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3 | 台語講道 | 遠離紛爭 | 潘慶彰牧師

講題:遠離紛爭(箴言廿:3,哥林多前書三:1~9)

屬靈的紛爭
「紛爭」一詞在聖經中,並不陌生,因從人類的始祖亞當的家庭開始,如亞當、夏娃違背了上帝的命令:「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創三:3),夏娃卻因那果子看來悅人眼目,就摘下來吃,也給亞當吃,但上帝詢問他們為何違背祂的令命時,亞當、夏娃是互推責任,夏娃推託是蛇引誘她,亞當推託是夏娃給他吃的,這是人類最典型的「互推責任、互踢皮球」,誰也不認自己的錯,都是別人的錯,「紛爭」也就開始成為人類中的生活現象與事實;接著亞當、夏娃之子該隱、亞伯,也因該隱的嫉妒,導致殺死弟弟亞伯的紛爭;摩西的故事中,那一群被他領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民,因埋怨又不順服,也造成紛爭,摩西氣憤下曾摔破第一次拿到的上帝十誡的石版(申十:1~2),曾用上帝給的杖擊打磐石(出十七:5~6)。以色列人也因要求要先知撒母耳設立一個王,而引起整個群族的紛爭,到底要設立或不設,民不肯聽先知撒母耳所傳上帝的話(撒上八:19),引起的紛爭讓撒母耳心痛(撒上八:6~7),但這些紛爭一直是人類社會的現象,只要有人群的地方,紛爭就會不斷而且不會消失,因此聖經再次提醒我們:「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箴廿:3)。
耶穌開始傳福音時,也遇上同樣的現象「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約七:43)。這一段記述,當耶穌面對的「紛爭」時,表面上看來,又只是人群中會發生的現象「紛爭」,事實上背後卻是一個「屬靈的紛爭」,不是所看那麼簡單,不只是意見不同、角度不同、價值觀不同的「紛爭」。
約翰福音七章37~44節有一段記述,那耶穌在當時猶太人「住棚節」的末尾(有七天的流程),「住棚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那也是紀念以色列百姓在出埃及時,曾居住曠野中領受上帝恩典的供應及同在,紀念期間的七天裡,提醒人們上帝曾用嗎哪和鳥肉供應養活他們,白天有雲柱黑夜有火柱眷顧他們,耶穌在這個節日時,也向猶太以色列人宣告:「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7~38),也因祂的宣告「眾人因著(祂)耶穌,起了紛爭。」(約七:43)。因為宣講「上帝國的福音」「眾人起紛爭」;「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約七:40~41),「紛爭」也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簡單來說,當時的社會氣氛有人接受、認定耶穌,甚至相信祂,但也有人否定、排斥,甚至大力批判祂。這個場景,對人類的社會是很平常稀鬆的現象,「紛爭」也就在當時發生了。
今天我們以屬靈的角度,觀看細察「紛爭」背後的事實,它絕不是很單純簡要,只是一個人際關係,或是習慣文化,或是價值觀,甚至是對與錯的「紛爭」而已。教會裡的「紛爭」是隱藏著屬靈上的現象,也是要我們警惕這是「屬靈紛爭」的提醒。
三重戰場
「三重戰場」,是今年我們門徒訓練,幸福大學(上)課程裡,要求參與的基督門徒要閱讀的其中一本書,作者是美國一位牧師傅蘭吉(Francis Frangipane),他提醒眾基督徒,在屬靈的生活中,我們常處於三個很明顯的「戰場」,而許多基督徒卻沒意識到身處戰場中,戰場一定有爭戰,既然是「爭戰」,我們一定要打勝戰,沒人要打「敗戰」,但如何打「勝戰」,當然要知彼知己,而且要很清楚我們是處於什麼戰況,基督徒的靈性生活,如果沒意識時時都會於「爭戰」,當然不可能成為戰勝的基督門徒,但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成為戰勝的基督門徒啊!
「紛爭」正是三種戰場中的一種現象,作者傅蘭吉牧師提醒基督門徒第一要有「智慧」,第二要留心勝戰是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堅持和更多的付出,而且要成為每一位基督徒生活,甚至是生命的部份,不是想到時再做,而是隨時隨地都處於爭戰而且有打勝戰的決心。許多基督徒不但沒意識有爭戰,甚至還沒戰就投降,甚至「隨波逐流」順著沒真理的潮流走。
這三種戰場是1.個人的心思意念。2.教會生活裡。3.空中屬靈的世界。

