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哥林多前書3: 1-23

2019.12.09

主日

經文:提摩太後書一章3-7節 大綱: 1.向主感恩 2.改正誤失 3.向主祈求

2019.12.29

主日

講題:遠離紛爭(箴言廿:3,哥林多前書三:1~9) 屬靈的紛爭 「紛爭」一詞在聖經中,並不陌生,因從人類的始祖亞當的家庭開始,如亞當、夏娃違背了上帝的命令:「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創三:3),夏娃卻因那果子看來悅人眼目,就摘下來吃,也給亞當吃,但上帝詢問他們為何違背祂的令命時,亞當、夏娃是互推責任,夏娃推託是蛇引誘她,亞當推託是夏娃給他吃的,這是人類最典型的「互推責任、互踢皮球」,誰也不認自己的錯,都是別人的錯,「紛爭」也就開始成為人類中的生活現象與事實;接著亞當、夏娃之子該隱、亞伯,也因該隱的嫉妒,導致殺死弟弟亞伯的紛爭;摩西的故事中,那一群被他領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民,因埋怨又不順服,也造成紛爭,摩西氣憤下曾摔破第一次拿到的上帝十誡的石版(申十:1~2),曾用上帝給的杖擊打磐石(出十七:5~6)。以色列人也因要求要先知撒母耳設立一個王,而引起整個群族的紛爭,到底要設立或不設,民不肯聽先知撒母耳所傳上帝的話(撒上八:19),引起的紛爭讓撒母耳心痛(撒上八:6~7),但這些紛爭一直是人類社會的現象,只要有人群的地方,紛爭就會不斷而且不會消失,因此聖經再次提醒我們:「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箴廿:3)。 耶穌開始傳福音時,也遇上同樣的現象「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約七:43)。這一段記述,當耶穌面對的「紛爭」時,表面上看來,又只是人群中會發生的現象「紛爭」,事實上背後卻是一個「屬靈的紛爭」,不是所看那麼簡單,不只是意見不同、角度不同、價值觀不同的「紛爭」。 約翰福音七章37~44節有一段記述,那耶穌在當時猶太人「住棚節」的末尾(有七天的流程),「住棚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那也是紀念以色列百姓在出埃及時,曾居住曠野中領受上帝恩典的供應及同在,紀念期間的七天裡,提醒人們上帝曾用嗎哪和鳥肉供應養活他們,白天有雲柱黑夜有火柱眷顧他們,耶穌在這個節日時,也向猶太以色列人宣告:「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7~38),也因祂的宣告「眾人因著(祂)耶穌,起了紛爭。」(約七:43)。因為宣講「上帝國的福音」「眾人起紛爭」;「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約七:40~41),「紛爭」也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簡單來說,當時的社會氣氛有人接受、認定耶穌,甚至相信祂,但也有人否定、排斥,甚至大力批判祂。這個場景,對人類的社會是很平常稀鬆的現象,「紛爭」也就在當時發生了。 今天我們以屬靈的角度,觀看細察「紛爭」背後的事實,它絕不是很單純簡要,只是一個人際關係,或是習慣文化,或是價值觀,甚至是對與錯的「紛爭」而已。教會裡的「紛爭」是隱藏著屬靈上的現象,也是要我們警惕這是「屬靈紛爭」的提醒。 三重戰場 「三重戰場」,是今年我們門徒訓練,幸福大學(上)課程裡,要求參與的基督門徒要閱讀的其中一本書,作者是美國一位牧師傅蘭吉(Francis Frangipane),他提醒眾基督徒,在屬靈的生活中,我們常處於三個很明顯的「戰場」,而許多基督徒卻沒意識到身處戰場中,戰場一定有爭戰,既然是「爭戰」,我們一定要打勝戰,沒人要打「敗戰」,但如何打「勝戰」,當然要知彼知己,而且要很清楚我們是處於什麼戰況,基督徒的靈性生活,如果沒意識時時都會於「爭戰」,當然不可能成為戰勝的基督門徒,但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成為戰勝的基督門徒啊! 