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傳道者要給年輕人的忠告之一,便是勸年輕人應當在年輕力壯的時候“記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年老體衰才尋求上帝,但我認為這段話適用於每個年齡層的人,越早認識、親近上帝就是越早享受在上帝裡的平安、幸福、喜樂。
我聽過不少人,雖然在年輕的時候就聽過福音,或許也曾到過教會,但總是覺得還早,世上的燈紅酒綠比較吸引人,等到了年老、身體衰弱,亦或是重病纏身時,才思考人生應當何去何從,才想要真正的認識上帝,雖然接受福音從不嫌晚,但這樣便是錯過了許多享受上帝恩典的機會,正也因為如此,讓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認識上帝、接受福音是很重要的事,使他們一生的道路有上帝的引領,也提醒自己,要時刻走在上帝的真理中,直到年老也不偏離。
禱告:
天父,感謝你創造我,使我成為你的兒女,得著從你而來的恩典,並且有永恆的新生命,感謝你如此的愛我,使我的目光能專注在你,不被世上的事物所吸引而走偏了路,禱告是奉耶穌的名,阿們。
心得: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新知以實體書、電子書、網路上的專欄、文章等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內容包含各式的主題——親子教養、家庭婚姻、學習教育、經營理財⋯⋯,讓我們比過去的年代進步更加快速。新資訊雖然有益,但正如同傳道者所說的,如果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會追得十分疲憊。
傳道者勸我們要設立正確的追求目標——上帝,因為真理是從神來的,智慧也是從神來的。誠如所羅門在箴言中所說: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傳道者為他的建言做出結論:要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因為這是我們當盡的本分。我們要有超越的眼光,看到人不是只有短暫今生、還有永恆,我們至終要面對永恆的上帝為我們打分數。能在上帝的面前,按著他的標準得到高分,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禱告:
親愛的上帝,願祢賜給我真智慧,讓我能夠明辨、選擇在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讓我不隨波逐流,隨從這個世界的似是而非的價值觀;讓我不追求屬世的短暫、燦爛、卻如曇花一現的榮華。讓我「認真生活、享受生活、感謝並榮耀神」,作為我對神所賜各樣恩惠的回報。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頌讀(大聲讀聖經):傳12:9-14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經文內容,算是「傳道書」這卷書的結語。傳道者的結語可歸納三個重點:(一)多思量及考察:所羅門根據神所賜的「智慧」和「知識」著作本書,其目的乃是在教導眾人,對人生有正確的看法與態度。所羅門王經過多方的考查,並深思遠慮之後,將許多勸勉人的「箴言」編撰成書,就是指舊約聖經《箴言》這卷書。(二)專心尋求神的話:作者用心竭力找出寶貴的話語,讓人心裡歡喜領受這些言語;這些言語並非陳腔濫調八股文,也不是品味粗俗的文章。所羅門王純正忠實地傳達神的話,而不是竟說些討人歡心花言巧語,毫無根據的虛偽言詞。(三)有限時間做重要的事:在本書全部的勸勉話語之外,還有一點讀者必須特別留意;什麼事值得特別留意呢?所羅門王指出,世上有數不盡的書籍,各式各類的書籍層出不窮;然人的生命有限,讀書須要有所選擇,不要讀一些不好的書及看一些不好的影片,以免傷神,浪費寶貴生命。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這位被祢所稱讚的所羅門王,在他人生即將劃下句點時,把祢給他的智慧,以傳12:13-14作個總結「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人惟有敬畏神,才能使虛空的人生變得有意義;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體現自己是神所造的,所以必須謙卑的來敬畏、順從主。每個人最終都要到神的審判台前接受神的審判,而神的審判乃是根據個人在世的行為,無論是公開的,或隱藏的;好的行為,或是壞的行為,都無法逃避主的審判。祈求主幫助我們必須看清這件事,不要再使自己的生命空轉。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人得救(信耶穌)以前所犯的罪,只要真誠悔改認罪,主耶穌都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擔當這罪,天父也不再審問我們得救前所犯的罪;既蒙耶穌的救贖,那我們就需要按著基督徒當盡的本分,勤作「主」工,存敬畏神的心敬虔度日。
頌讀(大聲讀聖經):傳11:9-12:8
默想(透過經文與主對話):
今天所讀的經文,作者主要對「年輕人」提出一些忠告,趁早警醒。將這些忠告歸納出二點:(一)神必審問:從傳11:9表面的字義來看,這段話好像是在勸勉少年人要趁著年少,及時享樂;按少年人的本性,不需要聽別人勸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若繼續往下看作者本意,卻剛好相反;作者提醒少年人在享樂的時候,要知道有所節制;在享樂的事上,需分辨所做的事是否討神喜悅,不要為了一時的己慾,放縱自我的私慾,竟做一些不好的事,最終這一切神都必審問。(二)當紀念造人的主:作者提醒須趁著年少時有所警醒,人是為創造主而活。(傳12:1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當紀念造你的主。) 接著,作者提出薦言希望少年人不要等到「目光模糊、兩手發抖、喪失聽力、驚悸日深、脊骨軟弱、死亡」的時候,再來後悔為什麼年少時沒想到這些事呢?那就來不及了。
祈禱(透過默想向主禱告):
親愛的主,人年輕時總是懵懂無知,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不知道人生該往何處行?所以常走錯了路,事後又常後悔,這是主知道的事。假如我們在年少時,就能讀到所羅門王的這些教導,必會使我們在年少時的心竅被打開,就不會虛度人生,這件事對少年人真的非常重要。所羅門王提醒世人,人若要活得有意義,須趁著年少時為創造主而活,這樣的人生才會有價值。祈求主幫我們在此時要多思想所羅門王給我們的教導,不要等到神的審問時,才想要採取行動,那將會太晚了。
默觀(把主的啟示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年少時因不認識神,錯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機會,心中難免有一些惋惜;不過沒關係,我們只要把握住現在所學到的教導去行,一切都不會嫌太晚,怕的是不想學,不願意改變,這才是最可怕的事。
敬拜詩歌:信靠祂 (Trust His Heart) (gersomclar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65wLVbaww
一、安靜:主啊,我算什麼,祢竟顧念我。
二、讀經:傳道書 12:1-8
1. 重點說明:
十二章 2-6 節短短五節經文,用了一連串譬喻,透過一個日久失修的房子,描述人的身心如何經歷老化,最後進入死亡,忙碌的工作也靜止,只留下井旁殘破荒涼的景象。最終的結局是歸於塵土,也歸於造物主。既知生命短暫,老之將至,豈不更加提醒世人:「當趁年幼時記念造你的主」(v.1),不要再偏行己路、虛擲光陰。
2. 鑰節: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 12:1)
三、默想:
■本段經文用了哪些比喻來描述人老化的過程或房屋的傾頹?(v.3-v.6)
■傳道者勸人,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有限的人生?(v.1-v.2)
■看到人身心老化的過程,我的感受是如何?它提醒我什麼?在有限的歲月中,我要以什麼樣的生活態度來記念造我的主?
四、禱告:親愛的主,真正的老化是缺乏聖靈的更新,雖然我的肉體會日漸毀壞,但求祢充滿我,使我一天新似一天。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傳道書 12 章 1-8 節
敬拜詩歌:世界是旅行地方 (天韻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B7as3AE-M
一、安靜:主啊,我願認真接受祢的勸戒。
二、讀經:傳道書 12:9-14
1. 重點說明:
就像所有智慧文學一樣,傳道書的目的是使人「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不是老生常談或陳腔爛調,也不是從上而下的政令宣導,乃是傳道者從人生中親身默想、考察與體驗的誠實話,也是出自那位生命的牧者所賜。它不像世俗的學問與知識,只是使追求者無止盡的勞神疲倦,卻不得滿足,而是有如刺棍,讓我們在虛空的塵世中,積極向前;也如釘子,讓我們在多變無常的生命中平靜安穩。
2. 鑰節: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傳 12:11)
三、默想:
■傳道者所傳遞的智慧、知識,經過什麼樣的學習過程?源頭是出自哪裡?(v.9、v.11)
■傳道書寫作的目的為何?對我們的人生有何作用?(v.11、v.13)
■請思想「刺棍」與「釘子」,它們給我第一印象是什麼?但深入思想,它們會給我的生命帶來什麼影響?
