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保羅勸哥林多人不要徒受上帝恩典,也讓我思想,我自己呢?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是神的救贖,將我們帶到上帝的恩典面前。當我承認我是上帝的僕人,我是否真的降服在主面前,與神同行?捨掉己的部分為主受苦,討神喜悅?恆久忍耐?恩慈良善?不灰心?不喪膽?讓人因著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不使人跌倒?常常分別為聖?我得承認,我的肉體超軟弱的。但我深信,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主,凡事都能做。
禱告:
親愛的主,讚美祢是恨惡罪卻赦免罪人,滿有恩典與慈愛的神。祢親自擔當我們的罪,寶血潔淨使我們成為聖潔。感謝祢救贖恩典,使我不致滅亡。在我活著的時候,幫助我成為祢所喜悅的樣式;使用我傳揚祢、榮耀祢聖名。感謝禱告奉我主耶穌聖名,阿們!
心得:
保羅引用舊約先知的話語,提醒讀者:要與不信的人有所分別,要從他們中間出來,不要沾染不潔的東西,好使自己保持聖潔,因為我們(信的人)已經是永生上帝的殿。神的話語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這句話暗示了,我們原本也在不信的團體中,跟他們一樣。原來,我們可能有很多的觀念、習慣,都和不信的人一樣!但是,現在,我們既然成為神的居所,有基督在我們裡面,我們的思想、行為都應該改換一新。
保羅勸勉我們: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和靈魂一切的污穢,藉著敬畏上帝,得以成聖。原來,成聖的關鍵在於敬畏上帝。當我尊主為大,專注於實踐祂的律例誡命,我便會成為新造的人,反映出神的榮光。
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收納我,使我成為祢的兒女。願那使人成聖的聖靈幫助我,使我能順服耶穌基督,常以基督的心為心。幫助我脫離屬世的卑賤、不討神喜悅的價值觀,活出光明之子的生命。願我的生命能彰顯,那位住在我裡面的全能上帝的榮美形象。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Part II我是有福的 天國子民
3/18(三)我有福了!因為我聽憑主旨意
播放音檔:https://youtu.be/O-JxShhZhDU
默想經文:
• 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11)
• 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哥林多後書 6:10c)
• 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於是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世記13:7b-11, 14-17)
今日靈修活動:
請坐在一張有靠背的椅子上,雙手緊握拳頭,雙腳的腳趾用力向內緊縮,離開地面,全身繃緊1分鐘。然後放掉全部的力氣,讓椅子完全承接身體的重量,享受這全然放鬆的感覺。接著,安靜主前,求主光照自己常將哪些事緊抓不放?又有哪些事是自己不斷索求的?與主談一談:若把這些事交給主,將會有什麼結果呢?
由六章 11 節到七章結束,保羅在此籲請哥林多教會與他之間,有一個和好的關係「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
一、我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
在保羅對自己的使徒職份充分說明之後,他籲請哥林多信徒與他修復關係。保羅先說他自己「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意思就是保羅向著他們完全敞開。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滯礙,並不是保羅造成的,而是他們有所計較「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保羅呼籲哥林多信徒也向他敞開「你們也要照樣寬宏的心報答我」,保羅永遠也不會向他們封閉,因為「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保羅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兒女般疼愛。
二、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
為什麼哥林多教會對使徒會有如此之多的誤解與計較呢? 正是因為他們的世俗化,因此保羅在此再次強調分別為聖的重要性「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同負一軛」 是指舊約禁止牛驢同軛,因為無法相稱使力。很多時候,我們只將此點用於婚姻的配合,但事實上,它所指陳的非常廣泛, 可以擴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在此有一系列的對比「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保羅指出在許多方面,其實沒有模糊地帶,是非白即黑的。
三、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
接續上述提到「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保羅進一步說明「我們是永生神的殿」,上帝渴望以祂的百姓為居所, 而不是一棟建築物。舊約中摩西建造會幕時,上帝就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出二九),「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利二六12)。當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時,上帝也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賽五二11)「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賽四三 6)。同樣這聖潔的呼召,也臨到新約的信徒,如果我們要成為上帝榮耀的居所,就必須活出分別為聖的生活。我們不可能又想享受主的同在,又沾染污穢。
默想:
我是否能夠珍惜與主的關係,而願意脫離錯誤的生活習慣、世俗的價值觀、不恰當的關係、會使自己沾染污穢的環境?我是否珍惜基督肢體的關係,願意活出聖潔,彼此敞開,在真理中相交?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說有了你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你的,愛你的,你要與我們同住。幫助我渴想你的同在,超過任何世上的牽引。釋放我得以自由的住在你的裡面,享受你的恩典、慈愛、同在與更新。當我轉而面對這個世界時,不是軟弱妥協,而是得勝並產生影響力。阿們!
