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馬可福音10章17-28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撒母耳記上10-12章;路加福音9章37-62節
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了。—馬可福音10章28節
多年前,母親曾被基督徒的批評所傷害,所以當我決心跟隨主時,她感到怒不可遏。她氣憤地在電話裡說:「所以現在妳也要來批判我是嗎?妳有什麼資格?」她掛了電話之後,整整一年都拒絕和我說話。我難過不已,但我終究明白,相較於任何我最珍惜的人際關係,我和上帝的關係更為重要。每當她拒絕接我的電話時,我就為她禱告,並且祈求上帝幫助我可以好好愛她。
最後,我們和好了。幾個月後,她說:「妳不一樣了。我想,我已準備好要認識耶穌了。」不久後,她接受基督為主,用她剩下的年日來愛主、愛人。
對於必須放棄一切跟隨主的這個念頭,我也曾苦苦掙扎。就像那個跑到耶穌面前的人一樣,他求問耶穌,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得著永生,最後卻只能悲傷地離開,因為他不願放棄自己的產業(馬可福音10章17-22節)。
要放下一切我們以為比上帝更可靠的人事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23-25節)。但我們在這世上所放下或失去的一切,絕對比不上耶穌同在的永恆生命這份極大的恩典。這位慈愛的上帝甘願犧牲自己拯救世人,祂以平安護庇我們,以無價永恆的愛安慰我們。
上帝,感謝祢給我們不配得到的愛,
也謝謝祢提醒我們,
祢比世上的一切人事物更加寶貴。
當你決心跟隨耶穌時,哪些事物是你最難放手的?為什麼倚靠人、屬世的慰藉和物質財富,比信靠上帝還容易呢?
作者: 鄧書琪
主耶穌說婚姻來自於上帝的創造,上帝當年不僅創造了人,上帝也創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人與人之間一切關係的開始,就是「婚姻」,因此婚姻是神所賜福、保守,並且非常看重的一件事。
因此,在神的本意裏,人是不應當休妻(離婚)的,如果人與人之間這個最基本的關係都破壞了,那其他的關係怎麼可能穩固呢?所以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社會的問題來自家庭,而許多家庭的問題來自於婚姻中的傷害。
主耶穌說,在神起初的心意裏,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 是「我在你裏面,你在我裏面」的全心全人的結合,這樣的結合是神 「配合的,是神自己作的,人不應破壞神的工作。
而在個人與神的關係裏,主耶穌也說,人在神面前要回轉成小孩子,像小孩子一樣的單純相信上帝,像小孩子一樣完全領受上帝的愛, 神的國就是為了像小孩子一樣(渴慕謙卑)的人所預備的。因此,在人與神的關係中,人亦當回轉成「起初的樣式」。
從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無論是婚姻的關係,或是人與神的關係中,神都要我們回到「起初」,夫妻要有起初的愛,起初的真情; 人對神要有起初的單純、起初的渴慕、起初的謙卑。
你願意在主裏回到「起初」的心嗎!
禱告:
親愛的主,我願意在你面前和我妻子(丈夫)面前,都回到起初的心,求你保守我,幫助我,使我天天像起初的時候一樣愛你,愛你所賜給我的妻子(丈夫)。
今天這段經文有四次「看」。
第一是當主耶穌看到這個人這樣好,他謙卑跪在主面前求永生, 他從小保守自己在神的話裏面,主耶穌看到他實在不能不愛他。
第二是當這個人無法撤下錢財跟從主,就憂愁走了的時候,主耶穌看到,人對錢財的迷戀和受到的轄制多麼大,就說:「有錢的人進天國是何等的難哪!」
第三是當門徒聽到主說人得救是如此難就希奇的時候,主耶穌「看著」他們說(非常誠心也非常肯定的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
主耶穌第一眼是充滿慈愛的看,第二看是憐惜的看,第三看卻是誠心肯定又帶著邀請的看。
當彼得看到主耶穌這三次的眼神之後,他再請主耶穌第四次看看他們這些真心跟從主的人,主耶穌說:「他們在今世必得百倍且要受逼迫,而在來世要得永生。」
今天你看到主耶穌三次不同的眼神了嗎?你是否也能像彼得一樣,回應主耶穌誠心、肯定和邀請的「看」,請主耶穌來帶領你的一生和你的所有。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請你進到我生命中,我生命的主,更深的得著我,使神的大能臨到我,掌管我,一生跟從你, 為你而活。
註解:「喝我所喝的杯」是一句猶太謎語,意思是與人同甘共苦,在這裏是指一同受苦,與「我所受的洗」意思同。
就在不久之前,門徒還在爭論誰為大,現在,當時機愈來愈危險的時候,這個問題再次被雅各和約翰挑起,並且付諸行動,他們直接上求於主,希望坐在主榮耀的左右。
問題是:主在那裏?
耶穌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而是要服事人,甚至還要到捨命的地步。」所以主在世上的時候,是像奴僕一樣的外表,而死的時候,又「列在罪犯當中」與強盜一起被釘死。
我們真的知道主在那裏嗎?當我們真知道主在那裏時,我們仍然願意與祂「長相左右」嗎?
今天在教會中,在小組裏,在肢體的關係裏,你知道主願意怎樣服事人嗎?你能體會主的心嗎?或者像門徒一樣心中暗思怎樣為大, 怎樣為首呢?
32 節說:「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時」(為了上十字架),主耶穌走在最前頭,門徒雖然跟著,卻是害怕的跟從,又是保持距離的跟從 (因為主是叫他們「過來」對他們說)。今天你願意跟在主左右嗎?
「坐在」左右之先,應先「跟在」左右,對不對?
