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羅馬書十四:8 )

若主許可,我們每個人在得救之際,都可上天堂;我們並非要做怎樣的準備才得以上天堂,以致在地上耽延至今。其實,祂可以把我們從不完美的地步,瞬間變為完美的地步。那麼,上帝還把我們存留至今做什麼?若沒有必要,祂老早就將祂的兒女接到天上。為什麼上帝的軍隊仍然留在世界這戰場?答案是要為主而活,為上帝打一場聖戰,並且讓其餘人了解何為上帝的愛。
我們如同農夫,挖鬆人的心土,撒下福音的種子,散佈救恩的真理。我們如同「地上的鹽,世上的光。」每天為上帝做見證,成為祂愛的導管,使別人得福。我們如同上帝的僕人,一起為祂工作,做得人漁夫。我們生活就是一篇最有力的講章,願我們活得光采有勁,榮神益人,這就是上帝留我們在世上最好的答案。

Morning, June 10
Scripture: “We live unto the Lord.”(Romans 14:8)

If God had willed it, each of us might have entered heaven at the moment of conversion. It was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our preparation for immortality that we should tarry here. It is possible for a man to be taken to heaven, and to be found meet to be a partaker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aints in light, though he has but just believed in Jesus. It is true that our sanctification is a long and continued process, and we shall not be perfected till we lay aside our bodies and enter within the veil; but nevertheless, had the Lord so willed it, he might have changed us from imperfection to perfection, and have taken us to heaven at once. Why then are we here? Would God keep his children out of paradise a single moment longer than was necessary? Why is the army of the living God still on the battle-field when one charge might give them the victory? Why are his children still wandering hither and thither through a maze, when a solitary word from his lips would bring them into the centre of their hopes in heaven? The answer is—they are here that they may “live unto the Lord,” and may bring others to know his love. We remain on earth as sowers to scatter good seed; as ploughmen to break up the fallow ground; as heralds publishing salvation. We are here as the “salt of the earth,” to be a blessing to the world. We are here to glorify Christ in our daily life. We are here as workers for him, and as “workers together with him.” Let us see that our life answereth its end. Let us live earnest, useful, holy lives, to “the praise of the glory of his grace.” Meanwhile we long to be with him, and daily sing—

“My heart is with him on his throne,
And ill can brook delay;
Each moment listening for the voice,
‘Rise up, and come away.’”


靈修教材: 司布真每日靈修(日) Morning by Morning
活潑的生命2020/08/25

*靈修經文:
羅馬書14:1~12
14:1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
14:2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
14:3 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上帝已經收納他了。
14:4 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14:5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14:6 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上帝;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上帝。
14: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14:8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14:9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
14:10 你這個人,為甚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上帝的臺前。
14:11 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
14:12 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上帝面前說明。

*靈修默想:
(1)面對信心軟弱的人,基督徒的態度應當如何?我要如何對待和我意見不同的肢體?

(2)基督徒的生和死都應是為了誰?為了選擇為主而活的人生,我要放下什麼?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代下29~30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GNVPAkReE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8/25?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活潑的生命2020/08/26

*靈修經文:
羅馬書14:13~23
14:13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14:14 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14:15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
14:16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14:17 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14:18 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上帝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14:19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14:20 不可因食物毀壞上帝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14:21 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
14:22 你有信心,就當在上帝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14:23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靈修默想:
(1)保羅如何說明上帝的國?為了在我所屬的共同體中建立上帝的國,我要在哪方面努力?

(2)若存著疑惑的心而吃會帶來什麼結果?為了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造就的事,我要在何事上節制自己?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代下31~3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g63_tTNr8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靈命日糧(其他靈修材料):
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0/08/26?calendar-redirect=true&post-type=post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靈修筆記2020年9月26日(週六) 讀經:羅14:1-23

回應:在今天所讀的經文裡,對「論斷」這問題保羅給我們一些教導,教導我們不要去論斷別人,這樣的教導對我們生命是有益處的,感謝保羅的教導。(羅14:1-3)保羅勸勉信心堅固的人,應該幫助那些信心軟弱的人(尤其是對未信主的人);不是批評論斷,而是用主的愛接納他們,這樣才能幫助這些軟弱者更依靠主耶穌。一個信心剛強的人若常與信心軟弱的人辯論,其結果這只會讓軟弱的人看輕你、遠離你。舉個例子:基督徒可以吃豬血(豬血糕)嗎?這食物是很多人愛吃的食物;從舊約聖經角度來看,人是不可以吃帶有血的食物,舊約是有這樣規定(創9:4),然保羅卻說「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羅14:14)」,保羅的說法顯然與舊約教導有些衝突,那我們要如何看待這事,帶血的食物到底吃與不吃呢?牧師認為保羅的教導,其實是與舊約聖經沒有衝突,凡物是潔淨的,但問題是吃的人「信心」是否堅強那是關鍵;針對這議題保羅接著又說:「你若因食物使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心行事;基督已為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使他敗壞。(羅14:15)」。若你信心夠剛強按照保羅的講法「豬血」是可以吃的;若你的信心非常軟弱,那你就不要吃「豬血」。基於此,我們不能因自己「信心」剛強,就去論斷軟弱的弟兄姊妹,這非保羅的原意。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信主後神給我們許多的恩典,加添給我們信心作主工;神給我們的恩典是要我們去關心週遭尚未信主的朋友,幫助他們來認識耶穌,千萬不能用神給我們的信心,與未信主的朋友在信仰上爭辯,論斷他們的軟弱,這不是神的心意。基於這緣故,我們這些蒙恩信主的人,應該多幫助軟弱者(未信主的人)的需要,盡量不去論斷他們的行為,更不要作一些令他們跌倒的事,如:在信仰上的批評、指責等話語;當我們願意這樣做的時候,傳福音就會變的比較容易傳開。(王牧師)


靈修教材: 羅馬書靈修心得筆記
9月17日

心得:
在基督裡我們是自由的,我們不是靠行為稱義,乃是因信基督而被稱為義。因此在那些與得救真理無關的事情上,神也容許我們有個人不同的意見。譬如,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要不要慶祝傳統節日等等。無論各人看法如何,我們都不能評斷他人,因為主已經接納他,正如我們也蒙主接納一樣。若我們的出發點是出於愛上帝,祂必悅納我們。
今天的經文提醒了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教會總是因著不同的神學立場多有紛爭。攻擊者或許也是出於好意,希望能夠導正對方的觀念。但仔細想想,這些都與耶穌基督的救恩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保羅提醒我們不要互相攻擊,除了尊重對方,也要向內尋求聖靈的光照,讓我們一切的選擇都是出於愛上帝。

禱告:
親愛的主,請幫助我很小心地尋求明白聖經,也很小心地尋求聖靈的引導。求主幫助我不隨從自己的想法,要謹慎的聆聽祢的教訓。並且我也承認,我現在明白的可能還是不完全,我仍要繼續虛心求教,求主幫助我每一天都更多一點認識神。求主使我們都有謙卑、寬廣的心,能夠接納與我們領受不同的人,因為唯有神才是有權柄審判的。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9月18日

心得: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感謝主!若我們在基督裡,我們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因此,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們,乃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我們得以活出有基督的生命,因為有主在我們生命居首位、掌王權!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與我們一樣在各方面受過試探,卻沒有犯罪。耶穌因為愛我們的緣故,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流出寶血,為要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祂且勝過了死亡的權勢,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得勝有餘!感謝主,耶穌是我們的倚靠,祂要成為我們生命的主,使我們過毫無懼怕的生活!
在神面前,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求神幫助我們,敬神愛人,不論斷與輕看他人,只要心存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神必將使用我們成為這個世代的明光照耀,顯明祂的道!

禱告:
親愛的耶穌,祢聖潔無暇,卻甘願為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祢大能勝過黑暗權勢,使我們因為信靠祢毫無所懼,我滿心感謝讚美祢!感謝禱告奉靠我主耶穌基督寶貴得勝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9月20日

心得:
保羅說,彼此批評論斷就是在對方的生命中放下障礙物或絆腳石,使他們的屬靈生活處境更加不容易。批評論斷除了當下使別人心裡不好受,也暗示著對方必須改變原來的習慣模式,去遷就論斷者的另一套標準。但諸如飲食、禮儀這些生活小細節,實在與基督的救恩無關,也與神的真理無關。保羅說,因這些小事而使人弟兄心裡憂愁,那就不是按著愛心行事了。
保羅有一句話值得我們常放在心上:「基督已經為他死」。耶穌基督的血洗淨了我們的罪,天父已經接納我們,這事我們完全沒有功勞。我們所擁有的也不比別人優越,所以不要把額外的重擔加在別人身上,那是神不喜悅的。相較於種種規條,基督徒應該更在乎公義、公平,以及聖靈中的喜樂。用愛心行事,結出愛的果子。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求祢賜給我一顆寬廣的心,因為我知道父神是充滿慈愛、憐憫的主。幫助我在主前謙卑,並且能夠更明白真理的原則與內涵。因為一切的誡命都包含在「愛神愛人」裡面,求主使我知道如何愛人,不以自我為中心,能夠體恤人的軟弱,並且幫助他們的信心更加堅固,一同結出聖靈的果子。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顧念別人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1/10/10/顧念別人