本段保羅繼續說明,使徒的職份,是一個「勸人與神和好的職分」,因而保羅為此付上極大的代價。
一、不可徒受恩典
首先,保羅與哥林多信徒共勉「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保羅自承是與上帝一同工作,也承認哥林多信徒與上帝一同工作,因此彼此也是同工。我們可以與上帝同工,是因為自己先領受了「他的恩典」,在領受恩典之後,卻不與上帝同工,等於「徒受他的恩典」。
針對「恩典」,保羅引用了舊約「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賽四九8) 來說明, 此時正是領受恩典的時期「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一旦領受「悅納...拯救」的「恩典」,就要開始「與神同工」。
二、凡事不叫人有妨礙
因此保羅以自己為例子,說明該如何「與神同工」。首先,保羅「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雖然哥林多教會有人「毀謗」保羅,但保羅對自己品格的誠實與真理的準確,有十足的把握。其次保羅「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用人」一詞既指服事的人,同時也是「執事」一職,此處不是指教會「執事」一職,乃是強調服事的概念。既然是服事者,保羅就不計一切代價來完成他的職份「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监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廉潔、知識、恒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 名、美名」,我們翻看使徒行傳保羅的行程,見證了他對初代教會的建立不遺餘力,成為世世代代服事者的標竿。我們不是自找苦吃,而是在面對苦難時絕不退縮。
三、似乎一無所有卻樣樣都有
在此,保羅描述這樣的生涯,雖是艱難重重,卻也是輕省的「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一個人能夠活到這樣的境界,實在是因擁有高過一般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能夠毫不回頭,盡其在我,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默想:
我是否對人生有一個不一樣的看法,不是擁有什麼,而是給予什麼,不是處處避險,而是勇於往前?我是否在領受恩典中,成為一個恩典流出的管道,而不是一個封閉阻滯的生命?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給予的主,更新我的生命,讓我可以同樣成為一個給予的人,不是受人服事,乃是服事眾人。讓我的生命因此更加豐盛、喜樂、活力,沒有抱怨、挑剔、自憐。讓我活得精彩。阿們!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着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
(馬太福音 6:1-6,16-21 和合本)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
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
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
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
在你眼前行了這惡,
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
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
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
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
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
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
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 的靈。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
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
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
罪人必歸順你。
神啊,你是拯救我的神;
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
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
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
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 51:1-17 和合本)
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神使那無罪 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着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哥林多後書5:20–6:10 和合本)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
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
一心歸向我。
你們要撕裂心腸,
不撕裂衣服。
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
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
不輕易發怒,
有豐盛的慈愛,
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
或者他轉意後悔,留下餘福,
就是留下獻給耶和華-你們神的素祭和奠祭,
也未可知。
你們要在錫安吹角,
分定禁食的日子,
宣告嚴肅會。
聚集眾民,使會眾自潔:
招聚老者,
聚集孩童和吃奶的;
使新郎出離洞房,
新婦出離內室。
事奉耶和華的祭司
要在廊子和祭壇中間哭泣,說:
耶和華啊,求你顧惜你的百姓,
不要使你的產業受羞辱,
列邦管轄他們。
為何容列國的人說:
「他們的神在哪裏」呢?
耶和華就為自己的地發熱心,
憐恤他的百姓。
耶和華應允他的百姓說:
我必賜給你們五穀、新酒,和油,
使你們飽足;
我也不再使你們受列國的羞辱;(約珥書 2:12-19 和合本)
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
揚起聲來,好像吹角。
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
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
他們天天尋求我,
樂意明白我的道,
好像行義的國民,
不離棄他們神的典章,
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
喜悅親近神。
他們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
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
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
勒逼人為你們做苦工。
你們禁食,卻互相爭競,
以凶惡的拳頭打人。
你們今日禁食,
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
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
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
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
用麻布和爐灰鋪在他以下嗎?
