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別狂傲!

死亡,別狂傲!
陳志宏牧師《福音神學講道法》課程四頁講章範例

過去三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的疫情席捲全世界,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繼續肆虐,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現在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鎖國、封城、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新冠肺炎短期內帶來大量人口死亡的恐懼、害怕。

其實即使沒有新冠肺炎,我們還是有可能罹患其他疾病,即使我們都沒有罹患任何疾病,我們還是會隨著年紀的老邁,我們身體許多器官的功能就開始退化、衰敗,然後漸漸地身體越來越虛弱,有一天還是要面對死亡的大限。人人都有一死,幾乎沒有例外,除了聖經記載以諾與神同行,上帝就把他取去;還有以利亞是乘旋風昇天外,古今中外無論是多麼偉大的君王、聖賢、英雄、豪傑、智慧出眾的人、富可敵國的人…,最後還是免不了一死。一個人不論再怎麼成功、有能力,最後還是必須向死亡俯首稱臣,沒有辦法勝過死亡。

死亡的權勢雖然席捲全世界,人人都在死亡的陰影下過生活。不過約翰福音十一章卻告訴我們一個帶給人盼望的好消息,就是耶穌是生命的主,祂已經勝過死亡的權勢,祂已經把死亡踐踏在祂的腳底下。而我們這些願意信靠耶穌的人,我們也已經得著復活、永生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滿有信心地這樣宣告:死亡,別狂傲!你是主耶穌的手下敗將!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地查考約十一1-44這段經文。

一、 聖經中的困境—拉撒路瀕臨死亡,耶穌卻延遲前來醫治

約十一1-3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這段經文一開始提到大家所熟悉的一對姊妹,馬大與馬利亞,她們和她們的弟弟拉撒路是耶穌的好朋友,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時,常常路過伯大尼馬大與馬利亞的家,接受她們的款待,與她們有美好的團契關係。當拉撒路生病時,馬大與馬利亞立刻委託人去找耶穌,告訴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雖然她們沒有直接提出要求,卻暗示了她們希望耶穌趕快到她們家裏去,因為她們知道拉撒路在耶穌眼中的地位,也相信耶穌會重視這份感情而立刻趕到伯大尼,而且耶穌一來,拉撒路就會得到醫治。可是幾天後當耶穌姍姍來遲時,兩姊妹分別都表達了她們的遺憾,說耶穌如果早一點到達的話,拉撒路就不會死了 (十一21、32)。

當主耶穌得知拉撒路病的消息,他有甚麼反應呢?約十一4-7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耶穌在收到訊息後,祂對拉撒路的病,作出兩個評論,並故意選擇「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十一6)。祂的第一個評論就是:最終這病不至於死 (約十一4)。第二個評論是:這個過程會讓上帝得榮耀,也會讓上帝的兒子得榮耀。

約翰福音的作者再一次肯定耶穌對馬大、馬利亞、拉撒路的愛之後,卻說耶穌沒有立刻起身前往伯大尼去,反而多等了兩天。我們需要留意的是,拉撒路的死其實並不是由耶穌的遲延所造成的 (彷彿耶穌只要迅速動身拉撒路就不用死似的)。因為當耶穌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 (約十一17)。意思是即使當耶穌接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立刻啟程,一分一秒都沒耽延,當他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應該已經死了兩天。

既然耶穌立刻出發和晚兩天出發,當他抵達伯大尼的時候,拉撒路同樣都已經去世了,那為什麼耶穌要選擇多等兩天才出發呢?這一點很可能與猶太人對死亡的觀念有關。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人相信人死後三天之內,靈魂會留在屍體附近,希望再進到身體裏;不過,等到第四天屍體開始腐爛,靈魂就會離去。所以當主耶穌要人把擋住墳墓的石頭挪開時,「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約十一39) 馬大此刻覺得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活了。所以對猶太人而言,他們都清楚知道拉撒路真的已經徹底死亡了,耶穌不是把一個靈魂還有可能回到身體的人救活。拉撒路復活真的是從完全的死亡、不可逆的死亡中復活,主耶穌擁有勝過死亡的能力,祂是復活的主,祂是生命的主!

二、 世界上的困境—我們為痛苦的遭遇、環境向神發出呼求的聲音,神卻沒有立刻行動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來進一步思考「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這句話,不知道當你聽到或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有什麼想法與感受?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個想法,一個愛主的人是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的,因為既然他(她)那麼愛主,那麼上帝應該會保守他(她)免於一切的疾病。特別當我們聽到一些很愛主的基督徒、特別是傳道人罹患比較嚴重的疾病,或者發生意外事故,我們是否或多或少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主阿!為什麼這麼愛主的同工、這麼愛主的弟兄姊妹會生這樣的病或遭遇這樣的事呢?

就以這一次新冠肺炎為例,一開始的第一個月新加坡有5個感染群,其中有兩個是教會,分別是新加坡基督生命堂和神召會恩典堂。神召會恩典堂出現18起病例,包括教會主任牧師趙克文。趙克文牧師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時,他還是透過網路發文來牧養教會,以及與外界互動,他在教會的官網寫到,在2月7日新加坡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DORSCON)」升級到橙色前,教會領袖即已展開防疫準備工作;13日公布神召會確診第一批病例時,隨即停止所有聚會和活動。恩典堂不是沒有積極的採取防疫措施,但是他們教會仍舊被新冠肺炎襲擊,成為新加坡罹患新冠肺炎最多人的群體。

有時候有些基督徒會有些迷思,就是認為基督徒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如果基督徒生病或遭遇意外事件,要嘛就是這些基督徒不夠愛主,所以上帝沒有保護他們;要嘛就是上帝能力不夠,無法保護信靠祂的兒女。不過我們從約翰福音十一章有關拉撒路生重病的例子,我們知道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而且即使是很嚴重的病,生病的人仍舊是主所愛的人。

這段聖經也讓我們看到上帝有時候好像遲到了。對馬大和馬利亞而言,她們所認識的耶穌是一位愛她們全家人的夫子,她們也知道耶穌絕對有能力醫病,但是,她們發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耶穌不提早來?為什麼要讓所愛的人死亡?她們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

我們有時候也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當我們為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的痛苦、艱難的環境向上帝禱告,向上帝發出呼求的聲音,但是我們覺得上帝卻沒有立刻採取行動。許多基督徒經年累月地為著某些特殊的需要來禱告,或許是為了家人可以信主,為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可以改善,為了不孕禱告,為了上帝所預備的那一位人生伴侶可以出現禱告,已經禱告好長一段時間,可是總感覺上帝的動作慢吞吞的,等了半天都看不到上帝對我們禱告、呼求的回應。好啦,有時候上帝後來好像有採取一些行動,但是好像太遲了、來不及了。

三、 聖經中的出路/恩典—主耶穌宣告祂是復活、祂是生命,祂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

拉撒路死了四天後,主耶穌終於來到伯大尼。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耶穌,與耶穌展開一番對話。馬大見到耶穌的時候,第一句話是:「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馬大算是說得很客氣了,而且她接下來的話語顯示她從來沒有懷疑過耶穌與上帝之間有特殊的關係,也相信耶穌的禱告必蒙上帝垂聽 (十一22)。馬大與耶穌的對話顯示出她不明白耶穌與她對話的真正意義。她雖然相信有復活,但那是將來的事情。後來當耶穌真的要叫拉撒路復活時,馬大甚至反對打開拉撒路的墓穴。馬大所說的話就顯明了她真正的想法: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生了 (十一39)。馬大對復活真理的體認,與當時猶太人的信仰一樣,認為復活的盼望在未來才得以實現。馬大相信主耶穌若早點來,拉撒路就不會死,這是過去式的信心;她也相信在末日拉撒路會復活,這是未來式的信心;但是馬大卻無法相信拉撒路等一下立刻會復活,她缺乏現在式的信心。對馬大而言,上帝好像是昔在、未來永在,但卻不是今在的上帝。

接下來輪到馬利亞出場了 (十一28),這時耶穌尚未進到村落中,聽到馬大說耶穌叫她,馬利亞就從屋裏匆匆跑出去見耶穌。馬利亞看到耶穌之後,她只說了一句話:「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十一32) 馬利亞和她的姊姊馬大一樣,抱怨耶穌聽到消息時沒有立刻趕回來醫治拉撒路,以至於她所愛的弟弟死了,她非常難過與失望,並且哭了起來。《和合本》只翻譯成「哭」字,可能會讓人覺得她雖然難過,但哭得還算平靜;不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指的是嚎啕慟哭和叫喊,馬利亞周圍的人也同樣在哭喊著。如果我們有參加過華人傳統的喪葬儀式,我們會看到類似的場景,死者的家人有些時候會哭得呼天搶地、悲痛欲絕。

當耶穌看到馬利亞和親友哭成一團時,耶穌一開始的反應是「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十一33下),此處的「悲歎」與「憂愁」兩字,表達的都是非常激動的情感。「悲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是:「像馬一樣的發出哼哼的鼻息聲」,意指耶穌極其氣憤。耶穌一開始沒有哭,祂第一個情緒反應是憤慨和厭惡。這是很奇怪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耶穌非常生氣,因為這種情景本來可以不必存在的,祂氣魔鬼把死亡引入這個世界,讓許多人的家庭生活被死亡破壞,這令祂非常憤怒。

耶穌的第二個情緒反應是:「耶穌哭了」,這也是聖經中最短的一節經節。耶穌與哀哭的人同哭!祂能感受到世人在死亡陰影下的悲痛。這個動詞的時態是過去式,表達了一種確定的行動,也就是「耶穌的眼淚湧流出來」。耶穌感受到馬利亞與馬大的痛苦,在那個時刻,祂的眼淚真摯地表達了祂內心的情感。約翰福音的作者加了眉批說,猶太人也看見耶穌愛的流露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十一36)

接下來偉大的時刻到了,當有人協助把擋在墳墓門口的大石頭滾開後,「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十一41-44)在那一刻,主耶穌對另外兩位說話:天上的上帝和陰間的人。首先,祂的聲音到達天庭,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謝謝你垂聽了我的禱告。」這意謂祂之前就已經禱告過,現在祂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感謝天父上帝,即使禱告的那一刻尚未看見事情成就。

故事的高潮出現在十一43,耶穌“大聲”呼叫「拉撒路,出來!」耶穌的聲音不僅直達一具屍體,也下到已逝者靈魂所在的世界,吩咐一個靈魂回到一具屍體裡,使兩者重新結合。我們很難想像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當眾人向那幽暗的洞口望去時,他們看到有東西在移動,然後看到一個纏著繃帶的屍體,費力地爬出洞口。這是多麼恐佈、嚇人、卻又是奇妙的一刻!

