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

8/3-8/9 【24/7禱告城牆烽火台】
藉聖靈大有盼望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着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15:13)

親愛的守望者,平安!
主應許這地上的國要成為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也教導我們為神的國度降臨禱告,藉著禱告,神的國正在降臨。然而,我們眼目所及的環境,不管是政府、社會風俗、人心,甚至是教會的光景,都離聖經裡所啟示的神國治理甚遠,差距大到一個程度,甚至讓我們失去盼望,以致禱告淪為無意義的宗教儀文,失去了轉化的能力。
城市24/7禱告城牆邁進第四年,是新的階段,聖靈提醒我們要在盼望中禱告。因此,我們呼求聖靈來恢復我們的信心,將諸般的喜樂和平安充滿我們的心,使我們能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國家共同代禱事項】

1.為教會:兩性合一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3:16)
女人在伊甸園裡享有與男人共同治理的榮耀,但背離神的女人受了咒詛,不僅要受懷胎生產之苦,更落入戀慕男人、被男人管轄的制約裡。受咒詛的女人,必須讓男人(父親、丈夫和兒子)來決定她的價值,因此女人發展出各樣保衛價值的求生防衛機制,或跟男人競爭、轄管男人,或重視外貌、刻意討好順從,或否認自己的性別…..等等。求主聖靈引導台灣教會的姐妹能夠明曉真理,確信基督已在十架上將咒詛打破,復還了女人的價值;求主幫助姐妹能夠悔改,放下一切為自己的價值而戰的防衛機制,在主裡有真實的安全感,能像馬利亞一樣,將所有的為主擺上,被主使用來愛弟兄,成全弟兄。

2.為萬民
他們都是極悖逆的,往來讒謗人。他們是銅是鐵,都行壞事。(耶6:28)
讒謗、詆毀人在網路盛行的世代,成為台灣社會極其普遍嚴重的罪惡。讒謗不僅損人名聲,更嚴重傷害人的心靈,甚至叫受害者因受不了而崩潰自殺。讒謗的罪就帶出受害者的冤屈、忿怒、苦毒和仇恨,玷污人心,也玷污土地。我們為台灣社會上讒謗人的罪向神悔改,求主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求主救台灣脫離讒謗人的惡事,醫治受害者的心靈,引導萬民歸向誠實良善的主耶穌,得著誠實的心,能在愛心裡說誠實話。

3.為政府和首長
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8-9)
a)在這資訊氾濫、真假不分的世代裡,從政者過往所學、所經歷、所累積的知識和法則都不再能應付這瞬息萬變的民心和局勢。這也是為何從政者常常「昨是今非」或「今是昨非」,自己打臉自己,成為政治領域的常態。我們一起為從政者的驕傲和自義向神悔改,也為他們代求,求主憐憫,將智慧賜給中華民國的總統及各級政府首長,好讓他們能夠判斷辨別是非、判斷萬民,在這多變的世界局勢中,將中華民國帶往蒙福的命定之路。
b)我們為8/15高雄市長補選禱告。求主賜智慧給高雄市民,知道當如何判斷候選人,做出正確的抉擇。

4.為兩岸四地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
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關係惡化,進入冷戰期,不少專家預測,兩強進入冷戰期,也可能一不小心就引發「熱戰」,而引爆點很可能就在台灣。我們的主掌管天地萬物及國度興衰,我們求主介入掌權。求主在此情勢緊張之際,特別保守兩岸領導人及其發言人的口舌。求主以平安的靈充滿,消除他們在言語上的暴戾之氣,引導彼此能以柔和的言語來對話,避免觸動怒氣,引發戰爭。求主保守兩岸四地有十分的平安!

【城市共同代禱事項】

1. 為城市進入命定:城市24/7禱告城牆
耶和華的聲音發在水上;榮耀的神打雷,耶和華打雷在大水之上。耶和華的聲音大有能力;耶和華的聲音滿有威嚴。(詩29:3-4)
屆滿三年的城市24/7禱告城牆進入新的階段,我們要成為主發聲的器皿。主的聲音大有能力,滿有威嚴,勝過一切響聲。所以我們禱告,每位守望者都被聖靈充滿,敞開心,也張開口,讓耶和華的聲音不受攔阻地藉著我們發在世界之上,震破靈界的勢力,也震破人心的驕傲和抵擋,使萬民得歸真道。

2.為台北的重大建設:新創產業廊帶
南港的新創產業廊帶是東區門戶計畫的重點建設,包括塑造國家級生技產業及文化創意展業聚落,提供青年創業基地,其策略地區包括「忠孝營區及西側市有地」、「轉運站東側商業區」、「僑泰麵粉廠」、「瓶蓋工廠」、「南港輪胎開發案」等。我們求主潔淨這些地區,將它們分別為聖,成為青年創業的祝福。奉主名宣告,南港的新創產業廊帶歸神國使用,任何倡議不潔、性解放及敵擋神信念的新創產業都無法入駐。

3.為12行政區的突破:聯禱會更新
各區聯禱會的牧者聚集,不僅是一起禱告,也是為了一起尋求明白神的心意。我們禱告,各區聯禱會能夠突破宗教性和儀文化,將焦點從人的身上轉向神,並且能謙卑集體聆聽,共同察驗,明白神的心意,並同心順服。求主澆灌智慧啟示的靈,引導牧者們放下自己,跟神對齊,也彼此對齊。

【列國共同代禱事項】
1.為列國進入命定:葛摩
葛摩聯盟是非洲阿拉伯國家,位於印度洋莫三比克海峽北部,領土包括三座火山島和許多小島。葛摩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人口低齡化且增長迅速,總人口約87萬人(2020),主要是非洲裔和阿拉伯裔,86%都居住在三座火山島。伊斯蘭教是葛摩的國教,佔總人口的99%。求主震動葛摩,聖靈大大澆灌下下,觸摸葛摩人,引導他們脫離伊斯蘭教的轄制,能看見耶穌是救主,轉而跟從耶穌。

2.守望國際局勢
請繼續為新冠肺炎的疫情禱告,除美國、巴西、印度、南非和拉丁美洲國家疫情嚴峻外,其他地區也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我們求主施行大能幫助疫苗和解藥的研發有突破,並且能快快量產。求主醫治列國,止息瘟疫。


靈修教材: 24/7禱告城牆烽火台
活潑的生命2020/08 /27

*靈修經文:
羅馬書15:1~13
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15: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15:3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15: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15:6 一心一口榮耀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15: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
15:8 我說,基督是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15: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上帝。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15: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15:11 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15: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靈修默想:
(1)信心堅固的人要做什麼?現在我要以基督的愛接納什麼人?

(2)保羅四次引用舊約聖經來強調什麼事?為了讓列邦認識並相信耶穌,我應當為哪些國家禱告?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代下34~36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0CDDXFni30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8/27?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8/28

*靈修經文:
羅馬書15:14~21
15:14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15:15 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上帝所給我的恩典,
15: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上帝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15:17 所以論到上帝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
15:18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15:19 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15: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15:21 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

*靈修默想:
(1)保羅的事工在哪方面與祭司的職分相似?我是否把福音祭司的職分視為上帝的恩典?我如何履行這職分?

(2)保羅的宣教原則是什麼?為了宣揚福音,我要以拓荒者的精神挑戰的事情是什麼?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拉1~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q3L9TD7X0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8/28?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8/29

*靈修經文:
羅馬書15:22~33
15:22 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
15:23 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
15:24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15:25 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15: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15: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15:28 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西班牙去。
15:29 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15: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 神,
15:31 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15:32 並叫我順著 神的旨意,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裡,與你們同得安息。
15:33 願賜平安的 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靈修默想:
(1)保羅一再表達想去西班牙的意願,給我什麼感受?哪裡是我感到陌生,卻仍要帶著使命去服事的地方?

(2)保羅為何請羅馬的聖徒為他禱告?今天我要為了什麼事情禱告或請人代禱?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拉4~7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FkE5lDyYQ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8/29?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靈修筆記2020年9月27日(週日) 讀經:羅15:1-13

回應:從今天所讀的經文,保羅再次強調「堅強」的人要多一點擔待「不堅強」人的軟弱,這樣做的原因不是為得著自己的滿足,而是為得著主耶穌的喜悅。保羅教導我們要學像耶穌,因耶穌所作所為都不是為滿足自己需要而做,而是為要得著天父的喜悅,滿足天父的心。(羅15:1-2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耶穌的榜樣如詩69:9所述「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並且辱駡你人的辱駡都落在我身上。」。在羅15:1有提到「擔代」,是指對待人要用「愛」去接受及忍耐,正如基督擔當罪人的軟弱一樣。保羅在羅14章的教導,是從消極面來勸人不要絆跌軟弱的弟兄姊妹,在本章保羅則以積極的要求,期待信徒多「擔代」弟兄姊妹的軟弱;這兩章的教導不是分開、無關的,而是具相輔相成的教導。保羅勸勉信徒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堅持已意,不理會他人的難處;不是如此,而是需多為軟弱的人著想,看看他們有什麼需要是我們可以幫助的。另羅15:2提到的「鄰舍」,這裡的鄰舍是指,與我們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保羅教導我們不可只為自己而活,凡事應以眾人的益處為出發點來考量。
親愛的弟兄姊妹,保羅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使徒(神的僕人),他的教導完全不是憑空想出來的,他所說的話都是引經據典,用舊約聖經的話來勉勵人,今天所讀短短13節經文裡,算一算就有六處經文是引至舊約聖經不同的書卷(詩69:9; 撒下22:50; 詩18:49; 申32:43; 詩117:1; 賽11:10),真是了不起,保羅飽讀聖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然,保羅的教導更是我們必學的功課。祈求主幫助我們以「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心態去愛人,那我們必定會與「鄰舍」有良好互動關係;耶穌基督愛鄰舍的心,不知不覺也就從我們內心散發出去,影響了別人。(王牧師)


靈修教材: 羅馬書靈修心得筆記
靈修筆記2020年9月28日(週一) 讀經:羅15:14-33

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保羅清楚表明,他的呼召來自於神的帶領,絕不是他個人的意思;是主耶穌親自呼召他成為外邦人的僕役,這是神特別給保羅的恩典。(羅15:15)保羅在外邦人中除了做「僕役」外,還做「神福音的祭司」,這「福音的祭司」有個功能,就是幫助凡因聽到「福音」信耶穌的外邦人,可以認識聖靈;且透過聖靈的幫助,潔淨自我,蒙神悅納。在保羅那年代外邦人在猶太人的眼中,本為污穢不潔的(徒11:8-9,18),但因著聖靈的工作,使得這些信主的外邦人被分別為聖,成為神所悅納的祭物。若不是保羅將「福音」傳給外邦人,至今我們這些外邦人仍沒有機會認識耶穌,信耶穌,成為神的兒女。保羅清楚自己能有這樣的作為,有這樣的能力可以為主傳福音給外邦人,完全是因耶穌的關係,是耶穌的大能帶領他可以完成這偉大的事,所以他不敢自誇。(羅15:18-19)神帶領保羅傳福音的方式很特別,他不在基督的名已被傳揚過的地方傳福音;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保羅是一位開拓型的傳道者,越是福音的「荒地」他越想要去傳,這是我們需學習的榜樣。(羅15:20)
親愛的弟兄姊妹,保羅的「事奉」帶出很好的榜樣,他教導我們事奉時需注意的相關事宜: (1)事奉的原因:是神的恩典「使我」可以事奉。(2)事奉的內容:是傳耶穌的福音。(3)事奉的身份:是作基督耶穌的僕役和神的祭司。(4)事奉的對象:是傳福音給外邦人(不信的人)。(5)事奉的工作:是帶領外邦人使成為聖潔,獻上為祭給神。(6)事奉的憑藉:是聖靈的帶領。(7)事奉的目標:是要蒙神悅納。這是我們每位傳福音的人需學習的功課,祈求主幫助都我們能成為主所重用的器皿。(王牧師)