禱告:
主耶穌,如果我真的愛你,我只有一個禱告,求你保守我今生永遠跟在你身旁,像你一樣的服事人。
今天我們讀到的這位瞎子巴底買,真是一個信心的人。當他一聽到是主經過時,就立刻認定主,呼求主。希伯來書第三章說,有一種信心叫作:「起初確實的信心」,雖然他肉身的眼睛看不見,可是他信心的眼睛好像比別人看得都清楚。
然後我們又看到他還有一種信心,就是愈挫愈勇的信心,也就是勝過環境的信心。當別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時,聖經告訴我們,「他卻越發大聲喊著」。
最後我們發現,他不僅有上面兩種信心,更難得的是他有第三種信心 - 完全的信心。就是在他得了醫治之後,他在路上就立刻跟隨了耶穌。得救的信心已經難得,得救之後又完全跟隨的信心更是難得。 羅馬書第一章告訴我們,神的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又說「義人必因信得生」,巴底買的信心真的使他得醫治,也得了生命。願我們今天也有這樣的信心,使神的大能彰顯,使人能認識耶穌得醫治,得生命。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求你今天也開我信心的眼睛,使我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信靠你、跟從你,使你得榮耀、使人得建立、使我得喜樂。阿門!
信心為憑
馬可福音10:46-47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
默想:眼見為憑!你會願意單憑聽說,就憑著信心、使出全力地去追求,好得著所聽說的祝福嗎?或許,巴底買給了我們當頭棒喝般的提醒。不要總以為看見的才能信,原來未曾見過的,也可以是真實的。只要你願意像巴底買~以信心為憑,抓住機會、採取行動、謙卑呼求,你也可以得到耶穌慈愛的回應和神蹟的祝福。巴底買為要得到耶穌的醫治恩典,根本不在乎身邊的人怎麼說,他努力地排除困難和攔阻,對他而言,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必須憑著信心,奮力到底。
禱告:父神啊!多少時候我宣稱自己有信心,卻沒有像巴底買一樣的行動,即使有了行動,也不像巴底買一樣奮力堅持,在未獲得祢的回應前、或是遇到攔阻就自我放棄。求祢幫助我,在我信心軟弱的時候堅固我,使我可以憑著信心到祢面前,呼求祢名,得著醫治的恩典。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s://www.tgcga.org/
在人不能,在神才能!
馬可福音10:24-27……耶穌……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對祂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
默想:耶穌希望我們明白,人不要想靠自己的財富、才幹、努力……獲得進入神國的資格。而且,越是認為可以倚靠自己智慧和能力的人,就越不會謙卑地倚靠神。但不少人卻想辦法為這段經文另闢蹊徑,宣稱聖殿旁邊有個「針眼門」,駱駝必須卸下所馱的包袱,並屈身才能進入聖殿,這真是荒唐的解經。若是人就可以辦到,得以進入針眼門,又何需耶穌所說的~在人不能,在神才能呢?不要再自以為聰明地認為進入神國,可以靠自己的行為。切記,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耶穌是我們進入神國唯一的道路。
禱告:全能的主啊!多少時候人會想倚靠自己的勢力、錢財、能力,來達到所期望的目標。但祢提醒我們,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如此,有更多的事情,唯有藉著祢、倚靠祢,才能成就,如罪得赦免、重生得救、進入天國……,故求祢,讓我在關乎得救和永生的事上,能謙卑地倚靠祢。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s://www.tgcga.org/
你像孩子一樣到耶穌面前嗎?
馬可福音10:14-15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默想:大多數人都會詮釋小孩子的純真、善良,那是耶穌認為承受神國的關鍵。但或許有另一面值得深思的是:孩子想到耶穌的面前,卻被門徒阻止。多少時候我們認為要到耶穌面前,需要什麼特殊的身分?需要什麼條件?需要拿出什麼?倚靠什麼?藉著什麼?但看看耶穌要孩子到祂面前,不是因為孩子有什麼或做了什麼,而是耶穌想要祝福他們,為孩子們做點什麼。這對每個基督徒都是重要的提醒,我們得以進入天國的原因,不是因為你是誰、你有什麼、你做什麼,而是因為耶穌是主、祂愛你、祂為你死在十架上、祂願意拯救你、賜福給你。
禱告:謝謝耶穌對我的愛與恩典。有些教導會誤導基督徒,讓人以為苦修或積功德可以更討神喜悅,但或許單純對祢的愛、單純地信靠、單單地領受祢在我身上的作為,更是祢希望的關係。願我能像孩子一樣到祢面前,敬拜祢、經歷祢、親近祢、得著祢。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s://www.tgcga.org/
檢視你對婚姻的態度
馬可福音10:11-12耶穌對他們說:「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
默想:在神的眼中,任何婚姻關係的破裂,都必造成雙方生命的傷害,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捍衛婚姻關係,而不是想辦法破壞和結束婚姻。那些在婚姻中不願意付代價,卻想要擁有幸福的人,都該醒悟和反思,婚姻不是你可以決定要不要的約定,因為在婚姻關係中,二人已成為一體,當你決定離婚,就是把自己和對方剖開一般地傷害。所以,務要察驗你看待婚姻的態度,婚姻不在乎你的感覺好壞、喜歡與否、愛或不愛,婚姻是我們在上帝面前的承諾、責任、使命~是上帝要成全我們生命,並祝福我們和家人的管道。
禱告:主耶穌,我知道許多人為了婚外情的緣故,反過來對婚姻不滿、對配偶抱怨,甚至尋隙想辦法離婚,就為了能跟另一個人進入婚姻。殊不知這樣的荒唐行徑,祢必鑒察和管教;如此行的人,也必在另一段婚姻中重蹈覆轍。求祢保守我的心,建立我對婚姻正確的態度,領受祢對婚姻的祝福。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s://www.tgcga.org/
20210214主日信息 講題:願祢榮耀降臨 講員:李怡瑱牧師
經文: 約翰福音二1-11
金句: 馬太福音十九26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奉主的聖名 2021年的宣告
1.因著神豐富的恩典我們要經歷突破
2.因著神豐富的恩典我們要得著自由
3.因著神豐富的恩典我們要看見敞開的門
4.因著神豐富的恩典我們的親朋好友要得救
5.因著神豐富的恩典我們過去的損失要恢復
6.因著神豐富的恩典我們的身心靈健康豐盛
7.因著神豐富的恩典我們要得著屬天的祝福
2021是醫治修復重建的榮耀年:神的榮耀在我身上,每一天都是我得恩寵的日子,神的恩寵每日都加添在我身上。天父,因著祢的恩寵,我以信心和期待來相信祢會恢復--仇敵曾經從我生命中偷走的--一切豐富,且必有良善和約的恩寵追隨我,從今時直到永遠。奉耶穌的名宣告,阿們!