拉撒路從墳墓中出來,對於這群在旁觀看的猶太人一定是非常震撼的一幕。拉撒路就這樣全身緊緊裹著,站在耶穌跟前。耶穌當然會對他說話,群眾的反應很可能是驚慌地後退。如果我們熟悉舊約的律法,就會知道死人是不潔淨的,有誰會走向這個死了四天的拉撒路的屍體呢?馬大嗎?馬利亞嗎?耶穌深愛拉撒路,衪很可能是第一個走上前去擁抱衪這位好朋友的人。耶穌經常都接觸那些“不可接觸的”(太八3,九20),這是眾所周知的。耶穌吩咐人把裹屍布解開 (約十一44)。拉撒路又再重新活過來,死亡已被奪去它的的利器。眾人的信心得以建立,他們就可以信靠耶穌乃是父上帝所差來的。子已經彰顯了父的榮耀,並在此過程中,子自己,就是父所差來的那一位,也得著榮耀 (約十一40)。

四、 世界上的出路/恩典—主耶穌是生命的主,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也擁有復活的生命

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但即使主所愛的人生病了,上帝豐盛的慈愛還是與祂所愛的人同在。新加坡神召會恩典堂的趙克文牧師說,當他被確診罹患新冠肺炎,被安置到隔離病房接受治療時,在寂靜的病房裡,他能更警覺和有意識的去聆聽上帝的聲音。主在許多問題上向他說話,其中之一是要「儆醒並祈禱」。

當趙克文牧師在隔離病房禱告時,他看到上帝在教會弟兄姊妹當中大有能力地運行,在那段他住院的期間,他看見上帝在弟兄姐妹之間,激起「前所未有的」禱告和謙卑;眾人對上帝有更深的信靠和順服,彼此以實際行動相互服事,領袖之間更加合一,這些都是聖靈才能辦得到的事。他驚歎於上帝奇妙的作為,並以這群主內家人為榮。在趙克文牧師罹患新冠肺炎十天之後,他收到醫院給他的好消息,他第二次的病毒檢測結果也是陰性,他已經痊癒,可以出院了!

當然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不是每一個罹患疾病的人,上帝最後都醫治他。也不是每一個已經死亡的基督徒,我們禱告之後,主耶穌都叫他從死裡復活。不過我們要再進一步問問題,在約翰福音十一章,主耶穌叫這位拉撒路從死裡復活,請問這位拉撒路現在在那裡呢?後來還是死了,對不對?可見在這個世界上病得醫治、甚至從死裡復活並不是我們最重要、最終極的關懷,對世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永恆的歸宿在那裡,因為與永恆比較起來,在世界上短短的幾十年、一百年實在算不得什麼!

有關「耶穌哭了」的原因,英國的大衛・鮑森牧師認為除了主耶穌深深地同理馬大、馬利亞的哀傷的情緒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同情拉撒路而哭。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若能把人從墳墓裡召喚出來,和家人團聚,一定很美。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每一場葬禮中,那有多美好!但是讓我們從神兒子的角度來思想:祂要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進入這個罪惡、疾病、痛苦的世界。拉撒路是一個屬神的人一這個名字的含意是「神所愛的人」,而拉撒路當然也愛神。他現在不受世上苦難的侵害,但耶穌卻必須把他帶回世間。因此,大衛・鮑森認為祂是為拉撒路而哭。把一個人帶回這世界是一件糟糕的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很可能我們從來沒有像大衛・鮑森一樣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拉撒路復活的意義,但是大衛・鮑森這樣的想法是有聖經根據的,保羅在腓一23「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提到另外一個拉撒路,那個拉撒路死後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而財主要求上帝讓拉撒路復活回去向他的兄弟作見證,可是上帝並沒有同意。因為那個拉撒路如果復活,他又要重新過乞丐的生活。

我今年3/14到台中參加華神校友陳淑女教師的追思禮拜,因為她是台灣信義會的傳道人,和我是同一個宗派。陳淑女校友在2018年8月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經過一年半的治療,還是於2020年2月29日安息主懷,享年54歲。在追思禮拜中聽幾位同工的分享,深深感受到她對彰化、雲林一帶百姓的愛,也見證她像一粒落在土裡死了的麥子,卻結出許多子粒來。

追思禮拜還有一點和今天信息有關的見證,陳淑女校友的大姪女分享她自己禱告的經歷,她原本大有信心地禱告,期待她的淑女姑姑可以從死裡復活、見證上帝的大能。不過禱告兩天後,上帝感動她,她的姑姑不想復活,因為與上帝同在好得無比,她不想回來。這個姪女不放棄,還是禱告上帝,要上帝勸她姑姑回來。然後上帝讓她看到一幕景象,主耶穌用充滿慈愛憐憫的面容迎接陳淑女校友,主耶穌按著她姪女的禱告,問她是否願意回到世上,陳淑女校友回頭看看她的姪女,然後搖搖頭。過了幾天當她姪女在聚會禱告敬拜時,她看見天父上帝在快樂地彈吉他、唱詩歌,她的淑女姑姑也在快樂地彈吉他,她就很驚訝,姑姑什麼時候學會彈吉他。隔幾天家庭聚會時,上帝又讓她又看到一幕景象,她的淑女姑姑與天父上帝在一片大草原一起玩耍,玩得好快樂。真的,就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在天上與主同在是好的無比,陳淑女校友已經回到天家,回到永恆愛的家!從某個角度來看,上帝真不公平,上帝那麼早就把她接回到天上享福,而我們還需要在這個充滿苦難、罪惡的世界繼續奮鬥、努力,上帝真是偏心!祂真是疼惜陳淑女校友,她現在也不用戴口罩,也不用去想如果新冠肺炎的疫情萬一惡化,教會要停止聚會該怎麼辦?順便提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安息主懷,不要禱告叫我復活,我會跟天父上帝說,我不要回來。

主耶穌在世上行了很多神蹟,約翰福音只記載了七個神蹟,但這七個神蹟是約翰福音的作者特別挑選的,因為每個神蹟都是一個特別的記號。拉撒路復活的神蹟是約翰福音所記載的第七個神蹟,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神蹟,這個神蹟要告訴我們,耶穌是生命、耶穌是復活。在拉撒路復活這個神蹟中的輸家是死亡,是「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這個事件也預示了耶穌自己的復活。藉著使拉撒路的復活,耶穌兌現了祂的宣稱:「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裹的,都要聽見祂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五28-29)。魔鬼的權勢雖然真實,但卻還是有限度的,牠在死亡上的權柄只不過是暫時的。

使徒保羅在林前十五52-54這樣告訴我們:「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主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就是一個很清楚、明顯的記號,有一天,「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會完全應驗。「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廿一4-5)

我們所信靠的主耶穌是復活的主,是生命的主,而這位復活的主已經將復活的生命賜給我、賜給你、賜給一切信靠祂的人,所以今天我們要如此宣告:新冠病毒別狂傲,雖然你傳播的速度很快、很廣,但是復活的基督已經得勝,祂勝過病毒,勝過死亡,平安的福音要傳得更快、更廣!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祢是復活,祢是生命!祢已經從死裡復活,勝過一切罪惡、死亡權勢的日子。求主幫助我們定睛在祢的身上,讓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大能也在我們裡面運行,好叫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活出愛神、愛人的生命!也幫助我們在祢復活大能的護庇之下,採取謹慎的防疫措施,去關懷我們周圍一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那些還沒有信主、心中充滿懼怕的家人、朋友,讓他們也能夠認識這位復活的主耶穌、賜人永生生命的主耶穌,幫助他們因著信靠耶穌就可以得著永生的盼望,勝過擔憂與懼怕死亡的權勢!我們這樣的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陳志宏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特助
本文轉錄自《中華福音神學院校友會電子報20200430》


靈修教材: 靈光匯集
死亡,別狂傲!

死亡,別狂傲!
陳志宏牧師《福音神學講道法》課程四頁講章範例

過去三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的疫情席捲全世界,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繼續肆虐,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現在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鎖國、封城、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新冠肺炎短期內帶來大量人口死亡的恐懼、害怕。

其實即使沒有新冠肺炎,我們還是有可能罹患其他疾病,即使我們都沒有罹患任何疾病,我們還是會隨著年紀的老邁,我們身體許多器官的功能就開始退化、衰敗,然後漸漸地身體越來越虛弱,有一天還是要面對死亡的大限。人人都有一死,幾乎沒有例外,除了聖經記載以諾與神同行,上帝就把他取去;還有以利亞是乘旋風昇天外,古今中外無論是多麼偉大的君王、聖賢、英雄、豪傑、智慧出眾的人、富可敵國的人…,最後還是免不了一死。一個人不論再怎麼成功、有能力,最後還是必須向死亡俯首稱臣,沒有辦法勝過死亡。

死亡的權勢雖然席捲全世界,人人都在死亡的陰影下過生活。不過約翰福音十一章卻告訴我們一個帶給人盼望的好消息,就是耶穌是生命的主,祂已經勝過死亡的權勢,祂已經把死亡踐踏在祂的腳底下。而我們這些願意信靠耶穌的人,我們也已經得著復活、永生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滿有信心地這樣宣告:死亡,別狂傲!你是主耶穌的手下敗將!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地查考約十一1-44這段經文。

一、 聖經中的困境—拉撒路瀕臨死亡,耶穌卻延遲前來醫治

約十一1-3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這段經文一開始提到大家所熟悉的一對姊妹,馬大與馬利亞,她們和她們的弟弟拉撒路是耶穌的好朋友,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時,常常路過伯大尼馬大與馬利亞的家,接受她們的款待,與她們有美好的團契關係。當拉撒路生病時,馬大與馬利亞立刻委託人去找耶穌,告訴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雖然她們沒有直接提出要求,卻暗示了她們希望耶穌趕快到她們家裏去,因為她們知道拉撒路在耶穌眼中的地位,也相信耶穌會重視這份感情而立刻趕到伯大尼,而且耶穌一來,拉撒路就會得到醫治。可是幾天後當耶穌姍姍來遲時,兩姊妹分別都表達了她們的遺憾,說耶穌如果早一點到達的話,拉撒路就不會死了 (十一21、32)。

當主耶穌得知拉撒路病的消息,他有甚麼反應呢?約十一4-7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耶穌在收到訊息後,祂對拉撒路的病,作出兩個評論,並故意選擇「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約十一6)。祂的第一個評論就是:最終這病不至於死 (約十一4)。第二個評論是:這個過程會讓上帝得榮耀,也會讓上帝的兒子得榮耀。

約翰福音的作者再一次肯定耶穌對馬大、馬利亞、拉撒路的愛之後,卻說耶穌沒有立刻起身前往伯大尼去,反而多等了兩天。我們需要留意的是,拉撒路的死其實並不是由耶穌的遲延所造成的 (彷彿耶穌只要迅速動身拉撒路就不用死似的)。因為當耶穌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 (約十一17)。意思是即使當耶穌接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立刻啟程,一分一秒都沒耽延,當他抵達伯大尼時,拉撒路應該已經死了兩天。

既然耶穌立刻出發和晚兩天出發,當他抵達伯大尼的時候,拉撒路同樣都已經去世了,那為什麼耶穌要選擇多等兩天才出發呢?這一點很可能與猶太人對死亡的觀念有關。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人相信人死後三天之內,靈魂會留在屍體附近,希望再進到身體裏;不過,等到第四天屍體開始腐爛,靈魂就會離去。所以當主耶穌要人把擋住墳墓的石頭挪開時,「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約十一39) 馬大此刻覺得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活了。所以對猶太人而言,他們都清楚知道拉撒路真的已經徹底死亡了,耶穌不是把一個靈魂還有可能回到身體的人救活。拉撒路復活真的是從完全的死亡、不可逆的死亡中復活,主耶穌擁有勝過死亡的能力,祂是復活的主,祂是生命的主!

