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羅馬書的寫作背景。 羅馬教會的建立與變革。 保羅的身份認同與使命。 因信稱義福音的大能! 教會與猶太根源的連結。

2020.07.30

主日

200927 主日崇拜講道錄影 日期:2020年9月27日 講題:憑信再出發 講員:黃啟鴻長老 講道大網: (一) 你心裡是否有一塊「推不開」的大石? (二) 以色列人每年慶祝三大節期的啟示 (申16:15-17) (三) 每年會慶給我們的機會 - 不要被「推不開」的大石絆倒 (太24:12) - 來到神面前,思想及肯定神的工作,作出回應 (申16:15-17) (四) 憑信再出發 - 堅持信心,就能勝過世界 (來3:14)(約壹5:4) - 憑信心的慷慨(付出、加添、操練的過程) (林後9:6-8)(路6:38) - 抓緊神的應許 (徒20:35下)(太8:13) (五) 憑信心與神立約

2020.09.26

主日

講題:福音的價值(使徒行傳廿:22~27) 嘉義市是全國最幸福的城市 住在嘉義市的你我,你是2020全國最幸福城市的市民;依據經濟日報與台灣人壽共同舉辦的「幸福台灣二○二○縣市指數大調查」,嘉義市今年11月30日被公佈為「全國最幸福城市」,嘉義市是今年幸福指數大調查的第一名。「幸福」的定義有很多,許多嘉義市民與有榮焉,但許多市民問:「有那有那麼幸福嗎?」,有人也質疑調查的方式與內容,但無論如何,人總希望自己是「幸福的」,當然也希望居住地區是一個「幸福城市或鄉鎮。」;問題是你覺得你「幸福嗎?」,這主觀的看法,得隨著每個人的立場和感受,就如同使徒保羅的祝福「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的幸福定義(腓四:4)。幸福的人一定是喜樂的人,常常靠主喜樂的人,也一定會幸福。但耶穌給我們另一個幸福的定義:「……作我(基督)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的人,就是靈魂得救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不是嗎?幸福的人所住的城市、鄉鎮,豈不也是幸福的城市、鄉鎮﹖ 待降節帶給我們─希望、信心、喜樂和愛 這主日是2020年聖誕節待降節第二主日,每年我們都會佈置四支紫色的蠟蠋,它們代表迎接救主耶穌誕生的待降時期,以希望、信心、喜樂、愛四個主題,來期待迎接救主耶穌的聖誕,但我們更希望明白祂為我們的世界、世人降生心意的基督教會與基督門徒,也可以將這「幸福」福音帶給許多仍不認耶穌基督,未信耶穌基督、靈魂未得救的世人,特別是我們的台灣的同胞們。在每個待降節期的主日裡,積極思考我是否參與傳達、宣揚福音、聖誕的佳音,即帶有「希望、信心、喜樂與愛」的福音。 沒有耶穌的聖誕節 近年來,全國各城市都有聖誕點燈、踩街報佳音、聖誕慶祝各種節目,其中新北市是台灣全國公認,聖誕佈置最豪華、多元且熱鬧的聖誕歡樂城,特別是今年的主燈,是360度旋轉華麗的夢幻音樂盒,它神奇與多媒體聲光交錯的震撼演出,還有其他燈區也很熱鬧又澎湃。2020年在全球疫情下的年底聖誕節,讓國人紓解活動受限的機會,台灣各地也還有許多類似的聖誕活動與佈置,但我們發現,那是沒有耶穌的聖誕活動與佈置,沒有基督耶穌這位主角的聖誕節,如果主角不在其中,是誰的責任要將這位為世人降生救主耶穌的聖誕節,宣揚傳達給台灣人民? 聖誕的佳音是什麼? 當耶穌降生時,卑微的牧羊人,卻是第一個聽到佳音,即福音第一時間傳領受的世人;聖經說:天使向懼怕且驚惶中的牧羊人們如此報佳音:「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二:10~11),聖誕的佳音、福音是什麼?簡單來說,聖誕節就是要傳揚有一位為世人而生的救主,他為你、我出生。不但要宣揚救主為我們出生,也要讓每一個人都讓耶穌成為我們的救主。 這位救主祂曾如此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每一次各城市點燈時慶祝聖誕時,我們希望人們記得這位聖誕的主角是世界的光,跟隨祂的,必得著生命的光,也就是成為「幸福的人」。聖經還告訴我們:「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一:9),「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一:12),這位聖誕的主角是我們的天父,我們幸福是因為我們是屬於創造宇宙萬主宰這位天父的兒女,而且是經由祂無比的愛,帶給我們的救恩。 