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4| 台語講道 | 榮耀的呼召 | 潘慶彰牧師
講題:榮耀的呼召(哥林多後書一:18~22,馬太福音四:18~22)
人子得榮耀的時刻
每一次聖餐時,我不知在座的弟兄姐妹,是否再一次在腦海中重現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畫面?你覺得這是什麼場面?悲慘?榮耀?
英國蘇格蘭宣教師梅甘霧牧師(Rev.D.D.Campbell Naismith Moody),1895年(日治時代第一年)和蘭大衛醫生一起來到台灣
;當年在台灣中部台中卅(台中、南投、彰化)傳福音,傳講耶穌的拯救福音時,最有名的題目是:「上帝谤睊子」(上帝遺失兒子),當時當地的台灣人卻如此詢問梅甘霧牧師:「一個被人釘死的神,我們怎麼可能信祂呢?」,當時中部是台中卅(總共1100村,他曾經走過900個村落傳福音),一個被釘死的神,是悲慘?絕望?或是榮耀?盼望?答案當然是後面的榮耀!盼望!台灣的教會遍佈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逐漸建立。
耶穌漸漸走向釘十字架的道路時,祂宣告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約十二:23),上帝道成肉身的聖子耶穌,是上帝聖父為人的樣式(約一:1):「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了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人子耶穌基督帶來的救贖就是榮耀的彰顯,那不是死─絕望,那不是悲慘;那是復活─救贖和盼望。每一次與主同桌時,「榮耀的救贖、復活與盼望」,藉由十字架上的「死」,更加提醒和激勵著人類。
榮耀的呼召
有一首歌,歌名是「榮耀的呼召」:
「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作主聖潔貴重的器皿,
你豐富恩惠必充足澆灌我,使我瓦器裡充滿莫大能力。
高舉雙手讚美你我主,全心全人都給你耶穌,
一生意義,活出榮耀的呼召,勇敢地向著標竿直跑。
跟隨耶穌,愛我的主,我愛你,耶穌。
跟隨耶穌,愛我的主,我愛你,耶穌。」
每一次吟唱這首詩歌時,有人都會很激動、很感動,藉著吟唱時,再一次決志獻上自己當活祭,成為上帝聖潔貴重的器皿,而且願意一生活出榮耀的呼召。但我們細思歌詞的內容,過程是必須歷經對「死亡」的回應,第一次閱讀到二次大戰時德國的年青神學家潘霍華,在「跟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一書中,他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祂是叫他來死。」,39歲就死在希特勒納粹手裡的潘霍華,卻為基督的救贖留下強有力的生命見證,如果一個人被呼召的時候,必需要獻上自己當活祭,當然也必須面對死亡威脅的挑戰,從這我們就可以很快明白,除了賣耶穌的那位門徒加略人猶太因羞恥而吊死外,其餘11位門徒,甚至後來補上的馬提亞,最終都為主殉道。但我們都非常清楚他們是成為活祭,福音因此傳到地極。
想想今日的基督門徒,誰願為主而「死」﹖誰願為主傳福音而付代價?誰願意再一次回應耶穌的「呼召」﹖讓一生活出「榮耀的呼召」?
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
今天第一處所看到的聖經,是保羅在宣教上遭遇困境的經驗,他的宣教旅程是受苦的,他和使徒同工們一直陷在一切患難中,但無論如何,他們在受苦中也同受安慰,因為傳福音中看見人們靈魂的得救,那真是無比的喜樂,且基督門徒們也學著:「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林後一:9~10)。
這當中最重要的是,保羅勉勵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們所領受的道是信實上帝的道,也是從復活耶穌基督來的道,所以是實實在在的,保羅說:「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林後一:20),「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林後一:22)。
「榮耀上帝」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是長老宗創始改革家約翰•加爾文所極力主張的;就如上禮拜主日我們分享「阿輝伯」前總統李登耀的生命見證,信息中一直強調我們不是要高舉「阿輝伯」,我們是要突顯高舉「阿輝伯」所信的上帝,也是我們所信的上帝,一切榮耀歸給上帝;感謝上帝賜一位如此為主見證的器皿,在台灣的歷史中,主日禮拜結束後,仍有人告訴我:「今天都在講「阿輝伯」,還是沒聽到:「信息中一直強調我們不是要高舉「阿輝伯」,我們是要突顯高舉『阿輝伯』所信的上帝。」聽道理仍無法領受真理,求聖靈幫助。有一次聚會,會後有分發蛋糕,那天我分享的信息是「要感謝上帝的恩,不要只是埋怨。」禮拜畢,有位姐妹立刻說:「那蛋糕不好啦!」;每每領受上帝的真理祂的話時,記得凡事感謝,自己力不從心,就要有更多上帝的話與禱告,去勝過負面的思想與埋怨的心,凡事叫上帝得榮耀。
榮耀的呼召也就是救贖的起點
一、主耶穌的呼召與差遣
耶穌呼召彼得時,是在加利利的海邊,他和自己的弟兄正在撒網捕魚,「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四:19),在這,我們看見呼召背後,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得了救贖且祂要用我們。
耶穌祂自己留下一些宣教前、傳福音前的可跟隨的足跡,人子基督也必須歷經「重生」的生命歷程,之前有施洗約翰的開路,雖然人們視施洗約翰為時代的先知,仍有人不信他先知的身份,但耶穌卻在他手下於約但河中受洗,約翰也宣告他用水給人們、給耶穌洗禮,叫人們悔改領受上帝的國,但末後祂(耶穌基督)卻要用聖靈和火為回應呼召的人施洗。這正是被呼召的你我必須更用心領受的,即聖靈與火的洗禮,祂呼召的門徒,才能如同彼得一般,不是只有水的洗禮而已,而是生命經過聖靈的洗,同樣耶穌與聖靈同工後,就開始傳講上帝的福音─救贖,為何要如此﹖因祂一開始就看重人們靈魂的得救,特別要離世升天時,祂又再次提醒吩咐且命令(太廿八:19~20,徒一:8),可見這是耶穌最大的關注,即基督所欲,今日基督教會或基督門徒,豈不是應將它排列在一切事工之前或事工的焦點嗎?
