受激動,難受起來。表示情緒上極度的波動,並且似乎含有不悅甚至忿怒的成分。關於主耶穌此刻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三種看法﹕1. 他對人間的疾苦,感同身受,故在此表露他的憐憫與同情(參來4:15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2. 他面對死這個仇敵(參林前15:26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甚感忿怒,特別是對那躲在死的背後掌死權的魔鬼(參來2:14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3. 他對那些『職業哭手』的假哀慟和猶太人假惺惺的安慰甚是反感。
35『耶穌哭了wept』
此處的『哭』指流淚,有別於33節提到的嚎啕大哭。一般人是為肉身的死而哭,耶穌可能是因他們的哀傷而難過;也有可能是因為世人看重肉體、輕視靈魂而哭。基督徒在看見心愛的人離世時悲哭,並不為過;但基督徒的悲傷,應該與那些沒有希望的世人是不同的。參帖前4:13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而當時在場的猶太人認為耶穌是因為哀傷拉撒路的死亡(36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37-38『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麼?…耶穌又心裏悲歎』
這句話有譏誚的意思。有些猶太人譏誚式的懷疑態度,又重新激起他的難過。
40『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
人因看見了神行奇妙的大事,便稱讚神、相信神、敬畏神。世人是先看見,然後相信;但我們乃是先相信,然後才看見(林後5:7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來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眼見的事實並不是真正的結局,必須是在信心裡所看見的,才是真實的。我們常受環境的限制,但神超越一切的環境,只要我們有信心去接受神所應許要作的工,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在神沒有難成的事,人相信神的話語,神的榮耀就會顯出。
41『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
證明耶穌已經向父求過,而且天父也答應了。
42『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這證實了耶穌早先說過的「15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他要行一個神跡,可以增加眾人的信心。在前面主說『4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他將藉著神聽他的禱告,叫拉撒路復活,使人相信是神差他來的。
耶穌若單單治好了拉撒路的病,像其它的人一樣,神所得的榮耀就和主平常所行的神跡一樣;但是主讓拉撒路經歷了死,而且死透了,卻不永遠留在死裡而被死所拘留,這就大大顯出神的榮耀來。
43『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拉撒路如果不出來,就仍然躺在墳墓裡。就算他真的復活了,也和死人沒有兩樣。參弗2:5-6『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信徒不但活過來(alive),更是與主一同復活(raised up)。不但有生命,也有生活。不但從死亡中甦醒,也從黑暗中出來。拉撒路沒有說過一次話,沒有講過一篇道,但他自己乃是一個從死裡復活的見證。我們往往只注意用言語傳福音,卻忽略了我們自己就是主的見證人。只要我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往往會產生比話語的見證更大的果效。
44『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
他雖然復活了,可是仍然被捆綁。從屬靈的角度來看,表示信徒得救初期仍被一些字句、規條所捆綁,不得釋放。參林前8:7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
『解開,叫他走』
耶穌可以讓這些布條自動脫落,但他寧願要別人去解開,因為他喜歡與人同工,他要我們學習並參與他的工作。與主同工的第一步,就是學習順服主的話。人必須以信心的行動,表達對主的順服(他們就把石頭挪開);我們若能信而順服主的話,就能看見他的大能。。解開也表示主的救恩,不僅能叫人活,並且使人完全脫離一切的捆綁。凡經歷基督復活之大能的人,必定能從罪惡、世界、傳統、宗教、字句、規條等等捆綁中,得到根本的釋放。
基督所見的乃是超越眼前之事。死亡的事實雖擺在他眼前,但他的眼光卻超越了事實,而看到了死亡之後的復活。我們在基督裡面看事物,也應當具有超越的眼光。當我們看到一 個神跡時,我們是看 到基 督的榮耀還是人的?
主對我們的愛,是愛到底的愛(約13:1)。因為他愛我們,所以叫我們經歷一些試煉或管教。主所愛的人有時也會生病,為要我們得著造就。當我們踫見困難的時候,要相信並順服在神的主權之下,承認他有權柄行做萬事。就如在這次的疫情當中,如果我們平安無事,我們感謝神;萬一我們得病了,我們也感謝神,因為一切都是『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們可以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所要的告訴主(腓4:6),並交托給主,讓主來決定做什麼並如何做。
耶穌為什麼心裏悲歎、又甚憂愁?他為什麼哭了?
我曾否因著信而看見神的榮耀?耶穌行神跡的目的是什麼(15)?
神蹟對不信的人有什麼作用?對信的人有什麼作用?
耶穌叫拉撒路出來能否應用在我們身上?活與復活有什麼區別(弗2:5-6)?
我們曾用自己的生活來見證神的榮耀嗎?有什麼困難?
耶穌為什麼要叫他們解開拉撒路的束縛?耶穌自己不能做嗎?
我曾與神同工過嗎?我們與神同工的原則是什麼?
主對我們的愛是怎樣的愛?在這次的疫情當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件事?
今天的查經對我有什麼幫助?我願意立志作些什麼事情嗎?
和合本
11:17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
11:18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
11:19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
11:20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
11:21馬大對耶穌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11:22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 神求甚麼、 神也必賜給你。
11:23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11:24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11:25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11:26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
11:27馬大說、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11:28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的叫他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
11:29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裏去。
11:30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
11:31些同馬利亞在家裏安慰他的猶太人、見他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他.以為他要往墳墓那裏去哭。
11:32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裏、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11:33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
11:34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11:35耶穌哭了。
11:36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11:37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麼。
11:38耶穌又心裏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
11:39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姐姐馬大對他說、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11:40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 神的榮耀麼。
11:41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
11:42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11:43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11:44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NIV
ESV
NASB
1"I tell you the truth, the man who does not enter the sheep pen by the gate, but climbs in by some other way, is a thief and a robber.
2The man who enters by the gate is the shepherd of his sheep.
3The watchman opens the gate for him, and the sheep listen to his voice. He calls his own sheep by name and leads them out.
4When he has brought out all his own, he goes on ahead of them, and his sheep follow him because they know his voice.
5But they will never follow a
1"Truly, truly, I say to you, he who does not enter the sheepfold by the door but climbs in by another way, that man is a thief and a robber.
2But he who enters by the door is the shepherd of the sheep.
3To him the gatekeeper opens. The sheep hear his voice, and he calls his own sheep by name and leads them out.
4When he has brought out all his own, he goes before them, and the sheep follow him, for they know his voice.
1"Truly, truly, I say to you, he who does not enter by the door into the fold of the sheep, but climbs up some other way, he is a thief and a robber.
2"But he who enters by the door is a shepherd of the sheep.
3"To him the doorkeeper opens, and the sheep hear his voice, and he calls his own sheep by name and leads them out.
4"When he puts forth all his own, he goes ahead of them, and the sheep follow him because they know his voice.
5"A stranger they simply will
stranger; in fact, they will run away from him because they do not recognize a stranger's voice."
6Jesus used this figure of speech, but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he was telling them.
7Therefore Jesus said again, "I tell you the truth, I am the gate for the sheep.
8All who ever came before me were thieves and robbers, but the sheep did not listen to them.
9I am the gate; whoever enters through me will be saved. He will come in and go out, and find pasture.
10The thief comes only to steal and kill and destroy; I have come that they may have life, and have it to the full.
11"I am the good shepherd. The good shepherd lays down his life for the sheep.
12The hired hand is not the shepherd who owns the sheep. So when he sees the wolf coming, he abandons the sheep and runs away. Then the wolf attacks the flock and scatters it.
13The man runs away because he is a hired hand and cares nothing for the sheep.
14"I am the good shepherd; I know my sheep and my sheep know me—
15just as the Father knows me and I know the Father—and I lay down my life for the sheep.
16I have other sheep that are not of this sheep pen. I must bring them also. They too will listen to my voice, and there shall be one flock and one shepherd.
17The reason my Father loves me is that I lay down my
5A stranger they will not follow, but they will flee from him, for they do not know the voice of strangers."
6This figure of speech Jesus used with them, but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he was saying to them.
7So Jesus again said to them, "Truly, truly, I say to you, I am the door of the sheep.
8All who came before me are thieves and robbers, but the sheep did not listen to them.
9I am the door. If anyone enters by me, he will be saved and will go in and out and find pasture.
10The thief comes only to steal and kill and destroy. I came that they may have life and have it abundantly.
11I am the good shepherd. The good shepherd lays down his life for the sheep.
12He who is a hired hand and not a shepherd, who does not own the sheep, sees the wolf coming and leaves the sheep and flees, and the wolf snatches them and scatters them.
13He flees because he is a hired hand and cares nothing for the sheep.
14I am the good shepherd. I know my own and my own know me,
15just as the Father knows me and I know the Father; and I lay down my life for the sheep.
16And I have other sheep that are not of this fold. I must bring them also, and they will listen to my voice. So there will be one flock, one shepherd.
17For this reason the Father
not follow, but will flee from him,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the voice of strangers."
6This figure of speech Jesus spoke to them, but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those things were which He had been saying to them.
7So Jesus said to them again, "Truly, truly, I say to you, I am the door of the sheep.
8"All who came before Me are thieves and robbers, but the sheep did not hear them.
9"I am the door; if anyone enters through Me, he will be saved, and will go in and out and find pasture.
10"The thief comes only to steal and kill and destroy; I came that they may have life, and have it abundantly.
11"I am the good shepherd; the good shepherd lays down His life for the sheep.
12"He who is a hired hand, and not a shepherd, who is not the owner of the sheep, sees the wolf coming, and leaves the sheep and flees, and the wolf snatches them and scatters them.
13"He flees because he is a hired hand and is not concerned about the sheep.
14"I am the good shepherd, and I know My own and My own know Me,
15even as the Father knows Me and I know the Father; and I lay down My life for the sheep.
16"I have other sheep, which are not of this fold; I must bring them also, and they will hear My voice; and they will become one flock with one shepherd.
17"For this reason the Father loves Me, because I lay down My life so that I may take it again.
18"No one has taken it away
life—only to take it up again.
18No one takes it from me, but I lay it down of my own accord. I have authority to lay it down and authority to take it up again. This command I received from my Father."
19At these words the Jews were again divided.
20Many of them said, "He is demon-possessed and raving mad. Why listen to him?"
21But others said, "These are not the sayings of a man possessed by a demon. Can a demon open the eyes of the blind?"
loves me, because I lay down my life that I may take it up again.
18No one takes it from me, but I lay it down of my own accord. I have authority to lay it down, and I have authority to take it up again. This charge I have received from my Father."
19There was again a division among the Jews because of these words.
20Many of them said, "He has a demon, and is insane; why listen to him?"
21Others said, "These are not the words of one who is oppressed by a demon. Can a demon open the eyes of the blind?"
from Me, but I lay it down on My own initiative I have authority to lay it down, and I have authority to take it up again This commandment I received from My Father."
19A division occurred again among the Jews because of these words.
20Many of them were saying, "He has a demon and is insane. Why do you listen to Him?"
21Others were saying, "These are not the sayings of one demon-possessed A demon cannot open the eyes of the blind, can he?"