看見福音的價值 今天我們看見一個名叫保羅的使徒,他是抱著迫切的心傳福音,聖經說:「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甚麼事。」(徒廿:22),前面有多少的艱難正等著他,但他仍心存迫切執意前往:「明知山中有虎,偏向山中行。」為什麼?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要盡心盡力把福音傳出去,甚至他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徒廿:24)。 誰願意為一個前面存有各種困難的可能性的使命執意前行?保羅就是稀罕的這一位,甚至他已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為什麼?他是不正常的人嗎?不!是因他看見福音的價值,使徒保羅從耶路撒冷到亞西亞、到歐洲,在當時交通不是很便利時,或走路、或搭船等行進方式,他三趟在這些地區來回傳福音,第四趟到羅馬後,就為主殉道在羅馬。這也讓我們想起155年前,歐洲蘇格蘭的馬雅各醫師,他也是搭船從歐洲最西邊,艱辛萬苦搭船來到亞洲的台灣,他們都知道,要前往的目的地,都充滿各種艱難及生命威脅的變數,然而他們就是靠聖靈勇往直前,除了聖靈的帶領與同在以外,他們看見了福音的價值:也就是天父上帝拯救世人的大計,天父道成肉身,成了獨生子耶穌聖子的樣式成為世人得救的重價,祂也要每一個基督教會與基督門徒能,都實踐宣揚出黑暗入光明生命的福音。 使徒保羅或馬雅各醫師都明白我們是藉著救主耶穌重價買贖回來的,如聖經說:「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林前六:20),也因此他們愛傳福音勝過人生的一切,我們應常常自問說:「祂因你而死,你因而得救,卻不能為祂而活嗎?」,一生為福音而活,因此活著的不再是我,因基督的生命而活的你我,當然只有傳福音啊! 祂不斷的呼召我們 台南神學院的禮拜堂,用古文體寫下:「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約十五:16),神學生時我一直以為那是針對全職奉獻傳道人的呼召,現在我更清楚,耶穌是對每一位基督門徒的呼召,如果我們是被揀選的基督門徒,我們就必須去結果子,也就是我們必須去傳福音,使人的靈魂得救,這是天父上帝對每一位因聖子耶穌得救的基督門徒的呼召;如果保羅和馬雅各醫師,不是如此又藉由聖靈的同在賜下的能力,他們也無法謙卑、順服回應上帝的呼召,來成為傳福音的門徒。讓福音內化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就是基督門徒的生活就是信仰,而實踐信仰的門徒,就是傳福音的信仰生活;聖經中初代教會的門徒,他們的信仰生活是:「他們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徒五:42),保羅所說的「向著標竿直跑,即將傳耶穌是救主且成為我們的生活內涵。」,我們的信仰生活有時仍需重新調整,我們已知要以標竿(傳福音)為目標直跑,但就是有人: 1. 向著標竿不跑:不以福音為主的人,就是不跑的人生。 2. 沒有標竿亂跑:傳統教會事工非常多,卻不傳福音,在教會非常忙碌,但卻不傳福音。 3. 自立標竿白跑:是過一個參加聚會,提昇靈性卻不傳福音,而所做的卻是枉然。 我們要回應天父上帝的呼召,以前面的標竿(傳福音)為目標竭力而跑。 看傳福音勝過一切且委身於福音使命 使徒保羅與馬雅各醫師,甚至是嘉義基督教醫院的戴德森醫師;美國的戴德森醫師,1957年來到台灣,1958年落腳於嘉義,1959年台灣發生八七大水災,嘉基的醫療傳道開始至今,在嘉義延續他醫療傳道的腳蹤;這些基督精兵,他們都是我們落實委身在生活中傳福音模範,他們都是曾經委身於基督使命的門徒,也因此留下後代人們得救的機會;如果嘉義市是幸福的城市,其中之一的因素,我們擁有醫療傳道的嘉基絕對是其一,嘉基不是以利潤為規劃,而是以人們靈魂得救為規劃的醫療院所。 同樣這也將是每一個基督門徒學習的樣式,嘉義市的幸福,應來自有許多基督門徒搶救人們的靈魂,靈魂得救才是真正的幸福。 結語: 福音的價值你看見了嗎?如果你已洗禮得救了,你絕對是幸福的人,今日在嘉義市的所有基督教會與基督門徒,如果我們看見上帝為世人應許的救恩,靈魂的得救是祂的大計劃,也藉由基督教會、基督門徒傳揚福音,使人得救;如果有更多嘉義市的人民得救,嘉義市將真正成為幸福的城市;你看見福音的價值嗎﹖如有﹗你一定不會是傳福音的旁觀者。

