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經文:《 約書亞記20章1~9節》
這些庇護城是為所有以色列人和寄居在他們當中的外僑設立的。任何非蓄意殺人的,可以在那裡找到庇護,躲避尋仇的人;報血仇的人不可殺他,除非他已經經過公開的審判。(約書亞記20章9節)
在進行完土地的分配之後,上主接續的工作是在這當中設立庇護城,為要使那些無心而誤殺人的人可以在那裡受到保護,這樣的人可以逃到庇護城門口,向城內的長老說明事情的經過,接納他進入城裡,為他安排住處,使他可以留在那個城裡生活。當尋仇的人追來的時候,城裡的人不能將這人交出去,反倒要保護他,因為他不是蓄意殺人的。但誤殺人者仍需要接受公開的審判,等到當時的大祭司死了之後,才可以回到原本所逃離的家鄉。
這些庇護城的設立,讓我們看見上主對人美好的心意:防止報仇。人為了報仇,常會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且很容易從個人的爭執仇恨,演變成兩個家族甚至是兩個民族的仇恨。因此,庇護城可以隔絕雙方持續相互報仇,讓彼此有冷靜的機會。這不僅保護了非蓄意殺人的人,同時也終止流血報仇的事件持續發生,因為上主對人充滿憐憫。
然而,要在這個庇護城居住仍是有條件的,必須經過公開的審判,須陳明殺人者的罪狀,若確實是誤殺他人,而非蓄意謀殺者,可以居住在其中,等到當時的大祭司死後,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但若是蓄意殺人,將不受庇護城的保護,仍要將他交在報仇者的手中,或判他死刑。
庇護城的設立,讓我們對上主有更多的認識,從中看到上主不允許報仇,祂同時也是公義的神,並不輕忽人所犯的罪,上主公義的體現在城門口長老的委員會審訊中;上主也是公平的主,無論那支派或是寄居在其中的人,上主都希望在他們中間有庇護城的設立,使他們都能有一個可獲得保護的地方。
詩篇46篇1節指出:「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這避難所指的就是庇護城,當我們軟弱無助甚至犯罪時,我們可以投靠在這庇護城中,因我們知道上主是慈愛憐憫又有公義的,我們可以從祂那裡獲得保護。當然,我們也必須面對自己所犯的過錯,當主耶穌基督以十字架上的犧牲將我們贖回時,我們就能真正回到屬於上主的故鄉。
默想:
今日的庇護城在哪裡呢?社會中以什麼方式來進行庇護?我是否真正明白上主設立庇護城的心意呢?
祈禱:
慈愛憐憫又有公義的上主,祢設立庇護城使人不流無辜者的血,不論施暴者或受害者都能在祢手中蒙保守。我有時難以面對,因我習慣殺人償命的法律。求祢使我明白祢的心意,將我心中所有的不平都交託給祢。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頌讀(大聲讀聖經):書20:1-9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從今天所讀的經文知道設立「逃城」的用意,逃城也稱為「接納之城」。設立逃城是神的旨意,而非人的意思。神要約書亞照祂藉摩西所吩咐的規定,設立逃城,使那些無意中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裡,作為這些誤殺人的人逃避報血仇者的「保護城」。在整個以色列所佔領的地,約書亞共設立六座「逃城」,分別在約但河東及西各設立三座。殺人犯進入逃城是有其規範,不是所有殺人犯逃到這些城都沒事,不是如此;進到逃城需有二個基本要件:(一)此人不是故意殺人,是無意中誤殺了人,殺人者與被殺者過去並沒有仇恨關係。(二)就算你是無意殺人,來到逃城時要將殺人的經過詳實向該城的長老說明,長老確認你是無意殺人,才能進入逃城躲避被人追殺的事;當殺人犯住在這城一段時間後,接受公審,確認此人改過自新後,等到大祭司死後,這殺人犯才能離開逃城,返回自己家鄉過生活。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祢設立逃城用意就是給那些不是故意犯錯的人,一個重新悔改的機會,這樣美好的制度,讓我們看到主真的愛世人,憐憫世人,給世人有悔改的機會,只要世人犯錯願意悔改,主耶穌都賜給這樣的機會。(彼後3: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躭延,其實不是躭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祈求主幫助我們常常自我省察,若有犯錯得罪主的事,我們趕緊來到主面前認罪悔改。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認罪悔改」是勇者的表現,懦弱者才會選擇逃避自己所犯的罪,不願認罪悔改。主設立「逃城」這樣的恩典,就是在我們無意犯錯時,所賜下的恩典,我們需要格外珍惜。
今日主題:恩典的良性循環
決心應用:你又在無意中犯罪並被赦免的經驗嗎?身為得著救恩的信徒,你可以做什麼來啟動饒恕和愛的良性循環?