「紛爭」正是三種戰場中的一種現象,作者傅蘭吉牧師提醒基督門徒第一要有「智慧」,第二要留心勝戰是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堅持和更多的付出,而且要成為每一位基督徒生活,甚至是生命的部份,不是想到時再做,而是隨時隨地都處於爭戰而且有打勝戰的決心。許多基督徒不但沒意識有爭戰,甚至還沒戰就投降,甚至「隨波逐流」順著沒真理的潮流走。 這三種戰場是1.個人的心思意念。2.教會生活裡。3.空中屬靈的世界。 第一個戰場是人的「心思」意念 聖經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 耶穌說:「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路十一:35),聖經也說:「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箴廿:27)。 上禮拜三查經禱告會時,我們研讀出埃及記十二:1~14,我們從摩西五經中出埃及記,認識猶太人的「逾越節」(Passover) ,它在今日的基督門徒來說就如同聖經新約的真理裡「舊人更新為新人」「領受新酒不裝在舊皮袋(舊人)」。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路五:38)。但個人的心思意念常被生命中的三大根源影響。 第一個根源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也就是文化或世俗,我們常會說或聽人說:「人都怎麼說!」「人家都怎麼作。」,但也留心自己或看他們在傳福音的行列中,他們扮演什麼角色和結甚麼果子。 第二個根源是生活的「經驗」,如果我們很清楚我們是軟弱有限的個體,就會明白我們的經驗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常以為自己是擔任牧養服事已超過40年的牧者,但最終才更明白,只有依靠聖靈的能力,才是我們服事能力的源頭,也醒悟且經歷「上帝是真實的,人都是虛謊的。」(羅三:4a)。 第三個根源是「錯誤」的教義和教導,基督徒的生活文化,或許是常久以來的習慣,如歐美國家的基督徒,都只是優雅作禮拜的基督徒,但卻無法傳福音,甚至是沒傳福音的基督徒,或是單兵攻擊式個人傳福音的基督徒。如果是基督門徒,是被主耶穌呼召來「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的基督門徒(太廿八:19~20)。傳福音才是一切事工、服事的焦點。 第二個戰場是「教會」生活 教會是得救罪人的團體,但也是上帝百姓、基督門徒的團體,它的存在是為要傳拯救的福音,但這個得救罪人的團體,日子一久,形成某一個宗派,某一個教派,某一個教會的文化,但卻不是真理的文化,如主日禮拜幾點開始,早期就是主日上午十點,禮拜的順序第一「靜候上帝的話」,第二「恭守上帝的話」,第三「應答上帝的話」,三個重點確實是真理,但順序或名稱如果稍為改變,教友會不習慣與認為不太像本宗的禮拜,那就不是禮拜,許多教會至今仍無法改換新聖詩(新聖詩出版已十一年五個月),如果改換就不是禮拜,就不是她的信仰……,太多太多可舉的例子,都是無法突破的習慣文化,卻不是真理文化,這也都可能影響教會的增長。 教會裡有許多福音或教會生活的事宜,許多人會因教會的改變,產生對立感,但我們應小心是在對立人或是對立上帝﹖願聖靈開啟我們屬靈的眼光,我們豈不知我們要爭戰的不是人,而是黑暗勢力的撒但嗎?舊約提到摩西交棒的約書亞:「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書五:13),每一次教會「紛爭」出現時,我們須小心詢問:「我們是要為上帝而戰?還是敵對上帝,為撒但而戰?」,這是教會生活中普遍看到的現象。許多教會的敬拜大軍是教會最大的屬靈爭戰單位,因為讚美頌讚代替七嘴八舌,或是不修補破口,卻傳達讓破口更大的不正確論斷,雅各書:說如果不保守你的舌頭,消極的論斷只會「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雅三:6),教會生活中,最要提防的,也是撒但也同樣存在於教會生活中,如同吼獅,要吞吃基督門徒,毀壞基督的教會。