二、 世界上的困境—我們為痛苦的遭遇、環境向神發出呼求的聲音,神卻沒有立刻行動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來進一步思考「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這句話,不知道當你聽到或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有什麼想法與感受?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個想法,一個愛主的人是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的,因為既然他(她)那麼愛主,那麼上帝應該會保守他(她)免於一切的疾病。特別當我們聽到一些很愛主的基督徒、特別是傳道人罹患比較嚴重的疾病,或者發生意外事故,我們是否或多或少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主阿!為什麼這麼愛主的同工、這麼愛主的弟兄姊妹會生這樣的病或遭遇這樣的事呢?

就以這一次新冠肺炎為例,一開始的第一個月新加坡有5個感染群,其中有兩個是教會,分別是新加坡基督生命堂和神召會恩典堂。神召會恩典堂出現18起病例,包括教會主任牧師趙克文。趙克文牧師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時,他還是透過網路發文來牧養教會,以及與外界互動,他在教會的官網寫到,在2月7日新加坡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DORSCON)」升級到橙色前,教會領袖即已展開防疫準備工作;13日公布神召會確診第一批病例時,隨即停止所有聚會和活動。恩典堂不是沒有積極的採取防疫措施,但是他們教會仍舊被新冠肺炎襲擊,成為新加坡罹患新冠肺炎最多人的群體。

有時候有些基督徒會有些迷思,就是認為基督徒不會生病或不應該生病,如果基督徒生病或遭遇意外事件,要嘛就是這些基督徒不夠愛主,所以上帝沒有保護他們;要嘛就是上帝能力不夠,無法保護信靠祂的兒女。不過我們從約翰福音十一章有關拉撒路生重病的例子,我們知道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而且即使是很嚴重的病,生病的人仍舊是主所愛的人。

這段聖經也讓我們看到上帝有時候好像遲到了。對馬大和馬利亞而言,她們所認識的耶穌是一位愛她們全家人的夫子,她們也知道耶穌絕對有能力醫病,但是,她們發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耶穌不提早來?為什麼要讓所愛的人死亡?她們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

我們有時候也很難接受耶穌的拖延,當我們為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的痛苦、艱難的環境向上帝禱告,向上帝發出呼求的聲音,但是我們覺得上帝卻沒有立刻採取行動。許多基督徒經年累月地為著某些特殊的需要來禱告,或許是為了家人可以信主,為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可以改善,為了不孕禱告,為了上帝所預備的那一位人生伴侶可以出現禱告,已經禱告好長一段時間,可是總感覺上帝的動作慢吞吞的,等了半天都看不到上帝對我們禱告、呼求的回應。好啦,有時候上帝後來好像有採取一些行動,但是好像太遲了、來不及了。

三、 聖經中的出路/恩典—主耶穌宣告祂是復活、祂是生命,祂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

拉撒路死了四天後,主耶穌終於來到伯大尼。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耶穌,與耶穌展開一番對話。馬大見到耶穌的時候,第一句話是:「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馬大算是說得很客氣了,而且她接下來的話語顯示她從來沒有懷疑過耶穌與上帝之間有特殊的關係,也相信耶穌的禱告必蒙上帝垂聽 (十一22)。馬大與耶穌的對話顯示出她不明白耶穌與她對話的真正意義。她雖然相信有復活,但那是將來的事情。後來當耶穌真的要叫拉撒路復活時,馬大甚至反對打開拉撒路的墓穴。馬大所說的話就顯明了她真正的想法:拉撒路已經死透了,不可能復生了 (十一39)。馬大對復活真理的體認,與當時猶太人的信仰一樣,認為復活的盼望在未來才得以實現。馬大相信主耶穌若早點來,拉撒路就不會死,這是過去式的信心;她也相信在末日拉撒路會復活,這是未來式的信心;但是馬大卻無法相信拉撒路等一下立刻會復活,她缺乏現在式的信心。對馬大而言,上帝好像是昔在、未來永在,但卻不是今在的上帝。

接下來輪到馬利亞出場了 (十一28),這時耶穌尚未進到村落中,聽到馬大說耶穌叫她,馬利亞就從屋裏匆匆跑出去見耶穌。馬利亞看到耶穌之後,她只說了一句話:「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十一32) 馬利亞和她的姊姊馬大一樣,抱怨耶穌聽到消息時沒有立刻趕回來醫治拉撒路,以至於她所愛的弟弟死了,她非常難過與失望,並且哭了起來。《和合本》只翻譯成「哭」字,可能會讓人覺得她雖然難過,但哭得還算平靜;不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指的是嚎啕慟哭和叫喊,馬利亞周圍的人也同樣在哭喊著。如果我們有參加過華人傳統的喪葬儀式,我們會看到類似的場景,死者的家人有些時候會哭得呼天搶地、悲痛欲絕。

當耶穌看到馬利亞和親友哭成一團時,耶穌一開始的反應是「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十一33下),此處的「悲歎」與「憂愁」兩字,表達的都是非常激動的情感。「悲歎」這個字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是:「像馬一樣的發出哼哼的鼻息聲」,意指耶穌極其氣憤。耶穌一開始沒有哭,祂第一個情緒反應是憤慨和厭惡。這是很奇怪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耶穌非常生氣,因為這種情景本來可以不必存在的,祂氣魔鬼把死亡引入這個世界,讓許多人的家庭生活被死亡破壞,這令祂非常憤怒。

耶穌的第二個情緒反應是:「耶穌哭了」,這也是聖經中最短的一節經節。耶穌與哀哭的人同哭!祂能感受到世人在死亡陰影下的悲痛。這個動詞的時態是過去式,表達了一種確定的行動,也就是「耶穌的眼淚湧流出來」。耶穌感受到馬利亞與馬大的痛苦,在那個時刻,祂的眼淚真摯地表達了祂內心的情感。約翰福音的作者加了眉批說,猶太人也看見耶穌愛的流露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十一36)

接下來偉大的時刻到了,當有人協助把擋在墳墓門口的大石頭滾開後,「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十一41-44)在那一刻,主耶穌對另外兩位說話:天上的上帝和陰間的人。首先,祂的聲音到達天庭,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謝謝你垂聽了我的禱告。」這意謂祂之前就已經禱告過,現在祂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感謝天父上帝,即使禱告的那一刻尚未看見事情成就。

故事的高潮出現在十一43,耶穌“大聲”呼叫「拉撒路,出來!」耶穌的聲音不僅直達一具屍體,也下到已逝者靈魂所在的世界,吩咐一個靈魂回到一具屍體裡,使兩者重新結合。我們很難想像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當眾人向那幽暗的洞口望去時,他們看到有東西在移動,然後看到一個纏著繃帶的屍體,費力地爬出洞口。這是多麼恐佈、嚇人、卻又是奇妙的一刻!

拉撒路從墳墓中出來,對於這群在旁觀看的猶太人一定是非常震撼的一幕。拉撒路就這樣全身緊緊裹著,站在耶穌跟前。耶穌當然會對他說話,群眾的反應很可能是驚慌地後退。如果我們熟悉舊約的律法,就會知道死人是不潔淨的,有誰會走向這個死了四天的拉撒路的屍體呢?馬大嗎?馬利亞嗎?耶穌深愛拉撒路,衪很可能是第一個走上前去擁抱衪這位好朋友的人。耶穌經常都接觸那些“不可接觸的”(太八3,九20),這是眾所周知的。耶穌吩咐人把裹屍布解開 (約十一44)。拉撒路又再重新活過來,死亡已被奪去它的的利器。眾人的信心得以建立,他們就可以信靠耶穌乃是父上帝所差來的。子已經彰顯了父的榮耀,並在此過程中,子自己,就是父所差來的那一位,也得著榮耀 (約十一40)。

四、 世界上的出路/恩典—主耶穌是生命的主,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也擁有復活的生命

主所愛的人還是有可能生病,但即使主所愛的人生病了,上帝豐盛的慈愛還是與祂所愛的人同在。新加坡神召會恩典堂的趙克文牧師說,當他被確診罹患新冠肺炎,被安置到隔離病房接受治療時,在寂靜的病房裡,他能更警覺和有意識的去聆聽上帝的聲音。主在許多問題上向他說話,其中之一是要「儆醒並祈禱」。

當趙克文牧師在隔離病房禱告時,他看到上帝在教會弟兄姊妹當中大有能力地運行,在那段他住院的期間,他看見上帝在弟兄姐妹之間,激起「前所未有的」禱告和謙卑;眾人對上帝有更深的信靠和順服,彼此以實際行動相互服事,領袖之間更加合一,這些都是聖靈才能辦得到的事。他驚歎於上帝奇妙的作為,並以這群主內家人為榮。在趙克文牧師罹患新冠肺炎十天之後,他收到醫院給他的好消息,他第二次的病毒檢測結果也是陰性,他已經痊癒,可以出院了!

當然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不是每一個罹患疾病的人,上帝最後都醫治他。也不是每一個已經死亡的基督徒,我們禱告之後,主耶穌都叫他從死裡復活。不過我們要再進一步問問題,在約翰福音十一章,主耶穌叫這位拉撒路從死裡復活,請問這位拉撒路現在在那裡呢?後來還是死了,對不對?可見在這個世界上病得醫治、甚至從死裡復活並不是我們最重要、最終極的關懷,對世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永恆的歸宿在那裡,因為與永恆比較起來,在世界上短短的幾十年、一百年實在算不得什麼!

