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傳道者說到,世上的一切都是虛空,是短暫、不可靠、是徒勞無益的。萬事萬物不斷重複且規律的循環運轉著,一代過去,一代又來,過去的世代沒人記得,將來的世代也不會有人記得,一切是如此的了無新意又沒有意義。傳道書的開頭用這麼消極、悲觀甚至絕望的態度來看待人生,我們就不需努力認真地過生活嗎?身為神兒女的我們,更要展現出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即便曉得生命短暫、困難不斷,一切是如此的不可靠,但神兒女所在意、所尋求的乃是永恆的盼望與生命。
禱告: 天父!祢愛我們,使我們在祢的創造之下生活,享受一切的美好,也經歷困境中神的扶持與帶領,雖一切都是短暫、都是虛空,但神的慈愛永不改變,使我們在生活中能活出基督耶穌的生命,曉得我們所盼望是將來天上永恆的依靠。禱告是奉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心得:傳道者在這裡所指的智慧是人的才識、見解、聰明而他以他的智慧考察天下間的一切事後得出一個結論—全是虛空,全是捕風,人的智慧沒辦法使我們的生命得到滿足,至終只帶來愁煩及憂傷,儘管傳道者的智慧勝過以前所有的統治者,也無法逃脫空虛的結局。
難道人生最終只是一場空嗎?不是的!真正的智慧和生命是從上帝而來的,若是只專注於日光之下的世界,人生便毫無盼望,但當我定睛在日光之上的上帝,便會跳脫人生的空虛和絕望,因為知道我的生命意義在於祂,並非世界上的汲汲營營和知識、名利富貴,我的生命並非只有短暫的幾十年,而是上帝裡的永恆生命。
禱告:天父,謝謝你讓我知道我的生命盼望在於你,世間一切都會消逝,唯有你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獨一真神,在你才有真智慧、生命,謝謝你讓我得著這恩典,禱告是奉耶穌的名,阿們。
第一、二章
虛空的虛空:這是本書的主題(一1-11)。這個主題也就是因人犯罪之後,神的創造意義因人的罪(創三17-18)人不信,以致日光之下的一切成為虛空。傳道書第一章,首先就感歎人生是「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然後又放眼世界透過時光隧道大膽而肯定地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這一句智者之言,也可以說是千古絕唱。
1) 智慧的虛空(智與愚均難逃一死)。
2) 勞碌的虛空(勞碌所得,歸於後人)。
3) 目標的虛空(盲目追求,不知何為崇高目標)。
4) 競爭的虛空(成功之日,嫉妒隨之而來)。
5) 貪婪的虛空(物慾如深淵,永遠填不滿)。
6) 名譽的虛空(過眼雲煙,轉眼即逝)。
7) 金錢的虛空(財富增加,平安滅少)。
8) 希望的虛空(錢財子女過多,煩惱亦必增加)。
9) 美色的虛空(有些婦女心是網羅,手是鎖鍊)。
10) 報價的虛空(正直人常被遺忘,善人、惡結局幾乎一樣)。
由上列「十大虛空」看來,人生真是毫無意義,一切努力都是「捕風捉影」,一切掙扎都是徒然,一切希望都是泡影,這是何等的悲哀!
可是,作者列舉這麼多可悲的「虛空」的事例,用意是在提醒世人,務要追求永恆的產業與福份,而不是短暫的歡娛和必能朽壞的物質。因為人的生命具有理性和靈性,墳墓更不是生命的終點,這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因此所羅門為虛空的人生提出了人生的價值;人是上帝的創造,人的生命最後也必歸回天國。他的觀念後來在耶穌所說的話裡得以完全的解答:「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有了這樣的信仰,我們在世上為人就不會專心追求屬世的享受,落在「虛空、虛空、虛空」的歎息之中。因此,傳道書決不是悲觀主義者的怨嘆之詞,而是藉著屬世種種虛空的事實,喚醒世人醉心物慾的愚人,尋找那屬天的最大智慧,並且以無比的虔誠,呼籲世人在少年時就要立志尋求永恆而豐富的生命。尤其是基督徒能為主而活作,一切才有實際、有意義。每天為主而活,神自己就成了我們真正的滿足、喜樂與平安。在基督裡,人類找到了歷代以來所願望的一切,就是:生命、滿足、豐富、喜樂、榮耀,永遠的生命。
所羅門也是大名鼎鼎的哲士,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他利用科學既不能得到快樂與滿足,就改以哲學方法查究人生奧祕,結果「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一13-14)。(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日本哲學家川端康成都走了自殺之路。)
所羅門又以物質方法追求心靈的快樂與滿足。於是運用智慧,收集到國的財寶。(代下九13-18)結果「日日憂慮,勞苦愁煩,連夜不安,而且自己勞苦所得的給別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二18, 22-23, 26下)可見唯物主義仍是虛空(v.12-16)
祈禱:神啊,雖然虛空的虛空,一切皆為虛空。然而,祢卻是我永遠的滿足,祢賜給我真正的滿足感,也賜給我平安與喜樂。
閱讀: 傳道書1章1-11節 | 全年讀經進度: 以賽亞書5-6章 ; 以弗所書1章
眼看,看不飽。—傳道書1章8節
美國太空人弗蘭克·博爾曼(Frank Borman)負責指揮首次環繞月球的太空任務,但他對此並無深刻的印象。在這趟來回需時兩天的行程中,他因為暈機不適而嘔吐。他說,無重狀態的確很新奇,但新奇的感覺只有三十秒,後來也就習慣了。在近距離觀看月球時,他發覺其顏色單調乏味,而且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隕石坑。他的團隊拍下了這片灰色荒蕪之地的照片,過後便開始感到沉悶無聊。
弗蘭克去到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地方,但卻覺得這算不了什麼。如果他對這個世界以外的經歷都很快厭倦,也許我們應該降低對這個世界的期望。傳道書的傳道者察覺到,世上沒有任何經歷能帶給人永恆的快樂,正如1章8節說:「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我們或許會感到片刻的欣喜,但這種喜悅轉瞬即逝,我們便會尋求下一個刺激。
弗蘭克在那趟任務中感到興奮的一刻,是看見地球在黑暗中從月球背面升起,並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好像一塊藍白交錯的漩渦紋理大理石。同樣地,我們真正的喜樂是源自聖子的光照。唯有賜生命的耶穌能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愛和美善。我們最大的滿足感並非來自這個世界,即使人類可以登上月球,卻仍無法得著真正的喜樂和滿足。
何時是你最快樂的時刻?但為何不能持久呢?
歡樂總是轉瞬即逝,這讓你學習到什麼?
