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在世之日(詩篇四十二:1~11,歌羅西書一:23)
新冠肺炎病毒致死
到今年8月20日截止,全球因新冠肺炎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438萬9519人,台灣也有826人;本世紀以來,因病毒傳染性的生命威脅,已破本世紀的記錄,特別是30年代出生的人們,更加感受生命最大的威脅與挑戰;雖然人人都知道,肉體的生命,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的事實,但covid-19帶來死亡的威脅,仍帶給世人懼怕、驚恐、無奈與不知所措,面對死亡的威脅,世人本就想要活的更好更久更健康,希望病毒不要奪去「在世日子」的一分一秒,就是明白世人總有在世結束的那一刻,卻不是在年老之前就結束,因此「在世的日子」,正是每一個世人存有展望、未來的期待,更不希望病毒攪擾或結束我們的存活。雖然基督信仰提醒我們用開放、謙卑有信仰目標面對存活:「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
對世人來說生死應本是日常,如果是日常,為何我們每一回面對死亡,仍然有那麼多的害怕、驚恐、無奈、束手無策?今天我們希望從上帝的話語、祂的真理中,瞭解到指引與啟示。
在世之日跨越病痛
誰沒生過病?幼孩時期,我經歷大姐在國小三年級時患腳骨發炎,連續在12年中四處求醫,在50年代的當時,台灣的醫療並不是很發達資源足夠,加上一切的醫療費必需自己負擔,疾病的苦與經費的負擔,讓幼小的我,也可感受生病為何那麼痛?
在我擔任傳道人以後,看過、聽過,且與會友一起面對各類各式的病症以外,還經歷前妻心臟繞道手術、女兒、兒子的手術,待在手術房外,一人孤單等候好幾個小時的心境,至今對當時的感受仍記憶猶新,確實很難忘卻陪伴生病親人心裡的那種痛;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很稀少的人民,未使用健保卡,無論是看診、拿藥、大病或小病,更證實原本生老病死就是日常,就像聖經所說:「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傳五:17)。問題在於有許多人生病時,卻不知病是來自身、心、靈三方面的相互影響,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生病,但是否人人都可以跨越身、心、靈三方面的病痛?
台灣俗語:「十病九痛」,不但再次提醒生病讓人經歷痛,而且包含身、心、靈的痛;今日台灣的醫療非常先進,而且台灣的醫療在國際也倍受肯定,但如果手痛醫手、腳痛醫腳,是無法真正醫好一個病人;這幾年,有機會義務參與教會醫院的醫療事務,看見許多敬虔基督信仰的醫師與一般醫師的醫療方式大有差別,前者面對病患的醫療更能身、心、靈兼顧,而後者是對症下藥沒錯,大部分單就身體的醫治,有人說,把病痛交給醫師,把生命交給上帝,事實上一個人要超越病痛,真正的醫治,並不是病痛的消失,而是病人能疼痛減輕,且可以耐心等待、堅強以對;就像使徒保羅面對病痛時說:「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有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十二:7~10),每個人都能蒙上帝的醫治時,你的身體、心理、靈魂都將痊癒,就是疾病還在,你還是很堅強,能以信心倚靠,來經歷病痛中,有上帝更多的疼愛,我們所需要的是,當更加親近上帝,更多的與聖靈同行,就是痛也將彰顯上帝的能力與加添我們所得的恩典。
走出「失落」得蒙醫治
在世的日子,除了面對病痛疾病日常外,更多時候,人們總容易陷在「失落」之間的爭戰;小時候我曾很慶幸告訴自己,我有內、外祖父母,我有爸媽,姐弟妹,我很慶幸家族成員那麼完整,一路走來,上一代一個個走了,或移民到天國,我才知道自己擁有的,總有一天會慢慢失去,「失落」的心一定會出現在自身身上,「失落」也是另一種遭遇困境難處的代名詞。
今天所讀的詩篇四十二篇,正是以色列民在國家、個人生命旅程中「失落」的時刻,是很艱難的時期;「失落」有具體的,也有無形的;具體的是我們丟失東西;在神學院就讀的暑假社會實習,指導教授存著愛心,借我一台他們家的腳踏車;50年前,那等於現在的小驕車,實習結束前一晚,放在宿舍的腳踏車被偷了,我才知道,我竟然把教授夫人的嫁妝弄丟了,後來賠上二個月的伙食費,卻還不夠那輛車的1/5價錢,那天我很懊惱,特別「失落」的心情,已不是一輛車的價錢問題,其中還包括歉意、懊惱、生氣、無奈,至今都不曾向爸媽提過這事,每次「失落」的感受如果不是完全交託聖靈,祈求上主的原諒,也求聖靈能原諒自己的錯誤,不然至今,我仍然會因「失落」而痛。「失落」可能是無意的,也可能是我們疏忽了。