方舟據點的招牌: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
陳芳枝阿姨的見證:感謝耶穌救了我、重生了我。幼年時得麻疹高燒,十天未張開眼睛,家人一度以為她死了,用草蓆包裹,把她放在床下。母親不捨,幾次掀開來觀看,發現仍有氣息,送醫救活,視神經有受損。先生曾因違反票據法入獄,她經歷活不下去的痛苦,在四十年前曾想自殺。先生出獄後找到工作,不料又發生外遇,拋家棄子,後來生病時才回頭,芳枝阿姨仍無怨悔的照顧直到他離世。三年前阿姨罹患嚴重憂鬱症,雙膝疼痛,又感覺失去價值,女兒看見方舟據點的布條,渴望媽媽經歷生命的改變,帶她來參加活動。初來時,阿姨不知如何與陌生人建立關係。透過持續的關懷,賈元美老師也帶領她讀「從懷疑到相信」課程,麗珍也預備大字版的經文稿,後來阿姨信主,八十歲接受洗禮。原本因爬山磨損軟骨,開刀後無法蹲下,透過據點各樣課程活動作操,現在可以蹲下擦地,憂鬱症也不藥而癒了。女兒感謝的說:我的媽媽又回來了。
婚筵(約翰福音第2章1-11節)
v.1-2娶親的筵席,地點在加利利的迦拿,「第三日」-耶穌剛出來傳道之時。
v.3-4酒用盡了。-不在預期中發生的事,耶穌說這與我與你有什麼相干?耶穌不是以馬利亞兒子的身分,而是以天父的旨意為關切。耶穌與母親的對話(顯出他們關切的事)關鍵不在於母親的要求,而是天父要不要做這件事。(參:約五19)
v.5耶穌的母親對僕人說的話。(馬利亞並未被耶穌的回應所冒犯)神蹟是否運行的要素---相信。當時,別人對於耶穌的認識---他是木匠的兒子。但馬利亞有不同的認識。「信心」是支取的管道,讓神工作、聖靈工作、神國度降臨、神榮耀彰顯。
v.6-8耶穌對僕人的吩咐(僕人的順服)。無法解釋、違乎常理。僕人照著吩咐去作。
v.9-11見證神蹟。(豐盛、喜樂、歡慶收場)更好的酒—末後的比先前的更好。顯出耶穌的榮耀(神性)。
我們要在生活中來經歷神,耶穌樂意來造訪我們。人生唯一不改變的事實,便是一直不斷地在經歷改變。(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關鍵的因素才能使人生變得更好。精彩的人生從「遇見耶穌」開始!
1.你願意邀請耶穌來到你的生活中嗎?
2.你願意把你的需要帶到耶穌的面前嗎?(馬利亞看見需要)
3.你願意順從耶穌的吩咐嗎?
如同創一2-3神的靈運行、神說要有光。當神的靈有運行的平台,預備屬靈的氛圍,就好像母雞孵育的過程,時候到了(成熟),突破蛋殼,小雞就誕生了。(神蹟發生)光來到黑暗就退去,我們眼光的焦點要放在神的國、神的應許、主愛常存。讓我們選擇相信:「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我們滿心感恩、期待,2021年神要作許多美好的事。「神蹟必要發生」「水可以變成酒」「缺乏得到供應」「問題獲得解決」「改變帶來醫治」「末後榮耀大過先前」。
回應詩歌:祂能改變(耶卅二17、可十27)
你還缺少一件:……你還要來跟從我。(可十21)
那年輕富有的官有股追求完美的熱情,他一看見主耶穌,就想像祂。主呼召門徒的時候,從不把個人的聖潔放在首位;祂以自我主權的絕對降服,與祂完全認同為先決條件——這是一種不夾雜別的關係的關係。
路加福音十四章26節與救恩成聖完全無關,這經文是論到與主無條件的認同。很少人真認識降服主的絕對一「去」不回。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被耶穌的目光觸及,意味著永遠脫離其他任何人或物。祂曾否看著你?主的目光改變人、抓住人。你向神特別柔順的時候,一定是曾經被主的目光看過。你若剛硬、堅持己意,自以為義,把過錯歸咎別人,就表示你天性中仍有大部分未經主目光的注視而改變。
「你還缺少一件……」在主看來,唯一「善美」之事就是與祂聯合,沒有別的事物在中間阻隔。
「變賣你所有的……」我必須放下自己,直到只剩下一個意識。我必須徹底捨棄一切,不是為靈魂得救(只有一件事可以救人——就是絕對仰望耶穌基督),乃是為跟從耶穌。「來跟從我。」這道路就是祂當日所行的道路。
研讀經文:馬太福音十章35-45節
閲讀文章:活在聖靈的溫室中
1. 建立信任感的要素有哪些?
