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一百二十六篇講到被擄的以色列人在巴比倫的哀哭,詩篇一百三十七篇提到他們一追想到錫安的日子就哭了,因為他們只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在這種被擄的光景裡,有時我們在疾病裡,有時在環境上感覺被擄掠,有時因為過去的傷害跟咒詛感覺被擄掠。很多時候在我們心中有深深的夢想和心願:「主啊!求你帶來復興!求你顯明你的同在!」就好像當時被擄的以色列人在巴比倫的時候,他們向神哭求。想想看,當你在夢中忽然醒來,發現原來你的夢是真的,那是何等喜樂的事情呢?詩篇一百二十六篇說,當神叫被擄的人歸回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其實不是做夢,神真的為我們行了大事!那流淚撒種的必要歡呼收割,哈利路亞!弟兄姊妹,我們的神果然為我們成就大事,我們就要歡喜快樂,因為我們的神是用笑臉幫助我們的神,讓我們就繼續來渴慕祂,等候祂,跟隨祂!
閱讀: 詩篇42篇1-5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撒母耳記下9-11章;路加福音15章11-32節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篇42篇5節
發動一場革命需要什麼?是槍械嗎?是砲彈嗎?或是游擊戰?在1980年代末期的愛沙尼亞,革命只需要歌曲。在愛沙尼亞人被蘇聯恐怖統治了幾十年之後,一場革命由吟唱一系列的愛國歌曲而開始了。這些歌曲啟動了「歌唱革命」,在1991年愛沙尼亞的恢復獨立中扮演了關鍵作用。
有個網站如此描述這場革命:「這是以非暴力的手段推翻暴力的政權。在蘇聯50年的統治之下,歌唱一直是讓愛沙尼亞人團結的力量。」
在艱難的時刻,音樂也能發揮作用,幫助和安慰我們。我想,這也是我們容易對詩篇產生共鳴的原因。詩人在心靈憂傷的時候吟唱:「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篇42篇5節)。帶領敬拜的亞薩在感到失落時,提醒自己:「上帝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73篇1節)
當我們面對苦難時,盼望我們也能像這些詩人一樣,在心中進行歌唱革命。這樣的革命能讓我們對上帝的大愛與信實滿有信心,以勝過轄制我們的絕望與疑惑。
天父,我感謝祢,祢的慈愛每早晨都是新的,
祢的信實極其廣大。求祢讓我得著能力,
即使是流著淚,也能歌頌祢的大愛。
當你遇到挫折時,會如何回應?
哪些歌曲最能讓你得安慰?為什麼呢?
作者: 柯貝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詩篇42篇和43篇可以天衣無縫地組合在一起,很可能原本只是一首詩。詩篇43篇的最後幾節,與詩篇42篇第5節和第11節相似。這兩篇詩篇提到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掙扎,讓我們可以理解人們內心的光景。詩人在面對危機時,首先承認自己迫切需要上帝。接著,他概述自己遭遇的困境。他處在極度失望之中(42篇3節),所以就回想美好的時光(4節)。當他明白從前上帝以不變的美善恩待他,就激勵自己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應當仰望上帝」(5、11節,43篇5節)。不過,他的疑惑依然存在(42篇9節,43篇2節)。我們在面對屬靈掙扎時,也要坦然承認自己的情緒。在上帝面前完全坦誠是應當的,而至關重要的是在情感的痛苦中,更要堅定地仰望上帝。
葛庭墨
詩四十二篇和四十三篇
我們在這篇詩裡面,看見感覺與信心的對照:就感覺而言,詩人心中充滿了痛苦、憂悶、煩躁、悲傷(v.3-5),但是就他的信心而言,詩人「切慕」神(v.1)、「渴想」神(v.2)、希望「朝見」神(v.2),「記念」神(v.6),「歌頌」神(v.8)。這一種對比,顯出信仰的寶貴與價值。詩人在一切環境和遭遇之中,都保持與神的聯繫和信心的態度(v.8),這是獲得最後勝利的祕訣。
詩人憂傷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滄桑之變的憂傷---詩人回憶過去;的樂觀:「我從前與眾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心裡極其悲傷」(v.4) 過去的歡樂使今日的悲傷更難以忍受!