四、禱告:主啊,求祢用祢的話語督促我,並使我的生命牢牢地釘在祢的話中,一生都不偏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傳道書 12 章 9-14 節
20221211講題:大哉問?! 講員:李俊霆教師 金句:12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祢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13求祢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詩39:12-13)
這是傳道書的信息,如果有印象,在去年(2021年)疫情當中,有大約60位左右的弟兄姊妹參與在台灣信義會所主辦的信徒靈修會,每一年台灣信義會在八月份都會進行信徒靈修會,去年和今年都是邀請到劉幸枝牧師在我們當中分享,去年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傳道書,他訂主題是《美麗人生》。傳道書怎麼會是美麗的人生呢?其實在第一講就跟大家分享了傳1:1-3日光之下的勞碌、傳1:4-7日光之下的重複,虛空的虛空,凡事都虛空,在傳1:2傳道者就如此說,用一個最高的等級來傳講一切好像都是虛空的。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日頭出來,日頭落下;風一下吹到南邊,一下吹到北邊,轉來轉去,又吹回原來的地方;江河往海裡流,海卻不滿,萬事令人厭煩,這樣豈是美麗的人生呢?傳1:8-11日光之下的意義,劉牧師在那次跟大家分享:「人生如一團難解的迷霧,一生勞碌有何益處?繞一圈又回到原點,不得滿足的困境,好像沒有任何的事物能真正的滿足我們的生命,這世界看來看去好像了無新事,所以沒有一件事是人可以說是新的,因為以前的世代可能已經有了,只是不同的形式罷了,不被記念而被遺忘。」去年劉牧師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圖畫,就是虛空畫,可能滿桌的山珍海味,但就一顆削了一半的檸檬放在那裡,或是一些精緻的書籍旁放了一顆骷髏頭,或一個懷錶、時鐘,類似這樣的畫、靜物的寫生,描述了美好時光,卻留不住,好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山珍海味再怎麼吃好像都無法滿足我們所有的胃口,最後都落到茅廁裡,這世界上真的有穩賺不賠的事業、生意可以做嗎?到底什麼是可以永遠長存的?中國詩人蘇軾也感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虛空畫讓人看了好像是美麗的人生,但又好像沒有完美,就留了一顆削了一半的檸檬在那,就好像疫情來到,如果神在我們人生中擺了一顆酸檸檬,讓我們在這場山珍海味的宴席中,彷彿又受到了點刺激。
人間大小事:傳1:8-11。8萬事令人厭煩(或作: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還記得該隱時代的人,就有彈琴吹蕭之人的祖師、打造銅鐵利器的祖師,所以這些已過的世代,彷彿大家也忘了,彼得說:「末後的日子,人會譏誚說好像天地仍像當初神造的那樣,其實已經經過一個大洪水的毀滅,人都忘記。」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或作滿有困乏。人間大大小小的事,現在已有的,以後好像會再重覆,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沒有新事,不斷地反覆,到底有何意義?所以人不斷有這個大哉問就是「人生的意義到底為何?」人間大大小小的事,到底對我們的生命有什麼終級的意義嗎?
去年劉牧師也引用了叔本華的名言,叔本華是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德國的哲學家,通常他被視為是悲觀主義者,他有一句名言:「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就痛苦;慾望滿足了, 就覺得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想想這句話是不是也是我們人生的寫照?我們在慾望不得滿足時就滿有痛苦,不斷想要追逐不同的人事物來滿足我們的生命,但真正得到時,卻又覺得不過如此,人生真是無聊,到底什麼才能夠使人生真正有意義呢?於是傳道者就開始用他的智慧來探究。
智慧的探究:傳1:12-14。12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13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14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者用智慧來探究人生各樣的事,這裡說「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結果發現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好像風一樣抓不住,是虛空的一團迷霧,可能瞬間就消散。他發現一件事就是「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當然在傳道書中也提到有神的恩賜,得以享福。
傳2:3我心裡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我心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接下來他就說他喜好動大工程,造園囿,買僕婢牛羊,積蓄金銀財寶,得唱歌的男女,許多妃嬪,我心所樂的,沒有禁止不享受,他真是享盡了人世間一切的榮華富貴、一切的享樂,結果最後他說…誰知都是虛空,沒有一樣好像是可以使他肉體舒暢的, 都只是短暫;沒有一樣能夠使他有長久、永恆的滿足。其實這樣的智慧已偏離了神永恆的法則,當然所尋找的就是這些令人虛空、勞碌、捕風的事。
傳12:13-14 13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4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在傳12:8傳道者再次說到「虛空的虛空」,彷彿傳1:1-12:8就是這個傳道者所說的話,也有可能v9-14就是後來的世代的編輯者把這加進去,當然也有可能是原先的傳道者下了一個總結「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原文裡沒有「本分」二字,人所當盡的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v14是給人其中一個原因說,因為所有的事,沒有一件是躲得過神,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聽來是好像很嚴肅、嚴厲,就是要審問我們,但善的,神也會問我們,為的是要獎賞,所以到底我們是選擇走善道,還是選擇為惡,至終被神審判?這是傳道者給我們的提醒。
大部分的人是說傳道書是所羅門所寫的,所羅門是在耶路撒冷做以色列的王,那所羅門的一生,其實違背了申命記中,神吩咐王不可以做的三件事:一、不可以重新的回到埃及去買馬,好像擴增他軍事的力量。二、不可以多積金銀,所羅門時代的銀子在街上彷彿是石頭一樣。三、不可以 多娶妻妾立妃嬪,結果所羅門是歷來最多妃嬪的,他有三百個妃、七百個嬪,總共有一千人,難怪他說:不要和爭吵的婦人在寬闊的房屋居住,寧可住在閣樓上面。甚至在聖經中提到所羅門在晚年時,還因為他娶的這些妃嬪,就轉離了神,去拜那些從各國來的公主們所拜的偶像,還為她們在山上造許多不同地方公主們所拜的偶像神龕、廟宇,就在山丘建立這些丘壇,他被妃嬪迷惑了心,離棄了兩次向他顯現的神。其實有人說傳道書是所羅門後來悔改後,非常晚年時所寫下來的,他在箴言中也提過,箴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真正的智慧是從神而來,他的父親其實就是他最好的榜樣,所羅門之所以可以一生年日在平安當中,沒有爭戰,其實是神記念他與大衛所立的約,要不然行罰早就該降下來了,但神說,因為大衛的緣故我要等到所羅門過世後,在他兒子那輩國家才會分裂。
詩39:5-6,11都分別寫到「虛幻」。5祢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祢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細拉)6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11祢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世人真是虛幻!(細拉)然而,感謝神,大衛十分親近神,他跟神有個很好的關係、一個正確的關係,所以他知道這一切的虛幻不是他所能夠掌握的,然而他心中仍有盼望,因為有位與他立約的神。
詩篇39:12-13 12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祢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13求祢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得享安樂、得以喜樂)可以再次享受生命,那個力量復原過來,因為我們的生命不是只有短暫的今生而已,我們的生命應當在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神裡面存到永永遠遠,所以大衛的金詩也說到:「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16:11)大衛知道他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跟他的列祖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他求神寬容,求神讓他在去而不返,在離開這個世界。像我們上週看到老金牧師最後的影片,他登基的背影,他去到神永恆的國度那。然而我們在去而不返之先能夠力量復原,能夠重新的、不斷地在神裡面,像保羅所說:「一天新似一天,即使外在的肉體是漸漸朽壞,但跟神的關係卻是越來越親密。」所以我們需要屬天的真智慧,而非撒旦鬼魔想要偷竊、毀壞我們生命的智慧,引誘我們想要用其他的人事物來代替神,想要使我們的肉體舒暢、心靈舒暢,都無法有真正永恆的滿足,於是雅各勸勉我們:「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於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1:5)所以真智慧是從神而來,神才是一切智慧的源頭,人生看似幻影,然而在主耶穌基督裡,一切神所應許的都要成為阿們、成為真實的。
最近收到一則代禱消息:「國民法官」制要來了!2023/01/01將正式施行,將有3.5萬民眾收到第一梯次的備選通知書。我們當中有沒有人收到?有沒有人被選為國民法官?當然有一些選擇的要求、條件,他還是不能拒絕,你除非有些相對應的情況可以拒絕成為國民法官。但是台灣準備好了嗎?