約翰福音 11:17-44(蕭嘉全長老)

17 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 18 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 19 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 20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 21 馬大對耶穌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22 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 23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24 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25 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26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27 馬大說: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28 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的叫他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 這一段主要是耶穌和馬大的對話,背景是馬大的兄弟拉撒路死了已經四天了.讓我們來瞭解馬大的信心. ✓ “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11:21)馬大相信耶穌能醫治拉撒路,使他不至於死,耶穌醫病的能力是眾所週知的, 馬太福音 4:23-25“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 “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11:22)馬大也相信耶穌的能力從神而來. ✓ “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11:24)猶太人都相信死人將要復活, “以賽亞書 26:19“死人(原文是你的死人)要復活,屍首(原文是我的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啊,要醒起歌唱!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來。” ✓ “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11:27)馬大沒有直接回答耶穌的問題,只表達她對耶穌是彌賽亞的信心. 馬大的回答與當年彼得回答耶穌所問”你們說我是誰?” 幾乎是一樣的,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是天上的父指示他們說的.(太16:15-17) 馬大對耶穌的信心是大的,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刻-現在, 她似乎不是很確定耶穌能做甚麼. 對耶穌的問題“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她沒有確切的把握,這就是耶穌要來幫助她的,也要幫助我們建立信心,肯定地回答耶穌的問題:“是的,我信!” 我們可能和馬大情況類似, 知道主耶穌為我們釘十架的救贖大能,祂必保守看顧我們;也深信我們有永生的盼望,將來死後必然復活; 但是當我們面對困難危險悲痛時, 我們對主耶穌是否“現在”能救我或保守我, 有時不是很確定, 才會擔憂懼怕, 所以要有從神來的活潑信心與盼望,面對並經過死蔭的幽谷, 相信主耶穌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Page 2
• 11:18 “六里路”在新譯本是三公里, ESV是2 miles,可見和合本採用華里,約是40-50分鐘的行程. • 11:20 馬大和馬利亞的另一個故事在路加福音10:38-42“38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39他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40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他來幫助我。4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42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馬大和馬利亞是親姊妹,但她們的個性顯然大不相同,雖然都在喪失親人的傷痛裡面,馬大“出去迎接”耶穌,馬利亞“仍然坐在家裡”,可是耶穌一樣地愛她們,約翰福音 11:5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 11:21-24 馬大相信1. 耶穌“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2.“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拉撒路)必復活”.但是目前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了,雖然“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 馬大似乎並不期待“現在”耶穌能叫拉撒路復活. • 11:25-26 新譯本: 25 耶稣說:“我就是復活和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要活着。26 所有活着又信我的人,必定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耶穌就是復活,相信祂的人就有永恆的生命,永遠與神在一起.我們活著信主的人肉體雖然死了,靈魂與肉體分開,但我們的靈魂不會與主分離,將永遠與主一同活著,永遠不死. 討論問題: 1. 馬大的第一句話“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是埋怨呢? 是責怪呢? 是信心的失落呢? 還是信心的表達呢? 2. 處在冠狀病毒的疫情當中,如果我們在悲傷或情緒低潮的時候,耶穌/聖靈來安慰我們,我們的反應會像馬大“出去迎接”,或像馬利亞“仍然坐在家裡”呢? 3. 我們要如何回答耶穌的問題: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29 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 30 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 31 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裡安慰他的猶太人,見他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他,以為他要往墳墓那裡去哭。 32 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33 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 34 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35 耶穌哭了。
Page 3
• 11:31 “以為他要往墳墓那裡去哭”馬利亞大概是比較感性的人,在失去親人的時候,看來哭得比馬大更久,來探望安慰她們的親友們也哭. 羅馬書 12:15-16“15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這是基督徒與人相處應有的態度. • 11:32 馬利亞見到耶穌就俯伏在耶穌的腳前,說的話和馬大對耶穌說的第一句話一模一樣“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她們兩位的個性不一樣,說這話的口氣也可能不一樣,馬利亞甚至俯伏在耶穌腳前, 但對耶穌的倚靠應該是一致的. • 11:33 耶穌為什麼也哭了呢? 因為耶穌“心裡悲歎,又甚憂愁”(deeply moved, greatly troubled),不是為拉撒路之死哭, 因為祂知道拉撒路將要復活.而是“耶穌看見她(馬利亞)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耶穌看到他們那麼悲傷,感受他們的痛苦,與哀哭的人同哭.耶穌也曾為耶路撒冷哀哭, 路加福音 19:41“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 • 11:35 主耶穌道成肉身,和我們一樣有喜怒哀樂,也能體貼我們的憂傷和喜樂: 怒: 馬可福音 10:14 “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哀: 路加福音 22:42-44 “42說:父阿!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43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的力量。44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 希伯來書 5: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樂: 路加福音 10:21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討論問題: 1. 馬大和馬利亞對耶穌講同樣的話,耶穌的回答一樣嗎? 神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供應,我們需要互相比較嗎? 36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37 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 38 耶穌又心裡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 39 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姊姊馬大對他說: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40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 41 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 42 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Page 4
43 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44 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 11:36-37 猶太人看到耶穌哭了,感受到耶穌愛拉撒路的懇切,有些人也知道耶穌開了瞎子的眼睛(約翰福音9章),就願意相信耶穌能叫死人復活. • 11:38 “又心裡悲歎”對應33節的“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可能因為還沒看到眾人有 預備見到死人復活的信心. • 11:39-40 耶穌當然可以不靠他人的幫助就能把石頭挪開, 但是神在許多事上都要我們的參與,操練我們的信心和行為,並“看見神的榮耀”.馬大不知道耶穌即將行的神蹟,只知道墳墓裡面除了已經臭了的屍體以外,沒有甚麼可看的.馬大對於耶穌“現在”就可以成為隨時的幫助, 信心有限. 耶穌再度提醒馬大對神的信心.耶穌行這神蹟,為了彰顯“神的榮耀”. • 11:41-42 “舉目望天”,這是耶穌向神的禱告,也是向周圍的人的宣告,有感謝,也有祈求,讓眾人知道這復活的能力是從神而來,堅固眾人的信心,榮耀歸神.耶穌行這神蹟的目的,也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天父差了耶穌來的. • 11:43-44 耶穌除了叫拉撒路從墳墓裡出來走路之外, 也曾經叫睚魯的女兒從病床上復活,並吩咐給她東西吃(路加福音8章), 耶穌還在拿因城外叫一位寡婦的獨生子在送殯的路上復活,並且說話 (路加福音7章). 我們讀到耶穌使“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路加福音7:23), 雖然未能親身目睹,“…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約翰福音 20:29).我們今天能繼續經歷神蹟:禱告蒙應允,倚靠上帝的大能, 最終的目的是榮耀神. 討論問題: 1. 主耶穌在地上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只是為了幫助受苦的個人和家人嗎? 還是有更大的目的? 2. 看見神蹟的人都會相信耶穌嗎? 如果有人相信,有人不信? 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新譯本
ESV 約翰福音 11:1-44 耶稣是复活是生命 17 耶稣到了,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18 伯大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约有三公里。 19 有许多犹太人来到马大和马利亚那里,为了拉撒路的死来安慰她们。 20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21 马大对耶稣说:“主啊,如John 11:17-44 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 17 Now when Jesus came, he found that Lazarus had already been in the tomb four days. 18 Bethany was near Jerusalem, about two miles[a] off, 19 and many of the Jews had come to Martha and Mary to console them concerning their brother. 20 So when Martha heard that
Page 5
果你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了! 22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无论你向 神求甚么, 神必赐给你。” 23 耶稣对她说:“你的兄弟必会复活。” 24 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会复活。” 25 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和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要活着。 26 所有活着又信我的人,必定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27 她说:“主啊,我信;我已经信了,你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是那要到世上来的。” 耶稣使拉撒路复活 28 马大说了这些话,就回去叫她妹妹马利亚,暗暗地说:“老师来了,他叫你。” 29 马利亚一听见,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30 那时,耶稣还没有进入村子,仍然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 31 那些在房子里和马利亚在一起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匆忙地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到坟墓那里去哭。 32 马利亚来到耶稣那里,一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如果你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了!” 33 耶稣看见她在哭,和她一同来的犹太人也在哭,就心里激动,难过起来, 34 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说:“主啊,请来看。” 35 耶稣哭了。 36 于是犹太人说:“你看,他多么爱这个人!” 37 他们中间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难道不能使这个人不死吗?” 38 耶稣又再心里激动,来到坟墓前面。那坟墓是一个洞穴,洞口有块石头堵住。 39 耶稣说:“把这块石头挪Jesus was coming, she went and met him, but Mary remained seated in the house. 21 Martha said to Jesus, “Lord, if you had been here, my brother would not have died. 22 But even now I know that whatever you ask from God, God will give you.” 23 Jesus said to her, “Your brother will rise again.” 24 Martha said to him, “I know that he will rise again in the resurrection on the last day.” 25 Jesus said to her, “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b] Whoever believes in me, though he die, yet shall he live, 26 and everyone who lives and believes in me shall never die. Do you believe this?” 27 She said to him, “Yes, Lord; I believe that you are the Christ, the Son of God, who is coming into the world.” Jesus Weeps 28 When she had said this, she went and called her sister Mary, saying in private, “The Teacher is here and is calling for you.” 29 And when she heard it, she rose quickly and went to him. 30 Now Jesus had not yet come into the village, but was still in the place where Martha had met him. 31 When the Jews who were with her in the house, consoling her, saw Mary rise quickly and go out, they followed her, supposing that she was going to the tomb to weep there. 32 Now when Mary came to where Jesus was and saw him, she fell at his feet, saying to him, “Lord, if you had been here, my brother would not have died.” 33 When Jesus saw her weeping, and the Jews who had come with her also weeping, he was deeply moved[c] in his spirit and greatly troubled. 34 And he said, “Where have you laid him?” They said to him, “Lord, come and see.” 35 Jesus
Page 6
开!”死者的姊姊马大对他说:“主啊,已经四天了,他必定臭了。” 40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如果你信,就必定看见 神的荣耀’吗?” 41 于是他们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向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垂听了我, 42 我知道你常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了周围站着的群众,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喊:“拉撒路,出来!” 44 那死了的人就出来,他的手脚都缠着布,脸上裹着巾。耶稣说:“解开他,让他走!” wept. 36 So the Jews said, “See how he loved him!” 37 But some of them said, “Could not he who opened the eyes of the blind man also have kept this man from dying?” Jesus Raises Lazarus 38 Then Jesus, deeply moved again, came to the tomb. It was a cave, and a stone lay against it. 39 Jesus said, “Take away the stone.” Martha, the sister of the dead man, said to him, “Lord, by this time there will be an odor, for he has been dead four days.” 40 Jesus said to her, “Did I not tell you that if you believed you would see the glory of God?” 41 So they took away the stone. And Jesus lifted up his eyes and said, “Father, I thank you that you have heard me. 42 I knew that you always hear me, but I said this on account of the people standing around, that they may believe that you sent me.” 43 When he had said these things, he cried out with a loud voice, “Lazarus, come out.” 44 The man who had died came out, his hands and feet bound with linen strips, and his face wrapped with a cloth. Jesus said to them, “Unbind him, and let him go.”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翰福音11章45-54節

約翰福音11章45-54節: 講義(朱國鈞長老)

要杀害耶稣的阴谋 (约11:45-54)

