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19年10月9日 讀經:代上7:1-40

回應:本章記有以薩迦、便雅憫、拿弗他利、瑪拿西、以法蓮及亞設等六個支派的譜系。以薩迦的譜系(代上7:1-5)部分內容來自創46:13及《民數記》1及26章的記載。便雅憫的譜系(代上7:6-12)只記三子,但民26:38-41記載有五子,創46:21則記載有十子,由此可見聖經記載家譜會因目的不同而作一些取捨。所記載的譜系中,會將重要的人、事、物均記錄下來,其目的就是要讓後代的子孫有根可循。當然作者在選擇這些家譜時,難免有些支派是被省略而沒有記載,不是看不起或對他們有甚麼歧視,而是作者想要引導讀者去注意某些事,例如:對便雅憫支派記載時,會特別強調及交代清楚,其目的是為要引出大衛王朝全貌,讓讀者更清楚大衛王朝來龍去脈。
親愛的弟兄姊妹,或許這些家譜的人名我們不熟悉,可能是你第一次讀到這些人名,感到無趣,但請大家不要因讀到這些人名就跳過不讀,建議還是將這些人名讀一遍;當您有點印象後,有一天我們回天家的時候,這些人都會在我們身旁走動;說不定一下子就可以叫出他們名字,他們會對我們說:「弟兄(姊妹),不錯呦!你還認得我。」。求主保守我們讀聖經時,不要只選哪幾卷書卷讀,而對於某些書卷因太難懂,所以就跳過不讀,這樣的讀聖經方式,您會損失很大;每日讀經這功課雖不容易做到,但當您養成習慣後,您會感到好處多多,這點願與大家共勉。(王牧師)


靈修教材: 歷代志上 靈修心得筆記
2022-08/21讀經:歷代志上 第七章

✍ 2022-08/21 讀經:歷代志上 第七章

✟受感的經文:
7:20 以法蓮的兒子是書提拉;書提拉的兒子是比列;比列的兒子是他哈;他哈的兒子是以拉大;以拉大的兒子是他哈;
7:21 他哈的兒子是撒拔;撒拔的兒子是書提拉。以法蓮又生以謝、以列;這二人因為下去奪取迦特人的牲畜,被本地的迦特人殺了。
7:22 他們的父親以法蓮為他們悲哀了多日,他的弟兄都來安慰他。
7:23 以法蓮與妻同房,他妻就懷孕生了一子,以法蓮因為家裡遭禍,就給這兒子起名叫比利亞。
7:24 他的女兒名叫舍伊拉,就是建築上伯和崙、下伯和崙與烏羨舍伊拉的。
7:25 比利阿的兒子是利法和利悉。利悉的兒子是他拉;他拉的兒子是他罕;
7:26 他罕的兒子是拉但;拉但的兒子是亞米忽;亞米忽的兒子是以利沙瑪;
7:27 以利沙瑪的兒子是嫩;嫩的兒子是約書亞。

✟受感的話語:
〔歷代志上 第7章〕講到以法蓮的第二個兒子和第三個兒子,他們兩人一起去奪取迦特人的牲畜,不料反被本地的迦特給殺了。(歷代志上 7:21) 以法蓮因為二個兒子被殺,非常傷心和難過,連他的弟兄們都來安慰他;神也安慰他,讓他跟妻子同房能再得到一個兒子。(歷代志上 7:22-23) 他卻將兒子取名為「比利亞」,這名字的意思是“災殃”的意思;他藉著這個兒子的名字一直在提醒自己,我遭受災殃失去了兩個寶貝兒子…神的心意要藉著這第四個兒子來安慰他,但是他並不覺得,所以他的心並沒有得到安慰,事實証明在他第四個兒子的後代中,出現了一位被神使用的約書亞(歷代志上 7:27),一位對神有信心,被神使用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帶領以色列人攻城掠地…他是神忠心的僕人;這對以法蓮支派而言是一件何等榮耀的事。

以法蓮當時若能明白他的第四個兒子是神的祝福與安慰,他就不會將兒子取名為比利亞(災殃),那他的人生一定不一樣;但是他卻在紀念兩個兒子離世的傷痛中過日子…因他第四個兒子的名字一直在提醒他,我遭受到災難、災禍了。