【經文】羅馬書14章13-21節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新加坡人都居家防疫,但我仍開心地保持游泳的習慣,因我認為這沒什麼危險。

但我的妻子很擔心,我若在公眾泳池受感染,可能會進而傳染給我年邁的岳母,因她像別的年長者一樣較缺乏抵抗力。她央求我:「你可以為了我,這段時間先不要去游泳嗎?」

我原先打算和她理論,說明感染的機率不高,但後來我發覺重點是在於她的感受。我何必堅持一定要去游泳呢?畢竟,也不是非去不可,況且這還帶給她不必要的困擾。

在羅馬書14章,保羅論及某些議題,諸如基督徒是否可以吃某些食物,或慶祝某些節日。他在意的是,有些人想把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別人身上。

保羅提醒羅馬教會及我們,眾信徒對許多事的看法可能不一致,而且因著我們的背景迥異,做人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可能各有不同。保羅寫道:「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13節)

上帝的恩典給我們極大的自由,而這樣的自由能讓我們向別的信徒彰顯上帝的愛,能讓我們看重別人的屬靈需要,更甚於自己對某些規條與傳統的堅持──只要不違背福音的基要真理就好了(20節)。

【思想】
身為基督徒,你遵守著哪些規條與傳統?
這對那些抱持不同觀點的信徒會造成什麼影響?

【回應】
親愛的耶穌!
求祢賜我寬容的心,
在不違背福音真理的事上願意讓步;
求祢賜我愛心,
能優先考量別人的感受。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9月21日

心得:
保羅提醒基督徒要在群體中追求和平與彼此造就的事。食物本身是潔淨的,但若因為食物的問題而人跌倒,那就不好了。我們需照顧體恤那些信心軟弱的人,信心堅固的人若願意如此行,就是追求和平、彼此造就。「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什麼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而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十:23-24)。一個成熟的基督徒,是有信心、能節制,能顧念及有愛弟兄姊妹的心,能放下自己,處處為別人著想。我們能有信心在神面前持守,因為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做。當心中有疑惑,猶豫的時候就不要去做,因為若是做了,那就是我們的罪了。在基督裡我們都是自由的人,因著這自由,我們不被罪所挾制,而是選擇追求和平,彼此互相建造。

禱告:
感謝神!在耶穌基督裡我們都是自由之人,但也不因如此而做出使弟兄姊妹跌倒的事,在教會基督徒的群體生活中,我們不能獨善其身,是要和睦同居,彼此建造,如同枝子要常在葡萄樹上,才能多結果子,一同建造主的教會。禱告奉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肢體相愛,體恤接納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2/23/rom-day36

【經文】羅馬書14章1~12節

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談到一些教會肢體相處的問題。初代教會信徒都來自不同背景,有猶太人歸信基督,也有受希臘羅馬文化薰陶的各國人信主。這些人雖信了主,但仍會受其自身的文化、歷史背景影響,再加上彼此信主的年日不同,對真理的認識程度不同,因此在教會的團契生活裡產生了各種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不僅發生在過去,就是到現今我們仍然需要面對,因此,就讓我們從保羅的教導來學習如何面對這些問題。

體恤軟弱、彼此接納:信徒的靈命是彼此不同,信心的大小也是處在不同的階段。有些人信主較久,他的信心可能較大,那麼他面對信心小的人時,就不要批判,反倒要體恤,這是因著愛的緣故。並且信心大的要扶持信心小的,還要幫助他更深認識真理,使他因明白真理,而不再疑惑,以至於靈命增長。就如同耶穌基督體恤我們的軟弱,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就接納我們,因此我們要學習效法耶穌基督生命的榜樣,彼此在愛中相互體恤和接納,落實神的大誡命。

不要輕看、不要論斷:基督徒若常常落入對弟兄姊妹的輕視和論斷裡,這是神所不喜悅的,因為他們都是神所拯救,並視為珍寶的人,所以輕視我們的弟兄姊妹,就如同輕視救他的主。論斷雖是口舌的問題,卻反映出我們的內心,因為人心裡想什麼口裡就說出來。當我們論斷時,其實就是冒犯了神,因為審判的主權是在於神,沒有人有權柄可斷定人的是與非,基督徒的一生都在神的手中。

所以基督徒首先應當反求諸己,因為我們無論生死都是屬主的人,因此若能常常反省自己,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必能在言語行為上討神的喜悅。謙卑的人與神、與信徒的關係都是和睦的,且必有神的祝福臨到。

【回應】
親愛的主!
我們當謙卑在主面前,
也在謙卑中與信徒相交,
常常省察自己且看弟兄姊妹為尊貴,
在言語上以安慰、醫治、勸勉、造就,
來結出榮耀神的果子。

【禱讀】
羅馬書14章7~8節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
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
若死了,是為主而死。
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追求靈命成熟,不使人絆跌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2/24/rom-day37

【經文】羅馬書14章13~23節

從古至今,「論斷」一直是基督徒生命中的問題。我們的論斷或許有理,但振振有詞只是逞口舌之能,卻不知已得罪了神,因為論斷的人其實是高舉自己超過了神,甚至踐踏了神的主權。許多時候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而引發這種狀況的原因往往就是我們不認識自己,所以在自義論斷時,抬高了自己,得罪了神,也成為絆跌人的石頭,卻還不自知,真的是需要懇求聖靈光照,讓我們能學習主的謙卑!

使他人生命跌倒所產生的嚴重後果莫過於馬太福音十八章6節所描述的:「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這是主鄭重的警告,而導致使人跌倒的原因,就是我們太大的「己」。或許我們的信心很大,但卻不能因著信心而絆倒他人或令人對真理產生懷疑,反而要因著愛弟兄和愛主的緣故,適當調整我們的行為,不叫人擔憂,也不叫人毀謗批判我們的信仰,這就是謙卑的捨己和放下。人若向主有信心和愛心,乃是神所知道的。

初代教會信徒常為了飲食的問題,彼此有不同意見,甚至爭論不休,但我們需瞭解這些不過是身外之事。外面的事不能使我們得著神,我們裡面的事才是鑒察人心的神所在乎的。「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指的都是我們裡面與神的關係:公義是對己,是我們有合乎神的價值觀;和平是與人、與神和睦,只有真心伏下向神謙卑,才會有和睦;聖靈中的喜樂,更不是來自於外在的環境或世界,而是聖靈於信徒心中的工作,使我們有勝過環境的喜樂。

所以,成為基督徒,務要追求內在生命的操練。「和平」正是我們生命外顯的記號,而要在團契生活中彼此和睦,就需要在屬靈生命中不斷追求成熟。靈命成熟是讓主更加興旺,而我們的「己」則不斷衰微。倘若我們倚靠主,真有大信心,以至於凡事都能行,卻還願意因愛的緣故受節制,就必能使別人的生命因我們得益處,並叫神的心滿足。

【回應】
親愛的主!
我們要彼此相愛,也要彼此成全,
求主幫助我們收起論斷的口,
更多在生命中相互勉勵、同心追求。
願教會有在基督裡更深的合一,
使神的家興旺。

【禱讀】
羅馬書14章17~18節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
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
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什麼最重要?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4/23/什麼最重要?-2

【經文】羅馬書14章13-23節

朋友告訴我說,她有一位基督徒同事尖銳地問她屬於哪個政黨。她同事這樣問的目的,似乎是想要知道在造成社區分裂的議題上,彼此是否有一致的看法。為了找到彼此的共同點,當時朋友簡單地回答說:「既然我們都是基督徒,我寧願專注於我們在基督裡的合一。」

在使徒保羅的時代,人們也有分歧,但卻是針對不同的問題,例如哪些食物可以吃以及哪些日子應被視為聖日,這些問題在羅馬的基督徒當中引起爭論。儘管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立場「意見堅定」,但保羅提醒他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耶穌而活(羅馬書14章5-9節)。保羅勸勉他們不要彼此論斷,反而「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19節)。

在這個時代,許多國家、教會和社區會因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分裂,但我們可以彼此提醒在主裡合一的真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讓我們一同在主裡得到永遠的生命。保羅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因個人立場而「毀壞上帝的工程」(20節),這一點從兩千多年前直到如今都是一樣的。與其相互批評攻擊,我們不如憑愛心行事,以尊重主內弟兄姐妹的方式生活。

【思想】
你何時曾與另一個信徒因意見分歧而導致失和?
如果你已解決分歧,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回應】
耶穌,感謝祢拯救我。有時我會過度專注次要的問題,而與其他信徒產生分歧,求祢赦免我。求祢幫助我能專注於祢,從而帶來合一。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7/28 讀經進度

1. 尼希米記 1-2
2. 羅馬書 14
3. 詩篇 83:9-12
4. 箴言 20:7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04/24_基督徒應彼此接纳(一)

