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看,你的母親、你的孩子(箴言廿三:22-26,約翰福音十九:25-27) 主觀意識,不一定是事實 有一列在行駛中的火車裡,坐在靠窗的位子,一位看來有年紀的爸爸,同行的是他卅歲的兒子,就坐在他的對面;那是一列滿載的列車,車上有各種年齡層的人,有上班族、有大學生、有青少年;有人在看書、有人在輕聲聊天,但大部份的人,都在滑手機看三C、聽看智慧手機中的影音或音樂;忽然間那位卅歲的兒子,用如同幼兒園四歲孩童的歡欣有高亢的聲音說:「爸爸!爸!你看,你看那山脈,那些翠綠的樹木,它們是不是令人感受它們的奧妙,它們的奇特,色彩好美麗哦?」,這位兒子的聲音,引起同車座位前後旅客的竊竊私語:「看起來這位大人好幼稚!」,鄰座的乘客感覺對這孩子的反應有些訝異,人們開始注意這對父子的動靜,也聆聽他們二人的對話,開始有些人就閒言閒語,有些人覺得這卅歲的孩子,好像身心異常,因他的聲調表情看起來不像大人,甚至某些人開始評論,這孩子大概生病了;忽然火車外面下起大雨,當雨一滴一滴的拍打在車窗時,卅歲的大男孩又興奮的大聲說:「好幸福哦!」,「爸!這真是太令人驚艷了!」「你看那閃閃發光的雨滴,太奇妙、太偉大了!」「它們好像一顆顆細小的鑽石。」,旁邊一位乘客有點不耐煩,而且顯得有一點生氣,孩子的聲音好像吵到他的打盹了,他對著孩子的爸爸說:「拜託!管好你的兒子,他帶給別人多麼的攪撓、不安,為何不送他去就醫?這樣他也不會為你、為別人帶來困擾!」,;這位爸爸卻含著淚,回答對方說:「我對剛剛孩子的講話聲干擾到大家,深感抱歉;我們父子剛剛離開醫院,我兒子天生失明,就在上禮拜他得到機會醫治,他的視力恢復了;前幾個禮拜,他的母親逝世安息,也是她把美麗的雙眼捐給兒子,讓我的兒子,可以到看見樹林、山脈、雨水------,對他來說,這些都很新鮮、很奧妙,請原諒他為大家帶來的干擾與不便。」。 火車上的乘客,瞬間啞雀無聲,都自覺內疚,因為他們批判了這對父子,卻對他們真實的一面,一無所知;同時他們也意識到,慶幸著自己的眼睛是明亮而且可以看見,且正常的運作,許多人卻常把這事視為理所當然,或是簡單的能力。然而一個人可以看!可以說!可以聽!以及身體五官以外的各種功能,是上帝賞賜的機能,它們是如此珍貴!我們是如此幸福,當我們擁有可看!可說!可聽!可嗅!可吃!可睡時……,我們什麼時候會像這位卅歲的成年人,雀躍興奮的向上帝大聲頌讚感恩?當我們看見某一個人失去其中一個功能時,能不歧視他,可以更盡心盡力,使得他們的生命有機會更美麗更整全;人無論是否完全,耶穌要你用心「看!你的母親!」「看你的孩子!」「想想站在母親的位置、立場、角色、心思」「想想站在孩子的位置、立場、角色、心思」,你會為母親做什麼? 你會為孩子做什麼?。再提醒,主觀意識,80%不是事實,我們需要用同理心、換位思考看母親!看孩子!來過今年的母親節。 「看」你的母親 在人際互動中「同理心」是一個情緒、情感的某一種態度,有人稱「換位思考」,有許多人看今天的聖經,會描述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時,對母親與孩子的心情與意思,但我們今天是要強調耶穌期待孩子如何去看待自己的母親,思想母親真正的心情感受。 許多人都可以從母親節的詩歌中去感受母親「母親你真偉大!(母親像月亮一樣)」「胸前掛著一朵剪絨花(康乃馨)」「媽媽的疼」「媽媽的歡喜」「媽媽的辛苦」……許許多多的詩歌都在歌頌提起母親的偉大,她的愛如山高、如海深,如泉水流入孩子的生命中,今天我希望用同理心,換位來思想「思親」。 今年疫情的因素,許多大型的的慶祝活動減少,但反而讓孩子們對自己的母親有更多接近和相處的機會。 有二個安親班的家長,都是年輕的媽媽,一個是上班族,一個是社工,其實兩位媽媽對教養孩子都有很堅強的母性,而且在知識理論的經驗都很充足,但兩人談起自己同齡的兒子,對孩子過動的現象,兩位媽媽已束手無策,講到最後,兩位媽媽竟然無力又沮喪的哭在一起,帶孩子真的很辛苦,孩子讓兩位媽媽崩潰了,也不知如何是好? 「母親」一向承受教養孩子中的艱辛過程,前述兩個媽媽的孩子,四肢都很發達,而且智商又高,就是無法按著學校、安親老師定下的規則遵行,兩位媽媽如此就為孩子崩潰了,想想還有那許多母親要面對弱智、腦性麻痺、肌肉委縮、特殊情況……等等狀況的母親,可以想像他們內心的煎熬與艱辛,可想而知,「媽媽」真的,辛苦了。 原本母親就有為孩子付出的天性,雖然不是人人都能發揮如此「母親」的特質,但這是「母親」原有的特性,換句話,如果是「母親」,你就可想像她扮演這角色的的辛苦。