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三遍:列王紀下十17-21;歷代志下廿四17-27
17. 那時,亞蘭王哈薛上來攻打迦特,攻取了,就定意上來攻打耶路撒冷。
18. 猶大王約阿施將他列祖猶大王約沙法、約蘭、亞哈謝所分別為聖的物和自己所分別為聖的物,並耶和華殿與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子都送給亞蘭王哈薛;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來了。
19. 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20. 約阿施的臣僕起來背叛,在下悉拉的米羅宮那裡將他殺了。
21. 殺他的那臣僕就是示米押的兒子約撒甲和朔默的兒子約薩拔。眾人將他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歷代志下廿四17-27
17. 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
18. 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
19. 但神仍遣先知到他們那裡,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
20. 那時,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上面對民說:神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他也離棄你們。
21. 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
22. 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
23. 滿了一年,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民中的眾首領,將所掠的財貨送到大馬色王那裡。
24. 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裡,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藉亞蘭人懲罰約阿施。
25. 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裡。
26. 背叛他的是亞捫婦人示米押的兒子撒拔和摩押婦人示米利的兒子約薩拔。
27. 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聽主聲音:
列王紀下十17-21
1. 17節『那時,亞蘭王哈薛上來攻打迦特,攻取了,就定意上來攻打耶路撒冷。』迦特本為非利士的五大城,在羅波安時,被猶大國管轄,臣屬猶大。哈薛本身也是被先知以利沙所膏立的外邦君王。他的受膏是要執行耶和華對背道的以色列和猶大的審判。此時,正是耶和華藉著哈薛來審判猶大的時候,哈薛先攻取迦特,接著來攻打耶路撒冷。
2. 18節『猶大王約阿施將他列祖猶大王約沙法、約蘭、亞哈謝所分別為聖的物和自己所分別為聖的物,並耶和華殿與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子都送給亞蘭王哈薛;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來了。』根據歷代志下廿四的記載,哈薛的軍隊人數不多,卻在猶大全地肆意掠奪,不但殺了許多百姓,還掠奪了耶路撒冷。約阿施沒有轉身尋求神的幫助,反而想要以金錢來解決,他就把過去幾位先王約沙法、約蘭、亞哈謝所分別的物和自己分別的物,還有聖殿和王宮府庫所有的積蓄都用來向亞蘭人求和,哈薛才撤出耶路撒冷。
3. 19節『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約阿施年老時有許多邪惡的行為,並沒有記在列王記裡,歷代志的作者就把他許多的罪行記錄下來,使讀者能明白,為什麼起初一個很有潛力,又敬畏神,又以智慧來修理耶和華聖殿的王,在結束時竟然一敗塗地,甚至悲慘地死亡。我們把歷代志的記錄節錄在下面,請大家參閱。其實約阿施個人的歷史,正是整個猶大國歷史的縮影。一個大有可為的國家,最後卻失去了最重要的聖殿和所有的百姓。
4. 20節『約阿施的臣僕起來背叛,在下悉拉的米羅宮那裡將他殺了。』米羅是耶路撒冷四周的高大擋土牆。米羅宮是指建在擋土牆上的堡壘。
5. 21節『殺他的那臣僕就是示米押的兒子約撒甲和朔默的兒子約薩拔。眾人將他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根據歷代志的記載,臣僕是因不滿他不念耶何耶大撫養、教育、輔佐之恩,反而將耶何耶大的兒子用石頭打死。所以起來將他殺死。
歷代志下廿四17-27
1. 17節『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從此處開始記載著約阿施在耶何耶大死了之後,他失去一位重要的導師和顧問。這時候他聽信那些傾向拜巴力之人的建言。開始遠離耶和華而去事奉外邦的偶像。
