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 台語講道 | 這是神蹟嗎? | 潘慶彰牧師
講題:這是神蹟嗎?(約翰福音十一:17~40)
今年6月11日,一位在監獄受刑6834天,19年之久的死刑受刑人謝志○,高等法院台南分院改判無罪且定讞。19年前22歲的謝某,因一件雙屍命案,被判死刑,歷經19年,又是台灣冤獄一件,法官改判無罪時還宣佈說:「罪大莫於死刑,但施刑失當,心則難安。」,一位年輕22歲的人,走出監獄時,已是41歲的中年人,當他在法官宣判無罪,步出法庭,重獲自由的那一刻,是一個人從死罪中得到無罪釋放的事實,你說它是神蹟嗎?
今天所讀的聖經中,提到名為拉撒路的人,是耶穌所認識的馬大及馬利亞的弟弟,她們在弟弟病了時,曾打發人去見耶穌,並向耶穌傳達:「……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約十一:3b~4)。「事與願違」這是耶穌週邊人的看法,因為拉撒路,在耶穌延遲二天後,卻死了,而且耶穌到拉撒路的地方時,拉撒路已在墓裡四天;耶穌抵達時,馬利亞也失望的坐在家中,沒去迎接耶穌,迎接耶穌的大姐馬大一開口,就埋怨的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約十一:21)。耶穌告訴馬大:「你兄弟必然復活。」(約十一:23),馬大卻回答耶穌,我知道末日時,他會復活,馬大的內心仍是失望;這也是在福音書中,被描述「耶穌哭了」(約十一:35)的原因;一個與耶穌如此熟悉,而且是信祂跟隨祂的人,仍如此軟弱;人就是必須面對死亡,也必須順服上帝的旨意,何況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過程中,馬大、馬利亞因著一般的人的情緒,有哀傷、憤怒、埋怨、絕望的心情,但經由耶穌的提醒,二個人才慢慢的回神,耶穌看見這些人的信心,不但哭了,也慎重的對人們說:「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麼!」(約十一:40)。
今年的6月第一主日,我曾以「信!就看得見」為題,與弟兄姐妹共勉,我特別提到,因著信,人們看見上帝的應許,永恆的盼望,特別看見天堂的榮耀;因著信約伯在一場大苦難後,大力見證說:「我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四十二:5)。耶穌對面前一群信祂、跟隨祂的人,又再一次說:「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麼!」(約十一:40),這之前,耶穌卻為這群人哭了,祂並不是因為所疼的人死亡,而是一群面對苦難時,仍無法明白上帝的心意,仍在一般人的價值觀上評論所信的,不但沒有足夠的信心,就是有眼,也看不見真理。
今天所讀的聖經中,馬利亞見耶穌時,是哭泣著,耶穌看見同來的猶太人也是哭著的,聖經描述著那時耶穌的心是悲嘆又甚憂愁。(約十一:33),為什麼?是氣氛太過悲傷嗎?其實馬利亞、猶太人,這些信祂、跟隨祂的人,至今仍不知「信的人有永生」,耶穌當然悲嘆,當然憂愁;如果今日我們稱為基督教會,稱為基督門徒,卻無法明白搶救人的靈魂,傳救恩的福音是上帝的心意,也是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是祂差派保惠師聖靈同在同工傳福音的使命時,祂也會悲嘆、憂愁的。
耶穌的三次哭
有人問,聖經有沒有記載耶穌哭呢?有!有三次,兩次在福音書裡面(路十九:41,約十一:35)一次在希伯來書(來五:7),第一次是坐在橄欖山上,面對耶路撒冷時,祂哀哭,其實祂也是為以色列百姓的硬心而哭,因為有一天耶路撒冷將夷為平地,地上的石塊沒一塊相疊的,那種景象我們從主後70年聖殿完全被拆毀時的景況,就再次證實,耶穌在靈裡看見27年後會發生的悲慘情境,祂為那些不醒悟的人而哀哭。
第二次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讀的這一段聖經,耶穌的哭也不是為拉撒路的死,而是週邊那些活著的人而哀哭,甚至悲歎、且甚憂愁。
第三次是希伯來書提到的:「耶穌基督在肉身的時候,祂曾哀哭。」這也可能是指前面二次的哭,聖經上提到耶穌的哭,對象都是人,而不是發生的景象,可見「人」是耶穌所擔心掛念的,如同今日世上的基督教會,在教會形成後,也因組織、宗派的發展,喪失教會原來的存在目的─搶救靈魂、傳救恩的福音,因此教會就在起起落落之中發展;假如我們是教會的一體,但我們卻沒有教會存在的功能(傳福音的行動),那不是肢體中壞死的部份嗎?耶穌會為這些壞死的肢體哭泣的。如果我們經歷神蹟,卻看不見神蹟,那正是身為基督徒悲哀之處。耶穌哭了,就是為像這種看不見的人,也就是信心不夠的人而哀哭。
這是神蹟嗎?
有一個小小的心理測驗:針對三位來面試的人。
面談的題目是:「如何公平的將五個橘子分給六個人?」
第一位面試者答:6個人分5個橘子,確實不好分,如果有其他的水果,就用其他的水果代替,如果沒有其他的水果,我就用榨汁機榨6杯果汁那樣就公平了。面試官聽完他的回答,似乎不滿意,然後示意下一位回答。
第二位面試者答:我會把5個橘子切成36份,然後每個人分6份,那樣就公平了。面試官聽完他的回答,搖了搖頭,示意下一位回答。
第三位面試者答:我會把所有的橘子剝好,每一瓣都分開然後裝到盤子裡,誰吃多少拿多少,這樣每個人都能吃到橘子,而且還能夠達到每個人的滿意。
第三位面試者,很快就得到錄取上班的通知。
你說這是神蹟嗎?為何有人能有如此敏銳的思考;可以達成不是人人都一樣,但人人都滿意?