2. 為什麼透明而坦誠地探討上帝的話語至關重要?
3. 未來你如何把小組視為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一部份?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9/18/學習愛人
【經文】馬可福音10章13-16節
在蘇格蘭的格里諾克鎮的一所小學,有三名請了產假的老師(蘇格蘭婦女有一年的產假),每兩個星期就會帶小嬰兒去學校與學生們互動。學生們在與小嬰兒玩耍的過程,培養了同理心,也學習關心別人和替人著想。這種方式對「不太聽話」的學生效果最為顯著,正如其中一位老師說:「學齡兒童在有更多的一對一互動時,能明白照顧小孩是多麼辛苦,也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
對基督徒而言,從嬰孩的身上學習關心別人並不是新概念。我們知道耶穌就是以嬰孩的樣式來到這世上,祂的降生徹底改變我們對於關懷的認知。基督降生時,最先聽到消息的是身分卑微的牧羊人,他們的職責是照料病弱和易受攻擊的羊群。後來,當耶穌的門徒認為孩子們不配來親近耶穌時,耶穌糾正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10章14節)
過後,耶穌「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16節)。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是上帝「不太聽話」的孩子,被人視為不配親近祂。然而,這位以嬰孩的樣式降生在世上的基督用愛接納了我們,從而讓我們看到關懷嬰孩和所有人所帶來的力量。
【思想】
當你花時間和孩子相處,讓你樂在其中的是什麼呢?
今天耶穌教導你要如何以恩慈待人、付出關懷?
【回應】
慈愛的上帝,當我缺乏同理心時,求祢幫助我能學習像祢一樣去關心別人。
5/8-5/14
【國家共同代禱事項】
1. 為進入命定:中華民國進入命定
了解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的歷史,能幫助我們更精準地為中華民國進入命定、兩岸和睦共榮禱告。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不斷在中國大陸製造衝突;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保衛戰失利後,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1941年12月,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對日抗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1945年9月,國民政府在南京接受日本呈交投降書,長達多年的對日抗戰,終於取得勝利。我們為日本侵華所帶來的蹂躪及傷害,呼求主的憐憫醫治;也求主拔除在中國大陸百姓心中對日本的苦毒論斷,賜下饒恕的力量,引導眾民脫離傷害,選擇饒恕,不再受傷害捆綁。求主引導中國大陸與日本能真實和好,重新建立合神心意的關係。
2.為萬民:縣市歸主
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2-45)
台北市作為中華民國的政經中心,擁有豐富資源,在22個縣市中扮演著領導的角色。然而,在神國中的領導,不是操權管束,也不是以勢服人,而是作眾人的僕人,甘心樂意服事人。我們為台北市因勢力而有的驕傲向神悔改,求主賜謙卑的心,將神國度寬廣的眼光賜給台北市的政府及人民,能明白為首及領導的真義,並帶著謙卑作僕人的心,主動地跟各城市分享資源,服事各城市,幫助各城市進入命定。
3.為政府和首長
我必設立照管他們的牧人,牧養他們。他們不再懼怕,不再驚惶,也不缺少一個;這是耶和華說的。」(耶23:4)
在神的心意中,政府領袖就是牧人,其職責就是牧養、引導、看顧和保護,使所治理的百姓沒有懼怕、沒有驚惶、也不受損害。求主把好牧人的心賜給蔡總統和政府官員,引導他們為愛百姓而放下政黨的意識型態,在各樣政策和施政上,能真正照顧百姓,使百姓免受恐懼之苦。明年總統及立委大選將至,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的明爭暗鬥越來越發激烈,統獨議題和兩岸關係升上檯面,求主保守蔡總統和相關首長,在公開的發言上能夠謹慎合宜,竭力追求兩岸和睦。
4.為教會:啟示錄的提醒
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啟3:1-3)
在啟示錄中,主提醒我們這些屬基督的人,不能只是徒有基督徒的名,而是要真實活出基督的生命。我們為台灣教會週週聽道、天天讀經,卻沒有活出所領受的道,向神認罪悔改。求主聖靈幫助我們的心謙卑在主面前,聽見神的話語,領受神的旨意,就順服按著神的旨意而行。求主引導台灣教會在不信悖謬的世代中能活出與福音相稱的聖潔生命來。
5.為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
勇士啊,你為何以作惡自誇?神的慈愛是常存的。你的舌頭邪惡詭詐,好像剃頭刀,快利傷人。你愛惡勝似愛善,又愛說謊,不愛說公義。詭詐的舌頭啊,你愛說一切毀滅的話!(詩52:1-4)
台灣盛行惡言選舉文化。求主赦免我們因為擁護某個政黨或某位候選人,就在媒體和社群網站上愛說毀滅性的話,我們的舌頭邪惡詭詐,愛說謊,快利傷人。求主以炭火潔淨媒體和網路上的污穢言語,求主特別保守每位想要參與總統和立委選舉的政治人物,口中言語歸回誠實和慈愛的法則,作擁護群眾的榜樣。
【城市共同代禱事項】
1.為城市進入命定:突破北北基宜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3-4)
台北市作為全台的首都及政經中心,許多在台北市上班、就學的人,往往就住在鄰近的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作為台北市的衛星城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的興衰,直接影響著台北市的興衰;而台北市是否能在正道上發展,更直接左右了這三個衛星城市的光景。因此這四個城市能否按神的心意正確對待彼此,是共同進入命定的關鍵。我們為自己在面對其他三個城市時,常有驕傲、自私、利用、消費及漠不關心等錯誤心態向神認罪,求主引導我們悔改,賜我們謙卑的心,不單顧自己城市的事,也要顧鄰近城市的事。求主聖靈引導這四個城市能夠按神的心意,彼此成全,互相幫助,各自發揮城市的恩賜,一起進入命定。
2.為台北重大建設:台北大巨蛋
台北大巨蛋,或稱台北文化體育園區,自2012年月17日動工,經歷多年風波,終於將於今年5月20日完工。我們為神垂聽眾人多年的禱告,保守大巨蛋得以解決安全上的問題,順利完工向神獻上感恩。也為完工後的經營管理及使用禱告,求神保守,讓一切倡議敵基督、性解放及有礙人身心靈的活動都不得進入;求神使用大巨蛋成為全國百姓的祝福。
3.為12行政區的突破:中山區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4-16)
中山區目前有67間堂會,57間機構。在12行政區中,中山區的犯罪率僅次於萬華區,也有著全市最多的女同性戀酒吧。我們為中山區各堂會及機構禱告,求主幫助眾聖徒能活出耶穌基督真光的生命,以好行為照亮四周圍的人,轉化所在的職場、街市、社區及社群,使中山區成為榮耀神的所在。
【列國共同代禱事項】