2. 18節『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這裡的「他們」是指約阿施和這些猶大的領袖。約阿施聽從他們的意見。當他們離棄了自己祖先的神耶和華的殿,不再看重耶和華的殿,而且還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時,神的忿怒就臨到猶大整個國家和耶路撒冷神的聖城。同樣,基督徒若不委身於神的教會,就讓自己身陷神的保護之外,活在神的忿怒之下。
3. 19節『但神仍遣先知到他們那裡,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在這段記載裡,沒有提到約阿施去尋求先知的指引和幫助。然而,在這個時期,卻是神興起許多宣講神的話語,並記錄下神話語的先知。這些先知所寫的書就是我們目前所讀的大小先知書。
4. 20節『那時,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上面對民說:神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他也離棄你們。』約阿施的晚年離棄了聖殿和對耶和華的敬拜,即使神差遣了先知發出警告的聲音,但他仍充耳不聞。對他前半生影響最大的教師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在聖殿中對著百姓發出警告時,向他指出建言
5. 21節『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撒迦利亞是耶何耶大的兒子,百姓敢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在聖殿中用石頭將他打死,這事若非得到王的許可,不可能有人敢如此行。這裡就讓人看出約阿施在年老時,已經極其驕傲並對神十分的背逆。
6. 22節『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約阿施年老時不但不知感恩,還親自下令殺了自己恩人耶何耶大的兒子。這樣邪惡的行為不但很快遭受到神的審判,也引起臣子對他的不滿。
7. 23節『滿了一年,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民中的眾首領,將所掠的財貨送到大馬色王那裡。』審判很快就臨到了猶大國和約阿施王。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他,不但殺了那些誘惑他離棄耶和華的首領。並且將他所有積蓄的財貨全都搶走。
8. 24節『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裡,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藉亞蘭人懲罰約阿施。』雖然亞蘭的軍兵人數並不是很多,約阿施卻被他們擄掠,那是因為約阿施離棄耶和華,不再守住與耶和華所立的約,事奉耶和華。耶和華就不再保護他們,幫助他們。因此,耶和華就藉著亞蘭人來懲罰約阿施。
9. 25節『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裡。』其實亞蘭的軍兵並不多,約阿施卻甘願臣服在亞蘭人的權下,把耶和華的國度交在外邦人的手中。上帝就藉著非常嚴重的疾病(腸疾)來管教他,並且因著他對亞蘭人的懦弱和他忘恩負義殺了耶何耶大的兒子的罪行,他的臣僕也忿怒地背叛他,將他殺死,並且藉著不讓他葬在祖先的墳墓裡來審判他。
10. 26節『背叛他的是亞捫婦人示米押的兒子撒拔和摩押婦人示米利的兒子約薩拔。』背叛約阿施的二個臣子剛好都是外邦的婦人所生。約阿施離棄以色列人的神,反而去敬拜外邦神。神就允許他死在外邦人的手中,讓他受羞辱。
11. 27節『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所謂所受的警戒是指神藉著先知給約阿施和他的兒子們的警告。
背誦金句:歷代志下廿四22
「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你知道我們罪人的光景,若不是你的憐憫與恩典,我們何等容易走上悖逆的道路。我們又是何等容易忘恩負義,我們不但需要你不斷地用言語來警戒我們,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悔改與重生。求主幫助我們,常常聽見你話語就悔改歸向你。求你的聖靈在我們心裡做重生的工作,用你所賜親的生命來取代我們那舊的生命,使我們有新生的樣式。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回應:神對遵行祂話語的兒女賜給他長壽,在這段經文得到完全應證。神讓耶何耶大活到年一百三十歲才離世,且被安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裏,這是何等蒙福的事。(代下24:15-16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耶何耶大擔任大祭司的日子裡,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並帶頭修理神的聖殿,輔助約阿施治理國政(代下24:1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七歲,…),這一切看在以色列百姓眼中,認為耶何耶大是他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不為己,只為神的國,這樣的行為不僅得人的稱讚,也蒙耶和華神賜福,賜給他這麼長壽130歲。
