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路加福音 16 : 1-13

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

20220206主日講題:超前部署,做好管家 講員:廖元威牧師

20220206主日講題:超前部署,做好管家 講員:廖元威牧師 金句: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16:13)
路16:1-13 1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2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3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做甚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4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5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地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6他說:「一百簍油(每簍約五十斤)。」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7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8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9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11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12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13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引言: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所謂超高齡的社會就是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人佔了這社會的20%以上,這社會就是超高齡的社會,我是其中一個,因為我今天在年底之前就要進入65歲,唯一期待的就是坐高鐵可以半價,上公車就像一般所說的三生無奈,這都是一般人的說法,另一方面由於勞保的財務不穩定,所以國人普遍對於準備退休通常感到不安,近年來「退休經濟」成為顯學。台灣高齡化的政策及產業發展的協會另外有個實驗室叫做56789年齡實驗室,在去年初的時候,也發布了一個叫做台灣退休經濟安頓感的大調查,發現將近有七成的40歲以上,但還未退休的國人,平均在退休前的22年就開始超前部屬,準備退休金。舉例來說:如果計畫65歲退休的人,他在43歲就開始認真預備退休金。我想我是屬於後知後覺的,我現在都已經快退休了都沒有非常認真的去預備退休金。不過這次調查也發現台灣已經退休的人(平均60-70歲以上),他們理想的退休金平均只要967萬就足夠,至於沒有退休的人(平均40-50歲),他們認定充足的退休金是1298萬,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用22年做準備,那你退休時至少要存到1298萬,一個月大約要存5萬元,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一件事,大概只有那些收入很高的、很有錢的人才有可能。難怪很多的人對於退休好像沒有太多的想像和期待,當然我們知道為了讓自己過個安穩退休的生活,我們應該要做準備,這是我們個人的準備,可是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過度的擔心只會帶給我們不必要的重擔。其實我們知道在傳統農業社會裡,基本上沒有強制退休,通常都是勞動服務,做到你真的不能做為止,結果就休息。今天我們在鄉下還是有很多老人可能已經70幾、80幾歲了,他常常下田去勞動,沒有所謂的高度工業化的一種退休的概念,而且當他們沒有辦法養活自己時,兒女會負起供養他們的責任,所以不太需要考慮退休的問題,但時代已經改變了越來越多的人關心退休後的生活所需,這也是無可後非,但對基督徒來說你我是否關心永恆的未來?