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10 | 台語講道 |看,你的母親、你的孩子 | 潘慶彰 牧師

講題:看,你的母親、你的孩子(箴言廿三:22-26,約翰福音十九:25-27)

主觀意識,不一定是事實
有一列在行駛中的火車裡,坐在靠窗的位子,一位看來有年紀的爸爸,同行的是他卅歲的兒子,就坐在他的對面;那是一列滿載的列車,車上有各種年齡層的人,有上班族、有大學生、有青少年;有人在看書、有人在輕聲聊天,但大部份的人,都在滑手機看三C、聽看智慧手機中的影音或音樂;忽然間那位卅歲的兒子,用如同幼兒園四歲孩童的歡欣有高亢的聲音說:「爸爸!爸!你看,你看那山脈,那些翠綠的樹木,它們是不是令人感受它們的奧妙,它們的奇特,色彩好美麗哦?」,這位兒子的聲音,引起同車座位前後旅客的竊竊私語:「看起來這位大人好幼稚!」,鄰座的乘客感覺對這孩子的反應有些訝異,人們開始注意這對父子的動靜,也聆聽他們二人的對話,開始有些人就閒言閒語,有些人覺得這卅歲的孩子,好像身心異常,因他的聲調表情看起來不像大人,甚至某些人開始評論,這孩子大概生病了;忽然火車外面下起大雨,當雨一滴一滴的拍打在車窗時,卅歲的大男孩又興奮的大聲說:「好幸福哦!」,「爸!這真是太令人驚艷了!」「你看那閃閃發光的雨滴,太奇妙、太偉大了!」「它們好像一顆顆細小的鑽石。」,旁邊一位乘客有點不耐煩,而且顯得有一點生氣,孩子的聲音好像吵到他的打盹了,他對著孩子的爸爸說:「拜託!管好你的兒子,他帶給別人多麼的攪撓、不安,為何不送他去就醫?這樣他也不會為你、為別人帶來困擾!」,;這位爸爸卻含著淚,回答對方說:「我對剛剛孩子的講話聲干擾到大家,深感抱歉;我們父子剛剛離開醫院,我兒子天生失明,就在上禮拜他得到機會醫治,他的視力恢復了;前幾個禮拜,他的母親逝世安息,也是她把美麗的雙眼捐給兒子,讓我的兒子,可以到看見樹林、山脈、雨水------,對他來說,這些都很新鮮、很奧妙,請原諒他為大家帶來的干擾與不便。」。
火車上的乘客,瞬間啞雀無聲,都自覺內疚,因為他們批判了這對父子,卻對他們真實的一面,一無所知;同時他們也意識到,慶幸著自己的眼睛是明亮而且可以看見,且正常的運作,許多人卻常把這事視為理所當然,或是簡單的能力。然而一個人可以看!可以說!可以聽!以及身體五官以外的各種功能,是上帝賞賜的機能,它們是如此珍貴!我們是如此幸福,當我們擁有可看!可說!可聽!可嗅!可吃!可睡時……,我們什麼時候會像這位卅歲的成年人,雀躍興奮的向上帝大聲頌讚感恩?當我們看見某一個人失去其中一個功能時,能不歧視他,可以更盡心盡力,使得他們的生命有機會更美麗更整全;人無論是否完全,耶穌要你用心「看!你的母親!」「看你的孩子!」「想想站在母親的位置、立場、角色、心思」「想想站在孩子的位置、立場、角色、心思」,你會為母親做什麼? 你會為孩子做什麼?。再提醒,主觀意識,80%不是事實,我們需要用同理心、換位思考看母親!看孩子!來過今年的母親節。