經文﹕
吕振中译本 ESV MSG
45 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
了耶稣所作的事,就有许多信了
他的。46 但其中也有人往法利赛
人那里去,将耶稣所作的事告诉
他们。47 于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
召集了议院的会,说∶「这个人
行着许多神迹,我们怎么办呢?
48 若由着他这样,众人都会信
他,罗马人就会来,连我们的圣
地带我们民族(国家)都夺取了去
阿。」49 其中有一个人、那年做
大祭司的该亚法、对他们说∶
「你们什么都不懂;50 也不想
想、一个人替人民死,免得全民
族都灭亡∶这是你们有益的
阿。」51 这话他不是凭着自己说
的,是因为那年他做大祭司,所
以豫言耶稣将要替民族死;52 不
单替民族死,并且要将上帝四散
的儿女都聚集归一呢。53 从那一
天,他们就定意要杀耶稣。54 因
此耶稣不再公开在犹太人中间往
来,却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
地区去,到了一座城叫以法莲,
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下。
The Plot to Kill Jesus
45Many of the Jews therefore, who had
come with Mary and had seen what he
did, believed in him, 46but some of
them went to the Pharisees and told
them what Jesus had done. 47So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Pharisees
gathered the council and said, “What
are we to do? For this man performs
many signs. 48If we let him go on like
this, everyone will believe in him, and
the Romans will come and take away
both our place and our nation.” 49But
one of them, Caiaphas, who was high
priest that year, said to them, “You
know nothing at all. 50Nor do you
understand that it is better for you that
one man should die for the people, not
that the whole nation should perish.”
51He did not say this of his own accord,
but being high priest that year he
prophesied that Jesus would die for the
nation, 52and not for the nation only,
but also to gather into one the children
of God who are scattered abroad. 53So
from that day on they made plans to
put him to death.
54Jesus therefore no longer walked
openly among the Jews, but went from
there to the region near the wilderness,
to a town called Ephraim, and there he
stayed with the disciples.
45That was a turnaround for many of
the Jews who were with Mary. They
saw what Jesus did, and believed in
him. 46But some went back to the
Pharisees and told on Jesus. 47The high
priests and Pharisees called a meeting
of the Jewish ruling body. "What do we
do now?" they asked. "This man keeps
on doing things, creating God-signs. 48If
we let him go on, pretty soon everyone
will be believing in him and the Romans
will come and remove what little power
and privilege we still have." 49Then one
of them - it was Caiaphas, the
designated Chief Priest that year -
spoke up, "Don't you know anything?
50Can't you see that it's to our
advantage that one man dies for the
people rather than the whole nation be
destroyed?" 51He didn't say this of his
own accord, but as Chief Priest that
year he unwittingly prophesied that
Jesus was about to die sacrificially for
the nation, 52and not only for the nation
but so that all God's exile-scattered
children might be gathered together
into one people. 53From that day on,
they plotted to kill him. 54So Jesus no
longer went out in public among the
Jews. He withdrew into the country
bordering the desert to a town called
Ephraim and secluded himself there
with his disciples.
破冰 ﹕
• 你认为自称为是基督徒的是不是一定是重生得救的?你怎么确定?
• 你怎么看复活?有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有没有自己类似或听别人诉说类似的经历?
• 当你个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你会怎么反应处理?合不合乎圣经的原则?
• 如果今天有人传讲预言的信息给你时,你会轻易接受吗?为什么不可以?
•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比较心情紧张而不能专心?你会怎么改善?
• 当你想自己有一段宁静的时间时,你会怎么避免打扰?
分段 ﹕
• 接受与不接受复活的两种反应 (约11:45-46)
• 祭司长与法利赛人的惶恐 (约11:47-48)
• 大祭司预言主耶稣的替死 (约11:49-52)
2
• 主耶稣退避以法莲乡间 (约11:53-54)
观察、解释、应用 ﹕
接受与不接受复活的两种反应 (约11:45-46)
45于是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中,有很多人见了耶稣所做的事,就信了他。46但其中也有人去见法利赛
人,把耶稣所做的事告诉他们。
上次的查经是约翰福音记载主耶稣所行的第七个非常惊人的神迹,叫死透了的拉撒路复活!这么大的神
迹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一段经文描述主耶稣使拉撒路复活后产生的反应。
这些人是亲眼看见主耶稣使拉撒路复活而不是经过其他人的传话!他们是犹太人、而且是与马利亚在一
起的一些犹太人。这些犹太人有两种反应:有很多就信了耶稣基督、有些则是被自己的私欲或罪恶蒙
蔽、仍旧不信耶稣而去找法利赛人,让法利赛人去想办法怎么敌对耶稣。
亲眼看见主耶稣基督使拉撒路复活的有较大多数的是真正接受耶稣是基督、是弥赛亚的、是神的独生爱
子。另外有些指比较少数的犹太人仍旧不接受耶稣是基督而到法利赛人那边把耶稣所做的事告诉他们。
提醒敌对耶稣的这帮人事态越来越严重了、该采取行动了。
思考:你清楚知道自己所信的是什么吗?你认为主耶稣基督使死透的拉撒路复活最主要的目的是什
么?自己有没有亲朋好友经过多次传福音作见证还是不愿主耶稣作救赎主的?你是不是还是继续为他们
代祷?自己是不是也有传福音作见证后使人得救的美好经历?
应用:不论自己传福音作见证的结果是好是不好,请立定心志继续不断为主传福音作见证。
祭司长与法利赛人的惶恐 (约11:47-48)
47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召开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48若让他这样做,人人都要信
他;罗马人也要来毁灭我们的圣殿和我们的民族。”
当那些 敌对的犹太人把主耶稣基督所行的神迹告诉法利赛人后,祭司长与法利赛人立即召开紧急会
议,可见这次主耶稣所行神迹的震撼力有多么的大!这次的紧急会议是犹太人行政上最高的组织,公
会,所召开的。犹太公会成员有71人,包括大祭司及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他们为了自己的权柄利
益会大大的受到影响而召开这次的会议。
公会的成员对主耶稣基督所行的神迹叫拉撒路复活没有任何的质疑!他们最大的担忧是如果大多数的犹
太人真的把耶稣视为弥赛亚而起来革命抗拒罗马帝国 (这是当时一般犹太人对弥赛亚错误的理念) ,那么
罗马帝国会派军队来摧毁他们的一切!
思考:公会成员最担心的是什么?你自己最担心的又是什么?怎么可以排除为自己着想的自私观念而
把讨神喜悦放在第一位?
应用:如果你最担心的是名誉或地位受损,筹划如何去面对而见证主。如果你最担心的是财物上不能
胜任,学习把担子交托给神。如果你最担心的是灵命上不成长,请订定自己灵修计划表后请一、二位属
灵长者指教。
大祭司预言主耶稣的替死 (约11:49-52)
49其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那年当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什么都不知道,50也不想想,
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整个民族灭亡,这对你们是有利的。”51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思,
而是因他那年当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为这民族而死。52他不但替这民族死,还要把神四散
的儿女都聚集起来,合成一群。
3
该亚法 (参约18:13-14, 24, 28)是当时的大祭司任职于公元18至36年。犹太人的大祭司本来应该是终身职,
但罗马政府怕大祭司任职太久势力会太大而改变成有期限的职位。「你们什么都不知道」有藐视轻看的
意思,也就是说该亚法是一个相当傲慢的大祭司!
旧约律法中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得以进入圣殿中的至圣所为百姓赎罪,而主耶稣基督所完成的救赎是整
全性的!祂成全了律法上一切的条规而让我们这些接受祂救赎的人不在律法之下而是完全在祂的恩典与
真理之下了!每一个接受主耶稣基督救赎的弟兄姊妹都可以坦然无惧的进入至圣所与天父有亲密美好的
灵交!
替死这个观念是一个相当突出的观念!与施洗约翰所宣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
1:29) 遥遥相对。从旧约中已经经常提到无瑕无疵的羔羊作赎罪祭,代替人的罪孽。大祭司该亚法预言
主耶稣基督会为了我们的罪孽替死在十字架上,让全世界的人只要接受祂的救恩就都成为神的儿女、普
世教会中的一个成员!「神四散的儿女」就是指我们这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外邦人都因接受主耶稣基督
而成为神的儿女。
思考:你自己有没有轻视别人的时候?如今清不清楚认知自己是蒙受恩典才成为神的儿女?既然也是
蒙恩之人,自己有没有什么可夸的?神可以使用这么傲慢的代价大祭司该亚法,当然也应该可以使用每
一位神的儿女,你愿意被主使用吗?
应用:如果你愿意被主使用,请想想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恩赐而与教会中的负责人联络,进入有你恩
赐的团队服事。
主耶稣退避以法莲乡间 (约11:53-54)
53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54所以,耶稣不再公开在犹太人中走动,却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
的乡间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莲,就在那里和门徒住下来。
公会在紧急会议中决定要叫耶稣死!这是不合法的!因为只有罗马政府才有权利判死刑。主耶稣知道他
们想办法要杀祂,但是祂的时候还没有到 (參约2:4; 4:21, 23; 5:25, 28; 7:6, 8),所以避开 到比较偏僻的
乡下地方去了。靠近旷野也表示有更多可以躲避的地方,如果有人来到乡间找祂。祂虽然到那么偏僻的
地方去,却是带着门徒一同去的。门徒还是与主耶稣有亲密的生活关系!
思考:你自己会不会凭血气做事?匹夫之勇?你认为什么是最恰当的时候为主做事?
应用:如果你愿意,可以找一个别人比较找不到你的地方,当然自己也不要带通讯的工具;好好与主
有更亲密不受打扰的一段时间。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翰福音11章55節-12章11節