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從聖靈懷胎後到生下耶穌一直到他的生崖,卅幾年中,這位母親的酸甜苦辣,藝術大師米開蘭基羅的大理石雕像,描述的很透徹,就是目前放置在羅馬的聖彼得大禮拜堂,右邊側門進門處的「母親」馬利亞抱著從十字架扶下已死亡的耶穌雕像,藝術家米開蘭基羅描述的「母親」,她的表情可以從聖靈懷胎前得到天使的宣告開始,「母親」馬利亞是帶著承接天職的態度,在胎中、出生時、幼兒時、12歲時、30歲時、33歲時,所有母親的心情好似全刻在臉上,手懷抱著已死的耶穌,但「母親」臉上的表情並不是絕望與哀傷,反而是一臉完成使命同時心存安慰,那座雕像道破「母親」天性的旅程。其實每位「母親」皆有要完成使命與得蒙成就的安慰之心。 牧師嬤我的母親,年已94歲,我也是祖父輩,但每一回回到故鄉,就望見永遠的「母親」心意,並未因我已擔任阿公的角色,她也是曾祖母的角色,但「母親」的角色就是沒退色;每一次我回故鄉的前一天,她就開始預備東預備西(蔬菜、家鄉田園的出產物),有年紀的「母親」,天職並沒因著年長而退色,「母親」習慣為孩子的付出,仍然未停止或變化。我相信大部份的「母親」都是如此,我更能體會,每年弟兄姐妹看見我戴著紅色康乃馨時,非常羨慕的表情,我更能瞭解「母親」已不在的弟兄姐妹,害怕過「母親節」的心情,無論如何!「母親」偉大、無限的愛,好比親近上帝無限愛特質的一部份,他們藉由「母親」持續的在人類中留存,「母親」真的很偉大。 雖然我們稱呼上主為「天父」,其實上帝的愛,我們可以更具體的在「母親」的角色上經歷、體會、領受的。耶穌說「看!」「母親」,是要我們同理心,換個位子去體會「母親」的特質,去感謝是天職「母親」的愛,不知身為子女的你、我,是否看的到?感受的到,經歷的到? 聖經說:「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他。」(箴廿三:22),聖經指出當母親年老時,千萬不要以大人的口氣如同責罵或斥責自己年老的母親,也就是要孝順他與敬重她,一直到最後,就如同她早時曾耐心的養育我們,教養我們,母親就是到老,仍想要照顧孩子們,付出給予孩子,上禮拜一,看著她緩慢移動的腳步,她只為要盡「母親」對孩子的一份母愛與關懷,身為孩子,真的好幸福。 看!你的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總是在父母的期待中,但與母親不年代出生的孩子,我們追求的絕對不同,母親的付出不會打折,期待卻有差別;孩子最重要的是甚麼?,就如同所羅門王對孩子們的期待,看來不只是好好長大而已,有知識成長;學業順利、工作成就、建立家庭、擁有社會地位,各方面都有好表現,能有所成就!但所羅門王對孩子說:「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這法則這誡命是上主的法則、誡命(箴三:1):「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箴三:3)。「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6),今天所讀的聖經,也是所羅門王的期待:「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廿三:26)。 對孩子的立場,世上的一切,特別是學問學位、工作地位、收入充足,這都是一直吸引現代的人們,誰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各方面都充足富裕的,但耶穌提醒「母親」「看」「你的孩子」時,並不是只追求暫時的世界物質、名聲、地位,而是你的孩子是否認識了上帝,信了耶穌,靈魂得救﹖ 上禮拜五,女兒告訴我女婿決志要受洗了,禮拜天女婿在我面前簽下決志洗禮單,我比甚麼都喜樂;從女兒結婚到今,沒有一天停止為女婿能決志受洗禱告,我知道孩子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但生命最重要、最價值的卻是靈魂的得救;得救除了是上帝愛的應許以外,也是創物主對人類能成義最大的拯救計劃,因此無論物質生活如此,我都希望女婿早日決志受洗,當我得知後,除了感謝再感謝主以外,我更確定每一個「孩子」需要的,就是領受上帝的應許,如聖經說:「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廿三:26),看!「你的孩子」是否成為上帝家裡的人,成為靈魂得救的那一位。 結語: 2020年的母親節,特別又在武漢肺炎病毒疫情仍未過去時,聽見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用期待的聲音告訴我們「看!你的母親」,因著上帝的愛,「母親」她從擔任母親的那一刻開始到最後,對母性特質的堅持與持續付出位未停頓。同時也告訴我們「看!你的孩子」,別忘記給他們各種是上的美好以外,讓他成為領受生命中最重要、最價值,心歸上帝,眼目喜悅上帝的道路得救的人,就是成為上帝國得救又見證福音的上帝子民。

