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員 - 朱理華 牧師 ◆主題 - 天國近了 ◆敬拜詩歌 - 我要歌頌你的力量、願讚美充滿、能不能、一生愛你 ◆主題經文 - 馬太福音 4:17 〔馬太福音 4:17〕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一、耶穌建造天國的內涵有二: 1. 內在方面:使個人的生命被「救贖 、「恢復」與「成全」。 2. 外在方面:使遍地充滿神的「真理」、「公義」與「慈愛」。 二、耶穌所建立的天國,從落實在「信祂的人」當中開始。 三、耶穌將藉由「教會」,來建立並拓展天國。 四、天國在地如在天! 1. 基督要藉著教會,在地上建立天國: 2. 在這國度中,神的旨意與真理暢行無阻! 3. 在這國度中,家庭與婚姻,下一代被保守著; 4. 在這國度中,神的愛與恩典湧流,資源分配更加均等。 5. 耶穌的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 6:10),必然成就! 6. 神的國大有能力的降臨,終將實現!讓我們充滿期盼地與基督一起建立並拓展這個屬天的國度!!! 五、你我如何參與的天國拓展? 1. 接受耶穌基督的愛與救恩,因祂為你而誕生! 2. 委身教會生活,不斷在基督裡成長。 3. 積極活出神的真理與應許,讓神的愛與恩典,真理與能力從你流出去。 4. 勇敢傳揚福音,不斷領人認識主耶穌,經歷祂的愛與權能,恩典與祝福! 5. 預備自己成為聖潔器皿,不斷被神提升與使用。 ✜✜✜✜✜✜✜ ✟看見神同在基督教會✟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odWithUsTW/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godwithustw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O0g4LA6cQ1jhmxsdujuiA

