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_約阿施的善與惡
【歷代志下 24:1-27】
|約阿施的善與惡|
歷代志對約阿施的記載分為兩部分:第1-14節記載他發起的改革運動;第15-27節記載他後來的背道。列王記下第十二章的記載,就沒有提到約阿施背離神以及對先知的惡行。所以,歷代志補充說明了約阿施敗落的原因,從負面的角度證實了約沙法的話:「信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必立穩;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代下廿20),同時也提醒義人可能陷入嚴重墮落的危機為何。
自始至終,歷代志把一個王對聖殿及殿中敬拜的態度,作為衡量他善惡的尺度。第7節記載,「惡婦亞他利雅的眾子曾拆毀神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約阿施在受到耶何耶大影響的時候,自己定意要修復「亞他利雅的眾子」對聖殿造成的破壞。
約阿施的改革,對聖殿的發展而言,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牌。這並非因為修理的範圍相當大、修復的工程多而繁複;重要性乃在於把維修的財政責任從政府中央轉到百姓身上。根據聖經的記載,約阿施王的熱心是受百姓歡迎的,顯示因著他的措施,人民意識到聖殿與自己的關係密切,愛神就是蒙福的道路。
然而,記載中也有蛛絲馬跡顯示,亞他利雅的異教餘毒也許仍然在影響那些看守聖殿的人。因為利未人的表現顯然不願意執行王的命令(5節),而且,列王記下十二章4至8節暗示,他們處理所收到的銀子並不誠實。
約阿施朝代興衰的轉捩點,在於耶何耶大的辭世。這位大祭司自王襁褓時期起,便擔任王的父親兼師傅;而且可能還掌實權攝政,直至約阿施成年之時。然而,在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立即辜負了過去一切的栽培;表現出其個性致命的點,向百姓首領中,那些有勢力、拜巴力之人屈服。更過份的是,他竟殺害了先知撒迦利亞,這個撒迦利亞正是他的恩人耶何耶大的兒子。忘恩負義,是歷代志判定約阿施之罪的重要理由(25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約阿施的善惡根據他受誰的影響。諺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保羅也提醒年輕的提摩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離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1-22)。究竟你我的思想、言語、行為是受媒體影響多呢?還是受聖經影響多呢?你的生活價值、決定方向是根據神的準則,或是根據世俗的潮流呢?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脫離卑賤的事,成為貴重、合乎主用的器皿。阿們!
◆背經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摩太後書 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