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03 讀經:民數記 第二十九章
✟受感的話語:
29:1 七月初一日,你們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是你們當守為吹角的日子。
29:6 這些是在月朔的燔祭和同獻的素祭,並常獻的燔祭與同獻的素祭,以及照例同獻的奠祭以外,都作為馨香的火祭獻給耶和華。
29:7 七月初十日,你們當有聖會;要刻苦己心,什麼工都不可做。
29:11 又獻一隻公山羊為贖罪祭。這是在贖罪祭和常獻的燔祭,與同獻的素祭並同獻的奠祭以外。
29:12 七月十五日,你們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要向耶和華守節七日。
29:35 第八日你們當有嚴肅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
29:39 這些祭要在你們的節期獻給耶和華,都在所許的願並甘心所獻的以外,作為你們的燔祭、素祭、奠祭,和平安祭。
29:40 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他的一切話告訴以色列人。
✟受感的啟示:
〔民數記 第29章〕有三個重要的節期:吹角節(民數記 29:1-6),贖罪日(民數記 29:7-11),和住棚節(民數記 29:12-38)。
「吹角節」宣告神的救贖臨到;「贖罪日」要刻苦己身,在七月初十舉行,在這一天,全國百姓都要省察自己的罪,大祭司則一年一度的進入至聖所為眾祭司和會眾贖罪,讓他們得到潔淨;「住棚節」又叫收藏節,紀念在出埃及的路上,以色列人住在棚裡。
在一年的秋收完畢農忙結束後,全國的百姓一同在神面前慶豐收;每一個節期都按數照例,獻祭的重點都是在燔祭,配搭著素祭,奠祭,和贖罪祭,表明著一年當中,無時不在尋求神的悅納。
〔民數記 第29章〕有四次說到:你們當有聖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民數記 29:1、7、12、35)
提醒了神的百姓們,在神聖的節日裡,我們要尊重這日並分別為聖,不以工作為喜樂,而是要以親近神為可喜樂;我們的信仰生活不僅要有個人的敬拜獻祭,也要有群體的敬拜獻祭,珍惜每次來到神施恩寶座前的機會,心存感恩、喜樂、敬畏的心,領受赦罪的恩典和豐盛的平安、美善的祝福。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父神,感謝祢讓我們經歷節期聖會的祝福;感謝主耶穌從死裡復活,讓我們每次在聖會當中,經歷在基督裡的喜樂、得勝和豐盛。
聖靈啊,願祢幫助我們從歲首到年終,我們都不忘記神的恩惠,紀念祂可稱頌的名,每次都要將聖會朝見主基督的時間分別出來,以敬拜主為可尊重、可喜樂的;每天都要思想主的大能和美德,領受寶血的潔淨和聖靈的充滿。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民數記 28:1-29:40】
|建立屬靈的好習慣|
第廿八章及廿九章記載,神曉諭摩西重申有關獻祭和節期的條例。祭祀為以色列人敬拜神的中心活動。舊約的獻祭條例,給我們一個重要的信息:「神期待我們建立良好的屬靈習慣」,就是「恆常」的親近神。我們要建立一些恆常保持與神親密關係的好習慣:
一、早晚分別時間親近神
第4節讓我們看見,我們應每天早上和晚上特別分別時間親近神。雖然我們仍然應學習不住的禱告,但在一天的開始及結束時,分別時間來親近神是必要的。
二、每週分別時間親近神
第10節讓我們看見,我們應每週分別安息日,特別來到祂面前親近祂。在新約時代,我們特別在耶穌的復活主日,來到祂的面前獻上我們的感恩和敬拜,並支取祂復活的大能,重新得力。面對新的一週的開始,這是絕對必須的。
三、每月分別時間親近神
第11節提到「月朔」的敬拜。「月朔」是每個月的第一天。我們也需要養成每個月來到祂面前,回顧過去及展望即將來臨新的月份。有感恩的回顧,也有認罪的悔改,重新整理我們的生活、目標,聆聽神的話語,接受祂的引導,計劃新的月份的目標,這是對我們的生命負責任的態度,神必悅納!
四、每年分別時間親近神
廿八章16節到廿九章記載以色列人的三大節期:「逾越節期、五旬節及住棚節期。」以色列人每逢這三大節期時,必須放下一切,專心敬拜神,這也是神要我們建立的美好屬靈習慣。我們除了每天早晚的敬拜、安息日及月朔的敬拜之外,我們應當在一年中,至少有幾次更長、更專心的退修時間,讓我們可以更專心,更多時間來親近神,重整我們的生活和生命,反省我們生命的目標和方向是否合神的心意。
建立良好的屬靈習慣是神施恩的管道,使我們建立與神更親密、更有活力的關係!