2020.12.05

主日

講題:最棒的禮物(使徒行傳廿:25~38) 保羅留下的禮物 從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到成為基督精兵的保羅,一生中一次、二次、三次的巡迴佈道傳福音,從耶路撒冷到亞西亞到東歐,依當時交通困難的環境,他卻使命必達的堅持到底。這次他帶著捐款要回耶路撒冷,也是從東歐希臘、馬其頓來到亞西亞的米利都港口,他沒時間再到約五十公里遠的以弗所,但他請以弗所的教會牧長們來米利都與他碰面,他的分享,如同留下一份禮物;今天所讀的聖經中,保羅道別贈言的一段話,有三件事,他重複提醒: 1. 回想在以弗所事奉時,是在人性掙扎、流淚扎心以及試煉中所完成的宣教(徒廿:19、31) 對這位勇敢盡職的基督精兵來說,他是毫無保留的執行宣教(徒廿:20,26~27),主要是要世人明白人人都是罪人,且需經由悔改罪得赦免而得救,得救是因信稱義,與上帝國有份。(徒廿:21、25),成為上帝國的家人、後裔,藉由聖靈的同在,為福音作見證。但過程中將會經歷人性的掙扎,甚至流淚扎心以及各種試煉(徒廿:23~24)。 2. 一再強調不再相見(徒廿:25) 提不再相見,確實有點傷感,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況且人生是暫時的,卻也突顯保羅的誠懇提醒。他三次的巡迴佈道旅行,有些地方來去三次、或二次、或一次,有些書信往來卻未前往;無論如何,他是順著聖靈的帶領,就是前面有捆綁與患難,仍不以性命為念,只為完成使命,為福音作見證。「不會再相見」雖有傷感,但保羅的心意,要大家確實看見領受傳福音的使命與落實行動,不要只見眼前的現況,而失去教會存在的方向與動力。 3. 保羅警告提醒牧長、信徒要盡自己的本份,即提醒將上帝交託我們的使命,將恩惠的道分享出去。(徒廿:32、35) 這也是今天我們在主日禮拜中,要再一次強調的信息,上帝將「最棒的禮物」給了我們,我們要分享這最棒的禮物給他人。 最棒的禮物 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防疫措施,我們與他人必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我們不能再隨性握手,有時在聚集時,我們會遇上對方熱切的要與我們握手,但我們卻無法伸手回應,此次疫情好似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然我們也發現因台灣的防疫掌控得宜,得蒙上帝的恩典,台灣在國際間與更多國家的距離,反而更加接近,彼此之間更加熟悉認同接納;讓我想起,之前曾有許多人分享「距離因心連心,不再遙遠。」,但人類的社會,卻常有「近在眼前,遠在天邊﹗」,但今天我們從聖經的真理中,看見:「因分享(最棒的禮物)而讓人與上帝、人與萬物、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了。」。 今年五月份,台灣一所科技大學的學生,由老師帶領,他們前往北部一所山區國小,進行一天的「交換禮物」活動;學生中大多是家境良好的都會學生,也有從國外來的僑生;他們未抵達之前,每人都抱著今天要帶禮物給山上弱勢的小孩(國小生),其中他們特別預備一個「最棒的禮物」(製作好看又好吃的馬卡龍),要給予今天這所國小的師生(全校師生不到50人)。 留在部落的學生,大多是單親家庭的小孩,甚至是隔代教養的小孩,就是單親家庭的小孩,爸爸或媽媽也都在外地工作,有時三個月、五個月都見不到自己的爸媽。在部落的孩子們,生活在各方面都缺乏的環境中,無法有都會區小孩的充裕物質;但短短一天與原住民部落國小孩子互動後,這群大學生如同脫胎換骨,原本他們以為是要扮演「給予」的那一方,而且是帶著滿懷的愛心和疼惜的心面對這些部落中弱勢的孩子,預備要給他們一份「最棒的禮物」。一天之中,大學生都很努力以一對一關懷的心情,和孩子們互動,一開始,孩子們都很害羞,大學生也有些生澀,雙方都不是很自然,但愈來愈熟悉後,不到中午,彼此間的距離就更加拉近,大家也玩成一片;學生們參與「馬卡龍」的製作並享用「馬卡龍」,事前籌備時,大學生都有調查每一位學生的一項期待的禮物,當天也現場實現每位小朋友的願望。 