【羅馬書 14:1-12】
|基督徒應彼此接纳(一)|

要明白這段經文,我們當先了解這裡所謂的「信心軟弱」的人是指誰?不是指那些意志或品格軟弱的人,而是指那些在信心上對於「神容許我們作那些事」沒有把握、許多顧慮的人。從第5、6節我們看見,這裡指的就是當時「猶太基督徒」,他們繼續嚴格奉行猶太教中,關乎飲食和節期的規條。在飲食方面,他們遵守舊約有關食物的律法,只吃「潔淨之物」。由於害怕吃到不潔之物,因此,他們寧願完全不吃肉類食物。在守節日方面,這些猶太基督徒奉行安息日和猶太人的節期。而保羅認為這些飲食和守日的問題,就著福音的角度而言,都是「非首要問題」,本章開始討論的就是這些問題。

保羅期望羅馬教會不要讓這些「非首要」問題,成為教會和睦的障礙。今日,我們也當彼此提醒:我們不應把關乎「習慣」和「禮儀」等非基要的事,提升到首要的地位,以此定別人為「異端」。或因這些問題而讓教會之間,弟兄姐妹之間,彼此不和睦。例如,有關洗禮問題,有關教會禮儀,崇拜方式問題,有關吃祭物問題,吃血問題,有關一些可吃不可吃的問題,或一些末世論的主張…等,都不應成為和睦的障礙。這段經文保羅教導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應有的態度:

一、應當彼此接納
這些問題不是我們信仰最首要的事,因此,我們應避免定罪別人,論斷別人。保羅不斷提到,因為他們是「主的僕人」(4節),是為主而活的「主的人」(7-8節),既是如此,不應由我們來審判他們,我們都應當讓主耶穌來審判我們(10-12節)。

二、應當不要辯論
第1節保羅提到,對於這些疑惑的、非首要的,有不同看法的事,我們不要堅持為了要駁倒别人,以致失去了和睦,我們當彼此尊重。

雖然,第5節保羅鼓勵我們當「意見堅定」,也就是我們也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遵守」,但也不要因為太堅持己見,要求別人一定要聽從而彼此傷害,這是我們面對這些問題,很重要的態度。我們應避免過度看重這些問題,以致毀壞了神的教會,這是我們當謹記在心的。

◆回應:
主啊!是的,我要學習不要因為堅持一些非重要的問題,而失去與人的和睦,甚至絆倒人,求主保守我!

◆背經: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馬書 14:7-8)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3-04/25_基督徒應彼此接納(二)

【羅馬書 14:13-23】
|基督應彼此接納(二)|

這段經文保羅強調基督徒是「自由」的,我們原不受許多宗教規條所限制。第14及20節都提到「凡物都是潔淨的」;第17節也強調「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我們的信仰最重要的不是規定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而是內在生命及行為表現出來的公義、和平和喜樂。我們應看重「建立德行的事」(19節),勝過看重律法的規條。

然而,保羅也提醒我們,有些事比我們的「自由」更重要,是我們當捨己的:

一、愛心更重要
第13及20、21節都提到,我們雖然是自由的,我們「凡事都可行」,但卻必須為了不絆倒別人而捨己。第16節說:「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可見「基督徒的見證」是很重要的,未信主的人在男女的事上,在金錢的事上,在生活的享受上,也許可以說:「只要我行得正,我管别人如何說!」但是,基督徒必須不因你的行為使人跌倒,這是我們應當學習捨己的。

二、和睦更重要
基督徒雖然很自由,我們「凡事都可行」,但我們應當如同第19節所說的,為了「追求和睦」而願意放棄自由,願意捨己,因為不和睦就如同第20節所說的,會「毀壞神的工程」,會使神的教會蒙羞。基督徒唯有合一,彼此相愛才能為神作見證。耶穌非常看重合一,因此祂離開之前為門徒的合一禱告。唯有我們的合一,才能使人知道耶穌是神所差來的,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合一、彼此相爭、相恨,只有彼此相愛才能叫人看出我們是主的門徒。因此,保羅勸勉我們,必須願意為了合一而放下自己。

◆回應:
主啊!是的,為了愛,為了見證,為了和陸,為了教會,我願意放下自己的自由・求祢幫助我。

◆背經: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 14:17)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羅馬書 14:1-23

敬拜詩歌:為了愛 (基督是主)
https://youtu.be/fjMgSGQm7f0

一、安靜: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祢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二、讀經:羅馬書 14:1-23
1. 重點說明:
使徒時代,對於舊約禮儀性的律法,信主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外邦人認為既已因信稱義,任何食物應都可吃,但猶太人仍擺脫不掉講求食物的潔凈、守安息日等種種舊約的規條。對於這些信心大小上不同的人,保羅勸誡弟兄姊妹,要以接納的原則處理這類的事,因為主已經接納他了,信徒也應該彼此接納,不可論斷,互相和睦相處,聖靈的喜樂就會常常充滿在我們之中,這才是討神喜悅的兒女。
2. 鑰節: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不可因食物毀壞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羅 14:19-20)
三、默想:
■我們為什麼能夠不再論斷別人或輕看別人?(v.7-v.8)
■保羅鼓勵信徒,應當以何事為重?(v.19-v.20)
■在教會中,當我面對信心軟弱的人,我會如何看待他?為何神要我們去接納?通常什麼因素讓我無法接納軟弱的人?
四、禱告:溫柔的主,祢已體貼了我的軟弱;求祢也賜給我柔和謙卑的心靈,去體貼我弟兄姊妹的軟弱。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羅馬書 14 章 1-23 節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使徒行傳、羅馬書)
愛的約束

閱讀: 羅馬書14章1-1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撒母耳記上10-12章;路加福音9章37-62節
無論是⋯⋯什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羅馬書14章21節
薩摩亞族的年輕男孩大多都會紋身,象徵他們對族人與酋長的責任。因此,薩摩亞男子橄欖球隊隊員的手臂上也刺滿了花紋。當這些球員前往日本時,他們意識到身上的圖紋可能會給接待的主人帶來困擾,因為在日本,刺青帶有負面的含義。於是,他們穿戴了膚色袖套以遮蓋圖紋,表現了寬宏的友好態度。他們的隊長說:「我們尊重與留意日本人的想法和習慣,確保我們的表現和舉止都沒問題。」

在強調自我表現的時代,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自我約束,這觀念也是保羅在羅馬書提到的。他說,有時我們要因愛的緣故而放下自己的權利;愛不是要我們享受最大的自由,而有時是要我們約束自己。使徒保羅解釋,教會中有些人相信「百物都可吃」,但有些人「只吃蔬菜」(羅馬書14章2節)。雖然這似乎是細枝末節,但在第一世紀時,如何持守舊約的飲食律法卻引發爭議。保羅先教導大家「不可再彼此論斷」(13節),接著才對那些吃喝都自由的人說:「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什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21節)

有時候,愛別人意味著限制我們自己的自由。我們可以自由去做的事,不見得都要去做。有時愛就是自我約束。

你曾看過誰為了別的基督徒而限制自己的自由?
那是什麼情況?要為了愛而自我約束有什麼困難呢?
上帝啊,求祢幫助我,看見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自我約束,在哪方面可以鼓勵別人去經歷自由。
作者: 郭惟恩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保羅寫給眾教會的書信,通常的模式是先講一段教導(教義),然後講論如何行出自己的信仰(實踐)。正如一位牧師所說,我們所領受的教導會影響我們行事為人的方式。設若羅馬書1-11章保羅講論的是教義,詳細解釋了福音的真實涵義,就是那位慈愛的上帝白白賜給我們的恩典,那麼,保羅在這封書信的實踐部分(例如今天的閱讀經文),呼籲我們在彼此相處時,要彰顯並擴展這份恩典,便不足為奇了。

柯貝爾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6/13/2021 羅14:17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和合本)

國,吃喝——basileia是指「統治」,強調統治者和祂子民之間的關係。神的國不是指一個地方,而是一種關係;只要有神兒女的地方,就可找到神的統治和權柄,所強調的是永恆性和將來的產業。

世上的國所關切的是現在的需要,「吃喝」描繪的是沉溺在「以不斷的索取來滿足自己」的生命態度,相信努力工作和運氣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即使他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頂多只在過程中獲得暫時的滿足感,一旦到手了就會發現所擁有的快樂不過如此。

你可以思考,有些目標在你如願以償後,仍然無法感到滿足和快樂,你會學到這世界所謂的快樂,就是誘惑人去「多得一點」,但其實沒有任何暫時的東西能令人完全滿足。

可惜,我們承認永恆的真理,也想追逐此時吃喝的生活。如果你的生活陷在不斷「要得到」的過程中,是時候該問為什麼了?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神的国通过属神的人降临在地上,通过与神有关系的人实行统治,不是除掉世上的事物,而是赋予短暂有永恒的意义,赋予物质有生命的价值,这也是耶稣基督在人性中短暂一生的目的。

耶稣就是神国在人国中的实现,将公义、和平和圣灵这些世上没有的东西带进世界,放入人心,每一个与耶稣连结的人,虽然仍然生老病死,虽然仍然吃喝嫁娶,但却不是为了这些活着。