1.為列國進入命定: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納維,簡稱為波赫,是歐洲巴爾幹半島西部多山的國家,人口約325萬人(2022),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46%)、東正教(36%)、天主教(14%)。這個國家原本就是較貧窮的地區,在獨立後又發生內戰,經濟受到嚴重損害,目前正在漸漸復甦,從計劃經濟轉型至市場經濟。我們求主引導325萬人認識救主耶穌基督,帶領波赫國的百姓能在基督裡經歷醫治、和好及富足。求主興起當地的基督教會,突破宗教營壘,有智慧和能力向人傳揚神國福音,見證復活主的榮耀。
2.守望國際局勢
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詩122:6-9)
5/7-5/28全球以賽亞書62章為以色列禁食的第一週,我們按著神的旨意為以色列求平安。
a)求主在全球興起一億的代禱者,為以色列求平安。
b)也求主聖靈引導以色列政府及人民在主耶穌面前作謙卑人,以豐盛的平安為樂。
c)求聖靈引導以色列真認識神,堅心倚靠神,神必保守他十分平安。
d)為以色列政府及百姓能領受神的教訓,遠除不義,使公義充滿以色列全境,人民得大享平安。
【馬可福音 10:1-45】
|耶穌的價值觀|
耶穌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顛覆世界錯誤的價值觀,教導我們最正確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愈來愈輕看婚姻的價值,許多人視婚姻如同兒戲,隨意地結婚、也隨意地離婚。但第9節耶穌說:「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耶穌視婚姻是神聖的,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11-12節)
這個世界(甚至教會)輕看小孩子,輕看那些單純的人,好像懂得權謀的人才能生存下去。但第14節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耶穌喜愛單純如小孩的人。
這個世界追求的是成為有錢人,但是第23節耶穌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有錢不是罪,但許多時候,「貪財」、放不下金錢,會成為我們跟隨耶穌的攔阻,正如這位產業很多的少年官一樣(22節)。第30節耶穌教導我們:「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這個世界倚靠錢財,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但第24節耶穌說:「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因我們往往有錢倚靠就不倚靠神了。
這個世界常常爭高位、爭排名、爭論誰為大,但第43-44節耶穌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這個世界往往以被多少人服事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最有價值的人就是,被最多人服事的人,但第45節耶穌卻說:「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願我們一生跟隨主耶穌的價值觀。
◆回應:
主啊!讓我的心意常常更新而變化,不跟隨世界的價值觀,而是跟隨祢的價值觀。
◆背經: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馬可福音 10:27)
【馬可福音 10:46-52】
|不被攔阻的渴望|
這段經文記載瞎子巴底買被醫治的故事。他經歷了改變他命運的神蹟。
天生瞎眼的巴底買,靠著自己無法改變他的一生只能乞討的命運,他需要神蹟。你我的生命也都有靠著我們自己無法改變的事,也許是身體的病痛、經濟的難處,也許是痛苦的人際關係,我們也需要神蹟。我們從巴底買身上看見,他能經歷神蹟的原因在於他擁有「強烈的渴望」,他渴望被醫治、渴望改變命運。你心中是否也有這樣強烈改變的渴望呢?今天有許多基督徒因為害怕失望,因而不敢有所期望,以致錯失改變的機會。耶穌期待凡是奉祂為救主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千萬不要放棄期望,這世上沒有比失去動機的人更可憐了。
當巴底買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47-48節)耶穌就為他站住,並醫治了他。巴底買擁有不被攔阻的夢想,他不理會一切的攔阻,不斷拼命呼求禱告,神蹟就發生了!願我們不要讓魔鬼欺騙的聲音,旁人消極的聲音及我們裡面絕望的聲音,攔阻我們繼續禱告呼求,當我們不放棄時,耶穌將為我們「站住」,為我們行作大事。
第51節記載,耶穌問巴底買說:「你要我為你做什麼?」我們不明白耶穌為何這樣問,瞎子不就是希望耶穌能使他重見光明嗎?當耶穌問巴底買:「你要我為你做什麼」時,背後的意義是:「你相信我能為你做什麼?」耶穌探測他有沒有信心。因此,當巴底買回答說:「主啊!我要能看見!」這時,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52節)
許多人並不相信耶穌能為他們做得更多。當耶穌問我們:「你要我為你的婚姻做什麼?」;「你要我為你的家庭做什麼?」;「你要我為你的小組做什麼?」;「你要我為你的一生做什麼?」讓我們憑著信心放膽向主開口祈求。
第50節記載,巴底買聽見耶穌叫他,他「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巴底買放下舊的事物,以實際的行動追求他心中的渴望。夢想催促人行動,給人力量,人因夢想而偉大,而活起來!我們也當如此行,美夢才會成真。
◆回應:
主啊!我要如同巴底買一樣,不斷地懷抱不被打擊的夢想,我要緊緊抓住祢,渴望祢為我成就我心中所羨慕的美好事物。
◆背經:
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羨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帖撒羅尼迦後書 1:11)
敬拜詩歌:這一條路 (天韻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h6IopFITiA
一、安靜:主啊,我願緊緊跟隨祢。
二、讀經:馬可福音 10:1-27
1. 重點說明:
本段經文提到兩個重點 : 一是婚姻,二是財富。婚姻是神所設立的,是人與人之間一個親密的關係,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另外,財富也是神的恩賜和祝福,是我們與物的關係,這兩者都需要倚靠神,我們才能真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並妥善發揮財務正當功用。因此輕易結束婚姻和「倚靠財富」都不可取,甚至成為我們與神關係的攔阻與負累,在人是不能,因此人就該做出抉擇,來倚靠這位使「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神。
2. 鑰節: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可 10:27)
三、默想:
■摩西為什麼准許人可以休妻?(v.5)這樣的做法和耶穌的教訓有無矛盾?耶穌如何引導人超越摩西而回到神起初的心意?
