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人一生汲汲營營、勞勞碌碌,有了財富、資產和尊榮,心中所願一樣都不缺,卻無法享用他所得來的,這是一件悲哀的事。人的心不能滿足,總是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的錢、權力,更多被人認可、更多的愛。若不明白人有長壽、能享用這都是神的恩典,而不是人應有或必得的權利,這是虛空,也是禍患。多少人因為爭奪財產反目成仇、對薄公堂,甚至死後也無人舉哀,無法被安葬,這樣的處境還不如那未出世就流掉的胎,因為結局都是一樣的。人要知道這世上的一切如過往雲煙、短暫且無法給予我們永遠的滿足,生命的意義為何?甚麼才是值得我們把握及追求的?
禱告:
親愛的主,祢是一切生命氣息的源頭,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惟有認識祢獨一的真神,並認識祢所差來的耶穌基督才能得永生。提升我的眼光不是只在今生的物質享受上,乃是要竭力追求認識祢,得著真正的滿足與喜樂。 禱告奉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心得:傳道者說到,人為著物質需求勞碌,但這些終究無法帶給人內心的滿足,無論是智慧的、是愚昧的有財富的,結局也都是虛空,轉眼就過,如同傳道者在12節所述,人的一生如影子一般短暫,什麼才是真正對人有益的?
不可否認的是,生活無法不靠世上的事物,但我知道,上帝才是我一切的供應者,世上的物質並非我所要追求的,也不是我的一切,我的目標乃是有上帝同在的永恆生命,因此我知道我不需為著世上的財富、名利汲汲營營,因為那些都是短暫的,我反而要感謝上帝所賜給我的一切。
禱告:天父,你是創造天地萬物,並統管萬有的唯一主宰,你賜我生活所需,你也使我心靈充足,這一切都是你所賜的,謝謝你讓我明白我生命的目標不是在世上的事物,乃是要定睛在於你,讓我一生都能夠緊緊跟隨你,這樣禱告都是奉耶穌的名,阿們。
詩六篇
全詩篇中共有七篇稱為懺悔詩,本篇就是其中的一篇。大衛在患難中,求耶和華憐恤,求祂轉回,因祂的慈愛搭救他。是詩人在經歷罪所帶來的極度痛苦中,向神尋求憐憫所發出的呼聲。
(a)應傷痛—向神承認「罪」,罪帶來是極度傷痛,以致每晚流淚不得安眠。(「漂起」、「濕透」是詩歌文體中常見的誇張法) 眼睛衰老,沒有生機,都是由於罪的縁故,罪實在太可怕了。(本節詩篇的目的是描寫作者痛苦之大,流淚之多也)
(b)求赦免---神所發的怒永遠是公義和合理的,但卻令人生畏。祂發怒為要管教人,使他們悔改,這是神「責備」和「懲罰」的主要目的。詩人落在永生神的刑罰裡,困苦、恐慌已到了不能忍受的極度,他要呼求神憐憫的恩典,要以慈愛責備他。
在8-10節中,詩人由被拒絕到再被接納,是由於他專一的呼求神,並以信心的接納他的應允,他流淚的禱告得著回應,再不受罪的控訴,死亡的纒擾。
今日信徒在基督裡享有絕對的禱告權柄,若神永遠是可信可靠的,我的信有多少呢?我是否常因缺乏信心,以致未曾經歷神應允的回應呢?是否我的禱告,未足使神應允,或是我的禱告根本不合神的心意呢?
罪惡實在太可怕了,世上有甚麼比與神隔絕來得更可怕呢?
祈禱:神啊,願祢保守我遠離罪惡,永遠不離開祢的教訓,免致遭到與祢隔絕的痛苦。又求祢增添我的信心,單單仰望祢,並將一切放在祢的手中。
傳四9至六12
* 兩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v.9-10)
*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v.11-12)
1)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19, 20)。
2)主差遣兩個兩個的,在他前面前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十1)
所有說來有同伴在一起,能配撘、能相助,這是好得無比的,不僅是分享的問題,也是能彼此相愛,倒是一個福氣。
(v.1-3)敬畏神的人,當心口一致,誠於裏行於外。言多必失,神必照人所言而審判。
(v.4-6)當慎重許願之事,耶弗他許願即是一例(士十一34-35)。
(v.7)人當以真實、心靈誠實來敬畏神。
所羅門理財有道(王上十14-27),在耶路撒冷積存金銀無數。但財富不能使人滿足、快樂、倒反使人受害,使人煩惱嘔氣。「這也是虛空」(五10下),惟有神賜人財富,並不加上憂慮,使人滿心喜樂(五19-20)。所羅門說:「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人有豐富的資產、成百的子孫、活千年的高壽,「卻不得滿足福樂。」「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六9)。人得著財物,並能喫、喝與享受,一生喜樂(五18-20),這真是神的恩典和賞賜!