同樣的一張口可以叫人全家得救,也可以叫人全家敗壞,傳1:8「萬事令人厭煩,人都訴說不盡。…」天使告訴哥尼流說:「你要去找稱呼西門的彼得,因為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保羅提醒提多:「有一些人的口總要把他們堵住,他們因為貪不義之財,將不該教導的人的教導人(假教師),結果就敗壞了人的全家。」;有位俄國的作家屠格涅夫,他有天在街上散步忽然遇見一個衣衫藍縷的窮人向他乞討,他請求跟屠格涅夫給他一些東西吃,但是他摸遍全身所有的口袋,然後對這窮人說:「兄弟啊!實在對不起,我們沒有帶什麼吃的東西可以與你分享,請你見諒。」誰知聽完這句話那個窮人緊緊地握住屠格涅夫的手,眼眶泛紅,連連道謝,嚇得屠格涅夫既慚愧又驚奇的問說:「你謝我做什麼?我又沒有什麼東西給你。」窮人說:「我發現活在世界上已經沒有意義了,我沒有親人也沒有任何陌生人會關心我,原本想說找點東西吃了之後就去自殺,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有溫暖,你居然稱我為兄弟,是你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救了我的命。」同樣一張口可以叫人全家得救,也可能叫人全家敗壞,我們所訴說的萬事訴說不盡,到底是令人厭煩或令神厭煩,還是能夠使人全家得救?國民法官制度的設立原本就是為了要彌補職業法官和一般民眾之間認知的落差,所以讓職業的法官不至於因為判決不符合社會期待,就被民眾批評為恐龍法官,所以就有這個國民法官的制度。在這規定中審判、檢查、辯論的三方都要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方式來進行論述和審判,但是在試行模擬的法庭當中,就已發生過這樣的事,就是檢查這一方和辯論的雙方都想要說服國民法官,也有法官就在現場開始教導那些聽不懂的國民法官,可是他們在教導的過程中,又好像要改變他們的想法、看法,所以試行時就已有這些爭議發生。針對虛空的人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一段說,我們求神來潔淨我們的口,正像祂用壇上的火炭潔淨了以賽亞的口,以賽亞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6:5)
其實教會就有這種類似國民法官的設立,這是耶穌親自告訴我們的。太18:11-14耶穌講了一個比喻:「11人子來,要拯救失喪的人。12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13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14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裏失喪一個。」所以今天一百隻羊,思恩堂有一百個弟兄姊妹,九十九隻都不斷地在傳說上帝的真理,但是有一隻羊迷路了,他時常去講八卦,所以這隻羊叫做迷路的羊,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在太18:15-17 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16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 17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弟兄姊妹,當我們不讀經、不禱告、不奉獻、不服事,當我們不斷的隨從今世的風俗、談論八卦,其實就像v15所說的:「你的弟兄得罪你...」,當我們不讀經、不禱告,你知道你是得罪了身旁的弟兄嗎?耶穌告訴我們這個勸誡的過程,首先是只有他跟你在一處時,指出他的錯來,你先去跟他講,不是這個弟兄得罪你,就當眾指責他,而是私下跟他說,指出他的錯。但我們卻常發現被得罪的人,通常是找其他的人去講,可能跟家裡的人訴苦,可能跟另一個毫不相干的人訴苦,但就是不會去找得罪他的人當面澄清,於是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也無辦法真正解決問題。耶穌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弟兄聽你的,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如果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去。這一兩個人、兩三個人是要做什麼?憑這兩三個人的口要做見證,句句都要定準,所說的每一句話照聖經的真理來定準,到底他做了什麼得罪你的事?一件件說清楚,這件在聖經裡是不是這樣所講的?所以我們不只是兩三個人一起RPG禱告,RPG不是聊八卦、不是向別人訴苦,是要來到神的面前,求神用壇上的火炭煉淨我們的口舌,使我們的口發出清潔禱告的言語,可以達到神的面前,不是讓我們的怨氣達到神的面前、不是讓別人得罪我們的那個苦毒達到上帝的面前,而是讓耶穌的寶血來洗淨我們的口舌,憑這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是定準的,不是受傷情緒所發出的苦毒,已經偏離了真相,叫聽的人也受到汙穢,我們不但得罪了我們的弟兄,還得罪了神,主耶穌說,若是不聽他們,如果這兩三的人來,而且是句句都照著神的真理說了,還是不聽,那才去告訴全教會這個人要小心,告訴全教會了那他還不聽,那就看他像沒有得救的人一樣,但不是放棄他,而是不斷地勸說,一次、兩次、三次的勸說就是為了要說服他能夠回到神的真理中,這樣他的生命才不會像外邦人和稅吏的結局一樣,是枉然、虛空、捕風,只不過在地上存留了八十年、一百年,最終卻在永恆中無份。18「我實在告訴祢們,凡祢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祢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才是真正RPG會帶出來的權柄和能力,因為那兩三個人都是句句定準,按著神的真理在聖靈裡不斷地禱告,不斷為這地悔改堵住破口,才能夠得到屬天的權柄,讓我們在地上所綑綁的,在天上也要綑綁,讓這兩三的人彷彿是國民法官的人,句句所定準的也能夠在天上的法庭拍板定案,所以就帶下屬天榮耀的權柄來。主耶穌說:19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20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因此,我們的禱告一定要有主與我們同在,不是因為這兩三個人有什麼知識、學問、聰明、智慧,可以解決教會裡大小紛爭,保羅說你們中間沒有智慧人嗎?為什麼把弟兄跟弟兄彼此告狀就已經是錯了,還告到外邦人那裡去?21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22耶穌說:「…乃是到七十個七次。」也就是這個弟兄饒恕一次、兩次、三次…,彼得本來想說到七次可以了吧?第八次我就要咬牙切齒了,不料耶穌說:「你慢慢等吧!等你饒恕他到完全的地步,已經想不起來他到底怎麼得罪你了,饒恕了四百九十四次之後你再去找一兩個人。」何等不容易,但這叫做「與主同質整合」,在現在的科技業有個熱門的議題叫做「同質整合」跟「異質整合」,晶片到底能不能再小,還是有什麼不同的套件可以異質但可以整合再一起?我們與主耶穌是同質還是異質?可以整合嗎?主耶穌說:「你要饒恕到七十個七次。」
12/1早上的晨間祭壇,全國禱告網絡推動國家轉化走過了十四個年頭,從2015年開始有晨間祭壇,後來這個時間調整到週二至週六早上六點到七點,叫做「六七晨禱」,六點到七點時會在ZOOM上進行,現在全國有超過五百多位的祭司,早晨會在ZOOM上,有一些可能在教會進行,他們就是用同一個帳號,但可能有些弟兄姊妹在他們的教會裡同步進行。七點之後也會把這個連結傳在YouTube上,如果弟兄姊妹想要加入晨禱祭壇的群組也可以來跟我說,我幫你邀請進到群組,那你每天就會收到連結,如果要在六點到七點進行,那就是用ZOOM進到連結。如果你想要在一天當中其他的時間與主儆醒片時來為國家守望禱告堵住破口、學習如何真實的轉化,進到我們的家庭、職場、國家,那你可以用其他的時間點YouTube的連結進去觀看。
那天是為著社會濫用言論自由,充斥了不負責任的言語惡俗,做悔改,後面有做宣告,所以我就將這兩個禱告文,邀請弟兄姊妹讓我們一起用這個禱告來潔淨我們的心、口舌,好讓我們可以被主使用。
前面這一段是悔改的禱告,這是臺東的鄭秀文牧師禱告的內容:主耶穌祢是我們全人的主,整個國家的主,祢用祢的命救贖了我們,我們應當屬於祢。但我們承認,我們沒有把心,更沒有把口舌交給祢,因為在我們裡面還是充滿了驕傲,常常高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祢的真理。最愛聽奸詐之言跟邪惡之語,超過愛祢的真理。我們承認我們非常愛聽名嘴和政論的節目,因為我們喜歡找合自己心意的意見,而不是合神心意的話語。我們的心吸引黑暗,國家成為四處都是假消息,還有不負責任的話語。主啊,我們其實四處點燃了惡毒的火,害我們的百姓被假消息所操縱,也被利用來塑造國內外的輿論風向,我們卻不自知。我們的心實在是滿了汙穢。
求主赦免我們,沒有講出造就人的話,也沒有辦法為我們的口舌承擔責任跟使命,常常叫聖靈祢擔憂,是神所厭惡的。我們輕易吐出對公眾人物還有別人的假見證,在弟兄當中,我們布散了紛爭,汙穢了自己,也汙穢了國家。求主赦免我們,高舉個人的自由,不願意被祢的真理跟聖靈來限制,我們心想要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但其實這不是自由,是甘願受到罪惡的轄制,使得國家陷在禍患當中,求祢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和我們國家的污穢,救我們脫離濫用言論自由,也習慣說出不負責任言語的罪,使我們重新照著祢的真理來學習,來履行責任倫理。如此悔改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所以我們要常常做認罪悔改的禱告,因為我們每天在言語、心思意念、行動、作為、態度上多為違背神的旨意。
