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_希西家的贖罪祭
【歷代志下 29:18-36】
|希西家的贖罪祭|
潔淨不是最終目標,潔淨是為了祈求神的赦免,能夠重新與神立約,邀請神再度臨在。因此,希西家與宗教領袖們,帶領全會眾一同獻祭、求赦免、敬拜神。
不過,令人玩味的是,第6-10節記載希西家對祭司、利未人所說,猶大國需要赦免的理由:「我們列祖犯了罪,行耶和華與我們神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祂,轉臉背向祂的居所,封鎖廊門,吹滅燈火,不在聖所中向以色列神燒香,或獻燔祭。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猶大耶路撒冷,將其中的人拋來拋去,令人驚駭、嗤笑,正如你們親眼所見的。所以我們的祖宗倒在刀下,我們的妻子兒女也被擄掠。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祂的烈怒轉離我們」。歷代志在此初次表明一種意義,即上一的罪惡可能使當前這一代的人身受其害。希西家哀嘆「我們列祖」的不忠;希西家把列祖的墮落與「我們的妻子兒女」的被擄連結起來;他對利未人的警戒,暗示神對猶大的偏離正路(包括亞哈斯的背道)所發的怒氣,即將臨到。
一般而言,歷代志把罪過或順服的效果都只侷限於當代時期之內。但在此,這種悔罪超越對個人犯罪的範圍,使我們體會到罪的整體性、結構性和連續性。對於希西家來說,這意味他的贖罪祭乃是為猶大國全體的特別行動。在今日,則意味著個人的自省決非只是關懷個人的範圍,而是應該包含整個教會的生活和工作,而為整體教會的罪行感到負擔。並且,讓這項反省的責任也是落在每個基督徒的身上。
整體而言,教會在遵行大使命與大誡命上,都是得罪神、虧欠人的。超過一半的教會,一年領洗的人數達不到聚會人數的十分之一,證明教會整體上不遵守大使命。一半以上的基督徒,一個月連一次關懷肢體或社區的行動都沒有,證明教會整體上不遵守誡命命。以上都是保守的估計,實際情況應該更嚴重。試問,這些罪是否是結構性、連續性的呢?需不需要悔改,求神赦免呢?
親愛的弟兄姐妹,希西家對神的公義體會深刻,深感需要面對整體猶大人的罪。當我們面對今天、自己與教會的罪惡時,我們會採取什麼態度呢?龜縮、比爛、獨善其身繼續向下沉淪?還是影響你周邊的人,一同以實際的行動向神表達悔改,祈求神的烈怒轉離我們?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赦免我、我的小組、以及我的教會沒有遵守大使命、大誡命的罪。求祢幫助們有實際悔改的行動,使教會經歷真實的更新。阿們!
◆背經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 2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