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十二)我不會傳福音

一、謊言:背後的可笑假設
1. 我過去的經驗決定我是誰。
2. 我裡面的聖靈不是傳福音的。
3. 目前為止我都不擅長傳福音,我以後也不是。
4. 要我改變去做聖經說我能做的事,這是不可能的。
5. 我的個性就是沒辦法為基督得人。
6. 我為失喪靈魂的禱告完全無效。
7. 我過去傳福音的失敗,證明我最好放棄領人歸主。

二、真理:神用不同個性的人和不同的方法,為人帶來救恩。
1. 彼得的兄弟安德烈請人到耶穌所在之處來看耶穌。(約1:40-42)
2. 保羅和西拉在困境中讚美神,使得獄卒的全家得救。(徒16:25-34)
3. 彼得解釋五旬節神的超自然現象,結果帶領了三千人進入神國。(徒2:14-41)。
4. 耶穌和井邊婦人的對話,釋放知識性言語。結果,婦人帶領許多人歸主。(約4:39)
5. 腓利機警地提出關鍵問題,帶領了一個政要得到救恩。(徒8:26-39)

三、心意更新的宣告
1. 因為我的生命,許多人將要重生。
2. 我有獨特的恩賜為基督贏得失喪的靈魂。
3. 每天我都影響人來接受耶穌。


靈修教材: 嘲笑謊言
活潑的生命2020/01/11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4:1~14
4:1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
4:2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
4:3 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4:4 必須經過撒馬利亞,
4:5 於是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4:6 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4:7 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
4:8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4:9 撒馬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4:10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4:11 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裡得活水呢?
4:12 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4:13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4:14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靈修默想:
(1)耶穌為什麼會離開猶太地?耶穌又為什麼必須經過撒馬利亞?我們的心在乎的是人數的多寡,還是每個靈魂的需要?

(2)這段經文中,耶穌有哪些需要?撒馬利亞婦人又有哪些需要?耶穌跟婦人要水喝,是關心自己的需要,還是為了關心婦人的需要?

(3)就像婦人需要每天來到井旁打水,我們生活上的需要是什麼?耶穌來尋找我們,賜給我們生命的活水,是為了要幫助我們滿足生活上的需要,或者我們還有內在更需要被滿足的地方?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太26~27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DCZ-PmBwE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1/11?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1/12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4:15~26
4:15 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4:16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
4:17 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
4:18 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4:19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4:20 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4:21 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4:22 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4:23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4:24 上帝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4:25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
4:26 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靈修默想:
(1)撒馬利亞婦人真正的需要是什麼?我們自己真正的需要又是什麼?我們是否會藉由其他事物試圖滿足裡面真正的需要?

(2)撒馬利亞婦人對於敬拜有什麼疑問?在敬拜上,我們所在意的是什麼?這與神所在意的是否相同?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太28~可1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NwYWpLNz8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1/12?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1/13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4:27~42
4:27 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有人說:「你是要甚麼?」或說:「你為甚麼和她說話?」
4:28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
4:29 「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
4:30 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
4:31 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
4:32 耶穌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
4:33 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甚麼給他吃嗎?」
4:34 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
4:35 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是發白),可以收割了。
4:36 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4:37 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
4:38 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
4:39 那城裡有好些撒馬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
4:40 於是撒馬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兩天。
4:41 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
4:42 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

*靈修默想:
(1)耶穌的食物是什麼?我們又是以什麼為食物?

(2)耶穌要門徒舉目向田觀看,看到的是什麼?當我們觀看世人時,我們又看到了什麼?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可2~4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220jKlhcE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1/13?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1/14

*靈修經文:
約翰福音4:43~54
4:43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4:44 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
4:45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
4:46 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
4:47 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
4:48 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4:49 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
4:50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
4:51 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
4:52 他就問甚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熱就退了。」
4:53 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4:54 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是他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

*靈修默想:
(1)在平常時候,大臣要求別人所得到的結果會是如何?這次,當耶穌沒有照著自己所求的回應時,大臣如何反應?若換成是我們,我們的感受和反應會是如何?

(2)大臣的兒子是何時好的?是因為耶穌的話而好的,還是因為大臣的選擇而好的?我們對神的信,是建立在神所說的話,還是建立在我們的判斷上?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可5~6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oq-nXjK4I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1/14?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2月17日

心得:
耶穌從猶大地返回加利利。按照當時人們的慣例,猶太人會繞過兩地中間的撒馬利亞,因為他們與撒瑪利亞人互相仇視、不相往來。但經文卻說: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耶穌在那裡遇見一位中午出來打水的婦人,耶穌還主動向她要水喝,然後開始與她談道。這幾件事都顯得非常不尋常。我相信,耶穌是為了得著這一位婦人,才專程來到撒瑪利亞。從實際的生活議題切入,耶穌接著告訴婦人:喝自己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耶穌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如同祂曾經主動尋找撒瑪利亞婦人,向她啟示自己。耶穌也要我們明白,祂是我們生命的活水,祂知道、也能夠滿足我們生命真正的需要。有祂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才有可能不再乾渴。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要向祢獻上讚美與感謝。祢尋找我們如同牧人尋找迷失的羊,因著祢的大愛,祢降卑就近我們這些罪人。祢認識我們,知道我們的可憐光景;祢憐恤我們,赦免我們的過犯,又慷慨賜與我們活水的泉源。耶穌,祢就是生命的活水。願祢住在我的裡面,使我的生命不再乾渴,讓我天天享受祢的豐盛,直到永生。將一切的頌讚都歸給祢!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2月19日

心得:有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可見人對於食物的看重,食物是人維持生命的要素之一,但在這段經文中,耶穌藉著食物來教導門徒,有件事是比吃什麼?穿什麼?更加重要的,耶穌說祂的食物便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完成上帝的工作,這件事對耶穌來說就如同食物對生命的重要性一樣,是絕對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當然,耶穌並非表示基督徒要不吃不喝或吃的很不好,而是要我們看重上帝勝於食物,這讓我思想,我是否有將上帝的心意及吩咐當作我生命的目標?是否追求身體的欲望重於上帝?
接著,耶穌又用收割莊稼的比喻,提醒門徒要將福音帶給心裡渴慕的人,耶穌是那個撒種者,祂將福音的種子撒在人心中,祂要門徒像勤勞的農夫收割莊稼一般,盡力的使人歸向祂,直到如今,也有許多人在進行撒種或收割的工作,耶穌同樣也在對我們說:莊稼已經熟了,我們要去收割祂的莊稼。我們看見人心的需要,看到人需要福音,願我們能夠成為上帝的工人,為祂來收割莊稼。

禱告:主,你是我生命的糧,是我生命的供應者,你也讓我能將你擺在我生命中的首位,時刻記得我所要追求的不是奢華的物質生活,因為這些都是短暫的、都會過去,我所要看重的是永恆的目標,那才是我一生所要追求,真正有價值的事,那就是認識你、親近你、順服你,讓你掌管我的生命,你也給了我一個使命,那就是要將福音帶給仍然不認識你的人,你將福音的種子撒在他們心中,使真理在他們心中茁壯成長,結實百倍,願我能成為那勤勞又忠心的工人,為你所用,禱告是奉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2月20日

心得:
因著那婦人的見證,許多撒瑪利亞人都信了耶穌,他們進一步請求耶穌留在那裡多住兩天。這樣,因著耶穌的話,他們當中信耶穌的人就更多了。
從上瑪利亞人的故事裡,我們知道:
1. 耶穌接納所有的人,也樂意與他們同住。祂是道成肉身的神,他的話語有力量,能夠帶來生命的更新。
2. 別人的經歷和見證,有些時候可以幫助別人認識神,但還需要他們親身體驗花時間與神相處,才能建立真實的關係。
所以,我們要花時間跟耶穌在一起、聽耶穌的話(聖經)。讓我們的屬靈生命成長,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離開「聽說」和期待神蹟,進入深刻的認識。

禱告:
親愛的天父,因著祢的愛,耶穌基督降卑成為人,與我們同住;透過耶穌,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祢。我為此向祢獻上感謝與讚美。我祈求那住在我裡面的聖靈,繼續對我說話,教導我,好使我明白耶穌所說的一切話,又賜我力量可以遵行。使我的生命改變,自然地成為傳揚祢名的見證人。奉靠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2月21日

心得:
耶穌從撒瑪利亞回到加利利,沒有回家鄉拿撒勒,而是去了迦拿。耶穌說: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沒有人尊敬。拿撒勒人因為知道耶穌的身世,就輕視耶穌。面對上帝的話語,有時我們不願意接受,因為我們的心態不好,只願聽中聽的。除非我們願意放下自我,打開心門,我們才能真正聽見神的話,看到祂的工作。
耶穌在迦拿又行了一個神蹟,就是醫治了遠在迦百農的一個孩子。耶穌沒有按照大臣所求的,趁孩子還活著與他同去迦百農,只說「你的兒子會活」,那人相信了,事後也證明,當耶穌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兒子就好了。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我們總希望看見神蹟,這也是猶太人普遍的心態。但耶穌行神蹟的目的,不是要滿足我們的想望,而是要透過神蹟讓我們認識行神蹟的主。真正的相信是聽從祂的話語,順服祂的命令。

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建立真實的信心,能夠放下心中的老我,和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求祢賜給我開通的耳朵,好讓我能夠聆聽祢的聲音;求祢賜給我一個新心,好使我能歡喜接納祢的話語,又使我能夠樂意遵行祢的命令。奉靠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我有福了!因為我靈裡貧乏

Part II我是有福的 天國子民
3/13(五)我有福了!因為我靈裡貧乏

播放音檔:https://youtu.be/PeJ1ofK6dCM

默想經文:
•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約翰福音 4:13-15)
• 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 19:1-10)

今日靈修活動:
寫下幾件會讓你感到滿足的人事物,並依照滿足度從1-10給分。這些項目中有 神嗎?我能體會到 神是我們的滿足嗎?


靈修教材: 愛的關係
2月18日

心得:
從撒瑪利亞婦人與耶穌在井旁的對話後,婦人對耶穌能看透自己的過去與生命光景感到訝異,因此她承認耶穌是先知,並渴求耶穌能將生命的活水賜給她。
接著她與耶穌談到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對敬拜地點的問題。耶穌告訴婦人,自己就是那位父所差來的基督,敬拜的真義不在於地點和場所,而是要知道敬拜的是誰?所信的是什麼?耶穌對婦人說:神是個靈,真正的敬拜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因為神要這樣的人敬拜祂神"要",神命令我們要這樣做,才能得祂的喜悅。
基督徒很多時候也是這樣,我們守主日、守十一奉獻、参加各種聚會、說自己信靠祂,但我們在真實的生活各樣大小事上,是否真的遵主為大,願意順服祂呢?

禱告: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賜下祢的話語--聖經,幫助我們更多認識祢是那位信實與慈愛的神,是我們一生中要追求認識的。聖經中許多屬靈的偉人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聖靈時時的幫助與提醒,真正的敬拜不單是要有外在的行為,更是要內心對神完全的順服。禱告奉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上帝是個靈

經文: 「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翰福音四:24)

當上帝造亞當時,祂就在人鼻孔裏吹一口氣,使他成爲有靈的活人。人的心位居上帝的靈與己的肉身之間,人可決定把心歸給上帝,或選擇向肉身屈服,放任於血氣慾望。人類始祖亞當拒絕聽從上帝的靈,這就是墮落的開始,因而人類成爲肉體的奴隸,人心中屬上帝的靈完全暗淡下去。
重生的意義就是心中的眼睛被打開,心中屬上帝的靈再次被甦醒,從此這新生命逐漸長大,願意學習用意志選擇順從上帝的心意行事。這靈是人心最深邃的部份,誠如詩篇五十一篇6節所說:「祢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祢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又如耶利米書卅一章33節所說:「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先知以賽亞曾說:「夜間我心中羡慕祢。我裏面的靈切切尋求祢。」我們的魂必須安靜沈澱到靈的深處,我們的心才能活絡起來尋求上帝。
上帝是個聖潔榮耀的靈,人的靈因著罪活在黑暗中。惟有安靜來到上帝面前,讓上帝的靈在你心深處做工,做潔淨修理的工作,才能恢復上帝與人之間的溝通,祂也要教導你如何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祂。
上帝找尋這樣的人來敬拜祂,若我們願意親近祂,來到祂面前靜默等候祂,全心全意仰望祂,相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祂就要親自降臨,教導我們在靈裡呼求:
「我的心哪,我在祢面前安靜無聲。」
「夜間我心中羡慕祢。我裏面的靈切切尋求祢!」
「喔,上帝哪,我等候祢!」