神的国在人的心中,工作就变成事奉,婚姻就变成见证,宗教就变成信仰,关系就变成使命,苦难就变成试炼,得到是为了给予,感恩是为了施恩,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6/14/2021 羅14:17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和合本)

公義、和平、並喜樂——神的國,是神在服事祂的人心中掌王權統治的地方。這國與世界有截然不同的觀點。這世界提供你的是有動作的動詞:奔波、全速推拉、必須得到;神給你的是:美好、穩定、不慌不忙。

dikaiosyne、eirene、chara,或許你無法記住這些字,但要記得它們是禮物,不需要用努力或強求追逐賺取,而且它們存到永遠。公義,是從罪咎感中得到釋放,與造物主恢復美好關係;和平,是神塗抹我們的敗壞後,讓我們與祂有和好關係,這份和諧也會流淌到其他人際關係上;喜樂,是做對我和對世界都正確的事,感受到神喜悅我。以上,全是世界無法提供的。

在神的國度裡,你可以聆聽祂說的每一句話,你的靈魂找到勞碌奔波的世界無法給你的寧靜與和諧。

當你終於停下疲累的追逐,發現過去那個世界不再具吸引力時,你才是真正享受生命。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靠努力得到的比不上靠恩典得到,最好的东西都一定不是靠努力得着的,而是上天赏赐的,基督徒不是努力去拼去赚,而是努力去爱去给,我们所需要天父自然会供应我们。

永远不要把目标和目的地定位在世上的事物,那样我们赔上了一切,也赚不到多少。上帝给我们的能力是为了让我们做能力以内的事情,上帝没有给我们的能力是为了让我们靠神经历能力以外的神迹。

敬畏神是智慧,倚靠神是捷径,与其作强大的自己,不如依靠强大的上帝,与其证明自己,不如见证上帝,人生的价值不取决于我们得到多少荣耀,而取决于我们见证了上帝多少荣耀。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1/17/2022 羅14:17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

公義、和平,喜樂——這世界好像跑步機,而站在跑步機上的你需要一直跑、一直追,不能停下來。地上的世界給你的是勞碌奔波、全速衝刺、必須要得到;神的國卻截然不同,從這節經文中可以看到,神要給你的是美好、穩定、不慌不忙。

Dikaiosyne、eirene、chara,或許你無法記住這些字,但要記得,你不需要努力賺取,它們是神所賜下的禮物,且將存到永遠。

公義,是讓你從罪疚感中得到釋放,重新與造物主建立美好的關係;和平,是神塗抹我們的敗壞,讓我們得以享受與他之間的和平,同時也流淌到其他人際關係上;喜樂,則是隨從聖靈生活行動所自然產生的結果,神喜悅我們。

從世界的跑步機下來吧!只有神的國才能真正滿足你心靈深處的渴望。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基督徒的动力和能力是源自我们在神里面得到的安息,我们停留在神里面享受的平安越多,我们越能在世界中本能地应付各种压力和意外,不是靠能力和恐惧争抢,而是靠信心和平安领受。

基督徒的目标就是从世界进入神的国,让神的国降临在我们身上,也就是唯独让神在我们的生命中掌权,而驱散罪疚、恐惧、贪欲、苦毒等所有在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中产生负面影响的权柄。

所以耶稣让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其他的一切神都必按时供应我们,但我们却总是向神祈求这个世界中的满足和虚荣,结果就是我们既得不到这个世界也得不到神。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羅馬書14章1-12節

5/20 羅馬書14章1-12節: 講義(徐興緯弟兄)

堅強與軟弱信徒的彼此接納

14:1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

14:2 有人信百物都可喫.但那軟弱的、只喫蔬菜。

14:3 喫的人不可輕看不喫的人.不喫的人不可論斷喫的人.因為 神已經收納他了。

14:4 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14:5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14:6 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喫的人、是為主喫的、因他感謝 神.不喫的人、是為主不喫的、也感謝 神。

14: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14:8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14:9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

14:10 你這個人、為甚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 神的臺前。

14:11 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

14:12 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 神面前說明。

一. 前言

1. 新約中的一個主要主題是,罪能摧毀教會以及犯罪者的屬靈和道德的健康。書信中到處都有關於需要在教會中不斷根除罪惡的命令和禁令。這是教會管教和自律的目的。定期舉行的聖餐不僅有助於我們記住耶穌為我們死,也是提醒每個基督徒“應當自己省察”(林前 11:28)、省察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有什麼需要認罪的、棄絕的、並為罪請求赦免。

2. 保羅給哥林多教會有關自律的勸勉:“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林前 5:7-8)。在他給哥林多教會的後書中,他懇求道,“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 神、得以成聖”(林後 7:1)。

3. 但很明顯的,罪並不是教會屬靈健康和合一的唯一危險。雖然它們本身不算是罪,但某些態度和行為會破壞團契和果效,並嚴重損壞整個教會歷史上許多基督徒的工作、見證,和合一。這些問題都是由於基督徒彼此在聖經中既沒有命令也沒有禁止的事情上的分歧造成的。它們是個人喜好和歷史傳統的問題,若強加於他人時,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混亂、衝突、惡意、良心傷害,和不和諧。

4. 即使在小型教會中,年齡、教育程度、成熟度、個性,以及文化和宗教背景也常常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成員可能來自長期的福音派。一些家庭可能具有嚴格的律法主義傳統,而另一些家庭則具有相當的開放和自由。一些成員可能已經習慣了高度的禮拜儀式,而另一些成員則習慣於在很大程度上非嚴謹組織而是自發的崇拜。有些人可能已經聽過福音並接觸聖經教導多年,而另一些人可能只是最近才聽到真正的福音,只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有些人可能已經從異教、邪教、自由新教、羅馬天主教、猶太教、無神論人文主義,或僅僅是宗教冷漠中信主的。

5. 正好與一些注重教會成長的領袖所堅持的相反,這種多元性可以加強一個地方的會眾,提醒教會本身,並向他們周圍的世界見證耶穌基督的大能,將各種不同的人綁在真正和深厚的合一的團契中。主並沒有計劃將祂的教會分成一百個品種,按照個人的偏好和沒有依據的聖經傳統。但很明顯地,未救贖的肉體和撒旦很容易利用會眾內部的多元性來製造分裂和不和,甚至仇恨和敵意。

6. 保羅始終關注的是,每個基督徒都深切渴望“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 4:3),並渴望“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西3:14)。我們的主表達了同樣的渴望在祂的“新的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在大祭司的祈禱中,祂代表那些因信而屬於祂的人向祂的父表達了關切,“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17:20-21)。

7. 保羅在羅14:1-15:13中提到面對合一的一個特別危險,就是很容易發生在他所指的堅強的人和軟弱的人、信心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明白和享受在基督裡自由的人和那些仍然感到受到某些宗教和文化禁忌和習俗的束縛或威脅的人(這些禁忌和習俗在他們來到基督面前已經根深蒂固了)之間。

8. 在早期教會中,許多信了基督的猶太人不能放棄他們從小就沉浸在儀式方面的律法和習俗,尤其是神自己在舊約下制定的儀式和禁令。例如,他們仍然感到有壓力要遵守摩西飲食律法,嚴格遵守安息日,甚至在聖殿中獻祭,因為這些都是真神吩咐的。

9. 另一方面,許多轉信基督的外邦人曾經深陷於異教的儀式和敬拜假神的習俗中,他們對任何稍微與這些邪惡有關的事物感到厭惡。例如,許多外邦人無法吃被獻給異教神明,然後在市場上出售的肉。

10. 其他信徒,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明白並行使了他們在基督裡的自由。成熟的猶太信徒意識到,在基督新約之下,摩西律法的禮儀要求不再有效。成熟的信主的外邦人信徒知道拜偶像是一種屬靈的邪惡,但不影響可能用於拜偶像的任何物質(例如肉類)。

11. 那些仍然受到他們以前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強烈影響的人在信心上是軟弱的,因為他們不了解自己在基督裡的自由。

12. 另一方面,那些堅強的人常常面臨誘惑,將他們在基督裡的自由推向極限,生活在道德禮節的邊緣,看看他們能走多遠而不真正犯罪。軟弱的人會受到相反的誘惑。他們非常害怕犯下某些宗教的罪行,以至於他們用一些自設的限制將自己圍起來。

13. 獲得釋放的信徒很容易認為他的律法主義的兄弟過於刻板和狹窄,對主沒有任何用處。另一方面,律法主義者傾向於認為他獲得釋放的兄弟過於自由和毫無紀律,無法有效地事奉基督。這是不合一的根源。

14. 在本段經文中(羅馬書 14:1-12),使徒對兩種類型的信徒和兩種態度都有建議,但他的第一個建議是針對堅強的信徒,因為他們在信心上比較堅固。在這兩個群體中,堅強的信徒具備在理解上和被人理解方面有更好的能力。因此他對他們說,【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

15. 【接納】(accept) 這個詞在希臘文是一個命令。換句話說,保羅不只是隨便提議,而是命令堅強的信徒要【接納】軟弱的信徒。

16. 此處的【信心軟弱】不是論到屬靈上的信靠或信心,而是指對福音信息的真理不甚了解。這顯然是當保羅警戒歌羅西人“只要你們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西1:23)時,他所表達的意思。