你這可稱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
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
解下軛上的索,
使被欺壓的得自由,
折斷一切的軛嗎?
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
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
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
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
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
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
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
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
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
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裏。
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
和指摘人的指頭,並發惡言的事,
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
使困苦的人得滿足,
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
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
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
骨頭強壯。
你必像澆灌的園子,
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
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
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
你必稱為補破口的,
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
(以賽亞書 58:1-12 和合本)
2021/10/26晨禱
今日的敬拜讚美:
「倚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J5-uPpGrg
今日經文:「你們不要和不信的人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關?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連?」哥林多後書六:14
默想題目:
默想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Gj9PLirWxM
・經文的理解
・神是怎樣的神
・神給我的教導與感恩
・應用和實踐
我是否能夠珍惜與主的關係,而願意脫離錯誤的生活習慣、世俗的價值觀、不恰當的關係、會使自己沾染污穢的環境?
・今日禱告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4/22/2co-day11
【經文】哥林多後書5章20節~6章13節
我們信主的人不只是神的兒女,可以享受神的豐富;我們更是神的使者,是神的榮耀與工作。我們接受大君王的差遣去做教會的工作,我們也帶領人與神和好、進入神的國度中成為神的子民、神家中的一份子。
我們不但是神的使者、神的同工,也是神的僕人。僕人是只能聽從主人的指示去做,而不是自己扮演主人的角色,取代主人發號施令。因此與神同工時要時刻警醒,仔細聆聽神的吩咐,立即照著去做。盡全力去排除妨礙福音的事,當有人要阻止我們傳福音時,要用堅強的毅力忍受下來,只因這一切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珍惜神所賞賜傳福音的恩典,我們要有兩個基本的態度:一是不使別人毀謗我們的事奉,不讓我們的事奉裡被人找到缺點與錯誤,使我們所行的都無議論之處;二是我們不妨礙、不阻擋別人,並為了讓更多人能信耶穌而放下身段,用諸般的智慧,不輕易放棄任何一種領人得救的可能。
神的僕人要受許多的操練,在生命的各方面被磨練塑造,諸如六章3~10節所提的十八項「在…上」或「以…」(多方的忍耐、外在環境的患難、因災難和困境所產生的苦難、內裡的受苦、鞭打、監禁、擾亂、晝夜工作的勞苦、警醒不眠、饑渴不食、純潔的動機、知識、長期的忍耐、受苦時仍對人有恩慈、分別為聖的靈、無偽的愛心、真實的話語、神的大能);以及三項「藉著」(藉著在右在左義的兵器,藉著榮耀和羞辱,藉著惡名和美名);還有七項「似乎」(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使我們的心能寬宏、與神完全和好,這些是全人的操練,包括靈、魂、體等各方面,從環境、生活、操守到事奉,使自己都能清白的薦明給各人的良心。
【回應】
主啊!我願學祢樣式,有個寬宏的心,教導我在各樣的環境中都能討祢的喜悅,單單定睛在祢的身上,讓我的生命能幫助人而不絆倒人,使我與祢、與人都能和好。
【禱讀】哥林多後書6章3節
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4/23/2co-day12
【經文】哥林多後書6章14節~7章1節
信徒和不信者是不同的人。因著信徒神聖的性情和聖潔的地位,他們不該跟不信者同負一軛。就如申命記二十二章10節所說,兩種不同的動物不可同負一軛。這不只應用在信徒與不信者之間的婚姻和事業上,也應用在他們各種親密的關係上。
按照舊約,牲畜有兩類:潔淨的和不潔淨的。潔淨的是倒嚼、分蹄的。羊、牛是潔淨的動物,但驢、馬、騾和豬是不潔淨的。因此,申命記二十二章10節說,「不可並用牛驢耕地。」這裡我們看見律法命令以色列人,不可把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動物放在同一個軛下。牛是潔淨的,可以獻給神,但不潔淨的動物不能獻給神。因此,潔淨的和不潔淨的是不相配的。
今天我們這些信徒因著羔羊的血已經成為潔淨的人,我們是可以獻給神的祭物,像牛犢、羊羔一樣。然而,不信的人是不潔淨的,所以我們不該跟他們同負一軛。跟不信的人同負一軛難免受其影響而漸漸挪移帳篷,至終可能離開神。脫離這樣不配的軛,就是歸向神,與神和好而進到神裡面。
在六章14~16節,保羅舉了五個例子,告訴我們信徒和不信者之間有何不同:信徒是義、光、屬基督和神的殿,不信者是不義、黑暗、屬彼列(魔鬼撒但)和偶像。這兩類之間不該有任何關係、任何合夥。不沾這些不潔之物,就使我們得以分別歸神,並與神和好。因此,從他們中間出來,被帶回歸神,神就收納我們,使我們成為祂所寶貝、所親愛的兒女。
