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19年11月26日 讀經:代下18:1-19:3

回應:北國以色列「亞哈」王想去攻打基列的拉末,亞哈王評估光靠北國是打不贏這場仗,於是想到南國約沙法王,想與南國結盟一起去攻打「基列拉末」,這樣勝算會大一些。二王講好一起出兵攻打「基列拉末」,但約沙法王有個要求,希望出兵打戰前先求問神打這場仗是否有勝算;亞哈王同意,於是亞哈招聚國內先知四百人,問他們說:「代下18:5於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四百人,問他們說: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神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裡。」,這些「假」先知之所以這樣說,完全是為了要迎合亞哈王的想法,其實這些假先知他們根本不知道「攻打拉末」是不是神的心意。亞哈王自己沒有去尋求神禱告外,他也沒有深入去調查清楚,更沒有採納真先知米該雅的意見,只聽這些假先知所說的巴結話;亞哈最後執意要去攻打拉末,亞哈王最後的下場就是「戰死沙場」。(代下18:33-34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裡。王對趕車的說:我受了重傷,你轉過車來,拉我出陣吧!那日陣勢越戰越猛,以色列王勉強站在車上抵擋亞蘭人,直到晚上。約在日落的時候,王就死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從這個事件學習一個功課,亞哈王(北國)與約沙法(南國)王兩人對該不該去攻打基列的拉末,看法完全不同,亞哈王聽信假先知的意見要去攻打,然約沙法王卻對這事(是否出兵攻打敵國)小心謹慎看待,他覺得「米該雅」先知講的話要留意分辨,謹慎行事;果然,米該雅先知所說的事對的,亞哈王戰死在戰場,而約沙法王卻可以全身而退。這兩者差別就在於要聽信「真先知」的話,還是要聽「假先知」的話呢?在我們的身旁常有一些人(假先知)告訴我們一些事,我們要謹慎查驗他們所說的話;往往巴結你的人,他的話更要小心查證;另常提醒我們犯錯人的話,我們要心存感謝,警惕自己言行是否有不當之處,若有趕緊改正。求神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心意更新而變化但不要去犯罪,要會分辨好壞。(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下 靈修心得筆記
靈修筆記2019年11月27日 讀經:代下19:4-11

回應:猶大王約沙法與以色列(北國)亞哈王去攻打亞蘭人,這場仗約沙法沒有清楚尋求神的旨意,就同意與亞哈王出去與「基列的拉末」爭戰,結果亞哈戰死沙場,約沙法雖全身而退,但卻是敗陣逃回。當約沙法平安回到耶路撒冷宮裏時,先見「哈拿尼」的兒子「耶戶」來轉告神給約沙法王的話,說:「代下19:2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然而你還有善行,因你從國中除掉木偶,立定心意尋求神。」提醒了約沙法王,約沙法為此事願意來到神面前認罪悔改,按著神的心意重新振新改革國事;他對國中文武百官說:「代下19:9你們當敬畏耶和華,忠心誠實辦事。」。約沙法勉勵眾百姓應當壯膽辦事,並將宗教事務授權由大祭司主持,民政事務由族長管治,利未人擔任輔助的官職,使整個國家體系在一個秩序下運作。約沙法的改革,為整個猶大國帶來復興,耶和華果真祝福約沙法及猶大國百姓。(先見=先知;參考王上16:7耶和華的話臨到哈拿尼的兒子先知耶戶,責備巴沙和他的家,…)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當效法約沙法對神敬畏的心,做錯事即刻認罪悔改,不要隱瞞;凡事尊主為大,敬畏耶和華;若能這樣行神便視這人「沒有罪了!」,這是神給我們基督徒最佳的禮物;但請不要成為累犯,重複犯罪,甚至故意犯罪,那就不討神喜悅,也必不蒙神喜悅。(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下 靈修心得筆記
敬畏上主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19章1~11節》

要敬畏上主,宣判要謹慎;因為上主──我們的上帝不容許不義,偏私,或賄賂。(歷代志下19章7節)