那麼在永恆的將來裡,我們的處境會是如何?我想這是我更關心的,這也是我今天要跟大家透過主耶穌所講的比喻跟大家思想的題目,也就是說我們如何面對我們的未來。有位牧師曾說:「金錢買不到幸福,更買不到永生。但是,若把金錢為了基督的緣故做投資,則可以獲得永恆的紅利!」一、不義卻是聰明機警:這個比喻一般來講我們都稱為不義的管家,在大戶人家工作的這位首席總管,可稱為大掌櫃,因為浪費了主人的財務而被舉發,使他陷入人生下半場的危機,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v.2)1、管家的困境:由於沒有忠於職守,顯然他犯了嚴重的錯誤,所以不是降職也不是調去別的單位或職務,而是被辭退了,這個管家被革職沒有替自己辯護,應該是罪證確鑿、咎由自取。為這緣故,主耶穌在比喻中稱這人是「不義」的管家(v.8)。2、因應的措施:面對困境這個管家消極以對,更不願坐以待斃,在消息還未公布、帳簿還未交出,還沒有離開這職務之前,還有機會進行超前部屬的行動,這管家看起來是蠻勇於面對現實的且有自知之明,他承認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宅男,無法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因為他多年來可能是勞薪的管理階層。他更不願去乞討,因為太沒有尊嚴了,所以他必須要想別的辦法,思考之後的結論大概就是把握最後機會,運用資源採取具體行動,贏得別人感激,換取日後善意的回報。這就是他的策略。有人認為這管家讓債務人改些他們所欠的債(v.5-7),好像他是隨自己的好惡,隨便說的。但也以聖經學者根據當時的背景指出,借條上的數字是債務的本加上利的總和,因此管家要他們改寫數字是扣除利息之後的債務本金,聽耶穌比喻的聽眾有可能有這樣的認知,就是提到欠單的數字時,一般是包括利息在內,這些是背景的東西,我想我們也不需太認真,因為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主耶穌所講的比喻中的核心信息,無論如何,我們按剛剛那個觀點來看,管家與財主的代理人的身分去減免原來該付的利息,這得證的首要工程,當然就是非管家莫屬,主人畢竟是天高皇帝遠,至於這個總管的功勞則是不能夠牢記在心,所以這裡面被減免的五十簍油、二十石麥子,按照當時的物價指數,有人說大概是一個工人兩年的工資。弟兄姊妹如果你看書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還是一樣這些的背景只是幫助我們多一點點的了解,受惠於管家減免利息行動的,不管是這兩個人也好或是更多的人,總之所累積的人情債是相當可觀的,所以基於互惠的原則,這些受惠人日後顯然都會投桃報李,所以這不義的管家打了如意的算盤就是當他不做管家之後這些人會接待他、供應他的需要,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情債總是要還的。所以我們看見這管家比較像是3、務實的俊傑:古人的一句話我們朗朗上口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段經文其實前七節大概都不難了解,畢竟管家沒有把工作做好,先是浪費主人的財務,接著是被迫離職前為了安排後路,而慷主人之慨,他的所作所為都顯示這傢伙是十足的無賴,最令人不解的可能在第八節: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新譯本》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機警」;因為在應付自己的世事上,今世之子比光明之子更「精明」。和合本翻「聰明」都已覺得不太容易明白,新譯本卻把兩個同樣的字,一個翻「機警」,一個翻「精明」,其實都符合原來的意思,很諷刺的是,聖經裡說「有見識」的管家,跟這裡的「機警」、「精明」都是同個字,這是正面的、肯定的字眼。主耶穌既然說這管家做事聰明或是他很機警等於是在肯定他,那他到底哪裡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孔老夫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外還有句話說:「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如果孔老夫子的話可以成立的話,那不義的管家根本就是一個不善者、不賢者,應該被改正、自省,那這人的行為能夠學嗎?仔細讀這段經文我們看見主耶穌所肯定的,不是這個管家所做的錯事,而是他的遠見,肯定他為將來預備的聰明和機警(超前部署)。