「務要謹守,儆醒。 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第三個戰場就是「空中」的屬靈世界 天空屬靈世界存在有宇宙的造物主,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同時也存在有敵基督的魔鬼,二千多年來,撒但的勢力與基督的爭戰,不曾停歇過,只要上帝的國真實的在地上彰顯,特別傳福音搶救靈魂時,一定會遭遇撒但魔鬼的攻擊,因此基督門徒或教會裡,不要以為我們是為某一件事「紛爭」,那正是一場與撒但的爭戰,如果只靠著屬肉體、血氣爭戰,不但對象錯誤,也可能與上帝為敵。屬靈的爭戰,更不是靠著屬肉體、血氣爭戰,只有如同先知靠著聖靈宣告說:「耶和華必像勇士出去,必像戰士激動熱心,要喊叫、大聲吶喊,要用大力攻擊仇敵。」(賽四十二:13)。當我們大力傳福音拯救靈魂時,屬靈爭戰中黑暗的勢力,將借用人的軟弱改擊你屬靈的領袖,攪擾眾人的心,削弱傳福音的力道,但傳福音拯救靈魂,如依靠聖靈的能力,將不畏戰、不妥協,且會堅守真理持續搶救人們的靈魂。 遠離紛爭 遠離紛爭,並不是指消極的逃避,今天所讀哥林多前書提到教會內的屬靈爭戰,前面所談三方面的根源它都有,哥林多教會的戰場,絕不單單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我們看見保羅所提各種的現象「屬肉體的」「在基督為嬰孩」「不能自己進食」「存在嫉妒、紛爭裡」分別「我屬保羅」「我屬亞波羅」,如同今日教會中有人高舉「他是牧師派」「這是主持正義派」「這是為教會好的派……」。保羅的提醒教會生活或基督門徒如果不親近聖靈,只以屬肉體、血氣去過教會生活時,「紛爭」產生,傷了自己、也傷別人,也遺忘「……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的更新追求(林後四:16),血氣、肉體是有限的,但在聖靈裡才能一天新似一天,更新我們這有限的生命,這正是遠離紛爭的關鍵。 中部教會有一位姐妹,未信主前,是生活在生命破碎的現實裡,高一放學時,同學用機車載她,卻意外撞上路邊的貨車,整個臉毀容,歷經三次大手術與10幾次的住院修復,勉強救回可以使用的臉頰,但生命中的破碎受傷卻沒因臉逐漸恢復而得到修復,一開始除了忍受自己原是活潑、美麗、成績好的女孩,卻成為怪人,也變成不敢面對人群的傷殘者,因此逼她下定決心不婚;生命的破碎及外在變相的事實,讓她的生命活在「紛爭」不斷的絕望中,這「紛爭」是來自別人異樣的眼光,以及她生命的傷痛與絕望,但上帝的愛卻超乎人的想像,一位房東的姪兒欣賞她的乖巧,並不在意她的外表,甚至感受她內心的良善與美麗,這突破她內心的「紛爭」,她開始從「紛爭」中走出來,但真正的修復是在婚後,因為剛出生的嬰孩死亡,她從先生家族的基督信仰中感動,因而開始追求屬靈生命的奧秘,直到她接受耶穌為救主,也受洗進入上帝的國度,洗禮之前,醫生已診斷她胎裡的第二個孩子,已沒有心跳,洗禮後隔天,她回醫院產檢,她事先告訴剛更換的醫師,她胎裡的孩子沒心跳,醫師檢查時卻大叫一聲,也嚇了她一跳,醫生說:「你的孩子有心跳啊!那一位醫師說沒心跳?」那正是她遠離生命中「紛爭」的那一刻,她因此真正經歷神蹟在她的生命中,後來她與先生一同見證說:「她生命中的種種苦難,從信主前在出生地雲林鄉下相信民間宗教倡行鬼神之說的背景,她才知道自己一直在「紛爭」中存活著,當她靠著聖靈的引導,走在主的道路時,她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 結語: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箴廿:3),「紛爭」其實都是屬靈爭戰,如果我們能向上帝祈求賜「智慧」給我們,我們不但可以在戰場上知彼知己,更明白知道對手是誰,也明白生命處於「心思」、「教會」、「空中」三個戰場中,我們一定可以藉由聖靈的能力在戰場上成為得勝的基督門徒。我們的敵人是屬靈世界的黑暗權勢,我們懇求聖靈帶領我們遠離「紛爭」,而不陷入那無止境的屬靈戰場,我們相信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權中。