17. 根據以上所述,顯然保羅不是教導在教義或道德上的妥協。在這方面,他嚴厲地警告加拉太人,“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 1:8)。例如,他不是在談論猶太教徒,就是那些滲透入教會的猶太人,堅持認為外邦人不接受割禮就不能來到基督面前,並且猶太人和外邦人的信徒都必須遵守摩西律法(徒 15:5)。他所談論的的是信徒,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對理解和活出他們在耶穌基督裡的真正【信心】都很【軟弱】。

18. 這樣的信徒需要被屬靈成熟的人完全和親切地【接納】。並不是說信徒永遠不應該與仍然受某種宗教約束所捆綁的基督徒討論在基督裡的自由,而是不應該在這種場合中,對不成熟但真誠的意見作出判斷,【不要(與他們)辯論所疑惑的事】。

19. 耶穌最嚴厲的警告之一是反對任何“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人。對祂來說,最好是“把大磨石栓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這世界有禍了,因為將人絆倒。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太 18:6-7)。因此,當主在接下去的經文(太18:8-10)中既是對那屬靈的基督徒說話,也是說關於他的話:

18:8倘若你一隻手、或是一隻腳、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你缺一隻手、或是一隻腳、進入永生、強如有兩手兩腳、被丟在永火裡。 18:9 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把他剜出來丟掉.你只有一隻眼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的火裡。 18:10 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

20. 這種誇張的不言而喻的道理的意思是,對於一個面臨地獄的非信徒來說,罪必須得到嚴厲的處理。但這個原則仍然可以應用在從地獄中搶救出來的信徒。罪是嚴重的,需要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來阻止它。

21. 加拉太各教會遭受了來自律法主義的猶太教徒的相當大的難處,保羅警告這些教會,“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 5:13-15)。

22. 使徒提醒以弗所的長老們說:“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 20:35)。他對加拉太教會中成熟的信徒發出了譴責和警戒。譴責是:“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堅強]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軟弱的]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 6:1)。換句話說,那些目前很堅強的人並非不可能受誘惑使他們變為軟弱。用稍微不同的話,他對哥林多信徒給了同樣的建議:“ 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 10:12)。

23. 無論我們有什麼屬靈的力量,都是因為在主裡面和從主而來的。當我們變得驕傲和自滿時,主可能會適當地收回一些祂的能力和祝福,來提醒我們每個信徒在他自己裡面是多麼的軟弱。

24. 屬靈的成熟是一個連續的成長過程,目的是要進步,直到主來接我們去與祂同在。在約翰的第一封書信中,他稱讚處於不同屬靈成熟程度的信徒,稱他們為“父老”、“少年人”,和“小子”。他提醒所有人,他們的屬靈力量來自他們對神的認識和住在他們裡面的祂的話語(約壹 2:13-14)。

25. 我們必須注意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段經文中對使用神的頭銜和名字可以互換,這是對基督神性最清晰的教導之一。在第3節中,保羅提到【神】,在第4節中,他提到【主】,在第6節中,他三次提到【主】和兩次提到【神】,而在第8節中,祂三次提到【主】,以及在第9節中,他特別提到【基督】是【主】。

26. 在羅馬書14:2-12中,保羅為所有信徒(無論堅強者還是軟弱者)提供了他們都應該【接納】其他信徒的四個理由。他們應該彼此【接納】,因為神接納他們(2-3節),因為主扶持每個信徒(4節),因為主對每個信徒都有主權(5-9 節),而且因為只有主會審判每個信徒(10-12節)。


二. 神接納他們(14:1-3)

14:1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

14:2 有人信百物都可喫.但那軟弱的、只喫蔬菜。

14:3 喫的人不可輕看不喫的人.不喫的人不可論斷喫的人.因為 神已經收納他了。

1. 所有信徒都應該接納其他信徒的第一個理由是【神已經收納他了】。

2.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這個人顯然是一個比較堅強和成熟的基督徒。他感激並運用他在基督裡的自由。自由的第一個例子是基督徒有權利【百物都可吃】。

3. 耶穌基督新約的福音不包括任何儀式或飲食的規定,無論是按照摩西律法的還是其它的規定。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第一封信中寫道:“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或作又叫人戒葷〕就是 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提前 4:1-3)。

4. 彼得在開始他的使徒事工幾年後,仍然不敢吃舊約律法宣告為禮儀上不潔淨的動物。主在異像中三次向他顯現,使彼得相信“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10:15-16)。神藉著異象給彼得一個更大的教導是,“無論什麼人(包括外邦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徒10:28)。

5. 如前所述,一些外邦信徒,就像一些猶太人一樣,為了吃某些食物的問題而煩惱,但原因不同。由於與他們以前所信的宗教有關的拜偶像和不道德的行為,他們覺得不能吃肉或任何其它被用作供奉異教神靈的食物。像彼得一樣,他們在這些事情上仍然是在屬靈上軟弱。因此,一些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基督徒,【只吃蔬菜】,不吃他們認為被偶像玷污的肉。

6. 雖然保羅在第2-3和6節只提到“吃”,但他在第17和21節的評論表明一些信徒對“喝”酒也有類似的擔憂。這方面可能應用在參加過異教節慶的外邦人身上,例如羅馬酒神節(Roman bacchanalia),其特點是性的縱酒宴樂。

7. 在第3節中,保羅發出了兩個禁令。第一個禁令是對堅強的人,他對他們說,【喫的人不可輕看不喫的人[軟弱的]】。【輕看】帶有一個強烈蔑視的意思,將某人視為完全一文不值,什麼都不是,或一無所有。 這並不只是不喜歡或不尊重,而是完全不屑和憎惡。那個時代的許多猶太人【輕看】所有外邦人,而許多希臘人和羅馬人也有類似的看法,稱某些人為野蠻人。

8. 在羅馬或其它地方的早期教會中,許多真正的基督徒似乎不太可能以最偏激的態度【輕看】某些其他的信徒。但只需要一個極端分子就可以破壞整個會眾。古往今來,教會一直被那些自認為自己比別人屬靈的人所困擾。

9. 保羅的第二個禁令是對軟弱的人:【不喫的人不可論斷喫的人】。與【輕看】一樣,【論斷】一詞在原文中具有分離和孤立的基本含義。在法律的意義上,它指的是判定被告人有罪。

10. 在這節經文中,【輕看】和【論斷】基本上是同義詞。在這兩種情況下,一種人鄙視另一種與他不同的人,兩者都是錯誤的。堅強者輕蔑地認為軟弱者是墨守成規的自以為是,軟弱者則認為堅強者至少是不負責任的,還可能是品行不端的。

11. 雖然【神已經收納他了】這些字直接跟在【吃的人】(堅強的人)後面,但上下文清楚表明神的【收納】(accepted)既應用於堅強者也可以應用於軟弱者,也就是說可以應用於【百物都可吃】的人和【只吃蔬菜】的人。保羅的觀點是,如果神自己不以為這些事情是一個問題,那麼任何祂的兒女有什麼權利這樣做呢?如果堅強者和軟弱者都被主同等接納與與主相交,這兩種信徒的互不接納就是罪惡的傲慢。


三. 主扶持每個信徒(14:4)

14:4 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1. 所有信徒應該接納其他信徒的第二個理由是【主能使他站住】。一個在非教義或道德的事上“堅強”的信徒,並且這些事是在聖經中既沒有命令也沒有禁止的,與“軟弱”的信徒一樣需要神的幫助。從某方面來看,我們都是軟弱的,因為我們擁有的每一個善良和正直都是神賜給我們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智慧或努力的產物。

2. 但殘留在我們肉體裡的影響常常引誘在基督裡自由的信徒,使他們認為律法主義者是如此的死板和自以為義,以至於他們不僅犧牲了很多個人的喜樂,而且限制了他們對主的用處。另一方面,同樣的肉體的影響也誘使律法主義者認為在基督裡自由的信徒以自我為中心,生活不檢點,因此不能有效地事奉主。

3. 保羅對這些傾向很清楚,他用尖銳的反問來面對這兩個群體,【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你們中間任何人,無論是成熟的還是不成熟的,受過良好教育或未受過良好教育的,【竟(敢)論斷別人的僕人】,尤其是一位與你們同為耶穌基督的僕人?一個信徒對其他信徒個人的評估,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在主面前的地位。

4. 保羅所指的或許是哥林多教會中一些愛好批評的人,他寫道,“我被你們論斷(檢查, examined)、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無罪,acquitted)。但判斷(examine)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passing judgment)、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 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 4:3-5)。

5. 每個信徒【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就是耶穌基督。就宗教傳統和偏好而言,每個信徒,無論強弱,都會通過神的審判,因為主並不考慮這些事情。保羅說到每一個信徒【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6. 保羅在本書信的前頭(羅 8:33-34)提出類似的反問。他問,“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為我們祈求”。他在8章的最後兩節經文繼續說,“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8:38-39)。

