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身為一名基督徒 到底該如何面對國家政治與法律的變遷? 我們來看看耶穌怎麼說 基督徒如何對抗世界 part1: https://youtu.be/e2bG1aUR4Uk

2020.01.16

主日

講員:徐敏立 傳道 題目:止息仇恨 經文:馬太福音 5章21-26節 大綱:不可殺人 不可恨人 不可使人恨我 怎麼做到我不恨人,也不使別人恨我呢? 止息仇恨

2020.02.16

主日

經文:太五:13~16 ◎大綱: 引言: 一、基督徒要帶著使命進入世界 二、基督徒要藉著生命影響世界 三、基督徒要透過行為榮耀上帝 結語與生活應用

2020.04.07

主日

以色列百姓進入應許之地後,靠著得以日子長久並且享福的生存之道。 基督徒一生樂意遵行,得享更豐盛生命的,活潑長存之道。 父所應許、子流寶血、聖靈見證,刻畫在人心,使人不偏左右的永生之道。

2020.05.29

主日

詩篇第133篇v.1弟兄和睦是何等的美善!v.2-3使用兩個比喻來說明和睦所帶來的祝福。 黑門山頂終年積雪,融化之後使約旦河水豐沛,帶來興盛繁榮。神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永生。在基督裡,我們能有力量遵行神的旨意。先知(代表神說話)、祭司(代表神赦罪)、君王(代表神治理)在就職時需要受膏,意表分別為聖屬於神,成為神的代表,來作主工。讓人透過受膏者看見神的榮耀;藉著受膏者在全地彰顯神的榮耀。

2020.07.04

主日

講道:廖瑞祥弟兄 主題:登山寶訓 經文:太5:1-16

2020.08.20

主日

3.5%的影響力!!! 「思想」會變成你的「言語」 「言語」會變成你的「行動」 「行動」會變成你的「習慣」 「習慣」會變成你的「品格」 「品格」會決定你的「命定」

2020.09.05

主日

引言—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 一、和好的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二、清心的人--清心的人有福了 三、憂傷的人--哀慟的人有福了 四、聖潔的人--虛心的人有福了 五、愛慕的人--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六、誠實的人—憐恤人的人有福了 結論—我活著為要敬拜上帝

2020.08.31

主日

一.憐恤的定義 二.憐恤的本質 1.既能.又肯 2.不只關心外在的需要.也關心內在的需要 三.為何要憐恤~我們憐恤人時.就必蒙憐恤 四.要如何憐恤~在行動上回應

2020.11.22

主日

人際關係中若有懼怕,不敢表達愛或是不敢接受愛,我們要呼求聖靈光照,看看問題的癥結何在?最近學生自殺事件頻傳,令人心痛。這世代有太多孤單的心靈,需要神的兒女領受神的愛,並且分享出去。讓社會更多有愛,更少發生悲劇。 有些人是受到肉身的父親所帶來的影響。有些人可能在母腹時期就受到影響。或是養育成長過程受到的傷害。 我們雖然無法選擇原生家庭、出生背景,但是靠著主,我們可以跨越挑戰、跨越懼怕、跨越自我、成長突破、進入命定。 從創世記中雅各的生命故事來分享。

2020.11.26

主日

2021信仰中心 群起挺進 作主門徒 你在何處造成了影響? 你影響的範圍有多大? 你覺得自群起挺進 作主門徒己是影響嗎?

