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嘆無妨
閱讀: 耶利米哀歌3章19-26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下19-20章;約翰福音13章21-38節
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耶利米哀歌3章25節
我雙膝跪下,淚流滿面,向上帝哭訴說:「上帝啊,祢為什麼沒有看顧我?」那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我被解雇將近一個月,但申報失業證明卻出了問題,使我沒有收到失業補助,而美國政府承諾的紓困津貼也遲遲未至。在我內心深處,我知道上帝能解決一切困境,也相信祂真的愛我,並會看顧我。但在那一刻,我卻覺得祂棄我於不顧。
耶利米哀歌提醒我們,悲傷和哀嘆是無可厚非的。此書寫成的時間,可能是在公元前587年,巴比倫人摧毀耶路撒冷期間或不久之後。當中描述人們面臨的困苦(3章1、19節)、壓迫(1章18節)和飢餓(2章20節,4章10節)。但在這卷書中間的部分,耶利米提到他盼望的緣由:「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3章22-23節)儘管經歷苦難和打擊,耶利米沒有忘記上帝依舊信實。
有時候,我們很難相信「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25節),尤其當我們看不到苦難的盡頭時,更是如此。但我們可以向祂大聲呼求,相信祂必垂聽,並且會信實地帶領我們渡過難關。
今天你正面臨什麼問題,讓你難以信靠上帝?
有什麼能幫助你坦然向祂呼求?
天父,我此刻就需要祢。請幫助我相信,
當我處於困境中,祢必幫助我。
作者: 施竹俐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利米提到「茵蔯」和「苦膽」(耶利米哀歌3章19節)時,「茵蔯」又稱「白蒿」,是一種有苦味的植物;「苦膽」是一種有毒的植物,食用後會引發強烈的疼痛。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比喻極大的痛苦。在耶利米哀歌中,它們用來比喻上帝的審判所帶來的苦楚(耶利米書9章15節)。
先知耶利米心中有指望,所以有力量能堅忍到底(耶利米哀歌3章21節)。現今,「指望」通常等同於「樂觀的心情」。但在舊約中,翻譯成「指望」的兩個希伯來字(yakhal和qavah)都表示「等候」。耶利米哀歌3章21節就是用yakhal一詞,與第24節中譯為「仰望」的詞相同。因此,帶著指望的心態,也就是帶著期待的心等候,並非是對當前境況抱持樂觀看法,而是信靠上帝的屬性和信實,深信將來祂必帶來修復與更新(參閱詩篇39篇7節)。
白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