2020.05.18

主日

「台灣尾恆春基督教醫院的故事」 1956 故事的開始 1956年,正當落山風造訪恆春的季節,一群來自北歐芬蘭的醫療宣教士,跨洋過海來到了台灣。他們在恆春鎮內的山腳路找到一間日式的塌塌米房子作為在台灣的家。因為強勁的落山風可以輕易從牆外乘隙而入,因此他們將房子取名為「土倫貝沙」(Tuulenpesa),意即「風之巢」。 面對小鎮居民的好奇,他們僅能以笑容回應。當隔年春天來臨,百花綻放時,他們卻已能用簡單的幾句台語問候近鄰,特異的腔調且屢屢成為鄉民的笑談。他們以醫療傳道的方式到處為人診治病痛,除了四處探望貧病孤苦,也時常入山至原住民部落看診。這群白皮膚、藍眼睛的北歐人,每新到一處,總引起一陣騷動與指指點點。然而,他們的懇切與無私的付出,終於得到附近民眾與原住民的信任。 1967 恆春基督教診所成立 這樣不定時的四處醫療傳道持續了10年之久。隨著恆春地區居民對醫療的需求日增,1967年6月他們設立了「恆春基督教診所」,提供固定的醫療服務。由當時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事的張健昌醫師登記執業,當時每天上午門診而下午宣教士們依然至山區義診。當年擔任護理長的芬蘭籍馬立娜女士,回憶當時情景說:「當時醫療隊的足跡遍踏各處,最遠曾到春日鄉靠近七佳附近的南和(一百公里外)。記得有一次是個颱風天,下大雨,山洪爆發。醫療隊的成員下來推車,在洪水中涉水危行,經歷了一場所謂的水路之險。」除了山區義診,各種孤苦無依的傷殘病患也都是恆基醫院特別照顧的對象,這些外籍醫護人員的愛心往往為本地人所不及,他們甚至四處尋找被遺棄的痲瘋病患,親自為他們洗及包紮上藥。 1979 「中華醫藥傳道會」接手經營醫院50年 1970年代,一些剛畢業的本地醫師受到這些芬蘭醫療人員的感召,也加入恆基診所的行列。現任恆基董事長簡肇明醫師在當時即是第一位台灣籍的院長。至此,芬蘭的宣教士們改善台灣尾醫療水準的任務已告一段落,他們認為應該往非洲等更需要醫療援助的地方去。 就在此時,由一群本地基督徒醫療從業人員所組成的「中華醫藥傳道會」(CCMM, Chinese Christian Medical Mission路加傳道會前身),毅然從芬蘭醫療宣教士手中接下這個醫院,他們捨棄都會大醫院的高薪與舒適的生活,以「為上帝服役」自許,一個又一個來此接任院長,開始了薪火相傳如接力賽跑般艱辛的醫療道路。並交由「中華醫藥傳道會」接手恆基的經營50年合約。 當「中華醫藥傳道會」憑信心接辦恆基時,需要一名受過完整訓練的醫師來掌理醫院,現任路加傳道會董事長簡肇明醫師於是寫信給前任恆基院長劉章田醫師,請他先來恆基服務2年。劉章田醫師因而放下赴長庚醫院進修的機會,率先接受差派到恆基擔任院長;其後的翁瑞亨院長(前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也是放棄了出國受訓的機會,來恆基服務多年,雖然辛苦,精神上卻大有所獲。 1982 戴娓娜紀念大樓落成 1980年台大醫學系第一名畢業,任職台大醫院精神科的蔡茂堂醫師南下接任院長一職。當時病房及院舍皆已破舊不堪,每遇颱風來襲,古老的瓦片屋頂即四處翻飛,病房到處滴水,甚至須家屬為病患撐傘遮雨。蔡院長帶著醫院同仁一起向上帝懇求賜給醫院一棟鋼筋混凝土的樓房,以免患者及家屬繼續受到風雨的凌虐。為了要募集新蓋大樓所需的款項,蔡茂堂院長在門診、值班之餘,開車至各地教會分享醫院的欠缺與需要,卻在一次趕往台北的路程上發生車禍,同車的會計戴娓娜小姐(戴忠德牧師獨生女)傷重不治。這件意外經由幾家報紙披露之後,捐款方源源而來,病房大樓因而順利落成,為了紀念戴娓娜,恆基將這棟大樓命名為「戴娓娜紀念大樓」,其內設有病床35床。 恆基的硬體雖然順利完工,醫護人卻依然嚴重不足,每位醫師不管是什麼專科,來到此地同樣得接生、開刀,處理內、外、兒科各種疾病,護理人員也一樣身兼數職,除了負責病房、產房、急診,還須兼顧掛號、包藥及批價等雜務,一天上十二小時的班是家常便飯。 當時的蔡茂堂院長不忍同仁們長期辛勞,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到最需要你的地方」,敘述恆春地區醫療資源的缺乏,盼望都會地區的醫師能夠考慮到恆基服務。1983年,陽明醫學院韓偉院長,利用自己休假四個月的時間,南下恆基幫忙,他以院長之尊,從事住院醫師的工作,門診、急診、換藥甚至值班樣樣都來,他毫無怨言的付出,給予恆基員工很大的激勵。1983年,醫院更名為「財團法人信義基督教醫院」。 1995 100床的地區醫院──現代化醫療大樓落成 1991年,屏基婦產科主任劉德森醫師在父親的責罵聲中接下恆基院長的棒子,此時醫院三十床的規模已不敷使用,各種儀器設備也亟待更新。為了提供恆春民眾更好的服務,路加傳道會決定配合衛生署偏遠地區醫療發展計劃,再度擴建新醫療大樓。 1993年獲衛生署「6年國家建設」補助貸款,擴建一棟6層新醫療大樓,共有病床100床。1995年10月26日,一棟美侖美奐的七層大樓落成正式啟用,恆基的病床數擴增到100床,同時添置了各種新型精密儀器,例如CT、眼科雷射治療儀、超音波、心電圖監視儀、全套自動生化檢驗儀等以及設立了復健物理治療室,大幅提昇了台灣尾的醫療品質。 