第一個戰場是人的「心思」意念
聖經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
耶穌說:「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路十一:35),聖經也說:「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箴廿:27)。
上禮拜三查經禱告會時,我們研讀出埃及記十二:1~14,我們從摩西五經中出埃及記,認識猶太人的「逾越節」(Passover)
,它在今日的基督門徒來說就如同聖經新約的真理裡「舊人更新為新人」「領受新酒不裝在舊皮袋(舊人)」。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路五:38)。但個人的心思意念常被生命中的三大根源影響。
第一個根源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也就是文化或世俗,我們常會說或聽人說:「人都怎麼說!」「人家都怎麼作。」,但也留心自己或看他們在傳福音的行列中,他們扮演什麼角色和結甚麼果子。
第二個根源是生活的「經驗」,如果我們很清楚我們是軟弱有限的個體,就會明白我們的經驗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常以為自己是擔任牧養服事已超過40年的牧者,但最終才更明白,只有依靠聖靈的能力,才是我們服事能力的源頭,也醒悟且經歷「上帝是真實的,人都是虛謊的。」(羅三:4a)。
第三個根源是「錯誤」的教義和教導,基督徒的生活文化,或許是常久以來的習慣,如歐美國家的基督徒,都只是優雅作禮拜的基督徒,但卻無法傳福音,甚至是沒傳福音的基督徒,或是單兵攻擊式個人傳福音的基督徒。如果是基督門徒,是被主耶穌呼召來「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的基督門徒(太廿八:19~20)。傳福音才是一切事工、服事的焦點。
第二個戰場是「教會」生活
教會是得救罪人的團體,但也是上帝百姓、基督門徒的團體,它的存在是為要傳拯救的福音,但這個得救罪人的團體,日子一久,形成某一個宗派,某一個教派,某一個教會的文化,但卻不是真理的文化,如主日禮拜幾點開始,早期就是主日上午十點,禮拜的順序第一「靜候上帝的話」,第二「恭守上帝的話」,第三「應答上帝的話」,三個重點確實是真理,但順序或名稱如果稍為改變,教友會不習慣與認為不太像本宗的禮拜,那就不是禮拜,許多教會至今仍無法改換新聖詩(新聖詩出版已十一年五個月),如果改換就不是禮拜,就不是她的信仰……,太多太多可舉的例子,都是無法突破的習慣文化,卻不是真理文化,這也都可能影響教會的增長。
教會裡有許多福音或教會生活的事宜,許多人會因教會的改變,產生對立感,但我們應小心是在對立人或是對立上帝﹖願聖靈開啟我們屬靈的眼光,我們豈不知我們要爭戰的不是人,而是黑暗勢力的撒但嗎?舊約提到摩西交棒的約書亞:「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書五:13),每一次教會「紛爭」出現時,我們須小心詢問:「我們是要為上帝而戰?還是敵對上帝,為撒但而戰?」,這是教會生活中普遍看到的現象。許多教會的敬拜大軍是教會最大的屬靈爭戰單位,因為讚美頌讚代替七嘴八舌,或是不修補破口,卻傳達讓破口更大的不正確論斷,雅各書:說如果不保守你的舌頭,消極的論斷只會「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雅三:6),教會生活中,最要提防的,也是撒但也同樣存在於教會生活中,如同吼獅,要吞吃基督門徒,毀壞基督的教會。「務要謹守,儆醒。 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第三個戰場就是「空中」的屬靈世界
天空屬靈世界存在有宇宙的造物主,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同時也存在有敵基督的魔鬼,二千多年來,撒但的勢力與基督的爭戰,不曾停歇過,只要上帝的國真實的在地上彰顯,特別傳福音搶救靈魂時,一定會遭遇撒但魔鬼的攻擊,因此基督門徒或教會裡,不要以為我們是為某一件事「紛爭」,那正是一場與撒但的爭戰,如果只靠著屬肉體、血氣爭戰,不但對象錯誤,也可能與上帝為敵。屬靈的爭戰,更不是靠著屬肉體、血氣爭戰,只有如同先知靠著聖靈宣告說:「耶和華必像勇士出去,必像戰士激動熱心,要喊叫、大聲吶喊,要用大力攻擊仇敵。」(賽四十二:13)。當我們大力傳福音拯救靈魂時,屬靈爭戰中黑暗的勢力,將借用人的軟弱改擊你屬靈的領袖,攪擾眾人的心,削弱傳福音的力道,但傳福音拯救靈魂,如依靠聖靈的能力,將不畏戰、不妥協,且會堅守真理持續搶救人們的靈魂。