書20:1-9
有時候,人會無意中殺了人。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仍是明確的罪行。而神卻吩咐約書亞說,要為這樣的人設立逃城。因為他不是與人有仇恨,所以「不可把他交在報血仇者的手裡」。在當時如果有人被殺,他的家人可以為他報仇而且是一件光榮的事。為了阻斷殺人者和報仇者之間的惡性循環,神就為「無意中誤殺人的」設立逃城。「他要住在那城裏,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等到那時的大祭司死了,殺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v.6) 犯上殺人罪,不管是不是故意的,都必須受審判。大祭司的死象徵新時代的到來,這使我們聯想到基督永恆的代贖。若不是基督為我們代贖,就無法得著赦罪的恩典。
因此,我們不能說,因為基督有赦罪的恩典,所以我們就可以持續在罪中享樂。也難怪保羅會說:「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羅6:1) 主耶穌開啟饒恕和愛、恩典之門,不是要我們在罪中來去自如。
>>>>>神親自阻斷罪的惡性循環之通道,並使用人開啟愛與恩典的良性循環之鑰匙。
心得:
在以色列人還沒進迦南的時候,上帝就囑咐摩西要建立逃城的事,如今他們已經得到上帝所賜給他們的產業,於是上帝再次吩咐他們要建造逃城。逃城是給無意間殺人的殺人者,為免被死者親友報復所建立的城。雖然他是無意間殺害別人,但他仍然是犯了罪,所以他要住在逃城直到當時的大祭司死了,他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這提醒我們,犯罪並非有意才叫犯罪,就算是無心之過也是犯罪。但上帝卻充滿恩典跟憐憫,祂讓這些人能夠有個地方能夠不被受害者的家屬報復,這樣也是不讓仇恨繼續延續下去。並且在當時的大祭司死亡的時候,這些住在逃城的人就能夠回到本城,他們所犯的罪也被赦免了。上帝透過這個方式,讓這些無意中犯罪的人有重新來過的機會,而祂對我們也是這樣。無論我們是有意或無意間犯的罪,只要我們向祂承認我們的軟弱和不足,上帝應許有赦罪的恩典,使我們能夠重新回到祂的裡面,也是回到群體當中。願我們能記得上帝赦罪的大恩,也常常思想自己的罪並且向上帝悔改。
禱告:
天父,感謝你是如此的愛我,當我向你悔改的時候,你就赦免了我的罪,使我成為新造的人。你也提醒我,無論是有意無意的犯罪,都仍然是犯罪,都會讓罪惡在群體中延續。而你讓罪斷絕在群體當中,這一切都是你的美意。願你幫助我能夠常常悔改,並且停止仇恨而讓恩典延續,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 2022-04/05 讀經:約書亞記 第二十章
✟受感的經文:
A:上帝的命令(約書亞記 20:1-2)
20:1 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
20:2「你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要照著我藉摩西所曉諭你們的,為自己設立逃城,
B:使無心誤殺人者可以再有機會和盼望(約書亞記 20:3-6)
20:3 使那無心而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裡。這些城可以作你們逃避報血仇人的地方。
20:4 那殺人的要逃到這些城中的一座城,站在城門口,將他的事情說給城內的長老們聽。他們就把他收進城裡,給他地方,使他住在他們中間。
20:5 若是報血仇的追了他來,長老不可將他交在報血仇的手裡;因為他是素無仇恨,無心殺了人的。
20:6 他要住在那城裡,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等到那時的大祭司死了,殺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來的那城。
C:約但河西和河東各三座逃城(約書亞記 20:7-9)
20:7 於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山地分定加利利的〔基低斯〕;在以法蓮山地分定〔示劍〕;在猶大山地分定基列亞巴(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
20:8 又在約但河外耶利哥東,從流便支派中,在曠野的平原,設立〔比悉〕;從迦得支派中設立基列的〔拉末〕;從瑪拿西支派中設立巴珊的〔哥蘭〕。
20:9 這都是為以色列眾人和在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所分定的地邑,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裡,不死在報血仇人的手中,等他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
✟受感的話語:
一、逃城預表上帝的生命性情
「逃城」是神生命性情的表示,依照上帝的公義和聖潔,祂必推討罪;但依照上帝的慈愛和憐恤,祂喜歡再給人一次機會和盼望,因為神的性情是「…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約珥書 2:13)
