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猶大王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先大衛一切所行的,開始重新整修耶和華的殿,並對利未人說:「代下29:5-11現在你們要潔淨自己,潔淨耶和華神的聖殿,從聖所中除去污穢之物。…」。當希西家說完這段話後,利未人便遵從這命令展開潔淨聖殿的工作。從利未人潔淨聖殿的事可看出希西家後續對國政改革決心,願意遵守神的旨意去行;怎麼說呢?我們從二方面來看:(一)利未人潔淨聖殿的效率奇快無比(代下29:12-14)。他們一接到希西家的命令,就馬上著手潔淨聖殿;利未人之所以有如此高效率,是因希西家王看重這事。(二)一切遵照神旨意去作事(代下29:15)。利未人進到聖殿做潔淨工作,並沒有根據自己標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是完全「照著王的吩咐及耶和華的命令」做事,直到被亞哈斯廢棄的聖殿的器皿從而得到了潔淨,並預備齊全為止。(代下29:19)從這便可看出希西家王改革的決心。希西家知道列祖犯了罪,行耶和華神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神,轉臉背向祂的居所,封鎖聖殿廊門,吹滅聖殿的燈火,不在聖所中向以色列神燒香,獻燔祭;希西家王為這事,自己先認罪悔改,再召聚百姓、利未人、祭司來到神的殿前告訴他們說:「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祂的烈怒轉離我們。(代下29:10)」。
親愛的弟兄姊妹,希西家王知道他的父親離棄真神,而去拜鄰國假神,廢掉聖殿器具等事,這些事都是得罪神的事,所以他願意先對神認罪悔改,從自己做起,接下來以實際行動,重修聖殿、改造人心,使國家走上正途。從希西家王的行為,給我們一個儆醒,我們應當學習希西家對神的好行為,先自我認罪悔改做起,潔淨自我心裡的聖殿,獻上該獻的燔祭(如:金錢、時間、才幹等),將最好的祭物獻給神,榮耀主名,接下來按著聖經教導去行。(王牧師)
回應:代下29:20「希西家王清早起來,聚集城裡的首領都上耶和華的殿;」希西家王清早起來招聚首領來到耶和華的殿作什麼?他要將整修好的聖殿重新獻給神,這樣的作法與他的父親亞哈斯作法完全不同,亞哈斯的作法是拆毀聖殿,去拜假神。(代下29:21-36)從希西家王在行「獻殿禮」這個動作,可看希西家王是來真的,他真心要改變從王到百姓過去對神錯誤的信仰觀念,使百姓重回到神的懷抱。可從三方面看的出來:(一)首先希西家帶領眾首領為全國獻「贖罪祭」與「燔祭」。其目的是因,希西家的先王亞哈斯得罪神,進而也帶領全以色列百姓得罪神,特為此事來贖罪。(二)既然獻祭,就要按著大衛所流傳下來的SOP規矩獻祭,在獻祭時不論歌唱和吹奏樂器,都比照大衛所流傳下來方式去執行。(三)最後要求大家要獻上感謝祭。希西家知道這次的獻殿祭,若僅止於王及首領,那將會流於形式獻祭,一定要全國百姓都願意誠心參與這次獻殿祭,這樣全國上下才會完全歸向神。
親愛的弟兄姊妹,從希西家王對重新獻殿所做的事,給我們一個提醒,屬神的兒女我們首先要自潔,接下來個人要透過讀經、禱告使自我靈命穩定成長外,更要積極參與教會的各項服事;教會的各項事務是我們大家的事,不能都落在牧師、師母身上,而是需要大家一起來配搭服事,我們從希西家王對百姓的呼籲及百姓聽完呼籲後的回應(代下29:31希西家說:你們既然歸耶和華為聖,就要前來把祭物和感謝祭奉到耶和華殿裡。會眾就把祭物和感謝祭奉來,凡甘心樂意的也將燔祭奉來。),這是我們每個人需學習的榜樣。祈求主幫助我們每位屬神的兒女,都能成為主耶穌福音的出口。(王牧師)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29章1~36節》
希西家作王那年的第一月,他重新把聖殿的門開了,並進行修建工作。(歷代志下29章3節)
2020年春天開始蔓延的武漢肺炎,對全世界而言是巨大的災難。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瘟疫不僅奪去生命,也重創經濟體系與醫療體系。人們被限制社交距離,禁止群聚,被迫思考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身為地球的管家,人類該如何共同改變這一切呢?《今週刊》1217期描繪人類面對疫情的憂慮感,全球的經濟停擺,為了求生存只好按下暫停鍵,然而,何時是重新開機的契機呢?
