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 第1~5章

利未記 第1~5章


靈修教材: 2020 40天禁食禱告
靈修筆記2020年10月5日(週一) 讀經:利4:1-21

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主要是在談「贖罪祭」的條例。什麼是「贖罪祭」?它的對象是什麼的人?首先我們來瞭解「贖罪祭」的意義,贖罪祭所贖的罪是人因無心做了神所禁止的事,或者由於人性的軟弱,有意識地違犯了規例;人若自覺是違背了神的吩咐,就必須獻贖罪祭。(利4:2若有人在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什麼事上誤犯了一件,)贖罪祭不屬於自願,而是摩西律法規定人犯罪後必須獻的祭;這樣的祭不是為放膽作惡的人預備的。獻祭的對象是誰?需獻什麼樣的供物?有下列六類無心犯罪的人,他們需要獻贖罪祭:(1)祭司,獻沒有殘疾公牛犢(利4:3-12);(二)會眾,獻公牛犢,(利4:13-21);(三)官長,獻沒有殘疾公山羊(利4:22-26);(四)庶民,獻沒有殘疾母山羊,或母綿羊(利4:27-5:6);(五)貧民,獻班鳩或雛鴿(利5:7-10);(六)極貧的人,獻細麵(利5:11-13)。犯罪的人因社會地位不同,被要求獻的供物也不同。人若故意犯罪,贖罪祭便會沒有功效;人犯罪要承認所犯的罪,且必須負起自己犯罪的責任。無分貴賤貧富,凡是無心犯了罪的人都要獻贖罪祭。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信的這位真神,是有憐憫、慈愛及公義,在摩西那年代神為百姓設想,人在無心或軟弱時所犯下的罪,神給人一條認罪之路,就是透過「贖罪祭」來贖自己犯下的罪。如今我們來到新約時代,耶穌升天後賜下聖靈保衛師在我們當中,若我們的生活準則都完全按照聖經教導去行,偶有一些無心之過,聖靈是會來提醒我們的,此時我們需警醒,千萬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去理會聖靈的提醒,那所犯無心之過就沒有機會被導正回來。祈求主,幫助我們時時自我警醒禱告,有過則改之,讓自己過一個合神心意的生活。(王牧師)


靈修教材: 利未記靈修心得筆記
靈修筆記2020年10月6日(週二) 讀經:利4:22-35

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裡,有提到二種人:一種是當官的人(利4:22),另一種人是當地的百姓(利4:27);當這二種人「無意中」犯了一條耶和華神所吩咐的禁令時,這二種人就要帶著他們的供物,來到聖殿透過祭司協助他們,祈求神赦免他們所犯的罪(贖罪)。接下來,王牧師想對利4:22作點補充說明「官長若行了耶和華他神所吩咐不可行的什麼事,誤犯了罪,」,在這節經文裡出現「他神」,這是很特別字眼,這裡的「他神」是說明這位「官長」與「耶和華神」有特別的關係,這位官長服務百姓必須是超然的,在他以上只有耶和華神,不能有其他神明;換言之,在當時為官的人都需要與神有特別關係的(箴8:15-16帝王藉我坐國位,君王藉我定公平。王子和首領,世上一切的審判官,都是藉我掌權。)。
親愛的弟兄姊妹,「罪」在希伯來文有一種含意,就是指「達不到標準」的意思,當人的行為達不到神的標準就是「罪」,算起來蠻嚴格的。在舊約時代犯罪的人須帶著牛羊鴿子來到聖殿獻祭,在當時這是很正常且該作的事,然在現今新約的時代,我們找不到聖殿去獻祭,那該怎麼辦呢?感謝耶穌為我們這些信祂的人開一條路,耶穌用祂的寶血救贖了我們,如今我們可以坦然無懼來到神的施恩寶座前,每天將自己獻上當作「贖罪祭」,將一切不討神喜悅的都燒掉,期許我們的言行、思想、態度漸漸符合神的標準,讓神的心因我們的改變而得到滿足,神的名因我們而得著榮耀,這是我們該作的事。(王牧師)