祈禱:主啊,幫助我看起來像是在虛空的生活中,仍看見祢的恩手在其中。讓我明白這一切都是祢的恩賜。以致我的生命不在虛空中度過。
頌讀(大聲讀聖經):傳5:18-6:12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透過讀經,提醒我們三件事:(一)人一生所得到最美最善的事,就是指蒙神賜給的日子,可以吃喝及享受在日光之下勞碌所得各樣好處;他所得的財富可以安然使用,且在勞碌中仍充滿神的喜樂,這樣的人是蒙福的。(二)當人蒙神賜給他財富、資產及尊榮應有盡有,一切都遂心所願後;本來可以好好享受這一切所得,哪知他竟不能享受(可能患有身心靈有疾病,或環境使然等),反被外人享用,像這樣的人所過的日子算是虛空。(三)人的勞碌不全是為了口腹,滿足口腹之欲後,就當滿足,就該要多思念神的話;若此時人心裡仍不知足,這樣的人就算有智慧,那比愚昧人也強不到那裡呢?因為此人貪心不滿足,所以他也就無法享受神的祝福,這也是一種虛空。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人一生最蒙福的事,就是神所賜的福我們可以享受到,這是一種極大的祝福。許多人辛苦勞碌一生,捨不得吃、捨不得用、捨不得施捨,積存了許多產業;有一天當他想要享用時,自己的身心靈出了狀況,卻無法享受勞碌所得,這是非常不明智的作為,也不是主所喜悅的事。祈求主幫助我們每一個人懂得善用神所賜的產業,除了自己享用外,也能適時幫助需要的人度過難關。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太16:26提醒我們「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人賺錢是需要的,但不能只為賺錢而賺錢,其他的事一概不管,這不行。人若能明白神的旨意,有智慧去用錢,將錢用在神喜悅的事上,這樣的作為必對自己會有極大益處,這是最有智慧的用錢之道。
敬拜詩歌:大山為我挪開 (讚美之泉 (24))
https://youtu.be/_xJkYVZ50p0
一、安靜:清心的人必得見神。
二、讀經:傳道書 5:8-6:12
1. 重點說明:
這年頭,沒有人會說金錢無用,但太多人高估了金錢的價值。傳道者點出金錢所帶給人的種種煩惱。金錢不能使人滿足,貨財多的人,自己能享受的有限,旁邊想分一杯羹的人倒是不少。勞力的人睡得香甜,但擁有貨財的人反而為錢失眠。積存財物可能會害到自己,投資也會因風險而瞬間貧窮。最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自己未必能享受得到。為了怕人覬覦,只能在黑暗中吃喝,甚至因患病而不得享受。就算活得比別人久,又子孫滿堂,但至終還是會歸於死亡。難怪傳道者會頻頻反問:「有什麼益處呢?」(5:11、16;6:8、11、12)。
2. 鑰節: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傳 5:19)
三、默想:
■傳道者指出,錢財會帶來哪些煩惱和重擔?(5:13-17)
■據傳道者看來,哪些情況反而比較幸福(好處,倒好)?(5:12a,5:18-20;6:9)
■為何錢財會讓我們勞碌不安、心裡操煩?想一想我所擁有的,目前還在追求的?如何才能享受當下,活出喜樂人生?
四、禱告:主啊,幫助我放下無止盡的慾求,我願用知足感恩的心領受,並歡喜享受眼前所擁有的人生。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傳道書 5 章 8 節 -6 章 12 節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12-18-6-1-12-de79505e704143599902d2c0daaed9dd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eDhW5uET0
二、閱讀經文
傳道書6:1~12
6:1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
6:2 就是人蒙上帝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上帝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6:3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
6:4 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6:5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
6:6 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6:7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
6:8 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甚麼長處呢?
6:9 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6: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6: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甚麼益處呢?
6: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什麼是傳道者所說的,日光之下的「一宗禍患」?我要將何事看得比財物和長壽更加寶貴?
2. 為何人要在比自己力大的上帝面前謙卑下來?當一個人敬畏智慧的開端—上帝時,他的未來會如何?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40天禁食禱告:生命冊福音行動第四十一天:
四十一天的禱告重點:持續為認領對象禱告。
2. 每日金句:
傳6: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
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p0VHmPkfE
4.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5.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何西阿書5~9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12-18-5-9-c2f828900cee4d4694b58fdb73bbdeea
6.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
【傳道書 6:1-12】
|真正的福氣|
世人都汲汲營營地追求有福氣的人生,然而,什麼才是真正有福氣的人生呢?
一、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能享用多少
第1-2節提到,有人「蒙神賜他貲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然而,也許是他的身體情況使他無法享用;或者他一切所有的被人剝奪,或他沒有子孫可以繼承,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因此,我們要為著我們有能力享用一切美好的事物向神感恩!