7. 耶穌自己也曾向那些屬於祂的人保證,“我又賜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8)。猶大書末了的祝福也反映了這一應許,提醒信徒“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 神”(猶大書 24)。

8. 希伯來書的作者證實,“凡靠著他(基督)進到 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 7:25)。保羅宣告他的信心,“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而彼得保證,我們“這因信蒙 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 1:5)。

9. 在基督(彌賽亞)降臨之前的許多世紀,詩人以同樣的信心宣稱,“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因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詩篇91:1, 4, 11)。確實,主會扶持祂自己的人。


四. 主對每個信徒都有主權(14:5-9)

14:5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14:6 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喫的人、是為主喫的、因他感謝 神.不喫的人、是為主不喫的、也感謝 神。

14: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14:8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14:9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

1. 所有信徒應該接納其他信徒的第三個理由是,主耶穌基督對每個信徒都是至高無上的,有主權的。無論是強是弱,真誠的信徒感到自由或不自由做某些事情都是出於相同的動機:討他的主的喜悅。沒有一個人由於他對前面所討論的那些做法有信念而成為比較屬靈的或比較忠心的。這樣,“堅強”不是屬靈的同義詞,“軟弱”也不是屬肉體的同義詞。羅馬教會的問題,就像在那以後的許多教會一樣,是一些信徒在該做或不該做的事上認為自己更屬靈,而其他人則更屬肉體。保羅在這幾節經文中,以及在前後文中(羅14:1-15:13)主要的目的,是要糾正那些錯誤的、分裂的,和破壞性的信徒的觀念。

2. 保羅所舉的第一個例子與某些日子的宗教意義和遵守有關。他繼續對堅強和軟弱的信徒講話,指出【有人】(弱者)【看這日比那日強】,而另【有人】(強者)【看日日都是一樣】。

3. 對猶太人而言,這【日】不僅是指安息日(一週的第七天,安息和敬拜的日子),而且還指其它一些受到尊崇和特別被遵守的日子和節期。一些異教也尊崇某些日子或節期。

4. 就像可不可以吃某些食物一樣,軟弱的猶太基督徒仍然強烈地依戀猶太教的特殊日子,並感到不能不遵守。另一方面,軟弱的外邦人想盡可能遠離他以前信異教時的特殊日子,因為它們與敬拜偶像和不道德的行為有關聯。

5. 保羅勸誡歌羅西的信徒:“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西 2:16)。他沒有建議放棄或遵循這些習俗,而是提醒他的讀者這些都是不重要的。這些“只是將來之事的影兒,但實質是屬於基督的”(西 2:17)。

6. 在這方面,保羅對加拉太教會所說的話就嚴厲得多了,因為一些信徒正在回到他們曾經認為已經擺脫了的習俗和儀式。他問道,“怎麼還要歸回那懦弱無用的小學、情願再給他作奴僕呢。你們謹守日子、月分、節期、年分”(加拉太書 4:9-10)。

7. 希伯來書的作者向我們保證,外邦人和猶太人都是如此,“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 神的子民存留”(來 4:9)。但這是未來的安息日,我們只有在天堂時才會享受和慶祝。就我們目前這世上的生活而言,保羅堅持要不要遵守安息日或任何其它日子,【只是個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8. 【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在NASB譯本中被翻成“each man be fully convinced in his own mind”,意思就是各人在他的“頭腦”裡要確信。

9. 在這種情況下,“頭腦”顯然包括理智,思維,和良心,就是我們最深的信念和動機。在神面前,這不是守不守這些【日】的問題,而是為什麼要守的問題。真誠軟弱的弟兄的【守日】,【是為主守的】。真誠堅強的弟兄的【吃】,【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再者,軟弱的信徒【不吃,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

10. 在聖經沒有明文規定或禁止的事情上,違背良心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良心代表了我們真正認為是正確的。因此,違背我們的良心就是做我們認為是錯誤的事情。雖然一個行為或做法本身可能沒有罪,但對於那些在自己的“頭腦”中確信這是錯誤的,並產生內疚的人來說,它被視為有罪。

11. 然而,試圖將我們個人的信念強加於他人也是有罪的,因為這樣做,我們會引誘他們違背自己的良心。因此,保羅發出雙重命令:不要為了遷就另一個信徒的良心而妥協自己的良心,也不要試圖引導另一個信徒為了遷就你的良心而妥協他的良心。

12. 正如已經提到的,更大的責任是在堅強的信徒身上,因為他對聖經的了解更多,理解力也更成熟。保羅因此嚴厲地警告堅強的基督徒,“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若有人見你這有知識的、在偶像的廟裡坐席、這人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放膽去喫那祭偶像之物麼。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林前8:9-12)。為自己,他繼續說話,“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喫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 8:13)。

13. 保羅站在公會(在耶路撒冷猶太人的最高會議)面前,他宣稱,“弟兄們、我在 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到今日”(徒23:1)。鑑於剛剛引用的哥林多前書和他所寫的許多其它書信,保羅不僅承認他從未犯了與自己良心妥協的罪,而且他在導致其他信徒與他們自己的良心妥協也是無罪的。

14. 這就是他接下來要強調的原則:【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在整本聖經中,沒有比要過聖潔的生活和順服耶穌基督至高無上的主權有更大的呼召。

15. 堅強者和軟弱者都不是【為自己活】,也不是【為自己死】,同樣的道理,他們都是為主而活,都是為主而死。我們為其他信徒所做的,不只是為他們的緣故,也是為我們主的緣故,因為,無論【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基督是我們共同的主,我們共同的掌權者;因此,我們所做的一切,甚至到我們臨死時,都應該討祂的歡喜,並榮耀我們至高無上的救主和主。

16. 我們完全屬於基督,因為我們 “是重價買來的”(林前 6:20; 7:23),他用自己的血為我們的救贖付出了代價(弗 1:7; 西 1:14)。保羅囑咐以弗所的長老們“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 20:28)。

17. 在最完整的意義上,保羅毫不含糊地宣稱,我們【總是主的人】,並且【因此基督死了,又復活】,祂【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否認耶穌基督在任何信徒生命中的主權,就是顛覆祂釘十字架和復活的全部工作、能力,和目的。

18. 身為真正愛主、事奉主,並且在祂的話語中受過良好教導的真正信徒,我們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堅持認為一個人可以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但不能接受祂為主,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祂的死不僅是為了拯救我們,也是為了擁有我們,不僅是為了讓我們擺脫罪惡,而且是為了使我們成為祂自己的奴僕。雖然早期的教會充分感激和讚美基督是救世主,但他們最早和最普遍的承認是“耶穌是主”。

19. 只有當祂再來時,基督才會被世人普遍承認為至高無上的主,屆時“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腓 2:11),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17:14; 19:16)。但祂不是等到那時才成為主。祂已經是“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提6:15)。


五. 只有主會審判每個信徒(14:10-12)

14:10 你這個人、為甚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 神的臺前。

14:11 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

14:12 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 神面前說明。

1. 所有信徒應該接納其他信徒的第四個理由是,只有主才有資格審判每個信徒。如果每個信徒都只屬於主,如果“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8-9 節),保羅就問,你為什麼(信心軟弱的,3節)【論斷(你的)兄弟呢】?或者你為什麼(信心堅強的,3節)【輕看(你的)兄弟呢】?

2. 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人“扮演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神的子民彼此論斷和輕看是特別不可原諒的。

3. 基督徒的工作是事奉主,而不是自以為義地論斷其他信徒。這等於篡奪了主的主權。相反的,我們所關心的應該是自己受主的審判,因為【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審判)台前。

4. 當我們與所有其他信徒一起,站在主的【(審判)台前】,“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 3:13-15)。

5. 使徒談到自己(林前 4:1-5):

4:1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 神奧秘事的管家。

4:2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4:3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

4:4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

4:5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 神那裡得著稱讚。

6. 保羅引用以賽亞書45: 23來強調他對信徒論斷的辯論,提醒他的讀者,聖經寫道:“『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憑我起誓)』”(腓 2:10-11)。

7. 我們的責任不是論斷、輕看、批評,或以任何方式貶低我們在基督裡的弟兄姐妹中的任何一個人。我們的主不會要求我們為他人的罪和缺點交賬,而是【我們各人都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


靈修教材: 羅馬書查經資料
羅馬書14章13-23節

6/10 羅馬書14章13-23節: 講義(龍漢泉弟兄)

彼此建造

2.1 不要絆倒別人 (14:13-15)

14:13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14:14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14:15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

13『所以』

本節一開始的『所以』就連接到前面所談論的事情。前一段提到教會內發生彼此論斷、輕看的事,令人難過,給魔鬼留地步,使基督的身體受到虧損。所以保羅進一步說明如何相處的道理。

13節一開始的『所以』是針對什麼而言?本段和前一段有什麼關係?

『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保羅勸勉他們不要『彼此論斷』,因為『論斷』很可能會絆倒人。『論斷』一詞是法律用語,指的是判定被告人有罪。換句話說,論斷人的就是站在一個法官(審判者)的立場,宣告別人的罪狀。『再』表示羅馬教會裡面有弟兄們正在發生這樣的衝突,如14:1-12提到的,所以保羅要他們不要再繼續彼此論斷。

論斷是什麼意思?和絆倒人有什麼關係?當時的羅馬教會有這樣的事情嗎?

