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5| 台語講道 | 期待與預備 | 潘慶彰牧師
講題:期待與預備(馬太福音廿五:1~13)
期待的心情
7月26日以後,是否解封?上禮拜四(7月22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記者會,是台灣人民期待有機會解封的時刻,結果解封仍然不明確,台灣百行百業,期待解封的心情非常迫切,包括教會也期待解封後,能恢復實體的聚會、禮拜,全是牧長、弟兄姐妹所期待的目標,但國外的疫情卻持續升溫,讓防疫指揮中心的心情也放鬆不下,擔心如果解封,是否會再帶來更多變化的可能?期待解封的心,普遍留在台灣人民的心中,但7月27日確實要降二級了,感謝主。
每年「期待」的心情,在基督信仰生活中,都逢聖誕之前的待降節,聖誕之前的四個主日,我們會「期待」救主帶來「希望」、「信心」、「喜樂」和「愛」,因此待降節不但有期待,背後卻也有「預備」的過程,今日讓我們應可更加明白,期待的力道是存於我們的信仰的生活中,因此不只是在聖誕之前的待降節,甚至隨時都在期待救主的臨在,今天我們就是要在期待中,或是解封或是耶穌基督完全的救贖,這些都需要有足夠且有行動的「預備」。
上帝國好比什麼?
「上帝國」是耶穌教訓中的一項主題,對我們來說,「上帝國」確實不是很容易明白,但耶穌的教訓中,它卻常常出現,「上帝國」或稱「天國」或稱「神國」;上禮拜三查經禱告會時,我們查考撒母耳記下七:1~17「大衛的約」「大衛的王國」,我們談到上帝對大衛王國的約,並不是單指地面上的王國,也不是指單單以色列民族是後裔而已,到新約時代,就延續耶穌基督傳揚宣達的「上帝國」福音;跟隨耶穌基督,信耶穌的基督門徒,是上帝國的後裔,也是「新以色列選民」,因此我們從大衛的寶座、王國的認識它是要延續上帝的國,並不指地上的國度而已,不然以色列、大衛王的國,曾在主前722年與主前586年,前後滅亡且不存在,直到以色列在歷經2500多年(1948)後再復國,「上帝國」是昔在、今在、永在,而不是地面上的國,但我們有時會誤解那是將來要永住的天堂、天國,當然不是!那是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掌權的「上帝國」。
耶穌常常用不同的比喻來說明或提醒「上帝國」是什麼?我們傳的「上帝國」福音是什麼?今天所讀的聖經,耶穌一開口就說:「那時天國(上帝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太廿五:1),每一個「上帝國」的比喻都有其要強調的重點,俗語說:「一道料理,預備三小時,料理一小時,食用半小時。」,如果是一道好料理,預備的過程是好料理的來源,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看比喻的一個重點,但我們要再強調,上帝國是在地也在天,「在地如同在天」,是自今到未來,也是短暫到永生!因著耶穌,我們經歷上帝國顯明在我們當中:「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信耶穌就得救:「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西一:13),基督徒的生命共同體正是上帝國顯明的國度。
上帝國好似十個童女
比喻故事的十個童女,無論她們身分、行動與任務,都可以用很多角度來思考吸取教訓,但我們今天,只想依耶穌的分類來領受救訓,耶穌說:「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太廿五:2),也就是接受任務的十個童女中,分二類人,也暗示接受任務的人總會有不同的人,現代社會稱為多元,當然也有不同的結果出現,耶穌的愚拙與聰明並不是指一個人的智商(IQ)多少,高或低,廿世紀人類學家,又加上要有情緒智商(EQ)的評估,甚至有專家說,成功的人往往EQ比IQ要高,問題任何人誰願被貼標籤是「愚拙」,每個人都想認知自己是「聰明」;耶穌指出的愚拙和聰明,不一定單指一個人的IQ或EQ的高低。
