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筆記2020年1月15日 讀經:詩15:1-5

回應:誰能寄居在「神」的帳幕呢?誰能居住「神」的聖山呢?(詩15:1)這節經文提到有「帳幕」是指神的聖殿;「聖山」是指錫安山(耶路撒冷)。詩人述說的「誰」是指哪些人呢?牧師將它歸納如下:(一)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及心裡說誠實話的人。(詩15:2)(二)不以舌頭到處散播流言、窺探別人各樣隱私事情,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別人譭謗鄰里的人。(詩15:3)(三)尊崇、敬畏神,寧願自己吃虧,也不佔別人便宜的人。(詩15:4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四)對任何人都不放高利貸,及不接受賄賂的人。(詩15:5他不放債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以上詩人所提到的這四類人,他們不但可以住在神的聖山,而且可以獲得神的保護及照顧,多麼令人羨慕的事。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所讀的經文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在現今的社會裡非常缺少這樣的好品格的提醒,以致於社會、國家非常的混亂;祈求主幫助我們這些屬神的兒女,讀了神的話我們就照著去作,從我們個人生命改變做起,將這樣的教導與人分享,相信我們的好品格絕對會影響我們的家庭、社會及國家;願神的話語,能成為我們家庭、社會、國家的祝福。(王牧師)


靈修教材: 詩篇 靈修心得筆記
住在神聖山的條件

詩篇十五篇
詩人知道只有純全的人才能與神永遠同住(v.2-3)
*道德純全的人(v.2)能分辨是非、善惡,沒有過錯,無可指責,只作對神對人都合理的事,沒有奸詐,事事出於真誠的人。

*言語純全:對人純全的人(v.3)

*向神純全:肯付代價,心志堅定的....人(v.4)。這樣的人,才配經得起內在及外在的引誘逼迫,才配與神同住,與神同行,永不動搖。

您可以把詩篇十五篇逐節讀出來,檢測自己的生活和聖潔。我檢測自己,知道我仍有許多缺點和不完美之處,求主使我有力量不斷向上,成為一個配與神同行的人。檢測完之後,再讀約翰壹書一章8-9節。

祈禱:主啊,幫助我言語純正,並且委身於神。常常用祢的話來檢視自己,而非檢視別人。


靈修教材: 詩篇
活潑的生命2021/07/23

*木柵衛理堂每日靈修:
https://www.notion.so/2021-07-23-15-1-5-6188312a42844c44a2f7e618b1ae9623

一、聚焦於神
目的:把我們的心思意念聚焦在神身上,歡迎聖靈的工作。
1. 安靜預備心
2. 詩歌敬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xFw28Lp5E

二、閱讀經文
詩篇15:1~5
15:1 (大衛的詩。)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
15:2 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
15:3 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
15:4 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
15:5 他不放債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

三、默想經文(靈修筆記)
1. 簡單描述這段經文的重點
2. 抄錄一節最喜愛的經文
3. 透過今天的經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
4. 使用今天的一段經文禱告
5. 分享在靈裡對今天經文的感動
6. 回顧靈修後對神作為的經歷

四、回應禱告
用所默想領受的內容向神禱告:
1. 讚美和感謝:讚美神的各樣屬性、感謝神的恩典和作為。
2. 認罪和釋放:為個人、家族、城市及國家的罪,認罪悔改(含認同性的罪悔改),從罪和黑和的權勢中得著釋放。
3. 挑戰和盼望:面對前方的挑戰和問題,領受從神而來的教導和應許,宣告從神而來的得勝和祝福。

五、迎向今天
1. 簡單寫下靈修心得,重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提醒、教導及帶領。
2. 把一節經文或生活應用的重點記在心中,帶進一天的生活中。
3. 最重要的是,持續讓耶穌在一整天的生活中與我們同行。

六、進深學習

1. 每日金句:
詩15: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

2. 活潑的生命-CGNTV中文台牧者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KZw26Knyo

3. 活潑的生命-LTD清晨QT敬拜禱告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gerytw/videos

4. 一年一遍聖經速讀進度:
列王記上15~16
https://spotty-leaf-581.notion.site/07-23-15-16-2524c9b5b5144ddca3aa4ca574c9724e

5. 總會每日三讀三禱內容:
https://methodist.org.tw/2021-07-23/


靈修教材: 木柵衛理堂靈修默想
1/24 讀經進度

1. 創世記 47-48
2. 馬太福音 20
3. 詩篇 15
4. 箴言 4:20-27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信心的禱告

閱讀: 路加福音11章5-1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3-15篇;使徒行傳19章21-41節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路加福音11章11節
經過多年的努力,素珊終於懷孕了,她和丈夫凱華欣喜若狂。當凱華知道素珊的健康狀況可能會危及胎兒,就每天晚上徹夜不眠為妻兒禱告。直到某天夜裡,凱華覺得自己不需向上帝苦苦哀求,因上帝已應允看顧一切。但一週後,素珊流產了。凱華傷心欲絕,不禁猜想,是否禱告得不夠才會失去孩子?