希西家作了猶大王,他看見聖殿荒廢,知道一切若要重頭來,最好的時機就是當下。在他作王那年的第一月,就重新把聖殿的門開了,進行修建工作。希西家從潔淨聖殿開始,恢復聖殿原本的功能;他也讓全國人民預備心,再次把自己獻給上主。希西家與他父親亞哈斯抱持迥然不同的敬拜態度,帶給猶大國一片新氣象。
潔淨聖殿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要大家共同努力。利未人必須同心,才能完成潔淨聖殿的任務。他們從正月初一開始動工,把所有不潔之物除掉,經過16天,把聖殿預備妥當。希西家王正視先祖得罪上主的事實,下決心悔改,他召集潔淨聖殿的同工,更用心預備改革所需的能量。希西家也召集民間領袖到聖殿,為要贖王室的罪、猶大人民的罪,以及潔淨聖殿。這些領袖帶來七頭公牛,七隻公綿羊,七隻小公羊,七隻公山羊,希西家就吩咐祭司把這些當牲祭獻在祭壇上。這也顯示他們真誠懺悔、敬畏上主的心。獻祭一開始,人民就頌讚上主。他們用音樂敬拜,感謝上主的憐憫。人民也樂意獻上祭物,他們預備好自己,渴望歸回上主。
希西家的改革帶給猶大百姓很大的挑戰,讓他們再次把自己獻給上主,明白祂才是帶領國家方向的主。從潔淨聖殿開始,到最汙穢的內心被上主潔淨,人們得以看清最大的困境是遠離上主。
面對全球停滯的經濟活動,在重新開機前,該如何盤點現有資源?如何面對無法歇息的紓困方案?如何預備能量以重新啟動?這些都考驗著各國領袖的智慧。但是若沒有痛定思痛反省,沒有從保護自己及鄰國安全的整全思考出發,人類終究會被險惡的人性打敗。唯有反省,體現地球村互助的精神,人類才能從瘟疫的傷害中重新出發。讓我們來到上主面前尋求祂,從敬拜上主開始恢復我們與祂的關係,使我們重新得到盼望。
默想:
面對最壞的處境,如何重新開始?越與上主同行,越有力量。
祈禱:
親愛的上主,求祢幫助我在最困難的時侯,不要放棄希望。讓我能痛定思痛、重新整頓,在祢的恩惠中重新再出發。奉主名求,阿們。
✍ 2022-10/11 讀經:歷代志下 第二十九章
✟受感的經文:
29:1 希西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亞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兒。
29:2 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
29:3 元年正月,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
29:4 他召眾祭司和利未人來,聚集在東邊的寬闊處,
29:5 對他們說:利未人哪,當聽我說:現在你們要潔淨自己,又潔淨耶和華─你們列祖神的殿,從聖所中除去污穢之物。
29:6 我們列祖犯了罪,行耶和華─我們神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他,轉臉背向他的居所,
29:7 封鎖廊門,吹滅燈火,不在聖所中向以色列神燒香,或獻燔祭。
29:8 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將其中的人拋來拋去,令人驚駭、嗤笑,正如你們親眼所見的。
29:9 所以我們的祖宗倒在刀下,我們的妻子兒女也被擄掠。
29:10 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他的烈怒轉離我們。
✟受感的話語:
希西家就任第一件事,就是潔淨聖殿。
他看到了歷代祖先有人因為不敬畏神去拜偶像,他們封鎖廊門、吹滅燈火,不在聖殿中向耶和華神獻祭和燒香…這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的心遠離神,自然就不看重神,也不會到聖殿中敬拜神,任憑聖殿荒涼,這就是離棄神;當以色列人離棄神就去拜偶像(假神),導致神的忿怒臨到以色列人,任憑他們被拋來拋去、任憑他們被嗤笑!他們的祖先被殺,妻子、兒女被擄掠到外邦。(歷代志下 29:6-9)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專心敬拜神,心遠離神、離棄神,導致這種下場。
但是希西家,他沒有走列祖的路,他選擇看重神,所以他就任後馬上要祭司及利未人自潔,然後要他們去潔淨聖殿,聖殿中所有污穢之物,全部從聖殿中搬出去,並且將這些污穢之物燒毀。(歷代志下 29:12-19) 之後,就帶領全以色列人恢復獻祭的生活。
從〔歷代志下 第29章〕的經文中,讓我們看到一個真理:
當人的心“愛”神,會看重聖殿(神的家),會關心神家的需要,會獻祭(讀經、禱告、守主日)…等,為要跟神建立愛的關係,會做神所喜悅的事,因為他愛 神;當人的心“不愛”神,只會做讓自己歡喜的事,因為他愛自己(拜偶像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得益處),這樣的人,不會愛真神上帝。