靈修教材: 慕安德烈每日靈修 God's Best Secrets by Andrew Murray
20200830年輕人的需要

20200830主日信息 講題:年輕人的需要 講員:葉庭劭傳道
經文:約四1-30、徒四12
金句:約四25.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26. 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年輕人需要什麼?」長輩、老闆可能會說;責任感!(臨時請假、看心情好壞)年輕人會說:需要錢!身為輔導怎麼看這個問題?從約翰福音第四章,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來看。
由於南北國分裂、國際政治、種族遷徙融合等因素,猶太人不與撒瑪利亞人來往,甚至會欺負攻擊落單者。猶太人若要在加利利和耶路撒冷間往來,通常會繞道從約旦河外行路。V.1-9經文卻說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其實耶穌並不趕時間。婦人正午打水,刻意避開人群,或許是個性孤僻,或是社會的邊緣人。(並非名門閨秀、也非宮廷后妃)
一、 年輕人需要被看重、被在意。
若看重年輕人,就會栽培他們。不只是要他們支援人力,而是培養他們成為人才。不只看重他們的成績、表現。帶年輕人不容易,因為他們會裝作不在意,讓輔導會感覺熱臉貼在冷屁股上。這需要犧牲付代價,但是我們要看重他們,並非因為他們年輕力壯,或是年輕有為,而是因為耶穌看重、在意每一個生命。
v.9-27.耶穌到底要不要喝水?(換作今日,樓下有飲水機,電梯下去出來左轉。)耶穌從打水、活水、丈夫、敬拜引導婦人認識他,從猶太人、先生、先知,直到彌賽亞。
當時沒有便利商店,門徒們進城去買食物,是一段不短的時間。
或許有時我們回應年輕人的疑問,會說;信就對了,問這麼多做什麼!或是對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孩子說:兒主沒有教過嗎? 但是,
二、 年輕人需要在陪伴中被引導。
年輕人會離開教會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教會對懷疑的人不友善。
年輕人看重關係,所以需要陪伴。我們的牧養就是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參加他們的學校園遊會、畢業典禮。透過單車環島、生活營、服務隊,最大化在一起的時間。
培養年輕人獨立思考,從旁引導,讓他們慢慢接受。雖然花時間,但是很值得。
教會中有長者陪伴年輕人打桌球,也是很寶貴的幫助。
這次服務隊,在生命河流這個活動中,看見海報上出現孩子難過的事:「我是孤兒」,看了令人難過。附近的國中在半年內發生兩起學生自殺事件。許多年輕人罹患了憂鬱症,辛苦的活著。或許我們聽過這樣的論點:我們以前更辛苦,也沒有像你們這樣。或是覺得現代年輕人抗壓性不夠。以後上班就知道,念書時最幸福。但是,無效又增加壓力的話語,並不能真正幫助年輕人。耶穌雖然指出婦人的軟弱(五個丈夫),卻沒有罵她一頓或是定她的罪,而是介紹自己是彌賽亞。只有他可以解決生命的問題。
於是婦人跑去向城裡的人說:莫非這就是基督嗎?(v.28-30)
三、 年輕人需要認識耶穌。
年輕人離開教會的另一個原因是:信仰經歷太少,感覺不到神。(真是太可惜)
戴德生認識的耶穌,使他二十歲離開英國,前來中國宣教。過著沒有奉獻就餓肚子的信心生活。堅持以中國人的裝扮,不讓人一眼看出他是外國人。
為何我們也信這位耶穌,但是主日早上明明已經十點,卻仍然在賴床?我想,我們對神仍然不夠認識,對信仰的體會不夠深刻。
今年八月一日,戴德生的第五代子孫戴繼宗牧師接任華神的院長。戴德生的家訓是: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在教會中,或許不如外面好玩,或有創意用盡,預算不夠的時候,但是只有耶穌能改變、能拯救年輕人!我們一起走在這條道路中,目標就是更認識神。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回應詩歌:耶穌,耶穌


靈修教材: 主日信息
0913進入更美之約

20200913進入更美之約
金句:希伯來書第7章22,25節22. 既是起誓立的,耶穌就作了更美之約的中保。
25. 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
舊約:上帝與摩西立的,刻在石板上,告訴人怎樣生活,但是沒有給人遵行律法的原動力。
耶利米31:31-34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宣布:這是什麼樣的約,這約有什麼條件,內容是什麼,帶來什麼好處。(父神的應許)
新約有2個特點:1.是內在的約,寫在心中。 2.是與個人立的約(不是列國萬民),不能靠別人進入(父母、配偶),要自己進去。
新約帶來三個好處:
1.人心所趨(新約給你一顆心想要遵行神的律法):約寫在人的心思意念,讓人渴望這樣的生活,讓人想要活出正道。想要順服,想要做好人,想要做對的事,想照祂的話去做,活出祂要你活的生命。
2.親密(幫助你認識神,立刻知道是否惹神生氣):親自認識,不是透過別人,會了解祂,自己知道神是否生氣。(妻子留紙條:拖鞋在冰箱哩,晚餐在狗的肚子裡,我頭痛先睡了)
3.清白(清潔良心與神沒有隔閡):罪惡感破壞關係,心中藏秘密。真正被饒恕恢復清白,心中坦蕩,神赦免罪孽。(神說我不再記念。)
以賽亞書 宣布:誰會帶來這約,誰會來立約(聖子耶穌是立約者)
至高統治者、和平君王(賽九7)(耶穌再來),受苦的僕人(賽五十三)(耶穌第一次來)
遺囑在死後生效,血所立的新約(聖餐,記念) 因耶穌受死埋葬復活升天,我們能進入新約。
來七22,25、來八6這更美之約是憑著更美的應許所立,耶穌是更美之約的中保,拯救到底。
約六53-56吃耶穌的肉,喝耶穌的血,有永生在我們裡面,末日得以復活。
弗二11-13外邦人原本在諸約上是局外人,沒有盼望沒有神,如今藉著耶穌的血得以親近神。
約壹二2耶穌是為普天下人的罪成為挽回祭,免去神對我們的憤怒。
來十28-29不可把使我們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也不可褻慢施恩的聖靈。
約四10,25-26耶穌來向我們說話,我們若知道神的恩賜,並認識耶穌,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我們活水。
以西結36:25-27宣布:這新約怎麼實現,如何運作。(聖靈使新約成就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在聖靈裡受洗(四卷福音書施洗約翰的見證)聖靈充滿:心裡充滿口裡說出(喜樂歡笑,恐懼尖叫,憤怒大吼,聖靈方言)
律法如何寫在我們心上呢?我們生命的改變是怎麼發生的?
1. 在新約中,人的心會變得很柔軟,石心變成肉心,內心比較敏感,心會改變,上帝能把律法寫在柔軟的心上。犯罪時心會變剛硬,對人態度不好。
2. 上帝會將聖靈賜給人(除非接受聖靈,否則無法享受這新約,這是必要條件)
徒一4-5耶穌要門徒等候領受父所應許的聖靈,耶穌用聖靈為門徒施洗。
舊約聖經中宣布,新約聖經中實現。三位一體的神,父子聖靈同工,帶我們進入更美之約。
回應詩歌 : 祢永遠如此深愛著我


靈修教材: 主日信息
你是在用心靈與誠實敬拜上帝,與祂相會嗎?

2021/01/21晨禱

今日的敬拜讚美:
「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d8lXWEUek&list=RDARHxIJVjmGI&index=6

今日經文:「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神是個靈 ,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 ‭4:23-24)

默想題目:

默想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Ls5xTrneQ

・經文的理解

・神是怎樣的神

・神給我的教導與感恩

・應用和實踐
你是在用心靈與誠實敬拜上帝,與祂相會嗎?

・今日禱告


靈修教材: 一月份每日晨耕
如何能在安息日中能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神?

2021/02/13晨禱

今日的敬拜讚美:
「耶穌給了我自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qLaW_EdiU&list=PLRIv08U--gsyDTaZC3WGYlqAfpltv7NmG&index=3

今日經文:「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翰福音‬ ‭4:23)‬‬‬‬

默想題目:

默想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Ls5xTrneQ

・經文的理解

・神是怎樣的神

・神給我的教導與感恩

・應用和實踐
如何能在安息日中能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神?

・今日禱告


靈修教材: 二月份每日晨耕
無論何處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1/10/04/無論何處/

【經文】約翰福音4章7-24節

劇烈的疼痛和頭痛讓我又無法參加主日聚會。不能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讓我有點難過,但我還是會參加線上崇拜。剛開始我一直抱怨,導致我無法好好敬拜。收音、畫質不佳都讓我分心。直到我聽到有人柔和地唱出我很熟悉的詩歌,我邊流淚邊唱道:「懇求心中王,成為我異象,萬事無所慕,惟主是希望!願祢居首位,日夜導思想,工作或睡覺,慈容作我光。」當我專注於上帝的同在時,我就能坐在客廳裡敬拜上帝。

聖經雖肯定群體敬拜的重要性(希伯來書10章25節),但上帝的同在不只是侷限在教堂的四面牆內。當耶穌在井旁與撒馬利亞婦人交談時,祂打破了人們對彌賽亞既定的印象(約翰福音4章9節)。耶穌並沒有譴責這位井邊的婦人,而是對她講述真理並關心她(10節),祂確實完全瞭解她的景況(17-18節)。耶穌表明自己的身分,並宣告聖靈會促使上帝的子民從內心發出真實的敬拜,且不限於某個特定的地點(23-24節)。

當我們專注於上帝的特質、作為和應許,就能因上帝持續的同在而喜樂,無論是在客廳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與其他信徒一同敬拜祂!

【思想】
你喜歡在何處敬拜上帝?
當你敬拜上帝時,你如何享受祂的同在並經歷喜樂呢?

【回應】
奇妙的上帝!
當我因祢的特質、作為和應許而滿心喜樂時,
求祢幫助我全心敬拜祢。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活水的泉源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10/27/jhn-day8/

【經文】約翰福音4章1~18節

這段經文中描述耶穌和一個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撒馬利亞人的祖先是北國以色列亡國之後,以色列人和異族通婚所生的混血種族。以色列人有種族優越感,所以以色列人和撒馬利亞人並沒有來往。經文描述耶穌在路途中因為累了坐在井邊,此時來了一位撒馬利亞婦人,耶穌就向她要水喝,耶穌以身體上的渴引出婦人生命的渴,讓婦人看到自己生命中的問題,其實是因為靈裡面的饑渴。

這個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生命中有很深的羞愧感,因為她出來打水的時間是一天最熱的時候,通常沒有人會在那個時間點出來打水,所以她的目的是希望避開人群。但為什麼她會想要避開人群?可能是這個婦人過去常常被人指責,也可能是她過去受過傷害,可是這一天,耶穌走進這個充滿傷痛的婦人生命裡面,並且徹底的改變她的生命。

耶穌告訴這個婦人,她的生命有一些缺乏,因此她把男人當作她生命滿足的源頭,在當時一般的人指出這個婦人的行為時,通常是要定她的罪,讓她羞愧。但耶穌明白地對撒馬利婦人指出她生命的問題,並不是要讓她羞愧,而是要使她明白,她的生命可以有另外的選擇─選擇喝神所賜的活水,那麼她的生命就永遠不渴,直到永生。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缺乏,有了缺乏就會想要找滿足,有些人從食物裡面找滿足,耶穌提醒我們,在世界上所得到的滿足都只是暫時的滿足,喝了,還會再渴;只有找到活水的泉源,並且喝了,才有永遠的滿足。

【回應】
主啊!
祢是我生命泉源的供應者,
有了祢,我不需要再繼續用我的方式找滿足。
因我相信只有祢能夠滿足我內心的饑渴。
求祢幫助我常常尋求祢,不被這世界所迷惑。

【禱讀】
約翰福音4章14節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
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
直湧到永生。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真實的敬拜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10/28/jhn-day9/

【經文】約翰福音4章19~30節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藉著和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指出了敬拜的真義。在之前的對話中,這婦人看出耶穌是個先知,於是就順勢問了一個問題:「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但猶太人卻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這個山是指基利心山,當時撒馬利亞人相信基利心山是特別神聖的地方。因為亞伯拉罕和雅各曾在附近這一帶建築祭壇,但猶太人卻認為正統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然而,耶穌卻提出一個更高層次的敬拜,就是敬拜不應該被任何地方所侷限,因此地點的選擇不是敬拜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敬拜者的心靈和誠實,因為神的本質是個靈,已經超越地方的限制,所以每一個敬拜的人都應該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

經常有這種情形,基督徒會覺得在教會敬拜才是敬拜神,離開教會以後,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基督徒的生活就被切割成不同的樣式,在教會就活出一個在敬拜的樣子,但離開教會以後,又活出另外一個樣子。這段經文提醒我們,敬拜不一定要在教會、敬拜也不一定要在禮拜天或某一個時間點,更不一定要有樂團、唱詩歌…等外在的形式,但敬拜一定要有心靈和誠實。

以耶穌的定義來看,我們在每一個時間,每一個地點,都可以敬拜神。我們應該要超越舊有的看法,用耶穌的眼光來看敬拜,不是專注在外面的行為、不是專注在外面的環境、不是專注在外面的儀式,而是專注在我們內裡的心靈和誠實。

【回應】
主啊!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要用我真誠的心敬拜祢。
求主教導我用真理來敬拜祢,
讓祢的心得著滿足。

【禱讀】
約翰福音4章23節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耶穌的眼光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10/29/jhn-day10/

【經文】約翰福音4章31~42節

約翰福音第四章一開始記載,耶穌因為行路勞累,坐在井邊休息,等候門徒出去找食物,此時,祂遇到了一個來井邊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耶穌便和撒馬利亞婦人展開了一段對話,然後把天國的福音告訴這個撒馬利亞的婦人。當門徒找到食物回來對主耶穌說:「拉比,請吃。」卻聽見耶穌回答:「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這時,門徒心裡都充滿了疑惑──耶穌到底吃了什麼?