2020.05.10

主日

生命中最大的悲劇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的人生。 The greatest tragedy in Life is not death, But a life without a purpose.

2021.02.07

主日

引言:當人面對死亡時,人的心理狀態如何? 一、 「成了」是表示耶穌基督已經成就了人類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成了」是表示耶穌基督已經得勝了魔鬼的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成了」是表示耶穌基督已經完成了父神的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與生活應用: 個人思想及小組討論題綱 1. 耶穌基督的死與我的生命有何關聯?祂的死對我生命有何重要性? 2.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的目的就是為人而死,完成 神所賦予的使命,請問 神賦與我怎 樣的使命?我將如何善用 神所賜資源去完成 神所託付的使命? 3. 因著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我將如何看待死亡?我將以甚麼心態面對死亡?

2021.04.03

主日

耶穌的復活 是舊約預⾔ 最⾄⼤的應驗! ⼈能避免⾯對 死亡的恐懼 的 唯⼀⽅法是什麼? 完全的信靠復活的耶穌!

2021.04.18

主日

講題 《看你的母親》 經文 約翰福音十九:25-27 25. 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 26.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 27.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 • 大綱 • 引言—謝謝母親 • 一、馬利亞—母親的形象 • 二、孝子的榜樣 • 三、看你的母親 • 四、看你的兒子 • 結語—成了