有關「耶穌哭了」的原因,英國的大衛・鮑森牧師認為除了主耶穌深深地同理馬大、馬利亞的哀傷的情緒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同情拉撒路而哭。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若能把人從墳墓裡召喚出來,和家人團聚,一定很美。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每一場葬禮中,那有多美好!但是讓我們從神兒子的角度來思想:祂要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回到這世界,然後再死一次,祂等於召喚一個人進入這個罪惡、疾病、痛苦的世界。拉撒路是一個屬神的人一這個名字的含意是「神所愛的人」,而拉撒路當然也愛神。他現在不受世上苦難的侵害,但耶穌卻必須把他帶回世間。因此,大衛・鮑森認為祂是為拉撒路而哭。把一個人帶回這世界是一件糟糕的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很可能我們從來沒有像大衛・鮑森一樣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拉撒路復活的意義,但是大衛・鮑森這樣的想法是有聖經根據的,保羅在腓一23「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提到另外一個拉撒路,那個拉撒路死後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而財主要求上帝讓拉撒路復活回去向他的兄弟作見證,可是上帝並沒有同意。因為那個拉撒路如果復活,他又要重新過乞丐的生活。

我今年3/14到台中參加華神校友陳淑女教師的追思禮拜,因為她是台灣信義會的傳道人,和我是同一個宗派。陳淑女校友在2018年8月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經過一年半的治療,還是於2020年2月29日安息主懷,享年54歲。在追思禮拜中聽幾位同工的分享,深深感受到她對彰化、雲林一帶百姓的愛,也見證她像一粒落在土裡死了的麥子,卻結出許多子粒來。

追思禮拜還有一點和今天信息有關的見證,陳淑女校友的大姪女分享她自己禱告的經歷,她原本大有信心地禱告,期待她的淑女姑姑可以從死裡復活、見證上帝的大能。不過禱告兩天後,上帝感動她,她的姑姑不想復活,因為與上帝同在好得無比,她不想回來。這個姪女不放棄,還是禱告上帝,要上帝勸她姑姑回來。然後上帝讓她看到一幕景象,主耶穌用充滿慈愛憐憫的面容迎接陳淑女校友,主耶穌按著她姪女的禱告,問她是否願意回到世上,陳淑女校友回頭看看她的姪女,然後搖搖頭。過了幾天當她姪女在聚會禱告敬拜時,她看見天父上帝在快樂地彈吉他、唱詩歌,她的淑女姑姑也在快樂地彈吉他,她就很驚訝,姑姑什麼時候學會彈吉他。隔幾天家庭聚會時,上帝又讓她又看到一幕景象,她的淑女姑姑與天父上帝在一片大草原一起玩耍,玩得好快樂。真的,就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在天上與主同在是好的無比,陳淑女校友已經回到天家,回到永恆愛的家!從某個角度來看,上帝真不公平,上帝那麼早就把她接回到天上享福,而我們還需要在這個充滿苦難、罪惡的世界繼續奮鬥、努力,上帝真是偏心!祂真是疼惜陳淑女校友,她現在也不用戴口罩,也不用去想如果新冠肺炎的疫情萬一惡化,教會要停止聚會該怎麼辦?順便提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安息主懷,不要禱告叫我復活,我會跟天父上帝說,我不要回來。

主耶穌在世上行了很多神蹟,約翰福音只記載了七個神蹟,但這七個神蹟是約翰福音的作者特別挑選的,因為每個神蹟都是一個特別的記號。拉撒路復活的神蹟是約翰福音所記載的第七個神蹟,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神蹟,這個神蹟要告訴我們,耶穌是生命、耶穌是復活。在拉撒路復活這個神蹟中的輸家是死亡,是「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這個事件也預示了耶穌自己的復活。藉著使拉撒路的復活,耶穌兌現了祂的宣稱:「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裹的,都要聽見祂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五28-29)。魔鬼的權勢雖然真實,但卻還是有限度的,牠在死亡上的權柄只不過是暫時的。

使徒保羅在林前十五52-54這樣告訴我們:「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主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就是一個很清楚、明顯的記號,有一天,「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會完全應驗。「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廿一4-5)

我們所信靠的主耶穌是復活的主,是生命的主,而這位復活的主已經將復活的生命賜給我、賜給你、賜給一切信靠祂的人,所以今天我們要如此宣告:新冠病毒別狂傲,雖然你傳播的速度很快、很廣,但是復活的基督已經得勝,祂勝過病毒,勝過死亡,平安的福音要傳得更快、更廣!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祢是復活,祢是生命!祢已經從死裡復活,勝過一切罪惡、死亡權勢的日子。求主幫助我們定睛在祢的身上,讓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大能也在我們裡面運行,好叫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活出愛神、愛人的生命!也幫助我們在祢復活大能的護庇之下,採取謹慎的防疫措施,去關懷我們周圍一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那些還沒有信主、心中充滿懼怕的家人、朋友,讓他們也能夠認識這位復活的主耶穌、賜人永生生命的主耶穌,幫助他們因著信靠耶穌就可以得著永生的盼望,勝過擔憂與懼怕死亡的權勢!我們這樣的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寶貴的聖名求!阿們!

陳志宏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特助
本文轉錄自《中華福音神學院校友會電子報20200430》


靈修教材: 生命的糧
世人對神愛的反應/不曉得不悔改結局的可怕

財主死後下陰間不是因為他有錢,而是他聽見神的話仍不悔改。這是他為兄弟代求時,透漏出來。很多時候,人總要到發生事情了,才知道它的嚴重性。這不就是現代人的光景,不把主耶穌的救恩當作一回事。生活只一昧追求享樂,但等到離世下陰間時,才發現聖經說的是真的。可惜,到那時候已經沒有機會了。


靈修教材: 四福音耶穌所有的比喻
捨得花錢領人信主

耶穌稱讚不義的管家聰明, 因為他善用金錢結交朋友。好讓他將來被辭職的時候有去處。 這一點是我們基督徒該效法的。
在今生我們肯花錢去帶人信耶穌, 將來在天國裏,他也要出來歡喜迎接我們。
只是他用的是不義的錢財,因為他用的錢不是他自己的錢是主人的錢。 這一點我們不要效法。這部分耶穌教導我們的是,要在最小的事情上忠心。上帝才有可能把屬靈的產業賜給我們。


靈修教材: 四福音耶穌所有的比喻
作神的好管家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09/28/luk-day49/

【經文】路加福音16章1~18節

整個十六章可以分成三個小段落,主要的焦點都在教導門徒憑著智慧,慷慨地處理神所給予的資源。今天我們先看前面兩個小段落,分別是第1~13節與第14~18節。

第一個小段落開始於一個不義管家的比喻,因著自己管理主人錢財的失當,不義管家即將要失業了,為了將來仍有好日子過,他選擇更改欠賬,為以後的生活預作安排。主耶穌透過今世之子和光明之子的對比,以今世之子在屬世物質利益上,比光明之子為屬靈福祉所做的更多,來告訴門徒現今要好好利用神所賜予的金錢與資源,有智慧地進行財務管理。雖然這些錢對將來毫無用處,但我們若能管理好現今世上的錢財,神才會託付真正有價值的事物。這提醒我們應當要有屬神的誠實、恩慈與慷慨。同時,這也顯示我們是否忠心地服事天上的主,將來祂要在我們的財務管理上做出評判。這一小段落帶給我們的反思,今世的錢財根本不屬我們,但是神卻仍要看我們在金錢的管理上,是否有忠心、智慧、慷慨、恩慈,交叉管理並運用;倘若有,將來在天上必得稱讚,且會受託管理天上真正有價值的財寶。

第二個小段落開始於貪愛錢財的法利賽人嗤笑耶穌的教導,這反映出他們的價值觀就是事奉金錢而非事奉神。因為在法利賽人的觀念中,常常把世界上的榮華富貴和良善相連結,認為自己的富足是上帝對自己良善的賞賜,所以,他們可能轉變成追求財富以證實自己的良善,而忘記了神。因此耶穌責罵他們的行為在人面前自稱為義,心中的貪婪正是神所憎惡的拜偶像。耶穌接著指出祂所傳揚的神國福音,與舊約的律法和先知雖是兩個不同的時代,然而,神國裡的價值觀和道德倫理,和舊約的律法與先知並無二致。所以,天地要廢去,律法中的精神卻會保留下來,神國的公民仍須竭力遵行,故以離婚的例子則嚴正提醒我們,正直的品格不論在哪個時代都同樣重要。透過耶穌對法利賽人的指責得知,合神心意的價值觀就存於聖經當中,且沒有任何的更改與妥協。我們成為神的好管家,就要用屬神的價值觀來處理世上財物,以及世上各項生活的抉擇。

【回應】
天父!
我們祈求祢幫助我們看中祢的話語,
知道我們生活、為人、處事都需要依循祢的價值觀而活。
因為我們單屬於祢,敬拜祢,也單單事奉祢。

【禱讀】
路加福音16章13節
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
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財主與拉撒路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1/09/29/luk-day50/

【經文】路加福音16章19~31節

這個比喻並非暗示有錢人會下地獄,貧苦人會上天堂。財主之所以死後在陰間受苦,乃是因他在世上只知宴樂享受,卻沒有好好管理神所賜下的錢財,也沒有存智慧、憐憫的心去善待窮困的人。討飯的乞丐死後得以在亞伯拉罕的懷中,從比喻賦予他的名字,可知他是一個敬虔的人,因為拉撒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所幫助的人」,可見他與神有親密的關係。雖然他在地上是貧窮的,但靈裡卻是富足的,以致死後得以與神同在。

透過這個比喻我們學習到兩個重點:
第一是神按著人今生的行為來斷定其死後的去處,且死後就無法更改,所以我們要把握有限的生命,竭力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樣式。聖經清楚教導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愛神,並且愛人如己,這是因著對神的信心,然後以實際的行動活出合神心意的倫理原則。因此,我們需要知道永生的標準,與人世間的標準完全不同,現今願意按著神的永恆標準來生活的人,雖然在世有許多困苦,也可能失去很多享受,但至終能享受神的福樂。唯有不理會聖經教訓,不願按神的心意在世度日的人,即便今生享樂歡慶,將來的生命則是極其痛苦哀愁。

第二個重點是財主請求亞伯拉罕差拉撒路去警告他的弟兄,希望透過死人復活的神蹟,可以讓他那些同樣只知宴樂,卻不知敬畏神的兄弟們有機會悔改。亞伯拉罕的回應是,世上的人已經有聖經可以遵循,如果不願意聽從神的啟示,那麼即便有再多超自然的事件發生,也是無法讓頑石點頭的。