約翰福音11章55節-12章11節: 講義(徐興緯弟兄)

愛與恨的極端(11:55-12:11)

預查5/4/2020
一. 群眾對耶穌的回應(11:55-57) 11:55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有許多人從鄉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節前潔淨自己。 11:56 他們就尋找耶穌、站在殿裡彼此說、你們的意思如何、他不來過節麼。 11:57 那時、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早已吩咐說、若有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要報明、好去拿他。
1. 這是約翰福音中提到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逾越節】(2:13; 6:4)。 根據律法的要求,【有許多人從鄉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節前潔淨自己】。 在逾越節之前,耶路撒冷很擁擠。 有人估計,在三大節期(五旬節,逾越節,住棚節)期間,有超過百萬的人擠滿了這座城市。 很諷刺的是,以色列民眾熱心潔淨自己,而他們的領袖卻正在無情地陰謀殺害神的兒子,玷污了自己。
2. 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大批群眾急切地【尋找耶穌】,並【站在聖殿裡彼此說:“你們的意思如何、他不來過節麼?”】 他們想知道,既然【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早已吩咐說,若有人知道耶穌在哪裡,就要報明,好去拿他】,祂敢在耶路撒冷露臉嗎?他們對耶穌感到濃厚的興趣,但卻沒有信祂。 事實上,他們始終對祂無動於衷。 許多急切期待耶穌的到來,並擁護祂為彌賽亞的人,不久就會喊著說:“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 (約19:15)。 他們易變的熱心證明了一件事,就是儘管他們膚淺的關心,事實上,他們與他們仇視的領袖一樣是心硬的。
3. 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就如基督其餘的生活和事工一般,迫使人們對與祂有關的事做出決定。 許多人以信心回應; 其他人則無動於衷; 還有一些人則懷有敵意,非殺死祂不可。 隨著耶穌最後的【逾越節近了】,不久之後,那些無動於衷和懷有敵意的人將聯合起來,將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林前2:8)。
二. 耶穌來到伯大尼(12:1) 12:1 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
1. 主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是人類歷史的最高點。 祂的生平不僅劃分了日曆(主前“BC”是指“Before Christ”;主後”AD”[anan Domini]是指“in the year of the Lord”),也劃分了人類的命運。 當耶穌警告那些棄絕祂的人時說,“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中、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8:24)。在另一場合,祂又說,“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麼.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分爭”(路12:51;參路2:34)。 耶穌基督的與眾不同,引起了愛與恨,熱心與棄絕,崇拜與褻瀆,信仰與不信的極端對立。 不同的人對祂有不同的回應,就此分為綿羊與山羊,稗子與麥子,信徒與非信徒,得救的與失喪的人。
2. 約翰寫了他的福音,介紹耶穌為神的兒子和彌賽亞(約20:31)。同時,他還記載了人們對耶穌宣稱祂是彌賽亞和祂所行的神蹟的反應。 因此,約翰列舉了許多相信耶穌的人(1:35–51; 2:11; 4:28–29, 41–42, 53; 6:69; 9:35–38; 10:42; 11:27, 45; 12:11; 16:27, 30; 17:8; 19:38–39; 20:28–29),與那些棄絕祂的人的例子(1:10-11; 2:20; 3:32; 5:16-18, 38-47; 6:36, 41-43, 64, 66; 7:1,
約翰福音 11:55-12:11 Page 2
5, 20, 26-27, 30-52; 8:13-59; 9:16, 29, 40-41; 10:20, 25-26; 11: 46-57; 12:37-40)。
3. 在這段有關馬利亞膏耶穌的故事中,信和不信的主題顯得特別清晰。 馬利亞敬虔的作為體現了信心和愛心。 猶大的冷漠,滿心算計,冷嘲熱諷意味著不信和仇恨。 本段還記載了對耶穌的其它反應,包括馬大熱心的服侍,人群的冷漠,以及宗教領袖的敵意。
4. 主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激起了敵對的猶太人領袖要置祂於死地(約11:46-53)。 他們決定必須殺死耶穌和拉撒路。 由於耶穌死的時刻尚未到來(約7:30; 8:20; 12:23; 13:1),祂就離開耶路撒冷,住在以法蓮村(約11:54),大約在十二英里外北部曠野的邊緣。 從那裡,祂短暫地拜訪了撒馬利亞和加利利(路17:11–19; 28),然後在【逾越節前六日、耶穌(再次)來到(回到)伯大尼】。約翰將伯大尼描述為【拉撒路】居住的村莊,而現在拉撒路應該是當地最知名的居民,因為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了。
5. 從對為耶穌所預備的晚餐的描述中,出現了五種對耶穌的不同反應:馬大盡心的服侍,馬利亞謙卑的犧牲,猶大假冒為善的自我,眾人虛假的表面,以及宗教領袖懷有敵意的陰謀 。
三. 盡心的服侍(12:2) 12:2 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1. 猶太人公會頒布法令,任何知道耶穌在哪裡的人都應該向他們報告(約11:57)。 但是,主耶穌在伯大尼的朋友們沒有將祂當作罪犯一樣交給猶太人,反而為祂【預備】了一個【筵席】,表達他們對祂的愛,特別是對祂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這件事的感謝。 由於【筵席】是指一日中的主餐,時間很長,為的是讓參與者可以有很多時間悠閒地交談。 來賓坐在地上,斜倚在一邊的肘上,頭朝那張低矮的U形桌子。 不知道當時在場有多少人,但至少有耶穌,十二門徒,馬利亞,馬大,拉撒路,並且可能還有長大痲瘋的西門。
2. 路加記載了耶穌幾個月前曾拜訪了馬利亞和馬大的住所(路10:38-42): 10:38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 10:39 他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10:40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麼.請吩咐他來幫助我。 10:41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10: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使讀者更深入了解【馬大】為何在那裡【侍候】,即使這並不是在她家裡。