親愛的耶穌,求祢用祢的愛來光照我。
作者: 韋陌格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傳道書的其中一個關鍵主題是「日光之下」。在今天的閱讀經文中,第3節和第9節都有提到「日光之下」,而在這卷書的其他地方還出現了27次。「日光之下」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指按照世界的體系、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在地上所做的事。傳道書拿「日光之下」所發生的事,來對比根植於天國的心思所行的事。傳道書描述了人生的絕望,其重點在於,我們要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或目的,就不能按著這個世界破碎的體系,而是要按照天父的心意來生活。
柯貝爾
頌讀(大聲讀聖經):傳1:1-11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從今天所讀的經文,來思考作者想要提醒我們什麼事?作者提醒世人,人的一生若沒有神的帶領,一切勞碌所得都將虛空,最終都毫無意義。在傳1:3提到「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這裡提到人在神之外所有的勞心和勞力,所帶給人的收獲,從世人角度來看似乎很不錯,但人這一切的收穫,對地、太陽、風、江河等大自然的運轉,顯然毫無影響;它們仍按著神的計畫去行。世人或許認為自己發明了一些了不起的產品,簡直棒得不得了,得了最高榮譽,但過一段時間後,這項發明卻無人會再紀念,因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所以所羅門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世人,人世間所有的事物都不能滿足人心,人世間所有的哲理言論,無窮無盡,卻都不能賦與人真實的價值。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許多事物在當事人眼中猶如肥皂泡,在陽光下五彩繽紛,非常吸引人,一旦破裂成泡沫,頓成空泛,無跡可尋,在經歷者的眼中,真是虛空的虛空,毫無價值。一個心中沒有神的人,凡他所作的一切,盡都是虛空;反之,若此人心中有神,神就是他所作一切的實際,此人所做的便具有永恆價值。祈求主幫助我們在這世上,要能夠找到真神,使我們的生命具有價值,可以存到永恆。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所羅門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不是人多努力,多有成就,看起來多麼風光等光環;這些成就、風光對神而言都是虛空,都是補風,毫無意義;大自然的運行不會因你的風光、成就而有所改變,唯有當你認識這位真神時,大自然竟為你喝采。
頌讀(大聲讀聖經):傳1:12-2:11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從今天所讀的經文知道,作者所羅門王認為「智慧」和「知識」,都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傳1:18),為此他打算從其他角度,加以探索在什麼情況下也會是虛空呢?作者從三方面來思考這問題:(一)「喜樂」和「享福」值得一試,因為它們似乎能夠滿足人的感官;但經過試驗喜樂和享受福氣的結果,發現它們竟也是虛空。(二)透過智慧引導,想藉著「酒」使肉體得到舒暢,想抓住人愚昧的心,發現這樣的想法也是一種虛空。(三)為自己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買了許多僕婢、牛羊,積蓄大量金銀財寶,收集各國的財寶,及得了許多嬪妃等;作者所擁有的這些東西,比以前所有耶路撒冷城的人所擁有的還多。作者雖得到這些東西,到年老時仍認為這些東西帶給他的也只是虛空。作者回顧自己所「看到」或「體驗到」的人事物,他最後下個定論「我手所經營的一切和我所勞碌做的工,全都是虛空,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2:11)」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所羅門王透過不同的角度去體驗人生,無論從精神、肉體、物質等層面去體驗,最終都發現帶給他的滿足都只是短暫的,等這短暫滿足過去後人心又呈現出虛空。人雖有智慧,但若無法克制自己「心」的慾念,竟隨著自我的心去勞碌、享樂,看似得到自己應有的福份,但這些到頭來都是虛空,對永恆的生命是毫無益處。祈求主幫助我們能認清所羅門帶出的警惕,不要沉迷於讓自己虛空的人事物上。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作者在傳1:18提到「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增加知識,就增加憂傷」,提醒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需要時時自我警惕,不要落入世俗人的想法與作法裡,無止盡去追求世上的錢財、名利、身份地位、智慧、聰明等;因我們這個人已不屬於這世界,我們需要更多思念天上的事,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少「虛空」一些,進天家時可以非常的適應。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8/31/痛苦的真相
【經文】傳道書1章12-18節
在新冠疫情剛開始時,克禮和朋友們在大峽谷結束了為期25天的泛舟之旅,把船停靠岸邊。前來取船筏的人告訴他們有關新冠病毒的消息時,他們以為對方是在開玩笑。但在離開大峽谷的途中,他們的手機接連作響,各自收到父母的緊急信息。這令他們大為震驚。他們真希望能再回到河邊,逃離殘酷的現實。
在一個墮落的世界,知道得越多往往就越痛苦。撰寫傳道書的智者說:「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1章18節)。有誰不羨慕孩童能享受單純無知的幸福?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種族歧視、暴力和癌症。在我們長大並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惡習之前、在我們發現家族的秘密之前(叔叔酗酒的真相或導致父母離婚的原因),我們不是活得更快樂嗎?
人們無法擺脫知識所帶來的痛苦。一旦我們知道些什麼,便無法假裝不知道。但有一種至高的知識,使我們能夠堅忍,甚至能成長茁壯。耶穌是上帝的道,祂也是真光,能照亮我們的黑暗(約翰福音1章1-5節),「上帝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哥林多前書1章30節)。你的痛苦正是使你奔向耶穌的緣由,因祂瞭解你,關心你。
【思想】
有哪件事是你不希望知道真相的?
告訴耶穌,把這事交給祂。每當這又使你心煩意亂時,就再次求告耶穌。
【回應】
耶穌啊,我不喜歡受苦,但如果痛苦能使我親近祢,那麼受苦就是值得的。
敬拜詩歌:我神真偉大 (How great is our God) (Chris Toml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5qDljEw7Q
一、安靜:主啊,從亙古到永遠,祢是神。
二、讀經:傳道書 1:1-11
1. 重點說明:
傳道書的作者是集世上權勢、財富、尊榮與智慧於一身的所羅門王。然而,這位世人眼中的勝利者,何以竟連番說出「虛空的虛空」那麼消極悲觀的話呢?且看大自然的周而復始、世代的川流不息,人在日光之下的一切勞碌,都不能帶來永恆的益處。即使文明的發展似乎一日千里,每一世代都誤以為自己創造了歷史,但這一切不過是轉眼雲煙,一切偉業都將隨風而逝。對仍在今世勞勞碌碌、汲汲營營的人,還有什麼比這短短數語,更加讓人當頭棒喝!
2. 鑰節: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 1:8-9)
三、默想:
■本書作者是誰?他是什麼樣的人?本書開宗明義說出他的主題為何?(v.1-v.2)
■傳道者舉哪些事物為例,以證明他的觀點?(v.4-v.7)
■為什麼這些周而復始的事讓傳道者厭煩不已?在哪些情況下,我也會有類似的感受?造成我空虛的原因為何?我會用哪些方式來排解內心的這份空虛感?
四、禱告:主啊,傳道者的心情,人皆有之;求祢賜我能聽的耳,我願意思考傳道者的這番忠告,好讓我得著智慧的心。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傳道書 1 章 1-11 節
敬拜詩歌:同聚在美地 (Greg Howlett) (讚美 144)
https://youtu.be/bZvgNMJn8eI
一、安靜:主啊,我的指望在乎祢。
二、讀經:傳道書 1:12-2:11
1. 重點說明:
世上鮮少有人能像這位君王,有能力、有權力,也有財力進行這一場昂貴又豪邁的人生體驗。他以君王之尊嘗盡世人所渴想獲得的一切,也專心尋求、查究、察明智慧,但讓人沮喪的是,似乎所有的努力,皆是枉然,物質的豐盛,並不能帶來恆久的滿足,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原來日光之下,一切所作,如果少了日光之上的神,都是虛空捕風,毫無益處。
2. 鑰節: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 2:11)
三、默想:
■傳道者竭盡心力去體驗人以為美善的事物,其目的何在?(2:3)
■他從這些經驗中領悟到什麼結論?(2:11)
■我心靈中所渴望的是什麼?我忙忙碌碌追求的又是什麼?曾否得著心中所渴想的一切?我的心靈如何能真的獲得滿足與安息?
四、禱告:主啊,祢是我生命中真正的渴望,若離了祢,我所追求的一切都會過去,都是虛空。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傳道書 1 章 12 節 -2 章 11 節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12-09-1-1-11-864d255c30744559b03ddef0050656a6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NtqXfi3ZKA
二、閱讀經文
傳道書1:1~11
1: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1: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3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1:4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1:5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
1:6 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1:7 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1:8 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1:9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1:10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1 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傳道者為何重複5次地提到「虛空」?我在基督裡找到了什麼樣的人生意義?
2. 傳道者以什麼比喻來說明日光之下沒有新事?在沒有新事的世界裡,我的人生因著耶穌產生了什麼改變?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40天禁食禱告:生命冊福音行動第四十一天:
四十一天的禱告重點:持續為認領對象禱告。
2. 每日金句:
傳1: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Fl_gGYrs
4.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5.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以西結書40~42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12-09-40-42-69e5ea7729e74758ae7ddb1bb77907d4
6.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12-10-1-12-18-c19012eda3f24bb392034df5723326fe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1xgxAr9Zs
二、閱讀經文
傳道書1:12~18
1:12 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
1:13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1:14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1:15 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
1:16 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
1:17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
1:18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為什麼世人的一切勞苦都是徒然?為了讓自己的勞苦不成為徒然並能結出果子,現在我應該怎麼做?
