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台語講道 | 榮耀的金牌 | 潘慶彰牧師

講題:榮耀的金牌(以賽亞書四十:31,腓立比書三:13~16) 橄欖枝桂冠 2020東京奧運於2021年的7月舉行,這是有史以來因疫情沒觀眾進場,現場只有少數是選手在座的觀眾,但卻也是奧運有史以來,男女兩性平均數最高的一次 (有49%的女姓選手);第一屆現代奧運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因「奧林匹克」是取自古希臘的一處地名;當年第一屆奧運參加的國家有13個,選手311名;當年只有13.5萬人口的雅典,觀眾卻有8萬人,甚至馬拉松大賽時觀眾超過10萬人。 今年在東京的奧運,參加的國家地區有206個,選手有11326個,真正觀眾卻可以說「零」,因為疫情,比賽是不開放觀眾進場;更特別的是第一屆奧運沒金牌,第一名有銀牌加橄欖枝桂冠,第二名是銅牌加橄欖枝桂冠,第三名以後都沒有獎牌。今年奧運有金、銀、銅前三名的獎牌,獎牌上都印有橄欖枝桂冠的圖案,台灣政府也為選手提供獎勵,從金牌到第八名都有獎金。 本屆奧運台灣所得獎牌,除二面金牌的成績外,總數有十二面,項目有跆拳道、舉重、羽球、射箭、桌球、體操、拳擊、柔道、高爾夫……等,重點是每一面獎牌背後,都代表一分榮耀與努力,特別是金牌的得主,一直是每位運動員一生的夢想,因此金牌得主,領獎時總是熱淚盈眶,但未能得獎或沒預想得獎且落空的選手,也非常傷心痛哭;綜觀一場運動比賽下來,運動員本身或是國內人民皆很在意是否得到更高的獎牌,或是最榮耀的獎牌。但我也要詢問弟兄姐妹們:「你是否更在意得獎?是否在意上帝要給我們的「榮耀金牌」?我們也是否將上帝的「榮耀金牌」,擺在生命的重要目標裡?」 向著標竿、得著獎賞 今天所讀這段聖經,是保羅在希臘文化的思考邏輯,也就是藉由比賽思想著基督信仰樣式,用運動比賽的文化背景與初代教會的信徒共勉;從短短的兩個禮拜多的2020東奧(2021舉行),台灣的國手或有些國外的選手身上,看見許多可以激勵人心的故事、啟示,也就是藉著這些競賽的過程與結果,甚至是得獎前付出的心血努力,很意外得獎或失手、意外落馬……等,都非常鼓舞、震撼人心,提醒生命的旅程、遭遇、經歷何嘗不是如此?得獎與否的過程,好像是人生的縮影,也像是寓言故事,有太多太多的生命故事,在運動場、在運動員身上呈現;如果像保羅對我們說的:「……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四:9b)。那也像是保羅說,在競技場:「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二:5),我們的生命旅程,也如同一場運動比賽,為著那「榮耀的冠冕」(金牌)努力奔走,特別當我們得救成為基督門徒後,我們就必須開始鍛鍊,開始參與各個階段的賽程,去爭取「榮耀金牌」。 上禮拜體操項目鞍馬得銀牌的李智凱國手,他從幼稚園就開始訓練體操,特別是鞍馬項目,曾有「翻滾吧!男孩」的記錄片,描述這位鞍馬王子的磨練與艱難的過程,小時候看他跌跌撞撞的,上馬、下馬、落馬一直到得東京奧運的銀牌,我們心裡明白「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鞍馬王子」得獎的瞬間,他已累計多少次的受傷(落馬),多少次的心裡壓力,多少次的挫敗,多少次的期待又落空,如2016年的巴西里約落馬、受傷(身、心),到2021年的今天贏得銀牌,可見每一面獎牌背後,正如保羅所說:「努力面前,向標竿直跑」。直到得著上帝給我們基督門徒的「榮耀金牌」。 榮耀金牌 今天從保羅對基督門徒的勉勵中,有幾個很明確的提醒,要得到上帝「榮耀金牌」,就如運動員必須有的歷程或計畫的執行,今年台灣奧運奪牌增加,項目也更加多元,其中台灣運動人才的培育之一,執行10年的運動人才黃金培育計畫,從今年奧運就看見成果,得更多的獎牌,破了得牌個位數,也增加更多項目的獎牌。 本中會2019開始的10年宣教異象與行動計畫,是否也能得到每間教會、每位牧者、每位基督門徒的回應,不希望嘉義中會在設立百週年時感恩慶祝時,又是一場大家忙碌,千人聚會卻沒有果子予主獻上為祭的感恩禮拜?(嘉義中會80~90週年,10年間減少2700位信徒)。 今天的信息希望能提醒眾教會、眾基督門徒: 第一:我們還沒得著 聖經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腓三:13a)。當我們能意識到,我們所做的不夠,「我」所做的不夠,在傳福音上,是永遠的使命,在傳福音、搶救靈魂上我們普遍不夠,不但要意識到不夠,而且不能自以為滿足了,近年來,台灣有許多新建立的教會,把所有心力目標放在傳福音、搶救靈魂上,許多擁有歷史加上有產業的宗派,好似倍受壓力,甚至對積極傳福的教會給予批判、否定,就如半世紀前,稱積極追求屬靈者為靈恩派,傳統教會為基要派,甚至彼此分門別類,無法看見保羅在教會「合一」上的看法,「合一」是指眾教會與眾基督門徒彰顯「基督榮耀」,也就是指「實現上帝拯救世人的永恆計畫」,簡要來說,就是執行傳福音、搶救靈魂的使命,除了這個目標,眾教會的合一有很多的限制(組織、教義、傳統,合一的教會是包含所有的基督宗派(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 我們還沒完全,直到見主面為主;今年我會從體制上的現職牧師退休,但我服事上帝「傳福音、搶救靈魂」的旅程還沒結束、退休,也就是「傳福音」「搶救靈魂」的旅程不會停頓下來,我仍要持續傳福音、持續搶救靈魂。