門徒在跟隨耶穌的期間,常常專注在物質生活需要的滿足上,而忽略了耶穌在屬靈上的教導。所以當耶穌告訴門徒說,我的食物就是完成神的工作,門徒絲毫無法領會。然而,這樣的教導不僅對門徒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看見,對我們也是。我們常常覺得工作是一個消耗,不僅花時間,也會覺得疲倦。但工作對耶穌而言,卻是一個得飽足的機會,這差異的關鍵在於耶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遵行著神的旨意。

我們常常忙東忙西,忙到筋疲力竭,覺得很疲倦,但耶穌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所做的是神要我們做的事工,那我們靈裡會得到飽足。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所做的事,到底是我們自己想做的事?還是跟神有關的事?或是神要我做的事?這三者之間常常有很大的差距。

對耶穌而言,祂所做的事工永遠都是天父要祂做的事。如果我們沒有和天父有好的連結,就很難分辨哪一些才是天父要我們做的事。耶穌靈裡的敏銳,讓祂常常能夠發現人的真正需要,耶穌在看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傳福音的時候,我們卻總是覺得,到能夠收割還需要一些時間。

【回應】
主啊!
照著祢所說,莊稼已經成熟可以收割,
求祢幫助我願意用行動來回應祢,
起來成為那去收割的人,
而不是在舒適圈裡觀望的人。

【禱讀】
約翰福音4章34節
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治癒大臣的兒子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10/30/jhn-day11/

【經文】約翰福音4章43~54節

這段經文描述到有一個大臣的兒子生了重病。在耶穌的時代,能夠當上大臣通常都是位高權重而且很有勢力的人,但這個大臣一聽說耶穌來到了加利利,就放下身段懇求耶穌去醫治他的兒子。在這個懇求的背後,可以看見這個父親對兒子的愛,還有對耶穌的信靠,這個焦急的父親要求耶穌說:「先生,求祢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但耶穌回答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他在回去的路上遇見了僕人,僕人告訴他說,兒子在耶穌說話的當時活了過來,他當下就信了耶穌。

我們可以看見這個父親一開始對神的信心並不完全,對神的認識也不完全,但是當耶穌應許他說孩子活了,他當下選擇相信耶穌的話就回去了,而在回去的路上就經歷了神蹟,這使他的信心有很大的成長。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焦急的時刻,因此常常會要求神要按照我們的方法做,並且要在我們規定的時間點內完成,但從這段經文裡面,我們卻看見,當父親要求耶穌立刻到家裡去醫治孩子的時候,耶穌並沒有照著他的方法做,但耶穌終究還是醫治了他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也常常要求神要按照我們想要的時間來做事情,當事情不若我們想像中那樣成就的時候,我們就覺得神不聽禱告,其實不然,常常在我們禱告的當下,神蹟正在進行,只不過神有祂的方法,和祂的時間點。

【回應】
主啊!
當我禱告未蒙應允的時候,
求祢幫助我可以耐心地等候,
並持續不斷地倚靠祢,
不倚靠自己的聰明。

【禱讀】
約翰福音4章50節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
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真正的敬拜者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1/11/22/真正的敬拜者

【經文】約翰福音4章19-26節

美國作家安妮.迪勒(Annie Dillard)終於有機會去參觀伯利恆的主誕堂。在教堂內地下室的最深處,她來到一個小洞穴(或小石窟)。在這狹窄的空間裡點了許多蠟燭,吊燈也照亮地板的一角。那裡有一顆14角銀星鑲嵌在一塊凸起的大理石地板上,據說那就是基督誕生的地點。然而,對她來說並無深刻的感受,因她明瞭上帝絕不會侷限在這個地方。

儘管如此,在我們的信仰裡,有些地點始終具有重大的意義。耶穌與井旁婦人之間的對話也提到另一個這樣的地方,就是她「祖宗敬拜上帝」的那座山(約翰福音4章20節;指基利心山,參閱申命記11章29節)。撒馬利亞人將這座山視為聖地,而猶太人卻堅信耶路撒冷才是真正敬拜上帝的地方(20節)。但耶穌宣告時候到了,敬拜上帝不再只限於某個地點,而是在於敬拜彌賽亞、在於「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23節)。婦人宣稱相信彌賽亞,但她沒有意識到,跟她說話的正是彌賽亞。於是,耶穌對婦人說﹕「這和妳說話的就是祂。」(26節)

上帝並不受限在任何高山上或某個空間內,祂隨時隨處都與我們同在。當我們每天來到祂的寶座前,坦然無懼地對祂說:「我們的天父」,這就是真實的敬拜。無論你在何處,祂就在那裡。

【思想】
知道上帝是靈,祂隨時隨處與你同在,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在這一刻你會因何事讚美祂?

【回應】
天父!感謝祢!
無論我身在何處,祢都一直與我同在。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禱讀聖經2022年2月12日(週六)約4:1-26

頌讀(大聲讀聖經):約4:1-26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可從三方面來默想:
(一)耶穌可以體會人的需要:約4:6「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從這節經文知道,主耶穌雖然是神的兒子,是基督,具有神性;但當祂行走在地上的時候,也會感到困乏、勞累,需坐在井旁稍做休息。當我們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中,感到疲憊困倦時,別忘了主耶穌;因主耶穌最能同情及安慰我們,我們的一生閱歷祂都曾經歷過。
(二)耶穌是活水:約4:7「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耶穌向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要水喝,在當時是一件不尋常的事,因撒馬利亞人與猶太人不合。(約4:9)耶穌知道這事,刻意找到這位「中午」來井邊打水的婦人,與她分享生命活水的事。(約4:10-12)耶穌對這位婦人說:「喝這井裡的水還會再渴,但誰喝耶穌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這活水會直湧到永生。」(約4:14)這婦人想要得著這活水,所以她求主耶穌能將這活水賜給她。
(三)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神:當這婦人領受這生命活水的應許後,準備要打井裡的水,此時耶穌將這婦人心裡隱藏的事都說出來(約4:16-18),婦人看出耶穌不是普通的老師而已,祂是先知。婦人與耶穌對話並沒有在此就打住,最高潮的對話寫在約4:20-26。婦人終於知道敬拜神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城,而是在她的心裡,要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神,才是正確的作法;她發現眼前這位耶穌,正是她日夜想要來敬拜的真神!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這位撒馬利亞婦人她原本是一個被社群離棄的人,她不敢在早晨或黃昏時來打水,因這時會有很多婦人來打水,彼此會說短道長,所以她只好選擇正中午時來打水。耶穌刻意找上她,不是要向她搭訕,而是要告訴這位婦人如何尋找生命的活水;這位婦人接受了,她願意領受耶穌所賜的生命活水。經過耶穌的開導,這位婦人知道她所要敬拜的神,就在她的心田裡,只要她願意敞開心耶穌就會住進來,她不需外求其他的假神來幫她。祈求主幫助我們也能學習這位婦人願意敞開心,真實的相信耶穌就是賜生命活水的真神。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約4:25-26「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祂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當我們在讀聖經時,耶穌就在與我們說話,我們可有這樣的感受嗎?這樣的感受需要有,不然我們讀聖經就像在讀一本書,只知道其中知識,卻無法領受耶穌所要賜的生命活水,甚是可惜。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禱讀聖經
禱讀聖經2022年2月13日(週日)約4:27-42

頌讀(大聲讀聖經):約4:27-42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可從三方面來默想:
(一)撒瑪利亞婦人作見證:約4:28-29「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麼?』」這婦人原利用中午酷熱太陽底下去打水,是因她怕被人見到,怕人知道她的事;但當她得救之後,就不再避諱過往不堪的事,反而丟下打水的水罐器具跑到城裏,對城裡的眾人作見證,說她遇見了「基督」。耶穌的救恩真的能帶給世人生命完全的改變。
(二)人活著不是單靠物質的食物:約4:32「耶穌說:『我有食物喫,是你們不知道的。』」主耶穌承認食物對人生存的重要性,然人活著不僅要顧到肉身的需要,也要顧到靈命的需要,這樣人的靈、魂、體才能都健康。人不是單為著生存而生存,更重要是為神的旨意而活,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主耶穌才會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約4:34)」
(三)信徒要出去作主工:撒瑪利亞婦人的事件,使「敘加」這座城很多人信了耶穌。(約4:41)但這些百姓信耶穌只是建基在耶穌的超能力上,耶穌可以說出這婦人過往的事;然這些百姓的信仰仍是很脆弱的,極需要有人去陪伴他們,讓他們對耶穌有更深的認識,使信仰更堅定。為此,耶穌希望祂的門徒能趕緊去陪伴這些信耶穌的人,然門徒似乎不懂耶穌的想法;所以門徒才會對主耶穌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還有一段時間,幹嗎這麼急要去收割,還早嘛!殊不知耶穌是在說,這些百姓的心田都軟了「莊稼熟了」,你們趕快去收割吧!從這裡可以看出這些門徒真的不懂耶穌的心。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祢是全知全能的真神,當祢見到「敘加」這城的百姓,因著撒瑪利亞婦人傳的福音,很多人都相信祢是基督,是彌賽亞,大家都渴望更多的認識祢;所以祢希望門徒能出去關心這些相信祢的人,讓他們對耶穌的認識能更深入些;但可惜的事,祢的門徒卻不懂主的心,認為時間還沒到。祈求主幫助我們信徒能拿走「為主傳福音時間還沒到的心態」,因主說:「莊稼已熟了!」,我們要即刻出發為主傳福音給世上的人。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約4:42「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我們初信耶穌基督時,可能是從別人口中所傳的領受信了耶穌,但這樣的看見是不夠的,還必須要自己親身體驗耶穌的大能,這件事旁人無法代替你。對耶穌的堅定信心,絕不是從傳聞或別人見證得來的間接經歷,而是要以基督的話為基礎,接下來,自己親身去經歷,那才是真的信仰。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禱讀聖經
禱讀聖經2022年2月14日(週一)約4:43-54

頌讀(大聲讀聖經):約4:43-54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可從三方面來默想:
(一)以色列人不尊敬耶穌:約4:44「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耶穌雖在加利利湖沿岸行了許多神蹟,但祂內心卻感嘆說出這句話;其實耶穌想表明,他將在耶路撒冷城會受到不禮遇的事。我們從約5:43及約12:37二處經文便可看出來;事後也證實耶穌確實在耶路撒冷城受審判、被定罪及受難。
(二)在迦拿行的第二個神蹟:耶穌在迦拿城行的第一個神蹟是「使水變酒」,今天所讀的經文同樣在「迦拿城」;耶穌在這城行了第二個神蹟,就是醫治當時在(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屬下的一個大臣的兒子,這個兒子病的快要死了。(約4:46)這大臣為這事來求耶穌醫治他的兒子,而這兒子卻是遠在20公里外的迦百農,不是住在迦拿城。當耶穌告訴這大臣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會活的。」,這大臣就信耶穌所講的話,就回家去了;當他回到家,問家僕兒子的病況時,家僕對大臣說,他兒子的病早已在他回來前就痊癒了。大臣知道是因耶穌醫治了他兒子的病,所以他全家都信了耶穌。
(三)耶穌行神蹟是為人的需要:從耶穌所行的神蹟來看,無論是「水變酒」、「醫治大臣兒子疾病」及其他所行神蹟,都在說明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耶穌所行的神蹟,都是為了回應當時實際情況的需要,而行的神蹟,絕不是為了表現祂個人超人的能力。從這角度去看耶穌行神蹟的目的,便可看出耶穌祂具有憐憫及愛人的心;耶穌的愛是一個大愛,而非為個人利益的愛。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學習到這位大臣對耶穌的信心,大臣來求耶穌醫治他兒子的病,希望耶穌能到「迦拿」城外20公里的「迦百農」城醫治他兒子的病;迦拿與迦百農二地相距甚遠,若耶穌要到迦百農城醫治他的兒子疾病,恐怕也得要走上一天路程。就在當下,耶穌對大臣說,你兒子的病得醫治了;大臣毫不猶豫便相信耶穌所說的話,當他回到家聽到的消息,就是他兒子病得痊癒,哈利路亞!祈求主幫助我們學習這位大臣對耶穌的信心,當我們向主禱告時,就要相信主必會按著祂的心意去成就。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約4:53「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我們若將主耶穌的話語和祂的作為仔細觀察比較,就必會加增對主的信心。信主的兒女應當細心考察一切的憑據,叫我們越發堅信主耶穌的話,祂的話安定在天,且永不改變。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禱讀聖經
20220501講題:愛是永不止息 講員:李怡瑱牧師

20220501講題:愛是永不止息 講員:李怡瑱牧師 金句: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6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a)18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4:18a)
宣告:父神!感謝祢藉著耶穌的寶血使我稱義並接納我。因著耶穌的寶血,我是大大蒙福的,並且蒙受祢極高的恩寵。我是祢深愛的,我是祢眼中的瞳人。祢的慈愛向我永遠長存!
愛是永不止息-恩惠相遇三部曲:約4:3-6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須經過撒馬利亞。於是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在地圖上我們看到南部是猶太,就是耶穌第一次工作,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後,祂要回加利利,因為祂的家在加利利-拿撒勒,聖經告訴我們說,必須經過撒馬利亞,撒馬利亞這塊地是在猶太跟加利利中間,但實際上我們看到地的右邊有一條約旦河,約旦河下面是死海,其實一般的猶太人,他們回家利利的話,多數是不經過撒馬利亞的,是從耶利哥過約旦河,從約旦河的右邊繞回去加利利,所以在聖經中,我們的和合議本翻譯「必須」經過撒馬利亞,在其他翻譯版本有另外的翻譯「一定要」或解釋「耶穌定意」要經過撒馬利亞,所以這是一趟很特殊的旅程。照猶太人的規矩是不經過撒馬利亞,但那次的行程耶穌卻一定要經過撒馬利亞,到底在這過程中發生什麼事?這件事有什麼屬靈的意義?我們看到在聖經中也有標示敍加(示劍),在這裡提到雅各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我們知道約瑟的骸骨被送回迦南地時就是葬在示劍,這地是當初雅各買的,也給了約瑟,所以約瑟的骸骨就葬在那。在那裏有個雅各井,我們看到圖畫中也標示出來,耶穌因為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當時其他的門徒就進城去買食物,所以留下耶穌一人坐在井旁,那時是中午(約有午正),那時太陽很熱,在中東那時是不會有人出來打水的。
歷史背景:為什麼猶太人一般都不經過撒馬利亞回加利利都是繞路而行?撒馬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主要地區,也是首都所在地,約在主前722年,亞述佔領此地,並從巴比倫和其他異教國家把人遷到境內。從那時起此地的人就成了與異教混血的種,雖然他們也按摩西五經去敬拜神,但猶太人不承認他們。
約4:7-8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故事的發展就從這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中午來打水,耶穌向她要水喝開始。
第一部曲:逃避、害怕、躲藏
Where地點:逾越節後,從耶路撒冷返加利利途中(午正)。
When 時間:撒馬利亞的敘加(示劍)、雅各井旁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Who 人物:耶穌、撒馬利亞婦人。
What 事件:婦人來打水。
Why 起因:耶穌主動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所以整件事情的發生、演變是耶穌主動。

我們來看這個背景之後,歸納出的兩個重點說明:
1.婦人為了躲避人群,刻意選在午正沒有人出門的時候,來井邊打水。
2.基於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不相往來的歷史背景,顯然耶穌是刻意選擇經過撒馬利亞。

