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今天所讀的經文,可分二部分來說明:(一)幫助我們對平安祭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相較於其他的四祭,平安祭獻祭人是可以吃所獻的供物(肉)。人獻平安祭有二個目的:(1)享受與神的和睦及交通;(2)尋求與鄰舍之間的和睦及愛的關係,在獻祭後大家可以彼此共享祭物,使獻祭達到一個高潮(吃吃喝喝,拉攏彼此關係);但不潔淨的人,他們是不能吃平安祭的肉,因為不潔淨的人吃獻祭的供物,會玷污聖潔的平安祭物,使神的名受辱(利22:9)。(二)對五祭作個總結。利7:37-38這兩節經文,將利未記1-7章所講五種「祭」條例,作了一個結論,這些祭禮都是耶和華親自吩咐摩西的祭禮,其目的是要摩西清楚告訴以色列百姓,要讓他們知道神的旨意,這些獻祭的條例都是神的兒女應當知道,且要遵守的事。然現今的基督徒每讀到本卷書(利未記)所記載的條例時,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枯燥乏味,想要略過不去讀這些經文,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我們須知,這些條文在當時希伯來人生命中,是他們生活重要準則,直保持到主後70年耶路撒冷城被毀,聖殿祭祀儀式才被迫終止;「聖殿」雖被毀,但「祭禮」迄今仍存在他們的心中。
親愛的弟兄姊妹,神所以重視人的罪行,乃是因為祂聖潔,所以祂要求人在道德上需漸漸完全;神無瑕疵純全的性情,本是不能寬容人身上的罪行,以致犯罪的人與神關係是漸行漸遠;若是如此,那人的罪如何可以被神赦免呢?神告訴摩西可以透過這五個祭的條例,幫助犯罪的人獻祭贖罪,使人可以恢復與神及人和好。摩西時代獻祭贖罪相較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從新約聖經記載,可知耶穌救贖是比摩西律法更周全及普世;來到新約時代,即便是故意犯罪的人,只要他們真誠認罪悔改,其罪也是可以得到主的赦免。唯一不能獲赦免的罪,就是得罪了「聖靈」;若有人將聖靈在人生命中的工作,視為是魔鬼的工作(可3:29),那此人的罪就無法得赦免,這點是屬神的兒女要小心謹慎的事,千萬不能得罪聖靈。(王牧師)
✍️ 2021-12/16 讀經:利未記 第七章
✟受感的話語:
7:7 贖罪祭怎樣,贖愆祭也是怎樣,兩個祭是一個條例,獻贖愆祭贖罪的祭司,要得這祭物。
7:8 獻燔祭的祭司,無論為誰奉獻,要親自得他所獻那燔祭牲的皮。
7:9 凡在爐中烤的素祭,和煎盤中作的,並鐵鏊上作的,都要歸那獻祭的祭司。
7:10 凡素祭,無論是油調和的,是乾的,都要歸亞倫的子孫,大家均分。
7:35 這是從耶和華火祭中,作亞倫受膏的份,和他子孫受膏的份,正在摩西(原文作他)叫他們前來給耶和華供祭司職份的日子,
7:36 就是在摩西(原文作他)膏他們的日子,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給他們的,這是他們世世代代永得的份。
7:37 這就是燔祭,素祭,贖罪祭,贖愆祭,和平安祭的條例,並承接聖職的禮。
7:38 都是耶和華在西乃山所吩咐摩西的,就是他在西乃曠野吩咐以色列人獻供物給耶和華之日所說的。
✟受感的啟示:
一、祭司有當得的份
以色列人來奉獻給神,無論為的是什麼原因,都會拿供物來,在他們拿東西來送給神的日子,神便吩咐…「這是從耶和華火祭中,作亞倫受膏的份和他子孫受膏的份」因此服事神的利未人有他們當得的那一份;所以,牧者傳道、半職全職同工領薪水是理所當然,是神所規定的,並且我們要好好的對待半職全職服事傳道人、同工,因為他們向人是代表神,向神是代表人。
二、祭壇服事人人得恩典
神看重人擺上什麼,也看重祭司得到什麼…百姓擺上的時候,他們便從神得到祝福;祭司擺上的時候,百姓也可以被潔淨;祭司繼續去作,百姓便可以繼續得著潔淨,而祭司也可以繼續服事神。這樣,祭壇和整個會幕的獻祭便會興旺,全以色列的罪便會得著赦免,以色列就會復興,神的能力就得以彰顯;所以,以色列人願意獻祭,以及祭司願意執行獻祭的事是兩個重要的因素。
三、復興的關鍵要素
看〔利未記 第7章〕要從〔利未記 6:8〕開始…燔祭是完全燒給神的,沒有人可以得到這祭牲的任何一部分,祭司也不會得到,這是能力之所在。
「壇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燒著,不可熄滅。」(利未記 6:12a)祭司要負責將銅祭壇的火常常挑旺,祭壇上的火越旺,神的能力越大,祭壇代表神的能力、神的拯救和聖靈的潔淨;所以,祭司(傳道人)要完全奉獻給神,成為活祭,無論在甚麼崗位上服事,都不要有任何的保留。
四、人人都要參與祭壇的事奉