2007 老醫院的堅持與新生 為了落實「耶穌基督愛人如己」的博愛精神,恆基始終不以營利為目的,盡心盡力地照顧台灣尾。從民國81年因舊醫療大樓老舊不敷使用,同時也為提升恆春半島的醫療品質、就診的醫療服務,遂向行政院衛生署貸款1億2仟5佰萬元興建醫療大樓,因而背負沉重的財務壓力。 自民國86年開始有計畫地向社會大眾募款,當時的院長陳雲址醫師本人,賣出在台北寓所,將所得的200萬元如數捐出,解決當時付不出工作人員薪水的窘境。民國88年初與統一企業所屬之7-11合作,舉辦公益活動──「搶救台灣尾,點出希望的燈」,強力的媒體造勢與活動文案,轟動一時,讓恆基的關懷事工經費得以一解燃眉之急。 然而,在健保制度調整下的醫療院所,恆基當然無法置身於此項『醫院給病人一元服務,健保只給七毛二』的風暴之外。對於原本已是赤字的財務更是雪上加霜,面對這樣的風暴,恆基除了極力爭取公平的醫療資源外,更要面對點值低的給付,讓醫院生存陷入高成本的醫療環境中。 如今,因健保總額制度的實施與各項外展的社會服務工作,如公共衛生教育宣導與心理健康輔導,社區健康照護,獨居老人關懷、送餐,新台灣移民女性生活關懷、生活照應,及新移民女性第二代──新台灣之子學童的課業輔導,原鄉部落的兒童教育課輔等事工;加上現醫療大樓每月近百萬的貸款還款金額,使得恆基在照顧乏人問津的弱勢族群上更顯力量單薄。 2007年 血液透析中心成立 本院血液透析(洗腎)中心在2006年6月21日正式啟用,本院每部洗腎設備都設有透析液純化裝置,提供高品質的透析,也能減少感染及因洗腎而導致的身體不適。除了服務恆春半島的在地區民外,每年有湧進墾丁的六百萬遊客也是本院的服務對象,很多腎友因為長期洗腎的因素,不敢出遠門旅行,但本院成立後,能提供外地遊客一個洗腎安心的地方。「照顧台灣尾」一直是恆基的信念,不僅照顧本地的鄉親,也同樣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給每年數百萬的墾丁遊客。 2009年-恆愛護理之家中心成立 根據最新統計恆春半島的老人人口比例達高達13.8%高於屏東縣12%,是為老化相當嚴重之地區,加上偏遠地區就業不易,大量的青壯人口向外遷移,造成許多老人家缺乏妥當的照料,造成老人獨居的比率高達13%(7、8000千人),高出全國11%。為了讓缺乏資源且亟需照護的老人能夠安享晚年,2009年本院將現有部分病房改成27床的護理之家,改善恆春半島老人照護之問題。 用愛守護不止息 在院長黃健榮醫師的帶領之下,恆基未來朝四個目標努力「形、向、品、新」,為偏遠地區的民眾更好的醫療品質及服務: 「形」-建立、維護醫院良好的形像,使每人來到恆基的朋友都感受到溫暖親切的態度,宛如擁有自己專屬的家庭醫師。 「向」-由於位處偏遠人才流動率高,因此我們要重新凝聚新同工們的向心力,塑造愛的大家庭,幫助外地來的新同工們適應這兒,樂於貢獻自己;此外也要凝聚我們所關心的外籍配偶們的向心力,給予他們更多的安全感,愛上台灣這個新家。 「品」-提升服務品質、加強服務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讓民眾能夠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 「新」-以「醫療傳道」的根基與目標,依照恆春民眾的需求創新服務項目。如:老人關懷網絡,要遍及更多鄉鎮,也要提供更多元化以切合他們需要的照顧方式,讓關心與服務做到他們心坎中。 未來展望-籌建活泉樂齡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恆春基督教醫院成立五十多年來,主動尋找無人照顧疾病纏身的孤苦老人,協助他們醫療及生活上的需要。為了讓長輩們不再獨自承受孤單與貧病的折磨,恆基將籌建「活泉樂齡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中心內將提供: (1)居家式:在宅服務、居家照顧、居家護理等。 (2)社區式:送餐服務、日間照顧、老人日托、支持性服務等。(3)機構式:老人長期照顧型、失智照顧、喘息服務。 今日我們所做的,乃是為明天的自己做準備。我們期待看到,在壽命普遍提高的趨勢下,透過完備的關懷照顧服務系統,恆春小鎮會有更多健康、快樂的老人,身心障礙者能夠積極正面的迎向未來人生;心靈不安的遊客能夠在短暫的休憩中獲得生命能量的泉源。 恆基本著「耶穌基督博愛的精神」,以『病人為中心』之全人醫療照顧理念,53年婉如不滅的燈塔,照顧、守護著位居台灣尾的百姓,無論是在生理、心理、社會層面之醫療保健需求上。 期許未來,經由專業的醫師、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提供恆春半島患者更完善的疾病診治服務、預防保健的諮詢、身心衡鑑與諮商整合性的醫療服務方式,促進恆春半島健康管理等全人醫療之服務 。透過活化社會之資源,進而協力推動營造恆春半島社區健康,積極開辦恆春半島區域內居民在全人身心靈健康、生活照顧、全人關懷教育之相關業務,以達健康促進之目的,成為臺灣社會全人身心靈健康建構的力量。