二、六個逃城都有屬靈的意義,基督是我們真正的避難所。
這些逃城平均地分散在以色列人中間、河東、河西各三座,讓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可以在一天之內逃到附近的逃城…這些逃城預表基督,祂就是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的避難所。
1.「基低斯」意即神聖;如果我們逃進這城,即可以成聖,因為基督使我們可以成為聖潔。
2.「示劍」意即肩膀,象徵強大的能力;基督代替我們一切的軟弱,因為我們的生命聯於基督,我們的軟弱就變為剛強。
3.「希伯崙」意即結合;與主聯合,成為一靈。
4.「比悉」:字義堡壘;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羅馬書 9:33)。
5.「拉末」:字義高舉;叫卑賤的升高,有君尊的身分(路加福音 1:52、彼前得書 2:9)
6.「哥蘭」:字義喜樂;因信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得前書 1:8)。
三、逃城是為每個人預備的(因為我們都是罪人,都可能犯罪),而且無論猶太人或外邦人都能有進逃城的權益;大祭司死了,人就可以逃出逃城,那位大祭司預表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祂才是我們真正的救贖主。
四、逃城的程序和規定
1. 他一來到城門口要將事情說給長老聽。
2. 如果他存心殺人的罪不成立,他就可以在逃城居住,等大祭司死後,他這個誤殺人的才可以隨意回到本家。
3. 誤殺人的,無論什麼時候,若出了逃城的境外,報血仇的在逃城境外遇見他,將他殺了,報 血仇的就沒有流血之罪。(民數記 35:26)
✟禱告和回應:
主啊!祢是我們的避難所,在患難之日為人的保障;主啊!祢是我們的中保,祢總是替我們擔保;主啊!謝謝祢在我們走迷犯錯時,指正我們。
祢總是有耐性等我們回轉,因為祢不喜歡惡人死亡,卻喜歡他離開惡道,行善蒙祢的憐恤和恩待,謝謝主讓我們在逃城中經歷「聖潔、能力、與主成為一靈、生命的保壘、被高舉和充滿榮耀的大喜樂」,願主加增,我們減少,禱告奉主耶穌的聖名。
【約書亞記 20:1-9、21:1-45】
|設立逃城|
第廿章記載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設立逃城」。第廿一章則記載約書亞把四十八座城邑給了利未人,其中逃城歸給了利未人(廿一13、21;27、32、38節)。
從廿章1-3節我們看見,逃城是為了「使那無心而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裡。這些城可以作他們逃避報血仇人的地方」。從摩西五經及歷史書看見,神非常看重「逃城」的設立。「逃城」是神的公義與慈愛的彰顯,逃城讓人看見,神是看顧無辜者的神。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希伯來書看見,逃城乃是預表「基督」。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藉這兩件不更改的事,神決不能說謊,好叫我們這逃往避難所、持定擺在我們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來六18)。逃城是那些被追殺之人,沒有盼望的人唯一的盼望。耶穌基督也是人類的盼望,許多人也許沒有被報血仇的人追殺,然而,他們被罪追殺、被魔鬼追殺,被絕望、憂鬱、無助所追殺,感謝神!直到我們逃往耶穌基督,祂成為我們的避難所,我們在基督裡終於得著安息!唯願每一個絕望的人都在基督裡找到他們生命的逃城!教會也應當是絕望之人的逃城,唯願每個神的教會都讓人在裡面找到安息!
廿一章44-45節提到:「耶和華照著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話,使他們四境平安;他們一切仇敵中,沒有一人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約書亞記來到了尾聲,也是一個完美的大結局,這段經文描述了這個完美的大結局:「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一切的應許都應驗了」!
這也應是我們生命的美好結局,有一天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也希望我們的生命能見證:「耶和華把一切仇敵都交在我的手中,祂應許賜福給我的一切話語,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請記得:「不是許多的仇敵,而是一切的仇敵」;「不是許多的應許,而是一切的應許」!我們向神求,我們也要戰勝一切的仇敵,我們也要得著一切神應許賜給我們的福!
◆回應
主啊!謝謝祢成為我生命的逃城,讓我在祢裡面得著安息。唯願每個教會都成為祢的逃城,我們要在各地設立更多的教會,使更多人能找到逃城!主啊!我宣告,我要戰勝一切的仇敵,我要得著祢一切應許的福份!
