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員:白旭文 實習傳道 題目:馬可福音(四)聰明的農夫:與主合一 經文:馬太福音4章 金句:馬可福音4章28節 大綱: 前言 1. Who:等候「誰」的澆灌?(賽32:9-20) 2. What:投資「什麼」在心田?(路12:34) 3. How:醒著種什麼,入眠召誰來?(太13:24-30) 結語

2019.10.20

主日

◆講員 – 黃凱迪 傳道 ◆主題 – 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主題經文 – 馬可福音 4:35-41 ◇宣教見證 – 蓓蕾傳道 ◇獻詩 – 彩虹依然 35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36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 37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38耶穌在船尾上,枕着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 39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 40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41他們就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一、離開自己安逸地方 二、要把主帶去與主同行 1. 祂主動我被動 2. 祂賜福我受福 3. 我踏出祂成就 三、考驗我們對主的信心 四、經歷祂成就一切豐盛 五、我相信所相信的是誰 ✜✜✜✜✜✜✜ ✜ 看見神同在基督教會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odWithUsTW/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godwithustw ↬Telegram: https://t.me/godwithustw

2020.02.25

主日

當那天晚上,耶穌和門徒在船上,忽然起了暴風,門徒害怕驚慌,耶穌斥責風和海,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我們生命中也是如此,是會有風暴的,是忽然的突然的,沒有零風險的人生。 但神的話告訴我們,在世上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祂已勝了世界。 我們如何有信心在風暴中持續信靠祂勝過恐懼? ㄧ、相信神的手依然掌權 耶穌與我們同在風暴中,祂的手自始至終仍然在掌權。 「他使狂風止息, 波浪就平靜。」詩篇‬ ‭107:29 二、相信祂勝過缺乏的恐懼 人常常汲汲營營盤算一切 ,憂慮思慮煩惱,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在神裡面得享那平安。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篇23:1 三、相信祂勝過未知的恐懼 堅定不移的相信我們的明天在神手中,祂掌管明天。 「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 他的權柄 統管萬有。」‭‭詩篇‬ ‭103:19‬ ‭ 四、相信祂勝過苦難的恐懼 緊抓住神的應許向苦難宣告。 「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 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詩篇‬ ‭29:11‬ ‭ #因祂活著我能面對明天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耶穌在我的船上我就不怕風浪

2020.04.28

主日

1、忙碌的事奉。 2、驟起的風暴。 3、安睡船尾的耶穌。 4、驚慌失措的門徒。 5、風浪竟聽從祂! 6、危境你倚靠誰?