二、不是多子、長壽,乃是滿享福樂
第3-6節所羅門說:「長壽卻不能滿享福樂,倒不如未生即死的胎兒,活得長壽卻不享福,與眾人無異。如果年歲只是痛苦的延長,又有什麼用處呢?」若身體狀況不佳,即使有瑪土撒拉歲數的兩倍,也無法令人滿足。人若活得長久,子孫滿堂,卻沒有快樂,死後「不得埋葬」,因為兒女為爭奪財產而不讓他下葬,這樣的長壽又有何益處呢?生命不在乎長短,在乎有沒有意義。與其求長壽,不如求真正的幸福,兒女孝順;與其為兒女積財而忽略了教養他們,不如少賺一些錢,多和孩子們在一起,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將來他們會敬畏神,孝順父母,那才是人生真正的福氣!
三、不是外表的享受,乃是心靈的滿足
只有口腹滿足,心裡卻不知足是無益的(7節);我們內心深處的空缺是不能經由口腹填滿的,惟有神自己才能使它滿足。「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四、不是知道多少,而是經歷多少
第8節說:「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擁有客觀道理知識是一回事,主觀經歷享受又是另一回事,一個人若僅具備道理知識,卻缺乏經歷,就不見得比眾人有甚麼長處了。
五、不要妄想,乃要實際
第9節說:「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所得到的雖然為數不多,但總比得不到的貪念更好。
六、不是知道自己,乃是認識神
第10-12節所羅門教導我們,「知道何為人」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認識那位「比自己力大的」神。第11節告訴我們,越多談論人自己,就越加增虛空的感覺,再多的談論也無助於解決人生的問題。這個世界上多少的心理學、理學都無法解決人生的問題,只有神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認識神是智慧的開端,是幸福人生的開始。
第12節說:「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人的才智有限,誰也不知道應該活得像甚麼樣的情況,才對自己有益處。人既不明白已過的事,也不清楚永遠的未來,所以,單憑人的智慧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若要掌握人生的奥秘,惟有趁著短暫的今生還活著的時候,親近、信靠、敬畏神,才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也才能對永遠的未來有活潑的盼望。
◆回應
主啊!我要更認識祢,趁著我還活著的時候,親近、信靠、敬畏祢,我才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也才能對永遠的未來有活潑的盼望。
◆背經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傳道書 6:12)
閱讀: 傳道書6章12節,7章13-1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民數記34-36章;馬可福音9章30-50節
順利時要喜樂;患難時當思考。上帝使這兩樣都發生。—傳道書7章14節,和合本修訂版
據說古時候邊塞有一名老翁,人稱塞翁。他失去了一匹珍貴的馬,鄰居都為他的損失感到遺憾,但塞翁並不難過。他說:「誰知道這對我不是件好事呢?」不久之後,丟失的馬竟帶著一匹馬駒回來。當鄰居前來道賀時,塞翁說:「誰知道這對我不是件壞事呢?」後來,他兒子騎這匹馬駒時摔斷了腿。這看來的確是件壞事,可是當軍隊來到村莊徵召所有的壯丁去打仗時,塞翁的兒子由於瘸腿而豁免。參軍的青年最後大都戰死沙場,塞翁的兒子卻幸免於難。
這是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教導我們壞事可能轉為好事,反之亦然。此種古老的智慧與傳道書的作者所觀察到的極為相似:「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6章12節)確實,我們誰都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禍」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而「福」也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每天我們都會面對新的機會、喜樂、掙扎和痛苦。身為上帝摯愛的兒女,我們可以全然信靠祂的主權,並且倚靠祂走過所有的順境或逆境,因為上帝使這兩樣都發生(7章14節)。在我們一生所有的事件當中,上帝都與我們同在,並應許祂會慈愛地看顧我們。
你能想到一個因禍得福的例子嗎?
你如何在逆境與順境中,專心仰賴上帝?
至高的上帝,謝謝祢掌管我的生命。
求祢幫助我在順境或逆境中,都能讚美祢。
我深信祢使萬事互相效力,要讓愛祢的人能得益處。
作者: 謝葆芳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今天的閱讀經文可能會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認為傳道書的作者「傳道者」(1章1節)是個宿命論者。悲觀的思想似乎是他的主軸:人生都是「虛度」,我們的日子像「影兒」一樣轉瞬即逝(6章12節);好事和壞事都會發生(7章14節)。但不少聖經學者提出了另一種觀點,讓我們留意這位傳道者的呼籲:「你要察看上帝的作為」(7章13節),以此提醒我們仔細觀察上帝過去和現在如何在世上動工,「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13節)誰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困難呢?除了上帝,誰也不能。當我們思想上帝的特質和作為時,我們便能看到祂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當我們相信上帝的美善,我們就可以在「遇亨通的日子」心懷喜樂(高興歡喜);在「遭患難的日子」仍能謹記,這也是上帝所給的(傳道書7章14節)。
柯愛莉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BkruTTqLl6Y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ZQR5QBy8-gs
●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 每日研經釋義 <傳道書5:18-6:12>
一一這段經文延續5章8-17節,講到知足與不知足的問題。5章12節說:「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勞碌的人知足,睡得香甜;富足的人憂慮,難以入眠!5 章18-20節出現兩次的「分」,就是18-19節:「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 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
一一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 神的恩賜。」不管有錢沒錢,若能按上帝所給的「分」,享受「勞碌得來的好處」,「在他勞碌中喜樂」,就是上帝賜的恩典!看來上帝給每一個人的「分」不同,祂的設計與安排是,在這世上必須要有「各行各業」。若每一個人都作科學家,在實驗室內作研究,而沒有人願意作日曬雨淋下的建築工人,我們哪有遮風避雨的房子住?!我們應在上帝所給的「分」內「安份」,知足感恩,如此,我們就能享受人生。今天請為自己禱告,求主賜給我們知足感恩的心,喜樂地過每一天。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傳6:12)
有益——或許當你讀完傳道書,會感到生命只有兩種選擇跟隨神或自殺,因為沒有神的日子是虛空無意義的。當所羅門問:「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他知道這答案必須來自外來的智慧,他也不會有答案!