我是否有時候也會論斷(審判)別人?我曾經因此絆倒弟兄姐妹嗎?

『絆腳stumbling block』就是路上突起的石頭,人不小心碰到就會跌倒。這裡指一個人的言語或動作,不論有意還是無意,使人跌倒。例如你在聊天當中無意中說了一句話,旁邊有人聽見以為你是針對他/她說的,因此覺得受了傷害,甚至離開教會。『跌人obstacle, hindrance』就是路上的攔阻,使人無法前行。譬如你做了一件事讓人跌倒退後,就是擺了一個障礙物在人前面。其實這裡『絆腳』和『跌人』是指著同樣的事情,造成同樣的結果。無論無意或有意,使人跌倒就必須負起責任。既然論斷弟兄可能會絆倒人,就不應該去作。『寧可定意rather decide, determine』表示這是我們自己決定要不要做的一件事,不是被強迫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

絆腳、跌人是什麼意思?你覺得在教會裡面什麼樣的事會絆腳、跌人?

我們願意像保羅所說的『定意』不做這種事嗎?有什麼困難嗎?

14『憑著主耶穌…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

『憑著主耶穌』原來的意思是被耶穌所說服。保羅曾是虔誠的法利賽人,嚴格遵守飲食律,從小就被教導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參彼得的例子。徒10:13-14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喫。彼得卻說、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喫過。)但耶穌將真理啟示他,所以保羅自己確信,所有的食物本來都是潔淨的。因為萬物都是神所創造的,而神所造的都是好的。今天的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等症狀則是因為身體由於先天(基因)或後天(生活習慣)的原因,已經被破壞了。以致於造成有些食物對某些人變得有害,不再能隨意食用。

『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潔淨』在猶太人的律法中有兩種意義。一個是我們前面說的律法裡面的飲食律,就是規定哪些食物是潔淨,可以吃的;哪些食物是不潔淨,不可以吃的。(參利11。例如11:3-7凡蹄分兩瓣、倒嚼的走獸,你們都可以吃。但那倒嚼或分蹄之中不可吃的乃是:駱駝-因為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沙番-因為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 兔子-因為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豬-因為蹄分兩瓣,卻不倒嚼,就與你們不潔淨。)另一個意義就是禮儀上的潔淨。例如婦人生產,得大痲瘋等,就不潔淨,必須經過特定的步驟才能潔淨。(參利12-15。例如12:2-4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她就不潔淨七天,像在月經污穢的日子不潔淨一樣。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婦人在產血不潔之中,要家居三十三天。她潔淨的日子未滿,不可摸聖物,也不可進入聖所。12:6-7滿了潔淨的日子,無論是為男孩是為女孩,她要把一歲的羊羔為燔祭,一隻雛鴿或是一隻斑鳩為贖罪祭,帶到會幕門口交給祭司。祭司要獻在耶和華面前,為她贖罪,她的血源就潔淨了。這條例是為生育的婦人,無論是生男生女。)而本段所談論的潔淨,從上下文來看,顯然是指著飲食律而言。若有人信心不夠,以為某些食物是不潔淨的,當他吃的時候,良心受到責備,結果對於他而言就真的變成不潔淨了。意即他的良心責備他,以為自己犯罪,做了違背神旨意的事,以致於失去了主裡面的平安與喜樂。

潔淨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與律法的規定有衝突嗎?

為什麼『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我今天在飲食上是否也有這種顧慮?

15『因食物叫弟兄憂愁grieve, hurt』

所以保羅說我們要小心,不要絆倒這樣的弟兄。這是由於那些軟弱的弟兄看到你凡物都吃,內心就有疑惑﹕該定你有罪(論斷)呢,還是跟著你去行,而違背自己良心的標準呢?這就是保羅所說,『因食物叫弟兄憂愁』。憂愁可以翻譯為受傷(hurt),這裡有跌倒的意思,也就是靈命受到損傷。你若叫弟兄跌倒就不是按著愛心行事了。他更警告他們說,基督愛這些軟弱的弟兄,為了他們而死,我們怎麼可以為了吃東西而叫他們跌倒犯罪呢?不但沒有建立他們,反而敗壞了他們的信心。

『憂愁』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因食物叫弟兄憂愁?

我曾經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嗎?我曾經因別的事叫弟兄憂愁嗎?


2.2 要分辨事情的輕重 (14:16-19)

14:16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14:17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14:18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14:19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16『善被人毀謗spoken of as evil』

你對食物有正確的知識,使你在基督裡有真正的自由,這是一件好(善good)事。但要小心,不可因此自高自大,輕看那些知識不足的人。(參14:3 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因為知識會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才可以造就人(林前8:1)。所以保羅說:『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雖然你認為凡物都可吃,但在某些環境下,必須顧到軟弱弟兄的感覺,否則你可能因你的食物使人敗壞,以致別人攻擊甚至毀謗你的行為。

『善』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善怎麼會被人毀謗呢?

17『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神的國就是神掌權的地方,所以從原則上來說,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是神國的一份子。保羅進一步說明在神眼中,食物其實無關緊要。因為在神的國裡,吃什麼、喝什麼一點都不重要,進神國也不是靠著吃喝。但吃喝若讓人跌倒,就不合宜。神國的特點不在於飲食的事,乃在於『公義』,就是裡面完全沒有罪惡,可以讓神的義彰顯出來;『和平』,就是平安,即與神與人保持和睦、正確的關係,沒有結黨紛爭的事情;『並聖靈中的喜樂』,就是生活裡面靠著聖靈滿有喜樂。平安與喜樂是基督徒的特徵,公義使基督徒在世如明光照耀,因為我們是天國的子民,有天國的榮耀彰顯在我們身上。可惜今天很多時候我們對吃喝的興趣與熱誠遠遠超過天國裡的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神的國是什麼?我嚮往神的國嗎?和基督徒有什麼關係?

神看重的是什麼?保羅為什麼特別提到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我的生活中有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嗎?

18『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

『這幾樣』即上一節的『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保羅的意思是說,你如果看重這些事情,就是服事基督,因為基督的旨意就是要我們活出這樣的生活。一個人的生活中表現出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也必定是一個讓人羨慕的人生。所以保羅說如此行就能討神的喜悅,並得到人的稱讚(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這幾樣事是什麼事?如何在這幾樣事上服事基督?

為什麼這樣的服事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你有這樣的服事嗎?


19『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what makes for peace and for mutual upbuilding』

本節開始的『所以』,表明是承接前段而來,就是對應於前面說的和平與絆腳。和睦就是和平、平安(peace)。保羅在此下一個結論—我們應該努力追求兩件事:一是竭力和眾人和睦相處,不要再彼此批評論斷,因為這是天國所重視的事。其次就是要彼此扶持建立,而不是給對方放下絆腳跌人之物。換句話說,我們生活的焦點應該轉移,不在吃喝上,而在神國上;不在人身上,乃在神身上。

19節的『所以』和前面有什麼關係?是針對什麼而言?

和睦的事是什麼?彼此建立德行的事是什麼?我們應如何追求?

2.3 要追求和睦,彼此建立 (14:20-23)

14:20不可因食物毀壞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14:21無論是喫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纔好。

14:22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14:23若有疑心而喫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喫、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那我們要如何追求和睦,彼此建立呢?首先就是不可毀壞神的工程。

20『毀壞神的工程destroy the work of God』

就是破壞神的教會。我們是靈石,被神建造成為靈宮(彼前2:5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所以使弟兄跌倒就是毀壞神的工程了。

他再次警告那些有足夠知識的人,不要因食物使神的教會受虧損。這裡毀壞神的工程的意思就是因食物叫人跌倒。這是前面所說的這些信心堅強的人,相信凡物都是潔淨的,就隨意吃,不顧及信心軟弱之人的良心,結果在飲食的事上叫對方跌倒。(參23節及14:3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他特別強調這是罪(evil, wrong)。

神的工程是什麼?什麼叫毀壞神的工程?

教會裡有這種事嗎?我們是否曾經犯過這種錯誤呢?

21『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纔好good』

所以他說無論是喫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纔好。這裡的『好good』原文在句首,乃是針對前一節的『罪evil』而言。意即如果你因食物叫弟兄跌倒,就是做一件惡事;但如果你為了不叫弟兄跌倒而不吃這些食物,則是一件善(好)事。

22『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keep between yourself and God』

這裡的信心從上下文可以看出,乃是指對於飲食方面的信心,意即你相信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這句話從下文也可以看出,乃是說要在神面前保持這樣的信心,意即你在神面前可以按著自己的信心的大小決定吃什麼,喝什麼(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what he approves)。但若有別人在場,就要顧到對方的信心。

這裡的信心是什麼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是什麼意思?

我對食物的信心是什麼?是否認為有些東西可以吃,有些不能吃?為什麼?

就當在神面前守著是什麼意思?我是按照這樣的信心行事嗎?