2021.05.05

主日

一、母親的重要 二、馬利亞的典範 三、看你的兒子 使孩子走正路,讓父母滿足 四、看你的母親 使父母歡喜快樂無憂慮 一、母親的重要 猶太人有句名言這樣說:「上帝不能到每個地方,所以上帝創造了母親」。上帝當然能到任何地方,不過這句話是強調出上帝使母親擁有上帝愛的特質,也讓我們感受到母親在兒女教養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每一個人都有母親,有幸擁有一個好的母親是我們一生中,上帝所賜給我們最珍貴禮物,在與母親相處的過程中,因為我們是處於被照顧的腳色,所以有時候很難看清母親的內在世界,譬如說:【全世界的母親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要是孩子喜歡吃的,媽媽就不喜歡】,因為要把孩子喜歡吃的留給孩子,所以單純的孩子認為媽媽喜歡吃剩飯、雞皮、魚頭、魚骨頭等。   今天的經文中記載了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有他的母親瑪利亞,和他母親的姐妹及他所愛的門徒都站在十字架的旁邊,主耶穌告訴他的母親瑪利亞說:「母親!看妳的兒子!drela, lalakesu!」然後他又轉向他的門徒說:「看你的母親!Drela, tinasu!」從此門徒就接瑪利亞到他們的家裡去了。   主耶穌的一句,看啊!你的兒子。所顯示的,就是讓瑪利亞知道且明白,她做到了,而且耶穌本身也成就了上帝所要他成就的使命,通過被釘來替贖世人的罪。另一方面,主耶穌也掛慮到他死後,母親瑪利亞的生活問題,所以,他以【看啊!你的母親】,這一句話來將母親託付給他的門徒。   然而,主耶穌的這兩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用如此的角度來看。當我們向我們的父母說,看啊!你的兒子時,我們要我們的父母看什麼?是我們的成就?是我們對父母承諾的實現?或是父母於我們身上的期待的實現? 二、馬利亞的典範 天主教推崇聖母瑪利亞,認為他是耶穌基督的肉身母親,耶穌基督是無罪的,為了要貫徹這麼想法,天主教高舉聖母瑪利亞的地位,所以有個理論是【聖母無罪論】,認為只有瑪利亞是無罪的,才能生出無罪的耶穌。所以外教派有些錯覺,認為天主教也拜聖母。 但是基督新教裡認為瑪利亞是一個平凡的婦女,但是她有不平凡的信仰。從四福音的記載中,我們知道很少的母親能夠像瑪利亞一樣,從天使預告說【她是蒙大恩的女子Ani ikai ku sulivatane muswane!】,結果要她未婚生子,若是她接受的話,其實是要能夠承擔被石頭打死的風險,按照人的想法怎麼是蒙恩呢?後來她去找伊莉莎白求應證,也說她【是有福的女子,懷了有福的胎兒,Kusu ikai ki laababai makisubulrubulrubuulrungasu; kwini yabarangane muswane kwini lalake maiyalri kisubulrubulru!】結果等耶穌出生時,反而為了躲避希律王的殺害,要逃亡離開自己的故鄉,到埃及去生活,這些都是主耶穌的出生所帶給瑪利亞的,不是祝福反而是「災禍」,但瑪利亞沒因此自唉自嘆,反倒她順從、勇敢的承擔下來。 在瑪利亞的信仰世界裡,擁有耶穌就是擁有上帝的賜福。擁有上帝就是順服的走在上帝帶領的道路上。而這也是瑪利亞能在她與主耶穌彼此互動的角色中,能順利的達到上帝所要其完成的角色扮演。能瞭解與接受在別人來看,是普通孩子卻行為異常的主耶穌。 最後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對門徒約翰說:「看你的母親!」然後對母親馬利亞說:「看你的兒子!」耶穌知道母親的憂傷,因此,要求約翰日後要妥善的照顧並奉養馬利亞,也要求馬利亞將約翰視為兒子,信賴他、接納他。 今天是母親節,我們來看這句話,會給我們不同的體驗與反省,因為這句話的價值,在當今的家庭面對兩代間所產生的代溝問題時,更能使我們領悟到親子之間彼此的關懷,彼此體諒的重要性,我們深信上帝的話,對於每一個時代都具有獨特的時代意義。 三、看你的兒子 使他走正路。箴言書有一段話很能表達父母對子女的責任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Bulrwa ki lavavalake ngukakai ki mwalecege ka kadalranane, lani twalai ki vavalake pakeela ki tarudrawdrange kai kidaili.」(箴二十二:6),讓子女有機會學習才藝、充實知識、鍛鍊身體當然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使他走正路,使他知道如何做人!」。 聽小孩子們談天,常常會聽到他們說,「我媽媽說」、「我爸爸說」、「我老師說」,這一類的開場白或轉折語,因為在他們心裡,爸爸、媽媽和老師,正是他們言行的典範,所以在話語前面加上媽媽說的,爸爸說的或老師說的就可加強他說話之可信度,所以做人父母的該遵照耶穌的教訓「看你的兒子」,教導孩子「使他走正路」我們才能無愧於為人父母的職守。讓子女走在主所喜悅的道路上嗎?是否有參與教會的生活?應該比關心他們的學業、才藝、工作更為重要。 四、看你的母親 使你的父母歡喜快樂。在箴言二十三:25說 「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Pakisasa ki marudrawdrangesu! Pakiragadha ki tinasu!」這句話最能表達出孝順父母的意義。我們的父母,是否歡喜快樂,應該是最具體的孝順,基督徒不應只在母親節,父親節向父母表達敬意,而是該天天去瞭解他們的需要,尊敬他們,孝順他們,使他們快樂。 「想一想」能為他們做什麼?該為他們做什麼?當趁著還有父母可以「看」時,好好的看一看,好好的去孝敬他們,讓他們活得歡喜快樂,何必等到子欲「看」而親不待,才後悔遺憾。 「孝順」對於基督教的信仰而言,是相當重要,因出埃及記中20章的十誡清楚表明:「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Musakena ki marudrawdrangesu, lasu maka ikai ki apatarumaraneli muswane ka kadaengane kisupilri ku malragi ku apanianiakane.」耶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也告訴人「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usakena ki marudrawdrangesu; kilibaka ki pasiagiagisisu, mia lu ngikakilibakesu.」另外保羅在以弗所書6章2節,也再次提醒人「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Musakena ki marudrawdrange, asu kasulivate ki maneemanenga, si kalragi ku niake ikai kai kawmasane!>> Kikai yai aswalaalanga ka mailuku ku pinalraingane ka padradrekase.」 所以在這個母親節,願我們親子之間互相注目,做父母的看看我們的孩子,是否有領受神的教導,走在正路上?做孩子的看看我們的父母,是否頭髮班白,體力精神不再充沛,我們現今所做的,是否使他們歡喜快樂,給予他們的關心是否足夠?願神的祝福充滿我們,並世世代代的傳承在我們身上。