靈修教材: 羅馬書靈修心得筆記
9月23日

心得:
保羅並不諱言,他在傳福音的事上十分有果效——從耶路撒冷到希臘,中間這一大塊涵蓋小亞細亞及巴爾幹半島的區域,遍滿了保羅傳道的足跡和他所建立的許多教會。他很清楚明白自己的使命,他被呼召作耶穌基督的僕人,是要向外邦人傳福音,使外邦人因聖靈成為聖潔,可以獻上給神。保羅更表明,這些成就都不是他的功勞,不是他的能力過人,而是神的能力透過他彰顯出來的結果。
其實,耶穌也已經把傳福音的使命托付給每一個跟隨祂的人,我們都承接了大使命——要去使萬人都作主的門徒。有時我們很抗拒這個職分,因為我們看環境、看自己,總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勝任。但是今天保羅的話語提醒了我們,其實傳福音、使人信主是耶穌自己的工作—藉著聖靈完成的。我們若是信得過主,願意成為他可使用的器皿,我們就會看見祂藉著我們行大事。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我願感動保羅的靈也感動我,使我帶著聖靈的大能,能夠勇敢並清楚地與人分享福音。因為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就一切相信的人。願主幫助我,不看自己、不看環境,單單定睛於祢的美好。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9月24日

心得:
今天這一段經文,正好是最近主日講壇(使徒行傳19章21節至21章19節)的背景補充資料。保羅其實在以弗所時,便一心想要前往西班牙,並且計劃在途中經過羅馬時,順道拜訪當地的教會;然而他也心繫耶路撒冷教會中貧窮的信徒。因此,他花了一些時間重返馬其頓和亞該亞,向當地教會收取樂捐的款項,又走了一段辛苦的歷程,把這筆捐款帶回耶路撒冷。甚至途中有許多人向他指證,他將在耶路撒冷遭受捆綁,但保羅都沒有畏懼,仍然堅持走完這一段旅程。
透過這兩處經文對照,我看到保羅不只有一顆熱愛傳福音的心,他更是一位顧念人需要、滿有愛心的使徒。為了成全其他聖徒,甘願推遲自己的計畫。我想起耶穌的教導,愛人的就是成全了律法。保羅也這樣教導門徒,並且真正實踐了。如果為了照顧別人的需要而耽誤自己的行程,求主賜給我更多的愛心與耐心。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從今天的經文,我明白了祢顧念人的需要,更甚於完成自己的任務或夢想。這實在是與現今社會價值觀念大相逕庭的。我也再一次發現「憐憫人的,要樂意。愛,不可虛假」的真意。求主幫助我學習更多愛人。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9月25日

心得:記得有時在小組聚會結束前,我們會分享需要代禱的事項。有時候弟兄姐妹也許是出於客氣的緣故,所以會說「一切都很好」,又或者會說想不到有什麼需要代禱的。如果沒有需要代禱是因為在神面前有滿足的喜樂,那麼我要為你感謝主,因為你的信心是大的!假使是因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那麼保羅在今天這短短三節的經文,讓我們學習到其實可以大方對弟兄(姊妹)分享代禱的需求。保羅對神的信心何其大,但是他仍然邀請弟兄(姊妹)為他禱告。藉由彼此的代禱,我們得以有機會貼近彼此的心,也能夠彼此分享與了解。保羅的代禱事項有三方面,一為福音事工順利禱告,二是為與同工的合一禱告,三則是為宣教之路禱告。藉由傾聽保羅的分享,我們看到他以神的國度和工作為念,即便在充滿攔阻的過程中,也是能夠歡歡喜喜地持守在神的道路上。
耶穌說,只要我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祈求,在天上的父必會垂聽。信仰不是單槍匹馬的上陣,乃是弟兄姊妹互相成為肢體,連結於主。願我們都能享受在彼此代禱與關懷的溫暖中,同蒙主恩,同奔天路!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祢賜給我們禱告的權柄,使我們藉著禱告與祢以及弟兄姊妹有更深的連結。願祢幫助我們學習,透過禱告體察祢的心意,體貼弟兄姊妹的需要,成為代禱的勇士!禱告奉靠我主耶穌基督寶貴得勝的名祈求,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9月22日

心得:
保羅勸勉信徒要分擔那些在主裡比較不堅強的信徒的軟弱,要幫助接納他們,為使他們得益處,從14章開始,保羅從最基本的飲食方面,囑咐信徒不可因著知識而使軟弱的弟兄姊妹跌倒,而總結就是務要使別人喜悅、使他人得益處,保羅提醒信徒,耶穌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耶穌祂是真神,祂超越律法,但為了猶太人的緣故,祂仍然受了割禮,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能夠因為自己的信心和知識而使他人跌倒呢?並且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在主裡都是同為一體,因此我們應當要彼此幫助、扶持,不管信主時間長短、知識是深是淺,我們在主裡就是彼此連結,願我們能時時謹記,在信仰上一同前進。

禱告:
天父,你使我們在你裡面成為一體,不是因為我們有相同的思想或相同的恩賜,而是每個人彼此都不同,但卻能夠互相幫補,你教導我要為別人的益處著想,以愛心和真理彼此相待,因為這也是你行出來的榜樣,使我們能夠一同奔走真理的路,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同心效法耶穌基督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2/25/rom-day38

【經文】羅馬書15章1~13節

成為基督徒,追求屬靈生命的成長是應當的,主的吩咐就是追求完全,而在教會生活中耶穌基督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效法主,不求自己的喜悅:耶穌是神的獨生兒子,卻甘願選擇軟弱的樣式,謙卑地來到世上,這是為著天父的心,也是為著我們的生命能得拯救。主是我們生命的榜樣,所以我們也當學習主的謙卑捨己,在主的愛裡有更多包容與承擔。這一切都是為著信徒生命的成長,以及教會的復興。

效法主榮耀神的服事:耶穌基督受神差遣來到世上服事,祂的服事是為了順服神,以至於使父神從祂得榮耀。主甘願承受十架的刑罰,在四處傳道時,更是因不被接納而受到許多逼迫與責難;服事的勞累也使祂憔悴,聖經形容祂無佳形美容(參賽五十三2)。但主卻對這一切困難不以為意,只是一心順服天父的旨意,如同主自己說的,祂以天父的事為念。因為只有神的旨意成就,才能真使神得榮耀。

效法主使人和好的服事:主在十架上的捨命是為每一位罪人做的。信徒在主面前其實沒什麼分別,因為大家都是蒙恩罪人,所以應當彼此接納,不再隨從血氣比較、計較。此外,我們也要彼此欣賞,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主同在的榮美,因此我們當用主的愛彼此相愛、彼此欣賞,一同在主愛裡同心合一,如同三一神團契,叫天父的心因我們的和睦同居而滿足。

【回應】
親愛的主!
我們今日成了何等人都是蒙祢的恩所致,
我們在教會生活中要追求彼此相愛、同心合一,
專心學習主的生命而歸榮耀與神。

【禱讀】
羅馬書15章5~6節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
效法基督耶穌,
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作基督的僕役,神福音的祭司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2/26/rom-day27-2

【經文】羅馬書15章14~21節

羅馬教會並不是保羅建立的,寫羅馬書的時候,保羅還沒有到過羅馬教會,但在保羅的生命裡,我們清楚看見他非常的熱情,他為著福音廣傳與神旨意的成就,而熱情奉獻自己的一生,專心為主而活。從此處經文可以看見,一個被神所選召的人應當如何服事神。

忠於神呼召的服事:保羅是一位純正的猶太人,但蒙召作為外邦人的使徒,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對自己骨肉同胞的得救沒有負擔,而是他知道神對他的計畫和命定,神要藉著他把許多非猶太人帶進到神的家中。保羅為神服事,其實也可以有許多其他選擇,但是他專心做神要他做的,所以他自稱是「基督的僕役、福音的祭司」。

僕役就好像管家一樣,都是要完成主人的吩咐,而神向管家與僕人所求的,就是要忠心。祭司也是在神面前服事的人,是特別被分別出來專屬於神,站在人與神之間,為人向神代求,也傳揚神的心意,他們一生都專屬於神。今日我們也是神所揀選的祭司,也是神百般恩賜的管家,自然也必須向神忠心,在神呼召的服事上奉獻自己,不求自己的喜悅,連誇口也要為著神的榮耀而誇口。

在乎更多靈魂得救:所有服事中,有一個服事是所有基督徒都必須忠心擺上的,那就是傳福音。在傳福音的事上,固然有些人特別有恩賜,但是最重要的是「心志」。主所教導我們的禱告,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有這樣的心志:「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所以保羅立志往更多未曾聽過福音的地方去宣教,這是回應天父的心,因為神不願有人沉淪,乃願萬人得救。

今天在你我身旁,還有許多人的靈魂是沒有得救的,我們是否在乎這些人?不論我們是否在乎,但最重要的是主很在乎,所以主把大使命吩咐了我們,好讓我們去完成這使命。所以,讓我們都忠心服事,不是為自己做,而是為主做;不是為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是叫天父的心得滿足。

【回應】
親愛的主!
我願意一生為主所用,在主的呼召上忠心,
不與人比較,
只願我們的奉獻叫天父的心滿足,
一生傳揚福音、領人來作主的門徒。

【禱讀】
羅馬書15章20節
我立了志向,
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
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關心宣教,彼此相愛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2/27/rom-day40

【經文】羅馬書15章22~33節

保羅在羅馬書的末了,談到自己未來的計畫,也述說了他宣教的心志。

關心普世宣教:福音的廣傳是保羅一生的呼召,各地方若有福音未得之民,都會是他的負擔,所以他立志「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這不是一種驕傲的爭競,而是關心普世的宣教,期待福音廣傳。所以他除了在巴爾幹半島附近傳福音之外,還期待能到更遠的西班牙(士班雅)傳福音。不僅如此,他也十分關心未曾謀面的羅馬信徒景況,所以不斷的向羅馬信徒詳細說明救恩的真理,也期待與他們見面好分享神的恩典。