後面這段是宣告跟代求的禱告,這裡講到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這段是彰化楊友欽長老的禱告內容:我們的主,祢是全能信實恩典的主。起初創造天地,是用主神的話而造的,主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祢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主神,我們的嘴唇是不潔的,我們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當中。今天我們眾祭司,來到施恩寶座前宣告,要用主耶穌的寶血,潔淨我們邪僻的口和乖謬的嘴,我們口中言語要以聖經真理來遵行責任倫理,好對我們所說的話負責。奉主的名來宣告,我們眾祭司,不論是在家族裡,在職場,在教會,口中所出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溫柔地回答眾人。汙穢的言語,淫詞妄語,戲笑的話一句都不可出口,並且要隨時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我們求主神聖靈來幫助我們,當我們碰到衝突,壓制或逼迫的時候,使我們能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止住怒氣,不落入憤怒的試探當中,也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而發出批評論斷。身為君尊的祭司,我們要舉起聖潔的手,為他們祝福禱告,並且以恩慈來對待逼迫我們的人,正如父神恩待我們,也要以耶穌基督的心憐憫饒恕逼迫我們的人,正如父神在基督裡饒恕我們。奉主的名宣告,眾祭司每天要用聖經的真理和祭壇的大能去履行、善盡言論的責任倫理,除掉在家族裡,職場,教會中一切的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紛爭,保守己心勝過一切,口中釋放神話語的能力,帶下神同在的氛圍。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禱告,阿們!我們耶穌的寶血洗淨遮蓋、除去我們的罪,才能夠吸引神的同在,在你們RPG禱告小組中有經歷到神的同在嗎?還是因著我們話語的作物,把神從我們當中趕走?我們求主、聖靈來幫助我們,用耶穌的寶血潔淨我們的口舌,使我們的口舌可以成為禱告的器皿。
在新約中保羅也曾提到虛空。在羅8:20-21 20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21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享:原文作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所以為什麼會虛空?因為有敗壞轄制人,因為有罪惡進入了人的世界,所以使人生充滿了虛空,然而所有的受造之物都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現出來,好讓他們可以一同享受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所以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I beat my body and make it my slave…」(NIV),我好像是鞭打我的身體,讓他成為我的僕人一樣,保羅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所以他可以靠著聖靈攻克己身,他可以不用活在虛空之下,他反倒可以跟人分享喜樂的人生。
介紹這本《30天禱告手冊-基督裏的喜樂人生》給大家,如何脫離虛空的人生?就是一定要有耶穌在我們的心裡,而且是耶穌在我們的心裡作主、作王掌權,祂在凡事上居首位。我們思想所羅門擁有了世人所羨慕的榮華富貴,然而他卻不斷的宣告這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然而,這被關在監獄的,不但不是王,而且還是位階下囚,是個囚犯,保羅被關在監獄裡他接受腓立比教會的供應,他以前是織帳篷維生,靠福音養生,但他現在被關在監獄裡面,但神透過腓立比教會打發以巴弗提來供應他,他沒有金銀財寶、積蓄,他更沒有妃嬪,保羅是單身,但他卻寫了腓立比這卷書,不斷地告訴腓立比信徒要「常常喜樂」,保羅活出了一個喜樂的人生,而非虛空的人生。他在腓立比三章講到,他看萬事如同糞土,為要得著基督,從前他誇口他的血統純正,他誇口他是加瑪列門下的高徒,但當他遇見了耶穌,這位呼喚他的名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的這位主,掃羅說:「主啊!你是誰?」主就回答他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你去抓基督徒你就是在逼迫我。當保羅悔改了他的人生,他放下了一生他所誇口的,他宣告耶穌是他全所有,他寧願放棄一切看作是糞土,毫無價值的,他都要得著耶穌基督。腓立比書當中說:「我或著是繼續活著能夠見你們的面、堅固你們的信心也很好,但如果我離世,好像更好,我可以永遠與主同在,那是好得無比。」但當他看明說,我還有任務,神還留下我,要堅固腓立比的信徒,他就相信他可以得釋放,他仍要活在他們當中,保羅說:「或有餘或缺乏,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所以楊寧亞牧師在這本禱告手冊中有很多的分享,鼓勵大家可以看、可以寫十架的筆記,就是聆聽主的聲音,像保羅聆聽主的聲音,而且他相信、順服,靠著這位主,致死了他的老我,把他的老我與基督同釘在十字架上,他擁有耶穌基督的心腸,遵行天父上帝的旨意,也願我們的心不再活在虛空埋怨之中,乃是活在喜樂、盼望之中,因有主耶穌住在我們的心中。回應詩歌:轉向祢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12-31-12-1-14-610af3de6f614a0fa781186b3439dd86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MrVKjQrTI
二、閱讀經文
傳道書12:1~14
12:1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12:2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
12:3 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
12:4 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
12:5 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
12:6 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12:7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
12: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2:9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
12:10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12:11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12:12 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12: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譯:這是眾人的本分)。
12: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傳道者如何描述人類回歸塵土前的年老時期?為何要在年幼時記念創造主?
2. 傳道者在結論中所闡明的「人所當盡的本分」是什麼?在鑒察萬事的上帝面前,我要以敬畏的心去做什麼事?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40天禁食禱告:生命冊福音行動第四十一天:
四十一天的禱告重點:持續為認領對象禱告。
2. 每日金句:
傳12: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3.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NSd3AASxE
4.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5.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瑪拉基書1~4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12-31-1-4-5ff453cf19bd4c289a2b5acca048c2e6
6.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傳道書 12:1-14】
|智慧人生的勸勉|
這章聖經所羅門總結如何擁有智慧的人生:
一、神是人生的意義
第1節勸勉我們:「當趁年幼記念造你的主」。年輕的時候,是確定人生走向和價值觀的最佳時機。若要活得有意義,便須趁著年少時為創造主而活,不要等到年老體衰,缺乏生活的樂趣時。
第2-5節形容老年衰敗的情況:「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指視力衰退、目光模糊不清;「看守房屋的發顫」指兩手顫抖乏力;「有力的屈身」指腰背和腿腳不再挺直,彎曲無力;「推磨的稀少就止息」指牙齒快要掉光,不能再吃硬物了;「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指眼睛因患老花眼或白內障,以致視野昏暗;「街門關閉」指耳聾或嘴巴因牙齒掉光而兩唇緊閉;「推磨的響聲微小」指聽不到自己吃東西的聲音,或因牙齒落盡而說話聲音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指晚上睡不好覺,清早就起床;「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指嗓子嘶啞,聲音微弱而含糊不清;「人怕高處」指害怕爬上高處;「路上有驚慌」指因走路不穩而害怕出外走動;「杏樹開花」指頭髮變白;「蚱蜢成為重擔」指兩腳行動不方便,移動遲緩;「人所願的也都廢掉」指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第5-7節所羅門生動地描述人死后的情形:「人歸他永遠的家」指人須面對死亡;「弔喪的在街上往來」指出殯,人們參加喪禮,對亡者表示哀悼:「銀鏈折斷」指屍首在墳墓裡腐爛,背脊骨也斷裂;「金罐破裂」指屍體的頭顱也破裂了;「瓶子在泉旁損壞」指心臟兩旁的肺腑也腐爛了,或鼻樑塌陷;「水輪在井口破爛」指血管和心臟也都腐爛了,或眼球腐化成兩個深洞;「塵土仍歸於地」,身體腐爛分解後變成塵土,但「靈仍歸於賜靈的神」,人的靈都要到神的審判台前接受神的審判,每個人都當預備迎見神(參摩四12)!