2021.01.11

2021.02.23

主日

以神愛領受得勝

2021.02.23

主日

講題:那些日子(以斯帖記四:14~17,馬太福音五:10) 那些日子─和平紀念日 台灣228事件歷經74年了,至今仍持續在查列受難者的名單,真正的受難者如嘉義的陳澄波畫家、紳士,或是岡山教會當時的牧師蕭朝金,還有許多當時台灣的菁英人士,或是如同嘉義一位音樂系的女孩,只參加一場音樂會就被抓、被審、被恐嚇;就是15年前聽她親自描述228時,她仍是發抖,而且不太願意多談。岡山教會蕭朝金牧師,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他被推為岡山地區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因曾接待火車停駛無法返鄉的學子及民眾,慘遭國民黨政府羅織「毆打國軍」罪名,在岡山農工旁的平交道被槍殺,且暴屍荒野。槍斃前,軍人迫令蕭牧師跪下,但蕭牧師說他只跪拜上帝,絕不向人下跪,結果軍人就用槍托打他,再開槍打死坐著的蕭朝金牧師;事件發生後,當時包括教會信徒有許多人,有很長時間,不敢和他的家屬接觸。類似這些事件中的濫殺無辜與失去家人的案子,在全台灣各地發生。當今天台灣社會又在228和平紀念日放假,如明天(拜一)補假時,對現代的台灣人民有何意義?在「那些日子」我們學到甚麼?領受什麼信息?或只是記憶?教訓?提醒?沒感覺?或會為今日台灣有的民主社會感恩? 那些日子─普珥節 猶太人每年都會過普珥節,正是紀念一場猶太民族險遭滅族的危機,從遭遇仇敵滅族的邪惡計劃中,得到解救的典故。背景正是今天我們所讀以斯帖記的故事。 「普珥」(Purim)原文是亞甲文的Pur,意思是抽籤,在波斯帝國亞哈隨魯王一次的抽籤儀式,抽中十二月份(也是我們新曆的二、三月份),當時王的人臣哈曼,想盡辦法向王進言,最後頒下詔書,在當月十三日,要在波斯帝國所屬的127個省份中,除滅猶太群族,無論老少、婦女、孩童全然滅絕,然而有王后身份的猶太人以斯帖,盡了心力,使猶太民族得以存活,猶太人至今仍非常看重普珥節這個節日,那是一個「救贖」的紀念節日,那位看不見的上帝,如何在祂的子民中,處處顯出祂施恩眷顧的手,使用一切「巧合」來彰顯祂的「主權」,成就祂救贖的旨意,留存祂立約的選民。 普珥節從主前第五世紀開始,至今世世代代中仍在說話,且指向耶穌基督完全的救贖,聖經說:「祂是在被擄時期就與猶太人同在的神子」(但三:25)。在歷史上,猶太人曾經歷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但上帝都眷顧猶太即上帝的選民,甚至猶太亡國二千五百年時期,上帝仍眷顧他們。 從古至今,我們仍能擁有「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一:5b),也正是向世人宣告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羅十一:26~27)。那些日子,人們遭遇許多困境,甚至生命的威脅,然而上帝的拯救卻是永遠的應許。 上禮拜三查經時,我們查考創世記挪亞方舟的故事,上帝在40晝夜的洪水過後,重新予民應許:「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創九:11),但上上禮拜北美成為一個大冰庫,美國本土都在0度~0度以下的寒凍中,特別是與台灣緯度一樣,甚至夏天都要比台灣炙熱的美國南部德州,竟然冷到零下18度,成為冰天雪地的德州;我詢問住在德州的朋友,德州最嚴重的是那一個城市,他說每一個地區都很嚴重,各種狀況都有,因為好幾十年沒有如此現象,德州政府、人民全都亂了手腳,情境就如同2004年「明天過後」的電影場景,電影中未來的場景本是小說、虛構的故事,卻真實出現在2021年今天的德州,甚至西歐的希臘,曾是上帝的應許有錯誤嗎?不是!原來是人的罪惡帶來洪水,也是人的邪惡,再度帶來人類滅絕的威脅,如果那些日子所遭遇的洪水、災難,只要人們持續犯罪,甚至過度取用地球資源,這些滅絕與毀滅仍然會不斷出現在世界人類中;許多人不都是尋求世界和平嗎?合一的社會嗎?但如同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如果在今日仍然掌權,世界的戰爭還是會隨時出現在我們的週遭,甚至來到我們的眼前。 那些日子,以斯帖與族人遭遇滅族時,以斯帖回覆她的族人:「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太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罷。」(斯四:16),那些日子有危機有生命威脅,所屬族群即將被減絕時,他們是如何應對?他們回到上帝的面前,尋求上帝的靈引導,且完全的交託與順服。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228禁忌未解除的年代那些日子,在南部牧會當時的我,有機會關心228受難的家屬,也就是228事件發生時,屏東議會的副議長,也在無罪被捕被槍殺在屏東的三角公園,而且三天內不准收屍。