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羅馬書 15 : 1-13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羅馬書15章1-13節

6/17 羅馬書15章1-13節: 講義(張肇榮牧師)

同來榮耀神

【蒙恩者彼此之間該有的光景】

一、要彼此擔代(1~4節)

二、要彼此同心(5~6節)

三、要彼此接納(7~13節)



一、要彼此擔代(1~4節)

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15: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15:3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羅十五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我們』表示保羅將他自己也列入,因他『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

「我們堅固的人」:就是前一章裏面『信百物都可吃』的人(羅十四2);,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羅十四14)。

「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

『擔代』就是『擔當』別人的重擔(加六2)的意思,不僅是寬容與忍耐,並且更進一步以愛心扶持與服事(加五13);『不堅固人』即指『信心軟弱的』人,他們只吃蔬菜(羅十四1~2)。
「不求自己的喜悅」:就是不以自己為中心,不為自己的喜好或益處。

保羅在下面2~4節用三個『因為』來解釋為何我們不求自己的喜悅,中文和合本漏譯前後兩個,僅在3節開頭有『因為』:

(1)『因為』信徒務要叫鄰舍得喜悅,得建立(2節)。

(2)『因為』基督一生也只求別人喜悅,經上所言(3節)。

(3)『因為』聖經教訓我們,如此行就能生忍耐、安慰和盼望(4節)。

【羅十五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鄰舍』指相近的人。誰是我的鄰舍呢?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10:25-37).

教會中信徒相處,凡事應以不使別人跌倒、反叫人得著造就為考量。

【羅十五3】「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萡你人的辱萡,都落在我身上。』」

基督降世為人,受盡人的誤會、譏誚、藐視,但仍以神的美意為滿足(太十一26);祂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太二十28);臨上十字架前仍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廿六39)。祂完全不求自己的喜悅。

「如經上所記」:後面的經文引自詩六十九9。

「辱萡你人的辱萡,都落在我身上」:『你』指神;『我』原指受苦的義人,在此轉指基督。保羅引用這句舊約經文來說明,主耶穌如何甘願承受人們對神的敵意,這正是祂不求自己喜悅的佐證。

【羅十五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保羅為何引用舊約聖經的話來證明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因為從前所發生的事寫在聖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6,11)。聖經的價值,在於啟示基督徒應有的生活。

「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意指叫我們因聖經中的教訓,得以學效基督忍耐與受苦的榜樣,因而得著安慰,並生發對基督和未來的盼望。

小結:

基督徒的生命與生活,就是一個利他,不單顧自己的事,也顧念別人的事;這不是管人家閒事,惹人厭惡,而是真正做到人家的心上.

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顧念別人,這可以讓我們生出忍耐嗎?如何生出忍耐與安慰?如何得到盼望?

這是神的吩咐,命令,誡命,如果遵行可以討神的喜悅,在神那裏的賞賜是大的.因為是將來可以得到,所以帶有盼望.

聖經人物中,你能想到哪一位(除了基督以外)是不求自己的喜悅嗎?

我如何叫鄰舍喜悅?我曾經讓鄰舍喜悅嗎?這個喜悅如何使鄰舍得益處?更如何建立德行?

基督如何不求自己的喜悅? 我可以如何效法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


二、要彼此同心(5~6節)

15: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15:6 一心一口榮耀 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羅十五5】「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我們從聖經所生發的忍耐和安慰,其源頭乃是神。

May the God of endurance and encouragement grant you to live in such harmony with one another, in accord with Christ Jesus,(ESV)神就是忍耐與安慰,鼓勵的神,是源頭.同心是harmony 和諧,就像合唱,似乎各唱各的調,但是合起來比全部唱一個旋律更好聽.

「叫你們彼此同心」:表示信徒能夠合而為一,乃是出於神(約十七11,21~23;弗四3)。

「效法基督耶穌」:就是以基督耶穌為教會生活的榜樣,以祂的心意為心意,而不是以道理知識為準則。

【羅十五6】「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一心』就是在裏面都有同一的心意;

『一口』就是在外面都說相同的話。若要說同一的話,必須先有同一的心意;若要有同一的心意,必須先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參5節;腓二5)。

「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父』著重在表示神是生命的源頭,透過主耶穌基督叫我們得著祂的生命和性情。

從遵守神話語而生出的忍耐與安慰,除了帶來盼望,我們還要彼此同心,一同效法基督耶穌.基督徒除了自己過日子,教會生活也是很重要.如果只有一個人過著修道士的生活,每天讀經,禱告,何等美好,就不太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軟弱與掙扎.屬靈生命的狀況需要在與人相處之後顯露出來,才知道自己多麼的敗壞.其中彼此同心是不容易,卻是神所看重,我們也應該有的.

小結:

如何能彼此同心?就是效法主耶穌基督,放下自己的權利與堅持,反倒虛己,成了奴僕的形象,順服父神的旨意,甘心順服.

主耶穌的生命與在地上的生活,就是為了榮耀神.這也是基督徒的生活準則,甚至成為教理問答中的第一個問題與答案.做主門徒應該效法基督心裡口裡都榮耀神.當基督徒都能如此,就容易對焦,能夠彼此同心.