第8節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既有生老病死,因此,沒有神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一切的追求與享受都是虛空。
二、當虛心接受傳道者的規勸
第9-12節所羅門勸勉我們當虛心接受傳道者的規勸,因為傳道者的規勸乃出自智慧和正直(9-10節),他智慧的言語乃神所賜(11節)。你是一個願意虛心接受規勸的人嗎?
三、總意是要敬畏神,因神必要審問
第13-14節所羅門最後的結論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因為「神都必審問」。「敬畏神」這是人生一切的答案。唯有懂得敬畏神、我們的一生才可能過得聖潔、豐盛、有意義。敬畏神的人一切以神為中心,他的人生必然有意義;敬畏神的人知道連隱藏的事神都知道,都必審問,他就不會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真實的活出聖潔的生命來。面對人生,我們追求的是「敬畏神的人生」!
◆回應
主啊!教導我、提醒我有顆敬畏祢的心,好讓我這一生定睛在祢的身上,好讓我這一生行在光明中,能坦然無懼站立在祢的審判台前!
◆背經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傳道書 10:9)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xUMrVKjQrTI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1mzS-IV-DsQ
●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 每日研經釋義 <傳道書7:15-29>
一一在罪惡充斥的世界裏,我們必須認清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事。雖行義蒙福、行惡受禍原是上帝的應許,但在罪惡的世界中,因某種原因會出現例外。我們初讀16節會不解:「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義」是好的,為何「不要行義過分」?據前華神院長故林道亮牧師解釋,「義」是「上帝的標準」,我們所行不要超過上帝的標準!行義過分容易變成「律法主義」,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就是典型的代表。傳道者建議我們:「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 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7:18)意即不要走極端。
一一有些人容易走極端,但真理常在兩個矛盾中間。極端的「預定論」和「自由意志論」都會遇到與它衝突的經文。強調「行為」是獲取救恩的必要條件,已偏離了福音真理;過度強調「因信稱義」,卻不重視「行為」,忽略了雅各書的精髓,也無助於靈命成長。我們應建立「兩極兼顧」的信仰!明天是主日,讓我們預備心與教會肢體一同敬拜主,並學習過一個兩極兼顧的信仰生活榮耀神!
詩歌敬拜:https://youtu.be/51WvbHQnlys
解經影片:https://youtu.be/-f6rrdvpvGA
● 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 溫永生牧師 研經分享
● 每日研經釋義 <傳道書12:9-14>
一一這段經文是傳道書的結尾,也可說是結論。開頭與近結尾處都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1:2,12:8),雖然傳道者建議世人在勞碌的工作中仍要享受人生,但若我們的目標就只為了今生,就會虛空,只有短暫的價值,到最後會顯得空泛、徒勞無益!因此,傳道者兩次提到「神必審問」(11:9,12:14),希伯來書的作者也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
一一如何在上帝審問時,站得住腳,人生不虛空?傳道者勸勉說:「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2:12-13)「讀書多,身體疲倦」對今日的人而言,更貼切的現象是,「網路資訊多,整天滑手機,身體疲倦眼睛傷!」其實,不可少的是,牧者所賜的話語(12:11),就是聖經!願你讀完傳道書後,除了能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外,也為你的一生訂出讀經與研經的計畫。
傳道書12章1-14節: 講義(龍漢泉弟兄),講義(蕭嘉全長老)
結語(龍漢泉弟兄)
• 前一章的最後在講些什麼?本章一開始呢?
作為最後一章,本章可以說是傳道書的結語。本章一開始繼續前一章最後的論述(11:9-10),談到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他要他們從小記念創造主,但在第八節時他再次宣稱『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因為他是從日光之下看萬事,所以得到的結論往往就是虛空,沒有意義。可見一個沒有跟神連結的人,他的人生就是一個在日光之下的人生,是一個虛空的人生,是一個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綜觀全書沒有出現一次『耶和華』就可以作為證明。
• 你覺得傳道書裡面最難明白的地方是哪裡?你會不會覺得中間有一些互相矛盾的地方?可不可以舉出一些例子來?
我們在看傳道書的時候,往往覺得很難理解,因為裡面常常出現互相矛盾的話語,而且很多的結論與基督徒的觀念不合。例如9:9『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傳道者知道人的生命(年日)從神而來,但他看到的卻是神所賜的生命反而成為一個虛空、沒有意義的生命。這對於神的性情和大能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這是因為傳道者乃是用自己的智慧,從世人的角度(日光之下)來看人生百態。
• 傳道者專心考察天下萬事,我們記不記得他考察過哪些事情?他最後得到哪些結論?你在傳道書裡面印象最深刻的詞句是什麼?為什麼?
他考查工作,財富,權勢,審判,智慧,享樂,生命,死亡等,都得到類似的結論。在傳道書裡面,『日光之下』共出現了27次,和『虛空』一樣。每一次提到『日光之下』,結論都是悲觀消極。例如1:3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1:14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2:11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4:1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等。
• 你會不會覺得傳道書裡面有時有一些享樂主義的味道?可不可以舉例?你覺得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結論呢?
• 除了這些關於享樂的言論之外,你可不可以看出傳道者對於上帝的認識?可否舉些例子?
這種沒有盼望的悲觀看法也自然引進了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如5:18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8:15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9:9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這些觀察從人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錯,因為世界上的事的確如此。然而因為神將『永恆』安置在世人心裏(3:11),讓人可以追求永恆的事物,也可以藉著大自然窺見神創造的奇妙。所羅門自己更是從小認識神,敬畏神,因此在傳道者的觀察和尋求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日光之下,人也能夠看到神的作為,讓人興起敬畏之心,即使他觀察到的結論並不一定完全正確。例如1:13, 2:24, 2:26, 3:10-11,13-15,17-18, 5:1-2,6-7,18-20等。
事實上若不是透過神的特別啟示(神的道)沒有人能夠真的認識神與他的作為。我們中國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一個例子。我們雖然自古就有上帝的觀念(也許來自於先祖-挪亞的傳承?),但只能藉著宇宙萬事萬物模模糊糊觸摸到他的一點性情。例如有古文學家指出,殷商時期的人對於上帝的觀念已經超出了狹隘的部落性觀念,進而敬拜一位有無上權力的至尊神。他不屬於某一個部落(例如非利士人的大袞神),而是掌管宇宙的神。然而他的旨意卻並沒有向人顯明,和個人也沒有雙向的交流。
• 傳道書中關於工作有哪一些的談論?他認為工作是什麼?他認為工作到底有沒有價值?
• 一個人的工作最終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它最終的結果是善還是惡,我們可以知道嗎?為什麼?
• 從傳道書的這些觀點,我們可不可以發現這些觀察和那些不認識神的人有什麼共同點?對我們傳福音有沒有什麼幫助?
從傳道者在本書中關於生活和工作中所觀察到的意義與虛空、價值和無奈,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時候工作(工作4次,勞碌24次)只不過是『捕風』。參2:11『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雖然人所做的工是真實的,對於它周圍的人事物會產生影響,例如工作使我們可以生存,並且有時也給我們帶來歡樂。然而,工作的全部影響到底是什麼,它最終的後果是善或是惡,我們不知道。並且我們也不可能知道,哪些工作可以超越現今的時代存留。傳道者說,想在日光之下明白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這是所有不認識神而又想要尋找生命意義的人必定會得到的結論。當我們跟一位願意尋求真理的慕道友談道的時候,傳道書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他們了解一個與神無關的人的無奈與悲哀。
• 我們基督徒今天是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這些事情,例如工作的態度,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對於基督徒來說,今天是不是還有傳道者?是誰?和傳道書的作者有什麼不同?