禮物發放之前,每位大學生有一段時間去參觀學生的家庭與他們生活的空間,環境的現況,我們可以想像是如何?不會是高樓大廈,不會是華麗透天厝,好幾間都是舊石板的矮房或半成品的水泥屋,更別說有完整的家俱。但他們生活的方式與家人的互動,雖只是國小的孩子,卻是祖父母的廚師、按摩師;孩子為大學生們講述在山上部落生活的隨性,甚至被允許的打獵生活,採野菜的判斷能力,聽在這些都市的大學生耳裡,看在他們的眼裡,大學生覺得自己沒這些孩子的聰明與智慧,更覺得這些孩子在某方面比他們幸福很多,在某些方面,孩子其實可以是大學生的老師,因大學生從孩子身上學到好多。大學生不到半天,已從部落孩子身上學到要如何感恩,為所擁有的珍惜及感謝。 在最後禮物交付給孩子的時候,有一位小朋友期待的腳踏車(小六女生),竟然如願以償,她非常驚喜;之前大學生與同學募集到一台中古腳踏車,再請車行整修,交到孩子手中那一刻,除了看見孩子驚訝無比的表情外,更感動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這位大學生,在預備這份禮物時,他已體會「施比受更為有福」了,加上孩子得到禮物那一刻情境,他更加確定,一天下來,他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啟示、頓悟,讓他感動的掉下眼淚。他從馬來西亞來台灣,他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從訪問山上部落與單純無邪的孩子互動後,他說:「在台灣,他除了得到知識以外,更寶貴且終身受用的是「最棒禮物(施比受更為有福)」。 另外一位孩子期待的禮物,是希望可以看到在外地工作,好幾個月沒見面的爸爸,爸爸因工作緣故,確實不能回來;但大學生特別製作錄製一段爸爸在外地的影像;爸爸在影片中,向孩子表達想念孩子的話,也告訴孩子他很快就會回來看他,要他認真讀書,好好與祖父、母生活;外地爸爸的影像一出現,直到結束,看來壯碩的大孩子卻一直流著眼淚,他小小的心智,卻能明白爸爸為一家人必須在外工作賺錢的辛苦;另一方面幼小孩子想念爸爸的單純情感表露無遺,讓在場的大學生忍不住一起掉淚,更為自己有好的家境,觸動他們更大的感動,也催促他們要更加珍惜、感恩、知足。一場短短的如交換禮物的部落活動,讓部落小孩得到一份愛與關懷,也讓大學生們體會「施比受更為有福」,而且他們所得到的,並不是物質的量,而是生命中的成長,讓他們的將來,知識學問成長外,也學到、得到「最棒的禮物─施比受更為有福。」。 施比受更為有福 保羅一生的旅程,正如他告訴我們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徒廿:35)。 耶穌曾對跟隨祂的人說:「……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太十:8b),今天我們四周仍有許多需要我們扶持幫助的人,我們學著和他們互動時,我們可以給予他們「雙福」,幫助他們「靈魂的得救與外在物質需要的支援。」,也許有些人不太像我們有正常家庭的生活條件,但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學到他們許多方面的優點;或許他們有許多我們正常家庭看做為不足之處,但他們也有我們沒有的優點。教會環境與服務的志工們也常讓我頻頻感動;他們為教會環境的清潔維護付出勞力;他們剛剛信主洗禮,就急著找靈魂未得救的朋友來尋找耶穌;太多太多可以舉例感恩事項,在他們身上反而學到珍惜、感恩、知足。看似我們在給予,其實是我們得到;但我們也同時從所服事的事工上,學到保羅扶助軟弱、弱勢的人群的期待與真理,就是勞苦卻沒有重擔,而且每每看見弟兄姐妹洗禮靈魂得救時,我們不但看見他們得到「最棒的禮物」,我們自己也同時領受更大的祝福。 結語: 保羅說:「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如今我把你們交託上帝和祂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廿:31~32)。 我們帶著「最棒的禮物(基督福音)」給予世上每一個人,其實傳福音的人,更為有福,成聖且同得基業。