約翰福音記載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和此處的拉撒路不同)從死裡復活了,但是宗教領袖的反應是「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參約十一53)。可見一個剛硬的心會帶來眼睛的昏迷、耳朵的封閉;再花俏的活動、活潑的氣氛、感人的環境、都無法帶來改變,這證實了耶穌所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參約六44)

【回應】
天父!
我們知道唯有祢是掌權的主宰,
連得救的信心都是祢的恩賜,
我們祈求祢在這世代快快地工作,
聖靈在人心中賜下得救的恩典,
也讓人心對祢的啟示有正面回應,
悔改相信祢,
好叫祢的名得著榮耀。

【禱讀】
路加福音16章31節
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明智的基督徒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1/10/23/明智的基督徒

【經文】路加福音16章1-9節

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全球各地有許多學校停課。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的教師們便使用應用程式「釘釘」進行線上教學。後來,他們的學生發現,如果釘釘在應用程式商店的評分過低,可能會被強制下架。因此,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一星評論使釘釘的評分嚴重下跌。

耶穌不會稱讚那些逃避責任的學生,但祂或許會欣賞他們的機靈。祂說了一個特別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將被解僱的管家,在受僱的最後一天,免除許多人先前積欠他主人的債務。耶穌並非稱讚管家的不誠實,而是誇獎他的聰明才智,並期望祂的門徒也能同樣精明:「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加福音16章9節)

談及錢財,大部分人都很在意會有多少損失,但智者卻會留意當如何使用。耶穌說,慷慨給予能「結交朋友」,這能帶來保障和影響力。在任何群體中誰是帶領者呢?通常是主動付錢的人。給予也能讓我們在「永存的帳幕」受歡迎,因為我們不緊抓著錢財,表明我們信靠耶穌。

即使我們沒有錢財,卻仍擁有時間、才幹或願意聽人傾訴的雙耳。讓我們祈求上帝賜我們靈巧機智,為耶穌服事他人。

【思想】
今天耶穌要你服事誰呢?
你如何發揮創意,使用你的才幹、錢財或時間幫助這個人?

【回應】
耶穌!我願意為祢而慷慨給予。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20220206主日講題:超前部署,做好管家 講員:廖元威牧師