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若能仔細閱讀這章經文,您將會發現「耶何耶大」及「約阿施」兩人生命結束,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耶何耶大(祭司)是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裏,而約阿施猶大王卻只能葬在大衛城,不能葬在列王的墳墓裏。約阿施治理國事也蠻認真的,但死後卻進不了列王的墳墓裡,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待遇?請大家先思考一下這問題,明天所讀的經文會有答案。盼望大家不僅喜歡讀聖經,也願意將聖經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幫助,與週邊的人分享,這將是一件很棒的事。(王牧師)
回應:「耶何耶大」大祭司死了以後,猶大的眾首領們來朝拜約阿施王,這時王就聽從這些首領的意見,首領的意見是要王偏離神的道,去拜假神,約阿施王因這事大大得罪了神。(代下24:18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雖如此,神仍憐憫差遣先知「撒迦利亞」到約阿施王那,引導他們歸向神,但約阿施及首領們不理先知,還在聖殿裡謀害先知撒迦利亞。(代下24:21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當約阿施悖逆神,殺了撒迦利亞先知後,他的災難正隨之而來;亞蘭的軍兵便來攻擊猶大,殺了眾首領,約阿施也受重傷,最後被他的臣僕殺掉,結束這場人禍災難。(代下24:24-25…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藉亞蘭人懲罰約阿施。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臣僕背叛他,…殺他在床上,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裡。)
親愛的弟兄姊妹,約阿施的一生給我們一個警惕,約阿施年幼時聽從耶何耶大先知的話跟著行善(敬畏神);但當耶何耶大先知離世後,約阿施卻隨從首領的話去行惡(離棄神)。「敬畏神」可保平安無事,「遠離神」卻帶來殺身之禍,這樣事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信主的兒女不能離開神,只能緊緊抓住神,這樣才會有平安。(王牧師)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23章16節~24章14節》
王命令利未人造一個奉獻箱,放在聖殿門口,吩咐他們到耶路撒冷和猶大各地告訴人民,把上帝僕人摩西最初在曠野規定徵收的稅款帶來獻給上主。(歷代志下24章8~9節)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對某一件事充滿熱情,而這樣的熱情,常常是讓事情得到成就的重要驅動力。約阿施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猶大國在亞她利雅掌權的時代,不只聖殿被破壞,猶大王室也幾乎被滅絕。幸而在大祭司耶何耶大的保護下,約阿施在7歲的時候得以登基作王。當約阿施即位不久,就決定要整修聖殿。於是約阿施召來祭司和利未人,要他們向人民徵稅,作為每年整修聖殿的費用。但是,利未人卻延誤時間,遲遲沒有辦理。
為了讓聖殿能盡早完成整修,約阿施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他叫利未人製作奉獻箱,放在聖殿門口,並吩咐百姓學習摩西時代的規定,為聖殿的需要奉獻。這樣做,不僅沒有讓利未人的工作量增加,還讓猶大各地的人民都有機會奉獻,響應整修聖殿的工作。每天的奉獻箱都是滿的,而且奉獻的款項除了完成聖殿的整修,還足以用來製作聖殿祭儀的碗碟和器物。
約阿施對於整修聖殿的熱情,感染給猶大百姓,使整修聖殿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便宣告完成。正是所謂的「魚幫水,水幫魚」。過去在亞她利雅專政時代,祭司耶何耶大保護了約阿施,幫助他登基為王,使大衛王室的血脈得以延續下去。如今,約阿施當王之後,則協助祭司耶何耶大,讓被亞她利雅破壞的聖殿得以修復。
曾經有一位剛從會計師工作退休的弟兄,被選為教會執事。因為他在教會的生活沒有很久,所以第一次上台司會時,顯得有些吃力。不過,因為他具有會計師的背景,所以在進行教會財務報告時,則駕輕就熟。當時教會正在為建堂努力籌募經費,他在報告完教會財務狀況後,就呼籲會友奉獻。他提出具體計畫,邀請會友以一年為期,定期定額奉獻,期待在一年內能補足建築款項的缺額。初次司會的他,對會友所做的奉獻邀請,還比牧師的大聲疾呼更有說服力。在接下來的幾週,會友對建築事工的奉獻增加了不少,使教會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將缺額補足。
正如保羅所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每個人都能找到為上帝大發熱心的事,記得要在熱情還沒有消失之前付諸行動,並讓這份熱情繼續下去吧!
默想:
我曾經有想過為上帝大發熱心的事嗎?