第一次讀到路加福音11章5-8節的比喻時,我們可能也會這麼想。因為那人不斷地苦苦哀求,他的朋友(有時被認為象徵上帝)才下床去幫助他。那麼,這則比喻看似暗示我們,只有在我們糾纏不休時,上帝才會滿足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禱告得不夠,上帝也許就不會幫助我們。

但聖經註釋家斯諾德格拉斯(Klyne Snodgrass)卻認為這是曲解。其真正的重點是,如果連朋友都可能出於自私的理由幫助我們,那我們無私的天父豈不更會幫助我們嗎?所以我們可以帶著信心祈求(9-10節),知道上帝遠勝於敗壞的世人(11-13節)。上帝不是比喻裡自私的朋友,祂正好相反。

我對凱華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你會失去孩子,但我知道不是因為你禱告得不夠迫切。上帝絕不是那樣的。」

比喻中的朋友若象徵上帝,那會是什麼樣的一位上帝?
若11-13節闡明這則比喻,那上帝是怎麼樣的呢?
天父,我向祢陳明我和別人的需要,相信祢會垂聽並回應,我也心懷感恩,因這是出於祢的美善,而非因為我的言語。

我們以耐心和順服等候上帝應允我們的祈求,也許祂所賜的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作者: 霍薛頓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有些基督徒對路加福音11章9-10節這看似淺顯易懂的應許,仍感到疑惑。這似乎是耶穌給了我們一張空白支票,我們在禱告中把支票填寫好就交給上帝,以為祂必定會答應我們的要求。然而,基督的這番話可能是一種修辭的誇張法——為了證明一個觀點而極度誇張。耶穌在描述天父的心意時,釐清了祂要表達的觀點(11-13節)。天父深愛著我們,渴望把最好的給我們。然而,什麽是「最好的」必須由祂界定,而不是由我們界定。這意味著,當我們向上帝禱告時,我們可以確信,祂的回應永遠值得信賴。

柯貝爾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7/21/2021 詩 15: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詩15:1)

帳幕——這個字的英文翻譯tent,會讓人想到露營時住的帳篷,但原文’hel是民數記12章所說的那個會幕神居住在人間的地方。

希伯來思想並不把人三分為靈、魂、體,或二分成靈魂與身體,人的nephesh(魂)就包括了意志、情感、思想、心靈和行為;人的外表行動就是其內在品格和內心意願的外顯,如同一個看得見的帳篷,故此應當是表裡一樣的。當我們肯順服神時,就能活出表裡一致的生命。

神當然是表裡一致的。會幕既然是這樣一位神的居所,我若想要進到祂面前,就需要內外一致。也就是說,當人看見我的行為,馬上就看出我是進到以色列聖者面前的人。

誰能住在耶和華的帳幕,享受耶和華的款待呢?就是那些讓身體成為聖靈的殿,神的榮美能從我們的言語行為被彰顯出來的人。

也許今天我們要好好檢查自己生活,問問自己:「當別人看我的時候,能夠看見我裡面的神嗎?」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圣洁无暇,但这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努力让自己表里如一,内外一致,而实际上我们心里所愿的和外表所行的,白天表现的和夜晚暴露的,证明我们是分裂的。

信仰中有耶稣的救赎,改变我们在神面前的身份,成为被称义的罪人,还有圣灵的大能,让我们活出见证和动力的生活,但如果没有人的顺服,从心愿到行动的一致,一切都无法改变。

没有认罪,神无法称义我们,没有悔改,神无法祝福我们,神的帐幕不是用来远眺的,而是用来进入居住的,神是圣洁的,所以我们要成为圣洁,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8/24/2021 詩15: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詩15:1)

寄居——中文翻譯「寄居」比較準確;英文用abide這詞,會讓人誤以為是永久住在的帳幕。

我們需要了解「寄居」的希伯來字gur的意思,因為耶穌正是用這個字來表達父、子、聖靈和我們彼此內住的關係。

Gur的意思是「寄居」,就是一個外國人在某地方暫住下來。無論外國人會住多久,這地方終究不是他的家,因此他需要接受當地人的接待。我們也是一群接受神款待的寄居者,神允許我們住在衪的帳幕,就是一份恩典。這裡更準確的表達是凡需要庇護的寄居者,神都願意接待。

接下去的經文說到神要用慈愛和恩惠待我們。Gur意味着神會以憐憫來供應我們的需要,白白為我們提供這份庇護的恩典。

在新約,耶穌說我們若不常「住」在祂裡面,讓祂也住在我們裡面,就不能結果子。說的是一種彼此接待的關係神接待了我,我也需要為主耶穌留下空間,允許祂常常來訪。

大衛說得好,神讓我們能夠住在祂的帳幕。我們也需要同樣接待彌賽亞住在心裡。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所有免费的一定都是最贵的,因为恩典本是无价的,我们人生的翻转都是因为得到了恩典,而生命的复活就是从得到神的恩典开始的。

