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心得:
先知耶利米看見極為恐怖的異象:天和地呈現混亂、如同起初神尚未創造世界時的樣貌—地是空虛混沌,沒有光,沒有飛鳥,沒有菜蔬,也沒有城鎮;這是因為神定意使它荒涼。神的創造是在世界上建立次序,而這裡的「反創造」恰好相反,讓我們看到沒有神同在的景象。這也讓我聯想起這一年多來新冠病毒帶給我們的威脅,因為害怕感染,人們害怕群聚接觸、躲進自己的屋內,當疫苗紛紛成功上市的同時,病毒卻以變種之姿更嚴重地肆虐全球。
這一段經文看來很負面、充滿絕望感,當中卻有句神的話:全地必然荒涼,我卻不毁滅淨盡。雖然審判帶來的荒涼是出於神的旨意,但神的意思並不是要毁滅這地,而是要人因管教而悔改、人的回轉可以帶動全地的更新。我們生活的環境面臨的不只是新冠病毒,還有許多災禍的威脅,這些都提醒我們末日近了!我們實在要有屬靈的眼光,要知道能夠挽回的方法,並不是靠科技文明,而是要歸向神。我們要自己歸向神,也要為這個世界禱告,願更多的人認識神、歸向神。

親愛的天父,我們承認世人都得罪了祢,人所犯的罪不僅是人自己受苦,也使得整個世界受損。求主赦免我們的過犯,賜給世人謙卑悔改的心。願聖靈使人有得救的智慧,能夠看見自己的罪、承認自己的罪,並且來尋求你。因為唯有主,祢可以救拔我們脫離一切的危險和禍患。為正因疫情、災難受苦的人們禱告,求主使他們在患難中仍然有盼望,因為我們可以仰望的只有耶穌基督並祂的十字架。求主使我們這些已信的、你的兒女,倚靠的心更加堅定不搖動,有力量奔走十字架的道路。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5月11日

心得:
神呼籲以色列百姓要回轉歸向祂,祂就必拯救。以色列百姓當如何做?才能回轉向神?是要憑誠實、公平、公義,除掉可憎的偶像,不在猶疑不定,需要在心裡和行為上的後悔並改變完全轉向神,以神為指引,成為神聖潔的百姓.。神知道以色列百姓的景況,儘管他們行了割禮,也在聖殿祭拜神,但他們仍然崇拜當地的偶像,行各樣的罪,不討神喜悅、得罪神,眼目隨從今世的習俗,心中滿了慾望與權利,這也是許多現今基督徒的寫照。雅各書說:你們要除去一切的污穢和累積的惡毒,要存溫柔的心領受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雅1:21)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知道你是信實慈愛的上帝,祢也是公平公義的神,祢恨惡惡,祢要屬祢的兒女是行在祢喜悅的道路上,是要確實的除掉心中的污穢邪惡,單單的信靠祢,回到那愛我的神面前重新得力,使我的心成為一個好土,有百倍的收成!禱告奉耶穌聖名,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5月12日

心得:
猶大被列國圍困,是因著他們犯罪背叛了上帝,是他們罪惡所結的果實,上帝早已將解決之道教給他們,要他們除去心裡的惡,回轉向上帝,但他們仍是悖逆,列國的攻擊是出於上帝的審判,先知耶利米為著同胞的罪惡及頑梗而悲痛不已,作為預先看到猶大國被滅國結局的人,他一定很希望人民能悔改,但歷史的結果卻是猶大仍然被滅國,就可以得知儘管耶利米先知苦苦勸告,他們仍是深陷在罪惡之中。
猶大國的悖逆讓我警惕,我是否有什麼不討上帝喜悅卻不願悔改的地方,約翰福音一章9節說到:「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赦罪的前提是我們要先悔改歸向神,而若我們執意行惡,上帝是公義、是忌邪的,他必報應惡人,願我們都能有智慧來做出正確的選擇。

禱告:
天父,你是公義的主,你必懲罰罪人、報應惡人,你是忌邪的神,在你裡面沒有罪惡污穢,因此我知道我本是應該滅亡的,因著你都恩典和信實,我才能來到你面前,天父,使我能時時省察自己,是否有得罪你的地方卻不自知,或是犯了罪卻仍陷在罪中,讓我能及時回轉向你,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靈修教材: 每日靈修
耶利米書 4:1-31

敬拜詩歌:保護我的是耶和華 (讚美之泉 (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aKgYq8zHI