遠離紛爭
遠離紛爭,並不是指消極的逃避,今天所讀哥林多前書提到教會內的屬靈爭戰,前面所談三方面的根源它都有,哥林多教會的戰場,絕不單單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我們看見保羅所提各種的現象「屬肉體的」「在基督為嬰孩」「不能自己進食」「存在嫉妒、紛爭裡」分別「我屬保羅」「我屬亞波羅」,如同今日教會中有人高舉「他是牧師派」「這是主持正義派」「這是為教會好的派……」。保羅的提醒教會生活或基督門徒如果不親近聖靈,只以屬肉體、血氣去過教會生活時,「紛爭」產生,傷了自己、也傷別人,也遺忘「……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的更新追求(林後四:16),血氣、肉體是有限的,但在聖靈裡才能一天新似一天,更新我們這有限的生命,這正是遠離紛爭的關鍵。
中部教會有一位姐妹,未信主前,是生活在生命破碎的現實裡,高一放學時,同學用機車載她,卻意外撞上路邊的貨車,整個臉毀容,歷經三次大手術與10幾次的住院修復,勉強救回可以使用的臉頰,但生命中的破碎受傷卻沒因臉逐漸恢復而得到修復,一開始除了忍受自己原是活潑、美麗、成績好的女孩,卻成為怪人,也變成不敢面對人群的傷殘者,因此逼她下定決心不婚;生命的破碎及外在變相的事實,讓她的生命活在「紛爭」不斷的絕望中,這「紛爭」是來自別人異樣的眼光,以及她生命的傷痛與絕望,但上帝的愛卻超乎人的想像,一位房東的姪兒欣賞她的乖巧,並不在意她的外表,甚至感受她內心的良善與美麗,這突破她內心的「紛爭」,她開始從「紛爭」中走出來,但真正的修復是在婚後,因為剛出生的嬰孩死亡,她從先生家族的基督信仰中感動,因而開始追求屬靈生命的奧秘,直到她接受耶穌為救主,也受洗進入上帝的國度,洗禮之前,醫生已診斷她胎裡的第二個孩子,已沒有心跳,洗禮後隔天,她回醫院產檢,她事先告訴剛更換的醫師,她胎裡的孩子沒心跳,醫師檢查時卻大叫一聲,也嚇了她一跳,醫生說:「你的孩子有心跳啊!那一位醫師說沒心跳?」那正是她遠離生命中「紛爭」的那一刻,她因此真正經歷神蹟在她的生命中,後來她與先生一同見證說:「她生命中的種種苦難,從信主前在出生地雲林鄉下相信民間宗教倡行鬼神之說的背景,她才知道自己一直在「紛爭」中存活著,當她靠著聖靈的引導,走在主的道路時,她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

結語: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箴廿:3),「紛爭」其實都是屬靈爭戰,如果我們能向上帝祈求賜「智慧」給我們,我們不但可以在戰場上知彼知己,更明白知道對手是誰,也明白生命處於「心思」、「教會」、「空中」三個戰場中,我們一定可以藉由聖靈的能力在戰場上成為得勝的基督門徒。我們的敵人是屬靈世界的黑暗權勢,我們懇求聖靈帶領我們遠離「紛爭」,而不陷入那無止境的屬靈戰場,我們相信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