從以法蓮的身上,我們了解一件事:當我們不認識神時,就無法了解神的作為,縱然神藉著人、事、物及神的話語在對我們說話,但這些仍然無法使我們的心得釋放,我們仍然深陷在傷痛的情緒中而無法自拔,如同以法蓮一樣;除非我們平常就跟神有親密愛的關係,每天藉著讀聖經、禱告、默想神的話語、默想神的作為,那麼當我們在傷心難過時,聖靈會藉著環境、人、事、物或神的話語對我們的心說話,我們的心就會得著釋放、就會得著安慰,心中不再傷心絕望,能帶著盼望過每一天的生活。

✟禱告和回應:
求主幫助我們有顆渴慕認識神、親近神的心,以致當我們人生在高山或低谷時,都能因神而心中得著安慰及得著盼望。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6/23 讀經進度

1. 歷代志上 7-8
2. 使徒行傳 15:1-21
3. 詩篇 73:1-7
4. 箴言 17:23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12/01_嫩的兒子約書亞

【歷代志上 7:1-40】 
|嫩的兒子約書亞|

第七章記載以薩迦、便雅憫、拿弗他利、約旦河西之瑪拿西、以法蓮、以及亞設等六個支派的譜系。便雅憫的家譜在此只有簡略介紹,待至第八章時,則會有詳盡的說明。

整章的家譜,可能只有一個名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第27節所說:「嫩的兒子約書亞」。聖經中約書亞的故事,就是隨著摩西開始的;在出埃及記裡,約書亞有個身份,就是摩西的幫手,或者是「伺候摩西的」。因此,當會幕完工之後,約書亞是除了摩西以外,最常待在會幕前面的人,也是利未支派以外,最靠近會幕(就是神的同在)的人。

約書亞究竟是誰?他怎麼會成為摩西貼身的侍從?他如何成為領軍的戰士?最後竟然能夠成為摩西的接班人!聖經中的家譜對這些問題,並沒有提供解答的蛛絲馬跡,因為我們從約書亞的家譜中,看不出他有什麼得天獨厚的家世背景,可以促成他末後的身份地位。那麼,是否是因為他跟在摩西的旁邊久了,自然而然就得到上層的青睞,也得到摩西的真傳呢?基哈西也同樣在以利沙的身邊服事多年,但最後既沒有得到以利沙的恩膏,也無法承繼以利沙的職志,反而是換來一身的大麻瘋(王下五25-27)。看樣子,也不是跟對人就沒有問題了!那麼,關鍵究竟何在?

民數記三十二章11至12節告訴我們,約書亞能夠鶴立雞群的理由:「凡從埃及上來,二十歲以外的人斷不得看見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因為他們沒有專心跟從我。惟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可以看見,因為他們專心跟從我」。約書亞既沒有顯赫的身世、又沒有因為摩西而多得到什麼特權,他之所以能夠承擔重責,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乃是因為他「專一跟從神」;而且是早在他伺候摩西之前,他已經是專一跟從神的人了。弟兄姐妹,我們都非常平凡,但我們也都可以學習專一跟從神。

◆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將約書亞的榜樣啓示於我,我渴慕成為專一跟從祢的人,求祢幫助我,也幫助所有基督徒認真學習,專一跟從祢,阿們!

◆背經
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彼得前書 1:13)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2023-12/31_神對所羅門的回應

【歷代志下 7:1-22】
|神對所羅門的回應|

當所羅門完成了獻殿的禱告,神不但以天上降火焚燒祭物的景象,來昭告祂的悅納,並在夜間啟示所羅門,除了表達神肯定對所羅門的揀選,也再次強調「大衛之約」。

本段神的回應中,有節經文是值得注意的,也是我們經常引用的:「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14節)。今日一般基督徒,甚至是教會領袖,常常將這段經文讀成:「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好像只要透過禱告,就能夠獲得神的赦免和醫治,其實這是嚴重的斷章取義:事實上「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等於「轉離他們的惡行」。如果沒有「轉離他們的惡行」等於沒有「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