一、安靜:耶和華是我永久的磐石、堅固的避難所。
二、讀經:耶利米書 4:1-31
1. 重點說明:
神分別向以色列與猶大指示當有的善行,也藉著先知對當時百姓所行之惡發出判語。但同時期顯然也有(假)先知託神之名傳平安無事的消息,使耶利米也在過程中穿插了他的驚嘆:「哀哉!主耶和華啊,你真是大大的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害及性命了。」(v.10)再加上文末的自述,顯示先知耶利米是一位參與感以及同情心都很強烈的代言人,並非呆板的傳聲筒。【挓挱[ㄓㄚ ㄕㄚ挓挲]=張開(v.31)】
2. 鑰節: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和打仗的喊聲。(耶 4:19)
三、默想:
■以色列人要如何避免被迫遷移的悲劇?(v.1)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要如何熄滅刑罰的怒火?請從經文中許多「你(們)若」、「你(們)當」、「應當」中找出路。(v.4、v.5、v.8、v.14、v.16)
■遭致災禍、毀滅、敗落的肇因為何?(v.18)神讓耶利米(觀)看見、聽見了什麼,以致使他說「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v.19、v.20)
■耶利米為何如此心痛?神對我的教訓、責備,都是愛心的提醒,我曾經忽略這般的提醒嗎?我曾經為我的同胞因罪惡將要遭受災禍、毀滅、敗落而心痛無奈嗎?
四、禱告:主啊!幫助我摸到祢愛世人的心,帶著祢的愛為我的家人、親友和同胞禱告,盼望更多的生命歸向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耶利米書 4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
10/3 讀經進度

1. 耶利米書3-4
2. 提摩太前書4
3. 詩篇 113
4. 箴言 25:11-14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08/08_你們必得平安

【耶利米書 4:1-18】
|你們必得平安|

「平安」是基督徒很喜歡掛在嘴上的一個問候語,我們也常常告訴別人「信耶穌得平安」、「耶穌給我們平安」。但是,第10節先知耶利米卻說:「哀哉!主耶和華啊!你真是大大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害及性命了。』」這是何意呢?從第9節我們看見,祭司和先知對於臨到耶路撒冷的災害覺得驚奇和詫異,我們就知道,原來是這些祭司及假先知告訴耶路撒冷的人說:「你們必得平安」,但事實上卻沒有平安!

耶利米哀痛地說:「主啊!你為何容許這些假先知欺哄百姓呢?」可見,雖然我們應當告訴別人「耶穌必給你平安」,但有時若人沒有行在神的心意中,我們不當告訴别人「你們必得平安」。從這段經文我們看見,我們當如同耶利米一樣,告訴神的百姓,他們需要「歸向神」才有平安。

第一、除掉偶像必得平安
第1節耶利米說:「必須除掉偶像才有平安」。若我們心中以金錢、世界為偶像,「以別的代替耶和華」;若對任何人、事、物的依戀超越對神的愛慕,我們必不得平安,我們的愁苦必加增,必如同第18節神很痛心地告訴我們:「我們必會為自己招惹一些苦的事」。讓我們除掉偶像,我們必得平安。

第二、除掉污穢必得平安
第3節提到要「開墾荒地」,指的就是我們要把一些種在「心田」中,污穢的思想和意念除掉。第4節提到要「自行割禮」,將心裡的污穢除掉;第14節再次提到要「洗去心中的惡及存在心裡的惡念」。神在這裡直指我們的心要潔淨,我們一切的惡行乃源自我們的心,因此,需先從「開墾我們的心」開始。

◆回應
主啊!求祢光照我的心,是否對任何人、事、物的依戀超過對祢的愛慕?我心中有何惡念需要除去?是苦毒嗎?是妒嫉嗎?是貪心嗎?是情慾嗎?我願除掉,因為我渴望祢的平安。

◆背經
耶路撒冷啊,你當洗去心中的惡,使你可以得救。惡念存在你心裡要到幾時呢?(耶利米書 4:14)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3-08/09_作智慧之子

【耶利米書 4:19-31】
|作智慧之子|

第22節神痛心地指責百姓愚昧無知,祂說:「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但願我們不要讓神如此地傷心,而是能讓神稱讚我們是祂「智慧的兒女」。從這節經文我們看見,誰是智慧的兒女呢?

第一、「認識神」是智慧
第22節提到神的百姓愚頑,因為他們「不認識神」,詩篇也說「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詩十四1);箴言中也提到:「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在神的眼中真正的智慧,不是那些最聰明的「電腦駭客」、「科學家」或「哲學博士」,真正有智慧的是「認識神的人」。因為神是我們人生一切的答案。弟兄姐妹們!你認識神嗎?