但是基督徒可以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對基督徒來說,我們也是盡力去做我們的工作,因為我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基督做的,所以都是有永恆的價值而非虛空。今天基督的跟隨者雖然活在這個墮落世界之中,但我們卻可以用超脫這個世界的眼睛,看見具體的盼望。因爲我們是新的傳道者耶穌的見證人,見證他的出生、死亡和復活,他的大能不會因爲在日光之下生命的終結而消失。而我們因著跟神連結就有了不同的人生觀,因此就有了生活的意義和方向。我們在看傳道書的時候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並且與那些活在日光之下的人所看到的事物作比較,可以更好的得到幫助。
1. 當從小記念造物主(1-8)
12:1 你趁著年幼、衰敗(trouble, evil)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也also)當記念(remember)造你的主。 12:2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 12:3 看守房屋(keepers, watchmen)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 12:4 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 12:5 人(也also)怕高處,(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is a burden, drags itself along),人所願的也都廢掉(failed, caperberry is ineffective);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 12:6 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12:7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12: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衰敗(trouble, evil)』
『衰敗』可以翻成『罪惡evil』(參6:1禍患,原文同一字)。
• 人的衰敗為什麼和罪惡有關?人為什麼會衰老?
人會衰老乃是因為人類犯罪的結果。保羅在羅8:20 說『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受造之物是指神所創造的自然界,連同地球上的動植物等,就是這個物質的宇宙。有人稱之為非理性的受造物。保羅將整個宇宙都擬人化了。他的意思是說整個宇宙都敗壞了。他說萬物服在虛空之下,「虛空」這字的意義是指脆弱、沒有目的,缺少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和傳道書裡面所說的『虛空』是同樣的意思。這個「宇宙人」不知道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為什麼存在。他所經歷的只是敗壞和死亡。這個結局在人犯罪的時候就決定了。首先是地受到咒詛。(創3: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喫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裡得喫的。)然後這個世界因人的罪惡被毀滅。人的壽命越來越短,從900多歲降到7-80歲。(創9:29挪亞共活了九百五十歲就死了。11:10-32, 詩90:10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人犯罪導致萬物衰敗。
『毫無喜樂』
一般人在身體衰老到某個程度之後,就失去了許多可以享樂的機會。就如有人說『年輕的時候沒有時間和金錢去享樂,年老了有時間金錢卻沒有身體去享樂』。 • 你贊成傳道者的講法,人老之後就毫無喜樂嗎?為什麼?
一個人年老時候也許會失去很多享樂的機會,但在基督裡我們卻是滿有喜樂,因為知道我們的人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我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也知道真正的喜樂和世上的享樂有什麼區別。
『當記念(remember)造你的主』
傳道者認為人從小就應當思念造物主,就是創造人與萬物的神。
• 我們今天的年紀在所羅門時代算是衰敗的年日了,我們會經常想到什麼?我通常是什麼時候才會想到神?我們會想到他是我們的造物主嗎?
神創造人與萬物,是我們的主宰,因此人思念造物主會警惕自己要守住自己的地位本分,而不是等到年老不能動了才來思想他。就像有些人說我現在要好好享受世界的各種快樂,等到我老了再來信耶穌吧。他們認為世界的享樂勝過屬天的福氣,甚至認為信主之後會受到各種束縛,就不能盡情的享受世上的事物了。其實人越早認識神,越深認識他,就越多享受屬天的福氣,如平安、喜樂、愛等。只要是真正信主的人,就沒有一個後悔說太早認識神的,他只會說信得太晚了。
第2節一開始傳道者就說『不要等到』,表示是接著前面所說的『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的時候。因此接下來的2-7節乃是用一些事物來形容一個人年老體衰的情形。由於他用的是象徵性的描寫,學者們並沒有一致性的看法,此處所解釋的僅當作參考。
2『日頭、光明、月亮、星宿』
這些都是光明的源頭,代表年輕人青春活潑,如日月星辰發光。老年人則如夕陽西下,漸漸暗淡,終至完全消沒。
『雨後雲彩反回』
意即雨後本該雲彩消散,卻反而又再度凝結。正如老年人體弱多病,一個病剛好另一個又接踵而來,好像雨後雲彩反回。
3『看守房屋的,有力的,推磨的,從窗戶往外看的』
看守房屋的可能指膀臂,發颤指無力;有力的可能指腿,屈身指關節軟弱;推磨的應該是牙齒,隨著年紀越來越少,最後就掉光了;從窗戶往外看的就是眼睛,越來越模糊。
4『街門,推磨的,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
街門關閉代表與外界的接觸斷絕;推磨的如果代表牙齒,則響聲微小表示吃的很少;如果按字面解釋的話,則代表日常的活動減少;雀鳥一叫代表一大早,老年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可能是說他已經無法好好享受音樂的美麗。
5『怕高處,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往往是橫衝直撞,勇往直前,彷彿沒有什麼可懼怕的事情。然而一個人年紀越來越大,膽子反而越來越小。到了老年的時候,他怕登高,因為怕摔下來,他甚至怕出門到街上去,因為怕街上會碰到不可知的災禍。杏樹開花可能指頭髮的顏色由深轉淺,最後成為銀白。參下圖。
『蚱蜢成為重擔』這句話可能的意思乃是說,一個小小的蚱蜢對他來說,可能都是一個重擔。『成為重擔』也可以翻譯成『拖它的後腿』。所以這句話也可能是形容一個老年人走路的時候,就好像一個蚱蜢腿受傷了,在那邊拖著一條腿慢慢往前走。『人所願的也都廢掉』這句話乃是說,他已經沒有什麼願望是可以刺激他的,所有的事情對他來講都已經淡而無味了。
第5節說『歸他永遠的家』。
• 傳道者認為人永遠的家是哪裡?他為什麼認為是永遠呢?
• 你同意死亡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嗎?為什麼?人要如何才能夠脫離死亡的轄制,不再懼怕死亡呢?
『歸他永遠的家』
就是走向死亡。對希伯來人而言,人生在世短暫的年日只是一個暫時的家,死亡才是永遠的歸宿。而死亡總是和悲傷(弔喪的)連在一起的,它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參來2:14-15『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我們只有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才能脫離死亡的轄制,如林前15:54-57所說的『…那時 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了。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6『銀鍊,金罐,瓶子,水輪』
這裡可能分為兩組比喻。第一組是金罐用銀鍊繫住,當銀鍊折斷,金罐掉在地上破裂,損壞到一個地步無法修補。比喻人雖然如金銀一樣寶貴,但當人衰老以致死亡時,就再也無法修復了。第二組是瓶子吊在水輪上往井裡打水,當水輪破裂掉入井中時,水瓶也就撞碎了。
7『塵土,靈』
當初神造亞當的時候就是將生氣(靈)吹進他用地上的塵土所造的身體當中。創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 名叫亞當。』當人死亡的時候,身體腐朽再度成為塵土,靈魂則或在陰間受痛苦(如財主),或在天上享福(如乞丐拉撒路),等待最後末日神的審判。
• 他在第八節得到了什麼結論?你認為他為什麼會得到這個結論?
• 你認為眾人的結局都是一樣嗎?如果是,你覺得會有什麼結果?
• 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人生很虛空嗎?對於基督徒而言,人生如何才能夠滿足呢?
8『虛空』
傳道者再次回到他前面不斷提到的結論,就是虛空,沒有意義。這裡他複述1:2所說的:『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不論一個人生前如何生活,敬虔也好,放縱也好,最後都歸到同一個結局,就是死亡。既然如此,這對傳道者來說,一個人不論他如何努力,都是沒有意義的,是虛空的。
• 對基督徒而言,死亡是什麼?我們將來會得賞賜嗎?
• 這賞賜取決於什麼?所以我們的人生應該如何?
• 人死後是毫無所知嗎?我們死後會去哪裡?既然如此你還懼怕死亡嗎?
對基督徒而言,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知道一個基督徒雖然死了,在將來復活之後有天上的賞賜等待我們。這賞賜取決於我們在世的時候是否盡心盡力愛主、事奉主。所以我們的人生不是消極悲觀,而是有目標有盼望。舊約時代的人啟示不完全,認為人死後按照神的安排,靈魂都到陰間去,再沒有任何的活動。參9:10『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然而在復活之前我們並不是毫無所知,因基督徒死了之後就到基督那裡與他永遠同在,這是好得無比的事(腓1:23『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2. 最後的結語(8-14)
12: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2:9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Not only was the Teacher wise傳道者不止有智慧),仍(也also)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ponder),又考查,又陳說(set in order)許
多箴言。 12:10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uprightly)寫的誠實話(words of truth)。 12:11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collected sayings)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12:12 我兒,還有一層(beyond this, in addition to them),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12: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conclusion)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因為for)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或譯:這是眾人的本分)。 12: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8『虛空』
本節可以說是承先啟後的關鍵。傳道者固然感嘆人生的虛空,一切的奮鬥努力都沒有意義,但緊接著他又強調,在這空虛的人生當中還是有一些東西是有價值可追求的。
9「有智慧,將知識教訓眾人」
有些學者認為9-14節是後人所加的,並非傳道者所寫。但我們這裡還是採用傳統的解釋,認定這最後的結語是所羅門所寫的。他首先提到智慧與知識。
• 你認為智慧和知識有什麼分別?聖經裡是怎麼看這兩樣東西?第九節中傳道者是怎麼看這兩樣?