▲受人譏誚的憂傷---「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裡?』」(v.3) 當詩人遭難的時候,一般不認神的人,就起來譏誚他的信仰,這是使他極感痛苦與難堪的。
在憂悶煩躁中仰望神
這兩篇詩同有一個特點,就是詩人與自己的對話。這一種特殊的格式,表達詩人內心裡面兩種對立的因素之間的統一。一方面,詩人感覺孤單與悲傷;但是另一方面,他以信心來向感覺挑戰。結果在他內心有一種新態度:讚美。由此可見,信心使人超越了自己:詩人原有的傷感與哀痛---變而為信心的讚美!這是榮耀的勝利。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v.5) 這一句寶貴的話,再一次在本詩內出現,連上一篇計算在內,一共出現三次,真可說是這兩篇副歌。
因為詩人他知道神必施慈愛(v.8),雖然敵人辱罵說:「你的神哪裡呢?」(v.10) 然而,只要仰望祂,就無憂悶煩躁,因祂是信靠祂的人臉上的榮光。
思想:世界為甚麼會有這麼多的苦難?基督徒為甚麼也會有苦難?
▲似乎被神遺忘的憂傷---「我要對神我的盤石說,你為何忘記我呢?」(v.9)
▲受敵人欺壓的憂傷(v.9,10)
但是詩人在這一切之中,有一種堅定的信心態度,他重複的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v.5, 11)
祈禱:神啊,幫助我裏面憂慮轉為喜樂,失望化為盼望,因我要單單仰望祢。
20200510主日信息 講題: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講員:李怡瑱牧師
經文:撒上一1-28、撒上二18-21、詩四十二5、太十一28、詩六十二5-8、來十一6、詩五十六12、詩五十14、申十四22-29、瑪三10
金句:耶卅二17主耶和華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
神蹟三部曲
一、 心裡愁苦的婦人 (撒上1:1~8)
v.8你為何哭泣,不吃飯,心裡愁悶呢?今天,神也如此問我們。我們是否落在無奈、無盼望、無止盡的忍耐、週而復始的困境或戲碼之中,痛到深處無人能解?有一位神要成為我們的幫助。(詩四十二5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看見兒女受苦,天父的心也苦。(太十一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耶穌如同牧羊人,抱著受傷的小羊走人生的路。有時人心靈疲累枯竭,進而造成焦慮失眠,無人能分擔;然而,神卻要使我們心歡喜,靈快樂,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十六9)
二、 悲哀的日子完畢了 (撒上1:9~20)
哈拿決定面對生命困境,她不住禱告,向神傾心吐意。她選擇把愁苦重擔告訴神。她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禱告重要在於心靈誠實,這是禱告蒙應允的關鍵。往年哈拿同樣跟著丈夫去獻祭,但這一年不同,她超越環境的無奈、超越對手的激動,不再是聽別人說,或是在意別人怎麼看;她來到神的面前與神相會。誠心尋求,就必尋見!其實,多年來是神在等待哈拿來真心相會。多年來,哈拿人雖到了示羅,心仍然是愁苦的,生命也未改變。如今,神也在等待我們,看我們的心何時回轉,向神傾心吐意?何時超越困境,抬頭仰望笑臉幫助我們的神?我們當時時倚靠他,在他面前傾心吐意。(詩六十二5-8)他不推卻我們的禱告,也不叫慈愛離開我們。來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這是禱告蒙應允重要的經文)花時間到神面前必不徒然。我們要每一天分別時間與神相處對話,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使我們在生活中也能體會神的感動,得著聖靈的啟示。並且,我們不要只停留在得到祝福。
三、 超乎所求所想 (撒上1:21~28、撒上2:18~21)
哈拿信守諾言,向神還願,將撒母耳終身歸與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神那裡。為何哈拿能忍心將才斷奶的兒子(當時是她獨生的兒子)永遠獻給神呢?因為,從整個過程中,哈拿知道這孩子是她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撒上一20),她遇見神、認識神,知道自己不是被棄的,乃是神所眷念的,她以神為樂,神成為她心中的滿足。(孩子是神賜的產業,主權屬於神)雖然哈拿沒有再求其他的孩子,以利看見哈拿的忠實,主動地為他們夫婦祝福,而神也超乎所求所想的成就。(詩五十六12、詩五十14我們要以感謝為祭,向神還願)
十一奉獻(申十四22-29)
使我們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我們要專心敬畏神,一生不忘記神的恩惠。將美物和頭生的獻與神,顧念專職服事神的利未人,及寄居者和孤兒寡婦,神應許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v.29)
什一奉獻是敬畏神的信仰外在表現。神是一切物質的主人,我們只是暫時管理的管家。當我們有敬畏神的心順服什一奉獻條例時,神會敞開天窗傾福與我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10)
一切豐盛的賞賜從神而來!雖然世界上金融現況並不樂觀,但我們所信靠的是信實的神!