聖徒相愛相通:普世的教會都是聖潔且歸屬神的,彼此連於元首基督,成為一個身體,所以聖經的教導就是肢體要相顧,信徒應當彼此相愛。當各地的信徒知道耶路撒冷猶太裔的信徒有需要,不是分門別類,各自砌起牆、關起門來自掃門前雪,而是回應神的愛,願意分享,彼此幫補。施比受真的是更為有福的,因為凡肯給的基督徒,神應許必有給我們的,且是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我們懷裡。普世的教會其實就是一個教會,因我們都在同一個信仰、同一個應許之下,也要同受祝福,將來要一起參加羔羊的婚筵(參啟十九9)。

彼此同心代禱:使徒保羅不只一次請各地教會的眾聖徒為他禱告,他也在神面前不斷的為各地信徒代禱。歷世歷代的教會都在面對屬靈的爭戰,因為魔鬼仇敵無所不用其極的要攔阻福音的廣傳,又攻擊教會,使信徒跌倒,所以我們彼此代禱、同心呼求神,乃是刻不容緩的事。同時,竭力建立屬神的禱告祭壇,帶下神的同在,神的旨意就必成就。這些都是今日的基督徒生活中所不可少的。

【回應】
親愛的主!
我們彼此相愛,也彼此相顧,
願意回應大使命和大誡命的呼召,
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甚願主的旨意成就,
看見世界的改變。

【禱讀】
羅馬書15章30節
弟兄們!
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
又藉著聖靈的愛,
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
為我祈求神。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見證標記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4/01/見證標記

【經文】羅馬書15章1-6節

來家中維修一座古老落地鐘的師傅說:「看到了嗎?」他用手電筒照了粗略刻在老爺鐘裡的一個小標記。他說:「另一個修理師傅可能在一個世紀前就把標記刻在那裡了,這叫見證標記,能讓我知道如何設定這座老爺鐘的機械裝置。」

在還沒有技術指南和維修手冊之前,「見證標記」能讓技術人員於日後進行維修時,精確地對準移動的零件。這些見證標記不僅能節省維修的時間,也給下一位技術人員帶來方便。

當我們在這破碎的世界中,透過服事人來服事上帝的時候,聖經鼓勵我們留下自己的「見證標記」。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說:「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好讓他得到益處、得到造就」(羅馬書15章2節,新譯本)。我們的上帝正是如此,祂是「賜忍耐、安慰的上帝」(5節),而在天上、地上凡屬上帝的子民也當如此!

我們留下的「見證標記」可能看起來很微小,但卻能給一些人的生命帶來重要的影響。無論是說一句振奮人心的話、以金錢幫助有需要的人,或是傾聽對方的心聲,這所有的善舉都可以產生長久的影響力。願上帝幫助你,今天就為上帝在某人的生命中留下一個見證標記!

【思想】
別人曾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什麼見證標記使你得激勵?
今天,你可以憑愛心為其他信徒做些什麼呢?

【回應】
全能的天父!感謝祢藉著愛子耶穌向我展現慈愛和恩典。請幫助我即使在今天所做最小的事上,也能彰顯祢的愛。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7/29 讀經進度

1. 尼希米記 3-4
2. 羅馬書 15:1-21
3. 詩篇 83:13-18
4. 箴言 20:8-10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7/30 讀經進度

1. 尼希米記 5-6
2. 羅馬書 15:22-33
3. 詩篇 84:1-7
4. 箴言 20:11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04/26_基督徒處世的動力來源

【羅馬書 15:1-13】
|基督徒處世的動力來源|

這段經文保羅繼續教導我們,面對教會中信心較軟弱的人,我們應當擔代、扶持,接納他們。這段經文也是羅馬書十二章開始的,有關「基督徒生活」的總結。這段經文多次提到「忍耐、安慰與盼望」(4、5、13節),因為基督徒在世會面對許多問題,有合一的問題,有苦難的問題。我們如何過一個得勝的生活呢?

一、基督是我們的榜樣
第3-7節保羅不斷提醒我們,我們當學習基督的榜樣,基督的忍耐和對人的接納都是我們的榜樣,過得勝生活的第一個動力,就是「效法耶穌」,跟隨祂的腳蹤, 祂走過的路, 祂必定也能幫助我們走過。

二、聖經是我們的幫助
第4節保羅告訴我們,聖經都是為我們寫的,遇見艱難困苦時,我們可以從神的話語,從聖徒們得安慰、盼望的經歷中支取力量。願面對艱難困苦時,我們都能從聖經得安慰、盼望,以致於能忍耐,能得勝。當我們每天讀聖經,我們就能每天經歷神的安慰與幫助。

不僅如此,當保羅勸勉羅馬教會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合一時,從第9-12節看見,他不斷引用聖經來教導猶太人當接納外邦人,因為這是神的旨意。因此,我們看見基督徒合一的秘訣,就在於當我們都願意順服聖經真理時,我們就能合一。你願意嗎?

三、聖靈是我們的幫助
保羅說:「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13節)。聖靈能使我們在苦難中有盼望,甚至將諸般喜樂平安充滿我們的心。

我們何等有福!因為我們在世上雖有許多挑戰與艱難,但我們並不孤單,有耶穌已經走過的路,有聖經的幫助,更有聖靈在我們身旁,把諸般喜樂平安充滿我們的心,使我們有力量走天路,神的安排是何等美好。

◆回應:
主啊!當我面對人生許多的艱難困苦時,我要以祢為榜樣,我要從祢的話語得力量,並且仰望聖靈賜下喜樂與平安。

◆背經: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 15:13)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3-04/27_你以何誇口?

【羅馬書 15:14-21】
|你以何誇口?|

第18節保羅說,除了耶穌基督藉著他所作的事之外,其他的事他都不敢誇口。今天我們也要問:「我們以什麼誇口呢?」有人以學問誇口,有人以他所擁有的名、利、地位誇口,這些都是保羅可以誇口的,但他一生不以這些誇口,甚至他覺得這些只不過是「糞土」,他單單以神藉著他所作的事誇口。保羅是我們的榜樣。

我們從這段經文看見,保羅以神藉著他做的兩方面的事誇口:

一、以成為「神的福音祭司」誇口
第16節我們看見,保羅以成為神「福音的祭司」誇口。祭司乃是神與人中間的橋樑。保羅以他能藉著言語及神的大能,把神的福音帶給別人為可誇口的事(18-19節)。但願我們也是以能靠著神的大能,把這寶貴的福音傳給別人,為我們一生中最津津樂道的事,是我們一生中最值得記念的事。

第14、15節讓我們看見,「福音的祭司」不僅把福音帶給未信的人,他也是一位憑著良善及愛心,把神真理的知識不斷地教導別人的人。願我們都成為福音、真理的祭司。

二、以完成使命誇口
第20-21節我們看見,保羅以完成神在他身上的使命誇口。保羅一生的使命就是不斷地在福音未得之地建立教會。保羅殷勤勞苦,不斷地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他認為這是他一生最值得記念的事。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事也應是如此。但願我們都如同保羅一樣,清楚明白神給我們的恩賜是什麼,神對我們一生的計劃是什麼。讓我們愛惜光陰,殷勤地作主工,朝著神給我們人生的使命而前進。

◆回應:
主啊!讓我真知道,我一生中最值得記念的事,就是祢藉著我作成的事。我也要如同保羅一樣,一直朝著祢給我的人生使命前進。

◆背經: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羅馬書 15:18)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3-04/28_胸懷世界

【羅馬書 15:22-33】
|胸懷世界|

這段經文我們看見,保羅有一個榜樣值得我們效法的,那就是他是一個「胸懷世界」的人。保羅寫作羅馬書時,可能待在哥林多,也就是現在的「希腊半島」上。而我們看見這個心胸寬闊的使徒,並不以關心希腊半島的教會為滿足,他心中渴望服事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教會。第22節記載,雖然有很多的攔阻,保羅心中仍然掛念著他們。

不僅如此,第23節保羅提到他期望到羅馬之後,能以羅馬教會為基地,再前往另一個地中海的半島,那就是現今的「西班牙半島」宣教,保羅真是一位胸懷世界的人。但願我們不僅關心自己的教會,也能關心別的教會,不僅關心自己的國家,我們也要擁抱全世界,把全世界放在我們的心上。

從這段經文我們也可以學習,如何關心其他的教會:

一、以金錢幫助教會的需要
第26-28節記載,當耶路撒冷教會有需要時,外邦的教會甘心樂意地捐錢幫助他們。我們也當留意外地教會有何需要,並且願意慷慨地幫助他們,我相信這是神所悅納的。

二、以金錢及人才支助宣教的事工
第29節保羅提到,他期望當他離開羅馬教會往西班牙宣教時,能帶著他們豐盛的恩典去,指著就是期望羅馬教會在財力及人力協助保羅的宣教事工,這也是我們當做的。

三、以禱告支援別的教會
這就是保羅在第30-33節渴望羅馬教會為他做的。但願我們也常常為有需要的教會及神的僕人代禱。

◆回應:
主啊!我們的教會願以實際的行動幫助及關懷其他的教會,也支持宣教的事工,並且為宣教土禱告。

◆背經: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羅馬書 15:30)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羅馬書 15:1-33

敬拜詩歌:除祢以外 (讚美之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BVnhqJCgI

一、安靜: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我的盼望也都在於祢!
二、讀經:羅馬書 15:1-33
1. 重點說明:
保羅稱許了羅馬教會(v.14),但仍勉勵他們要不斷成長,在教會內,肢體間要彼此寬容、互相擔待,特別是對軟弱者,並且要關心他人的需要,藉以彰顯神的榮耀。雖然彼此相愛並不容易,但神會透過聖靈賜下忍耐與安慰,幫助信徒得著喜樂與盼望。另外,保羅也提醒勿忘福音使命,在他未來的計畫中,將邁向更遙遠的宣教旅程,他力邀羅馬教會也參與其中,因福音廣傳是他一生的呼召,也是神的計畫、神的心意。
2. 鑰節: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 15:13)
三、默想:
■在本章當中,保羅對羅馬教會的弟兄姐妹彼此的關係有哪些勸勉?(v.1-v.3、v.7)
■ 保 羅 期 待 羅 馬 教 會 在 外 展 的 福 音 工 作 上 可 以 如 何 參 與?(v.23-v.24)
■教會內要落實彼此相愛的難處為何?在教會外福音的傳揚會有哪些挑戰?反思我自己,有沒有哪些人我很難包容?有沒有哪些人我不願意傳福音給他們?再回到 15:3,我可以如何獲取力量?
四、禱告:親愛的天父,懇求祢賜我愛心,擔待軟弱的人,求祢賜我力量,接納和我不同的人,更求祢賜我熱心,將福音不斷地帶給未得之民,唯有聖靈能堅固我心,繼續勇敢活出愛、付出愛。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羅馬書 15 章 1-33 節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使徒行傳、羅馬書)
紫色披巾

閱讀: 羅馬書15章23-3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約書亞記1-3章;馬可福音16章
我⋯⋯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羅馬書15章30節
在離家數百里之外的癌症中心陪侍母親時,我請主內朋友為我們禱告。幾個月過去了,孤獨與寂寞消磨我的精神和體力。我實在不知道,在身心靈俱疲的情況下,我要如何繼續照顧母親?