第二部曲:認識、了解、接納
我們曉得這些背景後,我們進入到中間的過程「認識、了解、接納」,就像剛才我們所聽到麗雲姊妹的見證,她講到她的母親,無論別人如何看待她,但這位深深認識我們的神,卻能夠無條件地接納,一個生命破碎、過去很不堪的過程的這些人,神看他們是何等的寶貴,甚至願意刻意的經過、與他相遇,因為神接納,神知道那心中乾渴的人。
提問:9撒馬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這婦人感到非常驚訝,平常撒馬利亞人是不跟猶太人來往的,更何況我是一個婦人!祢怎會向我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要水喝呢?
回答:10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神的恩賜」在呂振中譯本翻譯成「上帝白白的恩」,所謂白白的恩指不是用什麼代價所換來的,而是上帝要白白要給你的,所以耶穌說:「你若知道上帝白白的恩,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活水。」很奇特,起先是耶穌主動要水喝,現在耶穌主動跟她講到活水。
提問:11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裏得活水呢?12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這婦人在提問的話中顯示她對關於「活水」很有興趣,因為有這個活水,她就不用這麼遠,頂著大太陽,還要被人指指點點的尷尬情形,她就可以省略,所以她對這活水很有興趣,耶穌也知道她的景況。
回答:13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14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剛才麗雲姊妹見證她的母親在她國中時離開家,拋下她的幾位姊妹,帶著小妹就跟爸爸離婚後就離開家了,本來想要去外面尋求幸福美滿,但實際上經過7年的飄泊,最終人是失望的、走投無路的又回來,其實很多人的心裡是處在這種的乾渴的狀態,想要尋找幸福、答案,但在世界裡是無法找到真正的答案,也無法解決生命中的乾渴,所以很多人是失望的,耶穌深深知道這位婦人心中的渴求,祂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泉源就是不會枯乾的,這井是永不枯竭的,是不斷湧出活水的,這是耶穌應許能夠給她的。
請求:15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她稱耶穌為先生,這是對一般人的尊稱。這時的婦人還未認識眼前的這個人,雖然耶穌對她說:「妳若認識我是誰,妳早就求活水了。」即便她還未認識眼前的耶穌是彌賽亞,但因她對活水很有興趣,所以她就請求眼前這位說話的人,可以把活水給她。16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跟水完全無關,耶穌這裡提出一個要求,當婦人請求要活水,耶穌說:「妳去把妳的丈夫叫過來。」
回答:17婦人說:「我沒有丈夫。」
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18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這五位丈夫都無法滿足婦人心中的乾渴,甚至於現在交往的也是如此。
從以上對話得出下面的結論:
1.耶穌認識這位撒馬利亞婦人的過去和現在。
2.耶穌了解她內心的渴望。
3.耶穌沒有排斥她,反而主動願意幫助她。
他們展開這相遇的過程是耶穌主動,耶穌主動在那等待,刻意安排這奇妙的相遇,是我們所謂「愛的約會」。以前教會推動三福-傳福音,我們都會預先約好談福音的對象,有時很特別的是,約好的人沒來,可是沒有約好的人突然跑來,然後就成為奇妙的約會-「愛的約會」,我們就跟對方談福音,很奇妙,沒有約好的人跑來了,結果他就信了耶穌,我們稱之為「愛的約會」,這是奇妙的相遇,是神刻意的安排。
第三部曲:誠實、敞開、恢復
耶穌指出這婦人的過去和現在,這婦人的反應是沒有逃避的,他很誠實、敞開,並進入生命轉換:約4:19-24 19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20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這是講到撒馬利亞人過去曾在基利心山上建聖殿,他們一直在那做禮拜,即使後來基利心山上的聖殿被毀掉了,但他們仍習慣在山上禮拜,這裡卻說:「猶太人你們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21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23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24神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救恩從猶太人出來」,這裡強調的就是彌賽亞,彌賽亞、基督是從猶太人出來的,這是按舊約聖經的預言。在環球聖經譯本,針對這段經文有另外一個翻譯,特別是V.23-24 23然而有一個時刻就要來到,現在就是了,那靠聖靈按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因為父想要這樣的人來敬拜他。24 神是靈,敬拜他的必須靠聖靈按真理敬拜他。” 「聖靈按真理」在和合譯本翻譯為「用心靈和誠實」,在環球聖經譯本講得很清楚,父想要什麼樣的人來敬拜祂呢?父在尋找什麼樣的人來敬拜祂呢?是靠著聖靈按著真理。眼前這位撒馬利亞婦人,當耶穌指出她的過去和現在時,她轉口稱祂為先知,然後就談到禮拜的問題,可見這位撒馬利亞婦人,是否為敬拜神的人?她平常應該是,否則她不會這麼快的,話題一轉的從先知到禮拜,所以這也是一位有敬拜神的人,但她實際的生命、她的問題,沒有從宗教信仰中得到答案,她可能仍照著祖宗的遺傳在撒馬利亞、基利心山敬拜所謂的上帝,但實際上,縱使她維持宗教儀式,表面的敬拜,但她內心真正的飢渴仍無法得到解答,因為耶穌說:「真正的敬拜不是你到哪個地方,你在山上或耶路撒冷,而是你的靈真實的遇見這位賜靈的神。」經文講得很清楚「神是靈,敬拜他的必須靠聖靈按真理。」我們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敬拜,而是要按著神所喜悅的,按著真理、靠著聖靈,並非用自己的方法、自己所想的。所以這是很重要的,耶穌對面前眼前這位撒馬利亞婦人,告訴她:「妳真正的問題要得到解答,不是靠外在的宗教儀式、要去哪個地方遵行何種規條,才能夠滿足,而是妳的靈要真實的重生、真實的遇見這位賜靈的神,要真實的相遇,才能夠真正的解答生命中的乾渴。」耶穌強調。
我想這也是耶穌為何刻意停留在那等她,耶穌說:「現在就是那個時刻,因為父想要尋找真實按著祂所喜悅的樣式來敬拜祂的這些百姓。」如果我們去看這聖經的背景的前後文,就會發現這是耶穌公開傳道的第一年,祂第一次上耶路撒冷,逾越節,祂潔淨聖殿,做了一些事,當然猶太人也在議論祂。在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之後,是耶穌回到加利利,自己的家鄉,當她開始出來工作,可是連她家人、兄弟都不相信她,甚至家鄉的人不接納耶穌,但耶穌選擇刻意、定意的經過撒馬利亞。福音的工作從哪裡展開?是從這個,在人看似不被人接納的撒馬利亞婦人,展開了福音的行動,救恩臨到撒馬利亞,耶穌說有一個時刻要來到,現在就是!神想要、神在尋找聖靈真正按真理敬拜祂的人。雖然這位撒馬利亞婦人從人的角度看她所做的,很多人都不接納,但耶穌從與婦人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曉得耶穌認識她,知道她也是位想要尋找神的人,所以耶穌刻意等待她,並跟她展開如此的對話。
約4:25-26 25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26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原文也可以直接翻譯:「耶穌說:『我是!』」我們知道耶和華曾經向摩西啟示神的名,神說:「我是自由、永有的。」當婦人很好奇的說:「聽說彌賽亞要來,那稱為基督的要來,祂來就必指示我們一切的事。」耶穌明白的告訴她:「我就是!我就是彌賽亞(基督)。」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原本是特意這麼遠要來打水的,現在卻連水罐子都不要了,她跑到城裡去了。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 ?(約4:39-42) 那城裡有好些撒馬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本來是躲藏、害怕人,因為人知道她,會指指點點,現在她卻不再怕這些了,主動地去告訴人,過去所做的一切,這人完全都知道,居然說出來了,她開始恢復了與人群之間的關係。
結果:約4:40-42 40於是撒馬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裏住下,他便在那裏住了兩天。41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42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撒馬利亞全城的人,因為一個婦人,原先是不被人接納、躲避人群的婦人,如今因著她親口的見證,許多人留住了耶穌,並聽了福音,接受了救恩,救恩臨到撒馬利亞城,神很奇妙的作為,這是神刻意的相遇。
這撒馬利亞婦人遇見彌賽亞,生命整個翻轉,從原本躲藏在黑暗角落的光景,勇敢面對自己、面對人群,走出生命的陰霾,迎向陽光,成為耶穌的見證人。
1.你願意讓耶穌走進你心深處躲藏的角落嗎?今天耶穌要來幫助你,只要你敞開心向祂呼求,聖靈活水就要澆灌你、洗除你一切的汙穢;醫治你一切的傷口;滿足你一切的饑渴。
2.現在是神造訪的時刻,當全世界因為疫情、戰爭,人心中充滿恐懼和不安,主卻要以祂的同在,賜給你超自然的平安!
今天最大的保障就是神同在!當撒馬利亞婦人認出眼前與她說話的人竟然是彌賽亞,原本在她心中的恐懼和不安,頓時消失。
怎麼可能,像我如此不堪、破碎的人,主也會接納我!甚至專程來造訪我?當你們在讀這段撒馬利亞婦人的經歷時,思想一下,如果我是那位撒馬利亞婦人,像我如此的不堪、破碎的人,主竟然刻意專程來造訪我、接納我。是的,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要懷疑,祂深知我們一切,今天祂就是專程為我們而來,祂要拯救你、醫治你、恢復你!讓你找回失落的命定!活出祂起初創造你的榮美,成為主復活的見證人。不要懷疑!就是今天、現在!
回應詩歌:祢如此深愛著我


靈修教材: 主日信息
day4

day4


靈修教材: 平安禱告文
活水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today/2023/02/23/活水-3

【經文】約翰福音4章4-14節

莉亞因為家庭缺乏溫暖,十四歲就離開家裡,在外頭找了工作,並和朋友們住在一起。她渴望得到愛和肯定,後來就搬去和一個男人同居。莉亞早已嗜酒成性,而這男人還教她吸毒。可是無論是男女關係或是酒精和毒品,都不能滿足她內心的渴望。她不停地追求滿足感,過了幾年,她遇到一些基督徒,他們幫助她,陪她一起禱告。數個月後,她終於發現耶穌能滿足她對愛的渴求。

那位在井邊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在遇見耶穌之後,她乾渴的心靈也同樣得著滿足。這位婦人在中午正熱的時候出來打水(約翰福音4章5-7節),可能是為了避開其他婦女的議論和異樣的眼光,因為大家都知道她曾有幾個丈夫,而且她現在還與別的男人有不正當的關係(17-18節)。當耶穌向這婦人要水喝時,其實是違反當時的社會習俗,因猶太教師通常不會與撒馬利亞婦女往來。然而耶穌卻要把活水賜給她,好讓她得著永活的生命(10節),並使她乾渴的心靈得著滿足。

當我們接受耶穌成為個人的救主,也就同樣喝了這活水。現在,我們也可以邀請別人來跟隨耶穌,與他們分享這生命的活水。

【思想】
當耶穌向井邊的婦人要水喝時,你認為那婦人有何感受?
領受耶穌所賜的活水,對你而言有何意義?

【禱告】
耶穌啊,祢歡迎所有心靈乾渴的人到祢那裡喝這活水,求祢以活水滿足我乾渴的心靈。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4/30 讀經進度

1. 撒上 3-4
2. 約翰福音 4:1-42
3. 詩篇 51:6-14
4. 箴言 14:13-14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5/1讀經進度

1. 撒母耳記上 5-6
2. 約翰福音 4:43-54
3. 詩篇 51:15-19
4. 箴言 14:15-16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約翰福音 4:7-29

敬拜詩歌:求主來臨 O come, O come, Emmanuel (讚美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tpJ4Q_Q-4

一、安靜:主啊,祢是生命的泉源,我渴慕祢。
二、讀經:約翰福音 4:7-29
1. 重點說明:
耶穌北上往加利利,途經撒馬利亞,在雅各井旁向一名正在打水的婦人討水喝,並順勢指出自己即是生命活水的源頭,也是以色列民殷切盼望的彌賽亞。猶太人鄙視撒馬利亞人,兩者向來互不往來,而這位打水的婦人更是社會邊緣人。然而,耶穌不但沒有鄙視她,還主動來尋找她,用行動消弭隔閡、化解仇恨,不分族群,都要從祂這兒汲取生命活水,得著永生,才能進入真實的敬拜。
2. 鑰節: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 4:13-14)
三、默想:
■耶穌的活水有怎樣的特質?(v.13-v.14)如何得到這活水?(v.21)
■撒馬利亞婦人得到生命活水後的反應是什麼?(v.29)
■從耶穌向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到告訴她生命的活水,以及最後這位婦人留下水罐子,我們看見她的生命有何改變?她如何回應主耶穌的救恩?而今的我可以如何回應主?
四、禱告:親愛的主,祢的愛普及萬邦,幫助我推倒我與仇敵的藩籬,學習祢的樣式,將和平的福音帶到近處與遠處的人群。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約翰福音 4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NLCC_08_30_20