祈禱: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創造我,讓我能夠用祢給我的恩賜和特質來服事祢。求祢幫助我,讓我能夠發揮祢所賞賜的一切能力,在祢所喜悅的事情上盡一分心力。奉主的名求,阿們。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24章15~27節》
王忘記了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對他的忠誠服事,把撒迦利亞殺了。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呼叫說:「願上主看到你所做的,懲罰你!」(歷代志下24章22節)
每個人都曾有犯錯的經驗,不管是一時不察或明知故犯,如果能夠及時回頭,便不會釀成大禍,但若不立即調整修正,就會帶來莫大的災難。
約阿施當猶大王期間,有一年秋天,敘利亞軍隊來攻打猶大和耶路撒冷。若依當時猶大的兵力來看,他們不可能輸給敘利亞的一小隊軍隊,結果卻是猶大慘敗。探究原因,是原本專心尋求上帝的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去世後,選擇聽從猶大領袖的意見,離棄上帝,使人民轉而拜亞舍拉女神和其他柱像,不再敬拜上帝。上帝雖然派先知來警告猶大人,他們卻仍然一意孤行。最後,上帝的靈親自臨到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身上,他向人民宣告:「你們為什麼違背上主的命令而招致災禍?你們離棄了上主,所以祂也要離棄你們!」結果,撒迦利亞的真話刺中約阿施的心,約阿施便以借刀殺人的方式,命令人民在聖殿院子裡用石頭把撒迦利亞打死。撒迦利亞臨死前祈禱說:「願上主看到你所做的,懲罰你!」
撒迦利亞的祈禱果真應驗,被上帝棄絕的猶大,變得殘弱不堪。猶大被敘利亞的一小隊軍隊打敗,那些說服約阿施讓人民離棄上帝的領袖全被殺害,最後約阿施也在戰場上受重傷,在軍隊撤退時,被叛變的軍官殺了。選擇離棄上帝的約阿施,最後甚至無法葬在王室的墳墓裡。這與尋求上帝而受敬重、被葬在王室墳墓的耶何耶大真是天壤之別。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自從耶何耶大去世後,約阿施便離上帝的道路越來越遠。上帝雖給他機會,他卻沒有及時回頭,最後就如撒迦利亞的祈禱所言,受到懲罰而死。
記得當兵時,有一次急行軍,全營軍隊都全副軍裝上山行軍。行軍沒多久,我感覺到有一顆小石頭掉進我的軍靴裡。但是我並不以為意,沒有隨即把小石子從靴子裡取出來。一開始,我還能跟得上隊伍,但走到一半,我已經落後隊伍越來越遠。因為沒有把這顆小石頭及時拿出來,最後我的腳已經痛到無法行走。當我脫下軍靴,才發現腳底已經被這顆小石子磨出許多水泡了!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若沒能及時聆聽上帝的話,取出阻礙我們的小石子,可能會導致我們無法走完人生的路程。
默想:
禱告並不是讓人操控上帝的咒語,而是讓人的心能與祂深深契合的祈願!
祈禱:
親愛的上帝,求祢牽我的手,引導我、使我穩固站立。因我極軟弱,常跌倒失敗,求祢帶領我渡過風浪、行過黑暗,讓我能時時活在祢的光明中。奉主的名求,阿們。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8/23/獻上一生
【經文】歷代志下24章2、13-16節
美國一支夫妻樂隊(Over the Rhine)經常發表頗受好評的歌曲。這支樂隊原本是四人組,創立之初並不受歡迎,後來只剩下這對夫妻堅持走下去,最後成為知名的樂隊。這位做丈夫的表示,有些年輕的藝術家會想知道要如何才能迅速成名,有些想知道如何持續創作,在一生中繼續成長。但他認為一心追求成名可能會讓自己的身心飽受傷害,於是他和妻子選擇了一條較平凡的成長之路,一生獻身於音樂創作。
在聖經中耶何耶大並不出名,但他可說是將一生奉獻給上帝的人。他在約阿施王統治時期擔任祭司,而約阿施多年來治國有方,耶何耶大絕對功不可沒。
耶何耶大在約阿施七歲時,便擁立他成為猶大的國王(列王紀下11章1-16節),但他並沒有奪取王權。耶何耶大為約阿施加冕時,「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17節)。他信守承諾,實施改革,所以「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眾人常在耶和華殿裡獻燔祭」(歷代志下24章14節)。耶何耶大的忠心,使他得以「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16節)。
耶何耶大這種以上帝為中心的生命,畢德生牧師稱之為「恆久專一的順服」。在現今這個一心追求名望、權力和自我實現的世界裡,這種順服顯得彌足珍貴。
【思想】
你會如何描述你現在的生活方向?
