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但以理書 9 : 1-5,17-19

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

馬可福音 10 : 32-52

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前頭走,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耶穌又叫過十二個門徒來,把自己將要遭遇的事告訴他們說:

懇求上帝

閱讀: 但以理書9章1-5、17-1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申命記3-4章;馬可福音10章32-52節

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我便⋯⋯定意向主上帝祈禱懇求。—但以理書9章2-3節
某個早晨,家庭禱告結束時,當爸爸一說完「阿們」,5歲的凱琳立即大聲地說:「我也為洛根禱告,因為他禱告的時候睜大著眼睛。」

當然,因為10歲的哥哥在禱告時沒有閉上眼睛而要為他禱告,絕不是聖經要我們為人代求的真正含意。不過,至少凱琳知道我們可以為別人禱告。

聖經教師章伯斯強調為別人禱告的重要性。他說:「代求是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也就是懷著祂的心意與觀點。」我們按著上帝的心意和祂對我們的愛,來為別人代求。

我們在但以理書第9章看到代禱的絕佳範例。這位先知曉得上帝因猶大人的悖逆,曾預言猶大人會被擄到巴比倫70年(耶利米書25章11-12節)。但以理知道年數即將屆滿,便開始為他的同胞們禱告。在禱告中,他引述上帝的誡命(但以理書9章4-6節)、謙卑自己(8節)、尊崇上帝的屬性(9節)、認罪(15節),並且信靠上帝的憐憫(18節)。他立刻得到上帝的回應(21節)。

並非所有的禱告都有如此戲劇性的回應,但不要灰心,我們能以信靠上帝的態度繼續為人代求。

當你為別人代禱時,你如何尋求上帝的心意,
以祂的觀點看事情?
親愛的天父,請幫助我更認識祢,
好讓我可以按著祢的心意為別人禱告。
作者: 白德夫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但以理書第9章中所記錄的禱告,是發生在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將滿七十年之際。根據先知的預言,在以色列民被擄的七十年後,上帝會將祂的百姓帶回耶路撒冷(2節;另參閱耶利米書25章11-14節,29章10節)。但以理為以色列人的回歸做準備,「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上帝祈禱懇求」(但以理書9章3節)。在那個時代,人們常會在困境中以這樣的方式禱告(參閱以斯帖記4章1-3節;約拿書3章6-9節)。但以理的這段禱告也成為現今基督徒效仿的模式,他一開始先敬拜上帝,稱頌上帝的信實(但以理書9章4節),然後為自己和同胞懇求上帝的赦免(5-7節),最後提醒上帝,祂和百姓所立的約,並求祂復興他們的土地(19節)。

施竹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