如果我們常常獻祭,祭壇的火便會旺起來,這也是我們的服事;我們對神有感恩的心,同時與人分享,信心便會傳遞,見證便會傳遞,祭壇的火便越來越旺,神的能力便越來越大。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我們願意全然獻上自己,成為馨香的活祭,求祢悅納,也求祢來使用祢的僕人,和願意一起來服事祭壇的弟兄姊妹們,紀念報答他們服事教會的勞苦,以致讓他們繼續使銅祭壇的火興旺,使復興降臨在這地,來榮耀祢的名。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17/lev-day12
【經文】利未記6章14節~7章10節
神所定規的五種祭中,燔祭是全燒在壇上歸給神(參六8~13),然而素祭、贖罪祭、贖愆祭和平安祭都有神賜給人的那一分,特別是給祭司的分講得非常仔細。因為祭司是靠著分領百姓在壇上所獻的供物生活,同樣,傳道人也是靠著信徒對神的奉獻生活。因此保羅曾說:「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嗎?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嗎?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參林前九13~14)
素祭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燒在祭壇上的,另一部分是神賜給亞倫和他子孫的。獻給神的部分是被神記念(參15節),賜給祭司的則被神認定為至聖的(參17節),這和給祭司享用的一般性贖罪祭(參六29)並贖愆祭的祭肉一樣,都被上帝認定為至聖的。就如同信徒在教會的奉獻,一部分是直接用於聖工,這是被神記念;另外一部分是用於傳道人的需用,一樣是被神記念,而且是至聖的。此外,素祭是已經獻給神,然後再由神來賜給祭司,這對獻祭的人來說,不可以看成是自己給祭司的,若是自己給的,就不能稱為至聖;而且就祭司來說,也必須看成是神所賜的,因此可以憑著感恩的心在神的面前領受。
凡從祭物中分給祭司的,不論是素祭、贖罪祭或贖愆祭,神說是「至聖的」(參六17、25、七6),祂要獻祭的人和祭司都把它看成是至聖的(參六17),連摸這些祭物的都要成為聖(參六18、27),所以祭司吃的時候必須在聖處吃(參六16、26),不可以帶酵吃(參六16~17)。這個定規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如前面所述,要謹慎享用主所賜給我們生命所需之物,不可以和罪有所牽連;一是把這些祭物當作預表主耶穌,就如主自己所說的:「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參約六55),因為祂才是真正的贖罪祭(參羅八3~4)、生命的糧。
聖肉既是聖的,吃聖肉和摸聖肉的人也都可以成聖,這是在提醒百姓,聖肉是上帝給人的賜福,特別是給祭司的賜福。吃聖肉和摸聖肉都是直接與聖肉接觸,這聖肉既是主耶穌的預表,顯然神藉著這樣的規定來提醒人,要人來接觸主耶穌的生命;因為只有主的生命是至聖的,唯有直接觸摸到主耶穌的生命,吃主、喝主、摸主的人,我們的生命才能夠有所改變,才可以成聖。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學習如何在生命中與祢相交,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約翰福音6章35節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18/lev-day13
【經文】利未記7章11~27節
此段經文對平安祭做了補充說明,一方面說明了平安祭有一些不同的狀況,例如有的為感謝獻上(參12~15節),有的是為了還願(參16節),另一方面因狀況不同而有附加的條件。
獻平安祭最常見的理由就是感謝,人在平安中應當感恩,反之,感恩也帶來平安。從平安祭又譯為「相交祭」來看,感恩就是人得福的途徑,越懂得感恩的人,他和神之間的關係就越順暢。大衛就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在患難中,他也向神獻上感謝的祭,就連他被非利士人拿住的時候,仍然向神說:「我要將感謝祭獻給祢」(參詩五十六12),難怪他得神的祝福。
如果是為感謝獻上平安祭,除了平安祭本身之外,還要加上供物一同獻上,如無酵餅、細麵餅等等(參12節)。這個定規給了我們一些提醒,就是當人獻感恩祭的時候,除了嘴唇的感謝之外,還需要有一些實質的供物,例如金錢的奉獻等等。這些素祭的供物乃是歸給服事的祭司們(參9~10、14節),這表明神要求有同獻的素祭,是為了考量祭司們生活的需要。
基本上,獻平安祭的時候需要甘心,特別是在感恩或是還願的時候,所以平安祭有時候又稱為甘心祭(參利二十二21、23)。既然是甘心,就不應拖延,祭肉要及時與人分享,所以神定規感恩的祭肉在獻祭的日子就要吃完,不可留到第二天早晨(參15節);而還願的祭肉也只能留兩天,到第三天後就不可以吃,要用火焚燒,這時即使吃了也不蒙悅納。因此我們的感恩要快,還願也不要拖延。