2. 為什麼越有智慧,煩惱也會跟著越來越多?什麼是我要尋求的真智慧?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40天禁食禱告:生命冊福音行動第四十一天:
四十一天的禱告重點:持續為認領對象禱告。
2. 每日金句:
傳1:13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RQAmYyOAs
4.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5.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以西結書43~45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12-10-43-45-7fe65dad255c4723b52cf935eed95fcf
6.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20221211講題:大哉問?! 講員:李俊霆教師 金句:12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祢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13求祢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詩39:12-13)
這是傳道書的信息,如果有印象,在去年(2021年)疫情當中,有大約60位左右的弟兄姊妹參與在台灣信義會所主辦的信徒靈修會,每一年台灣信義會在八月份都會進行信徒靈修會,去年和今年都是邀請到劉幸枝牧師在我們當中分享,去年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傳道書,他訂主題是《美麗人生》。傳道書怎麼會是美麗的人生呢?其實在第一講就跟大家分享了傳1:1-3日光之下的勞碌、傳1:4-7日光之下的重複,虛空的虛空,凡事都虛空,在傳1:2傳道者就如此說,用一個最高的等級來傳講一切好像都是虛空的。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日頭出來,日頭落下;風一下吹到南邊,一下吹到北邊,轉來轉去,又吹回原來的地方;江河往海裡流,海卻不滿,萬事令人厭煩,這樣豈是美麗的人生呢?傳1:8-11日光之下的意義,劉牧師在那次跟大家分享:「人生如一團難解的迷霧,一生勞碌有何益處?繞一圈又回到原點,不得滿足的困境,好像沒有任何的事物能真正的滿足我們的生命,這世界看來看去好像了無新事,所以沒有一件事是人可以說是新的,因為以前的世代可能已經有了,只是不同的形式罷了,不被記念而被遺忘。」去年劉牧師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圖畫,就是虛空畫,可能滿桌的山珍海味,但就一顆削了一半的檸檬放在那裡,或是一些精緻的書籍旁放了一顆骷髏頭,或一個懷錶、時鐘,類似這樣的畫、靜物的寫生,描述了美好時光,卻留不住,好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山珍海味再怎麼吃好像都無法滿足我們所有的胃口,最後都落到茅廁裡,這世界上真的有穩賺不賠的事業、生意可以做嗎?到底什麼是可以永遠長存的?中國詩人蘇軾也感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虛空畫讓人看了好像是美麗的人生,但又好像沒有完美,就留了一顆削了一半的檸檬在那,就好像疫情來到,如果神在我們人生中擺了一顆酸檸檬,讓我們在這場山珍海味的宴席中,彷彿又受到了點刺激。
人間大小事:傳1:8-11。8萬事令人厭煩(或作: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還記得該隱時代的人,就有彈琴吹蕭之人的祖師、打造銅鐵利器的祖師,所以這些已過的世代,彷彿大家也忘了,彼得說:「末後的日子,人會譏誚說好像天地仍像當初神造的那樣,其實已經經過一個大洪水的毀滅,人都忘記。」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或作滿有困乏。人間大大小小的事,現在已有的,以後好像會再重覆,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沒有新事,不斷地反覆,到底有何意義?所以人不斷有這個大哉問就是「人生的意義到底為何?」人間大大小小的事,到底對我們的生命有什麼終級的意義嗎?
去年劉牧師也引用了叔本華的名言,叔本華是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德國的哲學家,通常他被視為是悲觀主義者,他有一句名言:「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就痛苦;慾望滿足了, 就覺得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想想這句話是不是也是我們人生的寫照?我們在慾望不得滿足時就滿有痛苦,不斷想要追逐不同的人事物來滿足我們的生命,但真正得到時,卻又覺得不過如此,人生真是無聊,到底什麼才能夠使人生真正有意義呢?於是傳道者就開始用他的智慧來探究。
智慧的探究:傳1:12-14。12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13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4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者用智慧來探究人生各樣的事,這裡說「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結果發現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好像風一樣抓不住,是虛空的一團迷霧,可能瞬間就消散。他發現一件事就是「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當然在傳道書中也提到有神的恩賜,得以享福。
傳2:3我心裡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我心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接下來他就說他喜好動大工程,造園囿,買僕婢牛羊,積蓄金銀財寶,得唱歌的男女,許多妃嬪,我心所樂的,沒有禁止不享受,他真是享盡了人世間一切的榮華富貴、一切的享樂,結果最後他說…誰知都是虛空,沒有一樣好像是可以使他肉體舒暢的, 都只是短暫;沒有一樣能夠使他有長久、永恆的滿足。其實這樣的智慧已偏離了神永恆的法則,當然所尋找的就是這些令人虛空、勞碌、捕風的事。
傳12:13-14 13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4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在傳12:8傳道者再次說到「虛空的虛空」,彷彿傳1:1-12:8就是這個傳道者所說的話,也有可能v9-14就是後來的世代的編輯者把這加進去,當然也有可能是原先的傳道者下了一個總結「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原文裡沒有「本分」二字,人所當盡的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v14是給人其中一個原因說,因為所有的事,沒有一件是躲得過神,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聽來是好像很嚴肅、嚴厲,就是要審問我們,但善的,神也會問我們,為的是要獎賞,所以到底我們是選擇走善道,還是選擇為惡,至終被神審判?這是傳道者給我們的提醒。
大部分的人是說傳道書是所羅門所寫的,所羅門是在耶路撒冷做以色列的王,那所羅門的一生,其實違背了申命記中,神吩咐王不可以做的三件事:一、不可以重新的回到埃及去買馬,好像擴增他軍事的力量。二、不可以多積金銀,所羅門時代的銀子在街上彷彿是石頭一樣。三、不可以 多娶妻妾立妃嬪,結果所羅門是歷來最多妃嬪的,他有三百個妃、七百個嬪,總共有一千人,難怪他說:不要和爭吵的婦人在寬闊的房屋居住,寧可住在閣樓上面。甚至在聖經中提到所羅門在晚年時,還因為他娶的這些妃嬪,就轉離了神,去拜那些從各國來的公主們所拜的偶像,還為她們在山上造許多不同地方公主們所拜的偶像神龕、廟宇,就在山丘建立這些丘壇,他被妃嬪迷惑了心,離棄了兩次向他顯現的神。其實有人說傳道書是所羅門後來悔改後,非常晚年時所寫下來的,他在箴言中也提過,箴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真正的智慧是從神而來,他的父親其實就是他最好的榜樣,所羅門之所以可以一生年日在平安當中,沒有爭戰,其實是神記念他與大衛所立的約,要不然行罰早就該降下來了,但神說,因為大衛的緣故我要等到所羅門過世後,在他兒子那輩國家才會分裂。
詩39:5-6,11都分別寫到「虛幻」。5祢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祢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細拉)6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11祢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世人真是虛幻!(細拉)然而,感謝神,大衛十分親近神,他跟神有個很好的關係、一個正確的關係,所以他知道這一切的虛幻不是他所能夠掌握的,然而他心中仍有盼望,因為有位與他立約的神。
詩篇39:12-13 12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祢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13求祢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得享安樂、得以喜樂)可以再次享受生命,那個力量復原過來,因為我們的生命不是只有短暫的今生而已,我們的生命應當在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神裡面存到永永遠遠,所以大衛的金詩也說到:「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16:11)大衛知道他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跟他的列祖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他求神寬容,求神讓他在去而不返,在離開這個世界。像我們上週看到老金牧師最後的影片,他登基的背影,他去到神永恆的國度那。然而我們在去而不返之先能夠力量復原,能夠重新的、不斷地在神裡面,像保羅所說:「一天新似一天,即使外在的肉體是漸漸朽壞,但跟神的關係卻是越來越親密。」所以我們需要屬天的真智慧,而非撒旦鬼魔想要偷竊、毀壞我們生命的智慧,引誘我們想要用其他的人事物來代替神,想要使我們的肉體舒暢、心靈舒暢,都無法有真正永恆的滿足,於是雅各勸勉我們:「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於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1:5)所以真智慧是從神而來,神才是一切智慧的源頭,人生看似幻影,然而在主耶穌基督裡,一切神所應許的都要成為阿們、成為真實的。
最近收到一則代禱消息:「國民法官」制要來了!2023/01/01將正式施行,將有3.5萬民眾收到第一梯次的備選通知書。我們當中有沒有人收到?有沒有人被選為國民法官?當然有一些選擇的要求、條件,他還是不能拒絕,你除非有些相對應的情況可以拒絕成為國民法官。但是台灣準備好了嗎?