2021.05.08

主日

講道大綱: 主耶穌的目光中, 一、是 的愛 二、是 ​ 的愛 三、是 ​ 的愛 個人思想及小組討論題綱: 1. 在教會中,有沒有哪位弟兄姐妺是我可以關心或代禱的對象? 我可以有哪些實際的關懷行動? 2. 靜下心來,思想一下,在我的日常生活裡,主是如何顧念我的需要? 思想後,試著把主對我那無微不至的愛寫下來。 3. 把我無法接納自己或家人的地方,帶到主的面前,在安靜禱告中,看看主怎麼 看我,怎麼看我的家人。

2021.05.09

主日

耶穌在十字架上,全身都受痛苦, 祂頭帶荊棘,其刺痛難忍, 手和腳釘實,亦痛苦非常。 十字架是樹木,木頭刺刺入已經皮開肉裂的背部, 亦是痛上加痛。 再加上口渴,真是苦不堪言。 當祂將母親交給了門徒,所掛心的事都交待妥了, 而祂背負世人罪孽的事亦已完成, 所以最後說:「成了」(30), 意思是救贖的工作已完成, 父神差遣祂成就的救恩已完成。

2022.04.04

主日

這兩個人於耶穌在生時暗中做門徒, 現在耶穌死了,他們敢於公開。 約瑟領取耶穌的屍體,安葬在自己的墳墓裡。 古代的人未死已經為自己預備好墳墓。 而尼哥底母更加付出代價, 他用了一百斤的沒藥和沉香,約有75磅重, 都是貴重的入口貨。 他由於愛耶穌,願意付出這麼貴重的香料, 來幫耶穌做殯葬。 他這樣公開做,可見他不再秘密做門徒。 以前耶穌跟他講重生,他明白了, 但卻暗中做門徒。 現在他見耶穌死了, 才恍然大悟,真心相信,