要讓台灣人驚嚇害怕,不敢再有任何動作言論,姓葉的副議長太太,正懷有身孕,在先生半夜被帶走、被槍殺、被示眾的過程中,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眼淚往肚吞,當時同樣沒有人敢去接觸她的家庭,後來二個兒子成長過程中,都導致精神疾病,遺腹子是女兒,後來他們進入了教會,仍一直不敢講述自己的感受與遭遇,當時在台灣法律還沒能補償他們時,開始有人真正關心他們,並告知台灣人民,228受難的家屬是義人的後代;後來那位從來沒有見過爸爸的女兒,成了長老教會的牧師,受難家屬葉太太晚年時,女兒陪伴著他領受每年紀念日時,台灣人民給予的敬佩與尊崇,雖然這些都無法彌補好幾十年來的害怕與傷害,但我們更確定「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葉家老媽媽年老時,仍然寡言安靜,也不太容易與人對話互動,但成為牧師的女兒與她都蒙靈魂的得救;勇敢面對因228事件,家庭變故而生病的二個兒子,即葉牧師的大哥,後來也得到照顧;當時每次看見葉牧師扶著年老的母親出席在228紀念活動時,我心仍能感受他們「那些日子」的痛,那種痛也只有當事者明白那是何等程度的感受,至今她們的身影仍然非常清楚的浮在眼前。她們母女已經回到天家,永遠在上帝的身邊,她們為義所受的苦,上帝已將公義的冠冕賜給她們,她們已身穿白袍,而且笑的非常燦爛、非常開朗,一直讚美上帝,她們與眾使徒一齊在天堂的位置。228只是再一次突顯人類的邪惡,但邪惡無法滅絕,毀上帝的子民,特別渴慕義的人,她們確實是有福的人,雖然在世上曾有苦難。 那些日子─滿清統治 嘉義諸羅城,在滿清統治那些日子,因嘉義本地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作物,平原無灌溉系統,清朝官方雖有些官兵進駐諸羅,但也沒什麼重大事件,但許多人都知道,歷史中台灣人林爽文是滿清年代三大民變之一,從中部彰化開始,一個居住在本地的台灣人,因須受外來政權的統治起義,有人稱他為土匪,但從本土角度看,那些日子,台灣本地人是沒有政治權利的,1787年諸羅城改成嘉義是滿清處死這些反抗者後,嘉獎諸羅義民而改為「嘉義」之名。 那些日子,台灣人是面對滅絕與消除文化的年代,單純的台灣人,那些日子是沒什麼價值的。但馬雅各醫師所醫治的嘉義人黃深和,信主靈魂得救後,1870年回到嘉義大溪厝家族一塊作禮拜,1873年甘為霖牧師正式主持開拓嘉義教會,那些日子,台灣人雖沒什麼身分地位,信耶穌後,不但得到永生,也成為上帝眼中「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雲嘉南的人們因福音而成為有尊榮的上帝兒女。 那些日子─日本統治台灣 歷史學家將日本人統治台灣的50年分成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日本人試著瞭解台灣,第二階段日本開始要融合台灣,第三階段使出更強烈積極要同化台灣,特別要台灣人改日本名字,要台灣教會成為一個宗派,即日本基督教教團,本教會設教70週年的感恩禮拜前,先要舉行向天皇致敬的儀式,至今儀式文件還留於教會的記錄裡,但日本統治台灣50年結束後,台灣人才重新又發現又提問,我們到底是誰? 那些日子─國民政府統治台灣 台灣人的命運就在「那些日子」中經歷,原本以為回到祖國懷抱,卻風生不幸又悲慘的228事件,讓台灣有部份的人想回復到「我是日本人」,「我不是中國人」,找尋「我是台灣人」的可能性,至今我們至少有85%說,我是台灣人,特別年輕一代,不再有那些日子統治我們的外來政權所形成的錯覺。 最近有一位年青的外交官也是律師,她曾擔任太平洋群島吐瓦魯(Tuvalu)的交外官,她分享她要從一位年輕的女性,更努力在國際間「讓世界看見台灣,帶台灣走向世界」。 「那些日子」即台灣的歷史,呈現台灣400多年來,有著不同統治台灣的政權,但卻不是真正的台灣本地人,因此歷經74年的228事件,至今連真正受害者的數目都無法精準提出,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正努力轉型正義,我們知道在「那些日子」,都有上帝的手帶領著台灣,至今我們也更清楚上帝是眷顧我們的上帝。 從以斯帖的故事中,我們看見很適合在「那些日子」中很孤獨台灣的啟示信息,提醒在一代傳襲一代的台灣人,特別是今日的基督徒,不要停留在悲慘無身份的文化裡,以斯帖和末底改在「那些日子」,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最艱難爭戰的日子裡,他們禁食迫切禱告,今日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禱告勇士,齊心合一禱告,那也正是聖靈工作的時段,以斯帖並不知上帝要如何拯救猶太族群,但上主按照祂的時程彰顯神蹟,讓祂的旨意成就在祂的子民身上。 結語: 74年前「那些日子」的228事件,今天又再次紀念反省時,處在台灣進入一個新的世代,緬懷悲慘哀傷的「那些日子」,曾有許多人家破人亡,許多人因省籍對立,生活的很痛苦,但福音進入台灣,福音也能改造台灣的社會,福音是人們對「那些日子」仍可建立新的盼望。