2020.05.30

主日

基督的到來 神偉大神聖的入侵 神大有能力的佔領 基督的再來 神百姓大量的興起 神國全面性的建立

2020.08.30

主日

享受生命的條件 先知道活命 擁抱生命的要件 先得到生命 活出生命的關鍵 先啟動命定

2020.11.09

主日

講題:台灣在那裡?(馬太福音四:23~24,使徒行傳一:8) 台灣在那裡? 「台灣在那裡?」如果有人這樣問你,住在台灣的你我,一定會愣一下﹗「什麼意思?」,問住在台灣的人,這問題有點奇怪。 但在國外的人們,提到有關「台灣」時,他們如果提問「台灣在那裡?」,那就不覺得唐突、奇怪;就如上半年的疫情,台灣因為防疫專業又有成果,「台灣」的能見度就更加提高,一定也會有很多外國人詢問:「台灣在那裡?」,如果我提出:「吐瓦魯(Tuvalu)」,或薩摩亞(Samoa)兩個國家時,你會問「它在那裡?」一樣,我們教會曾接待來自「尚比亞(Zambia)的國際學生(牧師)」,「尚比亞在那裡?」,我們對這些舉例,可知國外許多人仍不知「台灣在那裡?」。 目前全球至少有22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94個國家,31個地區,香港就是一個地區,台灣如果沒和世界接軌,當然我們就無法認識每一個國家。1994年在歐洲瑞士讀書時,主教室有一張世界地圖,上面就沒印「台灣」,但我去之前,就有台灣的學生,用筆補劃台灣在我們亞洲的位置上;可見當時仍有許多人不知台灣在那裡! 156年前,英國海外宣教會就知道台灣我們的國家,而且在當時就有一位醫學院畢業的馬雅各醫生,願意來到台灣參與醫療傳道,也因此在台南建立了新樓醫院,當時是台灣第一間西醫診所、院所,馬雅各醫師確實知道台灣在那裡,他也知道台灣人民需要醫療、需要福音,因此他就拋棄在蘇格蘭,能有更好品質的生活與生活的環境,但為了讓台灣人民得到福音,台灣人靈魂可以得救,他決定且付諸行動;來到當時國外許多人不知道的「台灣」,許多人雖不知道台灣,但上帝知道台灣有許多未得救的靈魂,因此興起基督門徒,從遙遠的蘇格蘭來到台灣,將基督福音藉由醫療傳道進到台灣人之間,也建立基督教會,且持續再將福音傳到本島、本洲甚至到地極。 本主日是普世事工紀念主日,也就讓我們再次為擁有傳福音的使命「感恩、反省、決志、行動」。 全力又有系統的傳福音 耶穌一出來傳福音,開始呼召人成為祂的門徒,門徒雖然只有12位,卻代表士農工商,而且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高標準,呼召如社會上高知識、高地位的人們,耶穌呼召的門徒,只是願意、謙卑、順服、願付代價跟隨耶穌的門徒,雖然是聖子耶穌是人也是神,祂有神性,但門徒中也出現一位出賣祂的猶大,猶大起初也是願意、謙卑、順服跟隨耶穌的門徒,但卻因原生性格的軟弱,敵不過各種的試探引誘,最後以自我了結生命,但其餘的11位門徒,最終都是為主殉道盡忠到生命的終了。 被呼召為第二批門徒,即成為使徒的保羅,也成為殉道又盡忠至死的基督門徒。為福音為上帝國的緣故,保羅說:「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一:15),我好像聽到來台灣的許多國外宣教師也說:「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台灣的人。」保羅用「全力」傳福音,宣教師也用「全力」傳福音,這都成為今日台灣基督教會、基督徒的榜樣。 當教會的歷史一久,基督門徒容易遺忘,每一個基督教會、基督徒都被賦予傳福音的使命,但除要盡「全力」傳福音以外,保羅還說:「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一:29),但我們發現許多基督徒,已習慣安逸、被牧養的文化,當然無法履行「生門徒」「養門徒」正確的基督門徒生命觀。 教會個個門徒,應該都要全力又有系統的傳福音,這是耶穌基督留下的榜樣;一開始祂呼召門徒,他們原本都是平凡人,如聖經說:「弟兄姐妹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6~29)。耶穌要帶出門徒實踐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9~20),耶穌養成門徒生門徒(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讓人靈魂得救(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牧養新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如果今日每一個基督徒(門徒),都能掌握學著耶穌成全門徒一樣,而不是讓基督徒只是知道信仰、有信仰,卻無法生門徒、養門徒;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 以幸福小組宣教策略傳福音,在我們教會已進行二年,四期的幸福小組進行中,有許多的靈魂因而得救,但我們仍不間斷的呼召更多的基督門徒起來,成為可以傳福音,生門徒養門徒的基督門徒,但我們需要更多聖靈的能力,來超越軟弱性格的門徒,不說「不冷不熱」的門徒,還有許多門徒因看不見價值而付不起代價,每回中會聯誼性的活動聚會,中會裡面無論婦女、松年人都很多,但每一回都如同美麗的煙火,非常漂亮、美麗,但一瞬間就過去;這正是歐洲教會最大的寫照,因此今日英國的教會落入逐漸衰退之中,甚至許多教會已不再是教會,只剩禮拜堂建築物而已,因二百年來,他們的基督徒不再積極傳福音。 