20220206主日講題:超前部署,做好管家 講員:廖元威牧師 金句: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16:13)
路16:1-13 1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2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3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做甚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4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5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地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6他說:「一百簍油(每簍約五十斤)。」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7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8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9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11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12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13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引言: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所謂超高齡的社會就是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人佔了這社會的20%以上,這社會就是超高齡的社會,我是其中一個,因為我今天在年底之前就要進入65歲,唯一期待的就是坐高鐵可以半價,上公車就像一般所說的三生無奈,這都是一般人的說法,另一方面由於勞保的財務不穩定,所以國人普遍對於準備退休通常感到不安,近年來「退休經濟」成為顯學。台灣高齡化的政策及產業發展的協會另外有個實驗室叫做56789年齡實驗室,在去年初的時候,也發布了一個叫做台灣退休經濟安頓感的大調查,發現將近有七成的40歲以上,但還未退休的國人,平均在退休前的22年就開始超前部屬,準備退休金。舉例來說:如果計畫65歲退休的人,他在43歲就開始認真預備退休金。我想我是屬於後知後覺的,我現在都已經快退休了都沒有非常認真的去預備退休金。不過這次調查也發現台灣已經退休的人(平均60-70歲以上),他們理想的退休金平均只要967萬就足夠,至於沒有退休的人(平均40-50歲),他們認定充足的退休金是1298萬,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用22年做準備,那你退休時至少要存到1298萬,一個月大約要存5萬元,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一件事,大概只有那些收入很高的、很有錢的人才有可能。難怪很多的人對於退休好像沒有太多的想像和期待,當然我們知道為了讓自己過個安穩退休的生活,我們應該要做準備,這是我們個人的準備,可是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過度的擔心只會帶給我們不必要的重擔。其實我們知道在傳統農業社會裡,基本上沒有強制退休,通常都是勞動服務,做到你真的不能做為止,結果就休息。今天我們在鄉下還是有很多老人可能已經70幾、80幾歲了,他常常下田去勞動,沒有所謂的高度工業化的一種退休的概念,而且當他們沒有辦法養活自己時,兒女會負起供養他們的責任,所以不太需要考慮退休的問題,但時代已經改變了越來越多的人關心退休後的生活所需,這也是無可後非,但對基督徒來說你我是否關心永恆的未來?那麼在永恆的將來裡,我們的處境會是如何?我想這是我更關心的,這也是我今天要跟大家透過主耶穌所講的比喻跟大家思想的題目,也就是說我們如何面對我們的未來。有位牧師曾說:「金錢買不到幸福,更買不到永生。但是,若把金錢為了基督的緣故做投資,則可以獲得永恆的紅利!」一、不義卻是聰明機警:這個比喻一般來講我們都稱為不義的管家,在大戶人家工作的這位首席總管,可稱為大掌櫃,因為浪費了主人的財務而被舉發,使他陷入人生下半場的危機,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v.2)1、管家的困境:由於沒有忠於職守,顯然他犯了嚴重的錯誤,所以不是降職也不是調去別的單位或職務,而是被辭退了,這個管家被革職沒有替自己辯護,應該是罪證確鑿、咎由自取。為這緣故,主耶穌在比喻中稱這人是「不義」的管家(v.8)。2、因應的措施:面對困境這個管家消極以對,更不願坐以待斃,在消息還未公布、帳簿還未交出,還沒有離開這職務之前,還有機會進行超前部屬的行動,這管家看起來是蠻勇於面對現實的且有自知之明,他承認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宅男,無法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因為他多年來可能是勞薪的管理階層。他更不願去乞討,因為太沒有尊嚴了,所以他必須要想別的辦法,思考之後的結論大概就是把握最後機會,運用資源採取具體行動,贏得別人感激,換取日後善意的回報。這就是他的策略。有人認為這管家讓債務人改些他們所欠的債(v.5-7),好像他是隨自己的好惡,隨便說的。但也以聖經學者根據當時的背景指出,借條上的數字是債務的本加上利的總和,因此管家要他們改寫數字是扣除利息之後的債務本金,聽耶穌比喻的聽眾有可能有這樣的認知,就是提到欠單的數字時,一般是包括利息在內,這些是背景的東西,我想我們也不需太認真,因為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主耶穌所講的比喻中的核心信息,無論如何,我們按剛剛那個觀點來看,管家與財主的代理人的身分去減免原來該付的利息,這得證的首要工程,當然就是非管家莫屬,主人畢竟是天高皇帝遠,至於這個總管的功勞則是不能夠牢記在心,所以這裡面被減免的五十簍油、二十石麥子,按照當時的物價指數,有人說大概是一個工人兩年的工資。弟兄姊妹如果你看書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還是一樣這些的背景只是幫助我們多一點點的了解,受惠於管家減免利息行動的,不管是這兩個人也好或是更多的人,總之所累積的人情債是相當可觀的,所以基於互惠的原則,這些受惠人日後顯然都會投桃報李,所以這不義的管家打了如意的算盤就是當他不做管家之後這些人會接待他、供應他的需要,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情債總是要還的。所以我們看見這管家比較像是3、務實的俊傑:古人的一句話我們朗朗上口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段經文其實前七節大概都不難了解,畢竟管家沒有把工作做好,先是浪費主人的財務,接著是被迫離職前為了安排後路,而慷主人之慨,他的所作所為都顯示這傢伙是十足的無賴,最令人不解的可能在第八節: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新譯本》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機警」;因為在應付自己的世事上,今世之子比光明之子更「精明」。和合本翻「聰明」都已覺得不太容易明白,新譯本卻把兩個同樣的字,一個翻「機警」,一個翻「精明」,其實都符合原來的意思,很諷刺的是,聖經裡說「有見識」的管家,跟這裡的「機警」、「精明」都是同個字,這是正面的、肯定的字眼。主耶穌既然說這管家做事聰明或是他很機警等於是在肯定他,那他到底哪裡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孔老夫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外還有句話說:「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如果孔老夫子的話可以成立的話,那不義的管家根本就是一個不善者、不賢者,應該被改正、自省,那這人的行為能夠學嗎?仔細讀這段經文我們看見主耶穌所肯定的,不是這個管家所做的錯事,而是他的遠見,肯定他為將來預備的聰明和機警(超前部署)。這是這幾年很夯的概念『超前部屬』,約在兩年前疫情剛開始時超前部屬是常常掛在我們口中的一句話,換句話說,主耶穌所稱許的是他的警覺及危機意識,如果罪人都會聰明到超前部屬,為自己的將來做妥善安排,那麼基督徒豈不是更應該為自己永恆的未來做合宜的準備嗎?其實這就是主耶穌在這比喻中所以要告訴我們的。二、為永恆做明智安排:很多人說:「我已經信主啦,我的永恆已經很保證了,我已經有天堂的入場券了,那個班機一定會等我。」是嗎?我們通常這樣想,也的確是,從因信稱義的角度來想,救恩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神在耶穌基督裡、在十字架上為我所成就的工作,這都很清楚沒錯,但我們在面對生活時,我們的態度、價值觀如何,其實對我們仍是有影響的。1、向今世子學習:我們要透過這段經文特別來思考,「8b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這個「聰明」可說是「機警」或「精明」,誰是光明之子?誰是今世之子?光明之子應該指的就是門徒,我們這些蒙神恩待、蒙主拯救的人就是光明之子。主耶穌這句話既是一個感慨亦是深刻的提醒,主耶穌的感慨:「今世之子」對今生未來的關切程度遠超過「光明之子」對於永恆未來的關切。我們成長的背景知道,身為學生的時候我們會關切升學的文提,希望盡量有好的成績、學校,將來有條件去找更好的工作,希望我們的人生有所成就,很多時候在家庭裡都是用這種無形的價值觀或推動力在鼓勵我們的孩子,我們也是在這情況下成長的,進入社會之後面對求職的人要預備漂亮的履歷,盡最大的力量去找到理想的工作,發揮自己專長,然後能夠期待繼續升遷,這過程中就是要找對象、建立家庭、購屋、養育兒女,到中年時開始預備退休金,盼望將來能夠優雅的老去,最好是離開這世界時能夠備極哀榮,死得很風光,這不就是一般人的價值觀,一般人所期待的嗎?無災無病,活得好好地離開這世界。在基本上應付自己的逝世上,今世之子普遍是很聰明的,而光明之子呢?可不要再應付在自己的逝世上也很精明,但在預備永恆、未來的事情上卻是遲鈍的、漠不關心的。主耶穌透過這個比喻就是要讓我們去注意對永恆、未來的關注。弟兄姊妹們我已經重複了幾次這個概念,我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正確的態度就是2、做忠心好管家: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v.9)請問在何種情況之下錢財會變得沒有用?對我們個人而言就是在人生結束時錢財對我們來說沒用,我們有很多的機會聽到有關金錢的描述,很多都聽起來有道理,比如說: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叫做遺產。當有錢人離開這世上之後,大家都很好奇他的遺產有多少,是幾億?幾十億?幾百億?但我告訴大家無論他留下多少,那數字其實很複雜,最簡單的答案是,他什麼都沒帶走,全都留下來的,不管是幾億、幾百億也好,全都留下來了,所以趁著還活著的時候好好善用你的財產,所以有人較強調說:金錢只是一個工具,若能善用金錢、發揮金錢的功用,才是智者。其實聖經中對於金錢的描述、提醒,有很多,太6:19-20 19「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20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提前6:17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現在在德國宣教的一位大陸背景的宣教士,他講到早年去德國留學時聽到的一個故事,他說:「很早期的華僑,在德國的一個大城市開了一個北京樓的餐館,因為早年時中國餐館在歐洲很少,在德國不多,所以他生意非常好,所以他們賺很多的錢。」各位傳統的觀念是,很多錢他們就去換黃金,去買金子,買了金子之後很麻煩,因為他們又不太信任銀行,因為銀行存太多錢也會有問題,那他們到底要藏在哪?床頭也不對;床底會有問題,最後他們竟然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因為他們有很多大盆栽,所以他們就把金子藏在門口圍牆上的盆栽裡,每個盆栽都塞幾個金子,當然他們後來有別的辦法去處理,很多年之後竟然有點淡忘這件事,他們為了做一個些更新的工作,就覺得這些盆栽看起來已經非常老、舊,所以這些工人就問老闆說:要如何處理?老闆說:全都扔了。沒有去問老闆娘,因為當時處理的是老闆娘,她最清楚,老闆反而不太清楚這件事,工人當然只能照辦,所以每個人就搬上車,想說奇怪為什麼每個盆栽都這麼重,總之他們還是聽命就送到垃圾場扔了,沒多久,老闆娘說:這些盆栽都去哪了?老闆說:處理掉了,請工人把它們扔了。不得了,趕快衝到垃圾場去找。請問還找得到嗎?他們在那翻來翻去找了好久就是沒有找到。我們知道那下場是如何,但在那天之後,老闆娘回來就茶不思,飯不想,每天在那發呆,她在想她到底損失了多少?三個月後她就去世了。努力了一輩子,最後居然是這樣的結果。這比喻裡「不義的錢財」指的就是今生所擁有的財產。主耶穌把瑪門和上帝相提並論,顯然是告訴我們,金錢是具有強大力量的。在這世上,金錢常常成為勢力、影響力、權力的象徵,所以金錢確實是有股無形的力量,其實非常誘惑人的,甚至讓人看不清真相,所以就是為什麼賄賂是如此流行,而這麼多的人,這麼容易會陷入它陷阱裡,金錢能使人滿足各種欲望,甚至會讓人以為所有的需求,只要能夠得到滿足,就能過一個幸福、理想的人生。所以我們看見表面上我們不會這樣認為,但金錢其實已經成為這世上頭號的普世價值,因為它是很多人生存、奮鬥的目標,甚至有人會不惜為它出賣靈魂,當然金錢可以善用但也容易被人誤用、濫用,所以它是不義的,但如果把不義的錢才拿來幫助人,特別是用在宣揚福音和周濟窮人的上,人就會因此得到福音的好處,也就是因信耶穌基督而得蒙救贖,將來我們進入神榮耀國度、領受獎賞時,那些得到我們幫助的人,你可以想像會列隊歡迎我們,神很看重我們的品格,是否「忠心」是祂最看重的。善用神所託付的一切,特別是金錢,是忠心與否的重大考驗。所以主耶穌在這比喻中後來在解釋當中,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v.10)那麼該如何作位忠心好管家?其實我們就是要清楚知道,在短暫今世所擁有的一切,所有錢都不是我們的而是暫時交給我們的,托我們管理的,讓我們使用的,包括我們的生命、才幹、金錢,一切經我們的手可以運用的資源,那都是託付給我們的,所有權都不在我們手中,不僅如此,我們今生該如何使用,最後要向那最真正的主人-上帝交帳,如果在今生的世上證明自己是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那麼神就會把永恆的、真正的屬於我們的財富賞賜給我們,不管我們所擁有的或多或少,最能顯出我們是否忠心,其實就是在於我們如何去運用金錢,我們在擴大,包括神所託付給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生命、才幹、金錢,一切經我們的手可以運用的資源,都是如此,我們要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特別是用在福音的宣揚、神國度、人才的培育上,這是非常重要的。2006年有部電影-「終極假期」,片中描述的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百貨公司廚具部的黑人女職員,老老實實地過日子卻是乏善可成,喜歡的人不敢表白,想做的事情瞻前顧後,遲遲沒有行動,有天在例行的體檢報告出來之後說她得的腦瘤,來日不多,她聽到之後感到晴天霹靂,但也猛然醒悟,她覺得她浪費大好的人生,她覺得值得嗎?努力的半天,好像一事無成,沒多久就要離開這世界,她氣了把她所有的錢都提出來、辭了工作,她就飛到嚮往已久的歐洲,她住的捷克的卡洛維瓦利的五星級酒店裡,她去品嘗各種頂級美食,穿戴各式的華服跟精緻的珠寶,揮金如土、狂歡遊樂,進賭場賭一把。這部電影找了很多大卡司,中間穿插了很多有趣的片段,我們大概都知道最後是得到了一個錯誤的報告她並沒有得腦瘤,所以她人生有了一個很大的醒悟。看這部電影讓我想到,如果我的人生、日子真的所剩無幾的時候該怎麼過?要如何才能夠沒有遺憾地離開這世界?其實一個人所作的選擇都會顯出她的「終極價值」,到底誰才是我生命的主人?金錢最有價值的用途是什麼?如果這部電影或許應改名為「終極價值」,可能也不錯,但可能就不會這樣的電影。其實我們還是要思考一個嚴肅的議題3、事奉神非瑪門:,主耶穌在講這比喻時到最後結論時13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基督徒的主人到底是上帝還是瑪門?這幾乎是不用問的問題,標準答案當然是上帝,還有第二的答案嗎?如果真是如此,那為何還有很多基督徒,甚至連教會或福音機構在金錢事上會被絆倒,甚至傳出醜聞?顯然人在不知不覺中會受瑪門的誘惑跟綑綁,成為金錢的奴隸,我們需要在生活當中找到不被金錢或物質綑綁的生活模式,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是需要神的憐憫與恩典的。很有名的作家-傅士德寫過《屬靈操練禮讚》,後來他寫了一本書叫做《簡樸生活的真諦》他提出六個簡樸的模式:1.初代教會他看到的是那種照顧窮人、分享所有,不管是在耶路撒冷或羅馬的信徒,他們都活出這種模式,來向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金錢和食物。2.捨棄,也是一種簡樸生活的實踐,他說這是曠野的修士們活出來的模式,當世人汲汲營營的,每天想到的是我如何獲得、賺更多的時候,修士們則是問說:我有什麼可以不要的?當世人問說:我該如何找到自己時,修士問的問題反而是我怎麼可以失去自己?3.歡樂的信靠,他說這是中世紀修道運動裡方濟會的創始人叫做聖法西斯,而他的跟隨者所活出來的,他們走遍各處,深刻的活在神的愛中,並時刻與四周的人分享來自天上的喜樂。4.以基督徒的自由去服事鄰舍,我們剛在最後一首詩歌裡講到:求神使我們自由,讓我們可以去遵行祂的旨意。其實在十二世紀中要改革時,特別路得在1520年的基督徒的自由裡所提出的就是這個概念,依靠為得這信心的原則,在白白稱義的恩典當中,甘心樂意的,以感恩的心去服事眾人。所以基督徒的行善不是換取救恩,而是在救恩的基礎上去行善、服事鄰舍,這也是一種以基督徒的自由去服事鄰舍。5.在安靜當中聆聽基督的聲音,這是講到十七世紀貴格會的信徒所持守的,大家都知道這個貴格(Quaker),原來就是顫抖者,因為他們是一群安靜等候神的聚會當中,當聖靈感動他們時,他們經歷神的靈在他們當中運行同在時,他們有一種出於敬畏的顫抖,他們聆聽基督的聲音,遵行主的旨意。顯然簡樸的生活是可以多面的、廣闊的應用。6.過簡單的生活,慷慨的分享,這個是約翰衛斯理的生活典範,他的座右銘:「供養自己越少,幫助別人越多,心中的喜樂和福氣也越加的飽滿豐富。」坦白說,有關他的見證我在讀神學院的時候就看過這個故事、例證,但我一直覺得這好像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因為衛斯理剛做牧師時他的收入是30鎊,他說他是用28鎊來過生活,節省2鎊來幫助別人,等到他收入60鎊時,他還只用28鎊來生活,其餘的來幫助別人,多年之後他的收入升到90鎊、120鎊,他仍是用28鎊過簡樸生活,其餘的全都拿來幫助窮人,但他的精神卻是值得深思的。當然他可能已經是資深牧師時,他一年有很長的時間在外巡迴佈道,都有人接待他,可是不管如何,他依舊維持簡樸的生活,我們看見衛斯理一直到離開這世界,他秉持著一個原則就是維持生活最基本的一個開銷,他在金錢上之所以這麼的有紀律,是基於他腳踏實地的過門徒的生活,這是關鍵,對於約翰衛斯理管理金錢三原則:1.盡可能的去賺:他鼓勵信徒在不犧牲健康和家庭,合情合理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賺取錢財,始終刻苦勤勉。2.盡可能的節省:他鼓勵信徒盡可能去儲蓄錢財,不要揮霍,而是要節省,過節儉的生活,這對現代人而言就會有點難度了。3.盡可能的去給予:衛斯理說:儲蓄的金財若沒有妥善的利用,帶出更好的結果,那所存的錢可以說是沒用處的。所以他的原則是盡可能施予錢財,因為這是上帝為金錢所安排的用途,這樣做就會使金錢帶給我們及四周圍的人更大的益處。其實衛斯理終其一生沒有留下什麼金錢在自己身上,因為除了生活所需之外,他把一切都奉獻出去,在他的日記裡寫到:我喜歡趁我還活著的時候多行善事,因為誰知道他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當我有限金時,我會盡快的奉獻出去,免得這錢會從我口袋跑到我心裡去。所以衛斯理所做的努力就是不讓金錢做他的主人,而創造、掌管萬有的神才是他的主人。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弟兄姊妹們對你而言在你生活中,對你的意義為何?要如何去實踐?我們每個人的處境不同、階段不同,所以我們每個人接受到的挑戰也不會完全相同,但主的話語沒有變、聖經的原則沒有變,瑪門會成為我們的主人嗎?會成為捆綁我們的力量嗎?會成為我們服事的對象嗎?表面上我們都不會但骨子裡如何呢?求主憐憫與恩待。結語:不要學不義管家的虧負職守,要學他的做事精明,超前部署。前面我們講過神非常看重我們的品格,而忠心是神所看重的,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最大的事上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最大的事上不義,如何做忠心的管家忠於託付,就是要知道在短暫今生所擁有的,所有錢都不屬我,而是神託付於我,暫時交給我管理,讓我使用的,而且今生如何使用?最後我們要向真正的主人-上帝交帳,若我們在今生的世上證明自己是又忠心又良善僕人,那麼神就會把真正屬於我們的財富交付於我們。