很多人以為人生重大的答案,掌握在偉大領袖的手中,我們只需跟對人就行了。事實是,你可以選舉領袖,但別指望他們能救你,因為人類的火車只會開往滅亡和審判,唯一對人有益的資源乃是來自神。
然而,神絕不會提供答案給違背祂旨意的人。所以今天雖有領袖每天呼求神,但他們的行為沒有遵守神的教導,神是不會幫助他們的。
「有益」的希伯來字tov包含「適當、道德正確、可喜悅、有果效、豐富、有益處」等等。但除了神,沒有別處可以尋得真正的tov。
或許政治改革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但最好的改革是悔改,就是回轉到神面前。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定会逐渐意识到,没有人能真的帮我们到底,没有人能为我们的选择负责,没有人能为我们犯的错误买单,没有人能真心地爱我们或值得我们去爱。
除了消费和繁衍这种动物性的追求之外,我们还有动物没有的焦虑和恐惧,因为无论人生如何,我们都将深埋黄土被人遗忘,难怪最深刻的人都昂扬地选择用自杀离开世界。
绝望是灵魂在这个世上唯一能够找到的答案,因为灵魂的源头和满足根本就不在时空之内,我们是一群被困在宇宙监狱中的囚犯,要么自欺欺人的苟且,要么选择被神找到。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傳道書6章1-12節: 講義(龍漢泉弟兄),講義(蕭嘉全長老)
萬事皆虛空(龍漢泉弟兄)
本章繼續前一章的論述,講到關於財富的事情,特別強調財富在生命中的地位,就是虛空。本章第一節就提到『日光之下』,最後一節又提到『日光之下』,可見整章都是傳道者從世界的角度來看人生。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日光之下乃是屬世界的,被撒但掌控的,是暫時的,不完全的。雖然因為神將『永恆』安置在世人心裏(3:11),讓人可以追求永恆的事物,如長生不死,流芳百世等,也可以藉著大自然窺見神創造的奇妙,以致於不能不承認神的永能和神性(羅1:19-20)。因此在傳道者的觀察和尋求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日光之下,人也能夠看到神的作為,讓人興起敬畏之心,即使他觀察到的結論並不一定完全正確。例如1:13, 2:24, 2:26, 3:10-11,13-15,17-18, 5:1-2,6-7,18-20等。甚至像我們中國的古聖先賢也有許多睿智的話語流傳下來,有許多與聖經的教導很近似。但這樣的認知乃是不完全的,片段的。只有透過神的特別啟示(神的道)我們才能夠真的認識神。
因為他是從日光之下看事情,所以往往得到的結論就是虛空(沒有意義meaningless)。本章一共出現了4次『虛空』(2, 4虛虛, 9, 12虛度),可見一個沒有神的人生是一個虛空的人生,是一個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雖然有神的人和沒有神的人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做同樣的工作,有同樣的職業,居住在同樣的社區,吃同樣的食物,但因為神的關係,兩者就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最重要的就是神觀。因著有神的關係我們就有了不同的道德價值,有永生的盼望,有生活的意義和方向。我們在看傳道書的時候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並且與那些活在日光之下的人所看到的事物作比較,可以更好的得到幫助。
1. 世間資財於永生無益(1-2)
6:1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evil)重壓在人身上, 6:2 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eat, enjoy),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極大的)禍患(grievous evil)。
1『我見…禍患(邪惡evil)』
對傳道者來說(我見),頭兩節所描述的事情乃是一種邪惡,不是一件好事或美事。而且這事對人來說好像一個重擔壓在人身上,人不能掙脫。換句話說,這種惡事在世界上經常會遇見,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2『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神使他不能吃用(eat, enjoy)』
傳道者看得很清楚,人的資財、豐富、尊榮都是神所賜的,雖然世人也許認為這些是他努力得來的(參申8:18);但同時傳道者也發現,人能不能享受這些資財、豐富、尊榮也是在乎神。他覺得如果一個人有了資財、豐富、尊榮,但不能享受,結果這些好處都歸給
一個陌生人,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他認為這是一個虛空的人生,是一件極大的惡事。他不能明白為什麼神要這樣做,因為他是從日光之下來看這件事。參2:20-21。
• 而對基督徒而言,這件事實讓我們知道神是一切恩典的源頭(雅1:17),賞賜的是神,收取的也是神(伯1:21),我們只要凡事謝恩(帖前5:18)。
• 而世上的一切資財、豐富、尊榮都是暫時的,是不可靠的(路18:24, 提前6:7),我們不應追求地上的財富,而是應積財寶在天上(太6:19-20, 箴19:17 )。
本章幾次提到日光之下?日光之下是什麼意思?