2021.02.27

主日

在教會中,我們常常說到要敬拜與合一,但什麼是敬拜?其實敬拜的重心就是我們跟神的關係,而合一就是我們和別人的關係,例如家庭、教會或職場。這兩個關係,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非常重要的。 追求合一需要敬拜,因為我們跟神的關係會幫助我們跟人的關係。我們親近神的時候,神會幫助我們和別人的關係。我們和人的關係也會影響我們跟神的關係。這點我們或許會有疑問,為什麼會這樣呢?信仰不是我跟神的關係而已嗎?為什麼我和別人的關係會影響我跟神的關係呢? 我們來看今天的經文,就會比較了解。今天的經文是出自耶穌的登山寶訓,登山寶訓的教導非常困難,有時甚至讓我們覺得不可能做到,但也非常寶貴。 「你們聽過,古人曾被禁戒:『不可殺人;殺人的應受裁判。』(太5:21) 這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舊約十誡裡面的第六誡。但耶穌繼續說:【但是我告訴你們:但是我告訴你們,向弟兄動怒的,也應受裁判;罵弟兄為『廢物』的,得上法庭;罵弟兄為『蠢東西』的,逃不了地獄的火刑。】 從別人家的事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為什麼耶穌要這樣講呢? 其實我覺得耶穌就是故意要這樣。原來是說「不可殺人」,但耶穌說連亂發脾氣、亂罵人都不可以。殺人是社會事件,會出現在新聞,跟我們有點距離,我們會覺得是別人的事情;但亂發脾氣亂罵人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因此耶穌的講道就是把我們從不相干的事拉到日常生活:不可殺人跟我們很遙遠,我們也很少會去殺人,所以我們會覺得跟我們沒關係,或者覺得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或許我們常常在亂發脾氣、亂罵人。但耶穌提醒我們,神的誡命不是別人的事,而是我們日常生活要努力去達成的。 從外表到實際生活 耶穌也提醒我們,神不只是看外表,更是看實際生活。當時有很多虔誠的信徒,例如法利賽人,可能表面上都有完全遵守神的律法,自己也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因為自己沒有殺人,可是回家就是發脾氣打老婆打小孩,或者是罵先生罵小孩,罵得很難聽。也可能是針對鄰居或工作的同事或下屬。 這其實是很不好的,四周圍的人會覺得:一個虔誠相信神的人怎麼會這樣?所以常會有人說最難傳福音的對象就是家人,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神的誡命真正落實在生活。 耶穌提醒我們神不看表面,而是看實際生活。敬拜神並不是我很虔誠,有聚會有奉獻有事奉就好了。如果我們實際生活中沒有去愛四周圍的人,沒有去追求饒恕與合一,反而不斷去傷害別人,這不是神喜歡的敬拜。 從別人到自己 我們再繼續來看聖經:【因此,你在祭壇前要獻供物給神的時候,要是想起有弟兄對你不滿,你就該把供物留在祭壇前,立刻去跟他和解,然後再回來把供物獻給神。】 (太5:23-24) 這邊講的是別人對我們不滿,不是我們對別人不滿。就是別人被我們傷害的時候,我們要去道歉和好,這甚至比奉獻更重要。其實兩個人衝突,常常是兩個人互相傷害,我們常常會很注重我們自己的受傷,覺得很生氣、很痛苦、很難過,有時候我們會忽略我們其實也有傷害到別人。 但耶穌提醒我們,會不會別人其實也很受傷?我們是不是也在有意無意之間傷害了別人?耶穌提醒我們神的誡命不是去看別人,而是來看自己。 其實看別人真的比較容易,神的誡命都很有道理,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我們身周圍的某人沒有遵守神的誡命,看到別人眼中的刺,但忽略了自己眼中的樑木。 登山寶訓就是這樣,把神的誡命從新聞轉到我們的日常,從外表轉到我們實際的生活,把我們的眼光從別人轉到我們自己身上。非常困難,讓我們覺得做不到,卻也非常寶貴。 我們與人的關係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 剛剛說到我們跟人的關係會影響我們跟神的關係,其實這邊講得很清楚。當我們來到神面前敬拜,我們以為神重視的是我們有沒有奉獻,我們甚至都已經把奉獻拿到神面前了,結果神說先不用奉獻,你先想想看,你有沒有虧欠別人?你有沒有欺負別人?有沒有把別人的愛和服務當成理所當然?其實神更加看重的是我們有沒有聽祂的話,有沒有照祂的話去愛鄰舍如同自己,愛我們四周圍的人。 也是因為這樣,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沒辦法只有我們跟神的關係,然後跟其他基督徒都沒關係。一個脫離教會的基督徒,可能覺得很輕鬆,我不用去教會被人傷害,我還是可以很虔誠跟耶穌關係很好,但耶穌會問我們,你有去愛你的弟兄姊妹嗎? 登山寶訓的教導非常寶貴,但其實非常困難,耶穌把神的誡命帶到我們的生活,帶到我們的內心,帶到我們自己面前。有時候我們會跟神說:神啊!真的好困難,我真的沒辦法遵守你的誡命。 當我們覺得這些事情很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來想一想,其實神愛我們也是一樣困難。當我們一再忽視神、一再背叛神,對神答應的事都一再反悔,神一定很難過,祂要饒恕我們、再次相信我們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但即使這麼困難,神還是做到了。 因此當我們在和人的關係中學習愛的時候,我們會更深的經歷神的愛,然後當我們從神的愛得到力量的時候,我們就能得到愛和勇氣去恢復和人的關係。也許我們會遇到某些事件,讓我們跟別人的關係破裂,但在神手中,神的愛能勝過一切,神的帶領不會錯誤。讓我們繼續跟隨耶穌,耶穌會帶領幫助我們,使我們經歷新的恩典和希望。

2021.03.06

主日

活出影響力

2021.04.13

主日

活出影響力(客語)