(v.6-v.9)
■富有本身是罪惡嗎?耶穌是怎麼看待這位富有的少年官?(v.21 另參路 18:18)門徒為何希奇?(v.26)耶穌如何引導他們?(v.23-v.25、v.27)
■在這個婚姻關係越來越混亂、對財富的倚靠也越來越嚴重的世代,耶穌的教導給我們怎樣的提醒?
四、禱告:主啊,若沒有祢的愛,我豈能愛人、愛物?幫助我恢復與祢的關係,並且不讓任何事物攔阻我愛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馬可福音 10 章 1-27 節
敬拜詩歌:我願觸動祢心弦 (生命河)
https://youtu.be/fSX3uI-XBBw
一、安靜:主啊,我願更體會祢的心。
二、讀經:馬可福音 10:28-52
1. 重點說明:
這是主耶穌第三次向門徒預言受難。雖然門徒一再誤解,但主仍愛他們到底,再次向他們宣告祂的使命和未來的道路,並轉化他們錯誤的期待。第 45 節,堪稱描述主耶穌一生服事觀最準確的經典名句,讓我們清楚知道主將捨命,而我們仍願「喝祂所喝的杯」,與祂一起甘苦同嚐?就像瞎子巴底買一樣,蒙主醫治後,就全心跟隨主嗎?
2. 鑰節: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可 10:52)
三、默想:
■從雅各,約翰的反應中,可否看出他們對耶穌預言受難這件事的認知如何?他們心中究竟在盤算什麼?(v.37-v.38a)主耶穌如何引導他們?(v.38-v.45)
■為何耶穌肯定巴底買是有信心的人?巴底買在求主醫治的過程中,有哪些方面展現了他的信心?(v.47-v.48,v.50-v.52)
■今天在教會中,有多少人像門徒一樣,在服事中盤算怎樣為大為首?又有多少人能有巴底買那樣的信心?
四、禱告:親愛的主,幫助我效法祢服事的心志,並加添我跟隨祢的信心。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馬可福音 10 章 28-52 節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3/09/20/砸自己的腳
【經文】馬可福音10章35-45節
在2021年,一位工程師雄心勃勃地用腳弓射箭,想要打破2,028英尺(618公尺)的舊有記錄。他仰臥在鹽灘上,拉開自己設計的腳弓之弓弦,準備將箭射到一英里(約1,610公尺)以外,締造新的紀錄!他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便將箭射出去。可惜,這枝箭並沒有飛越一英里,事實上,其射程甚至沒有超過一英尺,因為箭射到了他的腳上,結果造成了腳部的嚴重傷害。
有時錯誤的雄心或說野心,也會讓我們弄巧成拙,就好像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聖經人物雅各和約翰雄心勃勃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可惜卻出於錯誤的動機。他們懇求耶穌說:「賜我們在祢的榮耀裡,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馬可福音10章37節),因為耶穌曾告訴眾門徒,他們「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馬太福音19章28節),所以我們理解他們為何有這樣的要求。那麼,這有什麼問題呢?問題是他們自私地想在基督的榮耀裡,尋求自己崇高的地位和權力。耶穌清楚地指出,這樣的野心並不恰當(馬可福音10章38節),而且藉此勸勉眾門徒:「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43節)
當我們立志為基督行善和做大事時,願我們尋求祂的智慧和引導,學習像祂那樣謙卑地服事人(45節)。
【思想】
為什麼雄心有時候會變成野心?
你如何將雄心化為動力,像耶穌那樣去服事人呢?
【禱告】
耶穌,我渴望為祢做大事,求祢幫助我能有正確的動機。
主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可10:21)
就愛他——別以為這只是描敘一種情感,egapesen表達的是犧牲的愛(agape);主耶穌對這年輕人是一種捨己的愛。既是捨己的愛,為何要年輕人這樣做呢?那似乎不像是愛,反而像是懲罰。如果主耶穌吩咐你放棄努力存一輩子的財物,全都分給窮人,你會覺得這是愛嗎?