新生命靈糧堂 小組分享材料(0830)
[話語分享]:喝還是不喝?約 4:5-26
<生命的分享>:你想上帝會擔心這次的疫情拖太久了?這次的疫情顯出這個世
界是什麼樣的狀況?如果可以揣摩,你覺得上帝的心在想什麼?
1.我的藉口是什麼?
每當耶穌用一個比喻或是物件來說明一個真理時,通常在它的背後還有一個更
重要的真理。”水”代表著神的祝福,神的供應。耶穌給這位撒瑪利亞的婦人有
機會可以服事祂?只可惜,她以很多不同的藉口推辭這個機會。但耶穌沒有放
棄她,最終她得到了真實的活水。
很多人想樣領受神的祝福,卻不知道其實我們是可以祝福神的。(v.7 請妳給我
水喝?)
她的藉口很多:文化的差異(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性別的不同(男性,女性)?傳
統的差別(我們的祖先,你們的祖先)?地域性的不同(基利心山和耶路撒冷)?…
你我的藉口會是什麼?
有些人以各種的藉口推辭服事神,祝福神的機會,這些藉口攔阻了我們經歷
神,並且領受從神而來更好的祝福。可悲的是,今天許多基督徒和世人沒有兩
樣,一樣只是從世界找答案,找解決的辦法,找心中的滿足…。給自己許多合
理化的理由,以致錯過上帝美好的旨意與祝福。
<生命的分享>:我們常常明知道神有答案,有祝福,卻找藉口仍舊靠自己的想
法與辦法?為什麼?
2.如何跨域障礙
v.4 耶穌「必須」經過撒馬利亞…。耶穌沒有一定要,但耶穌刻意去做。耶穌一
點都不在乎人的傳統,文化,性別,地域,語言的束縛。祂所在乎的是上帝的
國,不是這些人所設定的規範與差異。
其實,撒瑪利亞人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這位婦人稱自己是雅各(以色列)的子
孫,只是她自己不知道。所有人所建立的社會價值,文化差異攔阻了她。其實
耶穌刻意來到這裡不是要令她感到難堪,而是要恢復她真實的身份,恢復她的
價值。耶穌來推翻一切的文化差異,傳統的分歧,種族的分離,性別的不同…
在這段疫情的期間,整個世界正在產生很多的分歧與分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
爭鬥(中美之間…),黨派之間的分歧(極權與自由之間…),種族之間的歧視(黑
人命貴…),價值觀與文化的衝突(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而這樣的思想型態
也間接地影響了家庭,教會。我們正在面臨一個重要的決定與選擇,我們的敵
人與戰場不是彼此,而是上下,是與空中的惡魔爭戰。
今天需要興起一個全新的標準(賽 60:1 興起發光!)這個世代必須有一群屬神的
子民要勇敢為耶穌站立。耶穌不在乎你是什麼種族,膚色,語言,傳統….。神
要興起一群「餘民」起來以神的話為準則,以聖靈為帶領,以神的應許為根
基,神要透過他們帶下天國的來到。這群人是知道了解神在這個時代的心意。
<生命的分享>:如何跨過因著各種的差異所帶來的分歧或分離?什麼是我們做
決定的標準?耶穌與這位婦人的對話,你我體會什麼?
3.傳統與自由
這位婦人提出許多的藉口,其實都是在一種傳統的束縛之中。在這段疫情期間
其實是一個觀念被改變和更新的最佳時機。神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仍舊
害怕,神賜給我們的是一顆勇敢,仁愛,謹守(自制)的心。
我們所緊緊抓住的是「井水」還是「活水」?上帝將活水賜給我們是要我們的
心思意念甦醒過來,不再從這個世界找滿足與答案,活水是流動的,是從江河
湧流出來的,它沒有一定的形式。面對不確定的年代,我們要問的問題不是為
什麼(why)?而是如何回應,如何行(How)?上帝在這疫情期間仍有許多的事要
做,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時期比現在更需要有盼望的,那麼教會,基督徒我們當
如何回應呢?
最後,這位婦人丟下他的水瓶(v.28),回到撒瑪利亞做見證,全城許多人因她信
了耶穌。讓我們放下自己以為可以依靠的「水罐子」,讓我們飲於活水的泉源。
水罐子水用完了,還要再去取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活水呢?(v.14)
<生命的分享>:在這個時代你我要放下的水罐子是什麼?


靈修教材: NLCC小組教材
2021.1.4

「.... 當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喜樂地敬拜上帝,就能隨時隨地來到這位創造主的面前;認識祂恆久的慈愛與信實,我們就能與祂有親密的交流,並且感謝祂持續地保守看顧!」

回應:
敬拜是一種的生活方式,敬拜不只是音樂,唱歌,敬拜是一種對上帝的表達!除非我們每一天與神有親密的關係,否則我們只是彈奏音樂,唱唱歌而已!

敬拜的方式一點都不重要,敬拜的對象才是重點!正如你唱一首情歌一般,唱的好不好聽不是最重要,而是唱給誰聽,是否從心底唱?

約4:23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
不論你做任何事,當你的動機是為著神的榮耀!你我的「工作」(work)就是一種「敬拜」(worship)。

今天是2021的第四天了,您是否在神給你的異象上開始「啟航」?記得留在岸邊是不可能捕到魚的,將船開到水深之處....
-Coach Chen-


靈修教材: 安德魯靈糧烘培坊
4/14/2021 約 4:10

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 「請給我水喝」的是誰,你早就會求他,他也早就會給了你活水。(約 4:10)

知道——耶穌指出婦人最大的問題乃是「不知道」。如果她知道神的恩賜和禮物,生活就會完全不同。就因為她不知道,所以聽了還是不明白,以為自己需要的是掌握更多資訊,所以她會問:「哪裡能找到活水?」

希臘文有很多字表達「知道」,最常用的是ginosko,就是透過試驗、調整得出來的知識。婦人要的是這種知識。但耶穌用的詞卻是eido,「你若完全了解神的恩賜」,是一 種很直覺的「看明白、完全了解」的知道。耶穌「認識」天父,用的就是eido這字。婦人不需要知道更多資訊,她需要的是完全了解。

我們和婦人一樣,帶著需要來到神面前,以為自己需要更多的資訊, 所以會想辦法建構一些神學的答案, 或定下種種規矩。然而,生活的問題真的能從更多資訊中找到答案嗎?耶穌的回答令人驚奇:「你走遍宇宙想尋找一切知識,希望達到你的目標, 卻還是不知道神的真理。」

真理需要由神向我們啟示, 是祂白白的恩賜,我們只需白白接受。只有一個問題是給我們的:「你聽從嗎?」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没有神的更新和再造,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我们的人生就如同传道者所说: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但神是做新事的神,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每一个与神同在的人都会经历,如果你的生活不过是周而复始,甚至已经不再渴望有新事发生,那你的灵魂就已经半死不活了。

我们不是需要更多证据,我们是需要神自己,我们不是需要更多方法和选择,我们是需要耶稣自己,我们不是需要更多才干能力,我们是需要圣灵在我们里面自由无阻地运行。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4/15/2021 約4:10

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請給我水喝」的是誰,你早就會求他,他也早就會給了你活水。( 約4:10)

恩賜——婦人將重點放錯了,所以她聽不明白耶穌的話。耶穌要說的重點不在「水」,而是「白白賜予的禮物」。希臘字dorea就是「神給的禮物」。在福音書中只出現了一次,強調禮物是「白白的」,而不是關注禮物的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見神白白賜給我們的禮物,所以把焦點放在如何、哪裡、何時之類的問題。然而, 神所指向的是「誰」白白賜予。

你充分了解恩賜是白白得到的嗎?抑或你依然到處尋找資訊?神不會給我們更多的資訊,而是藉著讓我們反思,能深入了解神的啟示,因 為我們裡面有活水。當我們完全了解神的恩賜是白白賜予的,就能歡喜接受、不住感恩。自然也會停下到處獵取的腳步,開始接受神的恩賜。

今天耶穌已預備好要給你白白的恩賜,不須你討好或說服祂,但你卻把重點放在如何從井中汲水;祂試圖要你知道,生活的答案是由祂無條件向你啟示的,你卻努力搜集更多的資訊。

當你帶著飢渴或掙扎來到井邊, 想想神的恩賜。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神所赐的祝福,重点不是得着的是谁,重点是赐予的是谁,后者才是真正的祝福,我们所得的祝福,重点不是我们得着了什么,重点是我们成为了什么,后者才是最大的祝福。

神给我们最大的祝福是让我们成为祝福本身,因为无论给我们多少钱,或者救我们多少次,都不会改变我们生命的本质,除了外面的那些物质和好运外,我们还是那个老我。

而且神不但给最好的,还是白白地给予,那就不需要我们拼命地去换,而是努力地去求,持续地去信,换到的还是身外之物,求得的才是能力满足,信来的才是生命平安。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把我接去

閱讀: 詩篇49篇5-2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下19-21章;約翰福音4章1-30節

人⋯⋯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詩篇49篇20節
我家的老狗坐在我身旁,雙眼盯著前方發呆。牠在想什麼?可以確定的是,牠不會想到死亡,因為牠的理解非常有限,無法思考未來的事物。但人卻不一樣,不論年齡大小、健康與否或財富多寡,我們不時地都會思考死亡。詩篇49篇20節說,這是因為我們和動物不同,我們能做深入的思考而有所「醒悟」。我們知道自己終有一死,而且無法做任何事去改變這個事實。沒有人能「救贖自己的生命,也無法向上帝付生命的贖價」(7節,當代譯本修訂版)。無人能憑著錢財買贖自己的生命,而免於死亡。

但有一個方法能使我們脫離死亡的終局。詩人強調說:「上帝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祂必收納我」(15節,或為「祂必把我接去」,新譯本)。美國詩人羅伯·佛洛斯特(Robert Frost)說:「無論何時,家永遠是向你敞開大門、接受你的地方。」上帝讓祂的愛子「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提摩太前書2章6節),買贖我們脫離死亡。因此,耶穌應許,當我們離世時,祂必接我們到祂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3節)。

我相信,耶穌既早已將我生命的贖價交給上帝,在我離世的那一天,祂就會展開雙臂迎接我,進入天父的家中。

你如何面對死亡這個人生的終點?
你對天國的信心是以什麼為根基?
上帝,我感謝祢,因祢已為祢的兒女預備了居所,
我深切期待回天家與祢相聚。
作者: 羅大衛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穌復活之後,某一天與眾門徒聚集時,教導他們如何從類似詩篇49篇這樣的經文,明白其真正的含意是預表耶穌的降生、受死和復活(路加福音24章44節)。耶穌為了證明祂有能力解決人類終必一死的普世難題(詩篇49篇1、7-9、15節),就向眾門徒展示祂的傷疤,並吃了一片烤魚(路加福音24章42-43節)。耶穌降世,完全應驗了摩西的律法、先知的預言,以及詩篇的經文,其真正的含意都與耶穌有關。耶穌從聖經指出,我們確實需要祂(36-49節)。

狄馬汀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閃亮的星星

閱讀: 腓立比書2章12-18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下22-23章;約翰福音4章31-54節

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立比書2章15-16節
我對童年時期所住的房子和小時候的回憶至今仍歷歷在目。我記得曾和父親一起看星星,我們輪流用他的望遠鏡,瞇起眼睛,努力對焦在那些閃爍的小光點上。這些由熱和火發出的微小光點,在一片漆黑的夜空中,更顯耀眼。

你覺得自己是顆閃耀的星星嗎?我指的不是達成什麼傲人的成就,而是如同明光照耀這敗壞邪惡的黑暗世界。使徒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們,要「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且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腓立比書2章14-16節),上帝就會光照他們,也會藉著他們照亮世界。

我們與其他信徒的合一,以及我們對上帝的忠心,可以使我們與這個世界有所分別。問題是這些並非自然而成,我們必須持續奮力戰勝誘惑,才能與上帝保持親密的關係;我們得對抗自私的本性,才能與主內的弟兄姐妹和諧共處。

但我們不需氣餒。聖靈住在每個信徒的心裡,祂能加添力量,使我們具備節制、仁愛與信實的特質(加拉太書5章22-23節)。正如我們蒙召要活出的生命,是超越我們本身的能力,但是靠著上帝奇妙大能的幫助,我們就可能辦到(腓立比書2章13節)。若每個基督徒都能靠著聖靈的能力,成為「閃亮的星星」,上帝的光必能驅散我們周遭的黑暗!

哪些原因使你為耶穌所發的光逐漸暗淡?
你要如何使之再次明亮閃耀?
慈愛的上帝,求祢的聖靈賜我力量,使我能在黑暗中
散發光芒,讓人能看到我的愛心和對祢的忠心。
作者: 史珍妮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保羅勸勉腓立比的基督徒說:「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立比書2章12節)。在新約中,「恐懼戰兢」只出現在保羅所寫的書信中(參閱哥林多前書2章3節;哥林多後書7章15節;以弗所書6章5節)。但使徒保羅並不是要腓立比的信徒為自己得救的結果恐懼戰兢,而是要以「恐懼戰兢」的態度回應上帝的榮耀。腓立比書2章12節的開頭是「這樣看來」,就把勸勉眾人當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連接到前面所說基督已被升為至高(9-11節)。也就是說,我們戰戰兢兢地活出得救後應有的生命,是因著對這位至高基督心存敬畏和尊崇。

韓傑盛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我們需要的水

閱讀: 約翰福音4章7-1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16-18章;約翰福音7章28-52節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約翰福音4章14節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景色遼闊壯觀。此湖深達1,637公尺,長636公里,寬79公里,佔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然而,世人卻無法取得這裡的水。這是因為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其中一個最為偏遠的地區。現今全球許多地區嚴重缺水,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龐大的水源卻深藏在人煙罕至的地方。

雖然貝加爾湖遙不可及,但對於那些極需要水的人來說,已經有一個可以汲取,且源源不絕的生命活水。千百年前,耶穌在撒馬利亞的一口井旁與一位婦人談話,逐步帶領這位婦人探究靈裡的需要。什麼才能滿足她內心的渴求呢?唯有認識耶穌。

相較於這位婦人從井裡打的水,耶穌提供了更佳的選擇:「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3-14節)

世上有許多事物都聲稱能讓人獲得滿足,但卻絕對無法完全解決我們心靈的渴求。唯獨耶穌能真正滿足我們心靈的乾渴,而且祂的活水可以供應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人。

你會從哪裡尋求人生的意義或滿足?
為何人離了基督就不可能得著真正的滿足?
慈愛的上帝,謝謝祢賜我生命,
並讓我的生命有了目標和意義。
求祢教導我在祢和祢的愛中得著真正的滿足。
作者: 柯貝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穌所應許的水,能永遠消除人們屬靈的乾渴(約翰福音4章14節),這與舊約的一些應許遙相呼應。例如以賽亞書提到,上帝的子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12章3節);「不飢不渴」(49章10節);上帝的靈必澆灌下來,「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44章3節)。關於人的心靈要得著滿足這一主題,貫穿於眾先知的預言。他們期待上帝賜給人新心,好讓人能認識、經歷上帝,且渴慕遵行祂的旨意(耶利米書31章29-34節;以西結書36章25-27節;約珥書2章28-32節)。以賽亞書55章1-3節尤為重要:「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就必得活。」當耶穌賜給那撒馬利亞婦人活水時(約翰福音4章4-14節),祂乃是宣告,上帝的應許是與所有歸向祂的人所立的永約,並不是僅限於以色列人而已。

康恩施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敬拜

敬拜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约翰福音 4:23 )

朋友,敬拜是真实的将自己的主权献上,或献上自己最珍贵的,如同亚伯拉罕献以撒一样。唯有在信心里,用心灵跟诚实敬拜主的,必得着生命的活水!