信徒是義,是光,是屬基督,是殿。當我們跟不信者同負一軛時,我們就是讓神的義向不義的妥協,讓神的光變得晦暗不明,讓基督被玷汙,讓神的殿成為不潔。因此,保羅勸哥林多人要從不潔之物中分別出來,就是要與神和好,成聖歸祂,這才是完全的得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得救的人乃是『永生神的殿』,神要在我們中間『居住』、『來往』(16節)。因此我們務要與外邦人有分別,在一切行動上,不可和外邦人同流合污,隨世浮沉;乃要分別為聖,為神作見證。
【回應】
主,讓我的全人被祢的聖潔性情充滿並浸透,使我有分於祢的性情,讓我真實的敬畏祢而得以成聖。
【禱讀】哥林多後書7章1節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07-17-6-1-13-98be5cca3bb94d0582dc5faadcd946e0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tNKXsR-H_E
二、閱讀經文
哥林多後書6:1~13
6:1 我們與上帝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6:2 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6:3 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
6:4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
6:5 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
6:6 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
6:7 真實的道理、上帝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
6:8 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
6:9 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
6:10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6:11 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
6:12 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
6:13 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保羅如何描述傳道者生活中似非而是的樣貌?(8~10節)在我的信仰生活裡,有何似非而是的經歷?
2. 保羅以父親的心勸勉如同他兒女的哥林多基督徒作什麼事?我當以寬宏之心對待的對象或事情為何?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每日金句:
林後6:10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2.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bzLJCq2N4
3.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4.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列王記上3~5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07-17-3-5-f5adb1f877e045abb969e8d5278982d2
5.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2022-07-18-6-14-7-1-76634c806b6743a9a622044f7378cb8a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o64Ptu4Gs
二、閱讀經文
哥林多後書6:14~7:1
6:14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
6:15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
6:16 上帝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6:17 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6:18 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
7:1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上帝,得以成聖。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活潑的生命》的默想與應用:
1. 為何保羅不要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同負一軛?在與非基督徒的關係上,我要注意什麼?我的生命吸引人信主嗎?
2. 得著上帝應許的我們為何要過聖潔的生活?生活在充斥著各樣污穢的環境裡,我們要如何持守自己的聖潔?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每日金句:
林後6:14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
2.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2U92v43fa0
3.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4.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列王記上6~7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07-18-6-7-1f62dbbda7864c9fa8a69fc2e8169c40
5.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g0LpDWyUeTk4-Bz1gVAuQ/videos
敬拜詩歌:榮耀的呼召 (讚美之泉)
https://youtu.be/9ijsP8v4KYM
一、安靜:我要稱謝祢,因祢本為大,當受大讚美!
二、讀經:哥林多後書 6:1-10
1. 重點說明:
保羅果真是位稱職的神僕,他盡忠職守,不僅力勸哥林多教會的人把握現在快快相信福音,也十分謹慎自己的言行,「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v.3),因他深知生命品格若有缺欠,就會成為傳道工作的破口。為此他不論遭遇任何困難、逼迫、缺乏、羞辱和誘惑,都能堅忍並持守美好的生命樣式,以致於能出死入生、常常喜樂,似乎艱難,卻各方面都能得到滿足。保羅對於神的用人這個職分的認識和表明,是何等具有啟發性!
2. 鑰節: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林後 6:3)
三、默想:
■保羅如何自稱他的身份?(v.4)如何避免他的職分被毀謗?(v.3)
■保羅在 4-5 節所列的事,可以看見一個傳道者需要哪種生命品格?