人非聖賢,孰人無過,但重要的是,能否在過犯中醒覺過來。約沙法在上帝的眼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王。他遵行上主的命令,並以事奉上主為榮,廢除國內拜偶像的事(參閱歷代志下17章4~6節)。只是,在一些事上他忽略了。約沙法面對上主不喜歡的事,不懂得說「不」,對亞哈邀他一起攻打敘利亞的城拉末,他當下沒有拒絕,讓自己差一點喪命,後來因先知耶戶的提醒,才知道上主不喜悅他去幫助那憎恨上主的壞人亞哈(19章2節)。

幸好,曾犯錯的約沙法沒有因此離棄上主,反而敬畏上主。他並定期出巡民間,提醒猶大人民要歸向上主,並呼籲執法者要敬畏上主。約沙法在各地設立完整的司法制度,以除去一切司法上的不公不義;他呼籲執法者面對受審者時勿偏私,避免人民藉賄賂來影響判決;若有人對判決不服,可以上告到耶路撒冷;宗教事務,由大祭司做最後裁定;民政事務,由族長做最後仲裁。約沙法在一切司法事務,彰顯出對上主的敬畏,避免得罪祂。

約沙法曾因不經意犯錯而得罪上主,讓他更小心尋求上主的心意而行。同樣地,上主並不要我們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而要我們在容易忽略的地方,更小心體察祂的心意。約沙法從未經思考就同意幫助亞哈作戰的錯誤學到教訓,如今提醒握有權柄的執法者要心存敬畏,忠誠辦事。因為他曾經跌倒過,如今他也提醒有權力者要更謹慎使用上主賦予的權柄,來行祂所喜悅的事。約沙法更提醒他們要在所交付的事上盡責,因為如果在上主所交付的事情上盡責,就可以免罪。

曾有人分享親身經驗,有一次收到鄰長給他某候選人的賄款,但他交還給鄰長,表明自己不收受賄賂的立場。鄰長不肯收回,只跟他說,這是受託交辦的,如果還給他,會讓他很難跟村長交代。這人沒辦法,只好將賄款交到派出所,沒想到警察跟他說:「就當我沒看到!你把它拿回去,不然我很難跟所長交代。」警察的一番話,讓他感到很無奈。

約沙法提醒,不可偏私、受賄賂,要秉行公義,才能免去上主的忿怒。親愛朋友,或許我們所做的一切未必都討上主歡喜,但我們可以學習約沙法,從敬畏上主,言行不得罪祂開始做起。

默想:

我是否在所託付的事上盡責?我如何向上主不喜歡的事說不?

祈禱:

親愛的上主,求祢使我有敬畏祢的心,幫助我在所行的事上能敏銳察覺是否蒙祢喜悅,並能以敬畏和謹慎的心來服事人。奉主的名求,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2-10/01讀經:歷代志下 第十九章

✍ 2022-10/01 讀經:歷代志下 第十九章

✟受感的經文:
19:1 猶大王約沙法平平安安地回耶路撒冷,到宮裡去了。

✟受感的話語:
猶大王約沙法平平安安的回耶路撒冷,到宮裡去了,激烈爭戰後,平平安安回耶路撒冷;前去爭戰約沙法沒有信靠神往前、沒聽先知米雅該的話,他竟然能平平安安的回家,可見神的憐憫,神仍很愛約沙法…約沙法雖在失敗、錯誤中,神仍然尊榮他的位份,在神眼中仍是一個王。

✟禱告和回應:
主啊,約沙法所經歷的神是公平公義的神,記念為祂所擺上的,把平安賜給屬他的子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7/14 讀經進度

1. 歷代志下 19-20
2. 羅馬書 2
3. 詩篇 78:41-55
4. 箴言 19:8-9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4-01/12_約沙法的悔改行動

【歷代志下 18:28-19:11】 
|約沙法的悔改行動|

第十八章講述約沙法的錯誤軍事聯盟,第十九章則提及他如何面對先知的責備。當先知哈拿尼的兒子耶戶對他說:「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然而你還有善行,因你從國中除掉木偶,立定心意尋求神」(代下十九2-3)。約沙法並未因此對神產生苦毒,而是以悔改來回應責備,藉改變及更新生活的形態,證明悔改是真實的。第十九章第4節提到約沙法「引導民歸向耶和華」;很可能當時與亞哈結盟的事,曾影響了猶大境內有人開始敬拜巴力,甚至因此喪失了約沙法較早期推行教導運動贏得的根基,所以他需要將過去的改革方案重新落實。不過,「引導人民歸向耶和華」也可能是指約沙法採取了一些使人民悔改的實際作法,加強了過去的改革。