今天這個世界,我們和少年一樣把安全感建立在錢財的世界裡,但主耶穌深知人真正的需要是不能用錢買到的,祂正是深愛我們,才一針見血地撕開這個自欺的謊言。
主耶穌agape的愛不會討好那些錯誤、虛假、最終導致毀滅的東西。衪的愛會讓所愛的人能看清真相。如果說愛一個人,卻不揭破蒙蔽他的假象,任他走向滅亡的路,那不是真愛。
我們常常為了不想傷害感情或遭受排斥,就不敢揭開真相。但主犧牲的愛,是不顧惜自己,也要將你救拔出來。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向人传福音没有果效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害怕,我们害怕否定和拒绝,我们害怕轻蔑和嘲讽,所以我们不敢像耶稣一样说出那句话——你还缺少一件:就是信耶稣。
爱里没有惧怕,之所以我们害怕,就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尊严超过爱他人的灵魂,当我们试图用讨人喜欢的方式来讲述福音时,其实并没有让福音更让人喜欢,而是让我们自己更让人喜欢,同时我们也在勾兑福音的纯度。
传福音最重要的不是技巧和口才,而是爱心和牺牲,只有我们发现福音其实就是主耶稣舍身忘我的爱时,我们才能将福音的感动传递给人,因为对方的肉体可能会拒绝,但是他的灵魂会感受到你真的爱他。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閱讀: 馬可福音10章26-31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出埃及記9-11章;馬太福音15章21-39節
彼得就對祂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了。」—馬可福音10章28節
英國的富能仁(James O. Fraser,1886-1938年)決定不再追求成為英格蘭的鋼琴演奏家,而是要服事中國的傈僳族。美國的范德(Judson Van DeVenter,1855-1939年)放棄發展藝術事業,選擇投入佈道事工,後來更寫了聖詩《一切全獻上》。他們願意為了耶穌去服事別人,而放棄自己的藝術事業,前往上帝呼召他們去的地方,他們的付出令人難忘。
雖然投身藝術行業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但這兩個人卻相信,上帝呼召他們放棄自己的事業去從事另一份工作。或許那啟發他們的,是耶穌勸告一個富有的年輕官吏,變賣所有的產業來跟從祂(馬可福音10章17-25節)。彼得目睹了他們的互動,便對耶穌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了」(28節)。耶穌向彼得保證,凡跟從祂的人「在今世得百倍」並得永生(30節),但祂必按自己的智慧賜予人,因為「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31節)。
無論上帝把我們放在哪個崗位,祂都希望我們每日將自己的生命全然獻給基督,順服祂溫柔的呼召並跟從祂。不論是在家中、辦公室、社區或是異國他鄉,我們都能以自己的才幹和擁有的資源來服事祂。當我們如此行,祂就會感動我們去愛人,並能無私地為別人付出。
當論及有人為耶穌作出犧牲時,你會先想到誰?
上帝要你如何獻上自己呢?
主耶穌,當我為榮耀祢而服事祢及周遭的人時,
求祢幫助我能為了祢,將自己的一切全然獻上。
作者: 潘艾梅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猶太人認為,財富是上帝對人們遵守律法所給予的獎賞(申命記28章1-6節)。在馬可福音10章17-22節,有一個財主聲稱,他從小就忠實地遵守律法,因此他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永生。可是,當耶穌要財主變賣一切產業來跟隨祂時,財主卻不願意,因為他更愛自己的錢財;相反地,耶穌的門徒撇下了家人和工作來跟隨基督(馬太福音4章18-22節,9章9節)。彼得誇口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了」(馬可福音10章28節)。耶穌告訴門徒,跟隨祂而得到的賞賜,將遠超過他們失去的一切,但祂也警告說,他們必定會遭遇逼迫(30節)。跟隨耶穌就是要服事祂,這將包括受苦(8章34–36節;約翰福音15章20節)。耶穌還勸誡門徒,不要因為他們比其他人犧牲更多,或最先跟隨耶穌而看不起別人,祂說:「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馬可福音10章31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閱讀: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9-12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申命記1-2章;馬可福音10章1-31節
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節
多年前,我和兒子喬許在上山的小徑上,發現前方揚塵飛舞。我們躡手躡腳地上前去一探究竟,原來有隻獾正忙著在土堆裡建窩。牠把頭和肩膀伸進地洞裡,一邊用前爪使勁地往下挖,一邊用後腳將泥土踢出來。牠正全神貫注地做自己的事,完全沒聽到我們走近的聲音。
看到這隻獾旁若無人的樣子,我忍不住撿了一根細長的樹枝,輕輕地戳了戳牠的背。我並沒有傷到牠,但牠卻跳了起來,接著便轉身向我們衝過來。我和喬許嚇得以百米賽跑的世界新紀錄逃開了。
我從自己的輕率行事學到了一些功課:有時最好不要多管閒事,隨意干涉別人的事情。與其他基督徒相處時,尤其如此。使徒保羅鼓勵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又要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節)。我們的確應當為別人禱告,靠上帝的恩典致力分享祂的話語,偶爾上帝也會要我們以溫柔的態度糾正他人的錯誤。然而,學會安分守己、不好管閒事、不過分干預他人的生活也很重要。這可以讓我們成為非信徒的榜樣,也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12節)。我們領受的呼召就是要「彼此相愛」(9節)。
當你干預他人的事務時,發生了什麼情況?
你最需要為他人做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呢?