靈修教材: 利未記靈修心得筆記
2021-12/13讀經:利未記 第四章

✍️ 2021-12/13 讀經:利未記 第四章

✟受感的話語:
4:1 耶和華對摩西說:
4:2「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人在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甚麼事上誤犯了一件,
4:3 或是受膏的祭司犯罪,使百姓陷在罪裏,就當為他所犯的罪把沒有殘疾的公牛犢獻給耶和華為贖罪祭。
4:4 他要牽公牛到會幕門口,在耶和華面前按手在牛的頭上,把牛宰於耶和華面前。
4:5 受膏的祭司要取些公牛的血帶到會幕,
4:6 把指頭蘸於血中,在耶和華面前對著聖所的幔子彈血七次,
4:7 又要把些血抹在會幕內、耶和華面前香壇的四角上,再把公牛所有的血倒在會幕門口、燔祭壇的腳那裏。
4:8 要把贖罪祭公牛所有的脂油,乃是蓋臟的脂油和臟上所有的脂油,
4:9 並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兩旁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和腰子,一概取下,
4:10 與平安祭公牛上所取的一樣;祭司要把這些燒在燔祭的壇上。
4:11 公牛的皮和所有的肉,並頭、腿、臟、腑、糞,
4:12 就是全公牛,要搬到營外潔淨之地、倒灰之所,用火燒在柴上。

✟受感的啟示:
我們靠著大祭司耶穌的恩典,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寶座前。
以色列百姓違背神的誡命而犯罪時,一定要獻上贖罪祭,如果是受膏的祭司犯了罪,就要以沒有殘疾的公牛犢為贖罪祭的祭物,獻給耶和華;犯罪的祭司要遷公牛犢到會幕門口,在耶和華面前按手在牠頭上後宰殺,這是透過按手將贖罪轉嫁到公牛犢身上,然後再宰殺該祭物…雖然祭司是以色列的宗教領袖,但也是軟弱的人,犯了罪一定要得到神的饒恕,如果我們犯了罪,不論信仰程度深淺與職份,一定要向神悔改,並靠著耶穌寶血的恩典得蒙饒恕。

以生命為代價才能解決罪的問題,這表示罪有多麼可怕。
燔祭、素祭與平安祭都是自願獻上的,但贖罪祭是屬於義務性質;犯罪的祭司要帶著公牛犢的血進到會幕,把指頭蘸於血中,在至聖所的幔子前彈七次血,並且要將那血抹在香壇的四角上,再把所有的血倒在會幕的門口、燔祭壇底下。聖所的幔子後面有 神的約櫃,而聖潔的神會降臨在這裡,唯有透過灑下祭物的血才能進到這至聖所裡;祭司為了贖罪,要在燔祭壇上燒盡祭物的腎臟和其上的脂油,而在營外焚燒牛皮、肉、頭、腿、內臟、糞便…基督為了我們成為贖罪祭的祭物,毫無保留地獻上了自己的一切。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設立主耶穌為全人類的贖罪祭,使我們在軟弱中有出路,祢呼召我們成為聖潔的祭司,但是我們時常因為軟弱而犯罪…求主赦免我們,並賜下悔改的靈,使我們從罪中回轉歸向祢,也求聖靈時刻提醒,讓我們珍惜看重這份恩典,能更警醒的過每一天,知道自己是分別為聖的子民。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2/16讀經進度

1. 利未記 3~4
2. 馬可福音 5:1-20
3. 詩篇 22:25-31
4. 箴言 9:13-18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受苦的贖罪祭-血獻神前、身燒營外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12/lev-day7

【經文】利未記4章1~21節

當人行了不該行的事,也就是神所吩咐不可行的事(參2節),不論別人是否看得出來,或是隱而未現(參13節),是故意或是失誤,是有意或是無意,都是罪。並且也不在乎行了多少件,或只要行了「一件」,都是罪(參2節)。有罪就必須向神認罪,不過對於故意所犯的罪,贖罪祭是沒有功效的,因為贖罪祭為了無知而且不是故意的罪而設的,至於故意所犯下的罪,就沒有贖罪祭,只能等待滅亡了。(參來10:26-27節)。