一天,我朋友裘蒂寄來了一份表達關心的包裹,讓我感到十分意外。她親手織了一條紫色的禱告披巾,溫馨地提醒我,每天都有人為我們禱告。當我將這條柔軟的披巾披在肩上,就覺得上帝正以祂兒女的禱告擁抱我。多年之後,上帝依然使用這條紫色披肩來安慰我,堅定我的意志。

使徒保羅也表示,為人代禱不只重要且能使人得著激勵。保羅在旅行佈道期間,懇切地要信徒們以禱告來支持鼓勵他,並表示這些代禱者是他的服事夥伴(羅馬書15章30節)。這位使徒提出具體的代禱事項,表明他不僅需要眾信徒的支持,而且也堅信上帝會以大能回應眾人的禱告(31-33節)。

我們都有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然而保羅教導我們在為別人禱告時,也能請別人代禱。當上帝兒女的代禱圍繞我們時,無論我們處在任何景況中,都能經歷上帝的大能與安慰。

上帝曾藉著誰的代禱讓你得到激勵?
你今天可以為誰禱告呢?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讓我們能彼此代禱,
且向我保證,無論我往何處去,
祢都會看顧我並傾聽我的心聲。
作者: 鄧書琪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使徒行傳告訴我們,保羅想去羅馬傳道(19章21節)。在他第三次宣教旅程即將結束之際(20章2-3節),在哥林多停留三個月的期間,保羅寫信給羅馬的基督徒,提到他想要造訪羅馬,並為他未來在西班牙的事工計劃尋求支持(羅馬書1章10-15節,15章23-24、28-29節)。使徒保羅總結他的宣教工作和未來的計劃時(15章14-33節),談到他「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19節),其範圍涵蓋現今的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保羅沒有準備要退休,而是還想要一路西行直到西班牙,並於途中造訪羅馬(28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2021/7/27(二) 別人的根基

2021/7/27(二) 別人的根基 羅馬書15:20-29

自從保羅被神呼召成為使徒,他就知道他要往外邦人去,
上帝的這句話,亞拿尼亞也一定一字不漏的跟保羅說:
「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徒9:15-16)
這句話也成為保羅一生服事的方向。

保羅用他自己的話對羅馬教會再詮釋了一次上帝給他的呼召: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已經傳揚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15:20)
馬其頓和亞該亞信徒為耶路撒冷的奉獻在此刻只是他事奉的小插曲,
保羅的期待,是成就了教會間的美事之後,
繼續向著呼召前進。

沒想到,這個插曲終止了他的旅途,卻也打開了新的旅途。
沒有人想,保羅被關了,卻也因為被關,有機會來到凱薩面前。

你也有想要為上帝成就的事嗎?
回應呼召的路上,是一路平順、事與願違,還是峰迴路轉?
可以確定的是,上帝仍然掌權,也必定帶領。
不管事情如何發展,若上帝定意成就,那祂必定陪著我們讀到故事的最後一頁!

這樣,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已經傳揚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馬書15:20,和合本2010)

#豐盛人生 20210727
#丁牧的靈修隨筆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71021801052384&set=pcb.371021964385701


靈修教材: 丁牧的靈修隨筆
不做宣教士,也当做宣教事

心的对话
#不做宣教士,也当做宣教事#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罗马书 15:20 )

朋友,「不做宣教士,也当做宣教事。」早晨,为你所想到的宣教士来代祷,也为自己能更多被上帝使用参与宣教的事工来祷告。
愿我们更乐意与人分享基督各样的丰盛。


靈修教材: 心的对话 20210727
2021/8/5(四) 同心效法

2021/8/5(四) 同心效法 羅馬書15:1-6

我聽過許多人聽到「應該」就感到害怕,
深怕律法的大帽子又要扣到自己的頭上。
但保羅說的「應該」,是以耶穌為榜樣。

「我們…應該…不求自己的喜悅,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15:1-2)
「但願…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15:5)
保羅把耶穌視為榜樣,他說的應該,是應該效法耶穌。

這個「應該」,是從耶穌得力的。
是因為接受了耶穌的恩典,感受到耶穌寬廣無際的愛,
保羅說,如果我們願意做些什麼來回應祂的愛,
那麼就學習耶穌的榜樣,去幫助身邊的人吧!

耶穌早已重新定義了「鄰人」(舊譯「鄰舍):
你願意向誰付出關懷、向誰伸出恩典的手,誰就是你的鄰人。(路加福音10:25-37)

耶穌定義了鄰人的資格,保羅則指明幫助旁人的目標。
幫助不用等到存亡關頭,也不限於急救行為,或是一定得要幫忙墊付旅費。
保羅說,幫助別人,是為了使他得益處,得造就,
因為那正是耶穌基督自己的榜樣。(15:2-3)

「辱罵你的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15:4)
引自詩篇69:9,耶穌承受我們對神的敵意。
「耶穌被出賣,是為我們的過犯;他復活,是為使我們稱義。」(4:25)
祂就好像祂自己說的那個故事裡的動了慈心的撒瑪利亞人,
當人深陷在罪中的時候,祂完成了只有祂能做的事:
為了你我的益處,祂奉獻了祂自己生命,
以義人之軀,承擔罪惡之果,
為要使我們得益處,得造就。

學習耶穌的榜樣,是奠基在回應耶穌的基礎上。
如果我們累了,沒有動力了,
那就不應該緊緊抓著那個「應該」,
而是應該回頭看看,是否心中的愛已經冷淡。

對於身邊的人,我們也有能做的事。
耶穌身為道成肉身的人子,祂有祂自己的十架之路要走,那是只有祂才能做成的事。
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十架之路要走,那不一定要流血,但一定伴隨著犧牲,因為那是耶穌的榜樣。

我們心中的熱情,足以承受一次一次的付出嗎?
我想是很困難。
所以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你們裏面。…
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約15:4)
懇求主在愛中緊緊抓住我們,好叫我們心裡能不斷生出願意效法祂的動力。

但願賜忍耐和安慰的神使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為使你們同心同聲榮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羅馬書15:5-6,和合本2010)

#豐盛人生 20210805
#丁牧的靈修隨筆
#羅馬書
Photo by J W on Unsplash


靈修教材: 丁牧的靈修隨筆
同心合一

同心合一
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罗马书 15:5 )

朋友,肢体之间的合一,是建立在彼此都愿意效法基督的前提下。求主赐下忍耐与安慰,
在人际关系的冲突中,仍大有盼望!


靈修教材: 心的对话 20210805
12/10/2021 羅15: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羅15:30)

勸——保羅不怕向人求助,他深知自己需要別人的代禱。實際上他不只提到自己的需要,還吩咐別人支持他,這就是parakaleo的意思,呼求人來幫助你,與聖靈保惠師的字根一樣,是「一個強烈請求」,表達自己很需要幫助。

如果保羅認識到自己需要別人代禱,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請求別人代禱很困難呢?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以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必須 自立更生,不好意思承認自己處理不了生活問題。聖經的觀念卻是:我們是一個群體,需要彼此擔當、互相幫忙,連耶穌都請人和衪一同禱告。

第二、為別人禱告常不在我們的優先次序首位,常會忘了為別人代禱,因此當自己有需要時,自然會推想別人一定也會忘記,漸漸就不再要求別人代禱了。然而,如果我們不堅持彼此代禱,就會失去見證神恩典的機會。 禱告是我們擁有最強大的武器,是宣告我們要信靠神,讓祂掌管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互相提出代禱需要,並且忠心彼此代禱。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今天的社会生活可能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过近,而是过远,基督徒之间也是如此,年轻一代更是如此,这就是教会文化没有影响社会,反而是被社会文化所影响的例子之一。

当我们拒绝别人帮助的同时,有多少是为了我们也可以拒绝帮助别人,有多少会导致我们也会拒绝耶稣的帮助呢?殊不知耶稣道成肉身就是要成为人和通过人来帮助我们。

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所以除了主动帮助别人之外,有时候我们需要刻意请他人帮助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通过增加互助的机会来建立关系和建造群体。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12/11/2021 羅15: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羅15:30)

一同竭力——sunagonizomai和英文agony(痛苦煩惱)同源,保羅加上表示「一同」的前置詞sun,增加這句話的強度。

「一同痛苦、煩惱」似乎不是我們對禱告的印象。我們認為禱告應該是有秩序、安靜、沒有不愉快場面,大家低頭合掌說出適當的禱詞。我們對禱告的看法很少帶有痛苦、呼喊、眼淚或創傷,如果真有人如此情緒失控、嚎啕大哭地禱告,或許我們會覺得很尷尬。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主面前表現得如此克制、被動和文明?我們忘了大衛在耶和華面前絕望、憤怒、 悲傷、悔恨、興奮、歡笑的傾心吐意嗎?忘了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掙扎的情緒嗎?祂體會到天父破碎心腸而哭泣,祂為著將要走的十字架路而痛苦地呼喊:「我父啊,如果可能,求你使這杯離開我。」

現在保羅來到主內弟兄姊妹面前說:「與我一同在禱告上痛苦。」讓我們放下壓抑的心情,在禱告中感受神的心意,為在黑暗中迷失的世界哀哭吧!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如果我们对待神相当冷静,只能说明我们和神相当疏远,并且只在观念上去理解这位无法理解的神,不知不觉神就退化到我们堕落的理性中,而迟早退出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是在关系上建造,因为生命是活的,如果我们没有操练在具体的痛苦和快乐中与神交流,我们就不可能认识神、经历神和顺从神,这是祷告的目的和基础。

如果我们不善于向神为自己哭诉和恳求,很难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带到神面前,那就学着为我们周围的人祷告吧,在体会他人情绪和感受的过程中和神建立祷告的关系。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12/12/2021 羅15: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羅15:30)

為我——有時我們會覺得請別人代禱是件自私的事,我可以為自己禱告,也可以為別人禱告,但不需要麻煩別人為我禱告。

這想法是惡者巧妙的欺騙。當你邀請別人和你一同sunagonizomai時,惡者會試圖讓你覺得有罪咎感,怎可以麻煩別人呢?但保羅說跟隨耶穌的人是彼此代禱的群體,他甚至請弟兄姊妹感受他內心的重擔。

今天,「不麻煩別人」的想法已深入我們的文化,包括代禱,其實這恰恰是神不喜悅的「個人至上」的信念,和 「我的命運決定在自己手中」的自我觀念一樣,不相信造物主對全人類的至高主權。

希臘觀點看人在宇宙中是孤立的,希伯來觀點則注重關係,包括與神與人的關係。神是三位一體的關係,衪也要人合一。當我們彼此代禱時,就建立一 種奇妙、敞開的關係,不再互相防衛, 而是把自己的軟弱和需要顯露出來,迫切等候弟兄姐妹的扶持。

彼此需要的關係才能打破我們之間的隔閡,這就是請別人代禱的意義。 敞開心懷、分享需要、讓你進入我的生 命,這就是滿足神心意的群體生活。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信仰的本质是缩小我的概念,而放大神的概念,当我们和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时,并不是基于社群关系的需要,而是基于我们与神的关系,只有人对神绝对谦卑,人与人才能真正平等。