此外,約沙法繼續推行律法,將其應用於創建一個公平社會(代下十九5);正如摩西委派審判官協助基層百姓裁决法律糾紛(出十八13及以下各節)。本質上,正確的、謹愼地「審判」,是「為耶和華」作的。任何司法制度,其本身都有助長腐化的可能;因此,約沙法囑咐他的審判官應當「公正」辦事(代下十九7,中文本作謹慎)。這不但暗示他們所作一切都在神鑒察之下,而且提醒連審判官最後也要服在神的判決下(代下十九10)。

約沙法對百姓的關注,也許是受到他自己與亞哈之間的經驗影響;正像他聽見先知宣佈他的統治,因神的忿怒會有某種程度當受損失(代下十九2),便立刻採取行動,確保百姓避免遭受神忿怒。他種種措施的目的,就是要使百姓們以十分認真的態度來對待神。

約沙法的行動,實在是今日基督徒的榜樣。因為他並不是獨善其身而已,乃是關注到其他人的福祉與利益。保羅也以基督為榜樣,勸勉基督徒:「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今天仍有許多基督徒,只管自己得救,卻從不關心身邊之人的靈性死活。親愛的弟兄姊妹,當你今天聽見神的責備,會有怎樣的行動呢?你是否關心你周邊的人,要幫助他們逃離神的憤怒呢?約沙法王是最好的榜樣。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將約沙法王的好榜樣放在我們面前,光照了我們的行為。求祢幫助每個神的兒女都能對神的責備,產生積極悔改的行動,也都能關心別人屬靈的死活。阿們!

◆背經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 2:4)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哀嘆無妨

閱讀: 耶利米哀歌3章19-26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19-20章;約翰福音13章21-38節

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耶利米哀歌3章25節
我雙膝跪下,淚流滿面,向上帝哭訴說:「上帝啊,祢為什麼沒有看顧我?」那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我被解雇將近一個月,但申報失業證明卻出了問題,使我沒有收到失業補助,而美國政府承諾的紓困津貼也遲遲未至。在我內心深處,我知道上帝能解決一切困境,也相信祂真的愛我,並會看顧我。但在那一刻,我卻覺得祂棄我於不顧。

耶利米哀歌提醒我們,悲傷和哀嘆是無可厚非的。此書寫成的時間,可能是在公元前587年,巴比倫人摧毀耶路撒冷期間或不久之後。當中描述人們面臨的困苦(3章1、19節)、壓迫(1章18節)和飢餓(2章20節,4章10節)。但在這卷書中間的部分,耶利米提到他盼望的緣由:「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3章22-23節)儘管經歷苦難和打擊,耶利米沒有忘記上帝依舊信實。

有時候,我們很難相信「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25節),尤其當我們看不到苦難的盡頭時,更是如此。但我們可以向祂大聲呼求,相信祂必垂聽,並且會信實地帶領我們渡過難關。

今天你正面臨什麼問題,讓你難以信靠上帝?
有什麼能幫助你坦然向祂呼求?
天父,我此刻就需要祢。請幫助我相信,
當我處於困境中,祢必幫助我。
作者: 施竹俐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利米提到「茵蔯」和「苦膽」(耶利米哀歌3章19節)時,「茵蔯」又稱「白蒿」,是一種有苦味的植物;「苦膽」是一種有毒的植物,食用後會引發強烈的疼痛。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比喻極大的痛苦。在耶利米哀歌中,它們用來比喻上帝的審判所帶來的苦楚(耶利米書9章15節)。

先知耶利米心中有指望,所以有力量能堅忍到底(耶利米哀歌3章21節)。現今,「指望」通常等同於「樂觀的心情」。但在舊約中,翻譯成「指望」的兩個希伯來字(yakhal和qavah)都表示「等候」。耶利米哀歌3章21節就是用yakhal一詞,與第24節中譯為「仰望」的詞相同。因此,帶著指望的心態,也就是帶著期待的心等候,並非是對當前境況抱持樂觀看法,而是信靠上帝的屬性和信實,深信將來祂必帶來修復與更新(參閱詩篇39篇7節)。

白茉妮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