傳福音到地極 今天第二處所讀的聖經:「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有人詢問,「地極」是指什麼?」「地極」在狹義來說即「普世」,廣義來說是指「任何靈魂未得救的人們」,因此在今日普世事工紀念主日時,我們要喚起眾教會、眾門徒,跟隨耶穌的門徒,起來積極參與傳福音,而且是全力又有系統的傳福音,傳福音如果單獨的做(單兵攻擊),會像耶穌的門徒,聖經說:「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太十七:19),門徒一直努力學像耶穌,但卻時常陷於生命的極限,所以大衛的後代雅比斯曾向上帝迫切的禱告祈求說:「……甚願祢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上帝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四:10),先知以賽亞更傳達上帝的應許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木樁)。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賽五十四:2~3)。 許多人認為品格比性格重要,認為一個人的命是與生俱來,因此性格不能改,也改不了,就如世俗的算命,只能看你的命,不能改你的命,因此後天品格的塑造或命運的「運」可以改運,當然看來好似很自然,理所當然,因此許多人因為要改運,陷入許多需要花錢、消災解厄的邪術或詐騙中,甚至交鬼利用鬼神而惹上鬼神;算命消災解厄的人,反而比被算命對象更慘,當然花錢改運的也空期待一番。 有人是好人、品格齊全,卻不知性格是他一生最大的障礙,因原生的性格,一生總因此在受苦遭難之間渡過,詩篇的詩人曾如此禱告說:「求祢照著祢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詩九十:15)。有時我們的苦難是來自這個原生性格的我,因此如但以理才會迫切的向上主祈求,主對他說:「大蒙眷愛的人哪,不要懼怕,願你平安!你總要堅強。」,祂一向我說話,我便覺得有力量,說:「我主請說,因祢使我有力量。」(但十:19)。 其實上主早就應許我們,要讓福音傳到地極,傳到普世,傳到靈魂未得救的人之中,但絕不是依靠我們自己,除了我們必須建立好品格外,也要超越我們的性格,因此祂差遣我們傳福音時,祂應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徒一:8a)門徒只要願意、謙卑、順服,他一定可以經歷更多的恩典,經歷更多的神蹟奇事,也就是超越自我的極限。 保羅在傳福音時,他明白自己的極限,但他領悟一個關鍵:「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5)。上禮拜第四期全人更新營,會中一位講員分享她的經驗,她說她因猶豫用10年的時間耽誤去體會什麼叫泛舟冒險,她曾經用很長時間要除去她的惡習,然而她分享了一個重點,如果門徒要經歷聖靈的同在、充滿不能猶豫導致耽誤上帝的恩賜,往往只需要即時跨出一步,無論是之前的狀況如此不好,或如約瑟的悲慘遭遇,或是彼得的軟弱或是保羅的宗教熱忱(逼迫基督徒)等等極限,引跨出去而轉變,他們的轉變致使回歸到上帝的家,這不是無所依據的,而是如同保羅所說:「因由聖靈得生,因此順著聖靈而行,被聖靈引導,結出聖靈的果子。」,更重要的是內心深處最難改變的部份,也藉由聖靈的醫治,因上帝祂知道我們的心思,知道我們的意念,祂知道我們是能改變的。祂只需要你、我的回應,順著聖靈而行,被聖靈引導,結出聖靈的果子。 普世宣教的威力 普世宣教的威力,是來自我們的回應:「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遺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上主要差遣願意的人,但祂更要差遣被聖靈引導有加添能力的門徒;在普世主日裡,我們再一次為上帝知道台灣在那裡,台灣人民未得救人民在那裡,而差遣宣教師將福音帶給台灣,讓台灣人有機會因接受福音,信耶穌為救主而得到永生而感謝,但我們也要深思,我們是否遺忘耶穌基督的使命,遺忘要全力有系統的傳福音,我們願意重新決志去傳福音,特別未來的10年,我們願意順服聖靈的引導,成為盡全力且是傳福音團隊的門徒。 結語: 台灣在那裡?我們和道,這是來自上帝普世宣教的呼召,我們願意再次決志,能一生記憶上帝的聖召,且一生靠著聖靈行事,真正看見永生的價值,且願意付代價,成為普世宣教的一員。