2021.04.13

主日

◆講員–江兒 牧師 ◆主題–家人怎樣?人際如何? ◆主題經文–馬太福音 4:18-20      約翰福音 15:15      馬可福音 14:8-9      約翰福音 13:6-9      路加福音 19:5-7      馬太福音 5:23-24 ✟家庭關係是人際基礎✟ 一、關係 1. 相交滿天下 2. 很容易和新朋友建立密切的關係 3. 同事有私人問題常會找我談 4. 有很多無所不談的知心朋友 5. 很熱誠主動幫助人 不怕別人誤會我 二、角色 1. 很了解別人怎麼看我 2. 工作能力是大家都肯定的 3. 旁人喜歡和我合作 4. 很容易了解別人對我的期望 5. 會拿捏「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三、了解 1. 容易被了解 2. 善解人意 3. 常跟人談工作以外的個人生活 4. 相當了解朋友的個人生活背景 5. 常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 四、溝通 1. 直接表達我的不同看法 2. 能流暢表達理念和感受 3. 不避諱指出別人的錯誤 4. 會和誤會我的人直接澄清 5. 很容易掌握別人講話的重點 五、接納 1. 我不在意別人升遷比我快 2. 我能原諒自己的錯誤 3. 願意和不喜歡的人一起合作事情 4. 不在意別人對我的批評 5. 很少抱怨和批評 六、和好 1. 很容易向人認錯 2. 別人對我的傷害很快就會過去 3. 會直接處理衝突 4. 會主動關懷人 即使利益受損 5. 會犧牲自己 遷就別人 ✜✜✜✜✜✜✜ ✟看見神同在基督教會✟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odWithUsTW/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godwithustw ↬Telegram: https://t.me/godwithustw

2021.05.02

主日

詩91 不只是存活,更要在風暴中展翅高飛 攔阻我們前往更高處的因素 但10 破除靈界阻礙的範例 賽30 歷史的鑑戒 耶穌的呼喚

2021.05.30

主日

壹、前言: 那盞燈是誰呢?就是我嘛! 誰來點亮燈呢?是主祢啊! 點亮燈的油呢?我的生活! 貳、發揮「我」這盞燈的價值 一、我「是」世上的光!怎麼可能「是」呢? 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正確認知:那盞燈是誰呢? 就是我嘛! 我不是那「光」本身,我只是承載那光的「燈具」,那光還是耶穌。 二、我就是那盞燈!那點燈的是誰? 15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正確認知:誰來點亮燈呢? 讓主點啊! 「我不是」點燈的人,「是主」來幫我點亮燈,讓我的燈能發光。 三、我的行為是光!怎能照亮人呢? 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 天上的父。 正確認知:那來燈的油呢? 我的生活! 我主動把「我的生活」當作活祭獻給神,「讓他來掌管」我的生活。 參、結語 約 8:12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 的光。」 奉獻自己當作活祭;讓基督作我生命的主。 基督說:『我是世界的光』,當我的生命活出基督的生命時,也就是活出『我是世上的 光』。 個人思想及小組討論題綱 1. 如果接受我是承載光的燈具,心裡的感覺是甚麼?對我基督徒生活會產生何種影響? 2. 我能理解或接受我只是承載那光的燈具麼?為什麼? 3. 我願意主動讓我的生活歸主管理的攔阻或關鍵是甚麼?

2021.06.12

主日

講題:得地為業 經文:詩篇37:9-11; 馬太5:5 講員:陳尊德牧師 領會:黃啟倫執事 司琴:張沐恩弟兄

2021.06.12

主日

日期:2021年7月18日 講題:如何可以不恨他 講員:何鴻恩弟兄 講道大綱: (一) 誰是惡人? (二) 惡人有惡報? (傳8:10)(傳8:12上)(傳8:14)(傳8:17) (三) 教我如何面對他? (羅2:1上)(傳8:12) (四) 教我如何去愛他 (箴9:10)(太5:43-44)(傳8:14-15)

2021.07.18

主日

愛那些我很難愛的人

2021.08.02

主日

日期:2021年8月15日 講題:工作是苦?也是甜? 講員:黃啟鴻長老 講道大綱: 一.工作的迷思? - 要搵食?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退休後,就無用? 二.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創1:26-28,創2:15,傳3:13,帖後3:10-11) - 肯定工作的必需及是神的設計和祝福 - 意義超越養活、貢獻社會、服務他人 - 榮耀神、彰顯神的形象 (林前10:31) 不同階段,工作的意義和方向 (少青、成年及老年期) 三.信仰如何重整你現今對工作的態度 - 靠著神去克服職場上的誘惑、壓力、困擾、刁難的老板、盡心去為主作工 (西3:22-25) - 作息有時,生活取得平衡 (太6:33)(創2:3) (出34:21) - 把握機會,為主發光 (加6:10)(太5:13-14)