2021.01.24

主日

講題:在風浪中睡著了(詩篇五十五:4~8,馬可福音四:35~41) 現代人的疾病 現代疾病有關睡眠是其中之一,一般會稱這病是「睡眠障礙」,在台灣,這種疾病愈來愈明顯也愈普遍;正常每個成人平均睡眠應是8小時,事實上許多人都睡不到8小時,因此台灣人民睡眠有障礙,也快超過15%。「睡眠障礙」一種是睡眠過多(嗜睡),一種是睡眠過少(失眠);當它們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時,就會有許多因「睡眠障礙」帶來的症狀:1.覺得睡不飽、2.晚上很難入眠、3.半夜無故醒來、4.太早無故醒來、5.就是睡一整晚,也不覺得精神恢復、6.白天會感到倦怠或想睡、7.白天很容易動怒。「睡眠障礙」因長期未改善,帶來的結果,就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如體溫調整發生障礙,免疫系統產生變化,健康亮紅燈;如意外事故、血壓上升、急性心臟疾病、血糖控制不易、消化系統障礙惡化、憂鬱、焦慮……等。許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能睡的安穩、睡得著、睡得好,是最大的福氣與恩典,特別是現代社會壓力大的人或是長者,所以有人說:人生三大好就是:吃得下、睡得好、排的出;許多長者常常是晚上睡不著,但白天只要一坐下就睡著;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一段聖經上的記載說:耶穌睡得著、睡得好,而且是在風浪中船大搖晃時睡著了。 耶穌睡覺的畫面 我們可以在歐洲許多的場所(博物館、畫廊、禮拜堂、特殊建築中),看到有關耶穌的畫像,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徹夜到清晨的畫面,還有許多耶穌的足跡畫像,但畫睡覺的耶穌不多,其中一幅應該是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記事;當耶穌與門徒那天服事完的晚上,就在加利利海邊,與門徒一同搭船要到另外一邊,當船行走在因地勢因素,時常會突然起風,甚至是暴風的加利利海上時,聖經說:「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可四:37),那是一幅驚濤駭浪的景象,聖經說:「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可四:38a),這是一幅耶穌睡覺而且是睡著了。耶穌曾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但這次他有枕著枕頭睡覺,而且是在風浪中安穩的睡,且睡得著,可見多安穩入眠。這就像我們一開始,所談到品質好的睡眠或是正常的睡眠,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羨慕耶穌,這也正是人子耶穌呈現生命中極寶貴的情境,我們在基督裡,是否也可以在大風大浪中睡的安穩?睡得著?睡得好? 恐懼驚惶的實境 詩篇五十五篇也是屬大衛王的詩之一,大衛被選召的時候,有非常戲劇性場面,當時擔任最後一位士師也是第一位先知的撒母耳,遵循著上帝的指示,前往大衛家,撒母耳在大衛以外的七個兄長中,看不到上帝要選召的王,雖然他們外貌與身材都非常好,但聖經說:「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當撒母耳看到大衛時「……面色光紅,雙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華說,這就是他,你起來膏他。」(撒上十六:12),從此大衛的生命應該滿有尊貴榮耀,事實不然,反而是生命旅程艱難的開始;其中有掃羅王的追殺,因此閱讀詩篇五十五篇時,那正是大衛正承受敵人攻擊的時刻,他是「哀歎不安、發聲唉哼,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詩五十五:2~3),再來就是我們今早讀到的部份,他說:「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詩五十五:4~5)。當大衛在風暴中疼痛無奈無助時,他希望「我必速速逃到避難所,脫離狂風暴雨。」(詩五十五:8);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有一個可以安息藏躲的避難所,那絕對是非常幸福的;台灣的文化,古昔女兒嫁出,就不能隨便回娘家,但許多女兒都期待娘家是自己的避難所,事實上有許多人是沒辦法回娘家或是有人是不想回娘家,那都是生活上的缺憾,但上帝對敬畏祂的人宣告:「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上帝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詩四十八:3)。一個可以安穩在風浪中睡得著的人,他一定有一個安穩的避難所,大衛生涯中,也有許多睡不著、睡不穩、無法睡的艱難環境中,但敬畏上主的大衛王,他有一個明確的避難所,他講述說:「祂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詩九十一:2)。