你會祈求上帝幫助你作出哪些改變?
【回應】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一生尋求祢和祢的智慧,而不是一直追求那些轉瞬即逝的事物。
✍ 2022-10/06 讀經:歷代志下 第二十四章
✟受感的經文:
24:15 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
24:16 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裏;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
24:17 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
24:18 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 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
24:19 但神仍遣先知到他們那裏,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
24:20 那時,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上面對民說:「神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他也離棄你們。」
24:21 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
24:22 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
24:23 滿了一年,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民中的眾首領,將所掠的財貨送到大馬士革王那裏。
24:24 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裏,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藉亞蘭人懲罰約阿施。
24:25 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裏。
24:26 背叛他的是亞捫婦人示米押的兒子撒拔和摩押婦人示米利的兒子約薩拔。
24:27 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受感的話語:
約阿斯在祖母亞她利雅的暴政下,隨時都會有性命危險…由於受到姑姑約示巴的幫助,才得以保全性命,並於亞她利雅執政期間,在聖殿裡躲藏六年,被穩妥的保護著,並因祭司長耶何耶大的扶持,於七歲時登上王位;約阿斯統治猶大40年間,顯然劃分成兩個時期,基準點就是耶何耶大的死,他在執政前期,遵照耶何耶大的教導,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果斷地執行整修聖殿、恢復敬拜等改革,但是,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斯就聽從眾首領的建議,離棄神的殿並轉去拜偶像。這段經文乃是描述約阿斯在執政後期隨從惡人的計謀,最後以悲劇收場。
約阿斯是沒有能力自立、無法站穩信仰的依賴型人物,在信仰導師耶何耶大去世後,就輕易的走上崇拜偶像的道路…起初隨從聖靈,最後卻隨從肉體的人,必然會遭致審判。我們不僅要有好的信仰開端,更要堅守到底,因此在信仰真道上,必須要不斷的追求成長和成熟,即使環境變遷,仍要始終如一的心態來敬拜主,並且操練聆聽主的聲音,如此才能堅定在基督信仰;成熟的基督徒會單單倚靠神、緊抓住祂的應許,無論處在任何環境,都會裝備自己,得著從上頭來的恩典和能力。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我願意成為不被環境左右、信仰堅定的基督徒;求主引領我一生,使我能夠謹記幫助我成為如今樣式的人和祢的恩典,並且跟隨聖靈,直到生命的盡頭。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歷代志下 24:1-27】
|約阿施的善與惡|
歷代志對約阿施的記載分為兩部分:第1-14節記載他發起的改革運動;第15-27節記載他後來的背道。列王記下第十二章的記載,就沒有提到約阿施背離神以及對先知的惡行。所以,歷代志補充說明了約阿施敗落的原因,從負面的角度證實了約沙法的話:「信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必立穩;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代下廿20),同時也提醒義人可能陷入嚴重墮落的危機為何。
自始至終,歷代志把一個王對聖殿及殿中敬拜的態度,作為衡量他善惡的尺度。第7節記載,「惡婦亞他利雅的眾子曾拆毀神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約阿施在受到耶何耶大影響的時候,自己定意要修復「亞他利雅的眾子」對聖殿造成的破壞。
約阿施的改革,對聖殿的發展而言,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牌。這並非因為修理的範圍相當大、修復的工程多而繁複;重要性乃在於把維修的財政責任從政府中央轉到百姓身上。根據聖經的記載,約阿施王的熱心是受百姓歡迎的,顯示因著他的措施,人民意識到聖殿與自己的關係密切,愛神就是蒙福的道路。
然而,記載中也有蛛絲馬跡顯示,亞他利雅的異教餘毒也許仍然在影響那些看守聖殿的人。因為利未人的表現顯然不願意執行王的命令(5節),而且,列王記下十二章4至8節暗示,他們處理所收到的銀子並不誠實。
約阿施朝代興衰的轉捩點,在於耶何耶大的辭世。這位大祭司自王襁褓時期起,便擔任王的父親兼師傅;而且可能還掌實權攝政,直至約阿施成年之時。然而,在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立即辜負了過去一切的栽培;表現出其個性致命的點,向百姓首領中,那些有勢力、拜巴力之人屈服。更過份的是,他竟殺害了先知撒迦利亞,這個撒迦利亞正是他的恩人耶何耶大的兒子。忘恩負義,是歷代志判定約阿施之罪的重要理由(25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約阿施的善惡根據他受誰的影響。諺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保羅也提醒年輕的提摩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離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1-22)。究竟你我的思想、言語、行為是受媒體影響多呢?還是受聖經影響多呢?你的生活價值、決定方向是根據神的準則,或是根據世俗的潮流呢?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脫離卑賤的事,成為貴重、合乎主用的器皿。阿們!
