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血獻上
第七章是論基督是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他是永不更替的大祭司,同時也「作了更美之約的中保」(七22)。因此第八章解釋什麼是「更美之約」,同時也提到耶穌進入天上的聖所任職,因此第九章解釋什麼是「更美的聖所」。每章的經文都是環環相扣的。
一、屬世界的聖幕
首先,作者提到當年摩西在地上所支的帳幕,第八章稱它為 「人所支的」帳幕,在這裡作者稱它為「屬世界的聖幕」,意思就是在人間的實體帳幕。這個會幕有它「禮拜的條例」,意思就是整個敬拜有它一定的過程。除了外院的銅祭壇與洗濯盆之外(請參出埃及記禱讀本),進入聖所之後,也有不同的器物,「燈臺、桌 子,和陳設餅」,象徵人到上帝面前的層層步驟:銅祭壇代表認罪贖罪,洗濯盆代表自潔,陳設餅代表領受上帝的話,金燈台代表領受聖靈。事實上聖所還有「金香爐」,但作者卻說「金香爐」在至聖所,他所要表達的是「金香爐」與「約櫃」的密切關係,金香爐代表的是聖徒禱告在上帝面前。等到進入至聖所之後有「有包金的約櫃」,約櫃之中有三個物品「盛嗎哪的金罐」、「亞倫發過芽的杖」、「兩塊約版」,當然最重要的是約版。約櫃之上則有一個「施恩座」,其上有「基路伯」,因此約櫃象徵了上帝寶座之所在。施恩座的原意是遮蓋,一方面它遮蓋了約櫃,一方面大祭司帶進至聖所的血,遮蓋了百姓的罪。
二、歌祭司進入第一層帳幕
在舊約的時代,一般百姓只能到外院,只有「眾祭司」才能進入聖所,就是所謂的「頭一層帳幕」,就是「行拜神的禮」,就是在聖所點燈、處理陳設餅的桌子,以及點香在香壇前服事。
三、大祭司進入第二層帳幕
而至聖所,就是所謂「第二層帳幕」,就連祭司也不能進去 「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就是在贖罪日當天,他進去要 「帶著血」,第一次是帶著「為自己的過錯」而獻的公牛的血,第二次是帶著「為百姓的過錯」而獻的公山羊的血,把血灑在施恩座上,這血就遮蓋了大祭司自己和百姓的罪。使他和百姓都因罪被遮蓋,而不致被聖潔的上帝所擊殺。也因此使人與上帝和好的路徑被開通。這些事都是預表新約基督所作的工作,他一人完成了從銅祭壇到約櫃之前所有要完成的工作,以自己的血來遮蓋我們的罪, 親自打開了人與上帝和好之途。
默想:
我是否明白舊約會幕預表了新約基督的工作?這是一條人與上帝的通路,是上帝自己設計的。有罪的人必須一步一 步回到上帝面前。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若不藉著你,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你十架的工作,讓我們藉著認罪、自潔、領受生命之道與聖靈,並藉著禱告與贖罪,回到聖潔父的面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