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2 | 台語講道 | 與地球和好 | 潘慶彰牧師

講題:與地球和好(創世記一:26~31,羅馬書一:18~23)

疫情過後
從今年的年初至今,因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台灣社會的生活文化,加強了個人衛生保健的部份,雖然至今仍有許多台灣人民,仍嫌棄防疫中要戴口罩、噴酒精、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都是很麻煩的事情,但確實有益;全球疫情第二名嚴重的南美巴西,其總統還帶領百姓,視病毒疫情為小事,也主張不戴口罩(他自己也確診);看來全球的疫情仍然沒讓某些國家、某些人類覺悟或警醒。但台灣整體防疫的努力下,上半年流行性的感冒減少很多,這也是因防疫,促使個人衛生落實於生活,而帶來的另外一個收獲。
在土耳其東北邊爾薩省伊茲尼克市的伊茲尼克湖,因疫情鎖國、工廠停工、減班、減少排放廢水,卻讓自然環境變好了,清澈的湖底,卻清晰的看得見一座主後500年左右建造的禮拜堂,也就是發現一座在湖底將近1600年的禮拜堂遺跡,當地人說住了一輩子,從來也沒機會看過這個景象。也如同北歐地區,內陸的運河,疫情後, 看見許多的海豚游走在內陸的運河中,原因之一,就是疫情後,人類減少污染,運河更清澈、更乾淨了。
疫情發生後,証實不單單只有負面影響,也確實讓過去許多人類辜負地球生態的行為減少了,讓地球更清新乾淨。全球各方專家人士,在疫情過後,大力呼籲,疫情過後,最該做的一件事就是「與地球和好」。

宇宙運行的中心
人類在許多方面的有限,無法對整體宇宙銀河體系瞭解的透徹,但有時人類或許不知也可能是無知下,去定義宇宙的現象事實是如何如何!事實上卻是錯誤的認知;例如16世紀中,人類仍定意行星包含太陽是以地球為中心,對這些地球外的行星,甚至視為雲彩,定義它們是以地球為中心環繞,當代科學家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圓形的地球是自轉,是環繞著太陽,其它行星也是如此,這位科學家當時的發現(運用發明的望遠鏡觀察所得)與著作,還被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教庭禁聲與禁書,一直到十七世紀才解禁。
從科學家伽利略的歷史足跡,確定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然而基於基督的信仰,我們對宇宙萬物的認知我們清楚人類絕對是有限的,就是到今天,我們也只能証實,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才有人類或生物,但這也絕不是正確的,我們仍不知在這宇宙眾銀河系中,還有多少個像我們所知包含有太陽、地球等九大行星(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為八大行星,冥王星被排除)的銀河系﹖
人類就像一位一生只生活在某一個離島,且從未離開那島嶼的人,但他卻如此過了一生,這島嶼只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個小小地方,如同我們的地球只不過是宇宙眾銀河系中的一小點,我在這過一生。
無論如何,宇宙萬物皆是上帝所造的,聖經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一:1),天地宇宙多大,無人知,無法知,只有創造它的上主知道,讓我們更明白,我們是宇宙萬物中多麼渺小的一部份。
雖然渺小,但上帝卻賦予我們重大責任、使命:「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一:26),上帝要人類管理地上海裡的一切,「管理」並不是指可以無限的消費支取,因我們不是主人,只是我們必須和平共存。這不但是聖經上的真理,也是上帝賦予人類的使命,提醒人類並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依賴地球生存的某一部份的質而已,而且人類對所依賴的地球,有責任維持永續發展。