如果上帝是你的避難所,你為何仍然不得安穩?仍然睡不好?吃不下? 門徒不明白恩典是在的 睡在船尾的耶穌,被一群不明白恩典在的門徒搖醒,聖經說:「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可四:38),我們一看,就明白門徒因風浪而驚慌失措,這時也是人性軟弱出現時:「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可四:38b),埋怨出現了。 人類始祖亞當夏娃,違背上帝的誡命,即不可吃、不可摸那園中的果樹的果子,卻因蛇的引誘摸了、採了、吃了,也分給亞當吃,從此人的靈因罪而死,即因罪與上帝隔絕了。上帝質問人類時,亞當回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三:12),夏娃也推託,都是蛇引誘的,也就是責任都推給別人,整個事件都呈現人類最軟弱的那一面。同樣跟隨耶穌的門徒,遭遇風浪時,他們不因主在船上而安心,反而叫醒耶穌,怪他睡的太好了:「你不管我們的死活嗎?」,這也再次呈現人類的軟弱;今日的社會、教會、家庭生活豈不是如此嗎?當風浪臨到時,到底我們是大能的勇士?或是我們是一群埋怨、指責別人的那一群人?門徒的小信與驚惶,耶穌斷定他們是沒信心的一群,特別在耶穌平靜風浪以後,他們更加害怕,原來他們並未真正認識所跟隨的主耶穌基督,如果他們知道所跟隨的主基督是救主,是避難所,是磐石,他們是否還是害怕、膽怯、沒信心? 疲憊的服事 COVID-19肺炎病毒至今,在印度地區愈來愈嚴重,印度是一個世界人口排名第一的國家,參雜許多印度社會的文化因素,就是無法像台灣如此完整的掌握、且有系統的防疫;上禮拜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同工告訴我,印度疫情非常慘重,印度世界展望會和許多當地同工,原本就在執行照顧許多貧窮的家庭與孩童,但就因印度防疫的困難度(制度、環境、文化、宗教習性),目前已有許多參與印度世界展望會的同工因而染疫甚至死亡,台灣世界展望會呼籲,為印度、為印度世界展望會的同工們關心代禱,雖然困難與危險性很高,但關懷印度貧困與困境中的孩童工作並不會為此而停頓下來,但除了需要更多國際的關懷、代禱外,他們也努力在風浪中,仍存著信,不因害怕而停止對當地的關懷各項事工,他們面對的是染疫與死亡的威脅,但他們卻是仍然充滿愛與信心,持續他們的工作;聽到這些報告時,我內心最大的感動是,上帝讓台灣享有如此被恩待的安全環境,歐美先進的國家都很羨慕台灣,特別是英、美國兩國更羨慕台灣,也對台灣安全環境的肯定;我們除了更多的感謝、更多的感恩,請我們不要再為許多小事或個人的感受而埋怨或彼此怨言。服事上帝,一定會為主付出許多的代價,但如果我們看得見價值時,我們則更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 耶穌基督的權柄 上禮拜三查經禱告會,查到基督徒非常熟悉的詩篇廿三篇,那是再次提示耶穌基督是好牧者,相同的,每位牧者都有上帝給予,如同牧羊人手中的杖,擁有的權柄;耶穌對風浪斥責,祂「斥責風,向海說住了罷,靜了罷,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可四:39),在耶穌身邊的門徒,對耶穌這位大牧者的權柄仍然不明白,祂早就擁有這權柄,當門徒叫醒耶穌,並不是因祂有掌管風、掌管浪的權柄,而是緊張中,尋找一個可以埋怨的對象而已,這在社會、教會生活中是平常稀鬆可見的現象,耶穌確實有這權柄,只是門徒的信心不足;同樣的,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命前景如何?我們不要過度擔心,因為我們的國家或我們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掌權之中。 牧者手中的杖,不但是權柄,也是象徵也宣告祂的杖就是管教的杖、安慰的杖、醫治的杖、賜福的杖,而且是大有權柄的杖,就如同是宣告福音就是上帝的大能(羅一:16),而且是使敬畏信靠祂的人得到拯救。 為什麼耶穌在風浪中,仍然睡的那麼安穩?為什麼我們也可能如此?不只我們因著信,且祂是我們的好牧者,祂是權能的主,正睡覺的主耶穌並不是不理我們,祂正告訴我們,在風浪中,我們仍然可以如祂安穩睡覺;你呢?睡的好嗎?或是仍處在睡眠障礙中,我們需要的是堅定的信心,但更需要是聖靈與我們的同在,也天天求聖靈充滿我們。上帝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徒二:17),我們不但要有充足的信心,信靠上帝必會照應許成就在你、我身上,且讓保惠師聖靈不斷的充滿我們。打開我們仍膽怯的心,領受上帝更多堅固的信心與恩典。 結語: 我們生命中,有許多的挑戰與壓力,我們面對的就如同海上的風浪,我們如何在風浪中仍然睡得著?睡得好?睡得飽?睡得安穩?我們所跟隨的耶穌基督,祂確實是滿有權柄,且因祂的同在,我們因著信而明白經歷祂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磐石與可安穩睡得著的依靠。