当保罗劝人与他一同为自己祈求时,他想到的首先是为人成为软弱的主耶稣,如果耶稣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比如请人帮他背十字架,我们就更应该放下自己,将自己的软弱与他人分享。

神要的不是强壮的个体,而是强壮的集体,而我们所有的功夫都用来建造强壮的自己,却很少花功夫建造强壮的教会,只有我们互为肢体也就是互为帮助的时候,强壮的教会才能出现。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羅馬書15章1-13節

6/17 羅馬書15章1-13節: 講義(張肇榮牧師)

同來榮耀神

【蒙恩者彼此之間該有的光景】

一、要彼此擔代(1~4節)

二、要彼此同心(5~6節)

三、要彼此接納(7~13節)



一、要彼此擔代(1~4節)

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15: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15:3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羅十五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我們』表示保羅將他自己也列入,因他『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

「我們堅固的人」:就是前一章裏面『信百物都可吃』的人(羅十四2);,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羅十四14)。

「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

『擔代』就是『擔當』別人的重擔(加六2)的意思,不僅是寬容與忍耐,並且更進一步以愛心扶持與服事(加五13);『不堅固人』即指『信心軟弱的』人,他們只吃蔬菜(羅十四1~2)。
「不求自己的喜悅」:就是不以自己為中心,不為自己的喜好或益處。

保羅在下面2~4節用三個『因為』來解釋為何我們不求自己的喜悅,中文和合本漏譯前後兩個,僅在3節開頭有『因為』:

(1)『因為』信徒務要叫鄰舍得喜悅,得建立(2節)。

(2)『因為』基督一生也只求別人喜悅,經上所言(3節)。

(3)『因為』聖經教訓我們,如此行就能生忍耐、安慰和盼望(4節)。

【羅十五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鄰舍』指相近的人。誰是我的鄰舍呢?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10:25-37).

教會中信徒相處,凡事應以不使別人跌倒、反叫人得著造就為考量。

【羅十五3】「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萡你人的辱萡,都落在我身上。』」

基督降世為人,受盡人的誤會、譏誚、藐視,但仍以神的美意為滿足(太十一26);祂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太二十28);臨上十字架前仍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廿六39)。祂完全不求自己的喜悅。

「如經上所記」:後面的經文引自詩六十九9。

「辱萡你人的辱萡,都落在我身上」:『你』指神;『我』原指受苦的義人,在此轉指基督。保羅引用這句舊約經文來說明,主耶穌如何甘願承受人們對神的敵意,這正是祂不求自己喜悅的佐證。

【羅十五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保羅為何引用舊約聖經的話來證明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因為從前所發生的事寫在聖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6,11)。聖經的價值,在於啟示基督徒應有的生活。

「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意指叫我們因聖經中的教訓,得以學效基督忍耐與受苦的榜樣,因而得著安慰,並生發對基督和未來的盼望。

小結:

基督徒的生命與生活,就是一個利他,不單顧自己的事,也顧念別人的事;這不是管人家閒事,惹人厭惡,而是真正做到人家的心上.

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顧念別人,這可以讓我們生出忍耐嗎?如何生出忍耐與安慰?如何得到盼望?

這是神的吩咐,命令,誡命,如果遵行可以討神的喜悅,在神那裏的賞賜是大的.因為是將來可以得到,所以帶有盼望.

聖經人物中,你能想到哪一位(除了基督以外)是不求自己的喜悅嗎?

我如何叫鄰舍喜悅?我曾經讓鄰舍喜悅嗎?這個喜悅如何使鄰舍得益處?更如何建立德行?

基督如何不求自己的喜悅? 我可以如何效法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


二、要彼此同心(5~6節)

15: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15:6 一心一口榮耀 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羅十五5】「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我們從聖經所生發的忍耐和安慰,其源頭乃是神。

May the God of endurance and encouragement grant you to live in such harmony with one another, in accord with Christ Jesus,(ESV)神就是忍耐與安慰,鼓勵的神,是源頭.同心是harmony 和諧,就像合唱,似乎各唱各的調,但是合起來比全部唱一個旋律更好聽.

「叫你們彼此同心」:表示信徒能夠合而為一,乃是出於神(約十七11,21~23;弗四3)。

「效法基督耶穌」:就是以基督耶穌為教會生活的榜樣,以祂的心意為心意,而不是以道理知識為準則。

【羅十五6】「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一心』就是在裏面都有同一的心意;

『一口』就是在外面都說相同的話。若要說同一的話,必須先有同一的心意;若要有同一的心意,必須先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參5節;腓二5)。

「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父』著重在表示神是生命的源頭,透過主耶穌基督叫我們得著祂的生命和性情。

從遵守神話語而生出的忍耐與安慰,除了帶來盼望,我們還要彼此同心,一同效法基督耶穌.基督徒除了自己過日子,教會生活也是很重要.如果只有一個人過著修道士的生活,每天讀經,禱告,何等美好,就不太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軟弱與掙扎.屬靈生命的狀況需要在與人相處之後顯露出來,才知道自己多麼的敗壞.其中彼此同心是不容易,卻是神所看重,我們也應該有的.

小結:

如何能彼此同心?就是效法主耶穌基督,放下自己的權利與堅持,反倒虛己,成了奴僕的形象,順服父神的旨意,甘心順服.

主耶穌的生命與在地上的生活,就是為了榮耀神.這也是基督徒的生活準則,甚至成為教理問答中的第一個問題與答案.做主門徒應該效法基督心裡口裡都榮耀神.當基督徒都能如此,就容易對焦,能夠彼此同心.

為何彼此同心很困難?通常是什麼事情無法同心? 在什麼事情上,彼此同心最困難?


三、要彼此接納(7~13節)

彼此接納-1 基督接納了你們 15: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 神。 15:8 我說,基督是為 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羅十五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所以』表示這是由前面幾節聖經得出的結論;

『彼此接納』就是你接納我,我接納你。憑著我們的天然本性,實在很難彼此接納,因為我們對道理的看法、自己心裏所喜悅的事,都有很大的差異,但基督耶穌的榜樣,叫我們能不求自己的喜悅,能放下一切,而彼此接納。

『彼此接納』表示不僅堅固的人要接納不堅固的人(羅十四1),而且不堅固的人也要接納堅固的人。

「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照我們的光景,實在不值得基督接納我們,但祂卻為我們受了我們該受的辱罵(參3節),甚至為我們死而復活(羅十四9);祂就是這樣無條件的接納了我們。我們的彼此接納也該如同基督接納了我們一樣。

基督的接納就是神的接納(羅十四3);基督所接納的,也就是神所接納的。凡神和基督所接納的,不管信心的程度如何,也無論對道理的看法如何,以及屬靈事物的作法如何,即或是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都要互相接納。

「使榮耀歸與神」:這話有兩個意思:

(1)信徒要彼此接納,才能榮耀神;

(2)信徒彼此的接納,必須如同基督的接納一樣,才能榮耀神。

【羅十五8】「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基督降世為人所成功的一切,都是為著表明神(約一18),將神的真實和信實表露無遺。

『受割禮人』指猶太人;

『執事』就是服事他們的用人。主耶穌在世時,以服事猶太人為主要使命(參太十五24)。

『應許列祖的話』指神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作的應許。基督作了猶太人的執事,證實神對他們列祖的應許,也藉此顯明了神的真實和信實。

小結:

彼此接納有何困難?該如何突破? 被基督接納與信徒之間彼此接納,那個比較困難? 耶穌的比喻告訴我們,我們被接納與彼此接納是如同欠債一千萬兩與欠債十兩的比例差別(太18:21-35).基督願意接納我們,我們還不接納彼此嗎?



彼此接納-2: 外邦人也可以榮耀稱頌仰望神

15: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 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15: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15:11 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15: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羅十五9】「並叫外邦人因祂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基督不僅作猶太人的執事,同時也惠及外邦人(真受割禮之人,參羅二26;西二11);前者是為著顯明神的信實,後者是為著顯明神的憐憫。

注意,這是在短短的四節經文中,第三次提到『榮耀神』。

後面的經文引自撒下廿二50;詩十八49。

「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我』指大衛和他的後裔,就是受膏者(撒下廿二51;詩十八50),廣義指猶太人,狹義指基督;

『你』指神。這是證明外邦人也參與猶太人之列,一同稱讚、歌頌、榮耀神。
【羅十五10】「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經文引自申卅二43。

『主的百姓』指猶太人。

【羅十五11】「又說:『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

後面的經文引自詩一百十七1。

『萬民』就是萬國的民,也就是指外邦人。

【羅十五12】「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祂。』」

經文引自賽十一10。

『耶西』是大衛王的父親(太一6),在此乃代表猶太人。基督一面是耶西的後裔,是出自耶西的;另一面也是『耶西的根』,是猶太人這株被伐倒的大樹,得以重新發芽生枝結實的寄望所在(參賽十32~十一1)。

「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本句的舊約原文為:『立作萬民的大旗』,意即被舉起來作為恩待外邦人的記號;保羅在此按意思引申基督就是那興起來要作全世界的救主,外邦人也要來向祂屈膝。

『仰望祂』就是『尋求祂』,以祂為無望之中的盼望,無助之中的拯救。

【羅十五13】「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 盼望出現兩次,開頭與結尾,可見是這一祝福的重點.

• 信徒今生因著信,領受神所賜諸般的喜樂與平安,是世人不能給的,是世界上所沒有,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 與別的宗教,哲學,學說不同的,我們是領受生命,並且不是自己獨立修行,而是有聖靈在幫助我們,聖靈的能力在我們身上,幫助我們將神的話語行出來,幫助我們榮耀神.
o 我有因為有這樣的神而大有盼望嗎?

o 一個大有盼望的人會有什麼表現?與一般人有何不同?

o 這個盼望只是將來嗎?與今生今世有何關係?

小結:

一般的猶太人的觀念,救恩只是給猶太人,只有猶太人是神的選民,進而看不起外邦人,覺得外邦人不配得救恩.但是其實舊約中充滿了外邦人要成為神子民的經文.這裡就用了四處經文說明.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創12:4),就包含了要使別人得福.我們在舊約很多處也看到,眾海島要起來歌頌神;約拿也被派去亞述國首都尼尼微傳道;巴比倫王也差點因為看到但以理而歸向神.世界宣教不是新約的專利,不是新約才開始的,而是神創造人類以來的心意.

我們不是以色列人,就是外邦人,可以得救,是神的憐憫,所以我們的生活與生命應該為了榮耀神而行.


