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台語講道 | 最重要的 | 潘慶彰牧師
講題:最重要的(路加福音十五:1~2、8~10)
什麼是最重要的?
1995年日本大阪神戶清晨5:46分發生7.3的阪神大地震,1999年台灣中部地區清晨1:47分發生7.3的921大地震,都造成兩國兩地極大的災害;有位1995年正在東京攻讀神學博士的一位牧師,清晨被震醒的第一個反應,雖然心裡想著要帶什麼衝出房子,當然那天他還是空手衝出房子;回台後,他告訴我,阪神大地震以後,他都預備著一個背包,裡面放置主要証件和一些求生物品,雖然後來,他在日本那段時間,都沒使用到那個重要的緊急背包;他的分享,留給我極深的印象,緊急的時刻「什麼是最重要的?」。或許我們非常清楚,在我們的生命裡,我們信仰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或許不是很確定。我們確實常會遭遇這種情境。
選擇最重要的
有一天,耶穌進了一個村莊,得到兩個姐妹馬大和馬利亞的熱切接待;聖經中描述,姐姐馬大忙進忙出,而且「忙亂」,甚至「抱怨」了,因為妹妹馬利亞只有靜靜的坐在耶穌跟前,聽耶穌的道;但耶穌在聽完馬大的抱怨後,祂對馬大說:「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十:42)。從這故事中,耶穌告訴我們什麼是最重要的,耶穌要我們在生活中,時時注意,什麼是最重要的,而且應該選擇那最重要的。
三個類似的故事
新約四福音書中,都是闡述耶穌的福音,但神學研究總習慣將它們分類解釋或分開說明,如馬太、馬可、路加福音是較類似的福音闡述,因此以「共觀福音」或「符類福音」分別,而約翰福音則以耶穌福音是用更深邃的字眼與思想去闡述,當然它們同樣都在闡述耶穌的福音,只是他們從不同的信仰經驗、文化背景、時代背景(寫書年代),對象背景……等講述福音,闡述的方式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雖然類似,卻有不同的重點與強調,雖然目標方向一致,但過程說法卻非常不同。
今天我們所讀的路加福音十五章,不但不同於其它福音書中,傳講的福音重點,也在類似的福音闡述中,引導我們掌握那最重要的,以免我們對福音的目的模糊或不明白,如果不明白、不瞭解,我們如何正確的去傳講、去實踐基督福音?如何執行基督門徒、基督教會的使命?
路加福音十五章,有失羊、失錢、失子三個類似的故事,我們有一個疑問,如果是類似的故事,為何要講三種?為何要重複闡述?為何要佔那麼多篇幅?寫文章最怕的就是太多贅詞,演講時最怕太多語詞的重複,同樣看著信息很雷同的路加福音十五章(失羊、失錢、失子)三個故事,為何要講那麼多次?而且聖經形成正典時,這部分並未被修剪掉,也未被簡化,相信一定有它的用意與目的,也因此我們更要用心去把三個故事加在一起,來思想領受它本來的用心編輯與傳達,更能從其中得到寶貴的信息與真理。
三個故事的前題
當我們注目於路加福音三個比喻故事時,常會忽略今天所讀的前言:「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十五:1~2)。這二節的主述,是耶穌看見法利賽人與文士,對祂與當時的社會邊緣人相處,非常有意見,而且視為不妥並且批評,卻不明白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耶穌基督,正是要拯救世上的每一個人,就如聖經所言:「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這正是耶穌基督的心意,也是祂交付基督門徒、基督教會的使命,為何仍然有人設限於自定的目標,法利賽人與文士認為「稅吏與罪人是不宜也不配,或視他們為不潔,應該隔離在神聖上帝國度中的人群?甚至當時的敬虔派猶太人,視其它族群所謂的外邦人是不潔不敬群族,如撒瑪利亞人或外邦國家的群族,當時的法利賽人與文士,已將耶穌定罪,就如同最後那群喊叫「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的猶太群眾:「他們(猶太群眾)大聲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聲音就得了勝。」(路廿三:23),耶穌也確實被釘死在十字架。耶穌面對法利賽人與文士的叫囂、指責、批判甚至定罪時,祂特別為猶太人講了這三個故事,祂重複、重申、強調基督門徒,基督教會不要陷入這種錯誤。
三個故事的共同敘述
一、失去
羊、錢、浪子都有所屬,就如同人類,原是屬於創造宇宙萬物主宰,卻因罪,致使走失、遺失、流浪,這正是創造我們的天父最在意的,祂安排計劃要我們回歸到祂的家中,但迷失、遺失、流浪正是人類的特性,也是人類在有意、無意之間所形成的情境,因此從耶穌基督升天前,祂就應許聖靈的能力,讓被呼召的我們,去為祂拯救世人作見證:「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失去、遺失、流浪的罪人們,一直就是我們看見大多數靈魂未得救的世人。