除必須將脂油燒在祭壇上之外,平安祭的肉是可以與人分享的,不僅獻祭的人可以吃,就是旁人也可以吃,只要這人是潔淨的人(參19節)。這說明了一件事,神願意人得平安,就如聖經所說:「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參耶二十九11);而主耶穌被獻在祭壇上就是為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參賽五十三5)因此,神的兒女應當經常與人分享在基督裡的平安和恩典,如同分享平安祭的肉一樣。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作一個分享祢恩典的人,使更多的人因著我的分享而認識主耶穌基督,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耶利米書29章11節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8/19/lev-day14
【經文】利未記7章28~38節
當獻上平安祭時,獻祭者宰殺祭牲,祭司把血拿去潑在壇的四周。當祭牲被分開時,獻祭者把脂肪連胸交給主禮祭司,作為對耶和華的獻祭(參30節)。脂肪部分被燒在壇上,但胸在搖祭之後是屬於所有祭司的。這個搖祭的儀式是個美麗的圖像:當獻祭者把肉拿在手中,主禮祭司用自己的手托著獻祭者的手,把手擺動,將胸肉向祭壇搖一搖,然後再以水平的方向移開;「親手」,形容這個由以色列人向神獻祭的自願性質。此外祭司也得著提醒,知道是神使一切福氣得以成就,因神為祂的僕人供應食物。
另一方面,祭牲的右後腿要獻給神,作為一種呈獻或舉祭(參32~33節),把腿從祭牲拿起,向著祭壇以上下的方向移動,這部分被視為獻給神,但按照祂的指示,是作為主禮祭司節期的餐食。祭司在食用這頓節期的餐食時,可以為帶平安祭來,慷慨奉獻的百姓感謝神。這是神為關顧祂的祭司所作的指示(參34節),百姓必須遵守祂的旨意。
平安祭的胸和腿要作為搖祭和舉祭歸給祭司(參28~34節),胸和腿都是祭肉中最好的部分,可見神何等顧念祭司們的需要。當以色列人在桌前吃平安祭的食物,神被視作主人,所以祭司吃平安祭時也明白神是他們恩慈的主人。那具備屬靈眼光的祭司,會了解他們是分享了神的恩典和豐盛。同樣地,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中也都有神賜給祭司的分,而且神是把最好的分賞賜給事奉祂的人。這「搖」或「舉」在耶和華面前,表明這祭肉是奉獻給神的,然後再由神賞賜給祭司,這和之前所分享歸給祭司的祭物是「至聖的」有相同意義。所以對奉獻的人來說,是奉獻給神,因此不可對承受的祭司驕傲;對祭司來說,是神的賞賜,也不必仰望奉獻的人,以為是人的賞賜。
神供應祂的祭司的原則是超越世代的,今天神的子民奉上他們的什一奉獻和獻祭,也能將其中一部分視為神獨特的平安祭,充滿著愛與權能,是賜給教牧同工的,以致他們能好好的生活和事奉。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顧念服事祢之人的需要,使他們可以安心的服事,讓更多的人認識主耶穌基督,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哥林多前書9章13~14節
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嗎?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嗎?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
敬拜詩歌:耶穌給你平安 (天韻詩歌)
https://youtu.be/5zPxgps3hyc
一、安靜:主啊,因著祢的救恩我們得享平安。
二、讀經:利未記 3:1-5、7:11-21
1. 重點說明
在平安祭的祭物中,血象徵著生命,脂油則是富庶和最好的象徵,腰子則表達肺腑心腸,肝網表明了榮耀與豐盛,這些都是祭牲最好,也是最重要的部份,顯明奉獻者的真誠。平安祭是神與人同享的一個祭,因著感謝、還願、甘心而獻,是充滿歡樂且與人分享的祭,要求所獻的祭肉要在神面前與潔淨的百姓一同享用,並要一天或兩天內食畢(參利 7:12、v.16)。
2. 鑰節:祭司要在壇上焚燒,作為馨香火祭的食物。脂油都是耶和華的。(利 3:16)
三、默想:
■平安祭與燔祭都是流血的火祭,這兩種獻祭的不同處是什麼?(1:5 vs.3:2、1:8-9 vs.3:3-5)
■為什麼要獻平安祭?(7:12、v.16)平安祭人可以吃嗎?要怎麼樣的人才可以吃?(7:19-20)
■平安祭是一個與人分享神恩典的祭,為什麼分享是神所看重的價值?在我的生活中經歷了神什麼恩典?我如何與人分享?