3. 即使經過這樣的責備,【馬大】在此處對她所感興趣的事仍然是認真地【侍候】。 (約翰將【拉撒路】描述為【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暗示這筵席不在他和他的姐妹的家中)。太26:6和可14:3不僅僅是暗示,還清楚指出筵席是在“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儘管西門仍然被稱為“長大痲瘋”,但顯然他已經得醫治了,不然大家不會聚集在一個仍然長大痲瘋的人家裡。因為痲瘋病不僅會傳染,而且在社交禮儀方面被認為是“不潔淨的”(利13:45)。如果西門還未痊癒,他也不會在
約翰福音 11:55-12:11 Page 3
他的房子裡舉行筵席,因為痲瘋病者是社會上的被遺棄者(民5:2)。根據當時有限的醫學知識,痲瘋病是無法醫治的,可見早先耶穌已醫治了他。
4. 儘管有其他服侍的人,當時馬大的服侍是針對耶穌的,因此她值得被稱讚的原因有兩個:出於對耶穌的感激之情,以及以她最懂得的方式來殷勤地表現她對耶穌的尊崇。這次,耶穌沒有責備她。所有基督徒應當像她一樣無私地事奉(羅12:11, 參考加5:13; 西3:24; 來9:14)。耶穌說:“ 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太23:11),並宣稱自己:“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加福音22:27),還有“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太20:28)。保羅一再描述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羅1:1; 林後4:5; 加1:10; 腓1:1; 多1:1; 參林前3:5; 4:1; 林後3:6; 6:4; 11:23),就如雅各(雅1:1),彼得(彼後1:1),猶大(猶1),和約翰(啟 1:1)一樣。在約12:26中,主應許了那些忠心事奉祂的人:“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在這個場合,儘管馬大的謙卑事奉好像被馬利亞的虔誠敬拜蓋過,但馬大的事奉所得的嘉獎和討主的喜悅絕不遜於馬利亞的。
四. 馬利亞的謙卑犧牲(12:3) 12:3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
1. 如同在本書中對她的描述(參約11:32-33; 路10:39),馬利亞再次在兩姐妹中更是顯得沉思,思考,和富有情感。出於她對耶穌的異乎尋常自發的愛,【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一斤(羅馬的量度,相當於今天的十二盎司)的【香膏】是很大量的。哪噠(Nard)是一種香精油,是從印度北部山區的植物的根和長穗中提取的。用【哪噠】製成的香膏是【極貴的】,因為必須從老遠的印度進口原料。馬利亞所用的【哪噠】品質純真(【真】),因此更有價值。有人認為這瓶香膏值“三十兩銀子”(可14:5),與猶大所說的一致(約12:5)。正如下面第5節的討論所指出的,這數目相當於一年的工資。裝著它的極貴的玉瓶(雪花石膏瓶)也增加了其價值(太26:7)。她打破了玉瓶(可14:3),等於放棄了容器與裡面的香膏。香膏可能是馬利亞所擁有最貴重的東西。但是就像大衛(撒上24:24)一樣,她拒絕奉獻任何對她沒有價值的東西。她對主的愛是無限制的。
2. 馬太(太26:7)和馬可 (可14:3) 都分別記載馬利亞將香膏倒在耶穌的頭上,而約翰則說她將香膏【抹耶穌的腳】。這三處的描述都沒有矛盾。由於主斜倚靠在矮桌旁,腳向後伸,馬利亞可以輕鬆地先將香膏倒在祂的頭上,然後倒在祂的身體上(太26:12),最後倒在祂的腳上。她接下來的舉動震驚了旁觀者,比倒出昂貴的香膏的舉動更甚,她【又用自己頭髮去擦】耶穌的腳。猶太人認為替別人洗腳是有辱人格的,只有最低等的奴隸才必須作這種事(替耶穌解鞋帶,約1:27)。在即將來的逾越節前,當耶穌與十二門徒在馬可樓上吃晚餐時,門徒中沒有一個願意洗別人的腳,因此耶穌以至高無上的舉動和謙卑的榜樣替門徒洗腳(參約13:1-15)。但是,比馬利亞用昂貴的香膏抹耶穌的腳更令人震驚的是,她放下了頭髮。對於一個受人尊敬的猶太婦女而言,在公開場合這樣做是不雅的,甚至是不道德的。但是
約翰福音 11:55-12:11 Page 4
馬利亞並不擔心她可能因此而面臨的恥辱。相反地,她只專注於表達她愛主的心和對基督的尊崇,一點沒有顧慮到這會帶給她羞辱。
3. 約翰特別提到【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證明了馬利亞的謙卑奉獻行為是奢侈的。她不在乎她所付出的代價,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聲譽上。 她對耶穌基督的愛可以從她的捨己來衡量。 結果,正如主所宣告的那樣,馬利亞的高貴舉止被當作”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可14:9)。
4. 路加也記載了一個非常類似的事件: 7:36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喫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7:37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7:38 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7:39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路7:36–39)
5. 很明顯,這是完全不同的事件,因為它發生在加利利,而不是伯大尼。它的特點是一個女人,而不是馬利亞,是個罪人(可能是妓女)。 並且發生在我們主傳道的更早時期,而不是在耶穌在世的最後一週(Passion Week)。 而且這是發生在法利賽人的家中,而不是在痲瘋病人西門家。
五. 猶大假冒為善的自我(12:4-8) 12:4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12:5 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12:6 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12:7 耶穌說、由他罷、他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12:8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1. 馬利亞令人震撼和出乎意外的舉動所帶來的震驚與沉默,突然被一個抗議的聲音所中斷。有些英文譯本在第4節的開頭加了一個連接詞“But”(但),引進了一個鮮明與上文的對比:馬利亞的無私與猶大的自私。按照約翰福音的慣例,約翰在此處對【加略人猶大】的描述強調了兩個事實。首先,他是主的【一個門徒】(太10:4; 26:14, 47; 可14:43; 路22:3, 47; 約6:71);第二,他【將要賣耶穌】(太26:25; 27:3; 可3:19; 14:10; 路6:16; 22:4, 48; 約6:71; 13:2, 26- 29; 18:2, 5; 參徒1:16)。猶大的背叛是如此令人震撼和獨特,以至於福音書著者們每逢想到他或提及他時不能忘記這兩點。他不只是基督的跟隨者,而且是與主耶穌最親近的人之一,這使他的背叛更加令人髮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卑鄙的行為,配得最嚴厲的懲罰。用主耶穌基督令人恐懼的話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26:24)。
2. 猶大為了要表現他是一個仁慈的人,就對一件如此揮霍金錢的事表示憤怒,並大聲說道:【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按時間順序,這是新約聖經中所記載的猶大所說的第一句話。這句話暴露了控制他內心的貪婪,野心,和自私。他與耶穌同甘共苦,期望祂能引入多數猶太人所期待的政治性的,地上的彌賽亞國度。身為耶穌身邊的人之一,猶大曾熱切期望在那個國中有一個崇高的地位。但現