2020.08.30

主日

講題:榮耀的呼召(哥林多後書一:18~22,馬太福音四:18~22) 人子得榮耀的時刻 每一次聖餐時,我不知在座的弟兄姐妹,是否再一次在腦海中重現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畫面?你覺得這是什麼場面?悲慘?榮耀? 英國蘇格蘭宣教師梅甘霧牧師(Rev.D.D.Campbell Naismith Moody),1895年(日治時代第一年)和蘭大衛醫生一起來到台灣 ;當年在台灣中部台中卅(台中、南投、彰化)傳福音,傳講耶穌的拯救福音時,最有名的題目是:「上帝谤睊子」(上帝遺失兒子),當時當地的台灣人卻如此詢問梅甘霧牧師:「一個被人釘死的神,我們怎麼可能信祂呢?」,當時中部是台中卅(總共1100村,他曾經走過900個村落傳福音),一個被釘死的神,是悲慘?絕望?或是榮耀?盼望?答案當然是後面的榮耀!盼望!台灣的教會遍佈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逐漸建立。 耶穌漸漸走向釘十字架的道路時,祂宣告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約十二:23),上帝道成肉身的聖子耶穌,是上帝聖父為人的樣式(約一:1):「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了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人子耶穌基督帶來的救贖就是榮耀的彰顯,那不是死─絕望,那不是悲慘;那是復活─救贖和盼望。每一次與主同桌時,「榮耀的救贖、復活與盼望」,藉由十字架上的「死」,更加提醒和激勵著人類。 榮耀的呼召 有一首歌,歌名是「榮耀的呼召」: 「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作主聖潔貴重的器皿, 你豐富恩惠必充足澆灌我,使我瓦器裡充滿莫大能力。 高舉雙手讚美你我主,全心全人都給你耶穌, 一生意義,活出榮耀的呼召,勇敢地向著標竿直跑。 跟隨耶穌,愛我的主,我愛你,耶穌。 跟隨耶穌,愛我的主,我愛你,耶穌。」 每一次吟唱這首詩歌時,有人都會很激動、很感動,藉著吟唱時,再一次決志獻上自己當活祭,成為上帝聖潔貴重的器皿,而且願意一生活出榮耀的呼召。但我們細思歌詞的內容,過程是必須歷經對「死亡」的回應,第一次閱讀到二次大戰時德國的年青神學家潘霍華,在「跟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一書中,他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祂是叫他來死。」,39歲就死在希特勒納粹手裡的潘霍華,卻為基督的救贖留下強有力的生命見證,如果一個人被呼召的時候,必需要獻上自己當活祭,當然也必須面對死亡威脅的挑戰,從這我們就可以很快明白,除了賣耶穌的那位門徒加略人猶太因羞恥而吊死外,其餘11位門徒,甚至後來補上的馬提亞,最終都為主殉道。但我們都非常清楚他們是成為活祭,福音因此傳到地極。 想想今日的基督門徒,誰願為主而「死」﹖誰願為主傳福音而付代價?誰願意再一次回應耶穌的「呼召」﹖讓一生活出「榮耀的呼召」? 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 今天第一處所看到的聖經,是保羅在宣教上遭遇困境的經驗,他的宣教旅程是受苦的,他和使徒同工們一直陷在一切患難中,但無論如何,他們在受苦中也同受安慰,因為傳福音中看見人們靈魂的得救,那真是無比的喜樂,且基督門徒們也學著:「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林後一:9~10)。 這當中最重要的是,保羅勉勵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們所領受的道是信實上帝的道,也是從復活耶穌基督來的道,所以是實實在在的,保羅說:「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林後一:20),「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林後一:22)。 「榮耀上帝」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是長老宗創始改革家約翰•加爾文所極力主張的;就如上禮拜主日我們分享「阿輝伯」前總統李登耀的生命見證,信息中一直強調我們不是要高舉「阿輝伯」,我們是要突顯高舉「阿輝伯」所信的上帝,也是我們所信的上帝,一切榮耀歸給上帝;感謝上帝賜一位如此為主見證的器皿,在台灣的歷史中,主日禮拜結束後,仍有人告訴我:「今天都在講「阿輝伯」,還是沒聽到:「信息中一直強調我們不是要高舉「阿輝伯」,我們是要突顯高舉『阿輝伯』所信的上帝。」聽道理仍無法領受真理,求聖靈幫助。有一次聚會,會後有分發蛋糕,那天我分享的信息是「要感謝上帝的恩,不要只是埋怨。」禮拜畢,有位姐妹立刻說:「那蛋糕不好啦!」;每每領受上帝的真理祂的話時,記得凡事感謝,自己力不從心,就要有更多上帝的話與禱告,去勝過負面的思想與埋怨的心,凡事叫上帝得榮耀。 榮耀的呼召也就是救贖的起點 一、主耶穌的呼召與差遣 耶穌呼召彼得時,是在加利利的海邊,他和自己的弟兄正在撒網捕魚,「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四:19),在這,我們看見呼召背後,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得了救贖且祂要用我們。 