■為什麼這樣的品格是重要的?我們如何可以得著這樣的生命?四、禱告:求主幫助我為祢而活,並謹慎自己的言行,雖有難處,也不退縮,並樂於與人分享十架救恩與屬靈的福氣。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哥林多後書 6 章 1-18 節
司布真每日灵修 0911
九月十一日
经文: 「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哥林多后书六:17)
基督徒生在这世界,却不属于这世界,对他而言,活着就是为耶稣,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为要荣耀主的名。基督徒当储蓄,但更当积财宝在天,因为在那里财宝没有虫咬,金银也不会锈掉;基督徒当积极上进,但更当在信心与善行上有过人之处;基督徒可以有休闲娱乐,但当你快乐时,心里也要思念耶稣;总之,我们要与世俗有别,无论是在我们的人生目标或是心志上,总要分别为圣。
谦卑地等候在主面前,时刻意识到救主的同在,并时时以与祂谈话为乐,全心全意地遵主旨意,以讨祂的欢心,如此你就可证明你是天国的子民,被拣选的族类。
基督徒在行为上也当圣洁。对的事,即使对你财务上有损失,也当照样去做;错的事,即使会给你带来利益,也拒绝去做。总之,我们绝不与罪恶挂钩,不向黑暗势力妥协,倒要光明磊落,过一个正直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在世的日子有限,过不久就要去荣耀地见天父,岂可让双眼沾染世界的色情污秽?岂可让心地充满了私欲苦毒?喔,我们务要从世人中间出来,做一个入世却有出世精神的基督徒。
#每日新眼光 9月30日
❤️哥林多後書6章3~13節
很多人為了維持一些美好的表象,或是應付別人的期待,常常必須在人前堆砌著甜美的笑容;然而,內心其實是滿腹的辛酸與無奈。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所以五月天樂團有首歌叫做〈你不是真正的快樂〉,唱出現代人在社會上必須戴起面具的悲哀。不過,也有一些基督徒為了傳福音的目的,刻意誇大自己的成就;只因為有許多人喜歡聽這樣的成功故事或名人講座。
許多教會為了傳福音,好像也傾向邀請那些滿足許多成功清單的人,他們可能因為上帝的賜福、眷顧,但也可能只是承襲先人的遺產,或在崛起的過程或多或少使用了一些不當的手段。而且在看似風光的表象下,有的實際上卻是陷入家庭失和、人際衝突或財務危機的風暴中。一旦這些黑暗面被攤在陽光底下,之前因這些成功人士而信主的人,難免因此對信仰產生懷疑,甚至失落信仰。
當保羅第一次來到哥林多這個城市旅行傳道時,並非自帶光環或是有怎樣的名聲。相反地,保羅是一路被騷擾、迫害,如逃難一樣地來到哥林多這個繁華的海港城市。然而,在各樣的困難之中,他卻仍然繼續堅持傳揚上帝的真理。雖然現今的教會都很重視保羅的教導,但以當今教會的眼光來看,很多追求成長的教會,恐怕不會邀請這樣一個備受爭議、遭受攻擊的人來做見證。
那些在各樣的困難、挑戰中,仍然持續奮鬥不懈,活出信仰韌性的人,反而更能成為我們的信仰典範和學習的對象。在1938年9月30日,時任英國首相的張伯倫與德國希特勒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回國時宣稱帶回來「一代人的和平」。然而,這一紙協定卻換不到和平,反倒是宣稱「拿著掃帚木柄也要跟納粹對抗到底」的邱吉爾,帶領英國走過艱苦時刻,最終贏得真正的和平。
我們的信仰也是一樣,如果外表過分誇大了光鮮亮麗,裡面卻隱藏了種種弊端、不可告人之處,這其實並不可取。倒不如大膽承認,我們的前方仍舊充滿了許多不可知的困難、危險、挑戰;然而,因為有信仰帶給我們的盼望與堅韌的性格,才使我們能夠繼續勇敢向前。信仰不是只有喜樂、富足、順利與成功,更多的情況卻是憂傷、挫折與貧窮。保羅的坦白或許讓我們不自在,然而那卻是信仰的真相,與信仰真正的價值。
⭕默想:我為什麼會想認識基督信仰?是因為有些成功人士的見證,還是我親自經歷信仰帶來的力量?