從日光之下看事情,往往會得到什麼結論?本章出現幾次虛空?
一個無神的人生是怎樣的人生?你覺得有神和無神的人生最大的區別何在?
傳道者看見一種惡事,是什麼?為什麼他認為這是惡事?你認為呢?
人的資財、豐富、尊榮從何而來?你也認為如此嗎?你曾為此感恩嗎?
你能夠享受這樣的恩典嗎?你曾為你能享受這恩典而感謝神嗎?
這樣的認知對我今後追求的方向有什麼影響嗎?我在神面前富足嗎?
我應當如何積財寶在天上?你願否定下一個計劃去積財寶在天?
2. 世間長壽於永生無益(3-6)
6:3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裏卻不得滿享福樂(good things, prosperity),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stillborn)比他倒好。 6:4 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6:5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 6:6 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3「福樂prosperity」
這裡可以看出這個人不但長壽,多子多孫,而且資產豐富。對於世人來說,他是一個值得羨慕和效法的對象。但他的生活和結局卻是與人所看到的完全不同。他雖然物質豐富,但心裡卻不能享受這些豐富(心裏卻不得滿享福樂)。他可能每天為許多的事憂心煩惱,沒有安息;他可能食不知味,無法安睡;更可能他的家庭裡面因為這樣的豐富而彼此紛爭,以致他連安葬之處都有問題(不得埋葬)。(在台灣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有些富人死後,因為遺產的問題,家庭裡面糾紛不斷,以致於他的棺木停在家裡,無法安葬。)在當時的社會來說,一個屍體沒有埋葬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
「不到期而落的胎(stillborn, miscarriage)」
流產的嬰孩。傳道者認為這樣的富人比起流產的嬰孩還可憐。
4「虛虛而來,暗暗而去」
虛虛與虛空原文是同一個字,這裡代表沒有意義(meaningless)。這個嬰孩沒有出生就死亡,他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他的歸宿就是陰間(舊約時代人死後就下到陰間去了。參創37:35, 伯7:9, 民16:33。)他既然沒有任何的作為,將來也不會有人紀念他,名字被黑暗遮蔽。
5「毫無知覺」
既然毫無知覺,因此也不會有活著之人的煩惱。他尚未落地就長眠,因此『比那富人倒享 安息』。參4:3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
6『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
NIV將本節前半連於第5節之後,意即那富人雖然活了2000年,卻不能享福,因此那流產的嬰孩反倒比那富人更享安息。
『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然而不論是那還未落地就死亡的嬰孩,或是那活了2000年的富人,終究都要走向同一個歸宿,就是陰間。沒有人能夠避免這個結局。參來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 對於基督徒來說,既然所有的恩典都來自於神,我們就當存著感恩的心領受。不需要每天汲汲營營,追求名利財富,以致於失去了在基督裡的安息。耶穌也教導我們不要以財富為主(太6:24)。
• 我們雖然不知道我們死了以後世上發生什麼事,但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都要復活,每一個人都要面對基督,接受他臺前的審判。我們就更應該思念天上的事,而不是像那無知的財主一樣,只顧著地上的享受(路12:16-21)。
• 這樣我們不但活著的時候有意義,能夠享受主裡的安息;我們的生活也有意義,知道我們是為主而活,所作的事情都有永恆的價值,並且將來還從主那裡得到他的獎賞。
你曾羨慕效法某一個人嗎?當你看到別人資產豐富你會羨慕效法嗎?
你曾否看到有人資產豐富卻不能享受嗎?你還會羨慕他們嗎?
你認為財富和平安/安息哪一個更重要?如果是後者你要如何才能得到它?
你知道你死後會去哪裡嗎?你知道死後會發生什麼事嗎?
面對基督再來時的審判,我已經預備好了嗎?我會不會羞愧?
