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傳道書 6 : 1-12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

2024-10/22_真正的福氣

【傳道書 6:1-12】
|真正的福氣|

世人都汲汲營營地追求有福氣的人生,然而,什麼才是真正有福氣的人生呢?

一、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能享用多少
第1-2節提到,有人「蒙神賜他貲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然而,也許是他的身體情況使他無法享用;或者他一切所有的被人剝奪,或他沒有子孫可以繼承,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因此,我們要為著我們有能力享用一切美好的事物向神感恩!

二、不是多子、長壽,乃是滿享福樂
第3-6節所羅門說:「長壽卻不能滿享福樂,倒不如未生即死的胎兒,活得長壽卻不享福,與眾人無異。如果年歲只是痛苦的延長,又有什麼用處呢?」若身體狀況不佳,即使有瑪土撒拉歲數的兩倍,也無法令人滿足。人若活得長久,子孫滿堂,卻沒有快樂,死後「不得埋葬」,因為兒女為爭奪財產而不讓他下葬,這樣的長壽又有何益處呢?生命不在乎長短,在乎有沒有意義。與其求長壽,不如求真正的幸福,兒女孝順;與其為兒女積財而忽略了教養他們,不如少賺一些錢,多和孩子們在一起,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將來他們會敬畏神,孝順父母,那才是人生真正的福氣!

三、不是外表的享受,乃是心靈的滿足
只有口腹滿足,心裡卻不知足是無益的(7節);我們內心深處的空缺是不能經由口腹填滿的,惟有神自己才能使它滿足。「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四、不是知道多少,而是經歷多少
第8節說:「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擁有客觀道理知識是一回事,主觀經歷享受又是另一回事,一個人若僅具備道理知識,卻缺乏經歷,就不見得比眾人有甚麼長處了。 

五、不要妄想,乃要實際
第9節說:「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所得到的雖然為數不多,但總比得不到的貪念更好。

六、不是知道自己,乃是認識神
第10-12節所羅門教導我們,「知道何為人」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認識那位「比自己力大的」神。第11節告訴我們,越多談論人自己,就越加增虛空的感覺,再多的談論也無助於解決人生的問題。這個世界上多少的心理學、理學都無法解決人生的問題,只有神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認識神是智慧的開端,是幸福人生的開始。

第12節說:「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人的才智有限,誰也不知道應該活得像甚麼樣的情況,才對自己有益處。人既不明白已過的事,也不清楚永遠的未來,所以,單憑人的智慧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若要掌握人生的奥秘,惟有趁著短暫的今生還活著的時候,親近、信靠、敬畏神,才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也才能對永遠的未來有活潑的盼望。


◆回應
主啊!我要更認識祢,趁著我還活著的時候,親近、信靠、敬畏祢,我才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也才能對永遠的未來有活潑的盼望。

◆背經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傳道書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