2020.09.12

主日

Got Milk ?

2021.01.24

主日

講題:你們是上帝的殿(列王紀上八:22~26,哥林多前書三:16~17) 很美的教堂? 我們今天可以在銀幕上,看見這一棟建築物,每個人都會異口同聲說,好美的禮拜堂,而且它很有基督教堂的外觀,一看就清楚它有經由特別的設計,因它有傳統禮拜堂的尖頂鐘塔,又有彩繪的玻璃門、窗,白色的外牆,怎麼看就是很美的一間教會;事實它的內部並沒有室內的禮拜堂空間,也沒有聚會的地方,建築物裡存放裝置的只是園區所有的電箱、機械、冷氣外機……,它不過只是一座外觀像教會的建築物,像禮拜堂、教堂的建築體,是沒有信徒也沒有宗教信仰的建築物。這讓我想起在日本境內,有許多很漂亮的禮拜堂,但它們大多建在飯店裡外或觀光園區裡,它們都建築的很美、很像教會,但它們只是提供人們結婚的婚禮禮堂;從這些美麗外觀的禮拜堂(教堂),常思想為何台灣教會的設計,沒能像它們如此明顯有禮拜堂樣式,一看就像禮拜堂,然而真正的基督教會,卻看不出外觀上基督教會的特徵或特色,甚至只是一個聚會的住家或建築物,不像是一間一看就是教會的禮拜堂;特別光從外觀看來就是教會,卻不是教會;看起來不像教會,卻是教會;其實真正的教會,應就是上帝的殿,而上帝的殿是指上帝的靈臨在的地方,如同今天我們所讀的聖經:「豈不知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這殿就是你們。」(林前三:16~17)。 建造聖殿 舊約中雖然從創世的敘述起頭,但真正上帝的選民仍然是從亞伯拉罕開始(創十二:1);所羅門王於耶路撒冷建造聖殿之前,以色列人並沒有過明確的建築聖殿,或許有聚會之處或會堂,但卻沒有所謂的聖殿,或很明確有如大衛王,得到要建造聖殿的感動(撒下七章),耶和華原本也是不受建築物所限制的上帝,祂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撒下七:5~6),可見今日的聖殿、禮拜堂、教堂,其代表的不是上帝本身,而是這些建築物稱為聖殿,是因為上帝的靈居住其中,所以有上帝的靈在裡頭的基督徒,我們本身就是殿,教會稱為教會,禮拜堂稱為聖殿,是因為有上帝的靈臨在,無論處所或人,都因為有上帝的靈臨在,所以成為上帝的殿,這殿是神聖、敬虔、敬拜、實踐信仰的起點與中心,但人們往往日子一久,把聖殿視為中心,而遺忘聖殿是活的,因為上帝的靈才是聖殿的中心,而不是建築物,或所稱的教會、教派、宗派,往往它們有時搶奪了上帝的榮耀,有人稱:「這是我們的教會」「這是我們的教派」「這是我們的宗派」「這是我們的……」,卻遺忘我們能稱為尊貴、充足、豐盛,都因有上帝的靈在我們之中,不然就是再美再漂亮再雄偉的禮拜堂,或歷史悠久的宗派,如果沒有上帝的靈臨在時,它們也只是外觀的建築物,內在卻不是教會且不是聖殿,這是每一間基督教會,每一個基督徒都要謹慎小心,免得陷入試探,不但不高舉基督,只高舉我們的教會、我們的教派、我們的宗派,甚至誇耀的也只是高大美麗的建築物或歷史悠久的組織而已。 「籌備建造聖殿」是自從大衛開始的想法,雖然這原本不是耶和華的心意,但上主祂所要的是,被造的人類可得享救贖,聖經說:「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詩十九:14),「你無論往那裡去,我常與你同在……。」(撒下七:9);「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撒下七:14~15),聖殿雖然不在大衛手中建造完成,但他卻擔起籌劃的腳步,一直到他的兒子所羅門接續著手建造聖殿,因此建造的過程,成為第二代實踐的行動,也看出所羅門明白以色列百姓所需要的聖殿,是在以色列民出埃及後480年後的時刻才正式開工,但大衛王留下籌備清單,所羅門完成後奉獻於上帝;聖殿是象徵耶和華和祂的子民的關係。 今天我們所讀列王紀上的聖經章節,正是奉獻聖殿的頌讚禱告文,也是所羅門王帶領百姓,重申與耶和華的契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祢的……。」(王上八:23a)「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上帝,並無別神,所以你們當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存誠實的心,遵行祂的律例,謹守祂的誡命,至終如今日一樣。」(王上八:60~61)。建造聖殿的目的,不是以聖殿為主,而是以耶和華上帝為主,也是落實耶和華上帝與被造萬物、人類的關係,為要恢復原本的關係。因此在奉獻聖殿的時候,再次提醒以色列百姓與上帝契約的完整。 