「看」你的母親
在人際互動中「同理心」是一個情緒、情感的某一種態度,有人稱「換位思考」,有許多人看今天的聖經,會描述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時,對母親與孩子的心情與意思,但我們今天是要強調耶穌期待孩子如何去看待自己的母親,思想母親真正的心情感受。
許多人都可以從母親節的詩歌中去感受母親「母親你真偉大!(母親像月亮一樣)」「胸前掛著一朵剪絨花(康乃馨)」「媽媽的疼」「媽媽的歡喜」「媽媽的辛苦」……許許多多的詩歌都在歌頌提起母親的偉大,她的愛如山高、如海深,如泉水流入孩子的生命中,今天我希望用同理心,換位來思想「思親」。
今年疫情的因素,許多大型的的慶祝活動減少,但反而讓孩子們對自己的母親有更多接近和相處的機會。
有二個安親班的家長,都是年輕的媽媽,一個是上班族,一個是社工,其實兩位媽媽對教養孩子都有很堅強的母性,而且在知識理論的經驗都很充足,但兩人談起自己同齡的兒子,對孩子過動的現象,兩位媽媽已束手無策,講到最後,兩位媽媽竟然無力又沮喪的哭在一起,帶孩子真的很辛苦,孩子讓兩位媽媽崩潰了,也不知如何是好?
「母親」一向承受教養孩子中的艱辛過程,前述兩個媽媽的孩子,四肢都很發達,而且智商又高,就是無法按著學校、安親老師定下的規則遵行,兩位媽媽如此就為孩子崩潰了,想想還有那許多母親要面對弱智、腦性麻痺、肌肉委縮、特殊情況……等等狀況的母親,可以想像他們內心的煎熬與艱辛,可想而知,「媽媽」真的,辛苦了。
原本母親就有為孩子付出的天性,雖然不是人人都能發揮如此「母親」的特質,但這是「母親」原有的特性,換句話,如果是「母親」,你就可想像她扮演這角色的的辛苦。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從聖靈懷胎後到生下耶穌一直到他的生崖,卅幾年中,這位母親的酸甜苦辣,藝術大師米開蘭基羅的大理石雕像,描述的很透徹,就是目前放置在羅馬的聖彼得大禮拜堂,右邊側門進門處的「母親」馬利亞抱著從十字架扶下已死亡的耶穌雕像,藝術家米開蘭基羅描述的「母親」,她的表情可以從聖靈懷胎前得到天使的宣告開始,「母親」馬利亞是帶著承接天職的態度,在胎中、出生時、幼兒時、12歲時、30歲時、33歲時,所有母親的心情好似全刻在臉上,手懷抱著已死的耶穌,但「母親」臉上的表情並不是絕望與哀傷,反而是一臉完成使命同時心存安慰,那座雕像道破「母親」天性的旅程。其實每位「母親」皆有要完成使命與得蒙成就的安慰之心。
牧師嬤我的母親,年已94歲,我也是祖父輩,但每一回回到故鄉,就望見永遠的「母親」心意,並未因我已擔任阿公的角色,她也是曾祖母的角色,但「母親」的角色就是沒退色;每一次我回故鄉的前一天,她就開始預備東預備西(蔬菜、家鄉田園的出產物),有年紀的「母親」,天職並沒因著年長而退色,「母親」習慣為孩子的付出,仍然未停止或變化。我相信大部份的「母親」都是如此,我更能體會,每年弟兄姐妹看見我戴著紅色康乃馨時,非常羨慕的表情,我更能瞭解「母親」已不在的弟兄姐妹,害怕過「母親節」的心情,無論如何!「母親」偉大、無限的愛,好比親近上帝無限愛特質的一部份,他們藉由「母親」持續的在人類中留存,「母親」真的很偉大。
雖然我們稱呼上主為「天父」,其實上帝的愛,我們可以更具體的在「母親」的角色上經歷、體會、領受的。耶穌說「看!」「母親」,是要我們同理心,換個位子去體會「母親」的特質,去感謝是天職「母親」的愛,不知身為子女的你、我,是否看的到?感受的到,經歷的到?
聖經說:「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他。」(箴廿三:22),聖經指出當母親年老時,千萬不要以大人的口氣如同責罵或斥責自己年老的母親,也就是要孝順他與敬重她,一直到最後,就如同她早時曾耐心的養育我們,教養我們,母親就是到老,仍想要照顧孩子們,付出給予孩子,上禮拜一,看著她緩慢移動的腳步,她只為要盡「母親」對孩子的一份母愛與關懷,身為孩子,真的好幸福。

看!你的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總是在父母的期待中,但與母親不年代出生的孩子,我們追求的絕對不同,母親的付出不會打折,期待卻有差別;孩子最重要的是甚麼?,就如同所羅門王對孩子們的期待,看來不只是好好長大而已,有知識成長;學業順利、工作成就、建立家庭、擁有社會地位,各方面都有好表現,能有所成就!但所羅門王對孩子說:「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這法則這誡命是上主的法則、誡命(箴三:1):「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箴三:3)。「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6),今天所讀的聖經,也是所羅門王的期待:「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廿三:26)。
對孩子的立場,世上的一切,特別是學問學位、工作地位、收入充足,這都是一直吸引現代的人們,誰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各方面都充足富裕的,但耶穌提醒「母親」「看」「你的孩子」時,並不是只追求暫時的世界物質、名聲、地位,而是你的孩子是否認識了上帝,信了耶穌,靈魂得救﹖
上禮拜五,女兒告訴我女婿決志要受洗了,禮拜天女婿在我面前簽下決志洗禮單,我比甚麼都喜樂;從女兒結婚到今,沒有一天停止為女婿能決志受洗禱告,我知道孩子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但生命最重要、最價值的卻是靈魂的得救;得救除了是上帝愛的應許以外,也是創物主對人類能成義最大的拯救計劃,因此無論物質生活如此,我都希望女婿早日決志受洗,當我得知後,除了感謝再感謝主以外,我更確定每一個「孩子」需要的,就是領受上帝的應許,如聖經說:「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廿三:26),看!「你的孩子」是否成為上帝家裡的人,成為靈魂得救的那一位。

結語:
2020年的母親節,特別又在武漢肺炎病毒疫情仍未過去時,聽見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用期待的聲音告訴我們「看!你的母親」,因著上帝的愛,「母親」她從擔任母親的那一刻開始到最後,對母性特質的堅持與持續付出位未停頓。同時也告訴我們「看!你的孩子」,別忘記給他們各種是上的美好以外,讓他成為領受生命中最重要、最價值,心歸上帝,眼目喜悅上帝的道路得救的人,就是成為上帝國得救又見證福音的上帝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