2021.08.15

主日

講題:認識普遍恩典 經文:太5:43-48 43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44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45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46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47 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48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大綱 一、 前言 二、 本論 (一) 普遍恩典的例子 1. 在物質的領域 2. 在智性的領域 3. 在道德領域 4. 在社會領域 5. 在宗教領域 6. 普遍恩典和特殊恩典相互影響 7. 普遍恩典不會拯救人 (二) 神賜普遍恩典的原因 1. 救贖那些將會得救的人 2. 彰顯神的良善與憐憫 3. 彰顯神的公正 4. 彰顯神的榮耀 (三) 我們對普遍恩典的回應 1. 普遍恩典不會使人得救 2. 不要排斥未信者所做的好事 3. 普遍恩典激發我們更加向神獻上感恩 三、 結論

2021.08.29

主日

馬太福音 5 : 38-42

2021.09.24

主日

23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 24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25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 43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44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45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2021.09.26

主日

耶穌說到:“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夠進天國” (太 5:20) 之後,第五章中共有六次類似套語:「你們聽見有話說 ... 只是我告訴你們」;今天早上來學習耶穌這第二個主題「不可姦淫」的教導: 首先看到“姦淫”指著是與人發生實質的淫亂關係,也可以是在思想和觀念上的 (路16:18,羅2:22);而“淫念”則包括有正面意思:渴望、 嚮往,或通常是負面意思:有慾念(性)。如此的了解 (28節)為“這男人看著婦女,想引誘她動淫念,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換句話說, 耶穌指出人的內心動機,不只是外在的行為而已,祂權威地指出舊約聖經真正所指的教導方向。我們注意到眼睛的看見和心思意念的關聯;聖經中也不乏類似的例子,記載大衛王與拔示巴的故事 (撒下 11-12),他的眼睛看見婦人沐浴,而接二連三引發的犯罪行為,再再顯出內心的貪戀別人的妻子。不但觸犯第七條誡命,也加上第十條誡命。 舊約約伯記中也看見眼睛與內心之間關聯:「我與眼睛立約,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 (約伯記 31:1) 緊接著約伯又說:「我的腳步若偏離正路,我的心若隨著我的眼目…我若受迷惑,向婦人起淫念....因為這是大罪,是審判官當罰的罪孽。」(伯31:7, 9, 11) 在現今世代中,基督教界內有許多著名人物也發生了性醜聞,歸根究底的反省探討,是內心的問題: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箴16:18)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追隨基督》書中解讀了這個問題的原因:廉價的恩典就是將恩典作為一種教義,一種原則,一種制度。廉價的恩典是蒙饒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而不需要遵守教會的紀律,領聖餐而不需要懺罪,獲赦免而不需要個人的懺悔。廉價的恩典是不需要付上作門徒的代價的恩典,是不需要背十架的恩典,是不要那道成肉身又永遠活著的基督耶穌的恩典。我們蒙受主恩典,我們的身子是聖靈的殿,更有聖靈的內住,從此我們不再是自己的人,是屬於主的(林前 6:19)。耶穌要求我們的回應是要有及時的行動配合,若有任何的試探引誘臨到:眼睛不要看、手不要作/碰、腳不要去;如果有任何得罪神的事,不要等待、要馬上徹底對付!

2021.10.17

主日

馬太福音5:31-32, 19:3-9

2021.11.20

主日

耶穌說到:“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夠進天國” (太 5:20) 之後,第五章中共有六次類似套語:「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早上來學習第三個主題「不可背誓」的教導: 馬太福音第五章這裡共記載耶穌的六組對比論述的真理教導中, 耶穌是根據自己作為律法「成全者」的權柄, 將人對律法的誤解以及律法所指向的真正方向做闡釋。『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太5: 33)是間接引用舊約的幾處經文,包括上帝十誡吩咐的第三誡: 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 (出20: 7);不可指著主的名起假誓, (利19:12); 人若向耶和華許願或起誓, 要約束自己, 不可食言(民30:2);人向耶和華許願,償還不可遲延 (申23: 2)。也許這時還是有人會問:那麼我們可以指著上帝的名起誓嗎? 十六世紀的『海德堡要理問答』:當掌權者要求起誓,或確有必要時,為維持並促進忠信和真理,榮耀上帝,造福鄰舍,就可以起誓。這種起誓基於上帝之道 ,舊約新約中的聖徒都曾正當地使用過 。反之,聖經中的負面例子也不缺乏,其中我們熟悉的是彼得三次否認主耶穌 (太26: 69-75) ,彼得甚至發咒起誓, 說他不認得耶穌,立時雞就叫了!是否在艱難的環境中,我們也會像門徒一樣的軟弱跌倒呢?顯然發誓並不能實質增進人所說的話語的可信度。 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太5:34)的聽眾, 他們在想什麼呢?當時候的猶太社群背景是如何呢?因為法利賽人和文士發展出了許多發誓技巧:包括複雜的分辨法,決定誓言的約束力。耶穌針對著正是他們的狡辯的倫理觀:他們宣稱要有特別的誓言(不同的時間、地點、姿態、動作…)才有真正的約束力。本來「誓言」是為了促進說話的誠實, 但是如果這起誓, 反而成為讓人說狡猾的謊言和詭辯的欺騙的理由,難怪耶穌在此的講論,以加深修飾表達律法所指向的真正方向,期待基督徒有誠實的人格,信守承諾。如果一個人完全不起誓, 他就不會作虛假的誓言。在猶太社群中的愛色尼人當中找到類似的論據:「認為那比偽證更不好, 因為他們說: 沒有訴諸於神就不被信任的人, 已經被定罪了.」基督徒平常說話,無論「是」或「不是」務必要有誠信。