⭕祈禱:親愛的主,感謝祢透過保羅的經歷,讓我看到信仰的真正價值,在困難中仍能堅毅地走下去。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圖:臺北艋舺教會1900年9月30日向馬偕牧師申請獨立負擔傳道師謝禮。
臺灣教會早期的牧師、傳道師謝禮均由英國與加拿大母會提供。臺北艋舺教會1900年9月30日向馬偕牧師申請獨立負擔傳道師謝禮。申請書曾載於《艋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八十週年記念冊》1956年3月 年譜記載云:1900年9月30日,本堂經濟獨立(負擔傳道師薪金);此時乃本堂建設後25年。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
#每日新眼光 10月1日
❤️哥林多後書6章14節~7章1節
在哥林多後書6章14節之前的經文,保羅要哥林多教會藉著基督與上帝和好,並且彼此和好;今天的經文中,保羅轉而討論聖潔的問題。因此,有人認為這一段是加進來的;也有人認為聖潔是保羅與哥林多教會爭執的癥結,所以保羅在這裡呼籲要聖潔。
聖潔很常在教會中被強調,實際上多數的信徒卻對它很陌生。原因是,我們不承認聖潔是承襲猶太人的觀念,而是自己望文生義去理解。事實上,聖潔除了字面上有潔淨的意思,更多是要人有所分別。所以,在利未記11章可以看到一大串清單,分別出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利未記19章,則可看到另外一串清單,要求上帝的子民必須秉持公平、正義、心懷憐憫。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6章14節說:「不要跟不信的人同負一軛。」在教會,常有人用這句話勸勉青年要找基督徒為結婚的對象。不過我們要留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章9~13節澄清,他並沒有要求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保持距離,除非離開這世界,要跟非基督徒隔絕是做不到的。保羅要提醒的是,對教會內那些自稱信徒卻貪婪行惡的人,應該與他們保持距離。
以找結婚對象為例,若雙方都熱衷服事、理念相近,當然是首選;但若把「基督徒」當作是快速通關的簽證,則要小心。畢竟,有人只是空有基督徒的身分,卻沒有基督徒的生命。他們還不如一些慕道友,雖尚未受洗,卻想更認識基督信仰。有時也要慎防,有些非基督徒在交往時,聲稱可接受另一半參與教會生活,心裡想的卻是婚後要對方跟著他們家的宗教信仰。當然,也有可能我們教會的青年本身就對信仰不冷不熱,若要求他們必須找熱心的基督徒為結婚對象,也是強人所難,甚至會帶給對方傷害。
猶太人以牲畜耕田時會用雙軛,好處是較省力,缺點是要找到體型相近、步伐一致的牲畜,否則會發生能者過勞的情況。若以此角度來理解「同負一軛」,就不會侷限於婚姻的結合。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任何會消耗時間、精神的合作,我們都希望找到理念相近的人一起做。基督徒也別忘了,耶穌已邀請我們跟祂共負一軛,讓我們可以把重擔、煩惱都卸給祂、跟隨祂的步伐,在祂的陪伴下同行天路;盼望我們也能成為別人生命旅程的好同伴。
⭕默想:在需要與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上,我會找什麼人一起做?我可以成為怎樣的合作對象呢?
⭕祈禱:親愛的主,感謝祢與我們同行天路;求主幫助我,也能夠成為別人的好旅伴。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圖:淡水女學校(淡江中學女子部前身)1907年10月1日設立。
「女學堂」在1884年1月9日開辦,馬偕過世後,曾於1901年暫時停課,到了1905年,加拿大長老教會女傳道會派金仁理、高哈拿兩位姑娘來台灣,淡水女學校(淡江中學女子部前身)並於1907年10月1日設立,1910年又設立「婦學堂」,原住民信仰之母姬望,也是1930年從「婦學堂」(第二階段前身)畢業的學生。
1936年因二次大戰停課,1958年由北部女宣道會續辦復校,更名為「台灣婦女聖經書院」,1974年2月21日又改名為「台灣女子神學書院」,直到1988年更名為「台灣女子神學院」,今日校址位於台北市甘州街36號。
❤️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
5:16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17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18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19這就是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20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21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