耶穌祂自己留下一些宣教前、傳福音前的可跟隨的足跡,人子基督也必須歷經「重生」的生命歷程,之前有施洗約翰的開路,雖然人們視施洗約翰為時代的先知,仍有人不信他先知的身份,但耶穌卻在他手下於約但河中受洗,約翰也宣告他用水給人們、給耶穌洗禮,叫人們悔改領受上帝的國,但末後祂(耶穌基督)卻要用聖靈和火為回應呼召的人施洗。這正是被呼召的你我必須更用心領受的,即聖靈與火的洗禮,祂呼召的門徒,才能如同彼得一般,不是只有水的洗禮而已,而是生命經過聖靈的洗,同樣耶穌與聖靈同工後,就開始傳講上帝的福音─救贖,為何要如此﹖因祂一開始就看重人們靈魂的得救,特別要離世升天時,祂又再次提醒吩咐且命令(太廿八:19~20,徒一:8),可見這是耶穌最大的關注,即基督所欲,今日基督教會或基督門徒,豈不是應將它排列在一切事工之前或事工的焦點嗎? 嘉義中會未來「10年宣教異象與行動」的落實,今年已開始一直持續在傳達,提醒眾教會、基督門徒,我們要如何落實這一個方向、目標、焦點?傳福音策略是多元的,但我們不能說我們沒辦法、沒時間、沒體力……各種推託的理由,其實實踐只有一項,但不做、不能做、不會做卻能有一百個理由以上的理由推辭。就如聖詩的勉勵說「不在閒閒站住」或「白佔土地」,人人都要傳福音,特別未來的十年,將是嘉義中會眾教會、基督門徒的重點目標,他絕不只是一個計畫、一個口號而已。我們一定會經歷「得人如得魚」,宣教行列中,不只是作一個好人而已,基督門徒都努力做好人,但作好人並不是使命,單單只有參與傳福音、搶救靈魂,才是耶穌基督吩咐的使命。 二、祂呼召平凡人 「弟兄姐妹們,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林前一:26)。 從被呼召的人,特別是耶穌的門徒中,他們都是平凡人,但這些外人看來平凡的人,卻是要承擔上帝國的使命,因此從這些平凡人身上,我們就看見上帝的神蹟、耶穌的拯救、聖靈的充滿,他們不是因高貴而被呼召,而是因回應呼召而被養成為領袖,能擁有基督榮耀的職份,如果以這種邏輯思考,被呼召的人,因領受而實行大使命、傳福音、拯救人們的靈魂,而成為有能力又忠心的門徒,但如果高貴的人不傳福音,搶救人們的靈魂,也將失去榮耀的職份。這也是今日台灣教會領袖的定義,無論是什麼型態的組織,或是團契、或是小組,如果不傳福音,自然成為內聚型的單位,每一個教會領袖,本就要成為會生、會養的基督門徒。這也是耶穌呼召門徒,差遣門徒時的心意。 三、成為門徒的領袖 彼得與他的兄弟跟隨耶穌三年,一直到耶穌升天後,他們被聖靈充滿後,他才真正成為門徒的領袖,也開始影響基督的門徒,也可以成為門徒的領袖。初代教會傳福音是非常的艱難,如果不是基督吩咐命令的使命,在各種逼迫之下,可能連傳的人,都要再三考慮是否堅持到底,甚至選擇放棄,但當時的基督門徒卻不是如此,雖然一場講道下來後有三千人、五千人信耶穌,雖然有關在監獄的使徒,上帝將全部的牢門全開,釋放使徒的神蹟,雖然當時逼迫追殺仍然不斷,而且危險威脅愈來愈大,聖經說:「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徒八:1),「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八:4),如果依當時這些分散的門徒,都算是逼迫、逃命、逃難,你想有人會聽他們所傳的道嗎?而且要信耶穌的人,必須面對逼迫哦!然而聖經卻告訴我們他們的分散,看似逃命、逃難,但他卻是分散去傳福音,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領受的是「榮耀的呼召」啊!不是依世上價值的好與壞而已。 高雄福氣教會有一位幸福小組的組長,未擔任福長以前,他向主任牧師請求,願意擔任福長角色,但牧師團卻一再思考這位弟兄是否適合,因為這位弟兄有很嚴重的口吃,福長又必須負責信息的分享,但他的意願與決心感動了牧師團,結果那一期幸福小組結束後,有7個Best慕道友決志洗禮,主任牧師非常驚訝,偷偷詢問受洗的一位弟兄,「你們福長分享的信息,你聽的懂嗎?」,弟兄回答:「我真的聽不明白!」「那你為什麼會決志洗禮?」「我看他講的很辛苦,雖然聽不懂,但我們就感受他非常熱情,非常積極、用心,從這點,我相信他所信的上帝一定是真的。」 上帝會使用願意傳福音的人,而且會讓人在傳福音中經歷上帝的神蹟奇事。聖經說:「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6~47),天天每日的意思是什麼?它正是指在生活中,也就是生活,初代教會,傳福音已成為門徒生活的部份了,看到這裡,內心則激動不已,初代教會福音傳開,絕對不是偶然的,不但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傳福音已成為他們生活的部份,而不只分別禮拜天才有閒、有空時,是生活中不可分割、時時刻刻作到的事。 結語: 「榮耀的呼召」,是從上帝來公義的冠冕的應許,保羅一生中受盡無數的苦及逼迫,甚至好幾次與死相遇又得救,但這份「榮耀的呼召」,保羅不但領受了,保羅經歷了,也守住了,他看得見人們靈魂得救的價值,也因此付得起代價,甚至到最後殉道來結束一生,真正的基督門徒是不怕為主殉道的,今日台灣社會、政治、經濟……等自由且開放,我們擁有能非常自由的傳福音的大環境,為何我們不能更大步的邁出,我們絕不想看到當福音的門關閉時,才感嘆惋惜,屆時要回頭也來不及了,你!回應上主「榮耀的呼召」嗎?