靈修教材: 羅馬書查經資料
羅馬書15章14-33節

6/24 羅馬書15章14-33節: 講義(徐興緯弟兄)

按神的安排事奉

一. 保羅為自己的放膽辯護(11:14-21)

15:14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15:15 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 神所給我的恩典、

15: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15:17 所以論到 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

15:18 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15:19 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15: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15:21 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


1. 前言

1) 保羅在完成這封信的主要教義(1:18-15:13)之後,現在開始進入尾聲,其中包含對他自己事工的評論(15:14-21),他未來的事奉計劃(15:22-33),來自他本人及和他在一起的同工的問候(16:1-24),以及最後的祝福(16:25-27)。

2) 在這段經文中,保羅為他的事工作出辯護,尤其是對於他【放膽】寫這封書信給不是他建立,並未曾拜訪過的一個教會。除了他在別處遇到的幾個羅馬人之外,他不認識羅馬教會的信徒。然而,他熱情和直率地向他們講話,好像他們是他的好友一樣。他在許多關鍵的問題上以【稍微放膽】的態度對待他們,包括他剛剛用很長篇幅(14:1-15:13)處理的堅強和軟弱信徒之間的關係。在提出了神啟示他的教義之後,他再次(第一次在1:8-16)敞開自己的心靈。

3) 由於保羅說話的態度是如此強而有力,他不想給人一個錯誤的印象,似乎他不敏感,自以為是,或缺乏愛心,免得影響他與羅馬教會之間的關係。他早就希望能親自去拜訪他們,同時去服事他們,並可以彼此分享勉勵,“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1:10-15)。現在,他的願望似乎終於可以實現了,就是趁他在往西班牙的途中,可以在羅馬停留一些日子(15:24)。


2. 保羅是一個信心的夥伴(15:14-15)

15:14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15:15 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 神所給我的恩典、

1) 保羅以使徒的權柄(1:1)寫了羅馬書。但是,正如以上所指出的關於1:10-15 那樣,他還知道,在他裡面,他有與其他基督徒一樣的個人需求和局限。

2) 在第14 節中,保羅稱呼他的讀者為【弟兄們】,不僅表明他知道他們是已經得救了的,而且也是成熟的信徒。在書信的開頭,他為他們的信心感謝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1:8)。

3) 保羅再次承認,沒有他的影響,羅馬信徒仍然【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另一個獲得他高度稱讚的教會就是帖撒羅尼迦教會(帖前1:2-10)。

4) 第一個值得他稱讚的品格是他們的【良善】,他們的高道德品格和生活。正如保羅在加5:22-23中所清楚說明的,所有美德都是聖靈的果實。但聖靈結果子只能在信徒的生活中,就如在羅馬信徒的身上一樣,就是那些順服神旨意和大能的人。他們不是完美的,但他們在屬靈上卻是成熟的。保羅在這封信中沒有提及教會中特有的問題,無論是個人方面的,還是整體方面的。這些信徒真正討厭邪惡,熱愛公義,並且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他們順服主,仁慈,慷慨,和謙卑。藉著他們的道德善良,他們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證明了自己屬靈的轉變,以及神命令所有信徒去行的善行(弗2:10)。

5) 其次,保羅稱讚羅馬教會【充足了諸般的知識】。當然,他所提到的不是一般的知識,而是在耶穌基督福音中神真理的深刻知識。這個教會的信徒在教義上是正確的。

6) 在這裡所指的【善良】(goodness) 和【知識】(knowledge) 是與美德和真理有關,這兩者是分不開的。他們認識神,知道祂的真理,並憑著祂聖靈的大能,決心活出聖潔的生活。

7) 保羅稱讚羅馬信徒的第三種美德是前兩者的產物,【彼此勸誡】。【滿有良善】並【充足了諸般的知識】的基督徒【也能彼此勸誡】。

8) 基督徒勸誡和被勸誡是在教會裡。當然,這不是說一定要在教堂裡,而是必須基督徒勸誡基督徒。該原則適用於信徒之間的一般勸誡,也同樣適用於教會的領袖,特別在有關更嚴重和長期以來的問題上。

9) 在短暫而感人的稱讚之後,保羅開始為自己辯護他【放膽】寫了這封一些讀者可能認為是自以為是的信。他解釋說,【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 神所給我的恩典】。

10) 神給保羅的特性是大膽和勇氣。路加記載說,“在大馬色,[保羅]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徒9:27),就像他【放膽】在加拉太(徒13:46; 14:3)和猶太人會堂所做的那樣。在以弗所,他“放膽講道,….辯論神國的事,勸化眾人”(徒19:8)。

11) 羅馬書與保羅的其它書信不同,它沒有任何指責或譴責。但它卻包括了一些嚴重的【勸誡】。他【勸誡】羅馬信徒,“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耶穌基督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與“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 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 神”(6:11-13)。他提醒他們:“如果 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8:9)。


3. 保羅是一位祭司(15:16)

15: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1) 在新約之下,耶穌基督是我們完美而永恆的大祭司(來2:17; 3:1),不再像在舊約之下,一些人所組成的,地上的祭司制度。“只有一位神,在神與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

2) 然而,所有的信徒都是祭司。“ 就像活石、[我們]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彼得後來補充說,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我們]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基督“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 神的祭司”(啟1:6)。那些“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就是信徒,“他們必作 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6)。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整個教會是信徒組成的祭司體制。我們不必藉著任何人做中間人就能到神面前。祂是我們的天父,我們能夠與祂直接團契和相交。我們藉著將別人帶到神的面前,盡我們祭司的本分。

3) 保羅不是生來就繼承祭司的職分的。他成為一位祭司,就像所有基督徒一樣;只是他有更大的作為。在他旅行佈道期間,保羅在各城市或城鎮開始他的事工,通常是從猶太人會堂開始,或在一些非正式的猶太人群體中傳福音和教導,例如一群在腓立比河邊祈禱的婦女(徒16:13)。神使用他將其中一些帶來基督面前。但是神對他的特別呼召是以祭司的方式,【使[他]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

4) 當保羅象徵性地對外邦人,【作 神福音的祭司】,他這樣做是為了【獻上】信主的【外邦人】給神,如此,【可[能] 蒙悅納】,【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在忠心地執行他獨特的使徒呼召的過程中,保羅至高的【獻上】給神的祭物是眾多的【外邦人】,憑藉聖靈的大能,他們得以成聖,因此可以【蒙悅納】與父相交。

5) 像保羅一樣,每個信徒都在為耶穌基督贏得靈魂而發揮作用,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正如祭司向耶和華獻祭一樣。


4. 保羅是一個傳福音者(15:17-19)

15:17 所以論到 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

15:18 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15:19 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1) 儘管保羅只是一個象徵性的祭司,但在最實在的意義上,他是一名傳福音的人。在神話語的事奉上,他受到神的愛的激勵(林後5:14)。他在給哥林多前書中宣稱,“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

2) 正是有關他的傳福音,他可以大膽又謙卑地宣布,【所以論到 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

3) 在18-19節中,保羅解釋了這種誇口的性質,並藉此揭示了一個忠心的傳道人的五個特徵。

4) 首先,保羅不為自己爭取任何功勞。免得他被誤解,他立刻解釋,【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也就是說,他並不是在誇口作為使徒所成就的一些事,而只是【誇[口]】基督藉著他所成就的。

5) 保羅在哥林多前後書中,都勸誡那裡不成熟和驕傲的信徒:“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 林後10:17)。我們無權將我們所有的任何屬靈果效,當作自己的功勞,但是,儘管我們是軟弱的器皿,我們有權可以誇口所有神藉著我們所做的,將榮耀歸給神。

6) “為他自己”,保羅“除了[他]的軟弱以外,[他]並不誇口。….所以[他]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他]”。(林後12:5, 9)。他在前書中寫道,“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 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7-29)。因此,保羅宣稱:“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加6:14)。

7) 保羅從來不為自己誇口。他只誇口基督的十字架,靠神的恩典和憐憫來拯救像他這樣不配的罪人,以及靠神的能力,使用他將其他不配的罪人帶到主面前。然而,這並不是一個虛假的謙卑,否認了神藉著他所做的偉大的事。他說:“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 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1:28-29)。

8) 當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時,他們被差派出去(徒13:2-3)。當他們回到安提阿時,“ 到了那裡、聚集了會眾、就述說 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 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14:27)。在耶路撒冷大會中,“眾人都默默無聲、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 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使徒行傳15:12)。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人都清楚地表明,他們沒有自己的成就,而是神藉著他們所做的一切。

9) 被神使用來完成祂的旨意的人是祂的器皿,基督徒不應該為神藉著他所做的一切而歸功於自己。一支畫筆被用來畫出一幅傑出的圖畫,筆不可以居功。一把小提琴被用來演奏出優美的音樂,小提琴也不可以居功。同樣的,基督徒不可以否認或貶低神藉著他所做的一切,因為那是否認和貶低神自己的工作。

10) 一個忠心的傳道人的第二個特徵是他強調對主的順服。保羅的傳道【使外邦人順服】。福音不僅呼籲人信基督為“救主”,並且要求人“順服”祂為“主”。在這封信的開頭,保羅明確指出:“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羅1:5)。他從來沒有講過一篇沒有包含呼籲順服的福音,因為這呼籲是神授權於他為使徒的一部分。後來,他在信中提醒羅馬信徒:“你們從前雖然作罪的奴僕、現今卻從心裡順服了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羅6:17)。因此,內心順服是得救信心的同義詞。

11) 一個忠心的傳道人的第三個特徵是正直。保羅【藉著言語作為】向外邦人傳道。他的生活與他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沒有假冒為善或自以為義。一個傳道人在作主工時所遇到最大的的攔阻,就是他的生活與所傳講的信息不一致。

12) 一個忠心的傳道人的第四個特徵是神對他的事工的肯定。對於保羅而言,這種肯定通常表現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神的肯定不需要藉著奇蹟。在保羅自己的事工中,很多時候都沒有以這種超自然的方式得到肯定。但當福音被正確地傳講時,即使傳講的人是一個腦筋簡單,受過很少教育的人,只要他歸榮耀於基督,【聖靈的能力】總是以某種方式彰顯出來。

13) 一個忠心的傳道人的第五個特徵是他的工作是徹底的,絕不會半途而廢。他一定會完成神呼召他做的事情。保羅可以聲稱,他【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14) 【從(最東南的)耶路撒冷】出發,保羅穿越了小亞細亞,馬其頓,希臘,甚至到達【以利哩古】(相當於前東歐國家南斯拉夫),涵蓋約1,400英哩。使徒行傳沒有記載他去【以利哩古】,但可能當他住在馬其頓時,曾拜訪了那個偏僻的地方。

15) 【到處傳了】(fully preached) 這個詞可以有兩種含義。它可以指傳講完整的福音信息(神的旨意,“whole purpose of God”, [NASB], 徒20:27),或指福音傳遍了他蒙召事奉的整個地理區域。

16) 兩種含義都適當地描述了保羅的事工,但上下文似乎表明保羅心裡所想的是第二種含義。他肯定自己在主差派他的每個地方都忠心而充分服事。


5. 保羅是一位開荒者(15:20-21)

15: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15:21 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

1) 即使是一個初讀使徒行傳的讀者,也可看出保羅是一位開荒的宣教士,佈道家,和教會建立者。他經常到【基督的名】未曾【被稱過的地方】去【傳福音】。根據新約的記載,保羅比任何其他的使徒或傳道人在更多以前沒有傳過福音的地區去傳道。他比任何人接觸到更多沒有聽過福音的人,因為他的呼召和渴望是【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這肯定是新約宣教士的主要功能。

2) 但這並不表示【建立在別人的根基上】是錯誤的,因為這也是神建立和維持教會的計劃中的一部分。保羅向結黨紛爭的哥林多教會是這樣解釋的,“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林前3:6)。在這個例子裡,亞波羅建立在保羅的根基上,這與兩個人的個人蒙召完全一致。這仍然是神的計劃,就是一些信徒藉著帶領不信者在基督裡有得救的信心(傳福音者)來奠定基礎,而另一些信徒則藉著神的話語造就這些得救的信徒(牧師)。

3) 保羅引用了七十士譯本(希臘文的舊約)中的賽52:15,宣稱,“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從上下文來看,以賽亞書中那段經文主要是指基督的第二次降臨。但在其廣泛的應用中,它是指宣教的過程在保羅時代開始,並將在整個教會歷史中持續到基督再來的應驗為止。

4) 【未曾聞知[基督]信息】,【未曾聽過】福音的人到處都是。他們可以在每個國家,每個城市,城鎮,以及每個社區中。神並沒有呼召每個信徒去作宣教士,但祂呼召每個信徒去作見證人。因此,所有信徒的渴望和祈禱應該是這樣的,未得救者將打開屬靈的眼睛,將基督視為得蒙救贖的唯一希望,並他們將獲得屬靈的聽覺,能明白福音,並轉向基督而得救。



二. 按神安排事奉(15:22-33)

15:22 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

15:23 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

15:24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15:25 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15: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15: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15:28 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士班雅去。

15:29 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15: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 神.