有許多基督門徒早早就從「傳福音、搶救靈魂」的旅程退休靜止了,不再傳、也不再搶救,保羅這位如此忠心的主僕、基督精兵,都認知自己還沒得著,也就是還沒完成志業,還沒退休,還沒停下來,直到他離世見主面時為止,也就他所提的「那日」(提後一:12b)為止,你呢? 第二: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腓三:13b)。 本次奧運國手,有許多感人也有令人遺憾的畫面,國手必須忘記以前如何貧窮,環境艱難,被排擠、被遺忘、被身心限制綑綁的傷害或失望,只向著得獎的方向努力邁進,因此沒中途而廢、沒自暴自棄、沒喪志絕望,反而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我自己本身有時也會因過去的榮耀做為自我肯定的根據,細想,其實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恩典,就是有什麼成果,也是上帝的愛、憐憫與賞賜,或經歷了流淚、傷心甚至受傷,那也是上帝賜予的試驗與操練,只能忘記這些過往的背後,努力向前;許多運動項目(賽跑、游泳、跳遠、標槍……等等),都不能在比賽過程中,向後看,只能勇往直前,才能搶得獎牌;同樣屬靈的天路歷程,我們必需忘記背後,如在宗派中,不再常常以我是最老最大最強的宗派,只有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彰顯基督的榮耀,實現上帝拯救世人的永恆計畫「傳福音、搶救靈魂」的目標前行。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路九:62)。 第三:要得著獎賞 「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4),「榮耀金牌」,是運動員也是每一位基督門徒或基督教會要得的獎賞;全球有眾多的運動金牌,台灣政府為獎勵分等級,即1、2、3等及一、二、三級,各個等級都有金牌(奧運、世錦賽、世界運動會、亞運、亞錦賽、東亞運動會),但這些只是世上的等級獎牌,基督門徒或基督教會,我們要努力爭取的天上「榮耀金牌」的獎牌,豈不是更加努力爭取;每當金、銀、銅牌頒發時,除了運動員本身、還有家人,國人,甚至國際友人都大聲疾呼,大肆慶祝恭賀同慶;如果我們朝著「榮耀金牌」努力前進,且得著獎賞時,將如聖經所描述的「在地一同歡喜」,「在天上、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都為他(你)歡喜。」(路十五:7、10)。 聖經人物中,我們可以看見許多贏得榮耀金牌的信仰前輩,他們得到的是屬靈永恆的金牌,也是歷經屬靈的操練與計畫過程,最後站上頒獎台,領取「榮耀金牌」:亞伯拉罕得到「信心金牌」,約瑟得到「順服的金牌」,大衛王得到「合神心意的金牌」,尼希米得到「爭戰的金牌」,摩西得到「謙卑的金牌」,約書亞得到「得勝的金牌」,保羅得到「傳福音的金牌」,彼得得到「向家人(猶太人)傳福音的金牌」……等,有太多太多歷史上聖經裡的先人聖徒們,他們所得的金牌,都不是屬世的金牌,而是屬靈賽程中,得到的屬靈「榮耀金牌」,這些許多屬靈賽程中表現的堅持與忍耐,通過操練與計畫性的試驗等,如先知以賽亞所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因在屬靈的賽程中,他們倚靠上帝所賜的能力,你也可以倚靠聖靈同在的能力啊! 在屬世的賽程中,有些人因傷退賽,有些人因壓力退賽,也就是身心受到壓迫時,軟弱的人只有投降或是退賽,然而聖經說:「你行走,腳步必不致狹窄;你奔跑,也不致跌倒。」(箴四:12),我們在屬靈的賽程,靠著聖靈的同行絕不畏縮,不受壓力打敗,不退賽,也不向後看,因為上主應許我們,祂讓我們的腳步行在穩固的道路,不喪志、不跌倒。「榮耀的金牌」也將是這些人的。 結語: 運動場上、競技場上,無論是比什麼?賽什麼?無非就是要得獎賞,得獎牌,得金牌,因那代表一個生命極明確的目標;此次也藉著疫情中的東京奧運(2020~2021)這屬世的賽事,參賽的選手們,給我們許多屬靈賽事、賽程、 選手(基督門徒、基督教會)的提醒,甚至是啟示與激勵,讓我們不以為已得著了,必須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大使命(傳福音、搶救靈魂) 前進,彰顯基督榮耀,直到在忍耐、在試驗過程中,不退賽、不被迫放棄,直到得到「榮耀金牌」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