3. 世間智慧於永生無益(7-12)
6:7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mouth),心裏(appetite)卻不知足。 6:8 這樣看來(for 因為, but然而),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甚麼長處呢? 6:9 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desire)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6: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know what man is),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6: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The more words, the more vanity),這與人有甚麼益處呢? 6: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因為)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
7「勞碌都為口腹(mouth),心裏(appetite)卻不知足」
意即人往往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勞心勞力,中國人對此應該深有體會。然而當你享受完這些食物之後,卻不能得到長久的滿足,不久之後還是去做同樣的事情。更進一步來說,我們在世上所作的每一件事,如果沒有神的參與,都沒有永恆的價值,因此也都不能滿足我們內心對永恆的渴求。
8「這樣看來(for 因為, but然而),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麼長處呢?」
因為在日光之下所作的事,和神無關,因此不論是智慧人做的還是愚昧人做的,都無法滿足內心真正的需求。參2:15-16。而且一個窮人即使再有智慧,知道如何行事為人(conduct himself before others),如果沒有神,仍然與其他人無異。世人即使再稱讚他也無法讓他滿足。參4:16。
9『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desire)的倒好』
意即人永遠不滿足於得到的事物。他可能心裡嚮往追求某件事物,可是當他看到另外一件事物的時候,他卻發現這件事物比他想要得到的更好。因此他就開始要去追求那一件事物,直到他看見了另一個他認為更好的事物。因此他心裡永遠不滿足,永遠活在一個虛幻的夢想當中。對於傳道者來說這也是一件虛空沒有意義的事。
另外一種解釋就如我們經常所說的『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意即你眼前看到的事物比那存在於想像中的事物更真實。但如何與底下緊接著所說的『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連在一起是一個問題。
10『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Whatever exists has already been named』
參1:9-10, 3:15。所謂的日光之下無新事不是指著某一個單一的事物而言,例如現在有電腦而以前沒有。這裡所說的乃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狀態或趨勢而言。例如現在的人爭名逐利,以前的人也是如此,將來的人仍然會如此。現在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以前的人亦然,以後的人也不會不同。
『並知道何為人(know what man is)』
因著人遭遇的這一切的事,以及他內心的永恆觀念,使我們知道人的本性,特質。例如我們知道人是有限的。我們受限於時間空間(參徒17:26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我們的能力有限,有許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事。在物質界方面我們其實與獸類沒有太大的區別。參3:19-20。因此對於那些比我們強大的人,我們也不能與他們對抗。
11『加增虛浮的事既多(The more words, the more vanity),這與人有甚麼益處呢?』
NIV, ESV, NASB都將這句話翻成『話語多,虛浮也多』。箴言也告訴我們說10:19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一個人話太多只會顯出愚昧(傳5:3),對己對人都沒有幫助。
12『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
虛度原文也是虛空。日光之下的人生虛空,就好像影子一樣,沒有任何可以抓住的地方。既然如此,誰能告訴他什麼是對他有益處的事呢?
『(因為)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
原文在之前有『因為』。因為沒有人能夠告訴他死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他也沒有辦法在生前決定做什麼事才能對他有好處。參3:22。
• 對基督徒而言,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勞心勞力,我們乃是為了榮耀神而盡力工作。因為我們無論做甚麼,都是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
• 世上的智慧讓人覺得虛空,但我們若有神的智慧,人生就有意義(林前2:6-7)。我們得到了基督就得到了神的智慧(林前1:24)。
• 我們對神所給我們的一切常存感恩的心,因為神給我們的一定是對我們有益的(羅8:28),因此不會埋怨覺得不滿。
• 我們雖然有限,但神是無限。我們有神的恩典讓我們可以尋求神,並且尋見他(參太7:7)。
• 我們也知道我們死後要去哪裡(參腓1:23),也知道在世的時候該當如何行事為人,知道什麼是對我們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因此我們的一生乃是有意義的,不會是虛空的。
我們每天勞碌是為了什麼?我們真的得到了滿足嗎?
我要如何才能在勞碌中得到內心真正的滿足?我應該有怎樣的工作觀?
你覺得智慧有分別嗎?世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我要怎樣才能得到神的智慧?我有這樣的渴望嗎?
我知道什麼事情是對我有益的嗎?什麼是有害的嗎?
今天的查經對我有什麼提醒和鼓勵嗎?我願意在那些方面有所改進?
和合本
6:1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evil)重壓在人身上, 6:2 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eat, enjoy),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極大的)禍患(grievous evil)。 6:3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裏卻不得滿享福樂(good things, prosperity),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stillborn)比他倒好。 6:4 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6:5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
6:6 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6:7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裏卻不知足。 6:8 這樣看來(for 因為, but然而),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甚麼長處呢? 6:9 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desire)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6: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know what man is),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6: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The more words, the more vanity),這與人有甚麼益處呢? 6: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因為)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
NIV
ESV
NASB
1 I have seen another evil under the sun, and it weighs heavily on mankind: 2 God gives some people wealth, possessions and honor, so that they lack nothing their hearts desire, but God does not grant them the ability to enjoy them, and strangers enjoy them instead. This is meaningless, a grievous evil.
3 A man may have a hundred children and live many years; yet no matter how long he lives, if he cannot enjoy his prosperity and does not receive proper burial, I say that a stillborn child is better off than he. 4 It comes without meaning, it departs in darkness, and in darkness its name is shrouded. 5 Though it never saw the sun or knew anything, it has more rest than does that man— 6 even if he lives a thousand years twice over but fails to enjoy his prosperity. Do not all go to the same place?