同樣的一張口可以叫人全家得救,也可以叫人全家敗壞,傳1:8「萬事令人厭煩,人都訴說不盡。…」天使告訴哥尼流說:「你要去找稱呼西門的彼得,因為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保羅提醒提多:「有一些人的口總要把他們堵住,他們因為貪不義之財,將不該教導的人的教導人(假教師),結果就敗壞了人的全家。」;有位俄國的作家屠格涅夫,他有天在街上散步忽然遇見一個衣衫藍縷的窮人向他乞討,他請求跟屠格涅夫給他一些東西吃,但是他摸遍全身所有的口袋,然後對這窮人說:「兄弟啊!實在對不起,我們沒有帶什麼吃的東西可以與你分享,請你見諒。」誰知聽完這句話那個窮人緊緊地握住屠格涅夫的手,眼眶泛紅,連連道謝,嚇得屠格涅夫既慚愧又驚奇的問說:「你謝我做什麼?我又沒有什麼東西給你。」窮人說:「我發現活在世界上已經沒有意義了,我沒有親人也沒有任何陌生人會關心我,原本想說找點東西吃了之後就去自殺,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有溫暖,你居然稱我為兄弟,是你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救了我的命。」同樣一張口可以叫人全家得救,也可能叫人全家敗壞,我們所訴說的萬事訴說不盡,到底是令人厭煩或令神厭煩,還是能夠使人全家得救?國民法官制度的設立原本就是為了要彌補職業法官和一般民眾之間認知的落差,所以讓職業的法官不至於因為判決不符合社會期待,就被民眾批評為恐龍法官,所以就有這個國民法官的制度。在這規定中審判、檢查、辯論的三方都要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方式來進行論述和審判,但是在試行模擬的法庭當中,就已發生過這樣的事,就是檢查這一方和辯論的雙方都想要說服國民法官,也有法官就在現場開始教導那些聽不懂的國民法官,可是他們在教導的過程中,又好像要改變他們的想法、看法,所以試行時就已有這些爭議發生。針對虛空的人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一段說,我們求神來潔淨我們的口,正像祂用壇上的火炭潔淨了以賽亞的口,以賽亞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6:5)
其實教會就有這種類似國民法官的設立,這是耶穌親自告訴我們的。太18:11-14耶穌講了一個比喻:「11人子來,要拯救失喪的人。12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13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14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裏失喪一個。」所以今天一百隻羊,思恩堂有一百個弟兄姊妹,九十九隻都不斷地在傳說上帝的真理,但是有一隻羊迷路了,他時常去講八卦,所以這隻羊叫做迷路的羊,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在太18:15-17 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16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 17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弟兄姊妹,當我們不讀經、不禱告、不奉獻、不服事,當我們不斷的隨從今世的風俗、談論八卦,其實就像v15所說的:「你的弟兄得罪你...」,當我們不讀經、不禱告,你知道你是得罪了身旁的弟兄嗎?耶穌告訴我們這個勸誡的過程,首先是只有他跟你在一處時,指出他的錯來,你先去跟他講,不是這個弟兄得罪你,就當眾指責他,而是私下跟他說,指出他的錯。但我們卻常發現被得罪的人,通常是找其他的人去講,可能跟家裡的人訴苦,可能跟另一個毫不相干的人訴苦,但就是不會去找得罪他的人當面澄清,於是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也無辦法真正解決問題。耶穌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弟兄聽你的,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如果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去。這一兩個人、兩三個人是要做什麼?憑這兩三個人的口要做見證,句句都要定準,所說的每一句話照聖經的真理來定準,到底他做了什麼得罪你的事?一件件說清楚,這件在聖經裡是不是這樣所講的?所以我們不只是兩三個人一起RPG禱告,RPG不是聊八卦、不是向別人訴苦,是要來到神的面前,求神用壇上的火炭煉淨我們的口舌,使我們的口發出清潔禱告的言語,可以達到神的面前,不是讓我們的怨氣達到神的面前、不是讓別人得罪我們的那個苦毒達到上帝的面前,而是讓耶穌的寶血來洗淨我們的口舌,憑這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是定準的,不是受傷情緒所發出的苦毒,已經偏離了真相,叫聽的人也受到汙穢,我們不但得罪了我們的弟兄,還得罪了神,主耶穌說,若是不聽他們,如果這兩三的人來,而且是句句都照著神的真理說了,還是不聽,那才去告訴全教會這個人要小心,告訴全教會了那他還不聽,那就看他像沒有得救的人一樣,但不是放棄他,而是不斷地勸說,一次、兩次、三次的勸說就是為了要說服他能夠回到神的真理中,這樣他的生命才不會像外邦人和稅吏的結局一樣,是枉然、虛空、捕風,只不過在地上存留了八十年、一百年,最終卻在永恆中無份。18「我實在告訴祢們,凡祢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祢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才是真正RPG會帶出來的權柄和能力,因為那兩三個人都是句句定準,按著神的真理在聖靈裡不斷地禱告,不斷為這地悔改堵住破口,才能夠得到屬天的權柄,讓我們在地上所綑綁的,在天上也要綑綁,讓這兩三的人彷彿是國民法官的人,句句所定準的也能夠在天上的法庭拍板定案,所以就帶下屬天榮耀的權柄來。主耶穌說:19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20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因此,我們的禱告一定要有主與我們同在,不是因為這兩三個人有什麼知識、學問、聰明、智慧,可以解決教會裡大小紛爭,保羅說你們中間沒有智慧人嗎?為什麼把弟兄跟弟兄彼此告狀就已經是錯了,還告到外邦人那裡去?21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22耶穌說:「…乃是到七十個七次。」也就是這個弟兄饒恕一次、兩次、三次…,彼得本來想說到七次可以了吧?第八次我就要咬牙切齒了,不料耶穌說:「你慢慢等吧!等你饒恕他到完全的地步,已經想不起來他到底怎麼得罪你了,饒恕了四百九十四次之後你再去找一兩個人。」何等不容易,但這叫做「與主同質整合」,在現在的科技業有個熱門的議題叫做「同質整合」跟「異質整合」,晶片到底能不能再小,還是有什麼不同的套件可以異質但可以整合再一起?我們與主耶穌是同質還是異質?可以整合嗎?主耶穌說:「你要饒恕到七十個七次。」
12/1早上的晨間祭壇,全國禱告網絡推動國家轉化走過了十四個年頭,從2015年開始有晨間祭壇,後來這個時間調整到週二至週六早上六點到七點,叫做「六七晨禱」,六點到七點時會在ZOOM上進行,現在全國有超過五百多位的祭司,早晨會在ZOOM上,有一些可能在教會進行,他們就是用同一個帳號,但可能有些弟兄姊妹在他們的教會裡同步進行。七點之後也會把這個連結傳在YouTube上,如果弟兄姊妹想要加入晨禱祭壇的群組也可以來跟我說,我幫你邀請進到群組,那你每天就會收到連結,如果要在六點到七點進行,那就是用ZOOM進到連結。如果你想要在一天當中其他的時間與主儆醒片時來為國家守望禱告堵住破口、學習如何真實的轉化,進到我們的家庭、職場、國家,那你可以用其他的時間點YouTube的連結進去觀看。
那天是為著社會濫用言論自由,充斥了不負責任的言語惡俗,做悔改,後面有做宣告,所以我就將這兩個禱告文,邀請弟兄姊妹讓我們一起用這個禱告來潔淨我們的心、口舌,好讓我們可以被主使用。
前面這一段是悔改的禱告,這是臺東的鄭秀文牧師禱告的內容:主耶穌祢是我們全人的主,整個國家的主,祢用祢的命救贖了我們,我們應當屬於祢。但我們承認,我們沒有把心,更沒有把口舌交給祢,因為在我們裡面還是充滿了驕傲,常常高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祢的真理。最愛聽奸詐之言跟邪惡之語,超過愛祢的真理。我們承認我們非常愛聽名嘴和政論的節目,因為我們喜歡找合自己心意的意見,而不是合神心意的話語。我們的心吸引黑暗,國家成為四處都是假消息,還有不負責任的話語。主啊,我們其實四處點燃了惡毒的火,害我們的百姓被假消息所操縱,也被利用來塑造國內外的輿論風向,我們卻不自知。我們的心實在是滿了汙穢。
求主赦免我們,沒有講出造就人的話,也沒有辦法為我們的口舌承擔責任跟使命,常常叫聖靈祢擔憂,是神所厭惡的。我們輕易吐出對公眾人物還有別人的假見證,在弟兄當中,我們布散了紛爭,汙穢了自己,也汙穢了國家。求主赦免我們,高舉個人的自由,不願意被祢的真理跟聖靈來限制,我們心想要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但其實這不是自由,是甘願受到罪惡的轄制,使得國家陷在禍患當中,求祢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和我們國家的污穢,救我們脫離濫用言論自由,也習慣說出不負責任言語的罪,使我們重新照著祢的真理來學習,來履行責任倫理。如此悔改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所以我們要常常做認罪悔改的禱告,因為我們每天在言語、心思意念、行動、作為、態度上多為違背神的旨意。
後面這段是宣告跟代求的禱告,這裡講到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這段是彰化楊友欽長老的禱告內容:我們的主,祢是全能信實恩典的主。起初創造天地,是用主神的話而造的,主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祢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主神,我們的嘴唇是不潔的,我們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當中。今天我們眾祭司,來到施恩寶座前宣告,要用主耶穌的寶血,潔淨我們邪僻的口和乖謬的嘴,我們口中言語要以聖經真理來遵行責任倫理,好對我們所說的話負責。奉主的名來宣告,我們眾祭司,不論是在家族裡,在職場,在教會,口中所出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溫柔地回答眾人。汙穢的言語,淫詞妄語,戲笑的話一句都不可出口,並且要隨時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我們求主神聖靈來幫助我們,當我們碰到衝突,壓制或逼迫的時候,使我們能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止住怒氣,不落入憤怒的試探當中,也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而發出批評論斷。身為君尊的祭司,我們要舉起聖潔的手,為他們祝福禱告,並且以恩慈來對待逼迫我們的人,正如父神恩待我們,也要以耶穌基督的心憐憫饒恕逼迫我們的人,正如父神在基督裡饒恕我們。奉主的名宣告,眾祭司每天要用聖經的真理和祭壇的大能去履行、善盡言論的責任倫理,除掉在家族裡,職場,教會中一切的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紛爭,保守己心勝過一切,口中釋放神話語的能力,帶下神同在的氛圍。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禱告,阿們!我們耶穌的寶血洗淨遮蓋、除去我們的罪,才能夠吸引神的同在,在你們RPG禱告小組中有經歷到神的同在嗎?還是因著我們話語的作物,把神從我們當中趕走?我們求主、聖靈來幫助我們,用耶穌的寶血潔淨我們的口舌,使我們的口舌可以成為禱告的器皿。