15:31 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15:32 並叫我順著 神的旨意、歡歡喜喜的到你們那裡、與你們同得安息。

15:33 願賜平安的 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1. 前言

1) 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主要是要在真道上與他們合一。在這個結語中,他與他們建立了私人關係,表達了他的內心渴望去服事他們,並與他們相交。

2) 保羅在這裡表達了更多有關他的事工的評論,尤其是關於他未來事奉主的計劃與期望。這些個人的表達的確揭示了一些含蓄而不具體,一般性而不是特別真理。保羅向這一群信徒顯露出自己的心,這是一群他大部分未曾見過面,並且住在他從未去過的地方的人。他為所有的讀者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原則。

3) 這段非常個人化的經文是構成保羅一生的基礎的基本原則,就是那導引他所思,所說,所寫,和所做的一切的原則。他在第32節中闡明了這一真理:【神的旨意】。這段經文的其餘部分都是引向這一聲明,並以親密而獨特的方式揭示了一個完全活在神的旨意裡的信徒的態度,看法,和目的。

4) 在羅15:22-32中,保羅在自己的生活中展示了他事工的六個特徵或要素,這些特徵或要素應當在每個決心遵守神旨意的信徒的生活和事工中表現出來。這些可能被歸類為神的安排(第22節),計劃(第23-24節),優先次序(第25-28節),豐盛(第29節),目的(第30a節)和祈禱(第30b –32節)。


2. 神的安排(15:22)

15:22 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

1) 在NASB版本中,【我因多次】被翻譯成“For this reason”(為這個原因)。這個原因是指保羅履行了神呼召他“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為了“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羅15:16, 19, 21)。為了忠於神對他的呼召,保羅被【攔阻】去羅馬,使他無法做他想做的許多事情,包括到目前為止心裡所牽掛的,去拜訪羅馬的教會。

2) 【攔阻】的直接意思是在前面挖了一條深溝,阻止前進。它也可以隱喻任何障礙。這個希臘動詞的被動性表明【攔阻】是來自外面的。由於神的計劃和安排,保羅【總不得到[羅馬教會]那裡去】。

3) 神藉著直接的,神蹟性的干預改變了一件事情的自然過程,例如神使紅海的水分開,使以色列人安然通過,然後祂又使水合攏,淹死追趕以色列人的埃及軍隊。但是,神也經常用人類可以理解的,以非神蹟性和間接的方式安排了人和事件的發生,是我們無法察驗或意識得到的。這就是世俗人所謂的“天意”,對基督徒而言,這就是神的安排。也就是說,神也經常以祂的主權安排一切不是藉著奇蹟所發生的事件,而是藉著先後次序,安排所有的自然事件,藉此成全祂的旨意。即使像保羅這樣傑出的使徒,神使用他來記載神在新約中大部分的話語,也不一定完全理解主在他的生活中所作的每一件事。但神的安排卻是保羅達到他事奉預期目的的一個關鍵因素。

4) 神沒有向保羅解釋為什麼祂不允許他在庇推尼傳福音。保羅只知道“耶穌的靈卻不許”(徒16:7)。直到他和他的同伴前往特羅亞,他們最終的目的地才變得清晰。

5) 從約瑟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神以間接的安排來成全祂的旨意。隨著故事的發展,約瑟,他的兄弟,和父親雅各都不知道神容許哥哥們將約瑟賣為奴的目的。多年後,約瑟在埃及為宰相,神藉此來拯救祂的選民免於飢荒。後來,約瑟瞭解了神的安排,並向他的哥哥們解釋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20)。

6) 保羅提醒在腓立比的信徒,“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7) 神藉著掌控保羅周圍的所有複雜環境,從而在保羅的生活中成全了祂的旨意。


3. 計劃(15:23-24)

15:23 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

15:24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1) 一個忠心呼應神呼召的信徒的第二個要素是在制定事工的計劃時要謹慎。咋看之下似乎與前面一點(神的安排)是相反的,然而,神子民合理和仔細的計劃並不一定表示他對神的安排缺乏信心。等侯主的安排並不排除個人的計劃。

2) 耶穌曾問過:“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麼”(路14:28, 31)。雖然耶穌所論到的是做主門徒必須付出的代價(路14:33),但這也是與一個計劃有關的原則。

3) 當然,在每種情況下,先決條件是,無論我們的計劃是多麼謹慎和真誠,仍然必須經常的,並完全受主的控制和改變,就像保羅去庇推尼傳道和拜訪羅馬的計劃一樣。

4) 保羅認為,【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他並沒有宣稱神正在呼召他去羅馬或西班牙傳道,但他強烈希望,並計劃去這兩個地方傳福音。然而,根據可靠的歷史和考古證據來看,直到三世紀中葉,福音才被傳播到西班牙。

5) 【士班雅】(西班牙)包括舊約中所提到的“他施”城或地區,就是約拿試圖逃避神的地方(拿1:3)。

6) 保羅計劃去西班牙傳福音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他強烈盼望在【經過】時能【見】到並拜訪羅馬的信徒。由於羅馬的教會已經被建立了,並很成熟,正如保羅所解釋的那樣,他不想要“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但是,儘管他打算在羅馬停留的時間不久,但對保羅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在他拜訪羅馬教會時,他希望在那裡【先與[他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後,【蒙[他們]送行】。

7) 作出合理而謹慎的計劃來事奉神並不與仰賴祂的安排相抵觸,但不能以要仰賴神的安排為藉口而毫無計劃。總而言之,無論是出於多麼無私和屬靈的動機,個人計劃必須配合神的計劃。


4. 優先次序(15:25-28)

15:25 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15: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15: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15:28 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士班雅去。

1) 一個忠心呼應神呼召的信徒的第三個要素是設定各事項的優先次序。絕對不能讓因未來的事工制定的計劃,而導致對現今事工的影響。

2) 在保羅可以去羅馬之前(更不用說去西班牙了),他需要先往【耶路撒冷】去,才可以【供給】那裡的【聖徒】。當時他在亞該亞,耶路撒冷是在往羅馬去的相反方向約一千英哩。

3) 保羅計劃先去【耶路撒冷】似乎與他的呼召,“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羅15:20),彼此矛盾。教會首先被建立在耶路撒冷。在第一世紀,教會的使徒們和其他教會的領袖在耶路撒冷傳福音比任何別的城市更多。但是當保羅寫這封書信時(約主後58年),【耶路撒冷】教會不僅遭受了極大的逼迫,信徒們也活在極其貧困之中。整個巴勒斯坦都發生了飢荒,而且由於不信的猶太人的逼迫,許多基督徒失了業,許多其他基督徒被關入監獄,使他們的家人生活更是難熬。除此之外,許多從國外回來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的猶太人信了主,決定留下來,在當地的基督徒家裡做客。

4) 由於以上的種種需求,保羅向【馬其頓和亞該亞】的教會呼籲,而他們也很【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保羅幾年前曾寫信給加拉太人,上次保羅前往【耶路撒冷】,雅各,彼得,和約翰與他們“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他們“往外邦人那裡去”,而“他們 (雅各,彼得,約翰) 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只是願意[他們]紀念窮人,這也是[他]本來熱心去行的”(加2:9-10)。這是要確保在基督裡“拆毀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隔斷的牆(弗2:14),而不是重建。

5) 在此期間,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仍然存在很大的敵意和不信任。這些【捐項】主要的來源是外邦人的【馬其頓和亞該亞】教會,一般來說,也是貧苦的。因此,從他們來的【捐項】大大展現了他們的愛心,有助於他們與在【耶路撒冷的聖徒】的和解。保羅決心與捐獻的外邦人教會的代表一起將這筆捐項帶給耶路撒冷聖徒,以促進在基督身體的和諧。

6) 馬其頓和亞該亞的信徒不僅很願意捐獻,而且很【樂意湊出捐項】。他們捐獻是因為耶路撒冷的聖徒是他們在基督裡的兄弟姐妹,也是因為他們意識到,正如耶穌告訴在敘加井旁的撒瑪利亞婦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4:22)。以賽亞預言:“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賽2:3)。

7) 在人的層面上,所有外邦人的屬靈生命都歸功於猶太人的先知,教師,和宣教士;他們首先宣告耶穌基督的救贖福音。因此,為耶路撒冷聖徒捐獻的外邦人承認,他們欠猶太人債(【所欠的債】)。保羅繼續解釋,【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份,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耶路撒冷聖徒)】。

8) 【供給】這個詞在原文常被用在祭司的獻祭(Priestly Service, 保羅在15:16中提到)。即使這是一種物質的付出,也是一種屬靈事奉的行為。

9) 保羅也為此感到高興。因此他說,【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士班雅去】。保羅對他和那些外邦教會的代表團帶來的愛心禮物感到高興。【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NASB譯本的翻譯是“and have put my seal on this fruit of theirs”。他想在他們的果實上蓋上印章,以猶太人和使徒的身份,確認這些外邦人的代表在向耶路撒冷受苦的猶太聖徒提供和解的捐獻時,表達了真誠的愛和感激之情。


5. 豐盛 (15:29)

15:29 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1) 一個忠心呼應神呼召的信徒的第四個要素是屬靈上的豐盛。保羅說【我也曉得】反映出他絕對的保證,就是當他來到耶路撒冷時,【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因為他不斷地順服主,他的生活總是蒙福的。顯然,這種福氣並沒有排除身體的難處和苦難,正如他在第31節和其它許多他所寫的書信中所說的那樣。但是沒有什麼屬世的事能奪去他屬靈的豐盛恩典。

2) 保羅心裡從未想過“成功神學”所謂的“健康與財富福音”。他對基督的順服使他在這兩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於他事奉基督,他遭受了監禁,鞭打,被石頭打,從外邦人和猶太人來的危險,以及許多其他的艱辛(林後11:23-27)。但是,這些身外的問題都不能奪去他裡面的祝福。相反的,他寫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 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1:12-14, 18)。

3) 保羅的苦難給了他更大的機會“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並“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馬書15:16),從而得到了只有對主無私的事奉才能帶來的【恩典】。他知道“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他知道“怎樣處卑賤,怎樣處豐富”,和“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7, 12, 19)。


6. 目的(15:30a)

15: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

1) 一個忠心呼應神呼召的信徒的第五個要素是他事奉主有明確的目的。【勸你們】這句話引進了保羅要求讀者要為他的蒙保守和事工代禱。在此之前,保羅明確地宣告他的要求的最主要目的是榮耀【我們主耶穌基督】。他告訴哥林多信徒:“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林前9:23),這就是說,為了基督的緣故是傳福音的源頭和力量。“所以你們或喫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林前10:31)。

2)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宣布,“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林後4:5, 11)。他承認:“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林後12:10)。

3) 一個忠心的基督徒向那些需要主耶穌的人作見證,服事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他的最高動機總是應該是事奉他的主和救主,奉祂的名,並藉著祂的大能,服事其他人。

4) 保羅不僅為基督的榮耀服事,而且他也是為了【聖靈的愛】。


7. 禱告(15:30b-32)

15:30 ………..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 神.