這是這幾年很夯的概念『超前部屬』,約在兩年前疫情剛開始時超前部屬是常常掛在我們口中的一句話,換句話說,主耶穌所稱許的是他的警覺及危機意識,如果罪人都會聰明到超前部屬,為自己的將來做妥善安排,那麼基督徒豈不是更應該為自己永恆的未來做合宜的準備嗎?其實這就是主耶穌在這比喻中所以要告訴我們的。二、為永恆做明智安排:很多人說:「我已經信主啦,我的永恆已經很保證了,我已經有天堂的入場券了,那個班機一定會等我。」是嗎?我們通常這樣想,也的確是,從因信稱義的角度來想,救恩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神在耶穌基督裡、在十字架上為我所成就的工作,這都很清楚沒錯,但我們在面對生活時,我們的態度、價值觀如何,其實對我們仍是有影響的。1、向今世子學習:我們要透過這段經文特別來思考,「8b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這個「聰明」可說是「機警」或「精明」,誰是光明之子?誰是今世之子?光明之子應該指的就是門徒,我們這些蒙神恩待、蒙主拯救的人就是光明之子。主耶穌這句話既是一個感慨亦是深刻的提醒,主耶穌的感慨:「今世之子」對今生未來的關切程度遠超過「光明之子」對於永恆未來的關切。我們成長的背景知道,身為學生的時候我們會關切升學的文提,希望盡量有好的成績、學校,將來有條件去找更好的工作,希望我們的人生有所成就,很多時候在家庭裡都是用這種無形的價值觀或推動力在鼓勵我們的孩子,我們也是在這情況下成長的,進入社會之後面對求職的人要預備漂亮的履歷,盡最大的力量去找到理想的工作,發揮自己專長,然後能夠期待繼續升遷,這過程中就是要找對象、建立家庭、購屋、養育兒女,到中年時開始預備退休金,盼望將來能夠優雅的老去,最好是離開這世界時能夠備極哀榮,死得很風光,這不就是一般人的價值觀,一般人所期待的嗎?無災無病,活得好好地離開這世界。在基本上應付自己的逝世上,今世之子普遍是很聰明的,而光明之子呢?可不要再應付在自己的逝世上也很精明,但在預備永恆、未來的事情上卻是遲鈍的、漠不關心的。主耶穌透過這個比喻就是要讓我們去注意對永恆、未來的關注。弟兄姊妹們我已經重複了幾次這個概念,我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正確的態度就是2、做忠心好管家: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v.9)請問在何種情況之下錢財會變得沒有用?對我們個人而言就是在人生結束時錢財對我們來說沒用,我們有很多的機會聽到有關金錢的描述,很多都聽起來有道理,比如說: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叫做遺產。當有錢人離開這世上之後,大家都很好奇他的遺產有多少,是幾億?幾十億?幾百億?但我告訴大家無論他留下多少,那數字其實很複雜,最簡單的答案是,他什麼都沒帶走,全都留下來的,不管是幾億、幾百億也好,全都留下來了,所以趁著還活著的時候好好善用你的財產,所以有人較強調說:金錢只是一個工具,若能善用金錢、發揮金錢的功用,才是智者。其實聖經中對於金錢的描述、提醒,有很多,太6:19-20 19「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20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提前6:17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現在在德國宣教的一位大陸背景的宣教士,他講到早年去德國留學時聽到的一個故事,他說:「很早期的華僑,在德國的一個大城市開了一個北京樓的餐館,因為早年時中國餐館在歐洲很少,在德國不多,所以他生意非常好,所以他們賺很多的錢。」各位傳統的觀念是,很多錢他們就去換黃金,去買金子,買了金子之後很麻煩,因為他們又不太信任銀行,因為銀行存太多錢也會有問題,那他們到底要藏在哪?床頭也不對;床底會有問題,最後他們竟然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因為他們有很多大盆栽,所以他們就把金子藏在門口圍牆上的盆栽裡,每個盆栽都塞幾個金子,當然他們後來有別的辦法去處理,很多年之後竟然有點淡忘這件事,他們為了做一個些更新的工作,就覺得這些盆栽看起來已經非常老、舊,所以這些工人就問老闆說:要如何處理?老闆說:全都扔了。沒有去問老闆娘,因為當時處理的是老闆娘,她最清楚,老闆反而不太清楚這件事,工人當然只能照辦,所以每個人就搬上車,想說奇怪為什麼每個盆栽都這麼重,總之他們還是聽命就送到垃圾場扔了,沒多久,老闆娘說:這些盆栽都去哪了?