『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這個原則適用在每一個信徒身上。換句話說,一個基督徒在聖靈的帶領下,行事為人不受良心的責備,就是一個有福的人。因此對那些信心軟弱的人,保羅也警告他們在飲食的時候要小心。一個標準就是不自責。這裡的自責有定罪(condemn)的意思,和下一節有連帶關係。

23『因為他喫、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這裡所說的罪乃是內心產生罪惡感,失去平安。你若對某些食物有疑心,不知是否該吃,那就最好不吃。因為你若存疑心而吃,就犯罪了,因為你的良心在指控你。這裡的信心不是指我們對神的信心,乃是指對某事當不當做的信心,是根據你從聖經所得的光照和良心的指引所產生,對自己當如何行事為人的信心。你如果做事不是按照這個信心去作的話,就有罪了。所以保羅最後說『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因為你的內心會產生罪惡感,失去從基督來的平安。

為什麼『能不自責、就有福了』?這是我生活的準則嗎?

為什麼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這裡的信心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罪是什麼意思?我有這樣的經歷嗎?

今天的查經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決定要改變/遵行哪些事嗎?



14:13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14:14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14:15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

14:16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14:17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14:18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14:19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14:20不可因食物毀壞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14:21無論是喫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纔好。

14:22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14:23若有疑心而喫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喫、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NIV

13 Therefore let us stop passing judgment on one another. Instead, make up your mind not to put any stumbling block or obstacle in the way of a brother or sister.

14 I am convinced, being fully persuaded in the Lord Jesus, that nothing is unclean in itself. But if anyone regards something as unclean, then for that person it is unclean.

15 If your brother or sister is distressed because of what you eat, you are no longer acting in love. Do not by your eating destroy someone for whom Christ died.

16 Therefore do not let what you know is good be spoken of as evil.

17 F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a matter of eating and drinking, but of righteousness, peace and joy in the Holy Spirit,

18 because anyone who serves Christ in this way is pleasing to God and receives human approval.

19 Let us therefore make every effort to do what leads to peace and to mutual edification.

20 Do not destroy the work of God for the sake of food. All food is clean, but it is wrong for a person to eat anything that causes someone else to stumble.

21 It is better not to eat meat or drink wine or to do anything else that will cause your brother or sister to fall.

22 So whatever you believe about these things keep between yourself and God. Blessed is the one who does not condemn himself by what he approves.

23 But whoever has doubts is condemned if they eat, because their eating is not from faith; and everything that does not come from faith is sin.[c]


Footnotes
c. Romans 14:23 Some manuscripts place 16:25-27 here; others after 15:33.


ESV

13 Therefore let us not pass judgment on one another any longer, but rather decide never to put a stumbling block or hindrance in the way of a brother.

14 I know and am persuaded in the Lord Jesus that nothing is unclean in itself, but it is unclean for anyone who thinks it unclean.

15 For if your brother is grieved by what you eat, you are no longer walking in love. By what you eat, do not destroy the one for whom Christ died.

16 So do not let what you regard as good be spoken of as evil.

17 F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a matter of eating and drinking but of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and joy in the Holy Spirit.

18 Whoever thus serves Christ is acceptable to God and approved by men.

19 So then let us pursue what makes for peace and for mutual upbuilding.

20 Do not, for the sake of food, destroy the work of God. Everything is indeed clean, but it is wrong for anyone to make another stumble by what he eats.

21 It is good not to eat meat or drink wine or do anything that causes your brother to stumble.[c]

22 The faith that you have, keep between yourself and God. Blessed is the one who has no reason to pass judgment on himself for what he approves.

23 But whoever has doubts is condemned if he eats, because the eating is not from faith. For whatever does not proceed from faith is sin.[d]


Footnotes
c. Romans 14:21 Some manuscripts add or be hindered or be weakened

d. Romans 14:23 Some manuscripts insert here 16:25–27


NASB

13 Therefore let’s not judge one another anymore, but rather [i]determine this: not to put an obstacle or a stumbling block in a brother’s or sister’s way.

14 I know and am convinced [j]in the Lord Jesus that nothing is [k]unclean in itself; but to the one who thinks something is [l]unclean, to that person it is [m]unclean.

15 For if because of food your brother or sister is hurt, you are no longer walking in accordance with love. Do not destroy with your choice of food that person for whom Christ died.

16 Therefore do not let what is for you a good thing be [n]spoken of as evil;

17 f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eating and drinking, but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and joy in the Holy Spirit.

18 For the one who serves Christ in this way is acceptable to God and approved by other people.

19 So then we pursue the things [o]which make for peace and the building up of one another.

20 Do not tear down the work of God for the sake of food. All things indeed are clean, but they are evil for the person who eats [p]and causes offense.

21 It is good not to eat meat or to drink wine, or to do anything by which your brother or sister stumbles.

22 The faith which you have, have [q]as your own conviction before God. Happy is the one who does not condemn himself in what he approves.

23 But the one who doubts is condemned if he eats, because his eating is not from faith; and whatever is not from faith is sin.


Footnotes

i. Romans 14:13 Lit judge

j. Romans 14:14 Lit through

k. Romans 14:14 I.e., ceremonially unclean; lit common

l. Romans 14:14 I.e., ceremonially unclean; lit common

m. Romans 14:14 I.e., ceremonially unclean; lit common

n. Romans 14:16 Lit blasphemed

o. Romans 14:19 Lit of peace and the things of the building up

p. Romans 14:20 Lit by offense

q. Romans 14:22 Lit according to yourself


靈修教材: 羅馬書查經資料
2/27/2023 羅14:23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羅14:23)

罪——保羅所理解的信心, 包括順服——對神有信心之人, 就會順服神。沒有順服的信心是矛盾的,因為信心不是接受一套觀念,乃是涵蓋了人的情感、思想和行動。

簡而言之,沒有所謂「僅只在思想上認同」的信心。希臘文化把認知理解、命題式的教義宣告為信心,但希伯來式的信心是——全人全心對準神的旨意。不是一刻鐘的悔改,而是人生方向的改變——踏上一條嶄新之路,從此向着盼望前行。

想當然,這條嶄新之路可能坑坑窪窪的,不好走。路途上,我們會疲勞、困惑、甚至作出錯誤的決定。然而,無論過程如何,這條路就是一生只向着同一個方向前進,改往其他方向就是罪。

無論當代的文化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只要在順服主的旨意上妥協,就是背離信心。

想一想,你在什麼事上妥協於當代的文化價值觀?是理性主義?物質主義?還是功利主義?請記住,任何妥協,亦或是折衷之法,都是罪。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凡是不能付诸实施的信仰都是自我慰藉和精神寄托,不会改变今生也不能改变永生,还会让人嘲笑我们的信仰并质疑我们所信的神。

因为我们信的神是信实守约降生为人的神,所以当我们不能将所信的道应用在生活中时,就是不顺服神和没有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

罪不只是违背律法,做错什么,罪更指没有勇气将所相信的表达在行动中,该做的却没有做,因此认罪就是改变行动的方式和方向。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7月13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祂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 (聖經羅馬書 4 章 17 節)
  
亞伯拉罕為甚麼這樣信靠神?照世人的眼光看來,亞伯拉罕到了這麼大的年齡,是不能再有作父親的希望了; 但是神卻在他還沒有一些生子的兆頭以先,就叫他「多國的父」了;神既這樣說,亞伯拉罕就這樣信。

這就是信心;信心就是相信擁護神所說的。信心舉步的時候,彷彿前面全是空虛;但是腳一踏上去,就立即發見底下有一塊穩固的磐石了。

神說你有甚麼,你就信你有甚麼;這樣,神必將你所信的給你。── 碎錦(Curmbs)

你應當甘心樂意地過著信心的生活,不要羨慕別的。雖然你看見你外面的燈光都熄滅了,天上的星光也蒙蔽了,四圍剩下的只是黑暗和危險, 但是你還該歡喜快樂,因為知道神在你內心仍給你留下屬靈的燦爛── 信心點燃的明燈。── 阿伯漢(Thomas C. Upham)

時候已經到了,你不該再棲息懷疑的木竿上了,走出你自以為安全的巢窩來,披上信心的翅翼罷;小鳥兒必須出來學習飛了。學習的時候, 牠深怕自己會跌下去,可是事實上並沒有跌 ── 牠的翅膀支住了牠。

讀者啊!只要信靠神,「你必要站住」(聖經羅馬書 14 章 4 節)。你也許要說:「我這樣軟弱的人,未必會得著能力罷!」神說: 「你會」。你也許要說:「我這易受誘惑、易於降服的天性,未必會得著勝利吧!」神說:「你會」。你也許要說:「我這怯懦震顫的心魂, 未必會得著安寧罷!」神說:「你會」。

神既這樣說過,你當然不能以神為說謊的!祂說過了,難道會不去作嗎?所以如果你已經得到了神一句話 ── 一個確實的允許 ── 你就當絲毫不疑完完全全地信任祂,因為你不只有一句確實的話,你也有一位說這話的信實的主。── 費極斯(J.B.Figgis)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