2021.05.01

主日

1.你的心聽誰的? 誰就是你的主人!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2.耶穌的比喻-四種心土 3.燈要在燈台上或斗底下呢 4.耶穌知道每個人的心土光景 他按人的需要做教導。耶穌教導門徒 如何分辨聽道的人的心土。耶穌教導門徒 活出真理作光為主作見證。

2021.06.13

主日

上帝國的奧秘 前言 結論/省思

2021.06.13

主日

風暴與避難所 經文:可4:35-41 前言:人生中的風暴 一、義人約伯突逪人生風暴 二、人生中的風暴(可4:35--38) 三、主是我的避難所(可4:40-41) 結論/省思

2021.06.20

主日

風暴與避難所 經文:可4:35-41 前言:人生中的風暴 一、義人約伯突逪人生風暴 二、人生中的風暴(可4:35--38) 三、主是我的避難所(可4:40-41) 結論/省思

2021.06.20

主日

風暴與避難所 經文:可4:35-41 前言:人生中的風暴 一、義人約伯突逪人生風暴 二、人生中的風暴(可4:35--38) 三、主是我的避難所(可4:40-41) 結論/省思

2021.06.20

主日

今天的經文記載著耶穌平息風浪,傳統上我們都把焦點放在耶穌的能力,是能命令風浪使他們停止。的確!耶穌擁有的大能是超出我們想像,可是今天我們把焦點放在門徒與耶穌之間的信任關係上,就會從讚嘆耶穌的大能,而有不同的理解,原來我們身為主的門徒,背負著如此大的負擔,但神卻使我們能靠著他的能力,讓重擔變輕省。 一、 門徒的專業 我們知道耶穌是木匠的兒子,照常理判斷耶穌應該是從小跟著約瑟學習木工的技術,而12門徒們其中有6個人是漁夫出身,所以這段在船上的記載,其實應該是耶穌和門徒的作為要對調。 經文提到耶穌一行人要在晚上渡湖到對岸去,這湖是加利利,也叫革尼撒勒湖、基尼烈海和提比哩亞海。對門徒來說,加利利湖是他們身為漁夫每天都要去捕漁的地方,他們捕魚不是在岸邊,而是要在晚上,航行到湖中水深之處,才能捕到魚。我們可以對照路加福音第五章,【耶穌對西門說:「把船划到水深的地方去,然後你跟你的夥伴撒網打魚。Iluka kai varukuru, mwa ki takadravane ki acilai, kusu si papalrasu la aradha tukange.」西門說:「老師,我們整夜辛勞,甚麼都沒有打著;既然你這麼說,我就撒網吧!」Ku Simune la iya kai, <<Sinsi, paiyanga nai taleare tukange, la kakadrua ku malra nai ku navaevanga;】所以至少西門彼得跟他弟弟安得烈,是常常在夜裡到湖中水深之處補魚的。 所以耶穌安心讓他們「帶去」,耶穌相信門徒的專業,對他們有信心,所以先上了船,就放心的在船尾睡著了,因為知道門徒們是經驗老到的漁夫,一個有經驗的專業漁夫不可能隨意讓自己落在海難中。 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是耶穌把自己交託給門徒,他要試驗門徒的承擔力有多少。因為門徒已經跟隨耶穌一段時間。 二、 耶穌的信任落空 耶穌試探他們,使海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門徒應該有先靠自己的經驗設法穩住船隻,努力脫困;但他們發現靠自己根本無法掌握船的安全。然後發現耶穌在睡覺,根本沒在管他們,加上無法想像怎麼有人能在如此大的風浪中還睡得如此安穩?結果害怕、生氣,反而把責任推給耶穌,向耶穌求救:「老師,我們快沒命啦!祢不在乎嗎?Sinsi, kai lri pacaita! Kaisu twamanemane?」。他們忘記耶穌是木匠耶,搞不好連船槳都沒拿過,門徒自己才是漁夫,讓船安全的抵達港口是他們漁夫的責任,怎麼怪到耶穌身上。有點像是學生作業沒寫完,發現老師在旁邊玩休息,生氣對老師說:你幹嘛派那麼多功課給我寫,害我寫不完,沒辦法像你一樣休息。 