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下午 【連結於主的靈】
哥林多位於海灣城市有兩個港口,位居海路和陸路交通要道,為附近商品的轉運中心。且以產銅和製造銅器出名。另外陶器、染料、玻璃、燈是很有名的。人口約有25萬自由人,40萬奴隸。是當時後的大城市。他們喜愛希臘哲學,推崇智慧。哥林多也包含各樣的人種、文化和宗教。其中有供奉愛神的廟,使得男女之間的情慾,比較開放。教會和信徒處於這種環境當中,難免受到異教習俗的影響。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和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婦建立的教會,他在第二次傳道的旅程中,來到哥林多,停留約1年半。後來保羅在以弗所時,聽到哥林多教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寫信給他們。對於哥林多教會保羅很有負擔,他至少寫了四封信給哥林多人,在這封書信裡提醒他們跟自己的屬靈關係,説:「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裏用福音生了你們。」(哥林多前書4:15)保羅最關心的是教會分裂和內部道德敗壞的問題。他也論到淫亂和婚姻、良心、教會的組織、聖靈的恩賜,和復活等問題。對這些問題,他都根據福音提出明智的指示。
哥林多教會在一個異教徒眾多的社會中面對許多的挑戰,所以保羅對此提出了「神的標準」與神審判的真實性,指示基督徒行為準則的最高層面是「凡事為榮耀神而作」。哥林多的人崇尚靈恩,信徒不僅會去比較誰的恩賜大、誰的恩賜好,用來提升自己作為教會領導權的排序,更會在強調聖靈自由的屬性中縱容自己。但是保羅要他們明白:屬靈不是讓自由變成放肆,不是按照自己的喜歡,而是讓人順服,屬靈不是只有靠著能力的展現,而是能夠讓展現的能力「叫眾人得益處」(7節)。
第十一節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強調不論人身上懷有甚麼才能,這些都是來自聖靈的恩賜,且是出自同樣的一位聖靈,因為並沒有分別,是代表著上帝的旨意、力量。更重要的是:這些恩賜都是聖靈依據上帝的旨意賞賜給人,而不是依照人自己的要求。這樣我們看到一個重要的信息:上帝在每個人身上都有祂特別的旨意,為的是要讓這些領受不同恩賜的人能見證祂的救恩。這也就是約翰‧加爾文所說的:「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工作職場,成為福音的工作者,見證上帝的愛。」
「基督就像一個身體」,這是使徒保羅時常引用的觀念,他給以弗所的教會書信中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他用這樣的觀念詮釋信仰團契一個最基本的意義:所有的信徒,不論他是甚麼人(包括猶太人、外邦人、奴隸、自由人),都是結連在耶穌基督的身體裡,不能分開。
為甚麼使徒保羅會用身體中的各個肢體作比喻,說明所有的信徒和耶穌基督的關係?主要原因就是哥林多教會有了嚴重分裂的現象,且這種分裂還包括了在第十一章中所提起的,有錢的人拒絕與貧困的信徒一起分享愛筵,他們「急著吃自己帶來的東西,以致有的捱餓,有的醉飽」(十一:20—21)。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是有些信徒認為自己比別人貴重,社會地位比別人高,不屑跟那些他們認為低階的人在一起。但是,使徒保羅則強調耶穌基督自己都卑微降生成為人,且以奴僕的形像出現在我們當中時,我們所要學習就是這樣的信仰態度—讓我們自己像耶穌基督一樣卑微下來,與那些我們認為低賤的人同等位,這才是基督教信仰的精華內涵。耶穌基督曾對他的門徒說這樣的話:
「那為我的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那接待我的,就是接待差遣我來的那一位。你們當中誰是最微不足道的,誰就是最偉大的。」(路加福音九:48)
聖靈是照自己的意思賜給各人不同的恩賜,那麼為恩賜的排序而爭辯是沒有任何意義。聖靈是要讓每個人因著不同的恩賜而成不同的肢體,為的是成為「一個身體」這是基督的身體。而基督的身體,就像來到世上的基督一樣,乃是要「叫人得益處」
因此,保羅乃是要勸勉哥林多的信徒,「屬靈」不是在能力的比賽中脫穎而出,更不是作為「領導」教會的憑據。「屬靈」乃是體認聖靈能自由地行使主權,將恩賜照自己的意思分給不同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順服,按照領受的恩賜,成為基督身體的不同肢體。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提醒,也成為我們今天教會的提醒:因為肢體與肢體之間,不僅彼此相屬、不可或缺,而且需要彼此相顧,所以必然成為一個共存共榮、彼此相通的生命共同體。因此,若有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有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也就一同得榮耀。
所以身為基督徒,我們連結於聖靈就該謹守神的話語,並建立教會,在教會中與其他信徒維持健全的關係,形成上帝國度的眾肢體。在上帝眼中,基督徒是為教會而存在,正如肢體為身子而存在一樣。因此,我們不要也不能離開教會生活,一旦離開,靈命就必枯萎。
接著上帝看為美好的事,並非各自表現自己美好、優秀的一面,而是如何體恤他人的軟弱;也不是排斥有欠缺的肢體,而是以自己的功用去扶持他們,使他們也能同享身體的供應,藉此活出基督身體的見證,並叫上帝的名在教會中得榮耀。
願我們的教會能領受神的話語,行出神的愛與話語,幫助弟兄姊妹認識並堅固我們在主的恩典中。
講員 :
包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