15:31 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15:32 並叫我順著 神的旨意、歡歡喜喜的到你們那裡、與你們同得安息。

1) 前言(15:30b)

15:30 …………………..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 神.

a) 忠心遵守神旨意的人的基本特徵是祈禱。保羅現在懇求羅馬信徒【與[他]一同竭力,為[他]祈求神】。

b) 【一同竭力】意味著要掙扎或爭戰,從此我們得到英語“agonize”(痛苦)這個詞。這個詞最初是用在體育競賽上,尤其是體操比賽,也用在摔跤選手或拳擊手身上,在比賽時互相掙扎。耶穌與彼拉多對話時用了這個詞,“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約18:36)。

2) 安全(15:31a)

15:31 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

a) 【不順從】帶有固執和不可挽回的基本意思。從上下文來看,它指的是頑固拒絕相信福音的猶太人,因此【不順從】神,棄絕了祂的兒子,彌賽亞。這個詞在KJV版本中被翻譯為“不相信”(do not believe)。

b) 從他第一次開始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徒9:20),大馬士革的“猶太人[領袖]商議要殺保羅”(徒9:23),不久之後,當保羅到耶路撒冷傳福音,那裡的猶太人也想要殺他(徒9:30)。當他寫羅馬書時,他已經遭受了嘲笑,監禁,鞭打,毆打,甚至被強烈對抗他和福音的猶太人丟石頭,幾乎死了(參考林後11:23-25; 徒14:19; 18:12; 20:3, 19)。

c) 保羅請求【脫離】(to be livered),目的不是使他不再受逼迫,甚至死亡。他無私地希望能【脫離】逼迫或死亡到一程度,使他仍然可以完成主交託給他的事工。

3) 成功(15:31b)

15:31 ……………、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a) 保羅的第二個請求是,無論他可能遇到什麼危險,【也叫[他]為耶路撒冷[聖徒]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換句話說,他希望他的服事能使耶路撒冷的聖徒得到供應。他並不擔心他這樣作是否能得人心,討人喜歡。他曾經警告加拉太信徒,“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 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麼.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1:8,10)。

b) 由於他和來自馬其頓和亞該亞的外邦同工正要帶著捐獻去幫助耶路撒冷的聖徒,而耶路撒冷仍然大部分是猶太人。他希望羅馬的聖徒為他代禱,這捐獻不會冒犯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而是在那裡【可蒙聖徒悅納】。他希望耶路撒冷聖徒能感激外邦信徒的愛心,因此能彼此相愛,拆毀中間的牆。

c) 保羅的禱告在耶路撒冷得到回應。路加記載說:“到了耶路撒冷、弟兄們歡歡喜喜的接待我們。….. 保羅問了他們安、便將 神用他傳教、在外邦人中間所行之事、一一的述說了。他們聽見、就歸榮耀與 神、”(徒21:17, 19-20)。

4) 滿足(15:32)

15:32 並叫我順著 神的旨意、歡歡喜喜的到你們那裡、與你們同得安息。

a) 這是保羅三個要求中最個人化的。他期待最終能夠到羅馬教會,並且希望他來的時候能【歡歡喜喜】。他已經告訴他們,“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羅15:24)。

b) 保羅要去西班牙的個人願望從未實現,但他確實到達了羅馬,並【歡歡喜喜的到[他們]那裡】,【與他們同得安息】。當他和他的同伴到達羅馬時,“那裡的弟兄們、一聽見我們的信息、就出來到亞比烏市、和三館地方迎接我們.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 神、放心壯膽”(徒28:15)。

c) 再次,我們注意到,最重要的是,保羅堅決地【順著神的旨意】。在他和巴拿巴從安提阿教會被聖靈差派出去(徒13:2-3)之後,來到彼西底安提阿的猶太人會堂中講道(徒13:14)。他兩次提到大衛順服神的旨意。引用撒上13:14的話,他提醒猶太人聽眾有關神對這位以色列最偉大的王的話語:“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13:22)。接著,他再次指出,“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 神的旨意”(徒13:36)。從他信主的那一刻開始(無論是祭司,先知,還是開荒者)(羅15:14-21),除了神的旨意之外,別無其它旨意,使他像大衛一樣,成為一個尋求神心意的人。

8. 祝福(15:33)

15:33 願賜平安的 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a) 向在羅馬的各個朋友問候之前,保羅提出了最終警告,以防止那些出於自私的目的而導致分歧的人。接著,保羅作出這種簡短但令人感動的祝福。

b) 在這一章中,保羅提到了“賜忍耐安慰的神”(羅15:5)和“使人有盼望的神”(羅15:13)。在此處,他請求【賜平安的神,常與[他們]同在】,也就是對在羅馬的所有信徒。

c) 神是真正平安和平的源頭,“出人意外的平安”(腓4:7)。實際上,“因祂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猶太人和外邦人)(弗2:14)。

d) 在人的層面上,保羅作為使徒的生活遠非平安。就外在細節而言,他生活在不確定和動盪中。他自己的身體安危和生命幾乎不斷地受到威脅。但是他非常認識賜平安的神,他生活在平安中,定居在神賜給那些忠心遵守祂旨意的人的寧靜中。【阿們】。


靈修教材: 羅馬書查經資料
9/23/2022 羅15:1

「我們堅強的人,應該擔當不堅強的人的軟弱,不應該求自己的喜悅。(羅15:1)

應該——這節經文乍讀之下似乎有失公平。靈命比較好的人,反而應該調整行為,好讓軟弱的人不會感到困擾或難過;堅強的人反而要為不成熟的人改變自己。保羅提的真是個餿主意,是一種最壞的寬容,不是嗎?若信徒最終需要調整自己來遷就那些不長進的人,為什麼還要追求與神更深入的關係呢? 保羅把希臘文用詞opheilo放在這句子的開端,刻意強調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答案是與債務有關!保羅不是在討論或建議關於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事。他說的是我們這些堅強的人有義務「還債」給那些軟弱的人。是我們欠了他們!我們的職責就是在不冒犯他們的方式下,付諸「還債」行動。 什麼?保羅的意思是不是說,我應該「容忍」那些不行在基督光中的人?是不是要「善待」那些故意犯罪的人?當我面對神所憎惡的行為時,是不是該一笑置之?(續)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坚强的要担待软弱的,富有的要供应贫乏的,智慧的要怜悯愚拙的,信心大的要顾及信心小的,新约并不追求个体性性绝对的刚强和信心,而追求集体性的刚强和信心。

神赐给我们的恩典,我们永远都还不清,我们所欠的福音的债,不是对神,而是对人,所以我们自己的刚强和信心还不了这笔债,却只能通过彼此相爱和向人施恩来还。

向人施恩不是说我们容忍他人的罪或定罪为对,而是指我们不用律法的方式来宣判和暴露他人的罪,而是用恩典的方式将罪显明为罪,这是真正能带来改变的回应方式。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9/24/2022 羅15:1

「我們堅強的人,應該擔當不堅強的人的軟弱,不應該求自己的喜悅。(羅15:1)

應該——絕非這樣!罪就是罪,是無法容忍、不能被接受、不被鼓勵的。然而,保羅的信不是寫給外邦人,而是為那些為了該如何生活而起爭論的信徒寫的。

保羅說,人有自由是因為生命滿有神的恩典,和為了被主使用而順服的結果。不過,認識這事實的人很快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看法。

那些深入認識神性情的人,有責任拒絕會起爭端的事;那些與主有較親密關係的人,有責任包容弟兄姐妹,而不是一味抱怨和說教。

我不認為耶穌花時間和病人、窮人、受壓者在一起,只是為了可以「教育」他們。我們沒有責任去改變另外一個人的心,但我們有責任去愛他們,讓他們可以從我的生命看到主美好的屬性。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神命定了两种事物,用来反映祂的形象,彰显祂的荣耀,一个是婚姻,夫妻合二为一,一个是教会,基督徒合而为一,因为神的形象就是完美合一的关系。

神不是用更好的我解决问题,而是用更好的我们解决我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更好的我们是靠恩典实现的,用恩典去对付他人的罪,而不是用律法去改变人。

人未必不能改变,但几乎没人会因为他人的说教和批评而改变,或许也能,却不是自愿和能长久的,虽然恩典不一定能改变人,但只有恩典才可能改变人。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10/26/2022 羅15: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15:2)

喜悅——一般而言,希臘文aresko,是用在「為了要讓自己喜悅」;但保羅用aresko不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喜悅,乃是盡一切努力讓別人得益處。而且,這行動並不以關係為前提。換句話說,不必先成為朋友才造就人,而是把造就人看為是當盡的責任。從耶穌如何對待仇敵,就能清楚看到aresko。

如果aresko的行動不是先以友好關係來決定,那麼「鄰舍」就不限定于親朋好友;正如好撒瑪利亞人,雖然不認識傷者,但只要對方有需要,他就付出仁慈的行動。

原則是——責任比情緒感受重要。Aresko行為最困難的部分,就是當自己感覺不好時,仍要去幫助別人。當我們處在沮喪絕望之中,甚至不相信自己還能有所貢獻時,該怎麼辦呢?

由責任感來主導。一旦我們盡了責任,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幫助別人的喜樂之中,消失了。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当保罗把叫他人喜悦和服事他人当作基督的责任时,实际上就是在树立一种全新的价值观,这不是说关系不重要,而是说我们是为了服事神而服事他人。

好撒玛利亚人并不是以关系好坏来作为服事人的前提,而是以人是否需要帮助来决定帮助谁,从而不受情绪的制约和影响,而是不受任何影响地帮助人。

在基督徒的眼中没有独立的人,只有耶稣为之舍己的人,我们不以好坏对错来评价人和决定对人的行为方式,而以耶稣和他们的关系而决定我们的行动。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