地球之殤
50年前(1970)的4月,由美國校園開始推動「地球日」的運動開始,50年前,台灣的生態學教授,就對正尋求經濟發展的台灣社會拋出生態保護的呼籲;23年前(1997)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立每年6月第一主日為「環境主日」,這都是地球上有心人士與信仰良心所採取的關懷與愛地球的運動。一開始我們在教會內,以講題:「主能使傷心地變成希望地」「土地管家之責」……等,來呼籲基督信徒,提醒人人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於生活中,如走一趟菜市場回來,我們需丟掉多少塑膠袋……等生活上的壞習慣,不好的買菜文化修正?但50年後今天的台灣或地球,仍不斷在人類的消費取用下受傷,如聖詩(514首)所說:「霸佔、污染閣破壞」;為了經濟收益「工業喝好水,人民喝廢水」;去年台灣已沒冬天,極端氣候,不只台灣更熱、更缺水,也讓瘟疫(傳染病、熱傷害)相關疾病更加嚴重,全球暖化的災難(缺水、爆熱、多病),肺炎病毒疫情至今仍在全球延續,其中日本東京疫情、美國疫情、南美巴西疫情仍持續在升高,人類是否有覺醒?只會怪身帶兩百多種病毒的蝙蝠,卻不知都是人為的因素,特別中國的野味料理飲食習慣,更恐怖;其中有一項研究,人類改變土地樣貌,是最容易引爆新興傳染病的第一主因,也就是一切都是由人類開始,人類的行為是最大的禍首!
最近有人詢問,為何中國的水災如此嚴重,同時間其實日本九州的水災、土石流也很嚴重,但兩國兩地的水災,中國的水患中夾雜許多垃圾,日本的水患許多仍是乾淨清澈,甚至地下道的水患還可望見地板,這些都是今日地球呈現的一些警訊;農產減收時,大多是氣候因素,今年獅仔頭兄姐告訴我:今年豐水梨少到沒得賣!我們是否有真正去面對大地受害於生活影響,這也是人類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地球傷害,相對的,人類與萬物的生存也隨著受到威脅;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說:「我們是感受氣候變遷的第一代,也是能夠採取行動補救的最後一代。」
日本和美國兩國都是先進與繁榮的國家,但遇上肺炎病毒疫情,仍然束手無策;美國川普政府總是以視而不見在面對,但全球疫情實況,除不願坦白告知世界的中國這國家以外,美國是世界第一慘重,而屬亞洲地區的先進國家,凡事領頭羊的日本國,至今東京都的疫情,確診數仍天天增加,加上天災,即九州洪水災情慘重,感受無奈與艱苦。但這都是地球因氣候變遷、受傷污染、破壞而形成的現象。
台灣疫情守住了,但全球疫情仍存在,依歷史經驗一、二年間病毒存在可能性很高,再說現今災難不斷,災害更多時,在在証明唯有地球健康時,人類生存才有機會尋得平安,過去人類過度消費支取慣了,但未來仍有改變的可能,就如同疫情中,地球更乾淨清新。
過往人類有許多以經濟發展的習慣,卻都是對地球予取予求;26年前(1994年)才宣告的聯合國地球憲章:四大原則:尊重生命看顧大地;維護生態完整性;社會正義經濟公平;民主、非暴力、和平。由此可見地球以往真正被消費支取的遍體鱗傷;同樣,台灣地球憲章聯盟,於11年前(2009年)才成立,但我們確定有部份的人用心在努力,卻還無法成為台灣的文化,如購物時如少拿一個塑膠袋,或者用自己的器具購買盛裝食物,至今仍是週邊人們的少數或異類。
全球在意地球的腳步,過去如大型的京都議定書、巴黎氣候協定、瑞典少女罷課等等,仍無法改變人類的消費習慣,更別說可以改善地球暖化的現象;今年上半年因疫情的鎖國,人們被限制出國、在家、工廠停工、消極的被迫停下腳步,反而看見人們一直努力的空污改善了、河溪水更清了,地球更寧靜了,原來人類只是被動而很難主動。
這也讓我想起,台灣還沒有基督福音的救恩時,人類的靈魂是必須面對沉淪、滅亡的,聖經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罪人如不能得救,是無法讓靈魂存活的。聖經說:「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六:23)。當氣象專家告訴我們未來的10年20年,每年夏天的體感溫度都會超過攝氏40度,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特別是台北、台中、高雄三個大城市。
人類總要在生一場大病後,才會醒悟健康的重要,但我們生存中,一個健康的地球,一個健康的台灣,你說它重不重要?

上帝作為顯明在祂所造之物
今天的聖經羅馬書中,是保羅闡述基督信仰的思想表達,卻要我們從生存的大地萬物中,去明白祂的存在、權能與神性,除了人類自己的疏忽或無知,不然我們一定也可以如同詩人所言:從「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中(詩十九:1~2),就是穹蒼萬物的生生不息的真理中,提醒我們是守護地球未來的守護者。

與地球和好─相互共存
許多人總會憶兒時(特別四、五、六年級生,1950、1960、1970出生者),生態環境很乾淨單純,至今卻是「都市更繁榮、科技更進步先進,居住環境卻愈來愈差。」「人類愈來愈被証實是地球的威脅,而非共存的伙伴,且漸行漸遠。」「有人說:地球派出病毒,是要保護自己。」「人類以為地球是其所掌控,結果卻逼人類走向滅絕之路」「眼神只看重經濟成長,發大財,執迷於無止盡的追求」,之前還有人大喊:「貨出去、錢進來、發大財」,而當選市長,最後也因此下台。如果有一種動物要對此次武漢肺炎病毒疫情負責,就是─人類」。
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要人類與萬物和平共存,且負責管理,因此要尊重、珍惜地球,不能如同信口開河的政治人物,幾年前曾說:「不要擔心彰化沿海石化廠的開發案,如果海岸線有變化(其實是嚴重的污染源),海豚會自己轉彎。」。
從聖經真理的教導,人們應回到與自然共生共存,人們要「覺醒」─經濟發展不是地球成長、永續的主要條件。
從這也告訴我們,今日能為傳福音事工付代價,是基於看見永恆的價值,而不是建立於看得見的有形教會,不要強調這是先人努力的產業,不要強調這是上一代努力累積的資產,聖經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是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唯有人人覺醒,人人參與時(或是維護地球永續,或是傳搶救靈魂得救的基督福音),才是今日我們的首要使命,目前我們的目標是人人參與,從生活做起,與宇宙萬物共生共存,不只是消費取用者。唯有如此地球才會健康,人們的靈魂才不致沉淪滅亡。

結語:
地球先有健康,人類才有真正健康的機會,如果我們沒有下一代的生存、永續,發更多更大的財也枉然;企業不走短線,應用環保來創造價值;同時我們不是只顧教會眼前的產業,而是努力讓靈魂得救的人增加;我們不是只有消費地球,而是擔起地球永續存在的責任分擔;我們不只是消費取用於教會,而是共同承擔搶救靈魂,參與傳福音搶救罪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