靈修教材: 心的对话 20210815
約翰福音4章1-42節

約翰福音4章1-42節: 講義(徐興緯弟兄)

撒瑪利亞婦人得到活水(4:1-42)

一. 耶穌是活水,永生(4:1-26)
1. 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4:1-6) 4:1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 4:2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 4:3 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4:4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 4:5 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4:6 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1) 有人將耶穌越來越受民眾歡迎的事告訴了【法利賽人】,他們【聽見祂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在括弧中的一句話(【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表示“受洗”不一定就是“得救”。
2) 有些施洗約翰的門徒因耶穌比約翰更受群眾的歡迎感到困擾。約翰卻知道他的事工必衰微,而耶穌的事工必興旺(3:30)。即使如此,那時還不是開路先鋒該完全退場的時候。約翰的工作尚未完成。因此,耶穌【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祂不願意在祂的與約翰的門徒之間發生任何的競爭。除此以外,祂也知道,在祂的父的計劃中,公開與猶太人領袖對抗的時間還未成熟(7:30; 8:20)。
3) 當耶穌回加利利時,祂【必須經過撒瑪利亞】。雖然在幾條可能的路線中,這是最直接的一條,比沿海的路線,或約旦河東的路線更短。但這並不是一個地理上的需要。一般猶太人都採取約旦河東的路線,特別在重要的猶太節期的時候。由於猶太人一向瞧不起撒瑪利亞人,不會選擇經過撒瑪利亞的路線。他們情願渡過約旦河,沿著東岸向北走,經過外邦人的比利亞(Perea)地區。因此,他們走完約旦河東岸後向西經過撒瑪利亞以北,進入加利利。耶穌沒有採取一般猶太人常走的路線。
4) 主【必須經過撒瑪利亞】。在路上,停留在某一座城(village),因為祂有一個神所安排的約會在那裡。約翰常用一個動詞【必須】(had to; 希臘文dei)來表明耶穌執行父神給祂的使命的必要性(3:14; 9:4; 10:16; 12:34; 20:9)。祂永遠顧念到行父的旨意,因為這就是祂來到地上的目的(6:38)。
5) 當耶穌向北朝著加利利走,【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位於以巴路山的斜坡,面對基利心山(申11:29; 書8:33)。【撒瑪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首都。所羅門後,以色列國分裂為二。暗利王將之當作北國的首都(王上16:24)。【撒瑪利亞】也是所屬整個地區的名稱,甚至有時指整個北國,北國在主前722 年被亞述所滅(王下17:1-6)。
6) 【敘加】是在撒瑪利亞地區的一座城,【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當雅各在哈蘭住了二十年後回到迦南地(創27:43; 31:38),他買了一塊靠近示劍(舊約的城)的地(創33:18-19),離敘加不遠。在他死前不久,雅各將這地
約翰福音 4:1-42 Page 2
留給他的兒子約瑟(創48:22)。許多年後,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之下征服這地,約瑟就被埋葬在那裡(書24:32)。因此這塊地就成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一個熟悉,而重要的地點。
7) 【雅各井】約在敘加以南半哩。傳說這地點已經被確定了。今天,這井的位置與一座尚未完工的東正教堂很近。那是一口深井(約100呎),井裡的水來之活泉。
8) 【午正】根據猶太人的時間算法是第六小時(英文翻譯為sixth hour)。猶太人認為白天的開始是日出以後(約早晨六點)。因此,第六小時是正午。
9) 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邊】。耶穌是道成肉身(1:14),沒有罪(約8:46; 林後5:21; 彼前2:22; 約壹3:5)。但祂仍然受祂人性的體能的限制。
10) 耶穌正在恰當的地點,恰當的時候,按神的旨意來與一個人相遇。事實上,祂是來赴一個屬天的約會,而這約會是祂自己在創世之前就已經定下的。
2. 耶穌遇見撒瑪利亞婦人(4:7-15) 4:7 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 4:8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4:9 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 4:10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 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4:11 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裡得活水呢。 4:12 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麼。 4:13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4:14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4:15 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1) 耶穌坐在井旁,長途的旅行令祂感到疲倦和飢渴。【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按習慣,婦人都是在黃昏天氣涼下來時來井旁打水(創24:11)。但這個婦人卻在正午大太陽的時候來打水。可能她不好意思在眾人面前露面。而且雖然城的附近還有其它的水源,她卻走這麼遠來這口井打水。她情願在一天最熱的時候,多走一些路,也不願意在稍早或稍晚的時候,面對井旁的其她婦女的敵視和譏諷。
2) 主耶穌的簡單請求,【請你給我水喝】,是驚人的。首先,這違背了當地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第二,男人不應當在公開場合與女人交談,就算那女人是他的妻子。第三,一個拉比不應當與不道德的女人有任何關聯(路7:39)。最重要的,猶太人在傳統上不與撒瑪利亞人有任何的互動。但耶穌卻震碎了所有這些攔阻。當時耶穌獨自坐在井旁,因為【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3) 婦人沒有料到耶穌竟然與她說話。那【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她這麼問是因為按照當地的文化,一個男人,特別是一個拉比,怎麼會對一個女人說話,特別是一個不道德,被人所遺棄的女人。但她的問題顯示出她最感到驚奇的是耶穌,一個【猶太人】,竟然會
約翰福音 4:1-42 Page 3
對她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說話,因為就如約翰保守的說法,【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更令人驚奇的是因為耶穌沒有自備打水的器具(4:11),祂就必須從她的水罐子裡飲水。按禮儀來說,祂污穢了自己。(用同一個器具就等於【來往】)。但耶穌是那位道成肉身的神在人的身體裡。祂不可能被一個撒瑪利亞人的水罐子污染。無論他觸摸了什麼,即使是屍體(路7:12-15),或麻瘋病人(太8:2-3),祂都不會被污染,反而使這些變為潔淨。
4) 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尖銳對抗在當時已經有幾世紀了。當北國被亞述征服後,以色列國的十個支派“從本地被擄到亞述、……。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王下17:23-24)。
5) 當從外國遷移來的非猶太人與留守的猶太人通婚,就形成一種混血的族類,被稱為撒瑪利亞人(區域和首都同名,都被稱為撒瑪利亞)。新移民從家鄉帶來他們的偶像(王下17:29-31),與對耶和華的敬拜混雜在一起(王下17:25-28, 32-33, 41)。漸漸地,撒瑪利亞人棄絕了他們的偶像,只敬拜耶和華,但按照他們自己的樣式敬拜(譬如只接受摩西五經為聖經正典,在基利心山敬拜,而不在耶路撒冷)。
6) 當被放逐的猶太人在以斯拉和尼希米帶領下回歸耶路撒冷後,他們的第一優先就是重建聖殿。撒瑪利亞人承認對以色列的神忠心,提供他們幫助(斯4:1-2)。但猶太人卻斷然拒絕了(斯4:3),因而觸怒了撒瑪利亞人,從此彼此為仇(斯4:4; 尼4:1-3, 7)。當撒瑪利亞人想在耶路撒冷敬拜的提議被拒絕後,他們就建造了自己的聖殿在基利心山上(約主前400年)。後來,在兩約之間,猶太人拆毀了這殿,使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
7) 歷經幾世紀的互不信任之後,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的仇恨越來越深。“次經傳道書”的著者表達了猶太人對撒瑪利亞人的藐視和鄙視。宣稱神厭惡撒瑪利亞人,嘲笑地指他們為“住在示劍的那群人”。耶穌時期的猶太人領袖明顯地有這種偏見。事實上,當他們要極力侮辱耶穌時,就稱祂為一個撒瑪利亞人(8:48)。當然,撒瑪利亞人也以同樣的敵意回應猶太人;譬如他們的一個村莊拒絕接待耶穌,只不過因為耶穌正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去(路9:51-53)。
8) 對撒瑪利亞婦人的詢問,【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耶穌的回答從被動轉為主動。起初,耶穌是口渴的那一位,而她是有水的那一位。現在,兩人好像互換了角色。婦人的回答反映了她的困惑。她仍然想到的是物質的水,就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裡得活水呢】?她不明白耶穌是在解釋屬靈的現實。耶穌所提供給她的【活水】是完全豐滿的救恩,包括罪得赦免,並有能力和渴望去活出一個能榮耀神的生活。
9) 婦人所問的問題,【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麼】,期待一個否定的回答。她懷疑這個陌生人是否有提供【活水】的能力。即使他們尊崇的先祖【雅各】也不能沒有挖井就能提供水。在她腦海裡,這猶太人肯定沒有比雅各大。婦人所想的犯了兩個大錯:耶穌提供的【活水】不是從這井裡來的,耶穌遠遠比先祖雅各大。
約翰福音 4:1-42 Page 4
10) 耶穌耐心回答她帶有懷疑的問題,就對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雅各受到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尊崇是恰當的。然而,就如耶穌所指出的,任何人【喝】這井裡的水【還要再渴】。任何【人若喝我(耶穌)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耶穌)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參考賽12:3)。這足以證明耶穌無比的偉大。這屬靈生命的活水(7:38)就是這婦女乾渴的靈魂極度所需要的(詩143:6)。
11) 婦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物質的水平,就急切地回答,【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她的回答與加利利的群眾一樣。他們對耶穌有關天上降下的糧的教導說,“主啊,常將這(物質的)糧賜給我們”(6:34)。無論這活水是怎樣的,只要能免去每天去井那裡打水的路途,並且給她永生,她願意接受它。
12) 當時,這婦人好像並沒有清楚明白屬靈改變的事。耶穌告訴她有關永生的水,她也好像願意接受,但並沒有提到得救的條件。這婦人好像任何失喪的罪人,需要明白兩個重要的問題才可以領受永生的活水,就是她確實是一個罪人,而耶穌的身份是救主。
3. 認罪悔改才能得救(4:16-19) 4:16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 4:17 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 4:18 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4:19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1) 既然這婦人不明白耶穌所說的水是什麼,耶穌就將話題轉到她對從罪裡悔改和得救的需要。祂吩咐她,【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顯示出這問題的核心,就是她的罪。那些真正渴慕神在救恩中所供應的義的人就會承認並離棄自己邪惡的生活方式(賽55:6-7)。聖經從未提到一種不需要悔改的救恩,而是常常與認罪悔改歸向神有關(徒26:19-20; 帖前1:9)。
2) 這婦人發覺耶穌知道所有有關她的道德腐敗的生活,就感到震驚和羞愧。因此,她逃避地回答,【我沒有丈夫】。雖然她沒有說謊,她也沒有說出真相來。但她隱瞞她的罪是沒有用的;耶穌擊中她的要害,祂的回答使她不得不面對,【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耶穌顯露出她的罪。耶穌不承認當時與她同居的人是她的丈夫,表示祂不承認同居就構成婚姻。聖經對婚姻的觀念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正式,合法地,在公眾面前互立誓約(太19:5-6)。 3) 婦人被耶穌如此精確地知道她罪惡的生活所震撼,就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婦人稱耶穌為【先知】表示她承認祂對她的認識是正確的。她不再嘗試隱藏自己的罪;反而,這句話構成一個認罪,期望得到永生的水。
4. 撒瑪利亞婦人認識基督(4:20-26) 4:20 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4:21 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
約翰福音 4:1-42 Page 5
