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利未記 4 : 22-35

「官長若行了耶和華他神所吩咐不可行的什麼事,誤犯了罪,

受苦的贖罪祭-因人而異、知道認罪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13/lev-day8

【經文】利未記4章22~35節

贖罪祭所要獻的祭牲會因著對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如大祭司、全會眾、官長,他們所獻的祭物或程序和一般百姓不相同,形成了本章的四個段落。這顯然是在提醒選民,因著他們的身分不同,犯罪所帶來的影響力也不一樣,例如祭司犯罪就會導致百姓陷在罪中(參3節);君王犯罪也是如此。在以色列的歷史中,耶羅波安在北國設立了兩隻金牛犢,使以色列百姓一直陷於拜偶像的罪中,不僅自己受害,百姓也一起遭殃,聖經每每以此作為以色列墮落的原因和象徵(參王上十三34、十五34、十六7、19、26、 31)。所以,越有影響力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要越發謹慎。

贖罪祭的精神不在於人會軟弱犯罪,乃在於知道自己有罪之後,要立即承認自己的罪而獻贖罪祭,如經文所說:「會眾一知道所犯的罪,就要獻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牽到會幕前。」(參14、23、28節)這正是神給人的恩典和出路,如約翰壹書所說的:「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參約壹一9)當獻祭者把手放在牲畜頭上,牲畜便取代了他的位置。然後獻祭者把牲畜宰殺,顯示罪的刑罰便是死亡。牲畜代替獻祭者接受死刑,這就是以命換命的原則。

贖罪祭是最基本的獻祭,沒有它便不能取悅上帝,在整個獻祭的循環中,它是首先的獻祭。它在設計上與罪惡、悔改和救恩的教導有關。很多人會納悶為何誤犯的過錯也看為有罪?人的傾向是毋須為自己在無法控制下所做的錯事承擔責任,然而贖罪祭並非叫人否認責任。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罪始終是罪。

人犯罪的原因在於他的本性,因著人墮落的本性,即使有最良好的動機也會做錯事。從人墮落後,無論是有意或無意,人罪的本性會使他行惡。要解除人對罪的傾向,贖罪祭教導以色列人可以為自己罪惡的本性得著代贖。這個獻祭也是一個預表,充分表現了基督之死的意義和實質,藉此人能得著新的生命。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賜下聖靈來,隨時提醒、管束、催逼、禁止我的言行,使我在生活中更加謹慎,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約翰壹書1章9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