最近我參與一個課程,其中有一科是「性別意識對臨床試驗的影響」,在社會學、甚至政治學、經濟學方面,性別(男、女)的比率要平衡,早就被要求許久,因此才有如同廿一世紀的今天,在國際上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女性,擔任國家領袖或一級主管等等,然而在醫學上,特別是臨床試驗的科學裡,只是短短的20多年,意思是,在醫學臨床試驗中,過去一直以男性,甚至動物實驗也是以雄性動物作為臨床試驗,其中當然有各種因素,其一男性或雄性的臨床試驗較省時、省錢、省許多不必要的負擔或代價,但廿年前開始,這些偏於男性、雄性的臨床試驗因未列入男、女不同的因素,因此產生的藥物,男、女的使用劑量應該不同,所以常常讓女性服用後,副作用比男性多很多,專家特別提到女性的染色體是XX,男性染色體是XY,因此用藥或一開始的臨床試驗就必須列入性別意識的考量與試驗;上完這課,我覺得愈先進的醫療,科學的分類分析一定會更加細緻,就如同一個高血壓的藥物,就有數不清的種類一樣;從現代的醫學,看今天比喻中的十個童女,耶穌口中的兩種人(愚拙、聰明),並不是指IQ或EQ的高低,而是有其中的一個重點「預備」,也是今天我們要領受的提醒和教訓。
預備與沒預備
疫情中,我們除了看見防疫中「校正回歸」的用詞,可以用來比擬我們罪人與創造我們的上主關系,也就是靈魂的得救,就是校正(先悔改認罪),回歸(讓靈魂得救)外,「超前佈署」也是在信仰上可以提醒我們的一個重要信息;前年(2019)開始,台灣意識到武漢肺炎的可能蔓延,因而「提前佈署」,因此也讓台灣在五百多天後,才因英國變種病毒攻入較嚴峻,但台灣的「超前佈署」卻也有許多功效,前期一段時間,我們的國家隊口罩生產,可以支援日本、美國、捷克、立陶宛、英國……許多國家,當我們欠缺疫苗時,也得到他們的回饋與關心,「提前佈署」,不就是有「預備」嗎?在耶穌眼中,要領受上帝國的福分,一定要有所預備,預備正是每一個要得救恩的人,極為重要的事。
三個禮拜前,我參與一場家族視訊的安慰禮拜,鏡頭中,我看見一位家族成員的位置,是在醫院的病床上,這位家屬看起來非常虛弱,也聽說他住院一陣子了,是血液方面的疾病;安慰禮拜是在追念這家族的母親(阿嬤、阿祖),但我當時在鏡頭上看到病床上的這位弟兄時,聖靈感動我,在分享中,要向在場未洗禮的每一個人呼召,特別是病床中的成員,我不知誰有洗禮,靈魂有得救與否,但內心的感動一定是聖靈的工作,我也指名請他如未洗禮,要決志信耶穌為救主,使信祂的人靈魂得救;上個禮拜六,我得到通知,這位病床中的家人安息了,家族成員也告訴我,二個禮拜前,教會牧師為他施洗,也成為上帝的兒女,靈魂得救了;得到消息時,我第一個感謝的是還好,聖靈感動我即時向他呼召,他那天也在病床上突然舉手決志要洗禮,感謝主,但如果每個人可以「提前佈署」,信耶穌是救主,使信祂的人靈魂得救,這不是一個生命必須要「預備」的最好行動嗎?比喻故事中那五個聰明的童女,原來她們的聰明不是指IQ多高EQ多高,而是對她們的生命中有了「預備」,沒預備的人則成為「愚拙」,誰願成為「愚拙」的人呢?
達成使命
今天的比喻故事中,因為具備了「預備」,因此最後也達成使命;美國曾有一個故事,後來也改編成一齣電影(浩劫重生Cast Away),描述一位快遞公司的員工因空難漂流到一座小小無人的孤島,過程中他靠著要和親人見面的盼望,在島上生活四年1400多個日子,最特別的是,其中有一個快遞公司接手的包裹,他一直盡心保護著,直到他得救後,他還特地把這包裹送到收件人的家;看來四年中,他經過不想要活的階段,確實很困難活下來,卻對自己達成「快遞」使命執著,堅持到活下來得救後,還親自送到收件人的家中。
想想今天比喻中的二種人,她們等待新郎的時間已超時,如果今天可能要向雇主請領超時加班費,或者申訴控告雇主超時讓她們工作……等各種計較的理由,但聰明的人卻因有「超前佈署」,「事前預備」,因此最後達成使命,她們達成使命不是沒有原因的,也不同白白可以得到的。
簡單來說,跟隨基督耶穌的你、我,是否願意成為一個有「預備」的基督門徒,可以排進在聰明的行列中,計較的不是名分,而是可以完成達成使命的主要因素,當我們見主面時,我們可以大聲的宣告:「我達成使命了。」。
時辰不知、當要儆醒
今天的比喻故事的結尾,留下一句非常重要又提醒的話,我們可能還在意我們是「愚拙」或「聰明」,我們是否「提前佈署」或「有所預備」,如此我們可以在信仰生活中,也達成耶穌藉由祂的命令,也就是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廿八:19),使命達成;每每提到耶穌再來的日子,沒人知道,耶穌也一再提醒「時辰不知」,但每一個基督門徒必須在未知的時辰中,儆醒禱告,「有所預備」無時無刻達成使命。
結語:
對疫情的嚴峻,什麼時候會過去?什麼時候會完全解封?什麼時候會恢復正常?沒有人有確切的肯定的答案,但我們更在意的是耶穌再來的日子,它的時辰無人知道,但只要還有機會,我們會「提前佈署」,「事先預備」,雖然我的期待遙遙無期,但只要有準備的人,聰明的人,就是時辰到了,我們也不擔心害怕,因我們可以達成使命,被接納在主前。
講員 :
潘慶彰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