老闆說:處理掉了,請工人把它們扔了。不得了,趕快衝到垃圾場去找。請問還找得到嗎?他們在那翻來翻去找了好久就是沒有找到。我們知道那下場是如何,但在那天之後,老闆娘回來就茶不思,飯不想,每天在那發呆,她在想她到底損失了多少?三個月後她就去世了。努力了一輩子,最後居然是這樣的結果。這比喻裡「不義的錢財」指的就是今生所擁有的財產。主耶穌把瑪門和上帝相提並論,顯然是告訴我們,金錢是具有強大力量的。在這世上,金錢常常成為勢力、影響力、權力的象徵,所以金錢確實是有股無形的力量,其實非常誘惑人的,甚至讓人看不清真相,所以就是為什麼賄賂是如此流行,而這麼多的人,這麼容易會陷入它陷阱裡,金錢能使人滿足各種欲望,甚至會讓人以為所有的需求,只要能夠得到滿足,就能過一個幸福、理想的人生。所以我們看見表面上我們不會這樣認為,但金錢其實已經成為這世上頭號的普世價值,因為它是很多人生存、奮鬥的目標,甚至有人會不惜為它出賣靈魂,當然金錢可以善用但也容易被人誤用、濫用,所以它是不義的,但如果把不義的錢才拿來幫助人,特別是用在宣揚福音和周濟窮人的上,人就會因此得到福音的好處,也就是因信耶穌基督而得蒙救贖,將來我們進入神榮耀國度、領受獎賞時,那些得到我們幫助的人,你可以想像會列隊歡迎我們,神很看重我們的品格,是否「忠心」是祂最看重的。善用神所託付的一切,特別是金錢,是忠心與否的重大考驗。所以主耶穌在這比喻中後來在解釋當中,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v.10)那麼該如何作位忠心好管家?其實我們就是要清楚知道,在短暫今世所擁有的一切,所有錢都不是我們的而是暫時交給我們的,托我們管理的,讓我們使用的,包括我們的生命、才幹、金錢,一切經我們的手可以運用的資源,那都是託付給我們的,所有權都不在我們手中,不僅如此,我們今生該如何使用,最後要向那最真正的主人-上帝交帳,如果在今生的世上證明自己是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那麼神就會把永恆的、真正的屬於我們的財富賞賜給我們,不管我們所擁有的或多或少,最能顯出我們是否忠心,其實就是在於我們如何去運用金錢,我們在擴大,包括神所託付給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生命、才幹、金錢,一切經我們的手可以運用的資源,都是如此,我們要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特別是用在福音的宣揚、神國度、人才的培育上,這是非常重要的。2006年有部電影-「終極假期」,片中描述的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百貨公司廚具部的黑人女職員,老老實實地過日子卻是乏善可成,喜歡的人不敢表白,想做的事情瞻前顧後,遲遲沒有行動,有天在例行的體檢報告出來之後說她得的腦瘤,來日不多,她聽到之後感到晴天霹靂,但也猛然醒悟,她覺得她浪費大好的人生,她覺得值得嗎?努力的半天,好像一事無成,沒多久就要離開這世界,她氣了把她所有的錢都提出來、辭了工作,她就飛到嚮往已久的歐洲,她住的捷克的卡洛維瓦利的五星級酒店裡,她去品嘗各種頂級美食,穿戴各式的華服跟精緻的珠寶,揮金如土、狂歡遊樂,進賭場賭一把。這部電影找了很多大卡司,中間穿插了很多有趣的片段,我們大概都知道最後是得到了一個錯誤的報告她並沒有得腦瘤,所以她人生有了一個很大的醒悟。看這部電影讓我想到,如果我的人生、日子真的所剩無幾的時候該怎麼過?要如何才能夠沒有遺憾地離開這世界?其實一個人所作的選擇都會顯出她的「終極價值」,到底誰才是我生命的主人?金錢最有價值的用途是什麼?如果這部電影或許應改名為「終極價值」,可能也不錯,但可能就不會這樣的電影。其實我們還是要思考一個嚴肅的議題3、事奉神非瑪門:,主耶穌在講這比喻時到最後結論時13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基督徒的主人到底是上帝還是瑪門?這幾乎是不用問的問題,標準答案當然是上帝,還有第二的答案嗎?如果真是如此,那為何還有很多基督徒,甚至連教會或福音機構在金錢事上會被絆倒,甚至傳出醜聞?顯然人在不知不覺中會受瑪門的誘惑跟綑綁,成為金錢的奴隸,我們需要在生活當中找到不被金錢或物質綑綁的生活模式,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是需要神的憐憫與恩典的。很有名的作家-傅士德寫過《屬靈操練禮讚》,後來他寫了一本書叫做《簡樸生活的真諦》他提出六個簡樸的模式:1.