在新約中保羅也曾提到虛空。在羅8:20-21 20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21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享:原文作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所以為什麼會虛空?因為有敗壞轄制人,因為有罪惡進入了人的世界,所以使人生充滿了虛空,然而所有的受造之物都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現出來,好讓他們可以一同享受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所以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I beat my body and make it my slave…」(NIV),我好像是鞭打我的身體,讓他成為我的僕人一樣,保羅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所以他可以靠著聖靈攻克己身,他可以不用活在虛空之下,他反倒可以跟人分享喜樂的人生。
介紹這本《30天禱告手冊-基督裏的喜樂人生》給大家,如何脫離虛空的人生?就是一定要有耶穌在我們的心裡,而且是耶穌在我們的心裡作主、作王掌權,祂在凡事上居首位。我們思想所羅門擁有了世人所羨慕的榮華富貴,然而他卻不斷的宣告這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然而,這被關在監獄的,不但不是王,而且還是位階下囚,是個囚犯,保羅被關在監獄裡他接受腓立比教會的供應,他以前是織帳篷維生,靠福音養生,但他現在被關在監獄裡面,但神透過腓立比教會打發以巴弗提來供應他,他沒有金銀財寶、積蓄,他更沒有妃嬪,保羅是單身,但他卻寫了腓立比這卷書,不斷地告訴腓立比信徒要「常常喜樂」,保羅活出了一個喜樂的人生,而非虛空的人生。他在腓立比三章講到,他看萬事如同糞土,為要得著基督,從前他誇口他的血統純正,他誇口他是加瑪列門下的高徒,但當他遇見了耶穌,這位呼喚他的名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的這位主,掃羅說:「主啊!你是誰?」主就回答他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你去抓基督徒你就是在逼迫我。當保羅悔改了他的人生,他放下了一生他所誇口的,他宣告耶穌是他全所有,他寧願放棄一切看作是糞土,毫無價值的,他都要得著耶穌基督。腓立比書當中說:「我或著是繼續活著能夠見你們的面、堅固你們的信心也很好,但如果我離世,好像更好,我可以永遠與主同在,那是好得無比。」但當他看明說,我還有任務,神還留下我,要堅固腓立比的信徒,他就相信他可以得釋放,他仍要活在他們當中,保羅說:「或有餘或缺乏,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所以楊寧亞牧師在這本禱告手冊中有很多的分享,鼓勵大家可以看、可以寫十架的筆記,就是聆聽主的聲音,像保羅聆聽主的聲音,而且他相信、順服,靠著這位主,致死了他的老我,把他的老我與基督同釘在十字架上,他擁有耶穌基督的心腸,遵行天父上帝的旨意,也願我們的心不再活在虛空埋怨之中,乃是活在喜樂、盼望之中,因有主耶穌住在我們的心中。回應詩歌:轉向祢
【傳道書 1:1-18】
|日光下的虛空|
傳道書的作者是「所羅門王」(參一章1節及12節),這部書記錄的是他悔改之後,在聖靈啟示下,回首看他過去的人生,而有的體驗與感悟。
傳道書一開始就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2節)。因此,傳道書看起來似乎是一部很「悲觀、消極」的書卷,但傳道書事實上是所羅門王在歷經人生各樣榮華富貴,也經歷了人生的墮落、失敗與虛空,及他對人所作的觀察,而產生了對人生的看法。傳道書的主題是「虛空中的充滿」。作者乃是讓人看見,追求「日光之下」而沒有神的日子,真的是非常虛空;但若追求「日光之上」,敬畏神、服事神的人生,那麼人生就不虛空了!
這一章讓我們看見,詩人為何認為「日光之下都是虛空」呢?
一、因都是暫時不能長久
第4節說:「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第11節又說:「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人世間的事物都是暫時而不能長久的。
二、因皆虛無不能令人滿足
第8節說:「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所羅門王的經歷、智慧和知識非常豐富,但經歷過之後,更覺得虛空。第18節他說:「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多有智慧和知識的人,以及世事的經歷愈多的人,更看得清楚這個世界的虛空和痛苦,也更能感受到人生的痛苦與無奈!
所羅門說:「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3節);又說:「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15節)。愈探究人生,人若只看「日光之下的事」,便愈發覺得愁煩和憂傷!
三、因皆是舊的,沒有新的
第9-10節詩人提到:「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一代一代過去,無人記念,都在作同樣的事。
然而,這一切的虛空感和痛苦,乃是要我們尋求「日光之上」的神,唯有認識這位永恒的主宰,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再虛空,而是有永恒的價值;不再是愁煩與憂傷,而是滿足的喜樂!
◆回應
主啊!感謝袮讓我能認識祢,我的人生不再是虛空和愁煩,而是滿足的喜樂,認識祢是我一生真正的智慧!我要傳揚祢,讓更多的人能認識祢,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背經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傳道書 1:3)
閱讀: 傳道書1章1-11節 | 全年讀經進度: 以賽亞書5-6章 ; 以弗所書1章
眼看,看不飽。—傳道書1章8節
美國太空人弗蘭克·博爾曼(Frank Borman)負責指揮首次環繞月球的太空任務,但他對此並無深刻的印象。在這趟來回需時兩天的行程中,他因為暈機不適而嘔吐。他說,無重狀態的確很新奇,但新奇的感覺只有三十秒,後來也就習慣了。在近距離觀看月球時,他發覺其顏色單調乏味,而且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隕石坑。他的團隊拍下了這片灰色荒蕪之地的照片,過後便開始感到沉悶無聊。
弗蘭克去到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地方,但卻覺得這算不了什麼。如果他對這個世界以外的經歷都很快厭倦,也許我們應該降低對這個世界的期望。傳道書的傳道者察覺到,世上沒有任何經歷能帶給人永恆的快樂,正如1章8節說:「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我們或許會感到片刻的欣喜,但這種喜悅轉瞬即逝,我們便會尋求下一個刺激。
弗蘭克在那趟任務中感到興奮的一刻,是看見地球在黑暗中從月球背面升起,並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好像一塊藍白交錯的漩渦紋理大理石。同樣地,我們真正的喜樂是源自聖子的光照。唯有賜生命的耶穌能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愛和美善。我們最大的滿足感並非來自這個世界,即使人類可以登上月球,卻仍無法得著真正的喜樂和滿足。
何時是你最快樂的時刻?但為何不能持久呢?
歡樂總是轉瞬即逝,這讓你學習到什麼?
親愛的耶穌,求祢用祢的愛來光照我。
作者: 韋陌格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傳道書的其中一個關鍵主題是「日光之下」。在今天的閱讀經文中,第3節和第9節都有提到「日光之下」,而在這卷書的其他地方還出現了27次。「日光之下」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指按照世界的體系、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在地上所做的事。傳道書拿「日光之下」所發生的事,來對比根植於天國的心思所行的事。傳道書描述了人生的絕望,其重點在於,我們要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或目的,就不能按著這個世界破碎的體系,而是要按照天父的心意來生活。
柯貝爾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qbOokynDm1g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prgGzJxxIDE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日研經釋義 <傳道書1:1-11>
傳道書根據第1節:「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知作者應是所羅門王。他曾向上帝求智慧,在承平的年代,以智慧治國,把以色列國帶入頂盛時期。他個人也在物質豐富中享盡榮華,在眾多嬪妃中縱情於美色,甚至因此離開上帝、拜了偶像。傳道書應是他老年悔悟後的作品。一開頭的第2節就給我們「悲觀」的感受:「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據《信望愛》網站的解說:「虛空的虛空」原文的意思是一種最高級的表達法,意思是「完全而無可比擬的虛空」,而「虛空」有短暫、空泛、徒勞無益…的意思。傳道者以人的角度看自然界和人類歷史,像不斷地循環與重複,「一代過去,一代又來」(1:4)、「日頭出來,日頭落下」(1:5)、「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9)本書至終的總意是,若沒有「神」、沒有「永恆」的話,人一生的勞碌與享受,都會落空,沒有價值!正如第3節說的:「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今天請為自己的人生禱告,使我們能抓住神、定睛永恆!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42OMDPPBVJ8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xD12a7TEWo4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 每日研經釋義 <傳道書1:12-2:11>
這段經文可從「虛空」與「捕風」(1:14、17,2:1、11),看到傳道者對人生的失望,這「失望」如何造成?有一個字經文中沒有出現,卻是這問題的始作俑者,就是「罪」!罪進入人的世界後,上帝所造的就不完美了,「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1:15)人在其中生活,也一定不完美,也得不著真正的滿足!這段經文中,「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出現三次(1:16,2:7、9),顯示傳道者比起別人,有超級優越的條件做各種嘗試。他尋求智慧(出現七次,1:13、16、16、17、18,2:3、9)與知識(1:16、18),卻發現「…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1:18)接著,他也追求成功、財富與享樂,「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
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2:10-11)這就是為什麼基督要降世救人的原因,只有祂能解決「罪」的問題!今天讓我們再次為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感謝祂。
傳道書簡介及1章1-3節: 講義(龍漢泉弟兄),講義(蕭嘉全長老)
傳道書簡介(龍漢泉弟兄)
1. 抄本:
傳道書現有的手抄本主要是主後五百到一千年間的馬索拉文本(Masoretic Text),而死海古卷中有四片主前兩世紀左右的5-7章殘卷。兩個抄本之間有十個差異,但對經文意義並無影響,屬於無關緊要的差異。另外從其他古譯本的研究結果,大多支持馬索拉的傳統抄本。我們可以歸結出傳道書的原本保存甚是妥善,比許多舊約經卷鑑定困難更少,是經文鑑別學上困難較少的一卷。
2. 作者:
大部分傳統學者都認為作者是所羅門王,但也有少數人認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編者,而內容可能是引述所羅門王的思想。不論如何,作者應該是屬於當時上層社會的一份子,很可能是住在耶路撒冷,熟悉政府高層人士的生活方式。
3. 日期:~930 B.C.