約翰福音 11:55-12:11 Page 5
在,對他來說,那個夢想已經破滅了。耶穌如此激怒猶太領袖,以致他們打算殺死祂(約7:1; 11:53)。不僅如此,主親自警告門徒祂的死是不可避免的(可8:31; 9:31; 10:33)。當加利利的群眾試圖要強迫耶穌作王,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這個建議(約6:14-15)。
3. 猶大的夢想破滅。既然他的野心不可能實現,他就決定至少對他浪費在耶穌身上的三年,獲得一些經濟上的補償。約翰當時不知道,但多年後回想起來,對猶大的真正動機表達了恰當,蒙啟發的評論:【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如上所述,馬利亞的香膏值很多錢;因為對於一個普通的勞工,十分之一兩(一錢=1 denarii)相當與一天的工資(太20:2),所以【三十兩銀子】等於一年的工資(考慮到安息日和其它的聖日)。猶大看到這麼多錢卻無法收為己有,就大大生氣,於是對馬利亞怒吼。 猶大不贊同馬利亞的舉動,不是因為失去了賙濟窮人的機會,而是因為他自己失去了從錢包中竊取的機會。他看似的“義怒”是如此有說服力,以至於其他人也加入了他的抗議(太26:8-9; 可14:4-5)。
4. 儘管有些人試圖在猶大身上冠上高尚的動機,但聖經將他描繪成一個貪婪的賊和一個殺人的叛徒,甚至是 魔鬼(約6:70-71; 參 約13:2, 27)。 猶大是歷史上錯失良機的最好例證。
5. 猶大與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一起生活了三年。 但至終卻棄絕了祂,出賣了祂,被罪惡感所勝過(但不是真正的悔改)而自殺了,“往自己的地方去了”(徒1:25),也就是地獄(約17:12)。
6. 主立即捍衛馬利亞,嚴厲地斥責猶大(原文“由”的動詞是第二人稱單數,意思是“你(猶大)由她罷”),就吩咐猶大,【由他(她)罷、他(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耶穌的意思顯然不是要馬利亞把香膏(或其中一部分)留到安葬祂時用,因為她已經全然將香膏毫無保留地用在耶穌身上(參可14:3)。 儘管解經家在如何理解這些詞語上存在分歧,但最令人滿意的解釋是:“讓她罷!她沒有(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賣了香膏,並保存香膏直到埋葬我那天”。
7. 馬利亞的舉動是她對基督的愛與奉獻的自發傾瀉。 然而,就像該亞法無意中的預言(11:49-52)一樣,它具有更深的意義。 耶穌在太26:12中說:“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參可14:8)。 耶穌預言的“安葬”不是實際將屍體放在墳墓中,而是她剛剛所行的膏耶穌的舉動,祂認為這是祂即將死亡和安葬的象徵。 在第一世紀的喪葬費中,香膏是很昂貴的花費,是用來掩蓋腐爛氣味的(參約11:39)。 馬利亞的這一舉動,就像該亞法(約11:49-52)的情況一樣,揭示了比她當時意識到的現實要大得多的現實。 她的膏抹預示著後來亞利馬太人約瑟和尼哥底母將在耶穌死後所行的(約19:38-40)。
8. 如果猶大真的想幫助窮人,他不會沒有機會,因為正如耶穌提醒所有人,【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參可14: 7)。主並沒有輕看對窮人的慈善工作(參申15:11),而是要門徒清楚知道每件事的優先次序。 像馬利亞對主那樣做的機會不會持續很久,因為【你們(門徒)不常有我(耶穌)】,祂的肉身不能一直與他們同在。 在此,主的話再次預示了祂的死亡離祂已經臨近(不到一週)。
9. 猶大現在正站在十字路口。 脫去偽君子的假面具,不要假裝【掛念窮人】而實際上卻【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他所面對的是最終的決定。 他可以謙卑、悔改地俯伏在耶穌的腳下,認罪悔改,並求主寬恕。 或者他可以驕傲地硬著自己
約翰福音 11:55-12:11 Page 6
的心,拒絕悔改,屈服於撒但的權勢之下,背叛主。 他悲慘地,罪惡地選擇了後者,儘管這正符合了神犧牲祂兒子的目的(參約13:18-19),但後果卻完全由他自己承擔。 在這件事之後,“ 十二門徒之中有一個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要把耶穌交給他們。 他們聽見就歡喜、又應許給他銀子.他就尋思如何得便、把耶穌交給他們”(馬可福音14:10-11)。
六. 眾人虛假的表面(12:9) 12:9 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裡所復活的拉撒路。
1. 安息日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伯大尼,【就來了】。他們到伯大尼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裡所復活的拉撒路】。 那個引起轟動的神蹟消息傳開了,好奇的人群想看這個行神蹟者並祂所復活的人。
2. 這些人還沒有像猶大和猶太人宗教領袖那樣公開敵視耶穌,但是他們也沒有像馬大和馬利亞那樣對耶穌忠誠。 他們是追隨最新感覺,尋求刺激的人,表面上對耶穌感興趣,但在屬靈上無動於衷,最終與耶穌對立。 像老底嘉教會的信徒一樣,他們“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啟3:16)。 當耶穌凱旋進入耶路撒冷時,他們會向祂歡呼,大喊“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約12:13)。 但幾天後,他們會喊著說、“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約19:15),並有些人會譏誚祂,因為他正被掛在十字架上(太27:39-40)。
七. 領袖們懷有敵意的陰謀(12:10-11) 12:10 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 12:11 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1. 聚集到伯大尼去看耶穌和拉撒路的人群絕沒有逃脫猶太當局的注意。冷酷無情的【祭司長】已經密謀要殺害耶穌(約11:53)。現在他們擴大了這個陰謀,【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作為耶穌有行神蹟的大能,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證人,一個活著的拉撒路對撒都該人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參約11:48)。他成為主耶穌是彌賽亞的宣稱不可否認的見證。不僅如此,在另一方面,一個復活的人令撒都該人感到尷尬,因為“撒都該人常說沒有復活的事”(太22:23)。他們無法推翻活生生的拉撒路成為無可辯駁的見證,就試圖藉著殺死他來毀滅這個證據。有名的解經家莫里斯(Leon Morris)曾指出,“他們的欺騙像蜘蛛網一樣正在擴大。很有趣的是大祭司該亞法曾說過:‘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約11:50)。看來好像一個人死還不夠,現在必須增加到兩個人。邪惡就是這樣增長了”。
2. 沒有人可以對耶穌基督持中立的態度。 正如祂自己所警告的:“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路加福音11:23)。 像馬利亞和馬大那樣愛祂和事奉祂,或像眾人一樣對祂漠不關心和猶豫不定,還是像猶大和大祭司那樣憎恨和對抗祂,每個人都會站在這三者中的一個地方。 然而,這立場決定著每個人永恆的命運,因為“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每日研經釋義》約翰福音 11:1-16