回應詩歌:以便以謝
回應:這首詩的作者被放逐到巴勒斯坦遙遠的北方(詩42:6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所以我從約旦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紀念你。),他渴望有一天能夠返回家鄉「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他的上帝。(詩42:2)讀完這篇詩從中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可歸納二部分來述說:(一)表達作者對神的渴望。(詩42:1-5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二)透露作者內心深深的憂悶與煩躁。(詩42:6-11…我的敵人辱駡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若我們有仔細研讀這篇詩,不難發現詩裡有二節經文(詩42:5, 11)是重複的,在聖經裡有重複的經文,代表這是神非常看重的事,也是寫詩者內心最大的困難;他有何困難呢?就是他心裡煩躁、憂悶不知如何解決。作者的呼求,神的靈回應了,提醒作者若要度過難關必須要仰望神、稱頌讚美神。(詩42:5b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當作者願意遵從神的話去作時,他的困境因此就解除了。有一首詩歌「我的心哪」天韻詩歌,大家不妨連上網聽看看,對我們「煩躁憂悶心」安靜會有極大幫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PTTJtfR_E)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體會流亡在異鄉遊子的心情呢?流亡在異鄉人的心情是孤單、不好受,需忍受別人的閒言閒語「詩42:3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裡呢?」,但這位作者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應當「仰望、稱頌、讚美神」,這就是他度過難關的秘訣。求主幫助我們學會這樣的秘訣,活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仰望、稱頌、讚美神的作為。(王牧師)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1/09/25/上帝深知我們的感受/
【經文】詩篇42篇
夏蘭因兒子無法戒癮而感到非常傷心,不知所措。她說:「我很難過,上帝會不會因我在禱告中哭個不停而認為我信心不足?」
我回答她:「我不知道上帝如何看待這事,但我知道祂能接受及平復我們的情緒,因祂知道我們是有情緒和感受的。」我陪夏蘭一起禱告、流淚,祈求她的兒子能得著拯救和釋放。
聖經記載了許多人在困境中質疑上帝的例子。詩篇42篇的作者表達了他深切渴望能得著上帝的平安,並且經歷祂大能的同在。他晝夜以淚洗面,對自己所承受的悲傷感到萬分沮喪。當他回想上帝的信實,心中的紛亂逐漸平息並流溢出讚美。詩人鼓勵自己的心後,他寫道:「要仰望上帝,因為我還要讚美祂──我的救主,我的上帝」(11節,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他心中的兩股力量不斷在拉扯,既明白上帝是真實可信的,卻又無法否認在現實中難以壓抑的情緒。
上帝按祂的形象創造我們,給我們各種情緒感受。我們為別人流淚,表達深切的關愛與同情,並非是缺乏信心的表現。我們能將新痕舊傷帶到上帝面前,因祂能感同身受。不論是無聲、啜泣,或充滿信心大聲的禱告,每一個禱告都表明我們相信上帝的應許,祂必垂聽我們的呼求並且看顧我們。
【思想】
你曾試著向上帝隱瞞什麼樣的情緒?
為何總是很難向上帝坦誠自己的困難和強烈的情緒?
【回應】
永不改變的天父,
謝謝祢讓我確信祢深知我的感受,
並且處理我多變的情緒。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6/03/希望的彩虹
【經文】詩篇42篇
在一次的度假旅途中,我的慢性疼痛復發,以致假期開始幾天都必須留在房間裡休養。那時,我抑鬱的心情就像天空那樣陰霾。幾天後,我終於可以踏出房門與丈夫到附近的燈塔觀光,可惜濃密的烏雲遮擋了大部分的美景,只能看到陰暗的山脈和暗淡的地平線,但我還是拍了幾張照片。
當天晚上,傾盆大雨使我們的出遊計劃泡湯,我困在房間裡,百般無聊地瀏覽著相機裡的數碼照片。一會兒,我把相機遞給丈夫,急切地說:「你看,有彩虹!」原來,先前我過於專注自己的憂鬱心情,以致錯失了上帝要用那道象徵希望的彩虹(創世記9章13-16節),讓我疲憊的心靈重新得力。
身體或情感上的痛苦常常會把我們拖入絕望的深淵。我們迫切需要提振精神,需要記得上帝的持續同在與無限大能(詩篇42篇1-3節)。只要我們仔細回想,上帝曾如何讓我們和他人經歷祂的恩典,那麼我們在面對令人沮喪的景況時,都可以確信在上帝裡面仍然有盼望(4-6節)。
當負面情緒或困難環境遮蔽我們的視野時,上帝邀請我們來到祂面前、閱讀聖經,並信靠祂的信實(7-11節)。當我們尋求上帝時,便可以倚靠祂的幫助,在黑暗的日子裡看見那道象徵希望的彩虹。
【思想】
負面的情緒曾如何遮蔽了你的視野?