生命因恩典而诞生,因感恩而成长,因施恩而繁衍,这是比肉体生命更真实和有意义的灵性生命的规律和奥秘,起点就是耶稣的十架。

我们在基督里寄居在神的帐幕中,不是说神和我们不亲近和有距离,而是说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对神感恩的关系,我们的生命才能永存。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1/26/2022 詩15: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詩15:1)

住——「住」的希伯來動詞是shakan,有三方面含義:其一為固定下來,不再漂泊遊蕩;二為躺下來休息,有安全感;三則是住下來,找到永久的穩定性。

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說:「我是葡萄樹,你們要常『住』在我裡面。」其中,所用的字就是shakan。我們定居「在耶穌裡」,不再空虛失落,到處遊蕩;我們「在耶穌裡」休息,安心藏在他的眷顧和保護之下;「在耶穌裡」,是我們永久的居所。

現在該認真思考大衛的問題了:「誰有資格與神同住呢?」

答案在第2-5節經文,就是關乎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這就是說,那些行為正直、向鄰舍顯出愛心、遵守神誡命的人,才能夠和神住在一起。

我們不妨再重新檢視一次,自己是否真有資格申請與神同住呢?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都被神所爱,但不是谁都被神喜爱,我们都在神的恩典中,却不是谁都有资格与神同住,领受神的恩典和爱是自然的,但被神喜爱和与神同住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信仰不是躺平,追求一种躺卧在青草地上无忧无虑的感觉,而是与神同行,跟上神的脚步,祂对我们有许多期待和计划,享受平安当然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竭力奔跑。

安息是神对那些跟随祂、服事祂、顺服祂之人的奖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让生命无法安息的捆绑,从自我中心改变为以神为中心,我们自然而然就会住在神的里面。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1/29/2022 詩15: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詩15:1)

寄居——這句經文描述從一個「暫居」的地方(帳幕),轉換到一個「長久」的住所(錫安)。

我們是神國度的子民,蒙召暫且住在戰場上,直等到回家鄉的日子到來,將永遠與神住在一起。所以,別把這暫住的地方搞得太舒服!

「寄居」的希伯來動詞是gur,適切表達亞伯拉罕作為寄居者的生活態度。除了墓地,亞伯拉罕在迦南並無任何土地。不僅如此,亞伯拉罕依舊熱情招待人生旅途中所遇見的人們。

作為一個寄居者,我們要學習單單依賴神的供應,並且時時提醒自己,身為神國的子民,將要與神的兒子一同承受產業。現在,我們是帶着神所賜的使命,寄居在地上的人。

亞伯拉罕學會了寄居,但他的侄兒羅得卻決定住下來,你呢?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是世上的寄居者,因为我们是从天上来还要回到天上去,这样的人生观让我们可以竭力完成自己在世上的使命,并脱离世上的烦扰和痛苦,因为世界终将过去,只有天家永存。

亚伯拉罕在世上唯一拥有的土地就是他的墓地,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唯一会给我们的就是死亡,其他一切都将离我们而去,包括青春、成就、理想、财富、名誉、友情、婚姻和家庭。

正因为如此,他将一切所有的看作暂时的,将一切暂时所拥有的当作服事他人的资源,并坦然面对所有他暂时不能拥有的,结局就是在世上得百倍,将来得永生,相反如果我们忘记自己寄居者的身份,不但将来没有永生,今生也会一无所得。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
2/24/2022 詩15:5

……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詩15:5)

行——大衛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誰能享受神的同在?」當我們詳讀詩篇15篇列出的清單,會發現每個層面都包含一個要點:為別人而做的行為。

「行」這個希伯來動詞是asah,意思是「把事情做好」去做、去製造、去成就、去完成、去建立、去參與、帶着特別目的去做某件事。顯然的,要享受神的同在,必須有所行動。

我們總以為神只對我們的內在感興趣,但舊約和新約都勸勉我們,若沒有行為,就沒什麼證據可顯明恩典真的臨到一個人的生命中。雅各說得真好:「除非在外在行為上顯示出恩典的具體證據,否則有信心卻沒有帶出行為,就是死的。」

神曉得當我們開始活出信仰時,就會發現支撐那些行為的信條自然地融入生命中。神曉得單單只有思想的信仰,無法改變任何人。「行出我要求你做的事,在這過程中,你的心也會跟着改變。」這也是最古老的心理學方法。

順服在了解之先。即使你不想那麼做,但仍然去做神要你做的事,不斷重複地做,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習慣已成自然。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为什么信仰是有关关系的,而非有关道德的,就是因为道德最终还是为了自己,而关系是让我们与生命之主和其他同享生命的人建立和维系合宜的关系。

这份关系让我们得救,与神保持关系让我们得赎和得胜,与人保持关系让我们突破自己的局限和困境,并且成为我们与神关系的见证和脱离自我的捷径。

如果信仰是关系,那么行为就是将这份关系表达出来的过程,具体表现在我们怜悯和帮助他人的行动,这些具体的行动让我们可以从生命的休克中苏醒。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


靈修教材: 一天一句上帝的话, 活出得救和得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