6:1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2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經文大意:保羅進一步說明他的職分就是勸人與上帝和好,因此他進一步勸哥林多人要及時被神悅納、被神拯救。
信息:
我們很喜歡5:17所說的:「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並且把這段經文作為勉勵人信主的重要經文之一。如果我們看上下文,會發現在5:17前面保羅期許哥林多人不要用屬世界的方式看待假教師、也不要用屬世界的方式看待救恩、看待基督;而在5:17下面的經文則提到他的職分是「勸人與神和好」的職分。如果我們串聯上下文,就會發現,保羅在這裡所提及的意涵相當的豐富,他一方面說明他做為一個福音使者,是以勸人與神和好作為他的使命所在,因此他不像那些假教師,把重點放在自己的利益上;但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保羅也好像在做機會教育,透過這個時機,更進一步的跟哥林多人說明福音的內涵,他期待哥林多人「不要再為自己活、乃是要為主活」,而這個建議很明顯的會帶來與世俗價值觀的衝突,所以保羅特別請他的讀者不要看肉體(憑著外貌),要追求「在基督裡」,如果哥林多人願意聽保羅的勸,就可以與神和好,被神所悅納。
所以我們發現,保羅一方面要求哥林多人相信他是真使徒,苦口婆心的說:他是認真的以勸人與基督和好為職志;但另外一方面,他也像是抓緊機會再把福音說得更清楚,藉此幫助哥林多人與神和好。簡言之,保羅不愧是福音使者,他連討論自己的職分,都會想到要同時抓緊機會,把福音的核心內容作點說明。然而,5:17其實中文翻譯沒有把保羅興奮的語氣翻出來,事實上保羅是講得很興奮的:「因此,若有人在基督裡,啊!新創造!舊的過去了,看啊!都變成新的!」換句話說,保羅要求基督徒不應該再追求「外貌」(世界的眼光與價值觀),而應該要追求「在基督裡」,回應救贖之恩、以基督的價值觀來行事為人,如果有人做到這一點,那簡直就是「創造重演」(不只是「新造的人」而已),簡直是天地重新被創造、簡直是上帝重演了創世紀第一章的「創造之工」。換句話說,「在基督裡」這件事情,簡直跟「整個世界的受造」一樣重要。
如果保羅的聽眾真的有把保羅的意思聽進去,聽眾應該要發現接受救恩,尊耶穌為主,簡直是貴重無比的一件事。這就難怪保羅義無反顧的,寧願受盡苦楚、被誤會,也要傳福音給外邦人。因為福音真是太寶貴、太「情深義重」了,所以保羅不想要「徒受恩典」(6:1),他知道自己被蒙悅納、被拯救(6:2),他知道他這個職分的份量,是輕忽不得的。
3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4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5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6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7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8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9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的;10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11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12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13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
經文大意:保羅說明自己問心無愧,而哥林多人應該就他的為人來以寬宏的心來回應他。
信息:
如果保羅所傳的一切都跟他的為人一樣真實無偽,那對於還不接受他的哥林多人來說,否定他就等於否定差遣他、使用他的神。因此,這些哥林多人應該要好好的想一想保羅的為人,然後必須要知道,既然他以自己的為人證明自己屬於主,那拒絕保羅就有可能是拒絕了福音。