✟禱告和回應:
求聖靈幫助我,使我的心渴慕神,如鹿渴慕溪水般的渴慕神、愛慕神。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歷代志下 29:1-17】
|希西家啟動革新|
比較歷代志下與列王記下所論的希西家,列王記只用一節論及他的宗教改革(王下十八4);而歷代志却用三章的篇幅詳述其宗教改革的過程(代下廿九至卅一章)。
首先,本章中希西家以籲請祭司和利未人自潔,啟動了革新的輪子,鼓舞他們擔負起當前巨大的任務(4-11節),要他們潔淨聖殿(12-17節),等於是要他們重新向神獻身。
本章對處理神的事情上,一直強調需要潔淨以及細心。第5節希西家籲請利未人「要潔淨自己」,這命令的明確含意,是他們參與儀式時應更換衣服,不可親近女人。這樣,便清楚可見,具備祭司或利末人的身份是一回事,而從事祭司或利未人的工作、事奉,又是另一回事。這當然很可能是因為,聖職人員在亞哈斯的黑暗時期已經散漫下來。那時有很多人變節,不但在耶路撒冷盛行巴力敬拜,而且全國到處都有人敬拜巴力。「污穢之物」一詞(5節),是通稱禮儀上的不潔之物,而在此無疑是指多年來,那些與從事敬拜偶像有關的裝飾品與器物。整座聖殿,仿彿要完全經過起初獻殿時所進行的一切程序,才能將它從褻瀆與污穢中分別出來。
沒有潔淨就沒有神的臨在,而且所有的更新行動都是從潔淨開始,無一例外。基督徒歸於主名的時候,是靠基督寶血的潔淨;每一天的自潔是靠聖靈的光照與更新。「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羅六4)。真正完全的潔淨是治死並埋葬一切舊樣,好叫新生從死裡復活。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有基督徒的名份,但是若沒有經過潔淨(治死、埋葬舊樣),仍是碰不得事奉的。一個事奉主的基督徒,必須天天經歷自潔,也就是聖靈的光照與更新,才能叫我們的事奉產生聖靈的新樣。
◆回應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照自己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拯救了我們。求祢幫助我們一舉一動都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阿們!
◆背經
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馬書 6:4)
【歷代志下 29:18-36】
|希西家的贖罪祭|
潔淨不是最終目標,潔淨是為了祈求神的赦免,能夠重新與神立約,邀請神再度臨在。因此,希西家與宗教領袖們,帶領全會眾一同獻祭、求赦免、敬拜神。
不過,令人玩味的是,第6-10節記載希西家對祭司、利未人所說,猶大國需要赦免的理由:「我們列祖犯了罪,行耶和華與我們神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祂,轉臉背向祂的居所,封鎖廊門,吹滅燈火,不在聖所中向以色列神燒香,或獻燔祭。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猶大耶路撒冷,將其中的人拋來拋去,令人驚駭、嗤笑,正如你們親眼所見的。所以我們的祖宗倒在刀下,我們的妻子兒女也被擄掠。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祂的烈怒轉離我們」。歷代志在此初次表明一種意義,即上一的罪惡可能使當前這一代的人身受其害。希西家哀嘆「我們列祖」的不忠;希西家把列祖的墮落與「我們的妻子兒女」的被擄連結起來;他對利未人的警戒,暗示神對猶大的偏離正路(包括亞哈斯的背道)所發的怒氣,即將臨到。
一般而言,歷代志把罪過或順服的效果都只侷限於當代時期之內。但在此,這種悔罪超越對個人犯罪的範圍,使我們體會到罪的整體性、結構性和連續性。對於希西家來說,這意味他的贖罪祭乃是為猶大國全體的特別行動。在今日,則意味著個人的自省決非只是關懷個人的範圍,而是應該包含整個教會的生活和工作,而為整體教會的罪行感到負擔。並且,讓這項反省的責任也是落在每個基督徒的身上。
整體而言,教會在遵行大使命與大誡命上,都是得罪神、虧欠人的。超過一半的教會,一年領洗的人數達不到聚會人數的十分之一,證明教會整體上不遵守大使命。一半以上的基督徒,一個月連一次關懷肢體或社區的行動都沒有,證明教會整體上不遵守誡命命。以上都是保守的估計,實際情況應該更嚴重。試問,這些罪是否是結構性、連續性的呢?需不需要悔改,求神赦免呢?