在聖經裡面不論是舊約的智慧書(詩歌書)或是新約的書信中都經常提到智慧,並且常常將知識與智慧並列。例如箴1:7『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3:19-20『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西3:2-3『…神的奧祕,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裏面藏著。』傳道者不只自己有智慧,而且他也願意將知識教導別人。
本節也提到傳道者對於思考人生的態度。
• 傳道者他是怎樣的思考人生的問題?他的態度是什麼?我們是怎樣思考人生的問題?我們對於神的話語的態度又如何?
『又默想(ponder),又考查,又陳說(set in order)許多箴言』
所羅門曾作箴言3000句,詩歌1005首(王上4:32),固然是因為他有智慧,也是因為他願意默想,考查,才能將這些箴言有條有理的寫出來傳給後人。我們沒有他的智慧,豈不更應該多花時間去默想考查神的話語嗎?
10「尋求可喜悅的言語」
可喜悅在NIV翻成正直、正確(right)。一個能夠讓人與神喜悅的話語必定是一個正直的話語。忠言也許逆耳,但聽的人心裡必然承認所聽到的話語是對的,是好的。他尋求這
些可喜悅的話,並且以正直的態度將它們寫下了,看成是真理的言語。可惜因為神的啟示還不完全,難免會有偏差,以致許多地方顯得悲觀消極。
11『刺棍』
刺棍是來驅趕牛、驢等牲畜用的。特別是那些野性未馴的動物,被刺棍扎過幾次之後就乖乖聽話了。參徒26:14『我們都仆倒在地,我就聽見有聲音用希伯來話向我說:掃羅!掃羅!為甚麼逼迫我?你用腳踢刺是難的!』這裡的『刺』就是刺棍。一個牲畜用腳踢刺棍只會越踢越痛。傳道者的意思就是他的話語帶著勸誡和警惕,就好像刺棍一樣,讓聽到的人受到刺激而反省。
『會中之師的言語(collected sayings)』
『會中之師的言語』可以翻成『歷代流傳的格言』。這些格言是猶太人歷代的教師所收集並流傳下來,用以教導百姓的。他認為這些話語是真理,是不改變的,好像牆上釘穩的釘子一樣。不論是智慧人的言語還是會中之師的言語,都是出於一個牧者。在舊約裡面經常用牧者來形容神(例: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因此他認為這兩種話語都是神所賜下來的。
12「你當受勸戒warned」
傳道者接著警告讀者/聽者要注意一件事,就是『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對於後者也許許多人都有經驗。讀書的時候雖然身體沒怎麼動,但長時間下來仍然會覺得疲倦。至於前者,似乎很少有作者一輩子只寫一兩本書的。大部分的作者好像都是一本接著一本的出版自己的作品。
• 傳道者最後的結論是什麼?他為什麼得到這樣的結論?一個不敬畏神的人,他的結局會是怎樣?
13『總意(conclusion)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
傳道者接著說,他講了這麼多,結論就是要人『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雖然人生是虛空,但要在這虛空的人生當中活得有價值有尊嚴的話,唯一的道路就是敬畏神,並且遵行他的誡命,因為『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若是不敬畏神的惡人,他們的結局就是8:13所說的『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神。』
• 14節說神會怎麼樣審判人?在什麼時候審判?你會想到中國傳統的哪一句話?
14『神都必審問』
這是傳道者的認知,也是他的盼望。雖然惡人有時好像得勝享福,(參7:15『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但將來神一定會按著『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施行最後的審判。參3:17『我心裏說,神必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在那裏,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羅2:16『就在神藉耶穌基督審判人隱祕事的日子,照著我的福音所言。』
• 今天的查經對我有什麼提醒和鼓勵嗎?我願意在那些方面有所改進?
和合本
12:1 你趁著年幼、衰敗(trouble, evil)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也also)當記念(remember)造你的主。 12:2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 12:3 看守房屋(keepers, watchmen)的發顫,有力的屈身(彎腰駝背),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 12:4 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 12:5 人(也also)怕高處,(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is a burden, drags itself along),人所願的也都廢掉(failed, caperberry is ineffective);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 12:6 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12:7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12: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1:2) 12:9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Not only was the Teacher wise傳道者不止有智慧),仍(也also)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ponder),又考查,又陳說(set in order)許多箴言。 12:10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uprightly)寫的誠實話(truth)。 12:11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collected sayings)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12:12 我兒,還有一層(beyond this, in addition to them),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12: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conclusion)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因為for)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或譯:這是眾人的本分)。 12: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NIV
ESV
NASB
1 Remember your Creator in the days of your youth, before the days of trouble come and the years approach when you will say, “I find no pleasure in them”— 2 before the sun and the light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grow dark, and the clouds return after the rain; 3 when the keepers of the house tremble, and the strong men stoop, when the grinders cease because they are few, and those looking through the windows grow dim; 4 when the doors to the street are closed and the sound of grinding fades; when people rise up at the sound of birds, but all their songs grow faint; 5 when people are afraid of heights and of dangers in the streets; when the almond tree blossoms and the grasshopper drags itself along and desire no longer is stirred. Then people go to their eternal home and mourners go about the streets.
1 Remember also your Creator in the days of your youth, before the evil days come and the years draw near of which you will say, “I have no pleasure in them”;
2 before the sun and the light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re darkened and the clouds return after the rain,
3 in the day when the keepers of the house tremble, and the strong men are bent, and the grinders cease because they are few, and those who look through the windows are dimmed,
4 and the doors on the street are shut—when the sound of the grinding is low, and one rises up at the sound of a bird, and all the daughters of song are brought low—
5 they are afraid also of what is high, and terrors are in the way; the almond tree blossoms, the grasshopper drags itself along,[a] and desire fails, because man is going to his eternal home, and the mourners go about the streets—
1 Remember also your Creator in the days of your youth, before the evil days come and the years draw near when you will say, “I have no delight in them”;
2 before the sun and the light,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re darkened, and clouds return after the rain;
3 in the day that the watchmen of the house tremble, and mighty men stoop, the grinding ones stand idle because they are few, and those who look through [a]windows grow dim;
4 and the doors on the street are shut as the sound of the grinding mill is low, and one will arise at the sound of the bird, and all the daughters of song will [b]sing softly.
5 Furthermore, [c]men are afraid of a high place and of terrors on the road; the almond tree blossoms, the grasshopper drags himself along, and the caperberry is ineffective. For man goes to his eternal home while mourners go about in the street. 6 Remember Him before the silver
6 Remember him—before the silver cord is severed, and the golden bowl is broken; before the pitcher is shattered at the spring, and the wheel broken at the well, 7 and the dust returns to the ground it came from, and the spirit returns to God who gave it.
8 “Meaningless! Meaningless!” says the Teacher.[a]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9 Not only was the Teacher wise, but he also imparted knowledge to the people. He pondered and searched out and set in order many proverbs. 10 The Teacher searched to find just the right words, and what he wrote was upright and true.
11 The words of the wise are like goads, their collected sayings like firmly embedded nails—given by one shepherd.[b]
12 Be warned, my son, of anything in addition to them. Of making many books there is no end, and much study wearies the body.
13 Now all has been heard; here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matter: Fear God and keep his commandments, for this is the duty of all mankind. 14 For God will bring every deed into judgment, including every hidden thing, whether it is good or evil.
Footnotes:
a. Ecclesiastes 12:8 Or the leader of the assembly; also in verses 9 and 10
b. Ecclesiastes 12:11 Or Shepherd
6 before the silver cord is snapped, or the golden bowl is broken, or the pitcher is shattered at the fountain, or the wheel broken at the cistern,
7 and the dust returns to the earth as it was, and the spirit returns to God who gave it.