2021.11.07

主日

春秋戰國時期有越王勾踐的故事引出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恩怨相報的臥薪嘗膽典故說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從人的內心發出的報復心理,是此處耶穌登山寶訓內容針對人心的教導真理。第五章這六次類似套語:「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早上來學習第五個主題「不可報復」:“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 (太 5:38-39) 舊約中出現有三次的相關經文(利 24: 19-20;出 21: 23-25;申 19: 21)是關乎以色列民的司法系統,其中提到審判官或是見證人。人的案件是帶到法庭來審理,因為法庭是為人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來保護正直的人。換句話說,人的案件並不是在私下處理,更不是由私人執法報復。此處的經文背景也如同前面有關離婚與再婚的律法條例類似,因為“人心的剛硬”,但“起初並不是這樣”!法利賽人將律法的允許條例,解釋為命令的處理根據。聖經學者John Piper 說到 “神作出讓步,給予律法條例為堤壩,抵制從人邪惡的心流出的暴力巨流。” 除此之外,律法是為要保護正直人,新約中保羅的教導也是如此的強調律法乃是”為不法..不虔誠...不聖潔和戀世俗的..殺人的,行淫和親男色的..說謊話的,並起假誓的,或是為別樣敵正道的事設立的.”(提前 1: 9-11)。「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太 5:39a)如果未考慮上下文的背景和整體論述的思路,而將經文絕對化,定會導致曲解耶穌的意思。十九世紀的蘇俄文豪托爾斯泰對此處耶穌說的話的理解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甚至認為一個耶穌跟隨者是無法在司法單位來執行任務,包括警察等。耶穌在此處的教導是根據自己作為律法「成全者」的權柄,將人對律法的誤解以及律法所指向的真正方向做闡釋。 「不要與惡人作對不是鼓勵基督徒成為別人所踐踏的門墊; 而是成為為主見證的打鐵砧。因為聖經非常清楚說到要順服神,用堅固信心抵擋魔鬼(彼前5: 9,雅4: 7)耶穌用 四個小插圖 (太 5: 39b-42) 說到信徒為著信仰的緣故必定會遭到人身攻擊,需要付出個人代價。“有人打/臉、 有人告/衣服、 有人強逼/走、有人求/給,借/貸 ”分別說到人的尊嚴、權利、自由和財物等方面都會有所犧牲。當我們去傳福音時候,是否已經準備好這樣的心態,甘心樂意多走「二」里路,為要叫人體會到耶穌的愛!

2021.12.04

主日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 5:16)

2021.12.20

主日

馬太福音5: 43-48

2021.12.26

主日

溫柔的好處 1.領受神的救恩 2.心中享有平安 3.是個得勝的人 4.得到神的引導

2022.01.16

主日

〈一〉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二〉在聖靈裡禱告 〈三〉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

2022.02.20

主日

默想耶穌所行一切 單純信靠神的應許 倒空自己放下執著

2021.10.31

主日

前言:四旬節的省思 一、 活出愛的三部曲 二、 活出愛的三層次與三向度 1.活出愛的( )- ( ) 【 自 己 】 【 他 人 】 【 基 督 】 2.活出愛的( )-( )( )( ) 3.活出愛的( )- ( )( )( )( ) 結論: 個人思想及小組討論題綱 1. 今天的信息對我有哪些的提醒,如何才能成為活出愛的門徒? 2. 今天起我是否能更加的「愛己」、「愛他人」、「愛 神」? 3. 聽完信息,我是否願意「悔改」、「克己」進而以行動「活出愛」?

2022.03.26

主日

巴色会亚庇中文堂线上主日崇拜(直播) 日期:22.05.2022 主题:发自内心的敬拜 经文:马太福音5:21-26 讲员:张俊贤教师

2022.05.18

主日

Title: “Quick Fix or Fix Quickly?” Passages: Matthew 5:21-26

2022.05.28

主日

1. 禱告放下各樣重擔 2. 天天清理認罪饒恕 3. 清心禱告主的同伴

2022.06.12

主日

講題:活在「當下」的信仰 講員:黃啟鴻長老 講道大綱: 引言:信仰能否超越當下的環境 活在「當下」的信仰:超越環境及個人際遇的信心 (一) 活在「當下」的信仰:由彩衣,囚衣到細麻衣的約瑟 (創37:3-4)(創39:20)(創41:41-43) - 超越環境及個人際遇:即或不然的信心!活在當下,無論得時,不得時,忠心作見證。 (二) 活在「當下」的信仰:不妥協,神是優先 - 向罪堅決說不:罪能使你得益的抉擇? (創39:9-10) - 你準備好為義受逼迫嗎? (太5:10) (三) 活在「當下」的信仰:把握機會,為主作見證 (創41:16,38-41) 總結: 活在「當下」的信仰:在每天的生活,活出與神一起的雙程關係。(腓4:12-13)