耶利米是認識神的人,他認識神是「公義的神」,因此,他不斷地警告百姓,神的管教必來臨。他不斷地告訴百姓,他已聽見打仗的喊聲(第19節),因為神必不容忍罪惡。

耶利米也認識神是「慈愛的神」。第27節他安慰百姓說:「神不毀滅淨盡」。他也認識神是「信實的神」,第28節他提到神「必不後悔,也不轉意不做」,神說到做到。

但願我們也如同耶利米一樣認識神,以致於神能稱讚我們是智慧的兒女。讓我們透過讀神的話語來更認識祂,透過與祂相交來認識祂,也透過生活的經歷來認識祂。

第二、「有知識行善」是智慧
第22節神又提到祂的百姓愚昧,因為「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因此,誰是智慧的兒女呢?那就是如同保羅所說的:「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的人」(羅十六19)。

我們向主求,讓我們有各樣的智慧,知道如何去關心人、造就人,把人帶到耶穌的面前;有各樣的智慧來服事神,求主把作教會各樣聖工的智慧賜給我們。也求主使我們在過聖潔、敬虔的生活上,有各樣的智慧,而在那些不造就人、不榮耀神,羞恥的事上一無所知、一無所能。

◆回應
主啊!我不要那世上的知識與聰明,我要更認識祢,認識祢是我人生最大的智慧。求祢使我對於惡事愚拙無知,對於討祢喜悅的事充滿各樣的智慧。

◆背經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耶利米書 4:22)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12/11/2020 耶4:1

耶和華說:以色列啊,你若回轉,回轉歸向我。(耶4:1)

回轉——shuv在聖經中用了一千多次,包含了「悔改」的意思。神呼召所有人「回轉歸向我」,這是一個「改變方向、悔改、和好」的動詞;也是「認識錯誤、得醫治」的字眼。

大衛明白這個動詞的重要性。說自己曾經四處遊蕩,直到被主管教才醒了過來,當下他馬上就歸回神的殿。這就是為什麼大衛是一個貼近神心意的人,因為他知道回轉。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各種糟糕景況,我們嘗試與一些咒詛共處,抗拒神給予的改變與祝福。我們用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方式去面對種種挑戰,不願理會神的秩序和指令,總想在衪的命令中加入自己的意見。因此我們討厭,甚至害怕神的臨在。

至少有6個希伯來字用來表達遊蕩,從該隱在曠野的遊蕩,到酒後踉蹌的道德失落,但只有一個字解決漫無目標的人生,就是shuv。你是選擇不理會神的呼召,繼續沒有目標地遊蕩呢?還是要回轉歸向神,經歷恩典呢?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不断犯错,不断后悔,继续犯错,继续后悔,这不是神要我们的回转,这是在咒诅中循环。要能真正回转,不再流浪,需要两个要素:认识神的律法和经历神的救恩。

恩典之所以是恩典是因为神的律法神圣不可侵犯,任何罪恶都会受到严惩,而今天人们将恩典和律法对立,在不要律法的前提下要恩典,不但得不到恩典,也摆脱不了犯罪。

忽视律法我们就不知道回转到哪里,因为只有尊重律法的人才能绝望到渴望恩典,并且不但渴望白白得赦罪的礼物,更渴望经历得胜罪恶的能力,这样的恩典才能让我们彻底回转。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回轉吧!【耶4:1~18】

和平教會家人平安!

【耶利米書4章1~18節】

※ 金句:耶和華說:「以色列啊!你若回來歸向我,若從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你就不被遷移。」(耶利米書4章1節)

上帝的刑罰並不是要置犯罪者於死地,這乃是上帝公義的彰顯,為的是要祂的兒女悔改。因此,我們要知道上帝的公義乃是要彰顯祂的慈愛。

一、上帝的呼喚(1~4)
上帝所關切的是拜偶像的以色列民是否真心的悔改,除非他們真實的棄絕從前背道的惡行,否則就不能重返故土。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上帝在西乃之約中所表現不變的愛,必須由悔改的子民以同樣的忠實來回應。他們必須誠心悔改,否則就是褻瀆上帝。在此基礎上,上帝承諾履行那古老的西乃之約,也要再使用祂的子民把福音傳到萬邦,因為列國將藉著以色列民而稱自己為有福。耶利米要求他們開墾荒地,其實就是堅持去除那拜偶像的硬土。