耶穌醒來,斥責風和海,並問門徒:「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Asingithaanga mia kikai mukuludru, kadrwana ku salrwane numi?」這顯出一個問題,就是門徒雖然跟隨耶穌許久,對祂的認識還是很有限。這話語其實也是在講我們,我們即使沒有跟耶穌一起生活過,但我們成為基督徒也不少時間了,有些更是從小在主內的家庭成長。我們想想門徒只跟隨耶穌3年,但我們可能是6年、12年,甚至30年、60年,我們也一樣聽了很多真理,經歷聖靈充滿,有神給予的權柄。但當我們面對風浪時,我們也像門徒一樣,恐懼、沒有信心,推託責任。 現在因為疫情在線上禮拜,在家裡有沒有認真參加禮拜,還是翹著二郎腿,舒服地躺在沙發上,甚至是在床上聽牧師講道?禮拜奉獻,在霧台的區牧長沒來收,屏東區的懶得出門,就留著當下禮拜的奉獻;還是十一、感謝奉獻反正不能到教會,就先花掉,恢復聚會後再給?還有雖然現在統計禮拜人數看起來是增加的,但教會也是有點擔心,是不是魯凱族怕輸的性格來了,所以當區牧長問禮拜人數時,我們連在客廳划手機的家人,在房間睡覺的家人,也都被統計在禮拜人數裡?但是也有可能是漏掉在外認真看或聽直播禮拜,但卻沒有回報的弟兄姊妹。 參加聚會、奉獻、禱告、讀經,都是基督徒應盡的本分,但是我們軟弱的肢體和心靈,卻往往做不到這該盡的義務,就像門徒把穩定船隻任務推給耶穌,我們把耶穌對我們的信任收回了。耶穌要門徒有承擔力,同樣我們也要有承擔力,承受神的國。 三、 渡湖的目的-差派門徒 我們回到35節,知道是耶穌要門徒渡湖到對岸去的,因為耶穌知道門徒此時的承擔能力還不夠,雖然門徒已經見識到耶穌醫病、趕鬼的能力,教導了門徒天國的比喻,也讓他們經歷自然環境的打擊,但是當人面對天然災害時的接受度比較高,因為我們知道大自然的力量是我們不能勝過的,但接下來還有文士和法利賽人要來挑戰他們,這是要面對人心的攻擊,需要更多的裝備。 所以渡湖之後,耶穌再次彰顯祂的能力,祂趕出的鬼不是一個,而是一群;祂只用衣服就治好患血漏病12年的女人,讓葉魯死去的女兒復活,讓門徒知道耶穌是真的是擁有超乎人所想的能力,然後才正式差派12門徒出去,賜給他們驅逐污靈的權柄。 所以神清楚知道我們有幾兩重?但是祂揀選我們,裝備我們,把我們放在能夠為祂服事的教會、職場、任何環境中。但耶穌期待我們能成為不膽怯,並且充滿信心的人,要明白神的國、領受神的國。經文最後一句,門徒彼此說:「這個人究竟是誰,連風浪也聽從他!Kikai umawmase kai aneane, adravane ka valrigi ka bikabiki kialalra iniane!」這話背後意思是「我們為何沒有聽從呢?」不只代表聽進去,還要加上「跟從」,要把神的話聽進,然後要跟從,用行動活出來。雖然我們覺得重擔很大,但是太 11說【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9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Bwala! Kudra kwalrialrialri makanaelre, ku watukudru ku matelrege ka amece, bwala mwaili kai, lri paisadraku numiane. 29 Kunumi lri siamece numi ku tikunguli, si twalralrau nakwane, asi lwiyane masulrapele kai kidremedremeli si ngitatualebe. Lu kangimiyaiya kwini, ala lri dulru numi maka isadra. 30 Kai tikunguli maduai angeale; kai ameceli maliapai.>>】願神祝福聽從他的話語並照著去做的人。