2020.10.03

主日

以真理領受得勝(客語)

2021.01.26

主日

以真理領受得勝

2021.01.26

主日

以聖靈領受得勝

2021.02.17

主日

順服聖靈的引導~勝過試探

2021.04.27

主日

順服聖靈的引導~勝過試探(客語)

2021.04.27

主日

◆講員–江兒 牧師 ◆主題–家人怎樣?人際如何? ◆主題經文–馬太福音 4:18-20      約翰福音 15:15      馬可福音 14:8-9      約翰福音 13:6-9      路加福音 19:5-7      馬太福音 5:23-24 ✟家庭關係是人際基礎✟ 一、關係 1. 相交滿天下 2. 很容易和新朋友建立密切的關係 3. 同事有私人問題常會找我談 4. 有很多無所不談的知心朋友 5. 很熱誠主動幫助人 不怕別人誤會我 二、角色 1. 很了解別人怎麼看我 2. 工作能力是大家都肯定的 3. 旁人喜歡和我合作 4. 很容易了解別人對我的期望 5. 會拿捏「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三、了解 1. 容易被了解 2. 善解人意 3. 常跟人談工作以外的個人生活 4. 相當了解朋友的個人生活背景 5. 常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 四、溝通 1. 直接表達我的不同看法 2. 能流暢表達理念和感受 3. 不避諱指出別人的錯誤 4. 會和誤會我的人直接澄清 5. 很容易掌握別人講話的重點 五、接納 1. 我不在意別人升遷比我快 2. 我能原諒自己的錯誤 3. 願意和不喜歡的人一起合作事情 4. 不在意別人對我的批評 5. 很少抱怨和批評 六、和好 1. 很容易向人認錯 2. 別人對我的傷害很快就會過去 3. 會直接處理衝突 4. 會主動關懷人 即使利益受損 5. 會犧牲自己 遷就別人 ✜✜✜✜✜✜✜ ✟看見神同在基督教會✟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odWithUsTW/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godwithustw ↬Telegram: https://t.me/godwithustw

2021.05.02

主日

2、回轉:321 /三個基礎 第一版P8~P10 第二版P5~P12

2020.11.06

主日

講題 《恁愛悔改》 經文 馬太四:17;馬可九:19;徒二:38 大綱 前言 1.今天誰必須悔改? 一.不信又邪惡的世代的人必須悔改 二.掛名的基督徒必須悔改 三.得救重生的信徒必須悔改 2.當從哪裡開始悔改 一.當從悖逆中回轉頭來 二.當從與神關係不對處悔改 1.父子關係 2.主僕關係 3.膏油與器皿的關係 3.結語

2022.04.11

主日

巴色会亚庇中文堂线上主日崇拜(直播) 日期:15.05.2022 主题:神的呼召 经文:马太福音4:17-22 讲员:黄惠光牧师

2022.05.12

主日

1. 受試探不等於犯罪 2. 學會分辨我們眼前的是試探?考驗?

2023.02.24

主日

靠著神得地為業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