2022.06.26

主日

講題:遇 x 變 講員:曾國華牧師 講道大綱: 引言 (創39:2)(創39:7-9) (一) 遇變:生命的轉化 (創42:6-8)(創45:4-5)(創50:19-20) (二) 遇變:把握與神相遇的一刻 (太5:13-16)

2022.07.10

主日

A、與耶穌連結,安息在他裡面 B、活在神的旨意中 C、與主建立親密的友誼

2022.07.17

主日

巴色会亚庇中文堂早华线上神学主日崇拜(直播) 日期:07.08.2022 主题:成为世上的光 经文:马太福音 5: 13-16 讲员:张伟良牧师

2022.08.04

主日

一.何謂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 二.為義受逼迫而有福的賞賜 三.面對為義受逼迫時的態度

2022.08.14

2022.08.22

主日

馬太福音5:48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2022.08.30

主日

講題 : 發揮影響力 經文 : 馬太福音5:13-16 講員:張其嵩牧師

2022.11.27

2023.01.29

主日

馬太福音5:6

2023.02.12

主日

講題:清心與自在 講員:李錦棠校長 經文:太5:8,來12:1-2

2023.02.19

2023.05.12

主日

講題:4/7謙卑的箴言 講員:何宗信長老 講道大綱: (一) 謙卑後得尊榮 (箴15:33)(箴18:12)(箴22:4)(箴29:23) - 甚麼是謙卑? (腓2:3) - 自卑與謙卑? - 得尊榮重要嗎? (約17:22)(太5:16) (二) 如何栽培謙卑的心? - 認識自己 - 服侍身邊的人 - 常懷感恩的心

2023.06.04

主日

講題:你甘願“蝕底”嗎? 講員:李錦棠校長 經文:太5:38-48

2023.09.10

主日

講題:走出「鹽罌」及放在「燈台」的教會 講員:黃啟鴻長老 講道大綱: (一) 什麼將我們困在鹽罌及光不照人前? (二) 你們「是」不單「作」鹽,「作」光! (太5:13-14) - 滲透性 (太5:15-16)(太9:35) - 道成肉身 (約1:4-5、14) - 盼望及方向 (太9:36-38) (三) 教會要積極發揮「影響力」:家庭,教會及社區 活出使命人生! 教會在內相通之道 - 遵守使徒的教訓 - 擘餅和祈禱 - 凡物公用 - 同心敬拜並充滿歡樂 教會向外的使命:服侍 → 使人和好 → 使人得救!

2023.10.22

主日

講題:以愛還愛 講員:曾國華牧師 講道大綱: 引言:愛的使命 (太28:19-20) (一) 愛的回應 (羅5:6-8) (二) 愛的力量(太5:14-16)

2023.10.29

主日

講題:誠實豆沙包 講員:曾國華牧師 講道大綱: (一) 似是而非的智慧 (太7:15) (二) 誠實秘笈 - 禱告警醒 (林前16:13) - 不狡辯 (太5:37) - 愛心說誠實話 (弗4:15) - 智慧應對 (太10:16)

2023.11.19

主日

證道題目: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主題經文:馬太福音五:1-12 大 綱: 一、 耶穌藉十架成就了和平 二、 傳報和好的消息 三、 脫離心靈牢獄得真自由 四、 唯一根基是被殺的羔羊

2024.02.15

2024.03.24

主日

講題:知己亦知彼 講員:曾國華牧師 日期:2024年10月13日 講道大綱: (一) 核心價值:塑造教會的遠象 (雅2:14-18)(太28:18-20) (二) 核心價值:促進團隊合作 (弗4:16) (三) 核心價值:作為社會的光和鹽 (太5:13-16)

2024.10.18

主日

太5:3-10、路17:20-21、詩130:3-4 出34:5-7 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6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10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20 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 21 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譯中間)。 3 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 4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5 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 6 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7 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金句: 3 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 4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詩130:3-4 3 If you, God, kept records on wrongdoings, who would stand a chance?4 As it turns out, forgiveness is your habit, and that's why you're worshipedPsm130:3-4 默想題目: 1. 什麼樣的天國子民是有福的?請分享!

2024.11.16

主日

講題:你的態度決定我們的高度 講員:曾國華牧師 日期:2024年11月17日 講道大綱: (一) 接受栽培以發展教會 (弗4:11-13) (二) 態度對未來影響 1. 重視培育的影響 - 全體信徒的參與 (彼前4:10)(來10:24) - 信仰的延續 (提後2:2) 2. 重視使命的影響 (太5:14)

2024.11.18

主日

一、 _____,所以有福 二、 _____,所以有福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