在此我們發現保羅仍是非常直接的把自己因著傳福音所受的苦難,拿來證明自己福音使者的資格。有些學者覺得保羅會不會太長篇大論了,為什麼要不斷的描述他工作所受到的艱難,來證明自己是真福音使者呢?難道越受苦越證明自己是真的嗎?一方面,的確我們越願意為一件事情受苦、付代價,就更加證明我們有多喜愛這件事情。保羅從自己因福音所受的苦楚中,證實了自己真是為了福音可以義無反顧的使徒;而另一方面,可以非常率直地把自己不體面的經驗攤開在弟兄姊妹面前,也證明他的真誠與開放,他在第11節說他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代表的是他用一顆敞開的心來面對哥林多人,這使得他可以非常有把握的說:「有些人不願意向我敞開心胸,那是你們心腸狹窄,不是因為我的緣故。是你們限制了自己,而不是我限制了你們。」
不過,或許他會這樣長篇大論的談論自己的苦難,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實在擔心哥林多人會因此錯過福音」。接不接納他是一回事,但因為不願意接納他而錯過了福音,對保羅而言損失可就大了,更何況對當事人。所以保羅極力的證明自己的真心,為的是弟兄姊妹可以真正的接受福音的內涵,以至於得救。這裡保羅要求哥林多人要「報答」他(v.13),並不是要哥林多人回應他的恩情,這裡的「報答」其實就是「回報、回復、回答、報酬」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說:我敞開我的心,為的是讓你們也敞開你們的心,看看我,我用對小孩子說話的方式,平鋪直敘的跟你們互動,沒有用甚麼高言大志來顯示自己好像很行的樣子,其實是希望你們對我敞開,可以因此接受福音。
保羅明明可以用很多「有學問」的態度來傳福音,但他寧可不斷的在福音面前展現「卑微」與「接地氣」的態度,這顯示出他是一個言行一致的福音使者。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聖經哥林多後書六章 10 節)
憂愁是很美麗的,她的美麗是月光的美麗。她的歌聲好像夜鶯的鳴聲,她的目光帶著並不期望快樂的神情。她能夠與哀哭的人同哭, 卻不能與快樂的人同樂。
快樂也是很美麗的,她的美麗是夏晨的美麗。她的目光含蓄兒童時代的歡笑,她的頭髮受著日光的閃射。她的歌聲像百靈鳥的歌聲一般翱翔雲上, 她的腳步是一個從來不知道失敗的得勝者的腳步。她能夠與一切快樂的人同樂,卻不能與哀哭的人同哭。
憂愁沉思著道:「我倆是決不能合作的了。」
快樂說:「是啊!決不能了。我的道路是在充滿陽光的草場上,玫瑰為我開著芳香的花朵,山鳥和畫眉為我唱著歡樂的情歌。」
憂愁徐徐轉過身去說道:「我的道路在黑暗的森林中的。但是世上最甜蜜的詩歌 ── 深夜的情歌 ── 卻是屬於我的。再會,快樂,再會吧。」
在她說話的時候,她們覺得有一個人體立在她們旁邊;雖然看不清楚是誰,卻知道是一位君王,她們跪倒在祂面前,感覺非常懼怕。
憂愁輕聲說道:「我看祂一定是快樂的王,因為祂頭上戴著許多冠冕,手上和腳上帶著勝利的釘痕。我在祂面前,一切憂愁都化為不熄的愛和歡樂了, 我願意把我自己奉獻給祂。」
快樂低聲說道:「你錯了,憂愁,我看祂是憂愁的王,祂頭上戴著的冠冕是荊棘的冠冕,祂手上和腳上帶著的釘痕是痛苦的傷痕。 我也願意把我自己永遠奉獻給祂,因為有祂同在的憂愁,一定比我所知道的快樂更加甘甜。」
她倆同聲歡呼說道:「這樣,我們在祂裡面乃是一體,只有祂能將快樂和憂愁合成一體。」
她倆手牽著手同在世上跟隨祂走 ── 有時在風雨中,有時在陽光中,有時在冬日的凜冽中,有時在夏日的溫暖中 ──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 ── 選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似乎要死,卻是活著。」(聖經哥林多後書六章 9 節)
有一年夏天,我在鄉間園子裡修了一個長方形的花圃,種著紫菀花,花開茂盛。但它們下種是很晚, 當枝頂結子的時候,兩側還在萌出鮮花。初霜降臨後,我發現那些艷麗的花朵枯萎了,我嘆道:「唉, 它們受不住這裡的氣候,都完了」。我向它們告別。
我不願再去看那花圃,它的樣子落到好像一個花的墳場。但到了翌年春天,有一位園丁請我注意那塊花圃, 已長滿了極其茂盛的紫菀;我去一看,只見那我認為在去年冬季枯萎而死的每一株紫菀,卻已經繁殖了五十株新苗。 去冬的冰霜和寒風,完成了繁殖紫菀的任務,我問自己:是破壞呢?是建設呢?
當那去年冬季的寒風將紫菀花橫施摧折,吹擲滿地,用沾雪的腳任意踐踏,並且說:「這是你們的末日。」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每一枝殘花的所在卻長出了根來,說道:「我們因死得生。」
在植物界如此,在天國也是如此。從死亡裡茁出了不朽的生命。永生真神的寶座和宮殿,得自十字架和墳墓。勝利得自失敗。
不要怕受苦,不要怕失敗。
凡是偉人常被打倒而未被消滅,先被折磨得片片粉碎,然後才能變成偉人,才能力敵千軍;而那些只顧眼前的人, 隨俗浮沉,必然曇花一現,在短暫的興旺之後,隨即消逝,而永劫不復。 ── 皮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