4. 地點:耶路撒冷皇宮
5. 目的:日光下之勞碌盡皆虛空,只有信靠日光上之神,人生才有滿足
6. 主旨:沒有神之人生的虛空
7. 鑰字:
傳道書的鑰字是『虛空』—凡企圖從神以外找著生命的意義,都是徒勞無益的虛空。看看『日光之下』,就知道人一生的追尋,終歸徒然(8:17)。除了神自己,沒有一樣東西能填滿神在人生命中設定的空位。就如奧古斯丁的名言:『人無法得著滿足,除非在神裡面才有安息。』有了神,生命則變得圓滿而有意義,且充滿著從神來的盼望。傳道者以積極的思想作本書的結尾:『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2:13)
8. 內容:
傳道書的主題,乃是感嘆人生之虛空,人在日光之下的勞碌皆屬虛空。傳道者觀察這世界的結論就是「虛空(33次)」(捕風9次),人的努力是沒有意義的。唯有信靠神,人生才有真正的滿足。
所羅門談到普世範圍內的『虛空』,不是帶著悲傷或輕蔑,而是事實。隨著他對人生和事物的了解不斷加深,他深深地感到無奈和困惑。通過這種感覺,他仔細觀察另一個同樣偉大的事實,從而找到了人生終極的意義,那就是整個宇宙都是由公義,良善和大能之神所創造和統治的。
縱觀古今中外,所羅門大概是唯一有資格從人生各方面來討論各種問題之人。所以我們先花點時間認識一下所羅門,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傳道書。
他有大智慧,大知識,大財富,他是大君王。我們可以從王上和代上的記載看到這些。
A. 大智慧,大知識:(王上3:5-14,4:29-31,34,4:32-33)
3:5 在基遍,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 3:6 所羅門說:「你僕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又為他存留大恩,賜他一個兒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樣。 3:7 耶和華我的上帝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 3:8 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 3:9 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 3:10 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 3:11 上帝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 3:12 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 3:13 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 3:14 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
4:29 上帝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 不可測量。 4:30 所羅門的智慧超過東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 4:31 他的智慧勝過萬人,勝過以斯拉人以探,並瑪曷的兒子希幔、甲各、達大的智慧。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圍的列國。
4:34 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
4:32 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 4:33 他講論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
B. 大財富:(王上4:22-23,代上9:3-4,王上10:14-23,27,4:26,10:26)
4:22 所羅門每日所用的食物:細麵三十歌珥,粗麵六十歌珥, 4:23 肥牛十隻,草場的牛二十隻,羊一百隻,還有鹿、羚羊、子,並肥禽。
(代上9:3 示巴女王見所羅門的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宮室、9:4 席上的珍饈美味、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酒政,和酒政的衣服裝飾,又見他上耶和華殿的臺階,就詫異得神不守舍;)
10:14 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連得。 10:15 另外還有商人和雜族的諸王,與國中的省長 所進的金子。 10:16 所羅門王用錘出來的金子打成擋牌二百面,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客勒; 10:17 又用錘出來的金子打成盾牌三百面,每面用金子三彌那,都放在黎巴嫩林宮裏。
10:18 王用象牙製造一個寶座,用精金包裹。 10:19 寶座有六層臺階,座的後背是圓的,兩旁有扶手,靠近扶手有兩個獅子站立。 10:20 六層臺階上有十二個獅子站立,每層有兩個: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在列國中沒有這樣做的。 10:21 所羅門王一切的飲器都是金子的。黎巴嫩林宮裏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甚麼。 10:27 王在耶路撒冷使銀子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
10:22 因為王有他施船隻與希蘭的船隻一同航海,三年一次,裝載金銀、象牙、猿猴、孔雀回來。 10:23 所羅門王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
4:26 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萬,還有馬兵一萬二千。
10:26 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裏。
C. 大君王:(王上4:20-21,24-25,9:17-19,4:26,10:26)
4:20 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 4:21 所羅門統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所羅門在世的日子,這些國都進貢服事他。
4:24 所羅門管理大河西邊的諸王,以及從提弗薩直到迦薩的全地,四境盡都平安。 4:25 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
9:17 所羅門建造基色、下伯‧和崙、 9:18 巴拉,並國中曠野裏的達莫, 9:19 又建造所有的積貨城,並屯車和馬兵的城,與耶路撒冷、黎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國中所願建造的。
4:26 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萬,還有馬兵一萬二千。
10:26 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裏。
因為他有大智慧,大知識,所以他可以說:『1:13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 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16 我心裏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1:17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1:18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因為他有大財富,所以他可以說:『2:4 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2:5 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2:6 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2:7 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2:8 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的妃嬪。2:9 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2:10 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2:11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因為他是大君王,所以他可以說:『8:2 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上帝起誓,理當如此。8:3 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8:4 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甚麼」呢?8: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
雖然他聰明絕頂,智慧廣大,雄才大略,但他卻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因貪戀美色,驕奢淫逸,離開真神,使國敗落。以致耶和華向他發怒,從四面八方興起敵人攻擊他。甚至最後將他國度的十個支派奪去,成立了北國以色列。
王上11:1 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 11:2 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不可與她們往來相通,因為她們必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她們的神。」所羅門卻戀愛這些女子。 11:3 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 11:4 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上帝。 11:5 因為所羅門隨從西頓人的女神亞斯她錄和亞捫人可憎的神米勒公。 11:6 所羅門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效法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 11:7 所羅門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築邱 壇。 11:8 他為那些向自己的神燒香獻祭的外邦女子,就是他娶來的妃嬪也是這樣行。
11:9 耶和華向所羅門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
11:10 耶和華曾吩咐他不可隨從別神,他卻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 11:11 所以耶和華對他說:「你既行了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
11:14 耶和華使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是以東王的後裔。
11:23 上帝又使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
11:26 所羅門的臣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也舉手攻擊王。他是以法蓮支派的洗利達人,他母親是寡婦,名叫洗魯阿。
他到了晚年時蒙神憐憫,終於看透萬事,悔悟前非,以『傳道者』(preacher, teacher,是本書第一句話。希伯來文意『召集人或集會的發言人』)的身分,寫下『傳道書』。此外這個字也可以翻成『辯論者』(debater),因此有人認為這卷書乃是描述兩個人的辯論,其中一個人充滿了不信任和絕望,另一個充滿了信念和希望。或是一個人靈魂裡面兩個部分的辯論。所以我們在整本書裡面常常可以看見許多矛盾的思想或言論同時出現。
若作者取『召集人』的意思,大概是他好像召集一群聽眾聆聽他所要講的信息,要勸誡後代之青年,趁早信靠神(12:1),免得蹉跎歲月,陷於虛空無神的人生。因此本書是所羅門肺腑之言,是他出於衷心的勸勉。以他過去失敗的經歷,苦口婆心,警告世人日光之下虛空的生活,是因人離開了日光之上的真神。他把自己個人主觀的經歷,配合客觀之觀察,化為他睿智的見解,勸導世人接受,免得重蹈他的覆轍。他告訴世人,不論是知識或享樂的追求,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人類對財富、美名、壽命、權力、地位等一切的追
求,結果也是虛空,沒有意義,沒有滿足。只有在神裡面,才能尋得生命的意義與方向。因此要『12:1趁著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
9. 大綱:
一、引言(1上)
A. 主題:1:1-3
B. 主旨:1:4-11
二、辯論(1下-11上)
A. 個人經歷(主觀):虛空人生
1. 知識學問:1:12-18
2. 屬世享樂:2:1-17
3. 勞碌工作:2:18-26
B. 個人觀察(客觀)
1. 生命所限:3
2. 不平社會:4
3. 財富禍害:5
4. 生命短促:6
5. 智慧缺憾:7-8
6. 義惡皆死:9
7. 掌權愚昧:10
8. 未來不定: 11:1-8
三、結論(11下-12)
A. 勸勉(青年人):11:9-12:8
B. 勸勉(眾人):12:9-14
注:不同的學者對傳道書的大綱可能有不同的分法,此處僅作為參考之用。
傳道書1:1-3
虛空
1: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1: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3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1『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
如果我們接受聖經是出於神默示的話,就不得不承認本書的作者就是所羅門,因為大衛的兒子當中只有所羅門繼承了他的王位。
『傳道者preacher, teacher』
作者沒有提名,卻自稱為傳道者。在簡介中我們說過,這個字有幾個意思。除了中文聖經的傳道者之外,這個字也可以翻成『辯論者』(debater),或『召集人』,即召集聚會或集會的發言人,大概是他要召集一群聽眾聆聽他所要講的信息。
2「虛空的虛空」:本節5次提到虛空,它的意思是一種最高級的表達法,意思是「完全而無可比擬的虛空」,如同聖哉、聖哉、聖哉(holy, holy, holy)代表聖潔的最高等級(most holy)一樣。
「虛空meaningless, vanity, futility」這個字有許多含意。它有時是呼吸的意思,有時是呼吸所象徵的意思:1. 短暫和空泛;2. 不可靠、脆弱;3. 徒勞無益;4. 虛假。而傳道書涵蓋了以上所有的含意,表達了一切都是不值得信任、不實在,沒有價值,稍縱即逝,也是沒有意義的。在希伯來人心中,它與罪惡相關。這種虛空的感受和領悟在許多人身上都體會過,特別是在一番辛苦奮鬥得到了自己夢想中的事物後,發覺不過如此,那時這種體會就更加的深刻,如通常佛教所謂的『四大皆空』就是類似的感覺。
3「勞碌work, labor, trouble」:原文可以指「身體的辛勞」或「心靈的痛苦」。
『日光之下的勞碌』泛指人在世上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做出的一切身心的努力和掙扎。
「益處gain, advantage 」:是一種商業用語,指「利益」或「利息」。
整句話指出了世界上沒有任何真正值得存留或爭取的事物。當人費盡心力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卻發現對自己內在永恆的空虛沒有任何的幫助。參3: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請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所羅門的認識。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為什麼自稱為傳道者?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這裡所謂的虛空是什麼意思?和我們平常所謂的空虛有什麼異同嗎?