曾有一支短片,名為「毀於一蛋」,片中兩位男士一起用餐,其中一位用筷子夾起魯蛋,一不小心,魯蛋往下掉,另一位男士好心,搶著去接魯蛋,沒想到卻打翻桌子,一桌飯菜湯水全部翻落地面,兩人傻眼對看以外,就是「失落一顆魯蛋」演變成「失落一桌菜餚」。「失落」的效應,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蝴蝶的翅膀一震,看來小小的震動並沒太大的影響,後續卻帶來大災難。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的「蝴蝶效應」「連鎖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失落」的效應,讓人們陷入罪中,因而隔絕上帝與人的關係,創世記伊甸園的始祖人類,也就如此,最後導致上帝對有罪的世人,行使永恆拯救的計劃。
不讓「失落」擊破你,就只有依靠上主,依靠聖靈,如聖經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上帝。」(詩四十二:11)。聖經記載述說使徒保羅的經驗說:「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由於信耶穌基督,我們得著永生,也由於盼望,我們得救,就是陷入「失落」,卻因我們與聖靈的同行,不致絕望,聖經說:「在沒有盼望的時候,亞伯拉罕仍然盼望。」(羅四:18)。
戰勝在世日子的苦難
苦難對在世的人類,絕對是人人可以經歷的事實,聖經中如此提醒:「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傳八:6),耶穌也曾提到:「……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十六:33),雖然我們可認知在世的苦難事實,結果卻有很大的不同,有人形而上它,就是哲學上視它為影子不是真實的存在,不是實體,但苦難明明就是在世日子遭遇的事實,為何要去否認?它確實存在啊?在世的苦難(病苦、老苦、死苦、怨苦、求不得的苦、別離的苦……)各種各類的苦,在世的你、我必須去超越戰勝它。
在世之苦也有些肇因,如重病、天災、人禍都可能是「苦」的肇因,在人類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搜尋到千千萬萬數不清的苦難,如地震、海嘯、旱災、火災、蝗災、水災、恐攻,至今也都持續發生在我們的地球上,特別台灣的921、日本的311、美國的911,台灣的88水災……等,我們都可以向上帝提問,為何要讓這些天災、人禍的苦難發生?或允許它們發生?在舊約約伯記中,有許多可以回答你的答案,其中:「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祢萬事都能作,祢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祢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四十二:1~3)。
苦難也可能是來自在世人們的「罪惡」,苦難也許是因對抗「敵對上帝的魔鬼、撒但邪惡黑暗的勢力」而來的,苦難也是上帝對在世人們「試煉」,為成就祂的美意,就如剛剛約伯記所提到的,不但沒人能擋,而且它也是一項奧秘,如使徒保羅所提醒的:「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
超越戰勝苦難上,耶穌應許了我們:「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新翻譯的現代中文版翻成「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勝過了世界。」,雖然我們不能免除苦難,但我們可以依靠主耶穌,勇敢超越苦難,勝過苦難,就是老苦,聖經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7)。
再聆聽上帝的話:「只要你們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這福音就是你們所聽過的,也是傳與普天下萬人聽的,我保羅也作了這福音的執事。」(西一:23),這句話如果直譯的話,就是:「如果你們繼續保守在『信心』裡,根基立定,牢牢固固,並未被移離福音的盼望;這福音就是你們所聽過的,也是傳與普天下萬人聽的,我保羅也作了這福音的執事。」,如果要超越、戰勝在世的苦難,從耶穌的應許,到福音的執事保羅,我們更明白那不再是在世的你與我的苦難,而是超越成為在世人類的「盼望」。
至今短短不到二年的新冠病毒疫情,這苦難我們絕對可以依靠上主,超越且戰勝它。
結語:
在世日子,雖然是短短且迅速的經過,就如同詩人所言:「轉眼成空、如飛而去」,可誇耀的也只是「勞苦愁煩」各類的苦難,但我們不但確信,依靠聖靈保惠師,即可超越戰勝在世之日的苦難,懇求上主:「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