2022.04.05

主日

約翰福音 19:4-17 19:30

2022.04.08

主日

講題:空墳留痕 講員:何宗信長老 講道大綱: (一) 耶穌的空墳 - 空墳證明了耶穌復活了 (林前15:14)(羅6:5) - 空墳留痕 ‧ 耶穌復活後脫離之前的纏累 (約20:4-7) ‧ 幫助門徒相信復活 (約20:8-9)(路24:12) (二) 空墳留痕對今天信徒的提醒 - 信徒都要留下細麻布及頭巾 (羅6:6) - 如何留下? (弗4:22-24) (三) 空墳也留下香氣 (約19:39-40)(林後1:4)

2022.04.17

主日

可3:31-35, 路2:34-35, 約19:25-27

2022.05.07

主日

講題:“成了!” 讀經 啟示錄十六章 17 節、十五章 1 節, 希伯來書二章 14 節, 馬太福音廿七章 46 節、 50 節,約翰福音十九章 28 節、 30 節 約翰福音 三 章14~18 節 ,以 弗 所 書 二章 12~ 16 節,馬 可 福音十五章 34 節 、 37 39 節 一、前言: 1. 我們曾藉助 天開了”這重要字句 (key 作為啟示錄的分段方式。 第三次 天開了” 啓十五 5 )乃指天上那存法櫃的殿開了亦即神以祂本質的聖潔、榮耀、公義與權柄,要求人不得冒犯,免得帶來神的憤怒。 2. 當神揭開人間的悲劇與神創造的 大自然”均受到敗壞的背後原因,乃是撒旦 那古蛇 與二獸的邪惡造成的結果之後,即將盛 裝 神大怒的七碗交 予 天使傾倒下來。 二、信息重點: 1. 七碗的前四碗,分別倒在地上、海裏、水源與日頭,(與七號中之前四號對應)乃是要潔淨被污染、敗壞的大自然。 2. 第五碗直接倒在獸座上(與七號中之第五號相對應)乃是要審判那邪惡黑暗的權勢與隨從者。 3. 第六碗乃倒在伯拉大河,即二萬萬衆軍受邪靈煽動聚集要大戰之地(與七號中之第六號相對應 。 實際上,大戰並未開打,即因 萬王之王的岀現” 那二獸即被擒拿,扔在火湖(啓十九 11 21 ,容後再述)。 4. 第七碗倒 在 空中後,神即宣告 成了 ! 5. 請注意(啓 十五 1 )及(啓 十六 17 、 19 )均提及神的憤怒已發盡即神宣告祂對罪惡的審判己完 成。沒有人可以在神憤怒的審判前 站 立得 住,那些一直不悔改的人 (啓 十六 9 、 11 )必將承受神公義的審判。 6.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盡 羞辱、痛苦、流血,甚至被神遺棄而喊叫 。祂 斷氣前,也說 成了 代表祂為人類擔負罪孽而承受神憤怒的審判已完成 了救贖的工作,同時也敗壞了那掌死 權 的,就是魔鬼(來二 14 )。 7.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 !(約三 14 15) 8.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约三 16 18 9. 奇妙的救恩,使我們得以在基督裡與神和好。(弗二 12 16) 三、結語: 1. 我們靠自己無法躲避神憤怒的審判,唯有接受神已成就的救恩。 2. 永古磐石”為我開 使我藏身在你懷 。

2023.04.14

主日

再思十架七言(客語)

2023.04.18

主日

再思十架七言

2023.04.18

主日

啟示錄12:5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是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萬國的;他的孩子被提到神寶座那裡去了。17龍向婦人發怒,去與他其餘的兒女爭戰,這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

2024.05.12

主日

講題:苦中一點甜 ─ 十字架下的母親 講員:何宗信長老 日期:2025年5月11日 講道大綱: (一) 許多母親的經歷:苦中一點甜 (二) 十字架下的母親 - 馬利亞 (約19:25-27)(徒1:14) (三) 你也可以經歷馬利亞的那點甜 (約3:16)

2025.05.13

主日

馬可福音11:24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