你覺得這裡的虛空是針對什麼而言?虛空的反面是什麼?
他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虛空?如果你是他,你會覺得人生是完全的虛空嗎?
你今天在為什麼勞碌嗎?你曾否思考過這樣的勞碌是否有價值有意義?
你曾否辛苦奮鬥得到了自己夢想中的事物後,反而覺得更虛空?為什麼?
今天的查經對我有什麼提醒和鼓勵嗎?我願意在那些方面有所改進?
和合本
1: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1: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3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NIV
ESV
NASB
1 The words of the Teacher,[a] son of David, king in Jerusalem:
2 “Meaningless! Meaningless!” says the Teacher. “Utterly meaningless!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3 What do people gain from all their labors at which they toil under the sun?
Footnotes:
a. Ecclesiastes 1:1 Or the leader of the assembly; also in verses 2 and 12
1 The words of the Preacher,[a] the son of David, king in Jerusalem.
2 Vanity[b] of vanities, says the Preacher, vanity of vanities! All is vanity. 3 What does man gain by all the toil at which he toils under the sun?
Footnotes:
a. Ecclesiastes 1:1 Or Convener, or Collector; Hebrew Qoheleth (so throughout Ecclesiastes)
b. Ecclesiastes 1:2 The Hebrew term hebel, translated vanity or vain, refers concretely to a “mist,” “vapor,” or “mere breath,” and metaphorically to something that is fleeting or elusive (with different nuances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It appears five times in this verse and in 29 other verses in Ecclesiastes
1 The words of the Preacher, the son of David, king in Jerusalem.
2 “Futility of futilities,” says the Preacher, “Futility of futilities! All is futility.”
3 What advantage does a person have in all his work Which he does under the sun?
傳道書 1:1-3(蕭嘉全長老)
11/2/2020 傳道書簡介 作者: 所羅門王 所羅門王是大衛王的兒子,年幼時向神求智慧,蒙神喜悅,為神建造聖殿,神二度向他顯現.所羅門王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惜晚年時受嬪妃的誘惑去隨從別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以致耶和華向他發怒,在他死後以色列國一分為二. • 作者以透徹的心智和豐富人生經歷來尋求生命的目標與滿足. • 作者曾擁有聰明/財富/福氣/權力/失敗,後來發現一切都是虛空徒勞. • 作者更認識到生命與生活中的不公平與不確定,以及無法避免的死亡, 使人生的問題更困惑. • 作者明白: 人生終極的意義與滿足只有在神自己. • 我們只能承認自己是無法完全知道神的作為與心思,只能信靠順服神,並享受神賜給我們的一切. 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3.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 1:1 “傳道者”是老師(teacher)或講道的人(preacher), 傳道書的作者一般相信是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王, 因為大衛的兒子唯有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做王, 與作者的自述相合. 但是也有人從內容推測作者是借用所羅門王的名字, 譬如4:1“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因為看見世上強凌弱,不公不義而心懷不平的,大概都是市井小民,在上執政掌權的可能不知民間疾苦,總以為自己勤政愛民,人民都安居樂業.不過從整本傳道書來看,作者的人生閱歷十分豐富,感受深刻又有智慧,所以幾千年來普遍都能接受傳道書是神藉著所羅門王啟示的智慧書,是所羅門晚年所作. • 1:2 作者開宗明義就指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似乎是很負面的宣告,如此很能抓住讀者的心,想要繼續讀完全篇,以瞭解作者為何如此悲觀,應該如何面對,他是畢生奮鬥無成,以致放棄人生的理想,還是憤世嫉俗,含冤抱怨,或是有突破虛空的妙方. 其實所羅門的功業彪炳,年幼時就向神求智慧,蒙神喜悅,又為神建聖殿,也擴大以色列國的版圖,成就了以色列國的全盛時期,他的豐功偉業,民富國強,個人威名遠播,全民愛戴,國庫充實,大可享受榮華富貴,過著豐盛喜樂的生活,怎麼會有虛空的感覺呢? 但是反過來說,所羅門王經過如此精彩燦爛的人生之後的虛空,一定是超乎尋常的虛空, “虛空的虛空”,值得我們去探索瞭解人生真正的意義在哪裡. • 1:3 “人一切的勞碌”是在自己有生之年的勞碌,就是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的工作和籌劃,“日光之下的勞碌”界定了勞碌的範圍是在這個世界上的,也就是在有限的空間之內的建造和成
Page 2
就.人的邏輯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一生的勞碌沒有得到自己期望的回報,就會失望,抱怨,以致感到虛空.其實神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計劃和時間,個人的勞碌固然是應盡的本分,大環境和時機卻掌握在神的手裡,認識並順服神的時間表,就不會落入虛空的牢籠裡了. 傳道書 5:15“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我們的目光如果只限定在現今的世代,我們的勞碌在我們離開世界的時候當然就煙消雲散,成為虛空,感謝主我們知道有永生,帖撒羅尼迦前書2:19“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什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嗎﹖”.日光之下是我們現今生活的世界,日光之上是神掌管的地方, 傳道書 7:15“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日光之下似乎公義不彰,但是神是公義的,因著對神的信心,使我們超越日光之下的“虛空”, 傳道書 12:14“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傳道書從人的有限所感到的虛空,擴展到因神的無限而有的盼望,我們不要讀了前面“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心有戚戚焉,甚至有所共鳴,而忘了讀後面主要的信息,就是傳道書 12:13“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譯:這是眾人的本分)。”這裡我們預覽傳道書裡常被引用的經節: 1:9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凡事都是虛空] 2:24 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 神的主權] 3:1-2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宿命論] 3:11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創造的主,神賜永生,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3:14 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永恆] 7: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人心詭詐] 8: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神的主權] 9:9 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神有賞賜] 12:1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求告神] 12:7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神必審判] 討論問題: 1. 你覺得“凡事都是虛空”嗎? 為什麼? 2. “凡事都是虛空”的思想健康嗎? 需要改變嗎? 如何改變? 3. 相信神的人會覺得“凡事都是虛空”嗎? 4. 提前6:8“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我們努力工作得以溫飽,還會覺得虛空嗎?