「神蹟」以約翰福音的角度來看時,它不一定指神蹟本身的景況而已,如水變酒、死裡復活,而是我們在景況裡看見上帝的「記號」,那是上帝的同在,上帝的足跡,上帝的作為,且不是偶然,不是人的作為,但我們有時會認定那是偶然或很奇怪的現象,卻無法體會上帝的作為,或那真的是上帝留下的記號。
我常以非基督徒台北市長柯文哲醫師的話來分享思考,能更明白是不是神蹟,他曾說:「他在重症病房中,常會經歷看似沒救的病人,以醫學、科學性的証據,肯定病人不會好起來,會喪失生命,但病人卻好起來,卻痊癒了;有些病人,身為醫師的他判斷對方會好起來,病人卻失去生命,走了。身為醫師的他,就是感覺很奇怪。」。如果柯醫師明白生命的主權,是在創造我們的上帝手中時,他就不會驚訝納悶,因為上帝的「記號」臨在某一個人身上時,也就是神蹟出現的時刻。
每一次我都會分享牧師嬤的故事,6年前,在彰基的國際病房中,我們全家圍在牧師嬤身邊,那二天她從非常不舒服,又發燒、又虛弱中恢復過來,但那一天的一瞬間,忽然沒血壓心跳,身邊的主治醫師與護理長一直強調要插管、要氣切,不然她無法呼吸無法救回來,我們兄弟作了共同一個決定:「交託給上帝!」,我對醫護說:「我們是有基督信仰的基督徒,我們的媽媽也是,我們之前有共識,我們不作強迫性的急救,我們明白生命在上帝手中,如果上帝決定她的生命到這時應該結束,祈求上帝差派天使,帶她回天家;如果上帝仍要給予她生命,上帝會讓她恢復痊癒。」,那時我看見她的血壓已近0,她的嘴唇已發黑,眼睛往上吊,沒有意識了,我帶家人(醫護人員也在周圍緊張的等待)一起禱告,我將牧師嬤交託在上帝手中,如上帝要接牧師嬤回天家,我們願意順服,如上帝要留生命年歲給牧師嬤,我們祈求上帝讓她醒過來,禱告完,不到1分鐘,牧師嬤醒了過來,看到大家圍在她身邊,她還問:「甚麼事?」,身邊的主治醫師且冒冷汗,瞬間也回神過來,之前因加強的抗生素,牧師嬤治療中,曾急性洗過腎,後來的半年後,牧師嬤完全恢復正常,我們全家經歷了一場神蹟,我們經歷上帝的「記號」在此事上,那是「神蹟」。重點如耶穌所說的「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十一:25~26a),耶穌還慎重的在醫治、讓拉撒路復活後,對跟隨祂的信徒說:「你信這話麼!」(約十一:26b),問題是,我們許多人,甚至信耶穌,跟隨耶穌的人,常常無法明白認同這是神蹟。
最近有位姐妹住院了,我在醫院加護病房(ICU)外,因疫情無法進入探望,她的狀況非常危急,腦幹有阻塞的現象,昏迷中生命很危急,我與家屬在加護病房外為姐妹禱告,隔天,主治醫師告知家屬,這位姐妹有醒過來,主治醫師覺得這是「奇蹟」出現,姐妹眼神看起來不錯,精神上不錯,腳也會動,我不知道主治醫師是不是基督徒,但我們馬上知道這件事,我們看見上帝的記號(神蹟),在醫學上判斷不可能醒的人身上醒過來了,上帝是主掌人生命、年歲的主。它是「神蹟」啊!如果有人認為那是偶然,是因為他沒信,或不信,或信心不夠而已,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你若信,你必看見上帝的記號,即上帝同在的記號—「神蹟」。
五年來,我們在事工有許多的神蹟,但不是人人都看的見,甚至有人詢問:「神蹟在那裡?」,其實今天的聖經,正告訴我們,神蹟出現時,同樣觀看、經歷的人,總是有不同的看見,拉撒路的死與復活,並不是上帝要我們看重的,也就是每一回神蹟出現時,我們需看見的是,那位活活的上帝藉由聖靈在我們當中留下的記號—神蹟,我們常以人的知識或經驗觀看上帝的神蹟。一個人靈魂得救了,絕不是人的能力所能及,絕對是上帝在我們當中留下的記號,也就是神蹟的顯現,如果我們的心仍然那麼剛硬,看見神蹟時,仍停留在人們偶然或巧合的思維裡,就如同那群信耶穌,跟隨耶穌的猶太人,在面對死亡時,出現絕望、埋怨、喪志,這也是耶穌為何為他們哭泣的原因。如果今日的你,仍然以世俗的眼光,看我們今天身邊的人靈魂得救為充人數,而不是經歷或體會這是上帝的記號(神蹟),如是,耶穌也會為你哭泣的。
結語:
「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麼!」(約十一:40),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記號(神蹟),請放下你的主觀,請放下你的經驗,請建立堅定的信心,完全的信心,就是謙卑、順服的信心,你將看見更多上帝的神蹟,這是神蹟!只要你信,神蹟在你身邊。
講員 :
潘慶彰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