2021.06.20

主日

耶穌的陪伴

2021.10.13

主日

耶穌出生在木匠的家庭,不是法利賽人、不是祭司、文士,受過嚴格的經文教育,所以他的講道喜歡用比喻的方式,讓人從日常生活和經驗中明白神國的意義,這個撒種的比喻,我們很熟悉,耶穌也在接下來的經文裡有自己解釋。 一、土壤的分別 他說【撒種的人撒的是神的信息。】落在路旁的種子,是因他們聽了信息,撒但把撒在他們心裡的信息奪走。落在石地上的種子,是他們聽了信息接受後,可是扎根不深,一旦遭遇患難或迫害,立刻放棄。撒在荊棘中的種子,是聽了信息後,生活的憂慮、財富的誘惑,以及其他各種慾望紛紛而來,把養分都吸走了,所以無法結出種子的果實。但是,撒在好土裡的種子,是聽了信息、領受了、並結出果實,有的收成30倍,有的60倍,有的100倍。 整段經文的重點有撒種人的努力,也提到了人心的挑戰。這一則比喻最初的講論對象是針對信徒和跟隨者,主要的目的應該不是要他們仔細反省自己擁有的是什麼樣的心田,更重要的是,要認清在撒種時面對的挑戰和困難。 從經文中看,撒種會遇到的「好土」只佔全部的四分之一左右,甚至更少,撒下去的種子有四分之三可能是浪費而無法收成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時,農夫會有甚麼選擇?當然農夫撒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收成」,可是在面對沒有收成的希望或可能遭遇巨大損失的地方,你還會選擇撒種耕種嗎?有些會算計算投資報酬率的農夫可能就選擇不撒種了,改成別的用途。所以處在一個對撒種不友善的環境裡,在選擇撒種時需要認清事實,也需要勇氣和智慧。 二、成為撒種的人 我們知道耶穌的比喻,撒種就是要去傳揚福音,所以我們現在面對的是神國的呼召,信徒應該如何回應?從台灣的環境來看,整個社會是一個艱鉅、困難的福音環境,收成不易,因為從150幾年前,宣教士來到台灣後,至今台灣基督徒人口數,也只有不到10%。只有原住民成為了好土,信主比例十分高。 所以在這樣的硬土中,所撒的種子看似浪費,不會有收成的,那麼信徒可以因此收手、停工,只在家裡跪著祈禱神行神蹟,讓人們自己轉變成為信徒?或是,無論如何都得傳,因為即使好土所占比率很小,但種子撒下去而得到的收穫可能有30、60、或100倍,遠超過所浪費的種子。 如果農夫只見到種子的浪費而選擇不撒種,他就看不見種子可能有30、60、100倍的收成。這其中顯示出,過多的計算與考慮,會讓我們覺得不符成本而不撒種,結果零收成;相反得,不算計只覺得有希望的,撒種後則可能收穫豐富。當然如果你有實際當過農夫,自然知道要撒種前,一定會先整地,不會直接在這麼複雜的土地上撒種,自然也就不會浪費種子,除非遇到天災才會收成不好。 所以耶穌使用這個比喻指的是神國的發展。神國的發展需要倚賴信徒參與傳揚、見證,若信徒只擔憂種子浪費的部分,看不見一顆種子可以有多倍收成的結果,則神國的發展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耶穌期待門徒克服困難,盡量撒種,即使僅有微小希望也不要放棄。神國能夠發展,一部分是神的作為,一部分是信徒的作為,就像保羅所說的,「我們 (信徒) 是與神同工的」(林前3:9),而不是孤單、無助的。因此,若有神的靈的同在,信徒只要出去盡力宣揚、見證即可,不必擔心土地品質不良的問題,因為神自己會處理這一部分的問題。 三、落在好土裡 「撒種」的比喻指出了傳揚福音時可能面對的困境,但信徒仍然不能因此退縮。信徒受召出去撒種、宣揚,是信仰的回應。有撒種的服事,才會有收成;不撒種,則連一分的收成都不可能。所以藉著這少數願意接受的人,神國的疆界也將逐漸擴大,而這正是神所希望的。 今天松年為我們的服事,正是見證了他們是落在好土裡的種子,他們選擇及打造了一個合適的環境,成就了部落的歸主,並且認真的服事神許多的時間,這就是他們回應神的呼召,使自己成了那30倍、60倍、100的收成。 如今年輕世代的我們,上禮拜的青年主日,也正是要告訴我們,繼續撒種、成為好土,使我們在課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親子關係的壓力、社會環境的壓力上,不再是我們信仰成長最大的挑戰。我們的長輩領受了神給的恩典,這個恩典也是一種責任,是神託付給長輩的,要將這樣的果實,傳承至新一代,然後繼續發芽、長成大樹,讓更多人在神國中。 最後耶穌說【有耳朵的,都聽吧!】願聽從神話語的人,能尋求神的能力,打造出好的土壤,結出30倍、60倍、100的果實,行出神國的見證,神的國就臨在我們當中。

2021.10.16

主日

前言 一、遇見風浪 二、風浪平靜 三、這到底是誰 結論

2022.05.14

主日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

2023.02.11

主日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2023.02.11

主日

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2023.02.13

2023.07.16

主日

旅程的風暴中有耶穌同在 耶穌平靜風和海 為了一個失喪的靈魂 耶穌答應了群鬼的請求 耶穌付上救贖靈魂的代價 一個鬼不想離開的地方 得救的靈魂為主預備道路 應當敬畏獨一真神 當主人回來之時 感謝耶穌賜我們新生命

2024.01.14

主日

講題:坐穩隻船 講員:趙錦德牧師 日期:2024年3月24日 經文:可4:35-41

2024.03.25

2024.06.23

主日

巴色会亚庇中文堂线上圣餐主日崇拜(直播) 日期:23.02.2025 主题:你是耶稣的家人吗? 经文:马可福音 4:35 - 41 讲员:何国姬牧师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