親愛的弟兄姐妹,希西家對神的公義體會深刻,深感需要面對整體猶大人的罪。當我們面對今天、自己與教會的罪惡時,我們會採取什麼態度呢?龜縮、比爛、獨善其身繼續向下沉淪?還是影響你周邊的人,一同以實際的行動向神表達悔改,祈求神的烈怒轉離我們?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赦免我、我的小組、以及我的教會沒有遵守大使命、大誡命的罪。求祢幫助們有實際悔改的行動,使教會經歷真實的更新。阿們!
◆背經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 28:19-20)
敬拜詩歌:愛中相遇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q6RNaLjgU
一、安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願祢以我的默念為甘甜。
二、讀經:歷代志下 29:1-36
1. 重點說明
亞哈斯的兒子希西家是個好王,他效法大衛所行的,並且過去他父親封鎖聖殿的門,而今他重新開啟、修理。希西家又招聚祭司和利未人,再次激勵他們事奉的心志,並且為著過去的敗壞向神認罪。祭司及利未人都起來自潔,並潔淨過去被封鎖的聖殿,將所有的器皿預備整齊,並且開始獻祭。希西家是一位帶領宗教復興的君主,潔淨聖殿,代表除去不討神喜悅的事物,好讓神人之間恢復親密的關係,使個人喜樂,也使國家蒙福。
2. 鑰節: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他的烈怒轉離我們。我的眾子啊,現在不要懈怠;因為耶和華揀選你們站在他面前事奉他,與他燒香。(代下 29:10-11)
三、默想:
■希西家對利未人有什麼邀請?(v.5)利未人的回應是什麼?(v.15-v.17)
■聖殿恢復敬拜後,以色列人在聖殿裡獻了哪些祭?(v.21、v.24、v.31)當這些事情完成後的結果如何?(v.36)
■為什麼潔淨聖殿、獻祭會帶來喜樂?在我裡面有沒有哪些向神封閉的地方?我如何可以經歷希西家和眾民的喜樂?
四、禱告:親愛的主,每一個罪,就是一層封閉,隔絕我和祢的關係,我願意回到祢面前,也願意向祢認罪悔改!願祢的寶血遮蓋我的過犯,使我再次能與祢相遇!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下 29 章
閱讀: 箴言14章1-3、26-27、3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言14章1節
索傑納‧特魯斯(Sojourner Truth)的本名是伊莎貝拉·鮑姆弗里。她於1797年出生在紐約州埃索普斯鎮一個奴隸家庭。她所生的孩子大部分都被賣為奴隸,但在1826年,她抱著在襁褓之中的女兒投奔自由,跟一個資助她獲得自由的家庭同住。她沒有讓不公的制度使他們一家骨肉離散,而是採取法律行動讓小兒子彼得回到身邊,這對當時的非裔美國婦女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她知道若沒有上帝的幫助,她絕對無法撫養孩子,因此她成為基督徒。後來她改名為索傑納‧特魯斯,意思是追求真理的旅居者,表明她的生命是以上帝的真理為基礎。
箴言14章的作者所羅門王告訴我們,「智慧婦人,建立家室」,反之,沒有智慧的就「親手拆毀」(1節)。這個比喻表明上帝讓願意聽從的人得著智慧。如何用智慧建立家室呢?就是「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以弗所書4章29節;另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如何將其拆毀呢?箴言14章給了答案:「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3節)。的確,傷人的言語會挑起爭端。
因著上帝的智慧,特魯斯在患難時有了「避難所」(26節)。雖然我們或許不需要解救自己的孩子脫離不公義,但我們可以像特魯斯一樣,以上帝的智慧為根基建立家室。
你是以什麼為建立家庭的根基?
這週你要如何以上帝的智慧來堅固你的家庭?
天父,求祢賜下智慧讓我建立永久的產業,榮耀祢的名。
作者: 華琳妲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箴言14章1節告訴我們:「智慧婦人,建立家室」,而不是拆毀一個家庭。箴言31章10-31節更是完整地描述了這位智慧婦人。這等「才德的婦人」(10節),不僅「開口就發智慧」(26節),而且能得體又有尊嚴地管理她的家庭和事務,且「張手賙濟困苦人,伸手幫補窮乏人」(20節)。新約中的婦女多加和呂底亞,在許多方面都符合這一描述。多加(或稱大比大)是一個門徒,她常做「裡衣外衣」且「廣行善事,多施賙濟」。她病逝之後,彼得讓她從死裡復活(使徒行傳9章36-42節)。呂底亞則是「賣紫色布匹的」,「素來敬拜上帝」,樂意開放自己的家接待保羅和他的同伴(16章13-15、40節)。智慧婦人的關鍵特質是「敬畏耶和華」(箴言31章30節)。
柯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