聖殿是建築物,建築物如果沒有上帝的靈同在,它只是一個場所,也因這瞭解,當聖殿接續在歷史中遭遇被毀的事實(主前587毀於巴比倫,主後70年毀於羅馬帝國)時,以色列人在懊惱失望中,仍存著盼望,因被毀的是聖殿,而不是那所依靠的耶和華上主,因此建造聖殿、被毀、重建、潔淨、恢復而且不斷的在重建時再次奉獻,奉獻時是包含著把自己把身心靈都一起獻上,而不再只是聖殿外在的建築,從這瞭解後,我們更小心不能以教會(建築物)或聖殿為中心,而是以上帝為中心。也不再以某一個教會、某一個教派、某一個宗派為中心,而是以獨一真神的上帝為中心。 無神論與敬虔者 從聖經中所提的聖殿史,讓我們明白上主要我們守住的,不再是一個外觀或外在的建築物,雖然它可以帶給我們如同舊約的上帝子民,對聖殿的渴慕:「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詩廿七:4)。還說:「祢所揀選,使他親近祢,住在祢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祢居所,祢聖殿的美福知足了。」(詩六十五:4)。每當我看到一間很美又很有教會禮拜堂的建築物時,內心總提醒它是上帝的靈臨在的地方,人民可藉由祂的靈─聖靈感動而得力,人們在殿中所需要的是更敬畏上帝的敬虔生活,而不是追求外在組織或建築的呈現。 最近許多資料探討「無神論」,但讓人擔心的是「無神論」的基督徒,「無神論」一向在基督信仰週遭的環境中,從來不曾缺席,比如我們常述說一個無神論者的故事:「有一天發明家愛迪生的家裡,來了一個客人,客人是他非常要好的一位無神論朋友,這位客人看見愛迪生桌上有一個很精緻的地球儀,他隨口問愛迪生這是誰做的,愛迪生回答說:「它本來就有了!」這位無神論者一向不信宇宙有一位造物者上帝,但一聽這地球儀是自有的,本來就存在,就非常生氣,特別在愛迪生第二次回答說:「它本來就有了!」時,他大聲且生氣的對愛迪生說:「它絕對是有人製造的。」,愛迪生回答這位朋友:「沒錯,它絕對是有人製造的,就像我們的宇宙絕對是有一位創造者。」;「無神論」在共產主義中,有非常強烈的這主張,但我們可以理解,無神論者,只是突顯人類的有限與無知,但我們更擔心的是,有許多基督徒是「無神論的基督徒」,他們憑著自己生活,有時是二分法,在教會生活一套,在社會生活一套,甚至在教會生活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信仰,並不是以上帝為中心,可能以外在的教會組織,或教會職務,但從來不實行上帝的誡命,如果他真有上帝、有基督信仰,他的生命會更新,他的生命會重生,他不會只活在人的世界,而是活在上帝國的國度中。 舉個例子,在本教會各小組中(幸福小組、細胞小組)的RPG(復興禱告小組Revival Prayer Group),三個人一組的禱告小組,每禮拜有一次一齊禱告,或是實體或是線上,而每次都不會很長的時間,10~15分以內,每次以一件事感謝,一件事祈求,一件為上帝的國度事務懇求,從一起禱告,彼此代禱,這也帶動弟兄姊妹在信仰上更落實於生活中,也達到彼此關懷與聯繫,因時間不多,又可線上小組,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更能培養基督門徒敬虔的信仰生活,擺脫成為「無神論的基督徒」;我們祈求不陷入試探,以二分法(信仰、生活分離)生活,不以上帝為中心的基督徒生活,我們應該成為敬虔的基督門徒,而不是無神論的基督徒,只將教會視為一個社團或俱樂部、協會,卻沒有福音的宣揚或成為傳福音的基督門徒,就好像很美的禮拜堂,卻不是教會;好像是基督徒,卻是無神論的基督徒,耶穌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你們是上帝的殿 「豈不知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若有人毀壞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毀壞那人,因為上帝的殿是聖的,就殿就是你們。」(林前三:16~17),我們每個人決志信耶穌之前,上帝已呼召你為祂的子女,上帝國的後裔,祂的門徒,因祂的靈在我們生命裡頭,所以我們會經歷重生,且擁有豐盛生命的應許,我們不希望我們看起來有美美的外觀,但生命卻是空洞,沒有上帝的靈,或成為無神論的基督徒,當我們被呼召,信且洗禮歸於三位一體上帝時,我們就會領受上帝的靈在生命裡頭,我們就是上帝的殿,我們這殿或許曾經歷試煉甚至毀滅,但也藉由聖靈不斷重建又奉獻在上帝的面前,成為敬虔榮耀上帝的生命個體,而不是無神論的基督徒。 結語: 我們是上帝的殿,我們是上帝所恩待呼召成為的敬虔基督門徒,但我們仍然是軟弱的,我們必需持續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有更堅固的信靠與實踐的行動力。