冷。 4:22 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4:23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4:24 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4:25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 4:26 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1) 婦人被定罪,需要被赦免,就悔改了。她即刻想知道應當去哪裡可以敬拜神,尋求祂的恩典和救恩。既然耶穌是神的一個先知,照道理祂應當知道,就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她的評語高度顯露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最大的一個不同的觀點。雙方都相信,根據舊約,神指示祂的子民在一個特別的地點敬拜祂(申12:5; 16:2; 26:2)。撒瑪利亞人只接受摩西五經為正典,選擇基利心山。這地方離示劍很近,靠近亞伯拉罕所築的第一座壇(創12:6-7)。而且在基利心山,以色列人曾經宣告遵行神的誡命帶來的福氣(申11:29)。猶太人接受全部舊約聖經為正典,承認神揀選耶路撒冷為祂被敬拜的地點(代下6:6)。 2) 耶穌的回答大大出乎她意料之外。祂說這個問題不久將成為無關重要。在不久的將來,敬拜的地點【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事實上,幾十年後(主後70年),猶太人反叛羅馬,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數千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被屠殺。更重要的,新約將使所有外在的禮儀,無論是猶太人的或撒瑪利亞人的,都作廢了。 3) 然而,當時猶太人是正確的,撒瑪利亞人是錯誤的,因為新約還沒有存在。因此耶穌說,【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因為撒瑪利亞人棄絕了大部分的舊約聖經,他們就沒有得到全部的啟示。當耶穌說,【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有兩個意義。第一,救恩的啟示是首先給猶太人,然後才是世上其他的人(羅3:1-2; 9:3-5)。第二,救恩的源頭就是彌賽亞,祂自己是猶太人(羅9:5)。 4) 接著,耶穌解釋在新約之下,敬拜的地點將不重要,重要的是敬拜的性質。耶穌告訴她,【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敬拜必須從內心,不是按照外面的禮儀行為。【誠實】或真理(Truth)要求這心裡的敬拜必須與聖經所教導的一致,並以道成肉身的神為中心。猶太人或撒瑪利亞人的敬拜都缺乏【心靈和誠實】的特性,即使猶太人對真理有比較完整的了解。雙方面都聚焦在表面的因素。他們表面遵照規定,守禮節,並獻祭。但【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因為彌賽亞已經來到,用來衡量真正的敬拜者的不在他們在何處敬拜。真正的敬拜者是那些【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的人。保羅稱他們為“因為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 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裡誇口、不靠著肉體的”(腓3:3)。【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祂就以祂的主權吸引他們到祂那裡去(6:44; 65)。
約翰福音 4:1-42 Page 6
5) 因為【神是靈】,真正敬拜祂的人必須【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真正的敬拜不是僅僅表面遵照宗教的標準和義務(賽29:13; 48:1; 耶12:1-2; 太15:7-9),而是從裡面的【心靈】發出來的。而且這必須與神在祂的話語中所啟示的真理一致。我們必須避免死板的“正統” 的極端(有真理沒有心靈)與熱心的異端(有心靈沒有真理)。 6) 婦人仍然無法完全明白耶穌所說的,【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她仍然感到困惑,但表達了她的盼望,有一天彌賽亞將澄清所有這些使人煩惱的宗教問題。撒瑪利亞人根據申18:18,也是期待彌賽亞的降臨。 7) 當耶穌回答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本故事就到達它有力的,戲劇性的高潮。由於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政治和軍國的期待,祂避免直接地向猶太人如此宣告(太16:20)。他們希望有一個人帶領他們反叛,脫離羅馬人的軛(6:15)。 這撒瑪利亞婦人的信心並沒有被這種錯誤的觀念所蒙蔽。這句話的【他】或“祂”或“He”並不在原文中。英文的翻譯是“I who speak to you am He”,而原文沒有“He”。耶穌所說的是“I who speak to you am”,表示祂就是彌賽亞,就是神。在福音書中,耶穌二十三次說“I am”,就是我是“自有永有的神”。其中七次,祂附加豐富的比喻(6:35, 41, 48, 51; 8:12; 10:7, 9, 11, 14; 11:25; 14:6; 15:1, 5)。 8) 耶穌的話語震撼了婦人整個人。那個在幾分鐘之前才要求水喝的人,現在竟然宣稱祂就是那位他們久待的彌賽亞。她不像尼哥底母,不知道任何耶穌行過的神蹟。僅僅只憑祂知道有關她的一切事,她就不懷疑祂的宣稱的真實性。這就是偉大的,神所賜的信心。她就回城裡宣傳,有力地證明她有真正得救的信心。耶穌在井旁與婦人的對話說明三個不可打折扣有關得救的真理。首先,救恩只會臨到那些承認他們對還沒有得到的屬靈生命渴望的人。只有知道他們在屬靈上乾渴的人才能得到活水。第二,只有那些承認並悔改他們的罪,而且渴望赦免的人才能得到救恩。在這淫亂的婦人能接受救主之前,她必須承認她的過犯是她的重擔。第三,只有那些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們的彌賽亞和背負他們重擔的人才能得到救恩。畢竟,世上沒有其它的救恩(14:6; 徒4:12)。
二. 世界的救主(4:27-42)
1. 基督完全掌控時間(4:27) 4:27 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有人說、你是要甚麼.或說、你為甚麼和他說話。
1) 希臘文的【當下】(at this point)捕捉到耶穌完全控制了當時的時間。【門徒】們,從敘加買了食物(4:8)【回來】時,正是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啟示祂的彌賽亞身份的時候。若他們回來得早,就會在對話達到結論之前將之打斷了。若他們回來得晚,他們就會錯過耶穌的宣告。一切都在神的安排之下。
2) 門徒們【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因為這違背了當時的社交規範。何況這個婦人是一個撒瑪利亞人。若他們知道這是一個犯姦淫的婦人,更會大吃一驚。他們的老師怎麼可能與這個婦人有任何相干?為何在許多人中祂偏偏選她來啟示祂的彌賽亞身份?但他們也不敢打斷這個對話。因此,他們沒有問這個婦人,
約翰福音 4:1-42 Page 7
【你是要什麼】(What do you seek)?也沒有問耶穌,【你為什麼和她說話】?他們已經知道耶穌並不受猶太教傳統和偏見的約束。祂必定有更好的理由。
3) 此處,門徒們必須學習一個重要的功課。雖然福音是先傳給以色列人(太10:5-6; 15:24),但不是只傳給以色列人(賽59:20-60:3羅1:16)。這是一個許多猶太人難以接受的概念。我們不能忘記約拿的故事。當神呼召他向尼尼微人傳福音時,他卻拒絕順服,跑往相反方向去。這正顯示出猶太教反宣教的態度。他不是害怕自己的安全,而是不願意看到他的仇敵(可惡的亞述人)受到神的憐憫。後來,約拿自己也承認這確實是他的動機:“耶和華阿、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麼.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 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拿4:2)。
4) 當主耶穌向這個婦人講解真理,祂的談話不帶強迫性,不慌不忙,也不含操縱性。反而,祂安排門徒們在最恰當的時候回來。道成肉身的神,耶穌完美地控制了時間,因為一切都在神的手裡。
5) 歷史是在神的絕對控制之下,早在永恆的過去就計劃好了。保羅告訴雅典的哲學家,神定準萬族的年限和疆界(徒17:26)。基督的行動總是按照父的時間表。在迦拿的婚禮,祂告訴祂母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2:4)。在7:6,他告訴懷疑的弟弟們,“我的時候還沒有到”(2:8)。在7:30,祂的仇敵“想要捉拿耶穌.只是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8:20)。約翰在馬可樓講道的開場白中,指出耶穌知道“逾越節以前、……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13:1)。主耶穌在祂的大祭司禱告的開頭說,“父阿、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17:1)。
6) 在這次的事件中,在撒瑪利亞的井旁,也常常在祂的生平中,耶穌控制所有的事件,向眾人彰顯了祂的神性。
2. 婦人向眾人見證基督(4:28-30) 4:28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 4:29 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麼。 4:30 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
1) 婦人將她的水罐子留在井旁,急忙【往城裡去】,興奮地【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一個陌生人知道所有有關她的過去不會是一個普通的人。耶穌對婦人的衝擊很大,因此她毫無猶豫地將與耶穌有關的消息與眾人分享。耶穌知道她的心,就強迫她認識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她知道自己的需要(4:15),身上的罪(4:19),和真正的狀態(4:26),而耶穌是她的永生的源頭。現在,她急迫想要將她的新發現告訴別人。她的熱忱證明祂的得救是真實的。
2) 以謹慎和尊重的態度,她很有技巧地問眾人,“難道這不是基督嗎(【莫非這就是基督麼】,This is not the Christ, is it)?她所題期的回答,“是,這就是基督”。這婦人描述她與耶穌的對話,然後謙卑地將耶穌身份的問題留給眾人回答。她的興奮和誠懇給他們留下好印象,【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親
約翰福音 4:1-42 Page 8
自調查這件事。這時正是耶穌與門徒們交談的時候(4:31-38)。雖然,聖經沒有記載人數多少,我們可以猜想得到婦人的見證攪動了不少人。
3. 基督遵行父的旨意(4:31-34) 4:31 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喫。 4:32 耶穌說、我有食物喫、是你們不知道的。 4:33 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甚麼給他喫麼。 4:34 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
1) 【這其間】(meanwhile),當這婦人回城裡,並帶了眾人回來之前,【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他們從敘加帶了食物回來,知道他在整天忙碌,必定餓了。主耶穌顯現出祂的人性。
2) 直到此時,門徒們最在意的是食物,就催促耶穌快吃。然而,耶穌有更重要的事,【我有食物喫、是你們不知道的】。如同撒瑪利亞婦人(4:11),【門徒】也誤解了耶穌的意思,就帶著懷疑【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什麼給他吃麼】?這問題與29節的很相似,他們確定沒有人給了耶穌食物吃。
3) 耶穌藉著回答他們的疑惑,教導了一個重要的屬靈真理。祂所說的令人想起摩西的宣告,“……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8:3)。也引人聯想到祂自己在受試探時對撒旦所說的(太4:4),【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藉著向一個失喪的罪人宣告真理來遵行神的旨意:“差我來者的意思”(5:30; 6:38; 8:29)比任何物質的食物(伯23:12)更能討主的喜悅(路15:10; 19:10)。耶穌常常用【差我來者】來指父(5:24, 30, 36-37; 6:38-39, 44, 57; 等等)。祂在地上的事工的目標是【作成祂(救贖)的工】。耶穌在他整個傳道事工中,與祂的父有完全親密的關係。祂所行的是完全按照父的旨意,直到祂在十字架上呼喊著,“成了”(19:30),表示祂在地上的事工已經完成了。耶穌的熱忱就是永遠順服父。
4. 基督洞察人的心(4:35-38) 4:35 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作發白〕可以收割了。 4:36 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4:37 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 4:38 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
1) 從35節看出在井旁的事是發生在十二月份,在四月春季【收割】前【四個月】。當時還有四個月才到收割的時候。
2) 耶穌用周圍田裡的莊稼成熟作為一個實例教學(參考太9:37-38; 13:3-8, 24-32; 可4:26-32),祂給門徒們一個信息,福音必須趕快傳給失喪的靈魂。沒有必要再等四個月;屬靈的【田】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門徒們只要【舉目觀看】正在向他們走來的撒瑪利亞人(4:30)他們白色的衣服與綠色成熟的莊稼形成一個顯著的對比,好像是莊稼發白的頭,表示這是收割的時刻了。
3) 雖然撒瑪利亞人還沒有到達井那裡,耶穌知道人的心。就如祂已經知道婦人沒有告訴祂的人生故事,他知道誰已經預備好得救了(1:47-49; 2:24-25; 6:64),
約翰福音 4:1-42 Page 9
(4:16-18)。這種超自然的洞察力是祂的神性的一個彰顯。藉著告訴門徒們那位【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主耶穌強調他們有責任參於靈魂的收割。他們將得到他們的工價,他們的回報就是【積蓄五穀到永生】的喜樂。
4) 在農業界,撒下種子的農夫往往就是收割的那位農夫。但在屬靈的境界不一定是這樣的。然而,【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正如保羅提醒哥林多人,“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林前3:6)。其他人已經撒下種子在撒瑪利亞人的心裡(摩西,施洗約翰,和耶穌自己),然而,門徒們仍然有份分享收割的結果。雖然他們沒有份參與撒種,耶穌【差】他們去【收你們(門徒)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而【你們(門徒)享受他們所勞苦的】。看到人心已經預備好了,耶穌吩咐祂的跟隨者,“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8).
5. 撒瑪利亞人信了基督(4:39-42) 4:39 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 4:40 於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兩天。 4:41 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 4:42 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 1) 【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我們可以確定她將耶穌超然“全知”的細節都告訴了他們,不只是概括的評論。耶穌超然“全知”她過去的詳情使他們相信耶穌的確就是彌賽亞。因此,當他們到井旁【來見耶穌】,他們不斷地【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兩天】。在這期間,【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即使他們受婦人的見證的影響,只有他們親自聽到耶穌自己的話才使他們信。所以他們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到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這句話不是想貶低她的見證,反而表示他們與耶穌在一起時證實了這見證。 2) 撒瑪利亞人承認耶穌是世界的救主(參考林前5:19; 約壹2:2; 4:14)是特別重要的,因為他們不是猶太人。若耶穌來到這世界如同猶太人所認為的,只為了救以色列人,而不是所有的世人,撒瑪利亞人就被排除在外。但主來不是只救以色列人。他的救贖工作被擴大到遠超過猶大和加利利的邊界,包括從各國各族來的人。 3) 藉著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耶穌提供一個機會給非猶太人的社會來接受救恩。藉此,祂立了一個先例,祂的救贖工作是影響到全世界的。就如祂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在之前所宣告的,“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1:29)。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翰福音4章43-54節

