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福音的大能
這周讀經我們進入到新約聖經的書信,新約總共有27卷書,其中4本福音書、1卷使徒行傳、1卷啟示錄。剩下的21卷書,都是用書信的格式留下來的。
這21卷書裡保羅寫的書信就有13卷,幾乎佔了新約的一半,所以有人認為在整個歷史裡,帶給世人影響最大的人是使徒保羅,因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基督徒(含天主教),而基督教的經文,有一半是保羅所寫的。
保羅的書信有分寫給教會的有9卷(羅馬、哥林多、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帖撒羅尼迦),4卷是寫給個人的(提摩太、提多、腓立門)。
保羅喜歡自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且是「使徒」,他寫書信的開場白,幾乎都用這種方式自我介紹,但因為他的條件並不符合初代教會選「使徒」的要件,所以他說他是「使徒」,「不是由於人的選召,也不是受人的委派,而是耶穌基督和那使他從死裡復活的父上帝指派的。」(加拉太書一:1)
今天我們看的是羅馬書,有人稱之為「福音書中的福音書」。是使徒保羅所寫的一本最為重要的書信,因為保羅所寫的其他書信都是為了處理某些教會所發生的問題而寫,但是羅馬書的寫作方式、風格都與使徒保羅所寫的其他書信不同,因為羅馬是當時最強盛的羅馬帝國的首都,所以保羅一直想去那裏,因為那裏人口最多、訊息最發達,知識分子最多,交通最便利,若是將福音傳到那裏,對使徒的任務【將福音傳到地極】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寫羅馬書的時候保羅正在作第三次傳道旅行,當時他在哥林多城,他還沒在羅馬城傳過福音。對於這樣重要地位的地方,他寫下了他領受從上帝的啟示,有各樣的神學和教義論述。其中羅馬書是保羅書信中最具系統性及邏輯性的一卷。 也引證最多舊約經文,引自14卷舊約經文、共有61次。是保羅在表達他信仰思想的著作。許多研究基督教神學和教義的學者,都是從羅馬書裡來研究。
今天我們看的這兩節可說是羅馬書最中心的經文。17節的甚至這經文引發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馬丁·路德看到「義人必因信得生」時,突然覺醒到原來人的得救只是因為他對上帝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恩賜,其他一切的律法都不能保證使人得以「稱義」,基督徒信心與行為的標準是聖經,而非教宗或會議的議決。」
我們剛提過羅馬充滿了知識分子,所以當這些知識分子在談論某個知識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的辯論,甚至你若辯不過別人,就一定被人恥笑。所以保羅提出耶穌的福音時,他假設一定也有很多人說【耶穌是誰?不過是拿撒勒人,一個木匠的兒子,一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罪犯】,你提這個人,還到處宣揚他講的道理,一定會被眾人恥笑。但是保羅是個受過高深教育的人,從使徒行傳裡我們可以知道,保羅是猶太人、屬於便雅敏支派,但一生下來就擁有「羅馬公民」的身分,接受過祖先一切法律的嚴格訓練,熱心事奉上帝。屬於宗教中最嚴格的法利賽派。
因此,對使徒保羅來說,當他在說那些讀過書,受過希臘教育的人,如果沒有認識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就不能算是真正認識生命的人。保羅一定會承受很大的嘲笑,但他卻說「我不以福音為恥」,當那些受過希臘教育的人在嗤笑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時,他卻以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為榮耀。當這些所謂「開化的」、「聰明的」人在看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為「愚拙」時,使徒保羅還是堅持認為耶穌基督的福音乃是生命的主軸。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句話就是使徒保羅的信仰告白!
所以保羅所傳的福音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要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形容「福音」是甚麼?就是16節所說的這句話:「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保羅接著解釋福音的功用就是在使我們與上帝之間有「合宜」的關係。我們可以知道整本聖經的作者就是在告訴我們,人的苦難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破壞了,關係不再「合宜」了。創世記的作者用伊甸園的故事來形容人跟上帝之間關係破壞的情形;也用洪水的故事說到人和上帝之間關係扭曲後的世界景象;巴別塔的故事也是這樣。
因信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將得生命,這句「因信得生」的句子乃是取自先知哈巴谷二:4的話:「邪惡的人不得存活,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
先知哈巴谷看見猶大國有許多罪惡,他問上帝為何不處理這些犯罪的百姓,上帝回答他,將要做一件叫人想不透的事,就是要興起比當時猶太人還要壞的迦勒底人,叫他們攻擊猶大國,作為對猶大的懲罰。哈巴谷知道這信息後非常害怕,他想不通上帝為什麼要這樣做。
上帝沒有直接回答哈巴谷的疑問,但把祂審判的最高原則告訴他,『邪惡的人不得存活,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這個意思就是,不管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壞人,我們都應該持守神的義,雖然有許多不公義的事發生,但神仍然掌權,義人終會得生命。哈巴谷後來想通了這個道理,他後來開始讚美上帝,在他的讚美詩中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保羅認為整個基督教的信仰中心,就是在「信」這個字上,失去了「信」,就是失去了一切信仰的基礎。所以當使徒保羅說到人跟上帝的關係是建立在「起於信,止於信」時,是很難令當時的希臘思想世界所接受的。但保羅經歷過這大能,因他從前敵擋基督,但他接受福音之後便得到改變。福音可以改變性情和品格,具拯救的能力。福音既然如此寶貝,保羅當然不覺羞恥。
傳福音的先後次序。由於救恩出自猶太人,猶太人理應先聽到福音,所以保羅每到一處地方傳福音,他首先去會堂,先向猶太人傳,然後再向外邦人傳。當我們與神有合宜的關係,是要由信心開始,也靠信心持續下去。所以信耶穌不是一時的信心,乃是持續的信心,一直信下去,不可中途而廢。
所以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要提醒自己。
第一是不以福音為恥,我們呢?有沒有勇氣分享福音嗎?
第二是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你被福音大能改變生命的見證是甚麼?
第三是我們傳福音是否只限於我們自己的族群?若是傳給平地人?我們有沒有意願?有沒有能力?
第四是要與神有合宜的關係:是起於信,止於信。我們如何憑信心而不憑眼見的活出信仰的見證?
講員 :
包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