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傳道書 1 : 1-18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傳道書 2 : 1-26

我心裡說:「來吧,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

瞭解人生的矛盾

第一、二章
虛空的虛空:這是本書的主題(一1-11)。這個主題也就是因人犯罪之後,神的創造意義因人的罪(創三17-18)人不信,以致日光之下的一切成為虛空。傳道書第一章,首先就感歎人生是「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然後又放眼世界透過時光隧道大膽而肯定地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這一句智者之言,也可以說是千古絕唱。
1) 智慧的虛空(智與愚均難逃一死)。
2) 勞碌的虛空(勞碌所得,歸於後人)。
3) 目標的虛空(盲目追求,不知何為崇高目標)。
4) 競爭的虛空(成功之日,嫉妒隨之而來)。
5) 貪婪的虛空(物慾如深淵,永遠填不滿)。
6) 名譽的虛空(過眼雲煙,轉眼即逝)。
7) 金錢的虛空(財富增加,平安滅少)。
8) 希望的虛空(錢財子女過多,煩惱亦必增加)。
9) 美色的虛空(有些婦女心是網羅,手是鎖鍊)。
10) 報價的虛空(正直人常被遺忘,善人、惡結局幾乎一樣)。
由上列「十大虛空」看來,人生真是毫無意義,一切努力都是「捕風捉影」,一切掙扎都是徒然,一切希望都是泡影,這是何等的悲哀!
可是,作者列舉這麼多可悲的「虛空」的事例,用意是在提醒世人,務要追求永恆的產業與福份,而不是短暫的歡娛和必能朽壞的物質。因為人的生命具有理性和靈性,墳墓更不是生命的終點,這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因此所羅門為虛空的人生提出了人生的價值;人是上帝的創造,人的生命最後也必歸回天國。他的觀念後來在耶穌所說的話裡得以完全的解答:「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有了這樣的信仰,我們在世上為人就不會專心追求屬世的享受,落在「虛空、虛空、虛空」的歎息之中。因此,傳道書決不是悲觀主義者的怨嘆之詞,而是藉著屬世種種虛空的事實,喚醒世人醉心物慾的愚人,尋找那屬天的最大智慧,並且以無比的虔誠,呼籲世人在少年時就要立志尋求永恆而豐富的生命。尤其是基督徒能為主而活作,一切才有實際、有意義。每天為主而活,神自己就成了我們真正的滿足、喜樂與平安。在基督裡,人類找到了歷代以來所願望的一切,就是:生命、滿足、豐富、喜樂、榮耀,永遠的生命。

所羅門也是大名鼎鼎的哲士,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他利用科學既不能得到快樂與滿足,就改以哲學方法查究人生奧祕,結果「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一13-14)。(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日本哲學家川端康成都走了自殺之路。)

所羅門又以物質方法追求心靈的快樂與滿足。於是運用智慧,收集到國的財寶。(代下九13-18)結果「日日憂慮,勞苦愁煩,連夜不安,而且自己勞苦所得的給別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二18, 22-23, 26下)可見唯物主義仍是虛空(v.12-16)

祈禱:神啊,雖然虛空的虛空,一切皆為虛空。然而,祢卻是我永遠的滿足,祢賜給我真正的滿足感,也賜給我平安與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