靈修教材: 主日信息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2/25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02-25-16-1-18-e61b7f2798654200bc55e9cbadd8220c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30yaaGvY

二、閱讀經文
路加福音16:1~18
16:1 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
16:2 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16:3 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做甚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
16:4 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
16:5 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地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
16:6 他說:『一百簍(每簍約五十斤)油。』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
16:7 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
16:8 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
16:9 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16:11 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
16:12 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
16:13 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
16:14 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嗤笑耶穌。
16:15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上帝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上帝看為可憎惡的。
16:16 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上帝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
16:17 天地廢去較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
16:18 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姦淫。」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主人為什麼稱讚管家?我是否有需要面對,並積極解決的問題?我要如何善用主所賜的錢財,作聰明的管家?
2. 法利賽人為何要嘲笑耶穌所說的話?看重金錢或名譽更勝於上帝的國,結果會如何?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每日金句:
路16:13 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

2.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gMdL3aRIg

3.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4.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哥林多前書1~4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02-25-1-4-dabd3ee875ca4e85b7f4c41ab20834d0

5.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2/26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02-26-16-19-31-69363dd4415d41629797684c84c731e3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t0WyrJsXU

二、閱讀經文
路加福音16:19~31
16:19 「有一個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
16:20 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
16:21 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並且狗來舔他的瘡。
16:22 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
16:23 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
16:24 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裡,極其痛苦。』
16:25 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16:26 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
16:27 財主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16:28 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16:29 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
16:30 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
16:31 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財主為何會落入陰間?信主悔改後,我如何使用錢財來幫助貧困的鄰舍呢?
2. 在比喻中,「摩西和先知」(29、31節)是指什麼?知道聖經的權柄和益處後,我應有怎樣的生活態度?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每日金句:
路16:31 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2.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vK6d14xGw

3.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4.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哥林多前書5~7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02-26-5-7-ebf501d8d71147f5be6759b4c335b337

5.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聰明的投資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6/15/聰明的投資

【經文】路加福音16章1-12節

某家公司推出飛行里程兌換計劃,凡購買十件同款食品就能兌換一千英里的飛行獎勵。一名男子發現該公司價格最低的產品是單杯裝的巧克力布丁,於是他買了一萬二千多杯布丁。他共花了三千美元,晉升為金卡會員,並獲得讓他們全家人終生享用的飛行里程。不僅如此,他將這些布丁捐贈給慈善團體,又獲得八百美元的稅收減免。哇,天才!

耶穌曾說過一個有爭議性的比喻,談到一個不義的管家知道自己將被解僱,便減少了欠債人拖欠他主人的欠款,因他知道現在向人施恩,日後可得報償。耶穌並非讚揚這管家不道德的商業手段,而是要我們學習這管家的足智多謀。耶穌說:「要善用今世的錢財,廣結朋友。這樣,當錢財不管用時,他們會接你們到永遠的居所」(路加福音16章9節,當代譯本修訂版)。如同那名男子以25美分的布丁換得飛行里程,我們也應善用「今世的財富」獲取「真正的財富」(11節,同上)。

什麼是真正的財富?耶穌說:「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12章33節)。這樣的投資雖然不能讓我們賺得救恩,但卻能顯示我們是得救的人,因為耶穌說:「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34節)

【思想】
你最近曾如何幫助哪個物資匱乏的人?
為什麼這樣的善舉可說是一種投資?

【回應】
慈愛的上帝,請幫助我為了祢的緣故,願意用今世的錢財投資永恆,向貧困的人伸出援手。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4/8 讀經進度

1. 約書亞記 7-8
2. 路加福音 16
3. 詩篇 42:6-11
4. 箴言 12:24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路加福音 16:19-31

敬拜詩歌:古舊十架 (讚美 067)
https://youtu.be/clXLW2fFppg

一、安靜:求祢照著應許僕人的話,以慈愛安慰我。
二、讀經:路加福音 16:19-31
1. 重點說明:
生前身著華服、天天奢華宴樂的財主,死後卻在陰間受痛苦;而可憐的乞丐拉撒路,在世雖活得辛苦,但因他悔改信神,死後被天使帶到亞伯拉罕懷中,與神同在。如此天差地別,不得不讓人警惕,原來世界的榮華,全然無法帶到身後的世界,財主知錯,請求打發拉撒路到世間給他兄弟們作見證,使他們有所警惕,早日悔改,免得遭受刑罰。但亞伯拉罕卻不許,指出猶太人並非沒有指引,若是他們不肯聽從,那麼,就算有死人復活的神蹟,他們還是會硬著心到底。
2. 鑰節: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 16:31)
三、默想:
■財主在陰間受苦時,盼望拉撒路為他做什麼事?(v.23-v.24、v.27-v.28)
■為何亞伯拉罕拒絕財主的請求?(v.26、v.29、v.31)
■一個人蒙福,不在於世上富有還是貧窮(亞伯拉罕也曾是財主),得著永生的關鍵為何?今天我對神話語的態度又如何呢?
四、禱告:主啊,富有或貧窮不是進入天國的鑰匙,除去我剛硬的心,讓我虛心謙卑相信祢、愛慕祢、跟隨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路加福音 16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2024-07/07_不義的管家

【路加福音 16:1-18】
|不義的管家|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講了「不義管家」的比喻。這是一個很令人困惑和難解的比喻。因為在這比諭中,主耶穌竟然稱讚一個不義的管家,並且要求我們效法他。事實上主人不是誇獎他品格的不忠不義,乃是誇獎他的眼光和行動上的聰明(8節)。這個不義的管家懂得未雨綢繆,為自己的將來預作最好的打算,而且他緊緊抓住機會就迅速地行動起來。主耶穌藉這個比喻教導我們如何作一個好管家:

一、當作聰明的管家
主耶穌教導我們效法那不義的管家,當為自己的將來作好打算,並且早早起來行動。不義的管家為自己在地上短暫的將來,尚且及早計劃和行動,更何況耶穌的門徒們,豈不更應當為自己將來那「永存的帳幕」作計劃和行動嗎?

二、當作忠心的管家
主耶穌教導我們要好好管理錢財。第9節耶穌教導我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不義的錢財」又可譯作「屬世的錢財」,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把錢財留下來為自己用,應當也想到如何給那些需要的人用,如此便是最會使用錢財的人,因為能給自己帶來「永存」的善果。

第10節主耶穌稱屬世的錢財是「最小的事」,我們在這最小的事上忠心與否,是祂將來是否將大事交託我們的根據。

第11節主耶稣稱屬世的錢財是「虛假的錢財」,因為屬世的錢財只能在地上暫時有用,人死的時候,一分一毫都不能帶走。如果我們在無用的東西上都不忠心,主怎能將那具有真實價值的東西交託我們呢?

第12節主耶穌稱屬世的錢財是「別人的東西」。主將錢財交託我們,只是為了要我們代為保管,目的是要我們按著祂的心意去為別人使用的,若是我們將別人的東西扣留為己用,神將來就不會將那永遠屬於我們的真財寶賜給我們。

因此,第13節主耶穌說:「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主耶穌要我們專心事奉主,而不是事奉錢財,祂不要我們如同法利賽人一樣貪愛錢財(14節)。有人說:「金錢是最好的僕人,最壞的主人」,但願我們善於使用神給我們的錢財,積存財寶在永恆裡!

◆回應
主啊!我要成為聰明的好管家,為自己將來那「永存的帳幕」作計劃和行動。我也要成為忠心的好管家,善用祢給我的錢財,為自己積存財寶在永恆裡。

◆背經
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加福音 16:13)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4-07/08_財主與拉撒路

【路加福音 16:19-31】
|財主與拉撒路|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傳講「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我們可稱這個故事為「兩個乞丐」的故事,一個是今生的乞丐拉撒路,一個是永世的乞丐,那個財主。

在整個故事中,他們兩人今生的經歷,成了鮮明的對比。財主是最幸福的富翁,拉撒路是最不幸的乞丐。他們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兩個都死了」(22節)。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世上的不同,都不能改變這個相同的事實。

而他們兩人死後的情景,也成了更加鮮明的對比,一個在陰間受痛苦,一個在神那裡,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得安慰。他們兩人結局之所以不同,並不是因為生前貧富不同的報應,乃是因為「信仰不同」的原因,因為拉撒路是信靠神的人。

第28-29節記載,財主死了之後很後悔,他央求亞伯拉罕讓拉撒路死裡復活回到人間,向他的兄弟作見證;因為他認為若他的兄弟們看見「死人復活」的大神蹟,一定會相信耶穌。然而,第31節記載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信心」是一種態度的決定,而不是要求看更大、更多的神蹟。我們常覺得,若我們看見更大、更多的神蹟,我們的信心一定更堅固。然而,這節經文告訴我們,若我們不願意相信神的話語,卻只想看見更大的神蹟,如此,就算我們看見更大、更多的神蹟,我們的信心仍然不會因此更堅固。若基督徒不願意相信及抓住聖經上神的應許,卻只渴望聽「先知預言」,這樣的基督徒信心絕對沒有根基!

耶穌願意讓我們看見神蹟,耶穌也願意藉著先知預言對我們說話,然而,祂更盼望我們單純相信祂在聖經上的話語,順服聽從祂的話語,這才是信心之子!

◆回應
主啊!讓我的信心是建立在對祢話語的信心和經歷上,而不是追求新奇的屬靈經歷!