為何彼此同心很困難?通常是什麼事情無法同心? 在什麼事情上,彼此同心最困難?


三、要彼此接納(7~13節)

彼此接納-1 基督接納了你們 15: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 神。 15:8 我說,基督是為 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羅十五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所以』表示這是由前面幾節聖經得出的結論;

『彼此接納』就是你接納我,我接納你。憑著我們的天然本性,實在很難彼此接納,因為我們對道理的看法、自己心裏所喜悅的事,都有很大的差異,但基督耶穌的榜樣,叫我們能不求自己的喜悅,能放下一切,而彼此接納。

『彼此接納』表示不僅堅固的人要接納不堅固的人(羅十四1),而且不堅固的人也要接納堅固的人。

「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照我們的光景,實在不值得基督接納我們,但祂卻為我們受了我們該受的辱罵(參3節),甚至為我們死而復活(羅十四9);祂就是這樣無條件的接納了我們。我們的彼此接納也該如同基督接納了我們一樣。

基督的接納就是神的接納(羅十四3);基督所接納的,也就是神所接納的。凡神和基督所接納的,不管信心的程度如何,也無論對道理的看法如何,以及屬靈事物的作法如何,即或是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都要互相接納。

「使榮耀歸與神」:這話有兩個意思:

(1)信徒要彼此接納,才能榮耀神;

(2)信徒彼此的接納,必須如同基督的接納一樣,才能榮耀神。

【羅十五8】「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基督降世為人所成功的一切,都是為著表明神(約一18),將神的真實和信實表露無遺。

『受割禮人』指猶太人;

『執事』就是服事他們的用人。主耶穌在世時,以服事猶太人為主要使命(參太十五24)。

『應許列祖的話』指神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作的應許。基督作了猶太人的執事,證實神對他們列祖的應許,也藉此顯明了神的真實和信實。

小結:

彼此接納有何困難?該如何突破? 被基督接納與信徒之間彼此接納,那個比較困難? 耶穌的比喻告訴我們,我們被接納與彼此接納是如同欠債一千萬兩與欠債十兩的比例差別(太18:21-35).基督願意接納我們,我們還不接納彼此嗎?



彼此接納-2: 外邦人也可以榮耀稱頌仰望神

15: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 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15: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15:11 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15: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羅十五9】「並叫外邦人因祂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基督不僅作猶太人的執事,同時也惠及外邦人(真受割禮之人,參羅二26;西二11);前者是為著顯明神的信實,後者是為著顯明神的憐憫。

注意,這是在短短的四節經文中,第三次提到『榮耀神』。

後面的經文引自撒下廿二50;詩十八49。

「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我』指大衛和他的後裔,就是受膏者(撒下廿二51;詩十八50),廣義指猶太人,狹義指基督;

『你』指神。這是證明外邦人也參與猶太人之列,一同稱讚、歌頌、榮耀神。
【羅十五10】「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經文引自申卅二43。

『主的百姓』指猶太人。

【羅十五11】「又說:『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

後面的經文引自詩一百十七1。

『萬民』就是萬國的民,也就是指外邦人。

【羅十五12】「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祂。』」

經文引自賽十一10。

『耶西』是大衛王的父親(太一6),在此乃代表猶太人。基督一面是耶西的後裔,是出自耶西的;另一面也是『耶西的根』,是猶太人這株被伐倒的大樹,得以重新發芽生枝結實的寄望所在(參賽十32~十一1)。

「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本句的舊約原文為:『立作萬民的大旗』,意即被舉起來作為恩待外邦人的記號;保羅在此按意思引申基督就是那興起來要作全世界的救主,外邦人也要來向祂屈膝。

『仰望祂』就是『尋求祂』,以祂為無望之中的盼望,無助之中的拯救。

【羅十五13】「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 盼望出現兩次,開頭與結尾,可見是這一祝福的重點.

• 信徒今生因著信,領受神所賜諸般的喜樂與平安,是世人不能給的,是世界上所沒有,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 與別的宗教,哲學,學說不同的,我們是領受生命,並且不是自己獨立修行,而是有聖靈在幫助我們,聖靈的能力在我們身上,幫助我們將神的話語行出來,幫助我們榮耀神.
o 我有因為有這樣的神而大有盼望嗎?

o 一個大有盼望的人會有什麼表現?與一般人有何不同?

o 這個盼望只是將來嗎?與今生今世有何關係?

小結:

一般的猶太人的觀念,救恩只是給猶太人,只有猶太人是神的選民,進而看不起外邦人,覺得外邦人不配得救恩.但是其實舊約中充滿了外邦人要成為神子民的經文.這裡就用了四處經文說明.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創12:4),就包含了要使別人得福.我們在舊約很多處也看到,眾海島要起來歌頌神;約拿也被派去亞述國首都尼尼微傳道;巴比倫王也差點因為看到但以理而歸向神.世界宣教不是新約的專利,不是新約才開始的,而是神創造人類以來的心意.

我們不是以色列人,就是外邦人,可以得救,是神的憐憫,所以我們的生活與生命應該為了榮耀神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