你要如何以上帝為你的盼望?
【回應】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使我的心靈重新得力,讓我能將懇求憐憫的禱告,轉變成充滿盼望的讚美。
敬拜詩歌:我的心哪(天韻詩歌)
https://youtu.be/lsPTTJtfR_E
一、安靜:神阿!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
二、讀經:詩篇 42:1-11
1. 重點說明
這是一首流亡異鄉者的禱告。詩人在顛沛流離中,心中有著淡淡的哀愁,也有著深深的切慕,因祂用笑臉幫助我們。此篇詩歌其中兩段皆以「我的心啊!你為何憂悶」作為結尾。詩人先自言在流亡中被人奚落之苦,接著陳述彷彿被神遺棄、被人苦害之痛;然而,在禱告中,詩人勇敢的觸碰內心真實的感受;也在禱告中,從注視內在的自憐到轉眼仰望神,心靈得到了提昇。
2. 鑰節: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 42:5)
三、默想:
■詩人遭受什麼痛苦的經歷?他有些什麼感受(v.3-v.4、v.9-v.10)
■詩人在極深的鬱悶中,如何面對他的低沉?(v.1、v.5、v.11)為什麼要仰望神?(v.5、v.11)這對我們驅逐陰霾,走出憂悶有何幫助?
■最近,有什麼事讓我憂愁、煩悶嗎?我可以如何走出低落的情緒?
四、禱告:親愛的主,當我在憂悶中,幫助我仰望祢,讚美祢,因我深知祢是用笑臉幫助我的神。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詩篇 41-42 篇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3/12/21/希望之光
【經文】詩篇42篇
母親閃亮的紅色十字架本應該掛在癌症護理中心的床邊,而我也應該在她預定療程的空檔時間,預備去探望她,與她共度聖誕。我最想要的聖誕禮物,就是能與母親再多相處一天。然而,我如今卻在家中,⋯⋯將她的紅色十字架掛在聖誕樹上。
當我兒子沙維爾點亮聖誕燈飾的時候,我輕聲道謝。他回答說:「不客氣。」但我兒子不知道,我是在感謝上帝用閃爍的燈泡,提醒我要轉眼仰望那永恆不滅的希望之光──耶穌。
撰寫詩篇42篇的詩人向上帝表露了自己真實的情感(1-4節)。他首先承認自己心裡「憂悶」、「煩躁」,過後他鼓勵讀者:「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5節)。儘管詩人被悲傷和痛苦所淹沒,然而當他回想上帝過去的信實,就看到希望之光(6-10節)。最後,詩人還問自己為何還有疑慮,並表明已恢復了對上帝的信心,就像詩人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上帝。」(11節)
對很多人來說,聖誕節是一個既歡樂又悲傷的節日。慶幸的是,藉著真光耶穌的應許和祂所帶來的盼望,我們能坦然接受這些複雜的情緒,並將此化為力量。
【思想】
耶穌曾如何在你慶祝聖誕節時,幫助你面對悲傷的情緒?