◆背經
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 16:31)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4-07/09_基督徒當有的生命素質

【路加福音 17:1-10】
|基督徒當有的生命素質|

這段經文耶穌教導基督徒當有的生命素質:

一、「不絆倒人」的生命
第1-2節耶穌教導我們,要謹愼不要絆倒別人。「絆倒人」就是指因我們言行的過失,使別人灰心或犯罪作惡,以致遠離神。第2節耶穌特別提醒我們,不可絆倒任何一個「小子」,就是指那些初信者或是軟弱的信徒,這些人十分容易跌倒,我們必須加倍小心地與他們交往。第1節耶穌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意即很容易發生,因此,我們應當注意小事,要常顧到那些信心軟弱之人的感受。

二、「饒恕」的生命
第3-4節耶穌教導我們,總要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我們不但要謹愼,不可絆倒別人,我們也需要謹愼不要被別人絆倒,以致不饒恕那得罪我們的人。唯有選擇饒恕可以使我們不被絆倒,唯有選擇饒恕,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得著真正的自由。

三、「有信心」的生命
第5節記載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主也歡喜幫助我們,提昇我們的信心,祂會給我們信心的功課來鍛煉我們的信心,祂會藉著祂的話語來強化我們的信心。讓我們也常向主禱告:「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第6節耶穌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它也必聽從你們」。若我們有真實的、活潑的信心,往往不可能的事,卻能作成!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四、「作僕人的」的生命
第7-10節耶穌教導我們,不能在所成就的事上居功。即使在屬靈的勝利時刻,也要逃避驕傲,因為即使我們是佼佼者,我們也不過是無用的僕人,我們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我們所作的一切全然是恩典,我們無權要求,也不能因此沾沾自喜,以此誇口,或趾高氣揚。服事的目的若是為了得獎賞,那就是自私的服事。主為我們虛己,祂為「那擺在前面的喜樂」而服事。但祂的喜樂是甚麼呢?乃是拯救別人、祝福別人的喜樂。讓我們常常把事奉當成是恩典,是理所當然的事,以致我們能保持謙卑服事的態度!

◆回應
主啊!我要謹愼我自己的生命,不要絆倒別人,也不要被別人絆倒。我渴望成為有信心的基督徒,求主加增我的信心。我也要保持謙卑服事的態度,常常把事奉當成是恩典,是理所當然的事!

◆背經
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它也必聽從你們。(‭路加福音 17:6)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1/2021 路16:24

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 打發拉撒路來。(路16:24)

打發——希臘動詞pempo是「差派」。他的意思是:「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趕快派那個窮人來伺候我的需要。」他還以為窮人能夠活著,就是為了要伺候富人的。

財主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光景,甚至到了陰間都還不知道自己的罪。他的罪並不是富有,而是他被錢財擋住了視線,以致於拉撒路就在他的眼前,他卻絲毫看不見拉撒路的需要,對拉撒路的缺乏沒有一點憐憫之心。

我們是否也和財主差不多,選擇滿足物質欲望的生活,卻用「成功神學」為自己開脫,對窮人的需要視若無睹,並說:「神賜福我,我只管好好享受。」但我們忘記了敬虔卻不仁慈,是神所憎恨的。耶穌是我們真正的榜樣,擁有一切的主為了救我,捨棄了祂的所有。

你認為神救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剝削窮人的勞力,來換取自己富有的生活嗎?財主到死都沒學到功課,你呢?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如果我们看见自己的富足就想到他人的缺乏,看见自己的钱财就想到他人的需要,看见自己的地位就想到他人的无助,那么我们在世上所拥有的就能帮助我们进入永生,否则就会变成永生的阻拦。

我们信仰的目的的确是得救,但不是自己得救,而是与神同工引导他人得救。财主今生的确蒙福,但他得到的祝福丝毫没有改变周围人的处境,拉撒路今生的确受苦,但最后却成为了比财主更幸福的人。

丰年不是为富足和享受预备的,丰年是为荒年预备的,荒年不仅指自己将来的缺乏和失败,更指他人此刻的需要和无助,在丰年的时候能供应他人,才能在荒年的时候得着供应。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難相處的人

閱讀: 箴言15章1-7、18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撒母耳記下12-13章;路加福音16章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15章1節
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是英國歷史學家,也是電視節目主持人。身為公眾人物,她有時會收到一些令人難受的郵件。她因為有輕微的語言障礙,所以捲舌音的發聲不準確。有名觀眾寫道:「露西,我直話直說,拜託妳改善妳的懶音,或乾脆刪掉妳稿件中所有捲舌的字詞。我真受不了妳的節目,這種口齒不清的說話聽了就讓人生氣!達倫」

有些人收到不禮貌的批評時,或許會以同樣無禮的語氣來回應。但露西卻如此回覆:「達倫先生,我想你是用網路的化名,說了一些你應該不會當面對我說的話。或許你可以考慮改變這些不友善的用詞,因為這讓我感到很難過!露西」

露西經過斟酌的回答奏效了。達倫向她道歉,並誓言不再向人發送這樣無禮的電郵。

箴言告訴我們:「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15章1節);脾氣暴怒的人常引起紛爭;不輕易動怒的可平息爭執(18節)。當我們受到同事尖銳的批評,家人的冷嘲熱諷,或陌生人無禮的回應時,我們可以做出選擇,惡言相向以致火上加油,或是以柔和的回答來止息紛爭。

願上帝幫助我們所說的話能平息憤怒,或許也能讓身邊難以相處的人得著改變。

想想你與某人針鋒相對的經歷,為何你會如此回應?
你可以靠上帝的大能,有什麼不同的回應呢?
慈愛的上帝,求祢賜我能力,
以耐心、柔和的言語來回應好爭吵的人。
作者: 霍薛頓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箴言第10-29章常使用雙行的詩歌韻體,第15章也包括在內。這些韻體,向那些願意在生活中尊崇上帝和民眾的人傳遞可靠的智慧和指引。這種文學手法稱為平行體,是希伯來詩歌的主要特徵之一。平行體主要是以並行的手法闡述真理、突顯要點。在箴言15章,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反義平行體,乃是提醒讀者,要留意這些用突顯差異的方式所強調的真理。

簡恩德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不憑眼見

閱讀: 路加福音16章19-31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19-21章;約翰福音8章1-27節

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16章31節
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當他的任務結束之後,就以跳傘的方式降落在某個俄羅斯的鄉村。一個農婦瞪眼看著這位身穿橙色太空服,戴著頭盔,拖著兩個降落傘的宇航員,驚訝地問他說:「你不會是從外太空來的吧?」他回答說:「事實的確如此!」

可惜的是,蘇聯領導層將這具有歷史意義的飛行壯舉變成反宗教宣傳,他們的首腦甚至宣稱:「加加林進入太空卻沒有看到任何神明」(加加林本人卻從沒這麼說)。正如魯益師提到:「在地上沒找到上帝的人,在外太空可能也是找不到。」

耶穌警告我們不要在今生忽視上帝,祂說了一個關乎財主和乞丐的故事。財主生前從來不尋求上帝;乞丐拉撒路雖然貧困潦倒,卻信心充足(路加福音16章19-31節)。財主死後在痛苦中為他仍在世的兄弟們哀求亞伯拉罕:「求你打發拉撒路⋯⋯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27、30節)。但亞伯拉罕的話卻一針見血:「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31節)

章伯斯曾說:「不是看見了就會相信,而是依據我們所相信的來解釋所看見的一切!」

你相信上帝的存在和基督復活的真實性嗎?
你若相信,這會如何影響你每日所做的決定?
天父,今天我為還沒有相信祢的人禱告,
求祢聖靈溫柔的慈愛與大能吸引他們來歸向祢。
作者: 葛庭墨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這個財主希望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人,能夠說服他的兄弟悔改,免得他們也到那受苦的地方(路加福音16章27-28節)。但諷刺的是,另一個名叫拉撒路的人確確實實從死裡復活了(參閱約翰福音11章),並且耶穌也從死裡復活。但許多人雖親眼目睹這些神蹟,卻仍然拒絕耶穌。在路加福音16章31節,亞伯拉罕的警告就清楚表明,如果我們不肯接受律法和先知的話都是指向耶穌,那麼,即便證據確鑿,我們依舊會拒絕祂。

葛庭墨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用努力成就夢想

當你有一個追求卓越的心志,上帝必會把你放在一個有影響力的位置上!使你在職場上脫穎而出,能夠充份地發揮你的恩賜才幹!
https://youtu.be/NFe0r3_ik1Y

#在最小的事上忠心
#祝福藏在細節裡
#在小事上的表現足以反映你處理大事的態度
#職場晉升之道

故事是今周刊2020刊登的ㄧ
從洗廁所實習生到紐約頂級飯店副總,這個台灣女生如何克服「雙重少數」劣勢,讓季辛吉也成座上賓?
https://bit.ly/3ELCQpA

背誦金句:路加福音16: 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靈修教材: 心靈小品
5/16/2022 路16:9

我又告訴你們,要藉着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16:9)

藉着——不少人看到此節經文,心中會出現疑惑:「耶穌怎麼會要我們藉着錢財結交朋友呢?」

這句翻譯成「要從手中的不義錢財結交朋友」才更貼近原意,而重點在於管家如何處理經手的錢財。因此,耶穌繼續說,如果你管理不義的錢財都不能體現神的原則,怎能指望神把公義的財物託付給你?

一個人若不能忠心管理神所賜的屬世錢財,那麼神就不會把更大的責任託付給你。反之,如果我們能使用神的原則來對待朋友,同時表示你也預備好自己,接受更大的責任。 基督徒常常走向兩個極端:過度追求物質,積攢財物;或是認為擁有錢財,一點都不屬靈,是不討神喜悅的行為。其實,問題不在於擁有多少錢,乃是我們該按神的原則好好管理,錢財將試驗我們對神忠心與否。

用錢財來結交朋友,就是把物質轉變為服務神的行動。然而,如何管理錢財,將取決我們對神的忠信程度。今天,讓我們一同重新審視對錢財的態度,學習成為一個忠心的好管家吧!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神只能把钱财交给有能力管理钱财的管理,钱财是虽然是属世的,却可以因为用在神所悦纳的事情上而积累在天上,从而属世的可以被转化为属天的。

钱财毫无价值,却可以用来交换价值,所以钱财的运用就是价值观的体现,钱财也毫无善恶之分,但被义人使用在公义之事上,就使金钱成为公义的。

所以属世的一切都可以因此转化为属天的和属灵的,包括钱财、才干、工作,甚至缺乏、疾病、伤痛,都可以因为按照神的原则使用而拥有永恒价值。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