耶穌聽到拉撒路病了,卻在原地多留了兩天,祂說了兩個主要的原因,一是為了彰顯神和神子的榮耀:「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11:4),二是叫門徒可以相信:「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11:15)

耶穌或行或止都有依據、都有目的,祂是做事有計畫的神,動靜拿捏得宜!「動」與「靜」要拿捏得好還真不容易,有人過動,有人太靜;有人行事說話太快,有人又太慢!耶穌是智慧之主,所以動靜拿捏得宜;我們智慧不足,常拿捏得不好!但有一好方法,就是求問祂!願我們都能有謙卑的心,養成凡事求問祂的習慣,並培養出對聖靈引導的敏銳,使我們說話行事都有智慧。今天請為自己如此禱告。


靈修教材: 『單獨會主』每日讀經進度
《每日研經釋義》約翰福音 11:17-32

這段經文中,馬大與馬利亞見到耶穌時都說了一句同樣的話:「主啊!祢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21、32節)當拉撒路病危時,她們差人去向耶穌求救,可是耶穌一直遲遲未到,兩姊妹的心必焦急萬分!禱告中也必憂心地唸著:為何耶穌還沒到?!為何還沒到?!還要等多久呢?!這是人共通的經驗。

主耶穌曾以寡婦求不義官的比喻,教導我們禱告不要灰心,我就想到我神學院畢業時,上帝送給我兩個大禮物的其中一個,就是有一對客家老夫婦要拆偶像、要受洗信主。受洗後,每次我去探訪邱伯母,問她要為她禱告什麼,她最常提的,就是為兒子信主禱告。但多年了,兒子仍未信!等了20多年,終於在她快回天家時,她兒子信主了,不久後受洗加入教會!拉撒路死了四天,耶穌使他復活了!萬事的時間表都在神的手中!明天是主日,讓我們都能學習PUSH( Pray Until Something Happens),意思是禱告到事情成就!不到最後不放棄!