2020.06.20

主日

前言 一、 保羅的榜樣(v24-27、33-35) 二、 保羅的勸勉(v28-31) 三、 保羅將教會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v32) 結論

2021.07.14

主日

前言:保羅在特羅亞使少年猶推古復活 一、多元又獨一的上帝之家 二、特羅亞教會的敬拜與團契 三、邁向「致命之道」的獨旅

2021.08.01

主日

一、回顧:謙卑、憂傷與堅忍,為福音流淚 二、現在:不為挑戰,終於福音職事 三、未來:勉勵祝福,交托主羊

2021.08.08

主日

金句:腓立比書 1:3~5 3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 神;4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5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 腓立比教會的樣式 他們活出基督徒喜樂的樣式 他們扶持神差派的保羅需要與工作 他們同心合一的興旺福音 他們獻祭的生命,於是他們開始成長 第一個差派短宣的教會

2022.02.27

主日

題 目:從掃羅到保羅:保羅返回耶路撒冷 經 文:使徒行傳 20:22-38

2022.10.12

主日

秉公行義 大衛 神的屬性 耶穌的榜樣與教導 鮮明的保羅 給亞伯拉罕的應許

2023.08.15

主日

講道:慷慨生命:回報的選擇 講員:何宗信長老 日期:2024年1月21日 講道大綱: (一) 信徒效法基督,活出慷慨的生命 (徒20:35) (二) 慷慨生命的挑戰:回報的選擇 - 耶穌的教導 (太6:1-4)(路6:32-35) - 慷慨生命選擇的回報 (路6:38)

2024.01.22

主日

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2024.05.21

主日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2024.05.21

主日

講題 :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 经文:使徒行傳15:36-41 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37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38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39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40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41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大綱: 罪人得救的过程(揀選,呼召,稱義,荣耀) 1. 神就按自己所喜悦地揀選罪人,所揀選的,就呼召他们,所呼召的,就稱他们為義,所稱為義的,就叫他们得荣耀。(羅馬書8:30) 罪人因信稱義(罪得赦免) 1.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亞伯蘭信耶和華 )為他的義。(創15:6) 2. 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加拉太2:16) 罪人藉着神的恩典,罪得以赦免,是白白地被稱為義 1. 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6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羅馬書4:5,6) 2. 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19這就是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 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林後5:18,19) 3. 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25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28 所以 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30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稱那受割禮的為義,也要因信稱那未受割禮的為義。(罗马书3:22- 30) 4. 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5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6原來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 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拉太5:4-6) 5. 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6聖靈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 的,7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提多3:5-7)

2024.06.01

主日

前言: 一、「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原意 1.「施比受更為有福」應是_____ 2.「施比受更為有福」可以_____ 3.「施比受更為有福」足以_____ 4.「施比受更為有福」落實_____ 二、如何活出「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人生 1. 認識__________ 2. 評估__________ 3. 設定__________ 4. 反思__________ 結論: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 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路加福音6:38 個人思想及小組討論題綱 1. 今天的信息是否對「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原意、內涵有更充分的認識? 2. 我是否願意由如何「得」的人生轉變成如何「給」的人生態度? 3. 我是否願意將「施比受更為有福」藉由靈修、反思逐漸提升到日常生活的實踐。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