◆回應:
主啊!赦免我常常被忙碌的生活佔滿我的時間和心思,我要分別時間來到祢的面前親近祢,與祢建立更親密和活潑的關係,讓我為我的生命向祢負責任,願我平生的日子都是充實有價值的。
◆背經: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獻給我的供物,就是獻給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們要按日期獻給我。」(民數記 28:2)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11/02/num-day33
【經文】民數記29章1~40節
吹角常用以召集會眾。先知以賽亞在後來預言:「當那日,必大發角聲。在亞述地將要滅亡的,並在埃及地被趕散的,都要來。他們就在耶路撒冷聖山上敬拜耶和華。」(參賽二十七13)表明神藉著吹角的日子,要將選民從列國中召聚回來。
吹角還表明「呼求主名,就必得救」和「紀念神的拯救」,如同民數記第十章所記:「你們在自己的地與欺壓你們的敵人打仗,就要用號吹出大聲,便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得蒙記念,也蒙拯救脫離仇敵。在你們快樂的日子和節期,並月朔,獻燔祭和平安祭,也要吹號。這都要在你們的神面前作為記念。」(參民十9~10)
吹角表明教會被提。「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參帖前四16~17)「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參林前十五52)
住棚節乃是記念耶和華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他們曾經住在棚裡(參利二十三43),如同我們旅世的年日;其次,七七節到住棚節之間是一段忙碌收割的日子,以色列人要為所收穫的勤勞作工,然後收藏。同樣的,在五旬節和主再來的這段時間,主也打發工人出去收割莊稼(參約四35~38)。最後,此為救恩的最高峰―住棚節乃預表千禧年中,人要與神同住,享受說不盡的喜樂。彼得等人曾在山上,預先嚐過住棚節的喜樂,就願搭三座棚,一座為主,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參太十七4)
聖經教導我們,這些舊約中的獻祭與節期只是「影兒」,那實體乃是「基督」。在新約的教會中,我們不再實行這些律法的規條,卻同樣要活出在基督裡的豐富與榮美。哦!主啊!我讚美祢。
【回應】
主!我感謝祢為我所成就的一切。每次來到祢的面前擘餅、分杯,激勵我也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祢!阿們!
【禱讀】歌羅西書2章16~17節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敬拜詩歌:獻上感恩 (天韻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Pwi-jC9lI
一、安靜:耶和華啊!願祢因自己的能力被尊崇,好讓我們歌唱,頌讚祢的大能。
二、讀經:民數記 28-29
1. 重點說明
耶和華神為以色列人羅列的,顯然是一張公共祭禮日程表:從每日、每週到每月,最後是一年一度各樣節慶的獻祭,依照時序列出,重申各樣獻祭的祭物、數量、時間、次數、儀式等種種規定,可見獻祭在以色列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祭司的工作亦相當繁重。此時,摩西將領導權移交約書亞時,詳細交待以保證世代交替時,獻祭的連續性;隨著日近迦南的凱歌響起,也提醒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後,不忘記透過獻祭與耶和華神保持美好的關係。
2. 鑰節: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獻給我的供物,就是獻給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們要按日期獻給我。(民 28:2)
三、默想:
■百姓每日、每週與每月各是甚麼時間獻祭?(28:3-4、v.8、v.9、v.11)
■節慶獻祭之時,百姓要如何預備自己?(28:18、v.25、v.26)
■從每日到每年,何以神要求祂的子民如此規律地獻祭敬拜神?我和神的關係有哪些規律的行動可以幫助我進入更穩定、更親密的互動?
四、禱告:主耶穌謝謝祢,我渴慕祢的同在,也願意分別為聖,將親近祢的時間安排出來,有規律地每日、每週、每月、每年朝見祢的面。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民數記 28-29 章
閱讀: 申命記31章1-8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民數記28-30章;馬可福音8章22-38節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申命記31章8節
春天來臨,我開始清理花園準備種植花草。當我拔出一大叢冬天的雜草時,眼前的一幕嚇得我魂飛魄散!一條有毒的銅頭蛇就藏在雜草叢裡,離我的手只有寸許的距離,我差一點就把牠抓了起來!我一拔出雜草,就看到牠色彩斑斕的紋路,長長的蛇身就盤繞在我兩腳之間的草叢中。
我跑離毒蛇到安全的地方後,不禁感謝上帝沒有讓我被毒蛇咬到。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上帝保守我逃離過多少次隱藏的危機。
上帝時刻守護著祂的子民。在以色列民進入應許地之前,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命記31章8節)。以色列人雖看不見上帝,但上帝確實與他們同在。
有時我們不知道為何困難會發生,但卻可以回想上帝過去的保守,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祂保護我們脫離危險!
聖經提醒我們,上帝每時每刻都無微不至地看顧和保護祂的子民,而且祂也應許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
上帝保守祂子民的聖經真理如何使你得安慰?
今天你要和誰分享上帝的信實保守呢?
信實的天父,感謝祢每天保守看顧我。
求祢賜我恩典,使我今天無論做什麼事,
都能與祢親密同行。
作者: 龐雅各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當以色列人要進入應許之地時,上帝應許說,祂絕不會離開或拋棄他們(申命記31章8節),這是要應驗上帝對他們列祖的應許(7節)。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說,他的後裔在埃及為奴四百年之後將會得迦南地為業(創世記15章13節,17章8節)。上帝確實把以色列人帶出為奴之地,並讓他們可以信靠祂,進入應許之地。
千百年之後,我們這些信耶穌的人也被視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並得以承受世界為業(羅馬書4章13節)。正如上帝應許以色列人,在他們領受產業時必與他們同在(申命記31章6節;希伯來書13章5節),祂也必照樣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28章20節)。
康恩施