約翰福音4章43-54節: 講義(龍漢泉弟兄)

醫大臣之子

4:43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4:44 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 4:45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 4:46 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 4:47 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 4:48 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4:49 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 4:50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 4:51 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 4:52 他就問甚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熱就退了。」 4:53 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4:54 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是他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
43「過了那兩天」
參4:40 於是撒馬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裏住下,他便在那裏住了兩天。
「往加利利去」
耶穌本來就是要往加利利去的,只是在經過撒瑪利亞的時候為了傳福音而停留了兩天。參4:3 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44「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
注意句首的『因為』兩字。意即耶穌會往加利利去乃是因為他在本地不受歡迎。而「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這句話在其他三卷福音書裏,都出現過。是主耶穌在自己的家鄉遭人厭棄時說的話(參太13:57他們就厭棄他。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因此那裏的『本地』是指加利利的拿撒勒。 但本節這句話的『本地』若是指加利利的拿撒勒,而耶穌『因為』在加利利不受人尊敬,就故意去那裏,則這種說法非常奇怪,不太合理。而且下節立刻記述了加利利人熱情接待他(45節),因此有些解經家認為,此處的『本地』應指耶路撒冷。對於清楚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子的耶穌來說,拿撒勒雖是他肉身的家鄉,耶路撒冷卻是他屬靈的家鄉,因為那裏有他『父的殿』(參2:16)。另外本章一開頭記載說,由於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他就離開猶太(參1-3節),可見在耶路撒冷的法利賽人已經開始反對主耶穌。
45「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
『接待』原意是歡迎。加利利人和撒瑪利亞人有一點不同。撒瑪利亞人相信耶穌,不是因為那婦人的見證,而是因為他們自己聽到基督的話,參42節: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而加利利人相信他,不是因為有人作見證,而是因為他們見到主在耶路撒冷所做的事,特別是他所行的神蹟。參3:2「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上帝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上帝同在,無人能行。」神蹟證明耶穌是從神而來的師傅或先知,而耶穌所說的話證明他是救世主。所以耶穌所講的話和他所做的事,本身就是無容置辯的證據,證明他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很多 時候 我們 唯一 能做的事就是對 別人 做見證 說: 『這就是發生 在我身上 的事, 我知道 耶 穌愛我, 我也 知道 他能做什麼。 請你 自己試去接近 他,看有什麼事情會發生。 』這也是 一個 有效的基督徒 個人 佈道 的開始 。我們 應該 隨時 預備 妥當, 當機會 來到 的時候, 就見證 說: 『我知道基督為作了什麼。 請你 也試到他 那裡去,看他能為你做些什麼。 』
46「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
「大臣royal official」即王的臣僕,在希律的朝廷中據有高位 。耶穌只是拿撒勒的一 個鄉村木匠 ,此外 再沒 有什麼地位。 結果 猶太人 的拉比 (尼哥底母 )來求見 他, 希律 的高 官也來 求見 他。 這是 一件 很稀奇 的事。
47「他聽見」
他從哪裡聽見我們不知道,很可能是從那些在耶路撒冷過節的加利利人聽到的。此時是耶穌傳道初期,名聲已經開始彰顯。但無論如何,若沒有傳講的,就不會有聽見的(參羅10: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所以我們必須傳講主耶穌的事,別人才有機會相信。
另外 耶穌是在迦拿,而這個人則住百農距離將近二十英 里。一個重要的 朝臣趕了二十 哩路去求見一個鄉村木匠。首先 也是最重要的,這大臣放棄了他驕傲。 他 必須 要承認 他的無能為力, 願意 謙卑 來到 主前 尋求 他的 幫助。 今天 傳福音 一個 最大 的困 難,就是 人不願意 承認 自己 是個 需要 被拯救 的罪人。 我們 總是 覺得 自己 還不錯, 沒有 壞到 無可救藥 的地步, 因此 不願意 放下 自己 接受 基督 為主。 難怪 奧古斯丁 說驕傲 是人類 最大 的 原罪。
48『神蹟奇事signs and wonders』
『神蹟』在約翰福音裡面原文都是『記號sign』的意思,指含意深遠的事蹟,特別指向某一個目標。奇事則重在指具有超自然現象的事蹟。
『你們總是不信』
『你們』泛指一般人,並非只針對那大臣。耶穌乃是感嘆當時的猶太人看神蹟重於神的話語。參林前1:22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由耶穌的責備可知,他不喜歡人將信心建基在神蹟上,而是喜歡建基在他話語上的信心(參41-42節)。信心若是建立在看見神蹟奇事上,而非單純相信主的話,最後總是會有偏差。人的常情是先看見然後才相信
,但真正的信心是先相信然後才看見,因為人所見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參約20: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這是一件頂難的事,因為神是看不見的。參來11: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也是為什麼若不是聖靈的感動,沒有人會信主得救。
49『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
雖然被耶穌責備,這大臣仍然相信主耶穌能醫治他的孩子,因此繼續懇求主去醫治他的兒子。他以為耶穌必須要接觸到他的兒子才能夠醫治他,而且他也以為如果人死了就沒有辦法再復活了。所以他說『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他不知道耶穌是超越時空的主宰,所以他的信心比起另外一位百夫長就有所不及了(參太8:5-13)。即使如此,我們有的時候比他還不如: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怨天尤人;碰到困難,就憑著自己的本領去解決。我們常常忘記基督是萬有之主,在他沒有難成的事。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很少看見神的作為,因為我們很少去懇切的求告神。
50『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
『活了』中文看起來好像是過去完成式。但原文是現在式(英文翻成lives or will live,後面51,53節都用同一個字),所以這句話乃是一個宣告。
『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這位大臣並不是耶穌的門徒,跟耶穌並沒有直接的接觸。他對耶穌的認識完全來自於別人的宣講。但他卻願意接受耶穌的吩咐『回去吧』,就回去了。只是憑著耶穌的應許,說他的兒子會活過來,大臣就回家去,這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這就是信心的表現,是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應該學習效法的。信心的表現就是我們相信耶穌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並且願意順服。
51「他的僕人迎見他」
這個兒子得醫治顯然在他們家裡也造成了極大的震撼。兒子本來『快要死了47』,如今卻在霎時間得到醫治,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神蹟,所以他的僕人立刻來通知他。
52『昨日未時熱就退了』
未時就是第七小時(按猶太人的計時法是下午一點,按羅馬人的計時法是下午七點)。
53『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
我們相信從此以後,這位大臣就真正的認識到主耶穌乃是超越時空的主宰。主只要說一句話事情就必成就。
『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他本來就信(50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因此這裡的信不是那種從完全不信到信,乃是和門徒一樣(參2:11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就是他對主的信心有了長進:從小信到深信;從客觀道理上的相信,到主觀經歷上的相信;從個人的相信,到全家的相信。一個真正的信心是會成長的。我們如果將神的道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將我們的經歷和聖經仔細比較之後
,我們的信心就必加增。我們也相信他全家的信主乃是他的見證,他必是將耶穌的權能詳細的講述給家人聽,以致於他們都願意相信主。神喜歡看見家庭在基督裡聯合。
54『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是他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
這次神蹟證明我們的主是超越時空的主,也是戰勝疾病與死亡的主。
為什麼耶穌自己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還要去加利利?
加利利人對耶穌的態度如何?為什麼?他們認為耶穌是誰?
我是如何接待耶穌?和加利利人或撒瑪利亞人有什麼不同?
我要如何做個人佈道?怎樣才能有效果?最簡單的開始是什麼?
這個官走了多遠來見耶穌?從人來看他的地位和耶穌的地位差多少?
他為什麼願意來見耶穌?如果我是他我會去求見耶穌嗎?
耶穌對他所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說?
我今天和猶太人一樣要看見神蹟才信嗎?我到底信什麼?我為什麼會信?
如果我是這官,耶穌這樣對我,我還會繼續求他嗎?他的反應如何?
他為什麼堅持要耶穌去迦百農醫治他兒子?試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來思考。
耶穌答應了他嗎?耶穌如何回答?對他有什麼要求?
我如果是他,我會順服嗎?你覺得他的信心如何?他如何表現出他的信心?
這個官的信心從什麼時候就有?這裡說他和全家就都信了,是信什麼?
你覺得為什麼他的全家都信了?我們如何向家人傳福音?
你從這個神蹟中能否更多的認識基督?在哪一方面更認識他?
今天的查經對我有什麼幫助?我願意在那一方面有所加強改進?
查經前討論
請看看以上的一幅圖畫,你看到什麼?
一個美麗的少女?
一個醜陋的巫婆?
你的結論是什麼?
(一般人以為「見到就信」(seeing is beliving),其實不然。一個人是否相信,並不完全基於他所看到的,而是在乎他看到後怎樣去解釋他所看到的。這即是我們所謂的
perception。所以,見到就信?未必!這是在乎他想的是什麼,他的perception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呢?)
和合本
4:43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4:44 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 4:45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 4:46 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 4:47 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 4:48 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4:49 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 4:50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 4:51 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 4:52 他就問甚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熱就退了。」 4:53 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4:54 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是他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
NIV
ESV
NASB
43After the two days he left for Galilee.
44(Now Jesus himself had pointed out that a prophet has no honor in his own country.)
45When he arrived in Galilee, the Galileans welcomed him. They had seen all that he had done in Jerusalem at the Passover Feast, for they also had been there.
46Once more he visited Cana in Galilee, where he had turned the water into wine.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royal official whose son lay sick at Capernaum.
47When this man heard that Jesus had arrived in Galilee from Judea, he went to him and begged him to come and heal his son, who was close to death.
48"Unless you people see miraculous signs and wonders," Jesus told him, "you will never believe."
49The royal official said, "Sir, come down before my child dies."
50Jesus replied, "You may go. Your son will live." The man took Jesus at his word and departed.
51While he was still on the way, his servants met him with the news that his boy was living.
43After the two days he departed for Galilee.
44(For Jesus himself had testified that a prophet has no honor in his own hometown.)
45So when he came to Galilee, the Galileans welcomed him, having seen all that he had done in Jerusalem at the feast. For they too had gone to the feast.
46So he came again to Cana in Galilee, where he had made the water wine. And at Capernaum there was an official whose son was ill.
47When this man heard that Jesus had come from Judea to Galilee, he went to him and asked him to come down and heal his son, for he was at the point of death.
48So Jesus said to him, "Unless you see signs and wonders you will not believe."
49The official said to him, "Sir, come down before my child dies."
50Jesus said to him, "Go; your son will live." The man believed the word that Jesus spoke to him and went on his way.
51As he was going down, his servants met him and told him that his son was recovering.
52So he asked them the hour when
43After the two days He went forth from there into Galilee.
44For Jesus Himself testified that a prophet has no honor in his own country.
45So when He came to Galilee, the Galileans received Him, having seen all the things that He did in Jerusalem at the feast; for they themselves also went to the feast.
46Therefore He came again to Cana of Galilee where He had made the water wine And there was a royal official whose son was sick at Capernaum.
47When he heard that Jesus had come out of Judea into Galilee, he went to Him and was imploring Him to come down and heal his son; for he was at the point of death.
48So Jesus said to him, "Unless you people see signs and wonders, you simply will not believe."
49The royal official said to Him, "Sir, come down before my child dies."
50Jesus said to him, "Go; your son lives." The man believed the word that Jesus spoke to him and started off.
51As he was now going down, his slaves met him, saying that his
52When he inquired as to the time when his son got better, they said to him, "The fever left him yesterday at the seventh hour."
53Then the father realized that this was the exact time at which Jesus had said to him, "Your son will live." So he and all his household believed.
54This was the second miraculous sign that Jesus performed, having come from Judea to Galilee.
he began to get better, and they said to him, "Yesterday at the seventh hour the fever left him."
53The father knew that was the hour when Jesus had said to him, "Your son will live." And he himself believed, and all his household.
54This was now the second sign that Jesus did when he had come from Judea to Galilee.
son was living.
52So he inquired of them the hour when he began to get better. Then they said to him, "Yesterday at the seventh hour the fever left him."
53So the father knew that it was at that hour in which Jesus said to him, "Your son lives"; and he himself believed and his whole household.
54This is again a second sign that Jesus performed when He had come out of Judea into Galilee.


靈修教材: 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每日研經釋義》約翰福音 4:27-42

門徒買食物回來後,婦人就一改常態,興奮地往城裏去見證她所認識的基督(4:27-30)。

婦人離開後,門徒要給耶穌食物吃時,耶穌卻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不解!耶穌又回答了更難解的一句話:「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更令人難解!「做工」讓人餓,耶穌怎麼說「遵行天父的旨意,做成祂的工」是祂的食物」?!原來,食物會給人力量與飽足感,食物也會使生命成長。

回想讀大學時,上帝呼召我,大學畢業後,全職事奉向客家人傳福音,至今42年,我「沒有違背從天上來的異象」,今天我真有生命的滿足與喜樂!所以,當我們願意遵行神的旨意、做祂要我們做的事時,我們會有喜樂滿足、生活有力和生命成長。若我們有傳福音領人決志的經驗,必有此感受。因此,今天是主日,我們到主前敬拜時,向主說:主啊!我願意遵祢的旨意行、做祢要我做的工!


靈修教材: 『單獨會主』每日讀經進度
《每日研經釋義》約翰福音 4:43-54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個神蹟(第一個是水變酒的神蹟),這兩個神蹟都發生在迦拿。這次的神蹟是迦百農的大臣,為了兒子來到迦拿求耶穌。「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47節)這大臣來求耶穌的時候,「他兒子快要死了」!管會堂的睚魯也是小女兒「快要死了」,才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可5:22-23)。

一個是地方上的政府官員,一個是宗教上的領導者(都在迦百農),為何都是孩子快要死了才來求耶穌?他們都是擁有資源的人,包含醫療的資源。一定是什麼方法都用盡了,好的醫生都看過了,病仍沒好!後來聽到耶穌的事,才來求耶穌。「快要死了才來找耶穌」不只是有能力的人的通病,也是一般人常有的習性,事情臨頭,總是先靠自己,直到無能為力時,才想到耶穌。我們信了主的人,但願不至於如此,反能在每天早晨靈修時,藉禱告凡事交託主。


靈修教材: 『單獨會主』每日讀經進度
1月3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我要量著在我面前群畜和孩子的力量慢慢的前行。」(聖經創世紀三十三章 14 節)

  這真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圖畫,描寫著雅各對群畜和孩子的慈心!

  他不願意他們趕走一天的路程,他不願意照粗人以掃的心意去催促他們。他乃是量著他們的力量慢慢地領他們前行。 他知道他的兒女們年幼嬌嫩,牛羊正在乳養的時候。他知道他們一天能行多少路;他考慮了然後才安排他們的行程。 而且這條曠野的路程,以前他也曾走過;何處崎嶇、何處凶險、何處炎熱、何處寒冷,他都經歷過。所以他對他們說, 「我要慢慢地領你們前行。」「因為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聖經約書亞記三章 4 節)

  前面的路程我們也向來沒有走過,可是主耶穌曾走過。我們的前途真是茫然無所知,可是主都經過。這一程使我們心慌意亂, 那一程使我們筋疲力盡,另一程使我們乾渴得舌貼牙床,又一程使我們喘不過氣來 ── 其實以前主都嘗過、走過。

  經上說:「耶穌因走路困乏。」(聖經約翰福音四章 6 節)眾水沖淹祂,卻不能息滅祂的愛情。祂所經歷的苦難使祂成為最好的牧者。 「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聖經詩篇一百零三篇 14 節)

  祂每時每刻體恤我們;不讓我們走一步過於我們力量的路。── 海弗格爾(Frances Ridley Havergal)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
1月4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耶穌對他說:回去罷!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聖經約翰福音四章 50 節)

「你們禱告祈求……只要信……」(聖經馬可福音十一章 24 節)

  如果這裡有一件事需要專一的禱告,就該禱告直到你能信神,直到你能發出無偽的讚美來感謝神的答應。 如果神的答應一時還在中途,切勿重新求神答應你的祈求,因為這表示你沒有信神。

  這種不信的禱告非但不能幫助你甚麼,反能減少或消滅你的信心。獻上這種禱告的催促,定是出乎撒但或是自己。 這也許不能算錯:當神還放你在一個等候的地位,你再去向祂申說,可是切記你必須帶著信心,不要把你自己禱告得失了信心。

  你可以告訴祂,你仍然等著祂、相信祂,因此仍然讚美感謝祂的答應。你如果確信答應必將來到, 你能夠先為著尚未來到的答應感謝讚美神。我告訴你:沒有一件東西比這更能堅固你的信心。

  把我們禱告得失了信心的禱告,是否認神在經上給我們的應許,也否認神在我們心中給我們的一聲「是」。 這種禱告不過表示我們的心沒有安息,沒有安息就是不信禱告的答應。「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 (希伯來書四章 3 節)。這種把我們自己禱告得失了信心的禱告,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集中在難處上,過於在神的應許上。 亞伯拉罕「不想到自己的身體……不疑惑神的應許」(聖經羅馬書四章 19、20 節,英文聖經直譯)讓我們儆醒禱告, 免得入了迷惑,以致把我們自己禱告得失了信心。

  信心不是感覺、不是眼見、不是理由,乃是在神的話語上抓住神。--伊文思(James Evans)

  焦急的開始就是信心的結束,信心的開始就是焦急的結束。--喬治穆勒(George Muller)

  在舒適的環境中,你決不會學到信心的功課。神常在我們孤單的時候給我們應許;然後用祂恩典的話語當作印蓋在所給我們的約上, 便暫時退後去看我們究竟相信多少;祂又讓那誘惑人的來試探我們,讓我們的遭遇似乎與祂所說的完全相反。這時候就是信心贏得冠冕的時候。 這時候就該在黑雲之下、風波之中,發出勝利的歡呼來:「我信神祂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使徒行傳二十七章 25 節)--選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