二、上帝尋找失喪的
三個故事中,或是尋找或等待回轉,都是上帝的心意;故事中的羊、錢、子都是主人或父親所尋找、等待的對象。從看見「上帝是愛」「上帝愛世人」「上帝先愛我們」「上帝是慈愛的」,也因此我們看見上帝的愛,也讓原本是象徵罪、刑法的十字架,卻成為榮耀的記號;因為上帝的愛,祂不曾遺棄、遺忘、放棄我們,任何失喪(迷失、遺失、流浪)的我們。
過去曾聽見社會新聞,報導某一個父親或某一個母親已對孩子失望,甚至絕望到放棄這些叛逆的孩子。有一年,我人在美國的紐約,竟然在新聞上看見在台灣,有一個吸毒成癮的逆子,要錢不成,竟然用棍棒將母親活活打死,後來知道這位母親早在10年前就放棄這位吸毒成癮的逆子了。
聖經說:「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廿七:10),上帝絕不離棄我們,雖然我們常以為上帝是否離棄我們?但祂確實永不離棄我們,祂還尋找我們,甚至到最終的時刻,祂仍然等待我們,祂永遠等待世人,等待靈魂未得救的人,等待回到祂的面前,回到祂的家中;並不是上帝遺棄我們,而是我們離棄了祂。亞當、夏娃並不是被趕出樂園,而是因人的罪,讓我們失去伊甸樂園的居住權,因為我們的罪,我們迷失、遺失、流浪在外,見不到上帝的面。
三、悔改回轉
上帝藉由找著罪人,罪人必須認罪悔改回到上帝的家中。我最喜歡引用保羅在傳福音時,所見證的信息:「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至於以色列人,祂說:『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百姓。』」(羅十:9~21)。保羅所要強調的重點就是祂—我們的天父,祂每時每刻都藉由祂的器皿叫醒罪人,靈魂未得救的世人,能夠悔改歸向上帝,祂無時無刻呼召世上的靈魂未得救的世人,要人悔改認罪回轉在天父的面前,如同那被尋找到主人前,回轉到父親前的罪人,安穩自在的住在父家中。
四、一同為尋回、回轉而歡喜
三個故事中,在尋回時,都一同描述「天上、地上」都一同歡喜(路十五:7、10、23);許多新興的教會,都會在弟兄姐妹受洗的日子,稱為歡慶主日,為什麼?因那麼多人的靈魂得救了,那麼多的弟兄姐妹的靈魂落戶在上帝的名冊中,我們豈不歡喜高興嗎?當然我們會跳躍歡喜。
我的兒子是在彰基出生的,我當時不到卅歲,在彰基醫院舊址時,產房等待的我以外,還有另外一位將為父的男人在等待,當時沒有今日科技的進步,醫院只使用簡單的二個燈號,一個是藍色燈號,一個是紅色燈號,告訴在產房等候的家屬,出生的是生女(紅燈),或是生男(藍燈),就在等候的時候,藍燈亮了,另一個與我一同等候的男人,當然就是那位第一次為父的大男人,立刻跳起來,並大叫:「我生了男孩,我生了男孩」,也大叫:「我做爸爸了,我做爸爸了」,問題他是對著我大喊,而且想牽我的手,我很能瞭解他的歡喜跳躍,但心裡又閃著「我又不認識你!」。我對照一下今天三個故事中的結果,他們尋回、等到了,也就是如同上禮拜的弟兄姐妹,他們受洗了,靈魂得救了;他們的生命將會不一樣,他們的未來將不是夢,我們應當歡喜快樂不是嗎?就如同那天受洗時,在我們當中扮演著天使跳著歡喜的舞蹈的青年一般,我們心是何等的歡喜跳躍!
五、仍然有人不明白上帝的心意
最後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共同點,即當上帝在尋到、找到、浪子回頭,人們靈魂得救時,仍然有人因不明白上帝的心意,所以他們仍竊竊私語、碎碎唸,甚至生氣,嗤之以鼻,甚至埋怨天父。未失喪的99隻羊中,有人會計較,我們都乖乖的待在羊廄裡,我們卻沒能被扛在主人的肩上;我們9個銅板都沒有遺失,卻未被看中;浪子的兄長氣得不但不進家門,不與大家同樂,還埋怨說:「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十五:29~30)。
法利賽人和文士,或長子,因不明白上帝的心意,他們當然無法和一同為靈魂得救的弟兄姐妹,一齊和天上、地上一同歡喜快樂,甚至因而生氣、埋怨、批評、議論;當我們無法共享歡喜快樂,真的非常可惜﹗
結語:
路加福音的作者,強調上帝的心意時,同時使用了耶穌講的類似三個故事,用來闡述上帝希望人們明白的真理,及在信仰生活中,我們應該掌握的上帝心意,這才能真正讓上帝得到榮耀,祂對我們已得救的人說:「你常與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十五:31),天父在乎你靈魂的得救,也在乎你成為與得救的人同歡喜的兒女。
講員 :
潘慶彰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