7 Everyone’s toil is for their mouth, yet their appetite is never satisfied. 8 What advantage have the wise over fools? What do the poor gain by knowing how to conduct themselves before others? 9 Better what the eye sees than the roving of the appetite. This too is meaningless, a chasing after the wind. 10 Whatever
1 There is an evil that I have seen under the sun, and it lies heavy on mankind: 2 a man to whom God gives wealth, possessions, and honor, so that he lacks nothing of all that he desires, yet God does not give him power to enjoy them, but a stranger enjoys them. This is vanity;[a] it is a grievous evil. 3 If a man fathers a hundred children and lives many years, so that the days of his years are many, but his soul is not satisfied with life's good things, and he also has no burial, I say that a stillborn child is better off than he. 4 For it comes in vanity and goes in darkness, and in darkness its name is covered. 5 Moreover, it has not seen the sun or known anything, yet it finds rest rather than he. 6 Even though he should live a thousand years twice over, yet enjoy[b] no good—do not all go to the one place?
7 All the toil of man is for his mouth, yet his appetite is not satisfied.[c] 8 For what advantage has the wise man over the fool? And what does the poor man have who knows how to conduct himself before the living? 9 Better is the sight of the eyes than the wandering of the appetite: this also is vanity and a striving after wind.
10 Whatever has come to be has already been named, and it is known what man is, and that he is not able to dispute with one stronger than he. 11 The more words, the more vanity, and what is the advantage to man? 12 For who knows what is good
1 There is an evil which I have seen under the sun and it is prevalent [a]among men— 2 a man to whom God has given riches and wealth and honor so that his soul lacks nothing of all that he desires; yet God has not empowered him to eat from them, for a foreigner [b]enjoys them. This is [c]vanity and a severe affliction. 3 If a man fathers a hundred children and lives many years, however many [d]they be, but his soul is not satisfied with good things and he does not even have a proper burial, then I say, “Better the miscarriage than he, 4 for it comes in futility and goes into obscurity; and its name is covered in obscurity. 5 It never sees the sun and it never knows anything; [e]it is better off than he. 6 Even if the other man lives a thousand years twice and does not [f]enjoy good things—do not all go to one place?”
7 All a man’s labor is for his mouth and yet the [g]appetite is not [h]satisfied. 8 For what advantage does the wise man have over the fool? What advantage does the poor man have, knowing how to walk before the living? 9 What the eyes see is better than what the soul [i]desires. This too is futility and a striving after wind.
10 Whatever exists has already been named, and it is known what man is; for he cannot dispute with him who is stronger than he is. 11 For there are many words which increase futility. What then is the advantage to a man? 12 For who knows what is good for a man during his lifetime, during the few [j]years of his futile life? He will [k]spend them like a shadow. For who can tell a man what will be after him under the sun?
exists has already been named, and what humanity is has been known; no one can contend with someone who is stronger. 11 The more the words, the less the meaning, and how does that profit anyone?
12 For who knows what is good for a person in life, during the few and meaningless days they pass through like a shadow? Who can tell them what will happen under the sun after they are gone?
for man while he lives the few days of his vain[d] life, which he passes like a shadow? For who can tell man what will be after him under the sun?
Footnotes:
a. Ecclesiastes 6:2 The Hebrew term hebel can refer to a “vapor” or “mere breath”; also verses 4, 9, 11 (see note on 1:2)
b. Ecclesiastes 6:6 Or see
c. Ecclesiastes 6:7 Hebrew filled
d. Ecclesiastes 6:12 The Hebrew term hebel can refer to a “vapor” or “mere breath” (see note on 1:2)
Footnotes:
a. Ecclesiastes 6:1 Lit upon
b. Ecclesiastes 6:2 Lit eats from them
c. Ecclesiastes 6:2 Or futility
d. Ecclesiastes 6:3 Lit the days of his years
e. Ecclesiastes 6:5 Lit more rest has this one than that
f. Ecclesiastes 6:6 Lit see
g. Ecclesiastes 6:7 Lit soul
h. Ecclesiastes 6:7 Lit filled
i. Ecclesiastes 6:9 Lit goes after
j. Ecclesiastes 6:12 Lit days
k. Ecclesiastes 6:12 Lit do
傳道書6(蕭嘉全長老)