Page 3
新譯本
ESV 傳道書 1:1-3 1 以下是传道者,就是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所说的话。 万事令人厌倦都是虚空 2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3 人的一切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 对自己有甚么益处呢? Ecclesiastes 1:1-3
All Is Vanity
1 The words of the Preacher,[a] the son of David, king in Jerusalem.
2 Vanity[b] of vanities, says the Preacher, vanity of vanities! All is vanity. 3 What does man gain by all the toil at which he toils under the sun?
傳道書1章4-18節: 講義(朱國鈞長老)
都是短暂虚空 (传1:4-18)
經文﹕
吕振中译本
ESV
MSG
4一代在过去,一代又到来,地却永远存立。5日出,日落,喘嘘嘘地跑回它所由出之地。6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又循其旋转道返回原处。7溪河都往海里流,海却没有满溢;溪河流到哪一个地方,还再流到那里。8万物(或译∶万事都有)都疲劳困乏;人也不能说得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9必有的事、是曾经有的;必行的事、是曾经行过的∶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0哪里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看哪,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先前的世代无人怀念着;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原文∶他们)也不怀念。
智慧的虚空
12我传道人、我曾在耶路撒冷作过王管理以色列。13我专心一志用智慧去寻求窥探天下所发生过的一切事,就知道上帝给世人所劳碌的是多么吃力的劳苦。14我见过日光之下所发生过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15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16我、我心里自己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所有管理耶路撒冷的人;我的心也经验了许多有智慧有知识的事。17我专心一志要明白智慧,要明白狂妄、和愚昧,就知道这也是捕风。18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苦;增加知识,就增加痛苦。 All is vanity 4A generation goes, and a generation comes, but the earth remains forever. 5The sun rises, and the sun goes down, and hastens to the place where it rises. 6The wind blows to the south and goes around to the north; around and around goes the wind, and on its circuits the wind returns. 7All streams run to the sea, but the sea is not full; to the place where the streams flow, there they flow again. 8All things are full of weariness; a man cannot utter it; the eye is not satisfied with seeing, nor the ear filled with hearing. 9What has been is what will be, and what has been done is what will be done, and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10Is there a thing of which it is said, “See, this is new”? It has been already in the ages before us. 11There is no remembrance of former things, nor will there be any remembrance of later things yet to be among those who come after. The Vanity of Wisdom 12I the Preacher have been king over Israel in Jerusalem. 13And I applied my heart to seek and to search out by wisdom all that is done under heaven. It is an unhappy business that God has given to the children of man to be busy with. 14I have seen everything that is done under the sun, and behold, all is vanity and a striving after wind. 15What is crooked cannot be made straight, and what is lacking cannot be counted. 16I said in my heart, “I have acquired great wisdom, surpassing all who were over Jerusalem before me, and my heart has had great experience of wisdom and knowledge.” 17And I applied my heart to know wisdom and to know madness and folly. I perceived that this also is but a striving after wind. 18For in much wisdom is much vexation, and he who increases knowledge increases sorrow.
4One generation goes its way, the next one arrives, but nothing changes - it's business as usual for old planet earth. 5The sun comes up and the sun goes down, then does it again, and again - the same old round. 6The wind blows south, the wind blows north. Around and around and around it blows, blowing this way, then that - the whirling, erratic wind. 7All the rivers flow into the sea, but the sea never fills up. The rivers keep flowing to the same old place, and then start all over and do it again. 8Everything's boring, utterly boring - no one can find any meaning in it. Boring to the eye, boring to the ear. 9What was will be again, what happened will happen again. There's nothing new on this earth. Year after year it's the same old thing. 10Does someone call out, "Hey, this is new"? Don't get excited - it's the same old story. 11Nobody remembers what happened yesterday. And the things that will happen tomorrow? Nobody'll remember them either. Don't count on being remembered. 12Call me "the Quester." I've been king over Israel in Jerusalem. 13I looked most carefully into everything, searched out all that is done on this earth. And let me tell you, there's not much to write home about. God hasn't made it easy for us. 14I've seen it all and it's nothing but smoke - smoke, and spitting into the wind. 15Life's a corkscrew that can't be straightened, A minus that won't add up. 16I said to myself, "I know more and I'm wiser than anyone before me in Jerusalem. I've stockpiled wisdom and knowledge." 17What I've finally concluded is that so-called wisdom and knowledge are mindless and witless - nothing but spitting into the wind. 18Much learning earns you much trouble.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hurt.
破冰 ﹕
• 你觉得现在你最宝贝的是什么?你的名誉?地位?你的家?你的配偶?你的孩子?
• 你觉得你的生活很平常吗?每天三餐?工作日工作八小时?每天晚睡早起?
• 智慧对你有什么意义?什么是智慧的人生?你觉得你所过的是有智慧的生活吗?
分段 ﹕
• 一切全是虚空 (传1:4-11)
2
• 属世智慧的虚空与短暂 (传1:12-18)
观察、解释、应用 ﹕
一切全是虚空 (传1:4-11)
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5太阳上升,太阳落下,急归所出之地。6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停旋转,绕回原路。7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回原处。8万事令人厌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0有一件事人指着说:“看,这是新的!”它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已过的事,无人记念;将来的事,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一代一代的时间非常匆促地过去!比较起来地球存在的时间就长久多了。一天一天日出日落也是迅速的运转,没有任何短暂的停留。风和日丽或飓风无日的变化也是十分的单调,没有新奇不曾看见过的景象。从天上下雨到地上,集聚成为江河而流到海里。海洋受到太阳晒热而蒸发到天上,所以海洋也是永远填不满而继续不断有江河的水注入。这些大自然的变迁,从古时到现在都一样,没有变出新的花样。不能从眼睛所看见的、耳朵所听见的得到一些心灵上的满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指出过去、现在、将来都一样!就好象旧账翻新一样,没什么可稀奇的。就是有人挑战说:“看,这是新的!”也马上会被驳回、被指出那不是新的,它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经出现过!没什么值得提的、也不会被纪念的。
思考:你觉得一天一天过得很快?还是相当的慢?是不是每天过得差不多都是一样?十分的单调无聊?什么事会使得你惊奇?觉得十分有趣?你会不会觉得这次的选举相当特殊?尤其是在冠状病毒那么严重的这段时期就要大选,会不会受到病毒巨大的影响?你自己怕不怕冠状病毒?对你的生活有没有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你认为加州这一阵子的空气是不是十分的可怕?自己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北部及南部的火灾呢?你认为加州以后的情况是会改善?还是会更糟糕?
应用:既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你可以计划怎么把以前做不好的事,计划一下下次再度遇见时可以怎么做好。如果有可能,想一想圣经有没有相关的原则可以使用的。摩西在诗篇90篇教导我们怎么数算自己的日子,请仔细研读并选择一、二项实际可行的工作开始去行。
属世智慧的虚空与短暂 (传1:12-18)
12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13我用智慧专心探寻、考察天下所发生的一切事:神给世人何等沉重的担子,使他们在其中劳苦!14我见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一切事,看哪,全是虚空,全是捕风。15弯曲的,不能变直;缺乏的,不计其数。16我心里说:“看哪,我大有智慧,胜过在我以前所有统治耶路撒冷的人;我的心也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17我专心想要明白智慧,想要明白狂妄与愚昧,方知这也是捕风。18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增加知识,就增加忧伤。
从「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这节经文知道本书的作者是在以色列还没有分裂成南北国之前的王,因为以色列是南北国分裂后的北国而首都不是耶路撒冷。这里说是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的王,所以必定是在一国的时期而可确定是所罗门王。
3
所罗门王开始作王时寻求智慧,可以作正确的审判(王上3:9)。他这个祈求是神所喜悦的(王上3:10)。很可惜他晚节不保离弃神去拜偶像而遭神的愤怒 (王上11:1-13)。也就是说他晚年是在没有智慧,所以才犯了那么多惹神愤怒的事件。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这里所说的智慧是世俗上的聪明而已 (参林前2:6)!
如果不依赖神,个人所挑的担子会觉得十分的沉重。这样的生活会是劳苦愁烦不容易过的日子,所以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其实虚空、全是捕风。这种依靠自己,认为自己的见识多、本领大的自大狂只会活在自己的黑暗世界!最后什么也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在圣经中所提到的真智慧是与神有密切的关系的!如箴言提到「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箴9:10) 整本箴言是一本生活处世的智慧书,其中包括了许许多多值得背诵的金玉良言。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中也花了极大的篇幅讲智慧的人生!
思考:你认为所罗门在这里所说的智慧是什么?你怎么为真理作见证?你自己的生活所依靠的动力是什么?你最喜欢专心一意花时间探索的东西是属于哪方面的?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神的话语上?花多少时间在事业上?在你作决定的时候,有多少时候是靠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书上看到的解决办法?有多少时候是安静等候在神的指引之下?
应用:请好好精读箴言,把4-5节你十分喜欢有关智慧的金句抄写下来,并且试着能够完全地背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