嘉義中會未來「10年宣教異象與行動」的落實,今年已開始一直持續在傳達,提醒眾教會、基督門徒,我們要如何落實這一個方向、目標、焦點?傳福音策略是多元的,但我們不能說我們沒辦法、沒時間、沒體力……各種推託的理由,其實實踐只有一項,但不做、不能做、不會做卻能有一百個理由以上的理由推辭。就如聖詩的勉勵說「不在閒閒站住」或「白佔土地」,人人都要傳福音,特別未來的十年,將是嘉義中會眾教會、基督門徒的重點目標,他絕不只是一個計畫、一個口號而已。我們一定會經歷「得人如得魚」,宣教行列中,不只是作一個好人而已,基督門徒都努力做好人,但作好人並不是使命,單單只有參與傳福音、搶救靈魂,才是耶穌基督吩咐的使命。
二、祂呼召平凡人
「弟兄姐妹們,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林前一:26)。
從被呼召的人,特別是耶穌的門徒中,他們都是平凡人,但這些外人看來平凡的人,卻是要承擔上帝國的使命,因此從這些平凡人身上,我們就看見上帝的神蹟、耶穌的拯救、聖靈的充滿,他們不是因高貴而被呼召,而是因回應呼召而被養成為領袖,能擁有基督榮耀的職份,如果以這種邏輯思考,被呼召的人,因領受而實行大使命、傳福音、拯救人們的靈魂,而成為有能力又忠心的門徒,但如果高貴的人不傳福音,搶救人們的靈魂,也將失去榮耀的職份。這也是今日台灣教會領袖的定義,無論是什麼型態的組織,或是團契、或是小組,如果不傳福音,自然成為內聚型的單位,每一個教會領袖,本就要成為會生、會養的基督門徒。這也是耶穌呼召門徒,差遣門徒時的心意。
三、成為門徒的領袖
彼得與他的兄弟跟隨耶穌三年,一直到耶穌升天後,他們被聖靈充滿後,他才真正成為門徒的領袖,也開始影響基督的門徒,也可以成為門徒的領袖。初代教會傳福音是非常的艱難,如果不是基督吩咐命令的使命,在各種逼迫之下,可能連傳的人,都要再三考慮是否堅持到底,甚至選擇放棄,但當時的基督門徒卻不是如此,雖然一場講道下來後有三千人、五千人信耶穌,雖然有關在監獄的使徒,上帝將全部的牢門全開,釋放使徒的神蹟,雖然當時逼迫追殺仍然不斷,而且危險威脅愈來愈大,聖經說:「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徒八:1),「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八:4),如果依當時這些分散的門徒,都算是逼迫、逃命、逃難,你想有人會聽他們所傳的道嗎?而且要信耶穌的人,必須面對逼迫哦!然而聖經卻告訴我們他們的分散,看似逃命、逃難,但他卻是分散去傳福音,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領受的是「榮耀的呼召」啊!不是依世上價值的好與壞而已。
高雄福氣教會有一位幸福小組的組長,未擔任福長以前,他向主任牧師請求,願意擔任福長角色,但牧師團卻一再思考這位弟兄是否適合,因為這位弟兄有很嚴重的口吃,福長又必須負責信息的分享,但他的意願與決心感動了牧師團,結果那一期幸福小組結束後,有7個Best慕道友決志洗禮,主任牧師非常驚訝,偷偷詢問受洗的一位弟兄,「你們福長分享的信息,你聽的懂嗎?」,弟兄回答:「我真的聽不明白!」「那你為什麼會決志洗禮?」「我看他講的很辛苦,雖然聽不懂,但我們就感受他非常熱情,非常積極、用心,從這點,我相信他所信的上帝一定是真的。」
上帝會使用願意傳福音的人,而且會讓人在傳福音中經歷上帝的神蹟奇事。聖經說:「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6~47),天天每日的意思是什麼?它正是指在生活中,也就是生活,初代教會,傳福音已成為門徒生活的部份了,看到這裡,內心則激動不已,初代教會福音傳開,絕對不是偶然的,不但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傳福音已成為他們生活的部份,而不只分別禮拜天才有閒、有空時,是生活中不可分割、時時刻刻作到的事。
結語:
「榮耀的呼召」,是從上帝來公義的冠冕的應許,保羅一生中受盡無數的苦及逼迫,甚至好幾次與死相遇又得救,但這份「榮耀的呼召」,保羅不但領受了,保羅經歷了,也守住了,他看得見人們靈魂得救的價值,也因此付得起代價,甚至到最後殉道來結束一生,真正的基督門徒是不怕為主殉道的,今日台灣社會、政治、經濟……等自由且開放,我們擁有能非常自由的傳福音的大環境,為何我們不能更大步的邁出,我們絕不想看到當福音的門關閉時,才感嘆惋惜,屆時要回頭也來不及了,你!回應上主「榮耀的呼召」嗎?
講員 :
潘慶彰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