◆背經
藉這兩件不更改的事,神決不能說謊,好叫我們這逃往避難所、持定擺在我們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希伯來書 6:18)
敬拜詩歌:祂看顧麻雀 (鋼琴演奏手,Greg Howlett) (讚美 28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Cmf8iEMm8
一、安靜:祢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我必不動搖。
二、讀經:約書亞記 20:1-9
1. 重點說明逃城不僅是避難所,更是重新接納人的地方。申命記十九章神曾吩咐他們設立逃城,而今各支派已分完地業,但神並未忘記他們還需要一個恩典的地方,使誤殺者可以得到庇護,躲過報血仇的追殺;但他們必須居住在城中,直到大祭司死了,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再度成為自由之身。逃城也成為我們救恩的預表,在基督裡,我們的生命受到保護,因為我們的主,也是真正的大祭司,已為我們死,付上罪的贖價,讓我們得著真正的釋放,以及全新、自由的生命。
2. 鑰節:這都是為以色列眾人和在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所分定的地邑,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裡,不死在報血仇人的手中,等他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書 20:9)
三、默想:
■為何要設立逃城?(v.1-v.3) 共有幾座?分別設在何處?(v.7-v.8)
■逃城適用的對象是誰?(v.9) 它有何功能?(v.4-v.6)
■在我內心深處,是否因為自己的疏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而痛苦懊惱?我當如何處理?
四、禱告:主啊!祢是我的逃城!感謝主,讓我在祢裡面得著釋放、接納與保護。我願快快投靠祢,經歷赦免和平安。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約書亞記 20 章
這都是為以色列眾人和在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所分定的地邑,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裡,不死在報血仇人的手中,等他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書20:9)
閱讀: 約翰福音10章1-1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翰福音10章14節
某一年的兒童聖經假日營,偉健的教會決定帶一些動物來講解聖經故事。當偉健到教會去幫忙的時候,負責人要他把一隻綿羊帶進假日營的會場。當時,他必須用一根繩子,使勁地將這隻毛茸茸的綿羊拖進教會的體育館。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綿羊變得越來越願意跟隨他。到假日營結束時,偉健根本不必拉住繩子,只要呼喚綿羊,綿羊就會跟著他,因綿羊知道偉健值得信任。
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將自己比作牧羊人,說祂的子民(祂的羊)將會跟著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約翰福音10章4節),但這些羊遇到陌生人或盜賊就會逃跑(5節)。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就像綿羊一樣,需要與這位大牧者建立關係來認識祂的聲音。當我們與牧者有親密的關係,就會看到祂的特質,並學會信靠祂。
當我們越發認識上帝並愛慕祂,我們就能夠辨別祂的聲音,並且能夠更迅速地逃離前來偷竊、殺害、毀壞的盜賊(10節),就是那些試圖欺騙我們,使我們遠離上帝的人。這位大牧者與假教師截然不同,我們可以相信祂的聲音,祂會把我們帶到安全的地方。
藉由閱讀聖經,你認識上帝的哪一個特質?
這對你有何影響?什麼能幫助你辨別上帝的聲音?
天父,感謝祢成為我慈愛的大牧者,
求祢幫助我能認得並單單聽從祢的聲音。
作者: 施竹俐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耶穌的時代,牧羊人常將羊群圈在兩種羊圈中。在村子裡,羊群會被圈在有石頭圍牆的公共羊圈內,由看門人來守護(約翰福音10章1-5節)。在田野裡,羊圈通常是用石頭、樹幹和樹枝搭成的臨時圍欄,牧羊人睡在前面狹窄的入口處。耶穌說了兩次祂是羊的「門」(7、9節)。「門」既代表保護,也象徵供應。「門」也提醒我們有一個出入口,耶穌說:「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9節);耶穌這位好牧人會保護祂的羊在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並讓羊「出入得草吃」(9節;參閱詩篇23篇4節)。好牧人也會引導祂的羊到「青草地上,……在可安歇的水邊」(詩篇23篇2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FAmBStYXv6I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vT6dIqZkz6s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每研、美言2021/6/23 (三)
每日研經釋義 <約書亞記20:1-9>
一一這一章講設立逃城的事。摩西時代,已在東岸設了三個逃城,「又在約旦河外耶利哥東,從流便支派中,在曠野的平原,設立比悉;從迦得支派中設立基列的拉末;從瑪拿西支派中設立巴珊的哥蘭。」(20:8;申4:41-43)各支派有一個逃城;迦南地分地完成後,約書亞也在河西設立三個逃城,「於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山地分定加利利的基低斯;在以法蓮山地分定示劍;在猶大山地分定基列‧亞巴(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20:7)九個半支派只有三個逃城,所以,應是跨支派使用的。讓誤殺人的可免死罪。這種做法在當時司法制度不夠完善,公權力的執行力不足下,卻是個好辦法。今天誤殺人的,雖可免死刑,但仍有過失殺人該有的刑責。
一一按摩西律法,「他要住在那城裡,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等到那時的大祭司死了,殺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來的那城。」(20:6)據《信望愛》網站的解釋:「大祭司的死亡,可以消除殺人的罪疚,好像大祭司可以背負全民死亡的罪責。這樣的制度,不由得讓人想到耶穌基督的替死與救贖。」今天讓我們再次為基督替死的大愛獻上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