今天,你如何鼓勵那些每逢佳節倍傷心的人?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陪我走過人生的悲傷和歡樂。
閱讀: 約翰福音13章31-35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40-42篇;使徒行傳27章1-26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
我並不是真的喜歡鬱金香,但小女兒從阿姆斯特丹返家時,特別買了一份包裝好的球莖送給我。因此當我收到她的禮物時,我表現得很興奮,就像是開心地與她團聚一般。其實我最不喜歡鬱金香,因它們大都提早開花且花期甚短,再加上七月的天氣過於炎熱,而不適宜栽種。
儘管如此,我最終在九月下旬種植女兒送給我的球莖。我一邊想著她、一邊帶著愛來栽種。每次翻動土石就越發期待球莖能夠生長。最後在輕撫栽種的植床時,我為球莖送上祝福,讓它們「好好休眠」,並期待明年春天能看到綻放的鬱金香。
這個小型的種植工程提醒了我,即使我們並非彼此「喜愛」的類型,但上帝仍要我們彼此相愛。我們若能不專注對方的缺點,上帝便能幫助我們以愛待人,即使在心情煩躁時也能如此。日久天長,我們自然就會綻放出彼此相愛那美麗的花朵。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35節)。經過上帝的修剪及賜福,我們就能茁壯成長,就像我栽種的鬱金香也在隔年春天綻放一樣。就在那個週末,女兒來探望我,我對她說:「你看那綻放的鬱金香!」最終,我也綻放出愛的生命!
上帝要你去愛哪個你不喜歡的人呢?
你要如何向對方傳遞更多基督的愛?
親愛的耶穌,求祢調整我的心態,
讓我學習以基督的愛來愛人。
作者: 雷翠霞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約翰福音13章31-35節記載了耶穌與門徒的談話,這段談話是緊接在猶大於最後的晚餐中途離席,去出賣耶穌之後(26-30節)。第31節提到:「他既出去,耶穌就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上帝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這裡使用的動詞時態表明,雖然耶穌還沒有受死和復活,但祂已經得了榮耀。這通常稱為「預言完成」時態,是用來表明預言將來要發生的事件一定會發生,以至於將其描述為已經發生了。在整本聖經中,眾先知經常用這種動詞時態陳述預言,來表明將要發生的事必定會發生。值得注意的是,約翰福音對這些事件的描述與對觀福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有所不同。對觀福音將耶穌受死描述為祂降卑受辱,而不是得榮耀,但約翰一直將耶穌被釘十字架視為祂得榮耀的一部分。
施竹俐
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詩42:2)
渴想——渴想,原文是tsamah,意思是「非常干渴」,其字母圖形是「渴望先有水」。每個住在沙漠的人對這種渴望都不陌生——水比任何事物都更重要,甚至比金子還寶貴。
雖然我們可以努力想像沙漠的干渴,但恐怕多數人的生活太過安逸,很難真正了解這個隱喻。今天,我們有吃、有喝、有住處、有朋友……如此飽足的狀態,讓我們很難以渴想神。
我們總是習慣用身體的滿足來代替靈性的滿足;只要暫時得到緩解就滿足了,並不為靈裡的干枯貧窮來跪拜神。
我們如何能夠回到沙漠,重新感受那種干渴,渴望與神同在呢?
也許,心靈深處發生干旱並不是壞事;因為能感覺到干渴之人,才會找到賜活水的基督。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心灵贫穷的人和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我们如果满足于自我生命的现状或安逸的生活,就不可能真正渴想神,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神了。
信仰一定会带来两种努力,一种是拼命努力依靠神,以及一种是拼命努力生活,或者说努力使用神给的恩赐,如果我们不竭尽全力,也不可能在自我的极限以外依靠神。
我们不是追求一种虚幻和虚假的状态,而是追求行动,因为我们的神是行动的神,这和内心平安并不冲突,因为平安不是目的,而是神对那些渴望更像耶稣之人的奖赏。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我為何....時常哀痛呢?」(聖經詩篇四十二篇 9 節)
信徒啊,你能不能回答這個問句呢?你有沒有什麼理由叫你時常哀痛毫無喜樂呢?你為什麼容讓未來的憂鬱這樣摧殘你呢? 誰告訴你黑夜永不會變成白晝呢?誰告訴你冬日的霜雪冰雹永不會融解呢?誰告訴你今日的風雨會越下越大呢?誰告訴你你的失望會變成絕望呢? 豈不知黑夜一過就是白晝麼?豈不知嚴冬一過就是春夏麼?所以你當仰望神!── 司布真(C. H. Spurgeon)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聖經詩篇四十二篇 7 節)
信徒啊,讓我們在主所安放我們的地位上好好站住,盡我們所能的去作。神常喜歡給我們一些試煉, 因為神希望我們經過劇烈的爭鬥以後,能發育得更加強壯。生長在風雨之下,曾受風雨擊打的樹木, 往往比生長在退隱的山谷下,從未受過風雨摧殘的樹木,扎根更深。人生也是這樣。偉大的人物都是生長在艱苦中的。── 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