靈修教材: 『單獨會主』每日讀經進度
2022.03.12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約翰福音‬ ‭11:25-26‬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讚美你!因為你是生命,你是復活!你明明地應許:信你的人,生命會改變,但並不會毀滅,因你必賜我們有永遠的生命。求主賜我們信心和恩典,相信你的話,面對已逝的親人,心裡有確據,知道他們在天上的家與主同住;面對現在活著有限的生命或病痛的肉體,求主使我們忍受這暫時的受苦,使我們仍有喜樂和盼望地面對每一天。我們也特別為在烏克蘭的基督信徒們來禱告,求主保守他們全然在你的憐憫和保護,懇求聖靈與他們同在。禱告祈求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靈修教材: 午禱時光
《每日研經釋義》約翰福音 11:33-44

這段經文出現三次「哭」(33、35節),其中較受人關注的是「耶穌哭了」(35節)!耶穌看見馬利亞哭,同來的猶太人也哭,祂也哭了。有人較偏感性、有人較偏理性,但耶穌有完美的靈性與平衡的個性,祂有理性論述神國之道,祂也有感性流露對人的愛。

我們若與神有密切關係,靈性提升後,必平衡我們的理性與感性。另外,值得我們留意的還有37節:「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這「有人」(some of them),客語聖經譯為「有兜人」(有些人)。這些人一方面渴望拉撒路能活過來,一方面也真有信心!能從耶穌使瞎眼得醫治,舉一反三到相信祂能使人從死裏復活!福音書中不乏有信心的「有人」(可2:3),他們真是無名的信心英雄!我們不一定要有名,但一定要有信心!今天是主日,到教會敬拜時,求主賜更大的信心。


靈修教材: 『單獨會主』每日讀經進度
2022.03.13

「耶穌說:「把石頭挪開!」那死者的姐姐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定臭了,因為他已經死了四天了。」 耶穌對她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嗎?」」
‭‭約翰福音‬ ‭11:39-40‬ ‭

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感謝你,你的話語是生命,是真理。許多時候我們憑眼見、經驗和自己的方法,判斷了局勢,認定了結果;然而你才是那位掌權的神,是生命的主宰!求主保守我們的心,使我們持續相信你,不憑眼見生活,相信必會在每件事都看見上帝的榮耀。我們為著疫情和戰爭來禱告,我們相信你必拯救,也必使我們在這些歷程中,看見上帝的榮耀。禱告祈求奉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靈修教材: 午禱時光
《每日研經釋義》約翰福音 11:45-57

因著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神蹟,有不少人信了耶穌,讓猶太教領袖更為緊張。有兩節經文值得我們留意:「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若這樣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47-48節)

這讓我們了解到,猶太教領袖要殺耶穌的其中兩個原因:嫉妒和考慮政治上的因素。一方面他們不相信耶穌是基督,耶穌卻以「基督」的名義「招搖撞騙」,另方面,耶穌比他們受百姓的歡迎,而內在生嫉妒之心,外在考慮現實利益,若讓一個「非基督」的人引起動亂,羅馬平亂大軍一來,這些猶太領袖的權益必被剝奪。因此,「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53節)使徒約翰作了很詳實的註解:「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52節)耶穌雖被冤枉而死,但祂復活後,將吸引萬族的人歸向祂,並在祂裏面歸為一,成為合一的宇宙性教會!

今天讓我們向這位偉大的救主獻上我們最誠摯的讚美和感謝!


靈修教材: 『單獨會主』每日讀經進度
2022.03.14

「於是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中,有很多人見了耶穌所做的事,就信了他。 但其中也有人去見法利賽人,把耶穌所做的事告訴他們。」
‭‭約翰福音‬ ‭11:45-46‬ ‭

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讚美你,你是使死人復活的神,是從絕望中拯救我們的主。但是人的心充滿各樣的思慮和懷疑,導致不信的失去了永生和得勝。求主聖靈幫助,讓我們的信心堅定於耶穌基督,專心信靠他。我們特別為著經歷死亡、哀傷、病痛、失敗、恐懼而感到絕望的人禱告,懇求主復活的大能臨到他們,並賜下信心的恩典,堅定信靠你。禱告祈求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靈修教材: 午禱時光
8月4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 41 節)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反常的秩序:拉撒路還在墳墓裡,可是感謝已經先有了。我總以為感謝的時候,應當在大功告成, 拉撒路復活以後﹔但是我們的主耶穌卻為著那尚未成就的事情感謝!感謝發生在恩典到臨之前,深信恩典已經在半途了。 爭戰之前,應當先唱勝利的凱歌,神蹟前面應當先有感謝。

十字軍出發啟行的時候,誰肯先唱勝利的凱歌呢?禱告的答應尚未到來之前,誰肯先唱感恩的詩歌呢? 但是我們的主所留給我們的榜樣,並不是奇怪的、勉強的、沒有理由的。讚美在行神蹟的工作上實在是非常重要的。 神蹟由於靈力,靈力的大小是和信心成正比例的。── 喬懷德(Dr. Jowett)

禱告的時候,沒有一件東西比讚美更能得到神的喜悅,也沒有一件東西比讚美更能祝福禱告的人。 有一次我在中國藉著讚美得到一個很大的祝福:我從家鄉接到很多不快樂的消息,焦慮密布了我的全心。 我禱告,焦慮並不輕減,我竭力忍住,事實上卻焦慮得更厲害。正在那時候,我出發到一處內地去, 看見在一家傳道人住宅的牆上寫著「要感謝」三個字,我就立即開口感謝,不一會兒,我的焦慮全都消散了, 一點也沒有留下 。啊,寫詩篇的人說得正對,「稱謝耶和華……這本為美事。」(詩篇九十二篇一至三節)── 富勒斯(Rev.Henry W. Frost)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
8月10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 6 節)
  
在前一節聖經裡,我們明明看見,「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五節)。怎麼祂所愛的人病了, 還不立即前去呢?這就是告訴我們:神對付我們的方法,無論怎樣嚴厲,怎樣神秘,我們仍可相信並斷言神的愛是無限的,豐裕的,不變的。

按照馬大和馬利亞姊妹兩人的心裡想來,耶穌一聽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一定會立即不顧一切地趕去醫治她們的兄弟,但是,耶穌怎樣呢?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祂不立即前去,並不是因為不愛她們,乃是因為愛她們。唯有祂的愛能保持祂不立即趕往祂所親愛的那個憂傷的家庭裡去。主若沒有無限的愛, 就會立即跑去安慰那些所愛的困惱的心,止住他們的憂愁,揩乾她們的眼淚,消解她們的悲哀和嘆惜。這不過是表顯基督部分的愛,唯有叫人從死裡復活, 叫人認識神的榮耀,又叫人信心得以堅固,這才是完全的愛。

主的愛不只解除我們的痛苦與患難,更要我們從痛苦患難中,學習許多功課。有許多事情,我們不能不歸功于患難和痛苦。基督徒生活上有許多美德, 都是由患難和痛苦來的﹔因為沒有試煉,就沒有信心﹔沒有需要容忍的事情,就沒有忍耐﹔沒有艱難,就沒有經歷。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
9月20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 40 節)
  
馬大和馬利亞不明白她們的主所作的是什麼。她們兩人都先後對祂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 21,32 節) 她們似乎在想:「主啊,我們不明白你為什麼來得這般遲。我們不明白你怎麼忍心讓死亡臨到你所愛的。我們不明白你怎麼忍心讓憂傷和苦難來蹂躪我們的生命。 為什麼你不早些來呢?現在是太遲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對於這一切疑問,耶穌只用一個偉大的真理來答覆她們:「你也許不明白;但是我告訴你:你若信,就必看見。」

亞伯拉罕不明白為什麼神要他把他獨生的兒子獻為燔祭;但是他信,他就看見了神的榮耀。摩西不明白為什麼神要他在曠野隱居四十年, 但是他信;當神呼召他去將以色列人從為奴之地領出來的時候,他就看見了。

約瑟對於他哥哥們的殘忍,對於一個潑婦的假見證,對於多年不公正的監禁,都絲毫不能明白﹔但是他信,最後他看見了神在其中的一切榮耀。

雅各不明白為什麼神應許把約瑟從他懷中扯去,但是當他看見約瑟做了王的宰相,保存了他自己和一國的性命的時候,他就看見了神的榮耀。

親愛的,在你身上,也是這樣。你說:「我不明白為什麼神容讓我心所愛的被奪去。我不明白為什麼神應許苦難來侵襲我。我不明白為什麼神領我行走這樣曲折的道路。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視為美好的計劃和目的要受到挫折。我不明白為什麼我這樣急迫的需要,遲延了這麼久還沒有來到。」

朋友,你用不著明白神對付你的方法。神不盼望你能明白。你並不盼望你的孩子能明白你所作的,是嗎?只要信,有一天你必在你所不明白的事上看見神的榮耀。 ── 馬克康該(J. H. McC.)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