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眼光 10月1日
#每日新眼光 10月1日
❤️哥林多後書6章14節~7章1節
在哥林多後書6章14節之前的經文,保羅要哥林多教會藉著基督與上帝和好,並且彼此和好;今天的經文中,保羅轉而討論聖潔的問題。因此,有人認為這一段是加進來的;也有人認為聖潔是保羅與哥林多教會爭執的癥結,所以保羅在這裡呼籲要聖潔。
聖潔很常在教會中被強調,實際上多數的信徒卻對它很陌生。原因是,我們不承認聖潔是承襲猶太人的觀念,而是自己望文生義去理解。事實上,聖潔除了字面上有潔淨的意思,更多是要人有所分別。所以,在利未記11章可以看到一大串清單,分別出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利未記19章,則可看到另外一串清單,要求上帝的子民必須秉持公平、正義、心懷憐憫。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6章14節說:「不要跟不信的人同負一軛。」在教會,常有人用這句話勸勉青年要找基督徒為結婚的對象。不過我們要留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章9~13節澄清,他並沒有要求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保持距離,除非離開這世界,要跟非基督徒隔絕是做不到的。保羅要提醒的是,對教會內那些自稱信徒卻貪婪行惡的人,應該與他們保持距離。
以找結婚對象為例,若雙方都熱衷服事、理念相近,當然是首選;但若把「基督徒」當作是快速通關的簽證,則要小心。畢竟,有人只是空有基督徒的身分,卻沒有基督徒的生命。他們還不如一些慕道友,雖尚未受洗,卻想更認識基督信仰。有時也要慎防,有些非基督徒在交往時,聲稱可接受另一半參與教會生活,心裡想的卻是婚後要對方跟著他們家的宗教信仰。當然,也有可能我們教會的青年本身就對信仰不冷不熱,若要求他們必須找熱心的基督徒為結婚對象,也是強人所難,甚至會帶給對方傷害。
猶太人以牲畜耕田時會用雙軛,好處是較省力,缺點是要找到體型相近、步伐一致的牲畜,否則會發生能者過勞的情況。若以此角度來理解「同負一軛」,就不會侷限於婚姻的結合。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任何會消耗時間、精神的合作,我們都希望找到理念相近的人一起做。基督徒也別忘了,耶穌已邀請我們跟祂共負一軛,讓我們可以把重擔、煩惱都卸給祂、跟隨祂的步伐,在祂的陪伴下同行天路;盼望我們也能成為別人生命旅程的好同伴。
⭕默想:在需要與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上,我會找什麼人一起做?我可以成為怎樣的合作對象呢?
⭕祈禱:親愛的主,感謝祢與我們同行天路;求主幫助我,也能夠成為別人的好旅伴。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圖:淡水女學校(淡江中學女子部前身)1907年10月1日設立。
「女學堂」在1884年1月9日開辦,馬偕過世後,曾於1901年暫時停課,到了1905年,加拿大長老教會女傳道會派金仁理、高哈拿兩位姑娘來台灣,淡水女學校(淡江中學女子部前身)並於1907年10月1日設立,1910年又設立「婦學堂」,原住民信仰之母姬望,也是1930年從「婦學堂」(第二階段前身)畢業的學生。
1936年因二次大戰停課,1958年由北部女宣道會續辦復校,更名為「台灣婦女聖經書院」,1974年2月21日又改名為「台灣女子神學書院」,直到1988年更名為「台灣女子神學院」,今日校址位於台北市甘州街36號。
❤️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