二、外患的入侵(5~10)
由於耶利米知道必將有外患入侵,而且全國都必陷入驚慌不安,所以他再三強調認罪悔改和靈裡更新的急迫與重要。但猶大全國顯然無意悔改,耶利米只得宣告大禍臨頭,外患來犯所帶來的毀滅已經從北方發出。此處獅子指著是亞述和巴比倫的強權,這掠奪者已開拔,在使地荒涼之前絕不甘休。因此,一個無心悔改的國家必定逃不過上帝的刑罰,因為,他們已屢次對上帝的恩典嗤之以鼻。敵人的來犯將完全瓦解他們的士氣,所有的領導階層均將崩潰,祭司和假先知所帶出的安全感更顯為虛妄。先知於是抗議上帝在這樣的危機中任由百姓受欺哄,但他亦明白上帝自有祂的見證人。

三、刑罰速臨(11~18)
一股熱風成為毀滅的暗喻,當它橫掃時,所有的草木盡多枯萎。耶利米以此表達了上帝和以色列選民的關係,這是上帝嚴厲審判的氣息。另外,先知也說到上帝懲罰猶大的工具就像險惡的雲一樣,逐步逼近,它挾帶著無數的軍隊,讓人絕無存活的可能。如果耶路撒冷想要得救,就必須洗淨一切的罪惡,全國上下均需悔改,聖殿亦需潔淨。所以耶利米深深的體會國人的痛苦,他的愛國情操也藉此表露無遺。此處他明確的指出,災禍的發生完全是自己的過錯,而且不悔改就會更使痛苦加劇。

《默想》上帝為什麼要救罪人呢?原因何在?

《祈禱》親愛的天父,祢的作為何等奇妙,祢是公義與慈愛的上帝,為的都是拯救我這罪人,我獻上感恩,禱告奉靠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


靈修教材: 靈修:耶利米書
先知為百姓悲哀【耶4:19-31】

和平教會家人平安!

【耶利米書4章19-31節】

※ 金句: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和打戰的喊聲。(耶利米書4章19節

先知的哭泣是因著猶大的罪,上帝的刑罰雖然嚴重,但上帝仍然不會將祂的子民毀滅淨盡。這悔滅的預言中仍帶有盼望,以色列選民在此痛苦的經歷後,必會有餘民存留,這是耶和華如此說的。因上帝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上帝的話安定在天。

一、先知的宣告(19~22)
耶利米的感情已無法自持,他以深痛的哀傷呼喊出毀滅的宣告。災禍接踵速臨,以色列人將無所遁逃,因為一切都將毀壞殆盡,就像遭火焚燒一樣。先知不禁急切地想知道,他還能忍受這種情感的煎熬會到幾時。因為他必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同胞,像滾滾潮水般的逃命,並且要因警告的角聲吹起而戰慄。而且先知明白這角聲必定會響起,他的心中是何等的痛苦,因耶利米知道這令人不勝恐懼的原因,是選民的無知加上愚昧。如果這種愚昧、無知繼續下去,他們就會遭到應得的刑罰。

二、先知的觀看(23~26)
上帝給猶大的審判十分嚴厲,讓耶利米不自覺得想到天地受造時的空虛混沌,但不同之處是在於那時世界的被造是「好的」,而如今的空虛混沌卻是人犯罪之後的刑罰結果。所以耶利米的觀看就像世界末日的審判一樣,天空的光體黯然無光,地也呈現淒涼荒蕪。宇宙混亂不安,地面亦起了大變動,象徵穩定及力量的大山,此刻正因上帝臨在的威儀軟弱顫抖。

三、犯罪的代價(27~31)
當時,猶大的百姓聽見敵軍逼近,盡都逃竄在樹林和洞穴中躲藏。敵人的軍隊,尤其是他們的弓箭手,他們所使用的是當時最具有殺傷力的複式亞洲弓,使其成為勢不可擋的強敵。然而,在這危急之時,猶大仍擺出妓女之態來勾引敵人,以圖安撫他們。雖然他們以顏料修飾眼目,卻仍無法避免毀滅和荒涼,因為錫安至今仍在尋求埃及和亞述(預表情夫),卻不願倚靠他們真正的丈夫(上帝)。猶大這種追求情夫的行徑,已使國家染上不治之症,所以先知在此以致命的流產,來比喻國家垂死前得奄奄一息。

《默想》先知並不是只有上帝公義的宣告而已,在這裡我們看到耶利米的情感,他是一位何等愛鄉、愛民的先知,以流不盡的眼淚來挽回上帝的兒女。身為今日的基督徒,我們會像耶利米如此的愛鄉、愛民嗎?