2/1/2021 1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 2 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3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 4 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5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 6 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6:1 “禍患”在新譯本譯為“憾事”,in ESV“evil”and“grievous evil”.也是傳道者一再感嘆的:人生若沒有神,沒有永恆的盼望,將會是多麼的無奈.作者在第六章短短的12節當中,再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就算得到了世人所追求的一切,若不能享有平安,也不能帶進永恆,又有何意義呢? 馬太福音16:26“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這裡的生命不是肉體的生命,而是指屬靈的生命,永恆的生命. 6:2 人若畢生追求財富,地位,勢力,卻忽略健康和家庭,以致無福享受所得到的一切,而讓無關的人不勞而獲,這怎麼不是一生的遺憾呢? 我們不應只為自己積財,而要在神面前富足,路加福音12:16-21“16(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17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18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19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20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21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我們是否應該把神給我們的恩賜回饋在神國的事工中,積財寶在天? 馬太福音19:21“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6:3-6 人在世上常常羨慕長壽,也羨慕子孫滿堂,但是如果子孫不孝,哪有含飴弄孫之樂? 甚至死後也無人安葬或紀念.相對之下,那流產的胎兒雖然還未見天日,還未取名,就匆匆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而那多子多孫的終究也要歸到同一處地方,傳道者認為那流產的胎兒不必虛度一生,反而更好.傳道書4:2-3“2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3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如果沒有永恆,日光之下充滿了欺壓,不公不義,家中也沒有福樂,再活千年,不就只是個虛空而已嗎? 若神賜給我們兒孫,我們應如何盡教養的責任呢? 箴言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討論問題: 1. 若神賜我們資財,豐富,尊榮,我們要如何做才不至於陷於虛空呢? 2. 我們應如何教養兒女,使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
Page 2
7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 8 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 9 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 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6:7 我們在世上的勞碌都是為了滿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填飽肚子是第一優先,可是肚子填飽之後,常常心裡並不滿足,而有更多的慾望,不知足的心促使我們繼續勞碌,甚至貪得無饜,不得安息,如此惡性循環,生活失去喜樂,永無止境.傳道書5:10“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道書2:22-23“22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23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 6:8-9 從知不知足可以看出智慧人和愚昧人的不同,智慧人認識神,不以眼目的情慾為勞碌的目標, 而能放眼永恆的價值,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窮人雖然物質上不足,必須繼續勞碌以得溫飽,但如果有智慧的心,就能享受勞碌得來的好處.傳道書5:18“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 6:10 我們從先前存在的,發生的事,了解神掌管一切.“起了名”表示有所屬,是神所命定的,也被清楚敘述,不是可以篡改的.傳道書3:14-15“14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15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或譯:並且神再尋回已過的事)。” 我們也深知人是被造的,被造的是無法與創造者相爭,對神要存敬畏的心.以賽亞書45:9“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他不過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塊瓦片。泥土豈可對摶弄他的說:你作什麼呢﹖所作的物豈可說:你沒有手呢﹖” 6:11 請參考新譯本:“因為話語增多,虛空也增多,這對人有甚麼益處呢?”我們對神存敬畏的心,言語要少,切忌與神爭辯.傳道書5:2“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 6:12 人在世上的一生在永恆裡是極其短暫,若非神的啟示,不可能知道哪些事在永恆裡有意義,或是對我們有益的,只有順服神的命令,作神喜悅的兒女,才是唯一的道路.約翰一書2:17“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討論問題: 這段經文有五個問題,我們就嘗試來回答: 1. 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 2. 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 3.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 4.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 5. 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Page 3
新譯本 世上福乐不能满足人心 6 我看见日光之下有一件憾事,重压在世人身上。 2 蒙 神赐予财富、资产和荣誉的人,心里所愿的,都一无所缺,可是 神使他无力享用,反而有外人来享用。这是虚空,也是祸患。 3 人如果生下百子,活了许多岁数,年日长久,但是心里不因美物满足,又得不到安葬,我以为流产的胎比他还好。 4 因为这胎虚虚而来,暗暗而去,黑暗把他的名字遮蔽了。 5 这胎既看不见天日,又一无所知,就比那人更得安息。 6 那人即使活了一千年,再活一千年,也享受不到甚么;他们两者不是都归一个地方吗? 7 人的一切劳碌都为口腹,他的心却还是填不满。 8 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么长处呢?穷人在众人面前知道怎样行事为人,又有甚么长处呢? 9 眼睛看见的,胜过心中想望的。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10 已经存在的,早已有了名称;大家都知道人是怎样的;人绝对无法与比自己强的抗辩。 11 因为话语增多,虚空也增多,这对人有甚么益处呢? 12 在虚空、消逝如影的人生,短暂的日子里,有谁知道甚么是对人有益处呢?谁能告诉人他死后在日光之下会发生甚么事呢?
ESV 6 There is an evil that I have seen under the sun, and it lies heavy on mankind: 2 a man to whom God gives wealth, possessions, and honor, so that he lacks nothing of all that he desires, yet God does not give him power to enjoy them, but a stranger enjoys them. This is vanity;[a] it is a grievous evil. 3 If a man fathers a hundred children and lives many years, so that the days of his years are many, but his soul is not satisfied with life's good things, and he also has no burial, I say that a stillborn child is better off than he. 4 For it comes in vanity and goes in darkness, and in darkness its name is covered. 5 Moreover, it has not seen the sun or known anything, yet it finds rest rather than he. 6 Even though he should live a thousand years twice over, yet enjoy[b] no good—do not all go to the one place? 7 All the toil of man is for his mouth, yet his appetite is not satisfied.[c] 8 For what advantage has the wise man over the fool? And what does the poor man have who knows how to conduct himself before the living? 9 Better is the sight of the eyes than the wandering of the appetite: this also is vanity and a striving after wind. 10 Whatever has come to be has already been named, and it is known what man is, and that he is not able to dispute with one stronger than he. 11 The more words, the more vanity, and what is the advantage to man? 12 For who knows what is good for man while he lives the few days of his vain[d] life, which he passes like a shadow? For who can tell man what will be after him under th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