初代教會他看到的是那種照顧窮人、分享所有,不管是在耶路撒冷或羅馬的信徒,他們都活出這種模式,來向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金錢和食物。2.捨棄,也是一種簡樸生活的實踐,他說這是曠野的修士們活出來的模式,當世人汲汲營營的,每天想到的是我如何獲得、賺更多的時候,修士們則是問說:我有什麼可以不要的?當世人問說:我該如何找到自己時,修士問的問題反而是我怎麼可以失去自己?3.歡樂的信靠,他說這是中世紀修道運動裡方濟會的創始人叫做聖法西斯,而他的跟隨者所活出來的,他們走遍各處,深刻的活在神的愛中,並時刻與四周的人分享來自天上的喜樂。4.以基督徒的自由去服事鄰舍,我們剛在最後一首詩歌裡講到:求神使我們自由,讓我們可以去遵行祂的旨意。其實在十二世紀中要改革時,特別路得在1520年的基督徒的自由裡所提出的就是這個概念,依靠為得這信心的原則,在白白稱義的恩典當中,甘心樂意的,以感恩的心去服事眾人。所以基督徒的行善不是換取救恩,而是在救恩的基礎上去行善、服事鄰舍,這也是一種以基督徒的自由去服事鄰舍。5.在安靜當中聆聽基督的聲音,這是講到十七世紀貴格會的信徒所持守的,大家都知道這個貴格(Quaker),原來就是顫抖者,因為他們是一群安靜等候神的聚會當中,當聖靈感動他們時,他們經歷神的靈在他們當中運行同在時,他們有一種出於敬畏的顫抖,他們聆聽基督的聲音,遵行主的旨意。顯然簡樸的生活是可以多面的、廣闊的應用。6.過簡單的生活,慷慨的分享,這個是約翰衛斯理的生活典範,他的座右銘:「供養自己越少,幫助別人越多,心中的喜樂和福氣也越加的飽滿豐富。」坦白說,有關他的見證我在讀神學院的時候就看過這個故事、例證,但我一直覺得這好像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因為衛斯理剛做牧師時他的收入是30鎊,他說他是用28鎊來過生活,節省2鎊來幫助別人,等到他收入60鎊時,他還只用28鎊來生活,其餘的來幫助別人,多年之後他的收入升到90鎊、120鎊,他仍是用28鎊過簡樸生活,其餘的全都拿來幫助窮人,但他的精神卻是值得深思的。當然他可能已經是資深牧師時,他一年有很長的時間在外巡迴佈道,都有人接待他,可是不管如何,他依舊維持簡樸的生活,我們看見衛斯理一直到離開這世界,他秉持著一個原則就是維持生活最基本的一個開銷,他在金錢上之所以這麼的有紀律,是基於他腳踏實地的過門徒的生活,這是關鍵,對於約翰衛斯理管理金錢三原則:1.盡可能的去賺:他鼓勵信徒在不犧牲健康和家庭,合情合理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賺取錢財,始終刻苦勤勉。2.盡可能的節省:他鼓勵信徒盡可能去儲蓄錢財,不要揮霍,而是要節省,過節儉的生活,這對現代人而言就會有點難度了。3.盡可能的去給予:衛斯理說:儲蓄的金財若沒有妥善的利用,帶出更好的結果,那所存的錢可以說是沒用處的。所以他的原則是盡可能施予錢財,因為這是上帝為金錢所安排的用途,這樣做就會使金錢帶給我們及四周圍的人更大的益處。其實衛斯理終其一生沒有留下什麼金錢在自己身上,因為除了生活所需之外,他把一切都奉獻出去,在他的日記裡寫到:我喜歡趁我還活著的時候多行善事,因為誰知道他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當我有限金時,我會盡快的奉獻出去,免得這錢會從我口袋跑到我心裡去。所以衛斯理所做的努力就是不讓金錢做他的主人,而創造、掌管萬有的神才是他的主人。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弟兄姊妹們對你而言在你生活中,對你的意義為何?要如何去實踐?我們每個人的處境不同、階段不同,所以我們每個人接受到的挑戰也不會完全相同,但主的話語沒有變、聖經的原則沒有變,瑪門會成為我們的主人嗎?會成為捆綁我們的力量嗎?會成為我們服事的對象嗎?表面上我們都不會但骨子裡如何呢?求主憐憫與恩待。結語:不要學不義管家的虧負職守,要學他的做事精明,超前部署。前面我們講過神非常看重我們的品格,而忠心是神所看重的,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最大的事上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最大的事上不義,如何做忠心的管家忠於託付,就是要知道在短暫今生所擁有的,所有錢都不屬我,而是神託付於我,暫時交給我管理,讓我使用的,而且今生如何使用?最後我們要向真正的主人-上帝交帳,若我們在今生的世上證明自己是又忠心又良善僕人,那麼神就會把真正屬於我們的財富交付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