《祈禱》親愛的天父,讓我能有耶利米的真摯情感,常常為百姓守望禱告,禱告奉靠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


靈修教材: 靈修:耶利米書
#每日新眼光 7月21日

#每日新眼光 7月21日
❤️耶利米書4章1~31節
在牧會生涯中,有位牧者前輩深深影響我。雖然他已經逝世多年,但是他對族人的愛和宣教的精神永遠在我心中。30年前,原住民教會的各樣條件還不是很好,族人的生活都很單純。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族人的信仰價值觀逐漸受影響,教會的福音工作也越來越艱難。許多族人的屬靈生命受社會影響,對教會事奉不再認真、對聚會不再熱情、對傳福音不再熱心……。為此,這位牧者常為族人和教會流淚禱告。他也常勸勉我,要對族人的信仰生活有所警醒,對這世代的世界敏感。這位牧者前輩一生致力於禱告,甚至時常透過禁食禱告為族人的信仰守望,求上帝恢復族人的信仰!

耶利米正是為以色列人的信仰守望禱告的先知。當他看到以色列人的罪行,內心感到憂傷,並為人民的沉淪難過流淚!他明白以色列人雖有「上帝的子民」之稱,心靈卻是腐敗,背離上主。耶利米對人民的無知而心急,呼籲他們為自己的罪惡披上麻衣,痛哭哀號!因為上主要召來強風,這風不再只是吹走糠秕的柔風,而是帶著審判怒氣的強風,所以是非常嚴厲的懲罰。

當耶利米為同胞憂傷時,以色列民還認為不會發生什麼嚴重的事。就像今日我們面對武漢肺炎疫情,是否輕忽它的嚴重?對我而言,從屬靈的角度思考,疫情不只是對人類醫學科技的挑戰,更是全人類要反省的時刻!因為人類的私慾,造成國與國的戰爭、族群與族群的紛爭、大自然的災害,帶給受造物災難。有多少人認為,人類還能永遠安居在這世界呢?若從經文的教導來看,人類怎能如此驕傲?身為基督徒,我們是否為世界憂傷呢?我在靈修中,始終為世界的疫情禱告,求主施恩憐憫,讓我們在疫情中能從內心反省、重新出發!

在耶利米的憂傷禱告中,值得安慰的是,上主仍然愛祂的子民,保留足夠的空間給祂所愛的人。願我們基督徒也能學習先知耶利米,時常舉起手來為這塊土地和人民禱告。當我們生活在豐富喜樂的環境中,願我們也能為這世界遭受飢餓和壓迫的人民禱告!

❤️默想: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是否願意撥時間為受苦的人禱告?我是否看見現今社會的問題,並為此禱告?從先知耶利米身上,我學習到什麼信仰的功課?

❤️祈禱:慈愛又憐憫的上主,祢是愛我們的主,更是賜予生命的主;求祢施恩憐憫,讓我從嚴重的疫情中得到警惕,看見這世代的問題。求主幫助我明白祢的話語,知道自己被揀選,是為了成為這世界的代禱守望者。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圖:1882年7月21日牛津學堂竣工。
馬偕牧師1872年3月9日抵達滬尾(淡水)宣教,8年後1880 年馬偕牧師返國述職。到加拿大以後,他向地方鄉親報告了他在台灣宣教的情形,引起了各地信徒的參與興趣。由於烏德斯多克(Wood Stock)地方,一家叫做Sentinel Review報紙的鼓吹,馬偕博士的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Oxford)的居民,募集了6,215元的加幣,交由馬偕帶回台灣,用來興建一所現代化的書院。

1881年11月馬偕告別了故鄉,再度漂洋返回臺灣,他選擇了淡水砲台埔紅毛城北邊興建書院,他由廈門購入紅磚瓦片,親自繪圖設計並監工,當時因為沒有水泥,故用台灣傳統的石灰,拌合煮熟的糯米、黑糖和水取代水泥,做為建設書院的材料。

1882年7月21日書院終於竣工,取名為「理學堂大書院」,簡稱為「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以紀念捐贈者加拿大牛津郡的居民。同年9月14日開學。這個學堂並沒有入學考試,學生則來自各地傳教師所推薦的優秀臺灣青年。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


靈修教材: 每日新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