上帝,請教導我明白何謂真正地愛他人。
作者: 羅大衛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帖撒羅尼迦教會就像所有人類組織一樣並不完美,但卻是新約聖經中重要的一間教會。這間教會由保羅、西拉和提摩太所建立(使徒行傳16章1-5節,17章1-3節),並迅速成為宣教活動的樞紐,部分原因是帖撒羅尼迦的信徒深刻地見證了福音改變人心的大能。保羅在寫給他們的書信中,一開頭就稱讚這種改變,說他們的見證已經傳遍各地:「他們都述說你們是⋯⋯怎樣離棄偶像歸向上帝,要服事這位又真又活的上帝」(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9節,新譯本)。在第一世紀的希臘文化,充斥著偶像崇拜,帖撒羅尼迦的信徒離棄偶像,表明他們生命的巨大改變。他們離棄那以木頭和石頭雕刻、沒有生命的偶像,轉而歸向上帝。這位上帝不僅是又真又活的真神,而且把生命賜給所有相信祂的人。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從拜偶像轉為相信永生的上帝,表現出真正的轉變。
柯貝爾
閱讀: 但以理書9章1-5、17-1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申命記3-4章;馬可福音10章32-52節
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我便⋯⋯定意向主上帝祈禱懇求。—但以理書9章2-3節
某個早晨,家庭禱告結束時,當爸爸一說完「阿們」,5歲的凱琳立即大聲地說:「我也為洛根禱告,因為他禱告的時候睜大著眼睛。」
當然,因為10歲的哥哥在禱告時沒有閉上眼睛而要為他禱告,絕不是聖經要我們為人代求的真正含意。不過,至少凱琳知道我們可以為別人禱告。
聖經教師章伯斯強調為別人禱告的重要性。他說:「代求是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也就是懷著祂的心意與觀點。」我們按著上帝的心意和祂對我們的愛,來為別人代求。
我們在但以理書第9章看到代禱的絕佳範例。這位先知曉得上帝因猶大人的悖逆,曾預言猶大人會被擄到巴比倫70年(耶利米書25章11-12節)。但以理知道年數即將屆滿,便開始為他的同胞們禱告。在禱告中,他引述上帝的誡命(但以理書9章4-6節)、謙卑自己(8節)、尊崇上帝的屬性(9節)、認罪(15節),並且信靠上帝的憐憫(18節)。他立刻得到上帝的回應(21節)。
並非所有的禱告都有如此戲劇性的回應,但不要灰心,我們能以信靠上帝的態度繼續為人代求。
當你為別人代禱時,你如何尋求上帝的心意,
以祂的觀點看事情?
親愛的天父,請幫助我更認識祢,
好讓我可以按著祢的心意為別人禱告。
作者: 白德夫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但以理書第9章中所記錄的禱告,是發生在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將滿七十年之際。根據先知的預言,在以色列民被擄的七十年後,上帝會將祂的百姓帶回耶路撒冷(2節;另參閱耶利米書25章11-14節,29章10節)。但以理為以色列人的回歸做準備,「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上帝祈禱懇求」(但以理書9章3節)。在那個時代,人們常會在困境中以這樣的方式禱告(參閱以斯帖記4章1-3節;約拿書3章6-9節)。但以理的這段禱告也成為現今基督徒效仿的模式,他一開始先敬拜上帝,稱頌上帝的信實(但以理書9章4節),然後為自己和同胞懇求上帝的赦免(5-7節),最後提醒上帝,祂和百姓所立的約,並求祂復興他們的土地(19節)。
施竹俐
閱讀: 馬可福音10章13-16節 | 全年讀經進度: 以斯拉記6-8章;約翰福音21章
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10章14節
我母親一生為許多事投注心力,但其中最為堅持的一件事,就是要讓孩童們認識耶穌。母親不常公開表示不同的意見,但我看過的少數幾次都是因為有人試圖削減兒童事工的預算,去支付他們認為更「重要」的項目。她告訴我:「我只有在懷你弟弟的那年暑假,沒有參與主日學的服事。」我算了一下,發現母親在教會的兒童事工服事了長達55年之久。
馬可福音10章記載了一個在福音書中受人喜愛的故事,人們常把這件事標題為「耶穌愛小孩」。人們把孩童帶到耶穌那裡,讓耶穌觸摸並且祝福他們,但門徒卻試圖阻止孩童親近耶穌。馬可描述耶穌就「惱怒」地責備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14節)
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寫道:「我愛這些小孩子,而且當這些孩童,就是這些從上帝而來的鮮活生命愛我們時,絕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同樣地,我們這些比孩子們年長的人,盡所能確保孩子不會被阻絕於耶穌恆久鮮活的愛之外,也絕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若你在幼年時就已認識耶穌,
你還記得是誰帶領你的嗎?
這段聖經提到耶穌惱怒,對此你有何看法?
耶穌,求祢幫助我將祢的愛與同在,傳達給所有人,
包括孩童。讓我能運用各種方式,
確保孩童隨時都能來到祢跟前。
作者: 博約翰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我們在馬可福音10章16節讀到,耶穌「抱著小孩子,……為他們祝福」。在這裡,用來表示祝福的希臘字是kateulogeo。在新約中,這個字僅出現在這段經文中,意思是「堅定有力地祝福;使得益處」。耶穌的祝福真誠熱切。祂要賜給這些孩子的福分,乃是最好的。
聖經有多處記載耶穌稱人為「有福」的(makarios)。這個詞的意思是「宣告有福;得到上帝的恩惠」。彼得宣稱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之後,耶穌說彼得是「有福的」(馬太福音16章16-17節)。多馬認出復活的耶穌是他的「主」和「上帝」時,耶穌也使用了這個詞。耶穌對多馬說,那些沒有看見卻相信的人有福了(約翰福音20章28-29節)。在這些經文中,「有福」的意思就是我們相信耶穌,從而領受上帝的恩惠。
韓傑盛
分享者:张俊贤牧师
日期:17.03.2025(星期一)
经文:马可福音 10:13 - 22
链接:https://youtu.be/Bi8jz6Irb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