請注意聖經對「惡行」的定義與世人的定義是不同的。世人認為「惡行是做不道德的事」,但是聖經認為「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換言之,「轉離他們的惡行」應該等於積極執行當行的善。而今教會最應該表現出來的善行就是,對外執行「大使命」,對內執行「大誡命」,因為這兩項,不但是教會早就已知當行的善,也是最執行不力之事。今天台灣教會最應該轉離的惡行,就是「不宣教」和「沒有愛弟兄的行動」。

因此當這些年,聖靈在各處興起禱告運動的同時,我們一方面要感謝神的作為,另一方面也要自我提醒:不要忽略了愛弟兄與宣教的善行。不要以「行走禱告」替代了「隨走隨傳」,不要以「密室生活」替代了「肢體相交」。前者雖然是「必須的事奉」,忽略了後者,卻成了「知道行善,卻不去行」的惡行。

第14節所強調的是悔改、禱告,尋求神乃是悔改行動中的一項元素;然而,悔改是否真實,不是看「禱告的內容、頻率」,而是看「行為的改變」,求主幫助今日的台灣教會,
不要停留在「只熱衷禱告」的階段,而是要更進一步,去執行「愛弟兄與宣教」的善行。

◆回應
天父!謝謝祢樂意接納我們的悔改,也願意赦免我們,醫治我們的地!求祢幫助我和每個基督徒都能夠,不但認真禱告,也認真的悔改,每天執行大使命、大誡命,以致於祢醫治的能力臨到我們的地土。阿們!

◆背經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歷代志下 7:14)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盡她所能

閱讀: 馬可福音14章3-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歷代志上7-9章;約翰福音6章22-44節

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馬可福音14章8節
她將塑膠盒裝著的杯子蛋糕、生日卡,以及好幾袋薯片放在收銀檯輸送帶上準備結帳。她的馬尾鬆垮凌亂,神情疲憊,幼小的女兒還在一旁吵鬧。收銀員算出總額,這位母親就面露失望地嘆息說:「啊,看來有些東西得要放回去,但這些都是準備要給她辦派對的。」她還遺憾地看了小孩一眼。

那時,排在這位母親後面的顧客體會她的難處,知道她已經是盡她所能。這情景使我想起耶穌對伯大尼的馬利亞所說的話:「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馬可福音14章8節)。在耶穌受死及埋葬之前,馬利亞用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澆在耶穌頭上,門徒就責怪馬利亞。但耶穌卻反倒勸誡門徒,並讚揚馬利亞所做的。耶穌不是說:「她所做的,是盡她所有的」而是「盡她所能的」。耶穌強調的重點,不在於香膏貴重的價值,而是在於馬利亞以愛付出的行動。一個與耶穌有親密關係的人,自然就會做出如此的回應。

這位母親身後的顧客逕自將信用卡插入讀卡機內,幫她付款了。對那位顧客而言,這不是大數目,而且那個月剛好她有餘額。但對那位母親來說,這卻非常重要,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這種主動的付出流露了真實的愛。

耶穌如何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幫助你?
你今天如何回應耶穌的愛,為他人的需要做些什麼?
不一定是盡你所有,而是盡你所能。
天父,求祢開我的眼睛,
讓我今天能看見有需要的人,盡所能去幫助他們。
作者: 莫麗莎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真純的哪噠或甘松香是一種芳香的油脂(馬可福音14章3節),萃取自生長在喜馬拉雅山一種植物的根莖。這足以說明哪噠香膏為何如此昂貴,甚至值「三十多兩銀子」,也就是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工資(5節;參閱新普及譯本),而新漢語聖經譯本也提到「這香膏至少可以賣三百得拿利」,而一得拿利相當於一個勞工整天的工錢。

由於這種油的香氣常讓人聯想到婚禮當天的新娘(雅歌1章12節,4章13-14節),所以有一些學者認為,馬利亞將自己最寶貴的財產,就是她自己的嫁妝,獻給了耶穌。馬利亞用昂貴的哪噠來膏抹耶穌,恰逢其時而且也是必要的。耶穌被釘死之後,由於猶太人要守安息日,門徒們只好倉促地安葬耶穌(馬可福音15章42-46節)。在安息日過後,有一群婦女去墳墓那裡,想要膏耶穌的身體(16章1節),但那時耶穌已經復活了。因此,在六天前(約翰福音12章1節),馬利亞用香膏來膏抹耶穌,確實是為祂安葬的事作了預備(馬可福音14章8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