◆背經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摩太後書 2:21-22)
敬拜詩歌:神的道路 (天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8O_XoTlHw
一、安靜:我一心尋求了祢,求祢不要叫我偏離祢的命令。
二、讀經:歷代志下 23:16 ~ 24:27
1. 重點說明:
亞哈謝一死,大權旁落於太后亞他利雅之手(22:10、12)。在險惡的局勢中,祭司耶何耶大把王子約阿施藏於殿中,一連六年。直至第七年,在耶何耶大縝密部署下,約阿施重新奪回政權;耶何耶大不僅和眾民立約(23:16),也極力輔佐約阿施遵行神的道,以色列人的屬靈光景一度復興蓬勃。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當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在猶大首領慫恿下離棄神。而當人離棄神的律法,神的管教就臨到─首先遭遇大敵入侵,繼而臣僕背叛,約阿施這樣的結局發人深省。
2.鑰節: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代下 24:18)
三、默想:
■王登基前,耶何耶大和百姓做出了什麼舉動?(23:16-19)
■耶何耶大死後,王和百姓發生了什麼事?(24:17-18、22)
■何以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的信仰便出現動搖?在我生命中特別容易受哪些人影響?為什麼?
四、禱告:主,很多聲音會干擾我的決定,我願聽祢的聲音,堅定於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歷代志下 23-24 章
閱讀: 羅馬書12章9-1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章12節
在一次度假期間,我們遇到了服務人員羅傑。在閒談中,他感謝耶穌賜福給他,讓他擁有一位極富愛心和信心的妻子──凱莉。在他們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上帝讓他們有機會幫忙照顧患有唐氏症的姪女。過了不久,羅傑的岳母也需要居家照護。
為了讓妻子能安心在家照顧上帝託付給他們的家人,羅傑經常要輪兩班的工作,但他工作時仍充滿喜樂。我告訴羅傑,他們夫妻倆如此無私地接待和照顧家人,深深觸動我的心,激勵我要更加關懷別人。聽到這些話,羅傑謙虛地說:「能夠服事他們,還有妳,是我的榮幸。」
羅傑的生命經歷讓我們看到,信徒若願意慷慨待人,無私地彼此服事,倚靠上帝的力量和供應,必會帶來影響生命的見證。使徒保羅敦促上帝的子民要「彼此相親,……在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堅忍,禱告要恆切。聖徒有缺乏的,就要接濟;客旅要熱誠地款待」(羅馬書12章10-13節,新譯本)。
人生可能會突逢巨變,使我們自己或至親好友陷入難以承受的境地。然而,當我們在等候上帝時,願意分享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我們就可以一起倚靠祂永恆的愛。
你今天要如何用禱告並採取行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過去在你有需要時,上帝如何讓人給你實際的幫助?
上帝啊,當我等候祢介入我的景況,
並藉此讓我和他人得益時,求祢幫助我也能去愛別人。
作者: 鄧書琪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保羅寫給羅馬基督徒的書信中,一系列勸勉的主題就是「愛」。羅馬書12章9-21節,詳細描述了何謂真誠的愛,其共同點就是:愛必須將別人的需要和利益置於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之上。在哥林多前書第13章,保羅重申愛具有願意犧牲這一特質,並描述了「愛」是當做些什麼,以及不當做些什麼。同樣地,這段經文描述的愛,其共同特徵就是看重他人的益處。耶穌教導說,最偉大的愛是願意自我犧牲的愛:「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我們若說愛一個人,就包括把對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韓傑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