2021.09.18

主日

題 目:基督是教會的根基 經 文:林前3:1-23.

2021.09.19

主日

主題經文: (哥林多前書三10-15) 10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11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12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楷在這根基上建造,13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14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15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經文鑰意: 每個蒙恩得救的基督徒,生命的主權已經轉移,人生的態度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行事為人要與蒙召的恩相稱,走成聖的道路。基督徒人生的目的,是為主而活, 這是有價值的人生,是金銀寶石的建造。

2022.05.07

主日

講題:神是「你」的神,還是「我」的神? 講員:黃啟鴻長老 講道大綱: (一) 神採取主動向雅各顯現 (創28:13-15) 1) 在雅各「落荒而逃」的時刻,神在異象中向雅各顯現的重要性 2) 慷慨的賜予及應許 3) 與雅各建立無微不至的個人關係 (二) 確立神是「我」的神 1) 確認神的同在(伯特利立石為記) (創28:18-19)(約壹4:10)(林前3:16) 2) 行出信心一步 (創28:20-22) - 與神建立個人的關係 - 學習奉獻(為神付出) - 實踐承諾 (約1:12)(羅12:1) (三)反思:今天我可以如何確立神是「我」的神?

2022.06.05

主日

保羅這樣說,是因為屬靈人看透及洞悉這個屬靈的真理,跟世界那一套不一樣。

2022.08.12

主日

有些人在教會服事存有屬肉體的動機,但做神的聖工不是靠人的智慧,否則只會帶來紛爭。若有人充滿嫉妒和紛爭,想出位或爭權,就不能擔當領導的責任。

2022.08.12

主日

巴色会亚庇中文堂线上主日崇拜(直播) 日期:05.02.2023 主题:我们算是属灵吗? 经文:哥林多前书 3: 1-3 讲员:王一平牧师

2023.02.10

主日

題目:我們是與神同工 讀經:哥林多前書3 章 1- 9 節 3:1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裏為嬰孩的。 3:2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 3:3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 3:4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 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 3:5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 3:6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3:7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 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3:8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 3:9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大綱 一、前言 二、什麼是事奉呼召 三、什麼是與神同工 會產生兩個問題 問題 1: 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 誰是「我們」? 問題 2: 對蒙召的人來說,被召所要作的是一份怎樣的工作? (一) 牧養群羊 (husbandry) 参詩 23 篇、賽 40:11 、耶 3:15 23:3 4 、結 34:11 15、太 9:36 、路 15:3 7 、約 10:10 17 ,徒 20:28) 二 為何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 參林前 12:13 27 4:16 16) 四、在末後世代裡與神同工的特殊意義-建造靈宮 五、結語

2023.05.27

主日

講題:從會幕到心靈 講員:何宗信長老 日期:2024年6月30日 講道大綱: (一) 神選擇與以色列人同在 (參:出25章-27章) ‧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預備會幕 (出25:1-9) ‧ 以色列人的反應 (出36:3-7) (二) 新約時代,神選擇住在信徒的心靈 ‧ 聖靈內住 (約14:23)(徒2:38) ‧ 按耶穌的樣式預備心靈 (約1:18) ‧ 信徒面對的挑戰 (林前3:16-17)

2024.07.09

主日

一、認識屬肉體的特徵 1.只能吃靈奶 2.有嫉妒紛爭 3.照世人樣子 二、再認識屬靈的特徵 1.知道領袖只是引導者 2.知道惟有神叫他生長 3.知道自己是與神同工 三、建造工程的重要性 1.工頭要立好根基 2.須要謹慎的建造 3.將來有火的試驗 4.神必毀壞破壞

2024.10.19

主日

哥林多前書 3:5-15

202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