8 Vanity[b] of vanities, says the Preacher; all is vanity.
9 Besides being wise, the Preacher also taught the people knowledge, weighing and studying and arranging many proverbs with great care.
10 The Preacher sought to find words of delight, and uprightly he wrote words of truth.
11 The words of the wise are like goads, and like nails firmly fixed are the collected sayings; they are given by one Shepherd.
12 My son, beware of anything beyond these. Of making many books there is no end, and much study is a weariness of the flesh.
13 The end of the matter; all has been heard. Fear God and keep his commandments, for this is the whole duty of man.[c]
14 For God will bring every deed into judgment, with[d] every secret thing, whether good or evil.
Footnotes:
a. Ecclesiastes 12:5 Or is a burden
b. Ecclesiastes 12:8 The Hebrew term hebel can refer to a “vapor” or “mere breath” (three times in this verse); see note on 1:2
c. Ecclesiastes 12:13 Or the duty of all mankind
d. Ecclesiastes 12:14 Or into the judgment on
cord is [d]broken and the golden bowl is crushed, the pitcher by the well is shattered and the wheel at the cistern is crushed;
7 then the dust will return to the earth as it was, and the [e]spirit will return to God who gave it.
8 “Vanity of vanities,” says the Preacher, “all is vanity!”
9 In addition to being a wise man, the Preacher also taught the people knowledge; and he pondered, searched out and arranged many proverbs.
10 The Preacher sought to find delightful words and to write words of truth correctly.
11 The words of wise men are like goads, and masters of these collections are like [f]well-driven nails; they are given by one Shepherd.
12 But beyond this, my son, be warned: the [g]writing of many books is endless, and excessive devotion to books is wearying to the body.
13 The conclusion, when all has been heard, is: fear God and keep His commandments, because this applies to every person.
14 For God will bring every act to judgment, everything which is hidden, whether it is good or evil.
Footnotes:
a. Ecclesiastes 12:3 Or holes
b. Ecclesiastes 12:4 Lit be brought low
c. Ecclesiastes 12:5 Lit they
d. Ecclesiastes 12:6 So with Gr; Heb removed
e. Ecclesiastes 12:7 Or breath
f. Ecclesiastes 12:11 Lit planted
g. Ecclesiastes 12:12 Lit making
傳道書12(蕭嘉全長老)
4/5/2021 1.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2.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 3. 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 4. 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 5. 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 6. 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7.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2:1-8 這最後的一章,傳道者說出他的兩點結語,第一點是1-8節: 我們都當在年邁之前認識造我們的神,知道我們的屬靈生命是永恆的,不要等到肉身的生命要結束的時候,才發覺自己窮一生的努力所換來的只是虛空的虛空. 12:1 當進入身體衰敗的日子後,若沒有永恆的盼望,就難有喜樂.相反的,相信創造的神,一生為神而活,不但在天上有獎賞存留,今生也必充滿平安和喜樂.提摩太後書 4:7-8“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12:2 “雨後雲彩反回”,ESV“the clouds return after the rain”,新譯本“雨後烏雲再現的時候”. 12:2-6 當宇宙黯淡無光,愁雲籠罩,世界昏暗,人無心工作,城市荒蕪,社會不安,充滿恐慌,都是因為人步向死亡,生命沒有目標,也沒有盼望.昔日生活所追求的金銀,所使用的瓶子,水輪等等,都不再有何意義,任其折斷,破裂,損壞,破爛,都沒有任何留戀了. 12:7 創世記 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人的肉身乃神用塵土所造,肉身死亡之後仍舊歸回塵土,人的靈乃神所賜,順服神的就歸於神,永遠與神同在,否則就與神隔絕,進入永遠的火湖之中. 12:8 傳道者多次從不同的角度感嘆“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都是因為生命的有限,生命的開始和結束也都由不得我們,如果沒有永恆,生活的目標何在? 生命的意義為何? 在在都是虛空而已.傳道書3:19-21“19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20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21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 討論問題: 1. 為何傳道者會感嘆人生的一切都是虛空? 如何突破? 2. 所有人從出生就步向死亡,我們應如何面對死亡呢? 9.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
Page 2
10.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11.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12. 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譯:這是眾人的本分)。 14. 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12:9-14 傳道者最後結語的第二點,只有三個字“敬畏神”,敬畏神就會謹守祂的誡命,行事為人按照神的教導,而且人所作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我們的生活就有準則,生命就有意義,就不會陷入“虛空, 捕風”的無奈裡. 12:9 傳道者所羅門王蒙神賜大智慧,列王紀上4:29“神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並且從他豐盛的人生經歷加上默想、考察所得到的知識教訓眾人,聖經裡的箴言,傳道書和雅歌都是所羅門王作的詩歌智慧書. 12:11 智慧人指作者自己,會中之師指在會堂中講道的人,也是指作者自己.“刺棍”是帶刺的棍子,用來趕牛,趕牲畜,棍上的刺使牲畜的皮肉受苦,就順服地走該行的路.釘子能把物品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不偏不倚,一個牧者也還是指作者自己了. 12:12 世上的知識浩瀚,若要靠寫書來教訓眾人,是永遠寫不完的.同樣的,如果要靠讀書來得到所有的知識,是永遠讀不完的.所以要從根本著手,才有可能達到目標,這根本之計就是“敬畏神”. 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討論問題: 3.傳道書從開始的“虛空的虛空”到結束的“敬畏神”,如何了解“敬畏神”就能不覺得虛空?
新譯本 传道书 12
12 在你壮年的日子,当记念你的创造主。不要等到衰败的日子,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临到, 2 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暗,雨后乌云再现的时候。 3 那时,看守房子的发抖,强壮的弯腰,推磨的稀少,都停了工,往窗外看的都昏暗了, 4 当街的门口关闭,推磨的声音微弱。雀鸟一叫,人就起来。唱歌的歌声(“歌声”原文作“女子”)都低微。 5 人怕高处,怕路上有惊吓。杏树开花,蚱蜢蹒跚而行,催情果失效。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哭丧的在街上游行。 6 银炼断掉,金碗
ESV
Ecclesiastes 12
Remember Your Creator in Your Youth
12 Remember also your Creator in the days of your youth, before the evil days come and the years draw near of which you will say, “I have no pleasure in them”; 2 before the sun and the light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re darkened and the clouds return after the rain, 3 in the day when the keepers of the house tremble, and the strong men are bent, and the grinders cease because they are few, and those who look through the windows are dimmed, 4 and the doors on the street are shut—when the sound of the grinding is low, and one rises up at the sound of a bird, and all the daughters of song are brought low— 5 they are afraid also of what is high, and terrors are in the way; the almond tree blossoms, the grasshopper drags itself along,[a] and desire fails, because man is going to his eternal home, and the mourners go about the streets—
Page 3
破裂,瓶子在泉旁破碎,打水的轮子在井边破烂。 7 尘土要归回原来之地,灵要归回赐灵的 神。 8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结论:敬畏 神,谨守诫命 9 传道者不但有智慧,还将知识教训众人;他既揣摩,又查考,也编撰了许多箴言。 10 传道者搜寻可喜悦的话,正确地写下真理。 11 智慧人的言语像刺棒,他们所汇集的箴言像钉牢的钉子,都是一位牧者所赐的。 12 我儿,还有,你当受劝勉: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13 你们一切都听见了,总而言之,应当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因为这是每一个人的本分。 14 人所作的每一件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
6 before the silver cord is snapped, or the golden bowl is broken, or the pitcher is shattered at the fountain, or the wheel broken at the cistern, 7 and the dust returns to the earth as it was, and the spirit returns to God who gave it. 8 Vanity[b] of vanities, says the Preacher; all is vanity.
Fear God and Keep His Commandments
9 Besides being wise, the Preacher also taught the people knowledge, weighing and studying and arranging many proverbs with great care. 10 The Preacher sought to find words of delight, and uprightly he wrote words of truth.
11 The words of the wise are like goads, and like nails firmly fixed are the collected sayings; they are given by one Shepherd. 12 My son, beware of anything beyond these. Of making many books there is no end, and much study is a weariness of the flesh.
13 The end of the matter; all has been heard. Fear God and keep his commandments, for this is the whole duty of man.[c] 14 For God will bring every deed into judgment, with[d] every secret thing, whether good or e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