就贖罪祭所獻的內容來看,它的定規和平安祭類似,都是以血和脂油為主,這說明贖罪祭和平安祭之間必然有某種關連性。就屬靈的意義來看,人最大的平安就是罪得赦免,這也是耶穌基督替我們成為贖罪祭的意義(參弗二12~16,來十12)。不過贖罪祭在血的處理上比平安祭更細緻:

首先,祭司要對著區隔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彈血七次(參6節),這象徵人和神之間的障礙已經除去,人可以來到神的面前,如希伯來書說的:「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參來十19~20)。其次,再把血抹在香壇的四角(參七節);香壇是祭司獻香祈禱之處(參詩一四一2),幔子的路既已通了,我們的禱告也就沒有攔阻的到達神的面前。最後,才把所有的血倒在祭壇的腳(參七節)。祭壇是焚燒祭物獻給神的地方,把血灑在祭壇的四圍,象徵祭牲在神面前為人流血捨命,代贖罪過。

贖罪祭的基本定規是要將祭牲所有的皮、肉、頭、腿、臟、腑、糞全搬到營外潔淨之處燒了(參11~12、21節),這裡所講的「燒」,原文有焚燒毀滅的意思,此乃因這隻祭牲承擔獻祭者一切的罪,因而無法得神的悅納,就如同基督在十架受死時的最後一刻,因承擔世人的罪被父神離棄而痛苦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參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一樣。希伯來書十三章11~12節說:「原來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燒在營外。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表明了真正的贖罪祭物是基督,祂不僅為我們流血捨命,使我們的罪得著赦免,而且為我們受苦,這個受苦也成為我們得平安的一個原因,如以賽亞書所說的:「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設立主耶穌為全人類的贖罪祭,使我在軟弱中有出路。求祢幫助我更加的保守自己不落入罪中,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53章5節
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受苦的贖罪祭-因人而異、知道認罪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13/lev-day8

【經文】利未記4章22~35節

贖罪祭所要獻的祭牲會因著對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如大祭司、全會眾、官長,他們所獻的祭物或程序和一般百姓不相同,形成了本章的四個段落。這顯然是在提醒選民,因著他們的身分不同,犯罪所帶來的影響力也不一樣,例如祭司犯罪就會導致百姓陷在罪中(參3節);君王犯罪也是如此。在以色列的歷史中,耶羅波安在北國設立了兩隻金牛犢,使以色列百姓一直陷於拜偶像的罪中,不僅自己受害,百姓也一起遭殃,聖經每每以此作為以色列墮落的原因和象徵(參王上十三34、十五34、十六7、19、26、 31)。所以,越有影響力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要越發謹慎。

贖罪祭的精神不在於人會軟弱犯罪,乃在於知道自己有罪之後,要立即承認自己的罪而獻贖罪祭,如經文所說:「會眾一知道所犯的罪,就要獻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牽到會幕前。」(參14、23、28節)這正是神給人的恩典和出路,如約翰壹書所說的:「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參約壹一9)當獻祭者把手放在牲畜頭上,牲畜便取代了他的位置。然後獻祭者把牲畜宰殺,顯示罪的刑罰便是死亡。牲畜代替獻祭者接受死刑,這就是以命換命的原則。

贖罪祭是最基本的獻祭,沒有它便不能取悅上帝,在整個獻祭的循環中,它是首先的獻祭。它在設計上與罪惡、悔改和救恩的教導有關。很多人會納悶為何誤犯的過錯也看為有罪?人的傾向是毋須為自己在無法控制下所做的錯事承擔責任,然而贖罪祭並非叫人否認責任。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罪始終是罪。