四、禱告:親愛的主,感謝祢賜下諸般恩惠,我也樂意與人分享主恩,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利未記 3 章
敬拜詩歌:我的一生在祢手中 (生命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9bhn7NrXdQ
一、安靜:求祢使我清晨聽祢慈愛之言,因我倚靠祢。
二、讀經:利未記 6:8-7:38
1. 重點說明
神是供應的主,從神對祭司的供應可知我們也可以如此經歷神。從六章八節開始到七章結束,講論祭司在獻祭上的職責及供應。包含服裝、各類獻祭的方式、神給祭司的供應、祭司食用聖物的地點及方式。以燔祭為例,職責是讓壇上的火常常燒著(6:9,v.12,v.13),供應是得燔祭牲的皮(7:8)。在每個規定中都含有職責和供應,我們只要盡心盡力按規矩而行,自有供應。
2. 鑰節:在壇上必有常常燒著的火,不可熄滅。(利 6:13)
三、默想:
■神定下祭司獻燔祭的職責為何?(6:9、v.12、v.13)
■在這些規定中有何供應?(6:15、7:7-10)
■神目前託負我的身份與職責為何?有哪些職責我難以背負?現今我們都是君尊的祭司,在面對這樣的壓力下,我會如何自處?我會如何跟神禱告?
四、禱告:求神保守我能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並且能堅守崗位,恪盡本份,不卑不亢,有為有守,深信神必不虧待敬畏祂的人。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利未記 6:8-7:38
閱讀: 歌羅西書3章1-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利未記6-7章;馬太福音25章1-30節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3章2節
斜眼魷魚(cockeyed squid)住在海洋裡的「弱光區」,陽光難以穿透深海照射到那個區域。這魷魚的綽號,來自牠極為不對稱的雙眼:左眼會隨著時間越長越大,甚至幾乎是右眼的兩倍大。研究軟體動物的科學家推斷,這種魷魚是用比較小的右眼,往下看漆黑的深海處,而用比較大的左眼向著陽光,往上看。
很難想像的是,這種魷魚竟能用來描繪基督徒。我們這些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的人(歌羅西書3章1節),一方面要活在今生,一方面要帶著確據等待未來的榮耀。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堅決主張,信徒應當「思念上面的事」,因為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2-3節)。
作為寄居在地上,等候承受天國永恆生命的人,我們用一隻眼睛去注意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但另一隻眼卻要往上看。如同這種魷魚的左眼會越來越大,對上頭發生的事越發敏銳一樣,我們也可以對屬靈國度裡,上帝做事的方法越來越敏銳。我們或許還沒完全明白,何謂在耶穌裡面活著,但當我們「往上看」,就開始越看越清晰。
你如何強化自己「往上看」的能力呢?
你如何專心思想上帝國度的事?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專心思想
一切和祢有關的事!
作者: 洪可婷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雖然歌羅西教會不是保羅建立的,但保羅卻與他們保持密切的聯繫。其中一個重要的聯繫,就是保羅與腓利門長久的友誼。腓利門是歌羅西教會的一位領袖,這個教會在他家裡聚會(參閱腓利門書1章1-2節)。在這封簡短的腓利門書中,保羅藉由自己與腓利門的友誼,為腓利門的逃奴阿尼西謀懇求。阿尼西謀是歌羅西的一位信徒,是從腓利門家裡逃走的奴隸(歌羅西書4章9節;腓利門書1章8-16節)。也許是因著這些關係,使徒保羅以令人意想不到的親切語氣寫信給歌羅西的信徒,就像在歌羅西書2章2節,保羅說,他的目的是「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使他們真知上帝的奧秘就是基督」。
柯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