人犯罪的原因在於他的本性,因著人墮落的本性,即使有最良好的動機也會做錯事。從人墮落後,無論是有意或無意,人罪的本性會使他行惡。要解除人對罪的傾向,贖罪祭教導以色列人可以為自己罪惡的本性得著代贖。這個獻祭也是一個預表,充分表現了基督之死的意義和實質,藉此人能得著新的生命。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賜下聖靈來,隨時提醒、管束、催逼、禁止我的言行,使我在生活中更加謹慎,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約翰壹書1章9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利未記 4:1-35

敬拜詩歌:有一位神 (讚美之泉)
https://youtu.be/wOGnDTM4ybs

一、安靜:主啊,因祢的救贖,我心得安慰。 
二、讀經:利未記 4:1-35
1. 重點說明
人若知道自己誤犯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事,就要獻上贖罪祭。按各人身份及經濟能力的不同,獻上的祭物和獻祭的程序也不一樣。祭司與會眾犯罪,血要彈在會幕內,脂油,肝葉,腰子燒在祭壇上,剩餘祭物在營外燒掉。而官長與庶民犯罪祭牲的血不需帶入會幕內,祭物的脂油要焚燒,祭肉供獻祭的祭司在聖處—會幕的院子裡食用。無論是祭司,會眾,官長或是庶民,只要自覺有罪,獻上贖罪祭,就必蒙赦免。
2. 鑰節:祭司要用指頭蘸些贖罪祭牲的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上,所有的血都要倒在壇的腳那裡,又要把所有的脂油都取下,正如取平安祭羊羔的脂油一樣。祭司要按獻給耶和華火祭的條例,燒在壇上。至於所犯的罪,祭司要為他贖了,他必蒙赦免。(利 4:34-35)
三、默想:
■為何要獻贖罪祭?(v.2、v.13…)
■不同的身份及經濟能力所獻的祭物有何不同?(v.3、v.14、v.23、v.28)
■為什麼身份不同,所獻的祭物和程序也不一樣?這給我們什麼提醒?
四、禱告:主啊,讚美祢!祢救贖我脫離一切罪惡,全然洗淨我的罪。求聖靈常在我心中光照我所犯的罪,讓我勇敢、立時的到神面前認罪,經歷赦免、得享平安。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利未記 4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利未記4:34-35

祭司要用指頭蘸些贖罪祭牲的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上,所有的血都要倒在壇的腳那裡,又要把所有的脂油都取下,正如取平安祭羊羔的脂油一樣。祭司要按獻給耶和華火祭的條例,燒在壇上。至於所犯的罪,祭司要為他贖了,他必蒙赦免。(利4:34-35)


靈修教材: 心靈森呼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8/13/2022 利4:2

「若有人在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甚麼事上誤犯了一件……」(利4:2)

誤犯了一件——利未記對於贖罪祭的原則說得很清楚:這祭是不能贖那些故意犯的罪。當人明知故犯時,神要親自對付他,他也必須面對懲罰。當然,贖罪祭還是需要的。人會在不知道的時候誤犯一些誡律,因此需要固定回到神面前,透過贖罪祭來潔淨自己。事實上,「贖罪」也可翻譯成「行潔淨的禮」。

誤犯了一件( asa meachatmehena),意指不小心犯了神設立的誡律。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當聖靈提醒我們做了哪些得罪神的事情時,我們該是要立即向神認罪。神會饒恕我們的軟弱,因為他了解我們,他願意給我們機會去學習、改正與成長。

不要以為有耶穌的代贖,我們便能隨意犯罪,也不必為罪付出代價,這是個信仰危險的誤區,我們要小心!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的神有恩典有慈爱,不轻易发怒,但别忘了祂是嫉邪的神,祂与罪恶势不两立,所以祂一定要消灭罪恶,但为了罪人,他要来替我们死,并延迟最终的审判。

基督徒的智慧是在神的公义和神的恩典之间取得平衡,而平衡的秘诀就是认罪悔改,越知罪越珍重神的恩典,越经历神的恩典越能摆脱罪的束缚,这就是赎罪祭。

我们不可能不犯罪,因为我们是罪人,但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付代价地放纵,而是说我们不必总跟自己较劲,但却要常常和主角力,得不到赦免和祝福就不罢休。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